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_陆彦明
论马克思的休闲经济思想
种推动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经济形态。
这样的经济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的内涵是逐渐发展而完善的,还有待于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与把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经济的外延我国社会主义休闲经济,最近十年来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集中表现为:(1)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旅游需求都急剧增长。
旅游业作为休闲经济的主力军,不但自身提供的服务和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休闲经济领域,而且还能带动各相关产业和休闲经济其他领域的发展。
(2)自娱自乐、到娱乐场所进行娱乐、旅游娱乐,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已经相当普及。
(3)体育健身不仅为城市居民所推崇,也为越来越多农村居民所认识。
(4)文化服务与传播丰富多彩。
可依不同标准,把休闲经济分成若干小类。
例如,从居民的休闲活动类别出发,以城市为核心,可以以市区、城郊和长途旅游地三大块为基础,将中国休闲经济划分为城市休闲经济、城郊休闲经济和旅游休闲经济三大类。
还可以依据休闲时间的划分,对休闲经济进行分类,可以分成日常休闲经济、短假休闲经济和长假休闲经济。
当然每一个小类,又有许多具体的内容。
例如,城市休闲经济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国外城市休闲项目的引进和国内城市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具体包括健身、娱乐、饮食、展览、购物等休闲项目。
再如,城郊休闲经济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景观和森林景观进行开发,定位于健身休闲、娱乐休闲和体验休闲等具体形式:健身休闲以郊游踏青野炊为主,也包括目前新兴的野营、攀岩、滑草等项目;娱乐休闲则以城市主体公园为对象,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像苏州乐园、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和杭州的宋城等,这种主体公园一般建在城郊,好的主体公园不但可以吸引附近城市大量游客,也可成为城市的对外旅游景点,像香港、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体验休闲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和农村生活的好奇心理或怀旧心理,这种经济形态通常是在当地农村已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近年来“农家乐”、“渔家乐”、“自助果园”、“农业观光园”等大量发展就是这种经济形态的直接表现。
马克思休闲观对我国体育休闲发展的启示
一
产资料 掌握在 资产阶级手 中 ,无产 阶级 只能靠 出卖
劳动力来 维持艰难 的生存 ,人 们不可 能实现完全平
等 的休 闲权利 。因此 ,马克思 十分注重对 “ 自由时
间”的争取 ,也就意味着对休 闲权利的争取 。 马克思认为 ,“ 自由时间”是人们 实现全 面 自由
发展 的基础 ,也是 人类社会文 明发展 的标 志之一 。
、
—
马克思休闲观 的解读 权利 与生活质 量
—
( 一) 休 闲权 利
通过对 马克思 大量经典 著作 的研 读 ,诚 如学者 陆彦 明 、 马惠娣[ 1 】 所 指出的一样 ,马克思理解 的休闲
他指 出: “ 整个人类 的发展, 就其超 出对人 的 自然存在
马克 思在对资 本主义社会 存在 的内在逻辑解 密 的同
者们极 其重视对 人们 休 闲权利 的身体力行 ,马克思 的休 闲权利主 张就是受此启发 。在资本 主义 社会生
Hale Waihona Puke 时也 映射 出对 休 闲隐 喻的观点 。本研究 在尝试解读
马克 思对休 闲的基本 观点 的基 础上 ,着 重关注 我 国
体育休 闲发展 问题 ,进 而探求有 利于我 国体育休 闲
面发展 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 的提高使人们拥 有更多 社会必要 劳动 时间以外 的 “ 自由时间 ”成为 可能 ,
上掌握 的时 间” 。在 《 共产党宣 言 》中马克思指 出: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3 — 2 6 基金项 目:上海 市 教育 委员会 科研 创新 重点 项 目 ( 0 9 Z S 1 7 8 )
也折射 出马克思对休 闲生活质量 的关 注 。限于马克 思生活 的年代 ,马克思本人有 更为重要 的是历 史使 命 ,无 瑕对休 闲生 活质量等具体 问题 作 出更 为明确 的表述 和深入研究 ,但对休 闲生活质量 的关 注仍镶 嵌于马克思思想 内核之 中。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在探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休闲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理解。
休闲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脱离工作或其他压力状态的活动,旨在放松身心、恢复精力,以及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然而,马克思对于休闲的理解并非如此简单。
在他的理论中,休闲不仅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他认为休闲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只有在自由时间中才能真正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休闲是人的本质需求之一。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需要通过休闲来放松身心,恢复精力和情感,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最后,休闲也是人们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休闲活动中,人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从而促进社会团结和发展。
然而,马克思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休闲状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而休闲时间则被视为一种非生产性时间,往往被视为是对劳动力的浪费。
因此,马克思认为这种制度下的休闲具有片面性和异化性,人们无法在休闲时间中真正地放松和享受生活,而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消遣和娱乐活动。
休闲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休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团结。
在休闲时间中,人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旅游和聚会,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互动。
其次,休闲活动也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都是通过休闲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的,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强调了休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他的理论中,休闲不仅是个人的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休闲存在着片面性和异化性的问题,人们无法真正地享受休闲带来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较高级活动 的 时间—— 自然 要 把 占有它 的人 变 为另一 主 体, 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 又加 人直接 生产过程 。于 光远
