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抽象化为精神的 自我创造和 自我认识的过程 。 这就 造成 了“ 主语 和 谓语 之 间 的关 系被 绝 对地 相互 颠倒
了 : 就 是 神 秘 的 主体一 客 体 , 这 或笼 罩 在 客 体 上 的 主体 性 , 为过 程 的绝 对 主体 , 为 自身 外 化 并且 作 作 从 这 种外 化返 回到 自身 的 、 同时又把 外 化 收 回到 但 自身 的主体 , 以及 作 为这 一 过 程 的主体 ; 就 是在 这 自身 内部 的纯粹 的 、 停 息 的圆圈 。”21 此马 克 不 [1对 ]4 思从 以下几 个 方面进 行 了批判 和改 造 。 第一 , 马克 思 肯 定 了黑格 尔 “ 劳动 看 作 是 人 把
劳 动价值 论 的一 个划 时代 的意 义 , 在 于它 宣 便
劳 动改 造 自然 的 自我创 造 和 自我 实 现 的过程 , 全 完
告了一个关 于人的独立的宣言 : 劳动创造价值意味 着 , 可 以通过 劳动 来创 造世 界 并且 确证 自己的存 人
在 而无需假 手 于上帝 , “ 本位 世 界 ” 即 人 。我们 人 在 这 个世 界 中应 该 是 主体 , 是这 个 世 界 的 中心 , 之 人 外 的物 则是 客 体 , 人类 生存 和 发展 的条 件 , 为 是 是 人类 生 存 和发 展 服务 。 [4 1 因此 , 1 当启 蒙 思 想 家举
念, 然后用概念 的联系说 明事物的联系 , 把人通过
[ 收稿 日期 ]00 0 — 3 2 1— 8 2 [ 作者简介 ] 薛
稷 (90 , 山西吕梁人 , 18 一) 男,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 义哲 学研究所 , 助教 , 士, 究方向: 博 研 马克思主义哲 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劳动异化涵义、等方面逐步进行阐述分析的。
关键字:异化;人的异化;劳动异化;《手稿》马克思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资料的实录。
“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中心范畴,是马克思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发现。
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重温,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促使我们对能够对异化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
一、对“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探析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理论,并对异化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异化(alienation),该词源自拉丁文alienatio,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
在哲学史上,卢梭第一个用“异化”思想来解释人类历史的,认为人类在发展中创造了文明,但文明却导致了人类的堕落。
它被提上哲学的高度是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把“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进行探讨,并把异化及其扬弃看作是否定性的辩证法,看作是一切事物运动的自我运动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被用之说明主体的对象化,外化、分化;费尔巴哈也使用了“异化”的范畴,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1]。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和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把劳动视为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赋予“人类是类存在物”的新的涵义,马克思从抽象二、“劳动异化”的探析(一)劳动异化的真正涵义黑格尔曾经指出,从花朵开放,花蕾消逝到结出果实,“他们在有机体中不但不相互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个的生命。
”异化劳动理论也正像花蕾到花朵再到果实的发展过程一样,贯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这个有机同一体中,因而对于“劳动异化”的正确理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逻辑的一把钥匙。
浅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同时也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观点。
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自身的劳动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值得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关键词] 手稿;异化;异化劳动一、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它的问世使当时的工人运动有了思想武器,使当时正在经历磨难的工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等其它的欧洲国家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当中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得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和封建势力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提升了工业生产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各个阶级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被剥削阶级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之下生活贫困不堪。
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一大批新兴工厂纷纷建立,先进的生产方式不断吞噬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扩大生产,这使得大量传统工厂纷纷破产,大量传统生产方式从业者纷纷失业,而新兴工厂却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来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批量的工人为了生存被迫进入工厂,但是,工厂所需工人是有限的,这便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大量的工人为了能够进入工厂而降低要求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资本家对这样的现象是十分乐见其成,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完全不顾工人的生活条件,不断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并降低工资标准。
工人的工资不断减少,使得他们的整体购买力水平不断下降,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和谐社会论文摘要:本文从异化劳动出发,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原因及其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评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同时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异化”~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
直到191t~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
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
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蜉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
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
这就是劳动异化。
1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1.1 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指出了异化劳动是私有制运动的结果。
正是由私有制造成的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裂,才使劳动者和他的产品、劳动本身、类本质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发生异化。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由分工产生的,分工本身又造成了劳动的异化,所以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缺乏劳动条件的人,为了生活,就得把自己的劳动能力交给拥有劳动条件的人去支配,同时把自己劳动的成果也一并交给人家去占有。
因此,劳动本身也就越来越脱离劳动者,成为反对劳动者的异己力量。
这样,私有制的产生就进一步加剧了由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反过来也成了异化劳动形成的动力。
异化只是短暂的历史现象.它必然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灭亡。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其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
