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特别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方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间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方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第四纪的定义背景: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人类考古学。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①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②第四纪的地层研究;③第四纪的生物界和古人类的研究;④第四纪的古气候的研究;⑤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及其新形成的构造研究;⑥地貌及地貌形态所反映的内外力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⑦海面变迁的研究。
3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形态、成因和发展的科学,叫地貌学。
4地貌学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5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关系: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②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③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兄弟学科。
6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①地址历史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②气候变化显著;7冰期:地球上大规模出现冰川的时期;间冰期:两次冰川之间的温暖时期;冰进:伴随着气候的继续变冷,冰川的厚度不断增大,其分布范围也不断向周围扩大,这个过程叫冰进;冰退:这种由于冰川消融所引起的冰川厚度变薄以及冰川边缘和末端向着中心及源头退缩的过程叫做冰退。
8第四纪堆积物的基本特点:①第四纪堆积物普遍覆盖于大陆地表,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与下伏前第四纪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②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与现代地形联系密切;③在大多数场合下,第四纪堆积物所经受的剥蚀破坏及构造变形比较轻微;④ 第四纪堆积物的厚度就,与第四纪构造运动和地形起伏有联系;⑤绝大部分第四纪堆积物是松散的;⑥第四纪堆积物中所含生物残骸的石化程度较浅;⑦在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间断;⑧第四纪堆积物的形成过程,当前仍在进行;⑨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复杂。
9第四纪与人类:10地形的形态A地形分级:地球最大规模的地形是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称为行星体地形。
在行星体地形下可以分如下几级地形。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第2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雪冻风化
大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 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 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 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Ⅱ.大型地貌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 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 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 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 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 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 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山地的高度分类
3.50
全球气候
出现黄土
变干冷 真马出现 堆积 青藏高原周边出现大量砾石沉积
全球气候 变干冷 构造活动加剧 冰川发育 北大西洋出现冰屑沉积
地质 Ma B.P. 华 北地 区
时代
松
河湖 沉积
黄土
早 更
山泥
午
(新 1
河
城
第四纪地质学
2002年2月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王继尧
3
3.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 (1)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2)第四纪古气候 (3)第四纪生物界 (4) 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5)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2002年2月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王继尧
4
4.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1)认识第四纪古环境
2002年2月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王继尧
6
1. 冰期与雨期等若干概念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基本性质是寒冷和温暖气 候的交替,表现为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兴衰,从 而专家们建立了冰期、间冰期及在非冰川区出 现相应的雨期,和间雨期等概念,现分别介绍 如下: 冰期:指地球上冰川规模扩大,气候显著变 冷的时期。年平均气温较现今低 8 ~ 13 ℃,此 时极地和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或 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群的迁移或部 分绝灭。
2002年2月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王继尧 19
我国中更新统,即北方周口店期的棕红色 黄土,或南方长江流域的网纹状红土,与晚更 新统的淡黄、棕黄的马兰黄土或下蜀土相比较, 前者色深,反映中更新世时,气候湿热,堆积 物普遍风化成红色。晚更新世时,气候变干冷, 风化不深,堆积物色浅。 需要提及的是,运用岩石气候标志划分地 层时,应有生物化石或孢粉组合证据,综合划 分气候地层才确切。
第四纪地质学
一、绪论
1. 命名 第四纪(Quaternary)一词,是1829年 法国地质学家德努埃(Desnoyers)所创。 当时,它把地球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第四 纪是指地球发展历史最近的一个时期。
2002年2月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王继尧
1
1839 年赖依尔(Lyeill)根据现代种属 的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含人类活动遗迹的 地层把第四纪划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 和近代(Recent),奠定了第四纪地层划分 的系统。 1891年由第二届国际地质学会正式使用 “第四纪”一词。 现代第四纪概念是综合性的,是指地球发 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气 候波动,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 哺乳动物兴盛,各种陆相沉积发育。
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
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略)表1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据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2021.表格中数据为下界年龄)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①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
②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时期,地球两极均存在大陆冰盖,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
③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时期由于气候的冷暖波动,发生了频繁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