先生 在引 用 这 段 话 时特 意 强 调 : 马 克 思 把 ‘ 事 较 高 级 活 “ 从 动 ’ 时 间 归 ^ 与 闲暇 时 间 并 列 的 自 由时 间 的 范 圈 , 得 注 的 值
的 理论 价值 和 对 现 实 将 产 生 的影 响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 《 第 6卷下 , 2 5页) 第 2 归根 结底 ,社 “ 会发展 、 社会享用和杜 会活动的全面性 . 都取决于时间的节 省。一切节约都是时 间的节约 。 ( 马 克思恩格斯 全集) ”( 第
4 6卷 上 , 1 0页 ) 第 2 自 由 时 间 , 以 支 配 的 时 间 就 是 财 富 可
生存 状 态 的 追求 目标 。 人 类 要 想 获 得 自由 , 先 必 须 赢 得 首 休 田时 间 。 马 克思 指 出 : 自由王 国 只是 在 由必 需 的 和外 在 的 目的 规 定 要 做 的 劳 动 终 止 的 地 方 才 开 始 . 而 按 照 事 物 因
的 充 分 发展 又 作 为 量 太 的 生 产 力 反 作 用 于 劳 动 生 产 力 。
人 的全面发展 、 闲与杜会进 步的关 系连在一起 。因此 、 体 他
被西方杜会评为 2 0世 纪 最 有 影 响 的 思 想 家之 一 。
本文对马克思体闲思 想进行 了初 步的考察 . 旨在 帮助 我们加 深对体 闲问题 的研 究和理 解 , 并从 本质上 揭示体 闲
1 马克 思 眼 中 的休 闲
首 先需 要 说 明 的是 . 马 克 思 著 作 的 英 文 版 中 , 闲一 在 休 词 为 f et ( r —me 马克 思 在 其 蔼 文版 的 著 作 中 以 及 后 来 译 戚 e i
我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李金霞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02期休闲学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自由时间的增多,大众化的休闲活动对现实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明显影响,休闲学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休闲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休闲学的创始人是凡勃伦,有的学者认为是马克思。
马惠娣认为历史上第一个对休闲作出详细解释的是马克思,因为马克思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中提到的自由时间与休闲的内涵基本一致。
于光远、龚育之、马惠娣等学者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用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指导人们的休闲。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马克思自由时间研究,在马克思自由时间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马克思自由时间的内容、内涵和意义。
大多数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论述主要是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形式存在的,也有少量高质量的专著。
这些学术上的探索无疑都是中国学者们对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开拓性研究。
一、中国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研究现状(一)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内涵的研究在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内涵的研究中,包含着“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否是闲暇”、“自由时间是否是休闲”等问题。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俞吾金从哲学角度阐释马克思自由时间的性质,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不仅仅是自然时间,而且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时间。
文海鸿则对马克思自由时间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上来阐释自由时间,在政治经济学中从社会时间来理解自由时间,强调的是自由时间的“实际的在此”;在哲学中更多的是从生命时间层面来理解自由时间,强调所有的自由时间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
其他大部分学者是从马克思的手稿中挖掘自由时间的内涵,详细地阐释什么是马克思自由时间。
1简述马克思休闲思想以及意义
1简述马克思休闲思想以及意义休闲的问题研究由来已久,在休闲研究的逐步深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类思想资源时常跃入视野,它们作为休闲的源头活水不断地为该项研究注入养分:一个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思想所蕴含得古老的生命智慧。
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存在方式是包括劳动、休息和休闲三种形式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
人类想要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自由时间。
自由时间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
正确认识休闲的休闲,破除对休闲的误解和偏见。
从根本上说,人是为享受和发展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劳动而来到这个世界。
人为了休闲必须劳动,劳动不过是人们为了享受休闲必须支付的成本。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人的生命提供休闲的可能;只有劳动水平的提高,人类用于休闲的时间才会增多,休闲的层次才会提高。
只有通过劳动来追求休闲享受的生命活动才是健康的正常人的生命活动。
正确认识休闲活动和休闲休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一个重要方面的休闲和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休闲休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凡勃伦的有闲阶级的基本观念以及简要评价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标榜自己与正统休闲学不同之处是要寻找和分析休闲行动的非休闲意义。
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休闲行动是休闲因素和非休闲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主体是社会人而非休闲人,行动所追求的目标并非获得最大利润,而是多层次需求的满足。
休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提供功能满足,使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与休闲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理论本身而言,当代西方休闲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其比较系统的理论,对理论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现代市场休闲的内在运行机制,深化我们对现代市场休闲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作 者 简 介 许 斗 斗 。福 州 大 学人 文社 会 科 学学 院教 授 、哲 学博 士 ( 建 福 州 ,30 0 ) 福 50 2
维普资讯