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意义一、“异化劳动”概念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思维的对象化与客观化。
他把劳动与异化联系起来并从对过去的探索中发掘了异化产生的原因,这为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
虽然黑格尔的劳动观包含了深刻的异化劳动的思想,但他致命的缺点却是没有给“异化劳动”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费尔巴哈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并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
他认为,异化的出发点是具有感性的人。
异化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恐惧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感。
费尔巴哈认为精神异化和宗教的产生是由人的异化所造成的,宗教不是克服异化和扬弃异化的方式,它本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果,人类对上帝的膜拜仅仅是人类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上帝并神圣化的结果。
费尔巴哈的异化观是建立在人本学和唯物论的基础上的,他从人本主义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异化,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来批判宗教异化,批判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这是他高于黑格尔的地方。
但他只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世俗基础,而并没有看到对于这个世俗基础应当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对立,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概念有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两人的异化概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把异化概念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的异化概念主要概括为:异化的主体是”人”,这个“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由自觉的,这个“人”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抽象的精神劳动而是现实的生产劳动。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体现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劳动观。
它提出了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迁等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四重内涵来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第一重内涵:劳动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一种关系,人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掌握和应用自然界的资源,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存在,人们的劳动变得越来越无趣、枯燥、单调。
人们在劳动中不再感受到自由和创造的快乐,劳动变成了一种荒废和虚无的状态。
这种情况导致了劳动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使得人们逐渐丧失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荣需要依赖于自然界的资源,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不仅是单纯的物质关系,而是包括了所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
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剥夺变得越来越大,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的恶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重视自然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
第三重内涵: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变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还阐述了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劳动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
不同的生产方式有不同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形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为了利润和效益,企业会将劳动者变成机器,使劳动不断细化和强化,从而导致了劳动的异化。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那就是人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我们要重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劳动不再是单纯为了生产和经济利益,而是始终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需要。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便在于它宣告了一个关于人的独立的宣言: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世界并且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无需假手于上帝,即“人本位世界”。
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应该是主体,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人之外的物则是客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
[1]4因此,当启蒙思想家举起“人”的思想旗帜砸碎中世纪的“上帝之城”时,人性的光辉就在尘世中闪闪发光了。
把人从上帝那里夺回来,这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
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改造,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一、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思想的提升“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生产看作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
”[2]101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把一切现实事物的本质归结为概念,然后用概念的联系说明事物的联系,把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完全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这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自身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
”[2]114对此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批判和改造。
第一,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2]101,“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2]101,即认为对象化或外化的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包含着内在矛盾的能动的主体。
但是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换句话说,黑格尔所理解的主体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几点思考
的时候才能自由自在活动,在运用人的机能劳动过 程中,由于与劳动产品和自身发生的异化,而与自 己的类发生了异化,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类生活 变成了维持生活的手段,于是类本质与人发生了异 化。 第四种规定性— ——人与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 说到,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 品和自身关系的东西,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 的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同他的类本质相 异化,指的是一个人以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同人 的本质相异化。 在《手稿中》提到“这样一来,异化劳 动 导 致 : (3) 人 的 类 本 质 … … (4) 人 同 自 己 的 劳 动 产 品……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8]前 3 种规定性都是在讲人同自身的关系,第 4 种规定 性讲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前 3 种规定性推导出 来的,逻辑关系十分明显。