④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如印度大陆向喜马拉雅山的移动)垂直运动(如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华北平原等的大幅度下降)⑤其他:如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人类活动增强以及各种灾害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二、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①岩性松散(除海滩岩、火山岩、强钙质胶结的沉积物外)――是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重要特征。
②成因多样――――几乎包括了所以外力成因的沉积物。
③岩性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 (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④厚度差异大――――厚度从厘米级到数百米。
⑤不同程度地风化――如早更新世:全风化到半风化中更新世:半风化晚更新世:薄的风化皮全新世:未风化⑥含哺乳动物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多存于洞穴堆积、河湖相堆积。
(二)第四纪沉积物岩性第四纪沉积物岩性有: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堆积物、人工堆积物。
1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表2 碎屑粒级分类与Φ值关系(三)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1、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标志 1)沉积学标志 (1)岩性Ⅰ.砾石((>2mm))a.砾性(不同成因的沉积物砾石的岩性不同)b.砾径c.砾向d.砾态(圆度球度扁平度)e.表面特征(擦痕擦口压痕撞痕砸痕)f.风化程度(全风化半风化未风化) Ⅱ.砂和粘土(<2mm) 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 a.粒度特征b.石英砂的表面特征 (2)沉积结构Ⅰ.流动营力结构a.定向结构叠瓦式河流b.非定向结构离散式急流快速堆积弥散式无数细小角砾弥散分布在砂土中片流充填式巨砾间充填无数后续水流的细砾河流和洪流Ⅱ.非流动营力结构 a.定向结构冰楔式(冻融作用挤压) 多边形式(冻融作用) b.非定向结构架堆式(重力堆积以点接触) 层间式(假层理) (3)沉积构造Ⅰ.层理Ⅱ.楔状体Ⅲ.结核Ⅳ.网纹构造(蠕虫构造) 中国南方亚热带第四纪红土中的一种普遍次生构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进展及意义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进展及意义
第四纪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历史上最新的地质时代——第四纪。
这个纪的时间跨度从约260万年前至今,是地球上发生大规模冰川活动、剧烈构造活动、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出现和演化的关键时期。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冰川活动研究:第四纪期间,地球上多次出现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形成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对冰川活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
2. 构造运动研究:第四纪构造运动剧烈,表现为地震和火山活动。
对构造运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壳演化。
3. 生物演化研究:第四纪的生物演化是地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物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生命历程和生物多样性。
4. 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第四纪是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的关键时期。
对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演化历程和文化发展。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在于:
1. 揭示地球历史和地球演变的过程,为环境科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 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 揭示生命演化的过程和规律,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和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总之,第四纪地质学是一门揭示地球历史最新时期的学科,其研究进展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地球演变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第四纪地质
一、第四纪分期据第四纪时期的气候特点、生物特征、人类文化等,将第四纪划分为更新世(Q p)和全新世(Qh)两个时期,相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更新世再分为早更新世(Q p1)、中更新世(Q p2)和晚更新世(Q p3)3个时期,其地层相应称为下更新统(Q p1)、中更新统(Q p2)和上更新统(Q p3)。
第四纪下限年龄采用高斯正极性时与松山反极性时的分界,即2.60MaB.P.。
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的分界置在松山反极性时与布容正极性时的分界,年龄为0.78MaB.P.。
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再三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的分界为0.13MaB.P.,相当MIS5(MIS为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阶段)的底界,晚更新世一般二分为早期和晚期。
全新世从0.01MaB.P.开始可三分为全新世早期(10~8.0kaB.P.,Qh1)、全新世中期(8.0~3.0kaB.P.,Qh2)和全新世晚期(3.0~0kaB.P.,Qh3)(表1-2-1)。
表1-2-1 新生代Array分期及其年龄二、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分类和命名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比较复杂,根据物质组成和形成动力特征可分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碎屑沉积物和人工堆积物。
碎屑沉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沉积物,如在河谷、盆地、平原区都可见到,也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
每一类沉积物,还可进一步划分。
在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根据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有碳酸盐沉积物、硫酸盐沉积物、卤化物沉积物等;在生物沉积物中,根据含生物的类型进行划分,有珊瑚礁、牡蛎礁、贝壳滩(堤)等。
人工堆积按堆积物性质命名,如回填碎石、砂土等。
在碎屑沉积物中,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径可划分为砾、砂、粉砂和粘土4类;在每一类中,还可根据粒径做进一步的划分(表1-2-2)。
表1-2-2 碎屑颗粒度分级与 值分级关系表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中,首先是对沉积物命名,是砾石,是砂,还是粉砂,因此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命名需要确定一个原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一、第四纪地质学概述1. 定义与时间范围-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地球表层在第四纪时期(约258万年前至今)的地质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2. 研究内容- 第四纪地质年代划分:基于地质事件、生物地层、同位素地层等方法,对第四纪进行详细划分。
- 第四纪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相互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 第四纪气候变化:探讨第四纪期间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重大气候事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四纪生物群演变:研究第四纪生物群落的演替、灭绝与新生。
- 第四纪沉积学与沉积环境:分析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形成环境。
- 第四纪地貌:研究第四纪期间地貌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地质构造、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质环境,以及这些变化的地质记录。
3. 研究方法- 地质调查与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剖面测量、岩心取样等。