内涵 来 界定 ,用 作 复 数时 。是指 根据 个 人 的愿 望 和爱好 所 自 由选 择 的活 动 。 ……休 闲活 动 的范 围实 际上 “ 是无 限 的 ,因为它 取决 于 每个 个 人 的动机 。” 用作 单数 时 ,休 闲可有 两 种含 义 :第 一 ,是 将休 闲与 休 闲 “ 的时间 等 同起 来 ;第 二 ,休 闲首 先甚 至是 独立 于 可能 填补 这一 可 自由支 配 时问 的活 动 的空 闲时 间。 总之 , 懒惰 、无 所 事事 ’都 可 当作 休 闲度 过 。但 是 ,休 闲不 能 像人 们 经 常认 为 的 那样 ,混 同 于业 余 时 间 。 因 ‘ ” 为 ,人 们 花费在 因城 市扩 大 而致 的交 通 时 间 ,以及 人们 从 事 家务 活 动和 满 足睡觉 、吃饭 等 生理 需 要 的时 间都 是业余 时 间 ,而 不是休 闲时 间 ; 外 ,休 闲将 首先 是个 人 的一种 心理 态度 。… …根据这 种观 点 ,甚至 此 “
维普资讯
警 ’ 未 拜右 2 6 5 o ̄ 期 o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 许斗 斗
【 摘要】面对 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休 闲新现 象,本文以哲 学为基 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 学
等 多学科 对这 一社 会 现 象进 行 了 分析 。 虽然 休 闲概 念 的 界 定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还 是 一 个 难 题 ,但 从 马 克 思 的 思 想 中可 以肯 定 ,休 闭应 该 以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为 核 心 。是 人 类 的 一种 生存 方 式 ; 自 由时 间是 休 闲 的 一 个 必 要 备 件 , 但 它 不是 休 闲本 身 ,休 闲的 本质 应 该 体 现在 对待 和 处 理 自由 时 间上 ;休 闲是 一种 需要 价 值 建构 和 培 养 的 活 动 , 反 映 着人 类 的 生存 价 值 观 .所 以 在 本 质 上是 人 的 全 面 发展 的 可能 性 表现 ,
解读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几个问题
新融合的社会。在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窟用劳动的批判中, 休闲概念处于胞喻状态.是空场的在场,占据特殊的位置。 换言之,马克思的体闲思想主要处于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无意 识层面。这显然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难于完全
从文字上直观的(马克思至多使用了“闲暇时间”的概念),也
思借鉴古典经济学的概念,从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 人手,集中考察彳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之间 的关系,即异化关系。对于这种异化关系,马克思主要通过
三个概念建立了立体分析框架:劳动、财富(主要包括工资、 资本、利润和地租等)和时间。
罕有人关注,这也同样是划时代的:终于找刊了由劳动通向 休闲道路上的中间环节或共同根基。可见,在人类思想史 上.经济理论的革命与休闲理论的革命应是统一的,就如同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生活的革命与体闲生活的革命是统一的
晨
晔
116029)
100872;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括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 它们交织垃绕主要蕴藏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与劳动不同的是,对于休闲问题,马克思是以两套话语系统采表 达的.一聋正常规的直陈.另一备是若明若暗的随喻。用这样的范式解读马克思的休闲思想耽使我们既可获得更开 阔的认识视野,殳植根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固有内在逻辑结构,从而避免陷入随意性和碎片化的误区。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休闲
一样。
《巴黎手稿》对劳动主题的重视是学术界的基本_共识。 我要说的是,在这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就显示了科学抽象 的才能,透过劳动现象看到的是主体人;透过劳动关系看到 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他叉称之为阶级关系;透过资本间的激 烈竞争看到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单化,即其剩下工人阶级和资
马克思的休闲观
[ 关 键词 ] 马克 思 自由时间 休 闲观 [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3 [ 文献 标识码 ] A 随 着我 国生 产力 的飞 速 发展 , 休 闲 已经 成 为人 民群众 生活 中必 不可少 的一 个环节 。从 个人 层面来 讲, 休 闲有助 于缓 解 竞 争 压力 、 舒 缓 紧张 情 绪 、 提 高 人 们 的生活 质量 ; 从 国家层 面来看 , 休 闲活动 势必带 动旅游 业 、 餐饮业、 文 化 产 业 等 第 三 产 业 的 繁荣 发 展 。毋 庸置 疑 , 休 闲无 论是 在 个 人 的 自由全 面 发 展 抑 或是 国家 经济 实力 的提 升方面都 发挥 着非 常重要 的作用 。从 某种 程 度上 来 讲 , 休 闲状 况 已经 成 为 衡 量 一个 国家 综合 国力 和社会 生产 力发 展水平 的一 个 重 要指 标 。伟大 思想 家马 克思对 “ 休 闲” 亦 曾有过 生 动 的描 述 。他笔 下 的共产 主义社 会 为我们展 现 了一 幅物质 财 富充分 涌 流 、 人们 拥 有 充 足 的 自由 时 间用 于休 闲 、 从 事 自身 感 兴 趣 的 实 践 活 动 的美 好 图 景 。 令人 担忧 的是 , 当前 社会 一 部 分 人 对 “ 休闲” 这 一 概 念存 在某 种程度 上 的误解 , 他 们 所 理 解 的休 闲与 马 克思 的休 闲观 并非 一 回事 。基 于 此 , 研 究 马 克思 的 休 闲观 , 分 析 当前社 会 人 们 在休 闲方 面存 在 的误 区 与面 临 的困境 , 用 马克 思 科 学 的休 闲观 指 导 当下 人 们 的休 闲活动 具有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劳动 者如 果在 长时 间 、 高 强度 的劳动 之后 , 得不 到必 要 的用 于吃饭 、 穿衣 、 睡觉 、 生育 等 的时间 , 那 么劳 动
试论休闲的合理性--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
实生活 中 ,人们把休 闲等 同于玩物 丧志的现象并不 罕见 。但 立足于马克思人 学视 角 ,休 闲被 当做 一种 “ 成人”的过程 ,是人 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演 出,是人摆脱 “ 必 须”后 的 自由,承认 生活理性和感性 、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统一。 I
【 关键词 】 休闲;马克思;人学;劳动 “ 休 闲”二字有着深刻地历史根源。“ 休”在 《 康熙字 典 》和 《 辞海 》中被解 释为 “ 吉 庆 ,欢乐 ” ,强调 了人在一 定休 闲时间 中所获得 身心享受 和发展 。 “ 闲” 通常引 申为范围 , 多 指道德 、法度 。故 而 ,“ 休 闲”二字一 般指轻松 自由休 闲 的生活状态 ,以及人 自 身在其 中所获得发展 和享受 。而休 闲 二字在英文中相对应的词,则是源于希腊语中休闲和教育的 意思 。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休 闲 何谓马克思主义人学 ? 马克思人学 不是指马克思哲学 ,而是指马克思运 用综 合 方法来对对完整地个人及其本质, 存在以及历史发展整个规 律 进行 整体 思考的思想理论。马克思在讨论 了劳动者与劳动 产 品和劳动本身的异 化之后 ,必然会追 问劳动的所有 者—— 人的异化的问题。马克思认为 , 人 的类 生活就是 自由的有意 识 的活动。人不但有生命 活动 , 产 生了意识 , 甚 至把 自身的 生命 活动当做意识的对象。这样一来 ,人的生命 活动就不仅 仅是生命 活动 ,而且是有 意识 的生命 活动 。所 以马克思说 : “ 正是 由于这一点 ,人才是类存 在物 。 ” 但是 ,由于异化劳动 ,人们 已经被降低为一种动物性存 在 ,人的有 意识的生命 活动对于人 而言 已经成 了一种奢侈 。 马克思推 导出人和人 的相异化 ,因为劳动产 品不属于工人 , 那么这 只能是 由于产品属于工人 之外 的他人 。