- 36 -
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用地上的人来解释天上 的神。 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的启发,但是在《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之后,马克思对于异化理论做出了 更加准备和深刻的解释,并将异化思想引进政治经 济学领域。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 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 观的出发点。 马克思用异化来揭示私有制条件下人 的劳动的异化,并试图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为唯物 史观的创立迈出重要一步。 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理论 中将异化的根源归结为不合理的劳动分工和私有 制。 不合理的分工促使私有制的形成,私有制又加 剧了分工的不合理。 生产资料的使用和占有是异化 劳动的根源,私有财产既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又是 劳动异化实现的手段。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异化根源 的分析,揭示了劳资关系,要想达到人性复归,就得 消除私有制,消灭异化的手段即不合理分工,最终 达到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异化劳动是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被剥夺了它的本质。
这种剥夺表现为“劳动的异化”。
一、劳动异化的概念及其含义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即是劳动者被逐渐剥夺了和劳动相关的人性属性、能力、与自然界相互联结的关系,而与产品、雇主、机器相互结合,人的活动转变成了一种物化的东西。
因为劳动被迫变成一种商品,从而剥夺了本来应该是合理的自由和个性化的工作体验。
异化劳动导致的结果是人变得像产品那样没有生命,没有创意,简单地完成着为了生存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劳动异化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是因为私有制造成的,而不是劳动本身的问题,劳动的本质不在劳动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益关系。
尤其是在工业化时代,“专业分工”使得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分离,并且根据拥有资产的个人机器起了越来越多的作用,结果是工人永远都看不到完整的工作,而是一边一遍地重复着单调的任务,看不到整个工作的意义,只能看到完成时所得到的金钱收益。
三、影响首先,劳动者的人性被剥夺,被迫为了赚钱而工作,并忽略了劳动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价值。
因此,劳动者迅速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兴趣,同时也减少了对企业的忠诚度,缺少工作乐趣,最大化能力使用是不可能的,进而工作热情降低,工作质量就会大幅下降。
其次,商品化的目的使得劳动本身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有些人无法负担也做不到适应这种要求。
这种做法会减少劳动者的数量,导致用工难度加大,而且会使得劳动工资趋于极度不平等。
最后,异化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而不是工人的利益和发展,所以企业也不能长期获取更多的利润,因为员工界限已经强调了的,民意和法律也会对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不道德的一面,异化劳动是导致许多人感到毫无价值感,缺乏工作乐趣的原因。
我们必须寻求更加公平、更加人性化的价值观来确保劳动的本质得以保留,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解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解作者:王丽冉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6期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作者简介:王丽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2.342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是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工人制度的批判,是对无产者的解放。
可以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通过阶级属性来描述工人劳动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学说下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本质的批判,通过劳动异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厂工作的工人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工作的越多得到的报酬反而越少,这与理论相悖,工人的生活越来越艰苦,成为社会底层,成为资本家的工具,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下揭示的“异化劳动”的本质。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成为了给劳动者带来苦难的东西,成为劳动者生活的对立面,马克思将其称为“异化劳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并非凭空产生,有其思想渊源。
首先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
国民经济学家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分析,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异化劳动的事实,只不过国民经济学家对于发现的这些现象并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所以并没有揭示异化劳动的本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从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现状出发,通过对之前经济学家的理论成果的吸收借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当时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分析其内在的矛盾,从而最终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单单只来源一个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析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析论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他的异化劳动思想,并运用异化劳动理论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论证了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异化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关键词: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批判\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1844年4月—8月,马克思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集中论述了异化劳动问题。
在这里,马克思把经济学的研究同哲学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同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了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变成了异己力量与工人相对立,并反过来统治工人,这种事实表明工人和他的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异化关系。
马克思认为这种情况是工人的劳动生产活动和他本身相异化的结果。
工人的劳动生产活动首先异化了,然后他的产品才异化,活动异化是因,产品异化是果,这种生产活动的异化,就是异化劳动。
二、异化劳动概念的解析马克思得出异化劳动概念后,就站在了与“国民经济学家”完全不同的立场上,他从经济事实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并从“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p96)这一人的本质的应然状态出发,把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是劳动对象(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劳动者与他的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理应与工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可是,在资本主义的现实中,它却“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p91),“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1](p91)其次是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劳动过程的异化。
