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1.1.3)《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划分为三节课(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这是第三节课“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应用,是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正余弦定理应重点研究。

二、学生学习况情分析

解三角形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正余弦定理,基本掌握了正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型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的第一次应用。教材在之前的学习中给出了实际例子,已经让学生感受到正余弦定理的实际背景。本节课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不同的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设计思想

1. 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

从实际实例出发,逐步体会不同情形下产生的不同结果,从看似杂乱

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直观、快速、准确的判断方法。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解三角形,对解三角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一般规律,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现象的研究中去。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1)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恰当的游戏式引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景,迅速进入节奏。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知识节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注重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页 1 第

四、教学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过程与方法: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讨论;识与技能:讨论总结,讲练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中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合作交流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意识。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o,o,45o,60o,90师:第一组快速回答特殊角的正弦值:在30 150o中随机选,让学生快速回答;o,

135o,120120o,6090o,第二组快速回答特殊角的余弦值:在30o,45o, o,150o中随机选,让学生快速回答;o,1359060o,第三组快速回答特殊角的正弦或余弦值:在30o,45o, o中随机选,让学生快速回答;o,120o,135o,150 师:大家回忆下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师:(1 o生:A+B+C=180)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师:(2a-b

a+b>c;生: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师:(生:大边对大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b sin A sin B?.正弦定理的其他表示形式:1a师:从方程的思想看,四个量的方程中可以“知三解一”,从而 B。求出页 2 第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在?ABC中,已知a=3,b=3 ,A=30°,求B.?3师:sinB等于多少?那么B等于多少?满足题目要求的三角形有几个?练习1:在三角形ABC中,b=20,A=60°,a=20 求B 3师:这两个解都对吗?为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出错那?

生:解出答案后要记得验证。

师:在上例中,将已知条件改为以下几种情况,再求角B,结果如何?(1) a=15, b=20 ,A=60°

(2)a=10 , b=20,A=60°3师:思考: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讨论求三角形的解的情况?b sin A当A为锐角时,可利用正弦定理sin B?进行讨论:生:a(1)

如果sin B?1,则问题无解;师:判断在下列条件下,三角形解的个数:(2)如果sin B?1,则问题有一解.1.a=20,b=25,A=120

2.a=20,b=12,A=135°

(3)如果sin B?1,则可得,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B的两个值

4.a=20,b=12,A=90° 3.a=20,b=25,A=90°

.等三角形有关性质进行判断大边对大角或定理A为直角或钝角时,分析如上。(无解或一个)师、生:当2、不解三角形,快速判断三角形的个数.师:随堂练习30=7,b=14,A=°==(1)a5,b=4,A120°(2)a 45°,=9A==(3)a=9,b10,A=60°(4)a=6,b =50°=135,C=°(6)a=30,b30,A7250(5)c=,b=师:课后思考:能否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c

,求A b=20,=60°,a=20例:(三)师:思考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形状:ABC 的形状b=10, c=5,中,已知a=7,判断△ABC例.在△:一钝角三角形的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这三3师:随堂练习)边长为( 6

D5 43C4 32B 3 21A 、,,、,,、,,、,5,4页 3 第

(四)师:应用:怎样运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5.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练习:AABC的形状为()B,则cos若a?b cos CBcaABCAb若、分别是△、的三个内角

6.已知、所对的边.、BbcAacABC的形状.==,判断△cossin 且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

腰或直角三角形A(五).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余弦定理的内容和作用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ABCabABabA2)·sin(2--)=4.作业:在△(中,若(2+2)sin(BABC 的形状。,请判断△+)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课程安排上、内容上衔接比较自然,选题典型,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知识点比较紧凑,现学现用,帮助“消化”,节奏比较鲜明,引入控制好了本节课的步调,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通过反复、大量练习,快速、深刻记忆知识模块。

2、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可以很容易的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直观观察到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部分学生还能自觉得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

页 4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