通过异化 的 、 外化的劳动 ,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 、站在劳动 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 。为了平衡劳动 ,我们需要找到 种方式与之抗衡 , 获得更多更高效 的支配 自由时间的效率 , 于是我们需要休闲来进行平衡 。 劳动 “ 是 一切 人类生 活 的第一个 基本 条件 ,而且 达到 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 劳动创造了 人本 身。 ”所 以马克思说 “ 任 何一个 民族 ,……就是 几个星 期 ,也要灭亡 ,……”但是 当社会生产力达到足够发达 的时 候 ,“ 财 富的尺度决不再是 劳动 的时间 ,而是可 以 自由支配 的时间。 ”可 见 ,休 闲和 劳动是一种对 立统一 的关系。休 闲 与劳动 的对立表现为前者为手段 、后者为 目的,两者最终统 于完整 。从整个历史 的发展脉络来看 ,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 史 ,就是他们 内部关 系矛盾发展 的历史 ,两者关系 的演进轨 迹是 : 统一—分裂一统一 。在原始社会时期 ,劳动 中经常参 杂娱乐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从劳动中分离,但在 私有制程度下却成为劳动和休闲的一种异化。随着分工的发 展和阶级的形成, 休闲与劳动的意义在不同的主体中确定下 来 ,成为两大对立 阶级 : 统 治阶级即 “ 有 闲”与 “ 有钱 ”的 阶级 ,休闲成了他们表现特权的一种手段 ,被统治阶级即劳 动阶级,只有劳动而没有真正的所谓休闲。在未来达到共产 主义社会之后,生产力会达到极度发达的状态,休闲将成为 生活的主要方式 ,而劳动也从谋生手段变成生活 目的,那时 从本质上来说劳动与休闲的界限已经泯灭,休闲与劳动 , 你 中有我 ,我 中有你 ,不能割裂。 人类对休 闲的认识历史悠久 , 在西方 至少可追溯到亚里 士多德时期, 他关于休闲的著名论调为 “ 一切事物环绕的中
马克思休闲思想视阈下的成都“休闲之都”建设
社科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20年第1期185幸福生活指南马克思休闲思想视阈下的成都“休闲之都”建设孙志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110摘 要:马克思没有单独讨论过休闲,但是在他的著作和思想中却存在着休闲思想。
他把自由时间的获取作为休闲的前提条件,在劳动概念的阐述中体现休闲思想,把休闲看作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对于成都打造“休闲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休闲观,重视自由时间的价值,加快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在休闲中提升自我,实现人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成都;休闲都市1.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基本内容休闲一词古已有之,唐代诗人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一诗中“秋满休闲日,春馀景色和”一句就提到了“休闲一词”。
显然,诗歌中的休闲更多地指余暇时间的休息和放松,给人以美的意境。
从词源上讲,“休”在《诗•商颂•长发》中释为吉庆、美善、福禄之义。
“闲”多指道德、法度的范围,也有限制、约束之意。
从词义的组合上就表明了休闲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内在契合的,具有道德和哲学的意蕴。
表达劳动与休息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天人合一,使人脱离了形而下的俗世生活,具有了形而上的真、善、美的价格追求。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基础之上提出的休闲思想,而不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而提出阐述休闲思想,因为马克思从来没有离开过实践。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首次阐述了其休闲思想,通过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指出资本家通过不断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剥夺工人的休闲时间,从而被束缚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不能自拔。
“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 《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通过对“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阐述,提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并且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物的依赖、人的依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作者:吴杨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8期【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自由时间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并且对于其特点进行了总结。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悄然变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的指导之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休闲经济可以起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以及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现实意义;理路建构引言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1月16日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如下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以及悄然发生了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了提高;而休闲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广大人民群众休闲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对于休闲的认识也与理解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如何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休闲活动给予正确的引领就成为了现实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内涵的推广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休闲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主要由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两大部分的理论构成,恩格斯的相关理论较少,故本文选择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阐述点进行研究,以求达成一个以点带面的效果。
1.休闲概念与理论基础1.1何谓休闲(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休闲概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休闲作为一种稳定的时间,是一种工作以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它可以是消遣、娱乐,陶冶情操的自我发展的时间,也可以使自己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时间。
马克思休闲文化观浅析