劳动、异化与自由关系的再理解--对《马克思与异化》黑格尔视角的思考
2021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必修一(北京版)测试卷含答案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困厄.(è)客栈.(zhàn)义愤填膺.(yīnɡ)B.丰腴.(yú)赔偿.(chánɡ)咄.(duō)咄逼人C.拮据.(jū)忖.(cǔn)量面面相觑.(qù)D.慰藉.(jí)谙.(àn)熟生机盎.(ànɡ)然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债卷契约迫不急待B.驰骋仰慕自惭形秽C.俯瞰毕竟熟视无睹D.攫取睚眦一筹莫展三、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②只是在夜间,他(沙子龙)把小院的门关好,他的“五虎断魂枪”。
③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A.淡薄熟悉熟悉工夫 B.淡泊熟习熟习工夫C.淡薄熟习熟习功夫 D.淡泊熟悉熟悉功夫四、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B.勾践是战国时期越国国君,他复仇雪耻的艰难经历记载于《国语越语》;“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源于他的这一段经历。
C.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短篇小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鸣惊人,由此登上法国文坛。
D.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第一部牡丹花谱。
五、在下面两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语句,与前后意义贯通的一项是()(4分)①我们无法直接体验任何他者的疼痛,无论这个“他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还是一只流浪狗。
疼痛是一种“脑内发生的事件”,。
②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简要解读
228作者简介:刘婷婷(1997—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晦涩难懂,其精髓和核心则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阐述。
此前,当马克思思想转向费尔巴哈之后,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时,他意识到人类思想的形成植根于“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剖析要从政治经济学开始,由此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对国民经济学基本的“二律背反”的批判上提出的。
所谓二律背反是指两个内在矛盾的命题可以同时得到证明。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
但是,他又同时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没有就不行的部分。
”一方面,古典经济学家提出所有价值、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这个层面上,按照自然法的原则,劳动成果就应该属于工人。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提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一部分,并且是最小的那部分,是为了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一部分,即工资,也就是劳动的价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马克思给出的回答是因为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是劳动,并且这个劳动不是一般劳动,而是自相矛盾的劳动。
“劳动在国民经济学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出现”。
人就被当作机器的附庸,失去了人的类本质,而是就像一个机器那样,而工人的工资就是机器的必要运转的“维修费”,除此以外,不会再多一分一毫。
显然,对工人而言,这样的待遇必然是极其不公平的。
马克思认为这种自相矛盾的劳动就是有害的、招致灾难的劳动,也就是异化劳动。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规定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富含深刻的内在逻辑性。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于并没有掌握生存资料,因此工人对产品并没有支配权。
工人越努力生产产品,归属于他的产品就会越少,因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就越发处于不利地位。
生产的劳动产品数量越多,劳动者的生活就越倍受压迫。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他在《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劳动和社会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出发,探讨其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
这种劳动的异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劳动者与劳动的产品之间存在着异化,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但产品却成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
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过程之间也存在着异化,劳动者在工作中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成为了机器般的操作者。
劳动者与自己的人性也发生了异化,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了一种艰苦的、无聊的、单调的重复劳动,剥夺了劳动者的人的本质。
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也存在着异化,劳动者在竞争和利益的压力下,产生了对抗和敌意。
这种劳动的异化使得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和社会的控制和认同,成为了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外部化的存在。
劳动者将自己的主体性和尊严剥夺,成为了资本家利润的工具和奴隶,而这种异化劳动则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转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劳动的异化现象更加普遍和深刻。
在全球范围内,劳工面临着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劳动价值被剥夺,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在信息社会中,劳动者面临着严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困境,劳动的重复性和单调性进一步剥夺了劳动者的人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劳动者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竞争关系,劳动的异化和对抗现象愈发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劳动和社会现象,并从理论上总结劳动的问题和出路。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还对当代的劳动改革和社会变革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呼吁加强对劳工权利和劳动条件的保护,促进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
劳工不仅应当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还应当获得合理的劳动时间和良好的劳动环境。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也呼吁加强对劳动的人性化和有意义性的追求,提倡劳动者的自我实现和主体性展示。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异化使得工人对于自己的劳动成为了一种陌生化的体验,工人失去了对于生产过程的掌控和意识,成为了一种被动的劳动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异化:对于产品的异化、对于自身劳动的异化、对于工作的异化和对于自己本质的异化。
首先,对于产品的异化指的是工人失去了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的掌控和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的使用和需求,而是为了市场和资本家的利润。
这种目的性使得工人在生产中忽视了自己产品的直接性和实际意义,使得工人创造的产品变成了一种自己无法掌控的陌生物。
其次,对于自身劳动的异化指的是工人失去了对于自己的劳动的掌控和自主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能自主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而是被迫参与到劳动市场中去。