- 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地质过程。
- 古生物学研究:通过化石分析,重建古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
- 同位素地质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测定地质年龄和追踪物质循环。
- 遥感与GIS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表形态和地质现象。
二、地貌学概述1. 定义-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成因、分布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 研究内容- 地貌类型及特征:分类描述各种地貌形态,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 地貌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探讨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水流、风力等。
- 地貌发育与演化:分析地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和地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貌分类- 按成因分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侵蚀地貌(如峡谷、河流阶地)、堆积地貌(如沙丘、三角洲)、气候地貌(如冰川地貌、风化地貌)、生物地貌(如珊瑚礁、泥炭沼泽)等。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3)活跃的地壳运动2. 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1)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第四纪距今只2-3,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人类出现与发展、冰期出现、全球气候的冷暖交替、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等等。
上述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发展与演化,因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四纪地质学19世纪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的关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研究天然的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即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任务: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
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
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
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
6)第四纪构造运动。
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第四纪下限就是指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1)冰川运动2)气候变冷3)动物化石4)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气候旋回:与新近纪相比,第四纪气候不仅有明显的降温,而且干湿或冷暖交替,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
(一次冰期与一次间冰期组成一个气候旋回)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冰期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冰川扩展2)生物迁移3)全球降温4)降雨的变化5)气候带移动6)海平面下降7)冰阶与间冰阶的旋回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变3)岩性岩相多变4)厚度差异大5)含有化石及古代遗迹6)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根据沉积物形成环境: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度相沉积。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0.1.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发展史:古代:寻找建筑材料(砂、泥)和水;18世纪:系统研究第四纪堆积物,尤其是冰川堆积物(俄国学者,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冰盖带着砾石飘移,使得世界各地冰碛分布;19世纪:漂砾是大陆冰盖直接堆积。
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Z.Desnoyers在研究巴黎盆地时,将覆于第三纪地层(粘土、砂岩、灰岩、泥灰岩和石膏等)之上的一套松散堆积物称为第四系(纪)。
稍后雷布尔指出第四纪地层是含大量现代种属的动、植物群化石与孢粉的松散堆积物。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C.Lyell作了进一步分类,他将当时第三系上部那套70%以上的腕足均为现在属种的地层称为更新统(地层时代叫做更新世) ,将更新统顶部生物残核全由现代属种组成的那套地层称为全新统(相应年代为全新世)。
1907-1911年间,Haug以牛(Bos)、象(Elephas)、真马(Equas)在欧洲的突然出现作为更新世下限。
1837年,Schimper根据气候变化,提出了冰川纪。
1846年,Forbes将更新世与冰川纪相对比,提出更新世是世界冰川反复出现和消失、扩大和退缩时期。
Marlot于1856年正式将第四纪划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并分别与第四纪冰期与冰后期对应。
其下限年代为1.8Ma 前或2.5Ma前。
1932年第二届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上将第四纪(系)分为四个时期:早更新世(统)、中更新世(统)、晚更新世(统)和全新世(统)。
1959年我国地层会议上正式确定我国的第四纪(系)也采用四分法。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Z,C-P,Q),最近一次是在第四纪,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
第四纪
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
3.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
(1)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
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第一章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
第四纪:是新生 代最后的一个纪,距今2.6Ma以来。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 原因的一门学科。 如:气候变迁、生物演化、构造运动、海平面波动、冰川进退等。
第四纪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气候旋回(书P17)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地貌的形态(P31) :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联系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2.研究内容
(1)第四纪气候主要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标志、气候总的特征:全球气候降温背景下发生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波动(冰期与间冰期)。
(1)第四纪生物界:人类及其文化的发展;以现代哺乳动物占优势;以被子植物占统治地位;以真象、马的出现为特征。
(3)第四纪沉积物及其研究方法: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4)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方法:生物学法、气候学法、岩石学法、地貌学法、年代学法、历史考古法、多元标志法、综合分析对比法。
(5)第四纪年代学 :基本原理、测年范围、方法评价。
(6)地球表层的形貌研究:影响因素、年代、发展阶段。
(7)第四纪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定义、表现、研究方法。
第二章