马克思休闲文化观浅析马克思就对休闲文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始终把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
在他看来,休闲是人的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休闲状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
标签:马克思;休闲文化;理想的生存方式;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统一近年来,休闲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未来政治经济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问题都作了带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分析。
今天我们从休闲文化的角度对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加以审视和考察,不难发现,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其著述中对休闲活动、休闲文化已有所分析和预见,他从始至终都把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特色鲜明,思想深刻。
一、休闲是人的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马克思是较早提出人的休闲需求和休闲权利的思想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劳动者的活动分为两大部类:生产性活动和消费性活动。
与此相应的时间,亦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利润建立在剩余劳动时间的创造之上,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财富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给人增加了自由时间。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时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休闲时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的三种基本生存状态,即劳动生存状态、生理生存状态和自由生存状态。
他将自由生存状态称之为追求“新需要”。
这个“新需求”其实就是人的休闲状态。
马克思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休闲的,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它“不被生产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1]。
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由工人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不仅对于恢复构成每个民族骨干的工人阶级的健康和体力是必需的,而且对于保证工人有机会来发展智力,进行社交活动以及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也是必需的”。
为此,他提出建议:“通过立法手续把工作日限制为8小时”[2]216。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一、引言-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意义-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二、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来源与内涵- 马克思对休闲的理解与价值- 马克思休闲价值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休闲价值的内涵与含义三、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现实意义- 休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休闲价值对当代生活的借鉴- 休闲思想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指导四、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理论分析- 休闲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休闲价值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休闲价值与社会生活质量的关系五、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实现路径- 政府在推动休闲业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在实现休闲价值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推动休闲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六、结论-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建议与展望第一章引言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本性行为,历史上一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休闲价值,是指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和具备的非经济价值。
休闲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来,其理论系统和文化价值渐渐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探究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章将从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探究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意义,可以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哲学和理论方面的基础;而研究目的和意义则是本文进行研究的根本驱动力。
第二章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的来源与内涵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精髓之一,休闲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开始被提出并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本章将阐述马克思对休闲的理解与价值、马克思休闲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休闲价值的内涵与含义。
首先,本章将探讨马克思对休闲的理解与价值。
马克思认为休闲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途径。
他倡导一种从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时间,并将其看作是一种价值。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通过休闲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休闲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论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
试论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休闲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其中有着重大的价值研究,为人们研究休闲文化做出了贡献。
本文以《试论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为标题,阐述马克思休闲思想的重要价值,以及它对探究休闲文化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研究的规范。