工人需要在资本家的指挥下进行劳动,相比于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工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为了生产利润的工作,工人缺乏对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和决策权。
第三,对于工作的异化指的是工人在工作中被分割和机械化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工人的工作被重新组织和分割,使得工人所从事的工作变得枯燥和重复。
这种机械化使得工人失去了对于工作的激情和人性,工人的工作变得单调和无聊。
最后,对于自己本质的异化指的是工人失去了对于自己劳动的本质的认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并没有正确认识,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劳动只是一种赚取金钱的手段和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问题,指出了工人在工作中被剥削与压迫的方面,并探讨了劳动带来的人类自我实现的价值。
对于当代社会,我们需要认识到异化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并深入探讨人类自我实现的发展方向,努力消解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作者:武丽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马克思丰富而宝贵的人学思想。
我们大致可以把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架构概括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复归”。
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且关于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蕴含在第二个层次中。
对这四个规定的讨论对于充分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人学思想;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私有财产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对前人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扬弃,把一种唯心的、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异化概念拉回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来,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经济生活的运行中,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具体地,“异化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含义:指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及其结果与之相离异,并作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和支配工人。
二、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变为廉价的商品”[1],这是二者之间的不正常关系。
工人通过自己的生产创造出劳动产品,而这种本应属于工人的劳动产品现在却不属于工人,它作为异己的力量与自己相对立,并且工人付出的劳动越多,他的自主性就越丧失,他创造的商品越多,作为异己力量的商品对自己的统治就越彻底,工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廉价。
(二)劳动过程与工人相异化“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2]劳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满足劳动以外需要的手段。
劳动虽然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只要劳动,只要做出这种行为,它便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活动,人对它不能加以控制,因为它已属于另一个与自己相对立的存在的力量,并且这个异己方通过这种力量控制着人对他的劳动的关系,支配着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你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你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学科,包括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
本文将针对马克思的著名概念“异化劳动”,首先介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然后介绍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理解,最后总结出自己对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仅无法掌握自己的劳动,而且他们的劳动也被剥夺了原有的乐趣和意义,劳动变得无聊枯燥,他们本该掌握的东西变成他们的主人掌握的,他们的劳动成为了自己的敌人,而他们自身也成为“异化”的,故而产生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一种反人性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能自主,也无法从自身的劳动中体会乐趣,也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满足,而只能通过收入来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以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劳动被剥夺了一切价值,他们的劳动变得无聊枯燥,他们的劳动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的劳动不会带来他们的实际收益,而只能带来使他们收入增加,这样,他们只能通过收入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产生了异化劳动。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理解非常深刻,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劳动被剥夺了一切价值,他们的劳动变得无聊枯燥,他们的劳动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的劳动不会带来他们的实际收益,而只能带来使他们收入增加,这就是异化劳动。
综上所述,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是:异化劳动是一种反人性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无法从自身的劳动中掌握自己,也无法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而只能从劳动中获得收入,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是被剥夺的价值的劳动。
克思认为,这种反人性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劳动者只能接受这种劳动,以满足自身需要。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努力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使劳动者能够从劳动中收获更多乐趣,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劳动者更加自主,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似乎只把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挂钩,“资本的谜也就是异化的谜”;而在其他地方,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劳动分工看做异化的一种形式,这么说来,异化不仅仅存在于存本主义社会。
那么,到底异化劳动是否专属资本主义呢?对于这一点肖恩·赛尔斯分析得很清楚: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一个方面——劳动对象的异化中可以看出,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的支配地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重要因素,当生产者不再控制交换过程,被剥夺了除劳动力之外的所有东西时,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也因而与劳动对象异化。
而这些在肖恩看来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才开始出现的。
异化劳动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劳动行为的异化,资本主义的到来使得劳动变成商品,具有双重属性,资本控制了人们的劳动行为。
第三个方面,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出现,使劳动仅成为满足物质需求的手段,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脱离生活本身,不存在与类生活的异化。
最后一个方面,市场摧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形成的半自然的和共同体,分离成原子个体。
事物之间的市场法则实则是生产者间异化了的社会关系。