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代——第四纪的地质过程和事件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关注的时间跨度很大,涵盖了大约200万年以来的地质变化。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地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循环,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地质事件,对地球表面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冰川、冰期等与冰雪有关的地貌和过程,以及与这些地貌和过程相关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冰川、冰期等地质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四纪时期地球的气候变化、陆地演化和生物演化等重要问题,对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和未来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包括冰川和冰期等概念。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探讨其对理解地球历史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第四纪地质学,有望为人类认识地球系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介绍第四纪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向读者展示这个学科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对第四纪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探索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讨论和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关名词。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中给出第四纪地质学的概述,包括其定义、研究对象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其中,2.1小节将阐述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范围,以便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逐一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包括冰川和冰期。
其中,2.2.1小节将解释冰川的概念、形成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地质现象的关系。
2.2.2小节将详细介绍冰期的定义、特征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探讨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一、名词解释1、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研究第四纪里地球地质环境的发展演变机理和规律性,进而探讨未来的科学,称为第四纪地质环境学,或第四纪地质学。
2、新构造运动:即晚新生代新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一般认为包括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3、新构造: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指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
4、裂变径迹鉴定法:5、14C测年方法:14C 是碳同位素的一种,具放射性,半衰期为5730a,自然界含碳物质中14C含量与周围处于动态平衡(一方面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不断衰变)。
有一定初始14C 浓度的地质样品,在停止14C 交换后,样品中的14C继续衰变,引起14C 浓度下降。
因而,测出与大气发生过交换平衡的含碳物质中14C的含量,即可计算出该样品与外界停止14C交换后所经历的年代。
6、天然热发光法测年7、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年龄8、氧同位素测定海水温度9、氨基酸测温方法:活着的生命物质中发现的氨基酸表现为L-型,D-型几乎为零。
L-型左旋,D-型右旋。
L-型天然蛋白氨基酸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由L-型转变为D-型,这种转化直至达到平衡时才结束,并最终形成等量的D-型和L-型氨基酸的混合物,从而失去其旋光性,称此为外消旋作用。
但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埋藏时间。
因此,根据这一函数关系,只要测出氨基酸的D/L比值,可推算出样品的地质年龄及其古温度。
10、冰期:即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冷时期,导致冰川扩展和气候带迁移。
11、间冰期:乃两个冰期之间的显著温暖时期,引起冰川退缩,气候带迁移。
12、冰阶:乃冰期或间冰期的次一级变冷时期。
又称副冰期。
13、间冰阶:乃冰期或间冰期中次一级温暖期。
14、阿尔卑斯冰期模式的建立:根据阿尔卑斯山外围的新、老两条冰碛带及其上的黄土,加以追索,确定了该山区的四种不同风化程度和地貌部位的砾石层(老砾石层,新砾石层,高阶地砾石层和低阶地砾石层)为四期冰碛和冰水层。
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编辑本段]Quaternary geology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
与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19世纪早期,欧洲地质学家研究了松散沉积物,先后提出洪积理论和冰川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建立的第四纪4次冰期学说,对冰川作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南斯拉夫数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ch)1 920年提出气候变化的天文学说,地球轨道周期成为探讨第四纪气候变化及冰期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
1899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建立海平面变化理论,经过不断充实、发展,1934年美国学者戴利(R.Daly)提出冰川—海面控制论。
1961年费尔布里奇(R. W. Fairbridge)将海面变化归为3种类型:①构造—海面升降运动;②沉积—海面升降运动;③冰川—海面升降运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放射性碳、钾氩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测年及氧同位素测温等技术的应用,使第四纪地质研究达到新水平。
1963年考克斯(A. Cox)建立古地磁年表,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大陆与大洋沉积序列研究,更新了传统的4次冰期概念,支持了米兰科维奇的气候变化天文学说。
1977年库克拉(G. Kukla)等对捷克布尔诺黄土的研究证明,在奥尔杜韦古地磁事件以来的170万年里出现了17次间冰期,平均每10万年有1次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
印度洋、赤道大西洋、加勒比海的海洋沉积研究,也得出相近的结论。
我国第四纪黄土研究揭示出最近70万年以来有1 3次气候旋回。
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施的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如DSDP(深海钻探计划)、CLIMAP(长期气候研究、制图与预测计划)、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等,已在第四纪古气候、冰期形成、冰期气候特点、海洋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从而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意义。
4.了解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了解古人类的发展阶段与古文化期。
6.认识中国第四纪两大生物地理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掌握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认识第四纪下限问题;熟悉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熟悉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掌握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了解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认识新构造。
3. 了解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4. 熟悉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了解航空、卫星照片在第四纪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判读标志。
2.掌握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野外观察研究方法。
3.了解第四纪研究中的实验室工作方法。
4.认识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了解其编制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
曹伯勋主编.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编制日期:201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