一、马克思休闲思想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休闲思想的重要价值可以从诸多方面着墨,首先,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劳而获”的理念,它极大地影响了现代社会休闲活动的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和珍视休闲时间,它为人们探究休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休闲思想指出,在实现社会和共同目标的努力中,该法案强调休闲活动在哲学上的重要性,强调它们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休闲活动是一种不仅可以增进个体自身的满足感,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有着重大的作用,它的存在扩大了人们对于休闲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休息和无所事事,而是把活动作为休闲的一种形式,从而丰富了休闲文化。
二、“马克思休闲思想”对探究休闲文化意义的影响“马克思休闲思想”对探究休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提出了对休闲活动的新的观点,以及休闲时间的新的定义。
马克思主张,休闲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也可以促进人们的独立思考。
他认为,个人的独立思考是建立更好的社会的先决条件,只有在休闲活动中,个人才能释放出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寻求自由思考,因此,休闲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尤为重要,这一思想说明了休闲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它也扩大了人们对于休闲的定义。
三、马克思休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休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显著。
我国的一些休闲活动,如旅游、文化体验、教育和娱乐等,都是在人们从马克思休闲思想中受到启发而出现的,当代以马克思休闲思想为指导的休闲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使全社会明白休闲的重要性,并遵循“不劳而获”的原则,在休闲活动中把活动、研究和无穷乐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休闲活动更能体现出个性化、自主化、创新性和实用性,这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休闲思想探析
马克思在创立 马克思 主义 政治经济学 的过程 中,对 自由时间进行 了研究 。早在马克思的第一部 经济学手稿 《 政治经济学批判 (8 7 15 年 )》 15— 8 8 中 ,马克思就提出了 “ 创造 出可 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 是财富整个发展 的基础” ,“ 所有 自由时间都是供 自由发展的时间。 ”昭 他在批判蒲鲁东时指出:当生
间。整个人类的发展 ,就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对人的 自 然存在直
接 需 要 的 发 展 来 说 ,无 非 是 对这 种 自由时 间 的运 用 ,并 且 人类 发 展 的前提 就是 把这 种 自由时间 的运 用 作 为必 要 的基 础 。
在马克思 的光辉巨著 《 资本论》中 , 他继续深
入 系统地 阐述 了 自由时 间理论 ,他 指 出 , 自由时 间 包括 个人 受 教育 的 时间 、发展 智力 的时 间 、履 行社
一
把它作为资本 主义社会的否定状态和为了理想社会
的可 能或 者是 应该 的状态 来论 述 的 。 因此 ,马克 思
没有 明确使用休 闲一 词 ,而是更多 的使用 自由时
间 、不工 作 的人 等 的表 达 方式 。
一
、
马克思休 闲思想 的理 论来源
方 产生 剩余 劳 动时 间 ,同 时在另 一方 产生 自由时
身 。他 认 为 ,在未 来社 会 , 自由时 间 ,一部分 用 于
廑I弘院謦椎 ・ 0 1 l 1 2 1 年第3 1 期 7
消费产品,一部分用于从事 自由活动,这种 自由活 动不像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 目的的压力下 决定 的 ,而这 种外 在 目的的实 现是 自然 的必 然性 或
产力 发 展 到一定 阶段 ,人不 必把 他 的全 部 时 间用于 生产 生 活必 需 品 ,他 在 维持 生存 所 必需 的劳 动 时 间 以外 还 有 空 闲 时 间 可 以支 配 ,从 而 在 未 来 社 会 中 “ 由于 给 所 有 的人 腾 出 了时 间 和创 造 了手 段 ,个 人 会在 艺 术 、科 学等 等方 面得 到发 展 。 这是 马克思 ”嘲
论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来源及现实意义
文艺传媒摘要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发展期,而这必然要求作为小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生活的全面展开。
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本指导,中国人民的休闲生活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作指导。
虽然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从未提及过休闲,但是休闲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隐含着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论述的东西。
本文旨在论证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存在性及其价值,使马克思休闲思想成为指导当代休闲发展的风向标。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来源现实意义On the Origi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s Thought of Leisure//Lv HuiAbstract China has now entered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erio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which inevitably require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leisure lif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ell-off life.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China requires the Marxist theory as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and the leisure 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lso requires the guidance of Marx's thought of leisure.Although leisure has never been men-tioned in Marxist writings,leisure is something that is implicit but ubiquitous in the Marxist theory.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and value of Marx's thought of leisure, so that Marx's thought of leisure can be the benchmark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eisure.Key words Marx's thought of leisure;origin;practical significance 1当代中国的休闲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范式的改变,休闲越来越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闲暇思想解读