和肖恩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似乎占大多数,他们总是把劳动的异化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切入口,认为异化劳动解释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也就更倾向于认为“马克思在更多情况下把异化劳动看作资本主义的具体特征”。
然而,我想了又想,总觉得不能太赞同。
第一,我们首先回归“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手稿》中,异化劳动是针对劳动主体而言的,即原本属于劳动者的、并能促成其生存和自由发展的东西(劳动产品、劳动对象),最终却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和奴役劳动者。
单从定义上看,异化劳动应该是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
就拿封建社会来说,农民的生产受到地主的剥削,虽然剥削的程度受环境的影响,但土地难道属于过农民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归其所有供其生存吗?农民的劳动不是经常也很痛苦和被迫无奈吗?当农民需要花钱去买别的东西(比如非自己生产的粮食种类)时,劳动产品难道没有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来压迫农民吗?他们得到主体性的解放了吗?这只是个程度问题,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只要找块没人管的地儿就可以养活自己,而存在的地主压迫与奴役也因为没有完全夺去其劳动成果而变得可以接受,因而此时异化劳动不存在普遍性和鲜明性,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不普遍不明显就否认其存在。
你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你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异化劳动也意指“劳动异化”,它特指资本主义生产阶段的一种普遍化的劳动形式。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并将异化应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
国民经济学家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分析,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异化劳动的事实,不过国民经济学家对于发现的这些现象并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所以没有揭示异化劳动的本质。
从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现状出发,通过对之前经济学家的理论成果的吸收借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当时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分析其内在的矛盾,最终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从马克思_异化劳动_透析人的本质的复归
[收稿日期]2008-08-14[作者简介]司永慧(1984-),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第25卷第10期2008年10月Vol.25No.10Oct 2008从马克思“异化劳动”透析人的本质的复归司永慧(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异化”一词虽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他在《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做出重新的解读,在劳动中阐释了“异化”的含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异化劳动”的表现,从而得出人的本质的复归要靠实现对异化的扬弃来完成。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的本质[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08)10-0112-01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困扰哲学家的问题。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试图从认识领域中去探讨,马克思则从实践领域中对异化做出新的阐释,尤其在《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异化”给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并且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试图找出一条通往人的本质复归的道路。
以往的哲学家把人的异化了的劳动当作人的真正的本质,而马克思则立足于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来探讨人的本质,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的地方。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异化”的概念来源“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是“化为异物”的意思。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成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异化”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著作中曾广泛地使用过。
马克思较早的论述异化问题,是在1843年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文章中。
在《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开始接触到异化的经济基础问题,第一次出现了类似异化劳动的概念。
直到1844年初,马克思异化问题的论述在哲学领域中开始明细起来,而中心问题仍然是人类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问题,人的劳动的异化的提法还处于萌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便在于它宣告了一个关于人的独立的宣言: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世界并且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无需假手于上帝,即“人本位世界”。
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应该是主体,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人之外的物则是客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
[1]4因此,当启蒙思想家举起“人”的思想旗帜砸碎中世纪的“上帝之城”时,人性的光辉就在尘世中闪闪发光了。
把人从上帝那里夺回来,这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
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改造,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一、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思想的提升“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生产看作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
”[2]101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把一切现实事物的本质归结为概念,然后用概念的联系说明事物的联系,把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完全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这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自身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
”[2]114对此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批判和改造。
第一,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2]101,“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2]101,即认为对象化或外化的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包含着内在矛盾的能动的主体。
但是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换句话说,黑格尔所理解的主体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
马克思把能动性归之于感性存在的人,把主体理解为能动和受动的统一。
第二,黑格尔把一切事物都精神化,把人、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
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异化也不是实际的改变客观对象,而只是纯粹的思辨的过程。
“正像本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薛稷(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太原030006)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出说明,但在写作思路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关注共产主义问题,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依据劳动实践观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
