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检测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观海道之飞轮,知中道河南、东道山东必有衰落;观火车之渐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识者故思捷足先得,亦惟多财者乃能力先着鞭也。”据此可知,郑观应主张
A.壮大军事工业 B.中体西用 C.拓展海外市场D.增开商埠
2.鸦片战争后,湖南、福建的农民开始大量种植茶叶,他们将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手中购买。这意味着中国
A.茶叶出口依附外国资本B.逐步沦为外国商品市场
C.通商口岸已延伸至内地D.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3.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
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上述言论体现了
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
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
4.下列为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A.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地位B.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持续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
5.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
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6. 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
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最接近本质的是
A.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对科技认知随实践而改变
C.社会陋习已逐渐革除D.城市居民更易接受新事物
7.中国近代思想家第一次提出“救亡”口号后,“救亡”开始成为爱国者心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发生了里程碑意义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
8.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
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9. 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
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对革除陋习意志不坚B.体现自由、宽容的价值取向
C.服饰变迁完全由政府主导D.反映出革命实践的不彻底性
10.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
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
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11.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
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C.外患消饵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2. 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
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D.力图巩固国防
13.20世纪3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国内全面推行农村合作社,广泛建立合作金库,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政府此举意在
A.保障长期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 C.消灭边区政权 D.应对经济危机
14. 1940年5月17日,美国《箴言报》以《中国人仍然坚守重庆堡垒》为题进行新闻报道,
同时配用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片中,残垣瓦砾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四散的人们在废墟中寻觅和行走;第二幅图片中,则是修葺一新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往如织,店铺悬挂的林林总总的招牌和广告。这一报道
A.美化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B.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C.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成反日同盟 D.体现了美国媒体对中日战争的矛盾心态15.1938—1949年创办的报刊生存时间简表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战争制约报刊业生存B.政府对宣传领域放松控制C.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D.报刊宣传自由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