马克思主义闲暇思想解读黎海燕【摘要】马克思为全人类所提供的精神成果总是博大且精深,其著作中所隐喻的闲暇思想对现代休闲化趋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此,该文试图运用阿尔库塞的“症候阅读法”,从“批判旧世界”到“发展新世界”这条马克思理论活动的主线出发,对马克思主义闲暇思想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闲暇思想。
%The spiritual achievement provided by Marxism is alway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he ideology of leisure in metaphors in his writ -ings show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modern leisurizing trend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divide Marxist leisure ideology into dif-ferent periods from Marxism’s theory activity cardinal line by Al Couser’s Symptomatic Read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such dividing , Marxist leisure ideology is explored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闲暇;阿尔库塞【作者】黎海燕【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茂名 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但凡伟大的思想家为全人类所提供的精神成果总是博大且精深,其思想在不同时空条件具有不同的时代意蕴。
马克思就属于这种伟大的思想家。
虽然其思想不可能超越时空,但至少他的闲暇思想对当今闲暇社会的来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颜军;周敏【摘要】马克思的思想内容丰富宽广、阐释深刻,不仅有丰富的劳动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马克思在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休闲思想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休闲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休闲的现实基础,劳动是休闲的实现前提,人自由全面发展是休闲的价值主旨.深入了解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对当代人树立正确的休闲观,选择合理的休闲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劳动;自由时间;全面发展【作者】颜军;周敏【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0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系统地论述过休闲,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分明能从其理论体系中梳理出其对休闲的期盼与理解,马克思早在他中学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1]7由此可见,青年的马克思就已经有一种要为他人考虑的意识,在马克思的职业理想中,个人的完美与他人的幸福是一致的。
休闲作为幸福的重要生活样态,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表征,在马克思的职业观念中当然也包含有对休闲的追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直接讨论的主题是异化劳动,在其异化劳动思想的背后同样表达了对休闲的思考。
本文拟对马克思的休闲思想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理论渊源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他们的休闲思想也成为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理论渊源。
圣西门生活在法国,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法国大工业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分化。
圣西门时刻关注的是“人数最多的阶级”[2]312和“最贫穷的阶级”[3]352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1-0044-05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陆彦明1 马惠娣2(11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 北京 100070;2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马克思理论中有关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相互关系的论述。
旨在对日益凸现出来的休闲问题做学理层面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理论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来稿日期:2001-09-0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K -00-31)“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子课题作者简介:陆彦明(1970-),甘肃玉门人,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讲师;马惠娣(1951-),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主持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曾在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领域内做出了贡献。
但是有关他的休闲思想在我国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本中,他从始至终都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连在一起。
因此,他被西方社会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本文对马克思休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休闲问题的研究和理解,并从本质上揭示休闲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将产生的影响。
1 马克思眼中的休闲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马克思著作的英文版中,休闲一词为free 2time (马克思在其德文版的著作中以及后来译成俄文时使用的是哪个词,未做考证),在我国的译著中通常译为“自由时间”,而西方休闲学研究者通常将free 2time 等同于“休闲”(leisure ),但在概念的外延方面略有不同。
这个结论可以从我们翻译的《休闲研究译丛》的五本书中得到印证。
笔者在访问美国期间就此请教了多位学者,获得了相同的考证和结论。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
“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
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休闲时间。
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彼岸世界只有建立在此岸世界的基础之上才能繁荣起来。
