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姓名周新原
学号110021701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任课教师刘艳
开课时间2011.9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科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其中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基础内核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我们的社会和人的实践真正关心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升人和发展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人本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旧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并以此构造出一个新的哲学思维空间。恩格斯这样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巨大的超前性预示着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向,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标志着科学的人本主义的诞生。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他首先批判了黑格尔,黑格尔是传统人本主义的代表人,他在思维中以“绝对精神”的方式解决了人的问题。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黑格尔关注的仅仅是人的“意识”,而不是具有意识的“人”本身;在他那里,绝对精神成了世界的“绝对人格”,人只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是“自我意识的纯粹规定性”。这种纯粹思维着的东西“自己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自相结合,就是它把自己规定为正题、反题、合题或者就是它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否定”。
马克思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是另一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明确地提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他把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普遍的、最高的对象。他“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因此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他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因为他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费尔巴哈创立的人本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得到了马克思的肯定。但他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抽象地来看待人,仅仅把人还原为自然的存在物,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费尔巴哈始终没有认识到作为人的真正的实践性本质,他的人本哲学其实是抽象的人性论。所以,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
界和人都是空话。要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思想,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的就转向了科学人本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把关注的重心从自然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自身。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人是从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实践不能脱离自然界;另外,“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因而可以说,只有人的产生和存在,外部世界才具有了价值和意义。通过实践,人们不仅改造自然界,进入自然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现实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属人世界是以人及其实践为中心辩证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哲学实质就是向现实的、实践的人自身的转向,蕴含了真正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一是指以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人本唯物主义。二是指英国哲学家席勒提出的试图以人和人格为中心来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与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具体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非意识等诸多矛盾。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并指出了通向这种人本主义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存在联系。马克思以科学的态度批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性,真正地创新了人道主义理论,提出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观点,重新阐释了人的本质、使命、价值、地位、个性发展和历史命运等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形成,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对同时代工人阶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成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使用工具,“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实践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肯定自己,在劳动中感到幸福、愉悦,而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对人的否定,结果,人的类特性不再属于人,而是“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要克服劳动异化,需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才能完成。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全部运动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的行为”,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的畸形发展、个人主义的盛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
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这种共产主义,就是科学的人本主义,真正的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首先,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马科斯队伊璧鸠鲁的“原子偏斜说”给予了高度肯定,将“自由”当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客观批判。马克思凭借自己的独特方式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为著名的黑格尔哲学,其重点关注了哲学的根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有效运用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有主导作用,人是社会历史的缔造者。而人文历史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是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而创造的,我们评价社会历史发展的程度也必须要从这一角度进行把握。马克思在思考人类发展阶段时,则是将历史主体的发展当成了一种客观的价值尺度。唯物史观中提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其主张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人的解放等方面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以人为本”出发,人在促进生产力进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维护好人们的自身利益。在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标准中,要从人的价值大小展开衡量。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标。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人。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马克思在研究思想时主要是以“现实的人”或“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立足点,综合分析了社会历史、哲学、人文价值等。人与人文关怀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者,其能够科学地调整人与自然间的物质转化关系,使其得到人的有效控制,避免将当成盲目的力量来控制自己;同时要以最少的力量消耗,在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来促进这种物质转换。这些内容都充分展现出马克思本人对人类自由、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思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