对黑格尔的劳动实践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关键词:劳动;自我意识;对象化;异化;异化劳动中图分类号:B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6-0051-03[收稿日期]2010-08-23[作者简介]薛稷(1980-),男,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助教,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第27卷第6期2010年12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Vol.27No.6Dec.201051··质、对象变现为思想本质一样,主体也始终是意识或自我意识,或者更正确些说,对象仅仅表现为抽象的意识,而人仅仅表现为自我意识。
”[2]100即不是把自我异化归结为现实的异化,而是相反。
“自我意识的异化没有被看作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表现,即在知识和思维中反映出来的这种异化的表现。
相反,现实的即真实地出现的异化,就其潜藏在内部最深处的———并且只有哲学家才能揭示出来的———本质来说,不过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
”[2]103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上述观点,把人的对象化、异化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因为人是有生命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它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为异己对象时,就不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同时,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扬弃异化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
第三,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
”[2]101因为黑格尔只从对象化意义上理解劳动,而没有从异化意义上理解劳动,混淆了对象化和异化。
马克思通过区分异化和对象化,从而区分了劳动和异化劳动,并论证了扬弃异化劳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对象化就是劳动的现实化:“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
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2]52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2]52二、工业劳动对费尔巴哈异化观的深化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最初形态,它对马克思以后的劳动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异化劳动理论的根源虽然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但是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植根于各种异化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和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并在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理论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超越了以前各种劳动理论,并把人类对劳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实践上讲,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创立同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劳动的急剧变化息息相关,并基于人们对劳动形式、劳动方式、劳动的作用和后果的全新的认识。
同时,日益两极分化的社会关系和日趋激烈的阶级斗争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来剖析和解决这种社会矛盾。
它不仅启发了人们进一步思考劳动的历史及其发展前景,而且为马克思的两大创造性成果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3]2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看到,人们不是交换思想,而是交换产品,产品只能在对象化的生产劳动中获得。
进而马克思把劳动分为:对象化的劳动和异化的劳动。
费尔巴哈之人的对象化是人的感性的物质生活,马克思则进一步说明对象化就是工业劳动。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2]88在这里,马克思肯定了对象化劳动的现实意义,尽管此时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还不是现实的经济活动,而依然是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色彩的“人”。
但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与斯密和李嘉图不同,马克思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经济事实,而是异化劳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在区分对象化和异化的基础上将异化和劳动结合起来,指出了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
三、异化劳动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的扭曲马克思认为人的真正的类本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这也构成了言说异化劳动的前提,因为异化劳动实际上暗含了这样的一个规定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
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内涵。
首先,从生产结果看,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生产劳动是人类物质形态变化以使其成为财富的活动,也就是使物质变化为财富形式的活动。
[2]90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2]52劳动者不仅不能拥有劳动产品,而且还受制于劳动产品。
在一切都是为了生产的情景下,“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越畸形”。
[2]53其次,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行为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产品为什么会与劳动者相异化?这是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的结果。
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正是在52··Ess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Alienated Labor Regression———Reflection on Marx ’s Ideas of Alienated LaborXUE Ji(School of Philosophy &Sociology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Marxist starts from economics ,in the purpose of criticism of the bourgeois political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economy for the working class ———for illustration ,but in the writing ideas Marxist shifts Communism problem.Through criticism of Hegel ,according to work practice ,Marxist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and abandontion of private property.This thesis explains Marx's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ur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e of Hegel and Feuerbach's understanding of alienation to.Keywords :labour ;self-awareness ;objectification ;alienation ;alienated labour(编辑张瑛)劳动中人确证了自己的本质,通过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人发展并满足了自己。
但是异化劳动使劳动变成了外在于人的东西。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2]54-55再次,这就直接造成了第三个层次的异化,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本来是人对动物的优点,“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