在彼岸世界“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拉开了自由王国的序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
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5页)归根结底,“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
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2页)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
”于光远先生在引用这段话时特意强调:“马克思把‘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归入与闲暇时间并列的自由时间的范围,值得注意。
”(《经济学札记》第11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马克思在另一个地方写到:“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第312页)。
可见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另一种是从事普通活动的闲暇时间。
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消极、被动的一些消遣活动。
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2 “休闲”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指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第18卷 第1期2002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18,No.1Jan.,2002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16页)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了这样的描绘,“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建立“自由个性”。
接着他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
可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主义者朱・卡内帕请求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为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世纪》周刊题词,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同年1月9日写的回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这句话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恩格斯认为这句话最适合用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
在马克思后的100多年间,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学者的休闲理念。
瑞典著名哲学家皮普尔说,休闲是一种精神态度;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
美国学者凯利则说: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
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自由———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
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尽管西方学术传统主要来自古希腊,但休闲学的思想渊源却在更大程度上来自马克思。
我们可以从西方休闲学学者们的著作中看到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引证和评价,并认为马克思是休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循着马克思休闲理论的思想轨迹,西方学者提出休闲的价值更在于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的问题。
因为,自工业社会以来,所有衡量人类进步的主客观标准,都是把物质文明作为人类进步的尺度。
但这些标准并不能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也不能衡量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实现自我。
同时,这些标准也不能反映出人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超越自己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正是在休闲这个人们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领域内,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揭示。
西方休闲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解释休闲的价值目标,也正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所应具有的基本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看来,衡量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准,归根到底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写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5页)讲到未来理想社会时,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可以说休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的价值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的本体论意义之所在。
因此,马克思在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时候把“休闲”作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来对待。
也由此可见,休闲对认识人的本质所具有的重要性。
3 缩短工作日、增加自由时间,是建立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294页)。
只有当生产力很发达,人类才能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游离出相当数量的剩余时间,构成社会的自由时间。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本身的性质的变化,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首先,自由时间是使每个人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保证。
马克思说:“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8-219页)对于这一点,恩格斯写到:“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现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体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
关键就在这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78-479页)其次,自由时间是衡量未来社会财富的重要尺度。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
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
因为增加自由时间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