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主义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主义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主义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主义是指马克思以人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和方法。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实践终极目的,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人类自由和
自我解放的历程,同时也是自我实现和价值实现的历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
调人的自由和尊严,致力于创造一个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自我解放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
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些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基于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实现社会公
正和共同富裕,倡导人文多元主义,认为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从而建立和
谐的人类社会。

因此,马克思哲学的人文主义是一个以人类自由和价值为核心的哲学,具有广
泛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指导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和参考。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摘要:马克思先后提出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其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以人为本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智者学派创始人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将从自然界的探索转移到人自身上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以人道反对神道,主张以人为一切事物的标准。

总的来说,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哲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把人作为万物的根本,提倡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人性和人格。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那么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可以确定的是人的本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

所以人的本质可以界定为:人存于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出于某种需求、在其所进行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就是在某种需求的的驱动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进行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造唯物历史观时也是以人作为出发点的,与以往的不同,在他们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把现实的人以及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及“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先后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其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人的本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类共同具有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与人的个体差异无关。

人的本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不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改变,但会受到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

社会关系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为。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述强调了人的社会性。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表现在人类必须通过相互合作来生产生活资料,通过社会交往来满足自身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人的社会性是人类共同的特征,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

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创造性。

他认为,人不仅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还能够改造自然环境,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

人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来改变自身和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的创造性使人类能够超越动物的本能和直觉,具有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和影响的。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对人的本质的影响,意识到人的本质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人的本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和展示。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交往,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实现了更多的个人发展。

然而,人的本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如社会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人的本质,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追求是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对人的深刻理解,使人的解放具有丰富的内容。

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在对人的理解问题上,也实现了从抽象的、一般的人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转变。

梳理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可以选取如下四条论断。

在1845年的春天,马克思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并不是要给人的本质下一个定义,而是指出了理解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

相比于抽象讨论人的本质,马克思更愿意讨论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

应该从人的本质出发讨论人,还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讨论人,这是马克思青年时期颇为纠结的问题。

直到1845年,马克思确立了面向社会历史的新哲学,这个问题才豁然开朗。

理解这个命题,就不能把人理解为具有先验不变的本质,而要看到人实际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无论是从生物层面强调人的欲望和冲动,还是从意识层面强调人的理性,都容易把一种永恒不变的本质加诸人。

但是,所谓人的本质,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起点,而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

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个体,与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以物理学中“原子”的方式理解个人,对应着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而从社会关系中理解人,则意味着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只有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关系,才能丰富人的本质,推动人的发展。

马克思强调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并进一步具体化地提出了“现实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这些个人有肉体组织,离不开与其他自然的关系。

但人与其他动物是不一样的,区别就在于人们以自己的生产劳动为中介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直接活在自然状态之中。

“现实的个人”也是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人。

这种交往体现在家族关系的构建上,进行人类自身的繁衍,也体现在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以及民族和民族的关系上,并最终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现实的个人”处在社会关系的动态构建中,推动着历史发展。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强调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是全面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的动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现实的人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实的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需要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和利益。

只有关注现实的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现实的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我们需要关注人的整体利益,实现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关注现实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应用和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引领我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道路。

通过对现实的人思想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发现其中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当代社会实践中。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对我们指导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作用。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更加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可以从他所倡导的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得以窥见。

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能力的生命体,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在他看来,现实的人不仅是劳动者、生产者,更是意识形态的创造者和批判者。

马克思强调人只有通过劳动和实践才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和改变世界,只有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和自我价值。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只有在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繁荣。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笔记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笔记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著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 (所引用马恩全集的第一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一、劳动与人的本质力量劳动还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

劳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是人在其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肯定自身的过程。

劳动实现了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以客观的物化形式展现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人的创造性的社会本质,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的”②(马恩全3卷29页)。

离开劳动过程,人无以表现自己的主体性;离开劳动产品,人无法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离开劳动,人无法肯定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特性实际上就是人的劳动的特性。

P85 1人的类本质和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把人作为类存在物,强阔人和动物的区别;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指“单个人”的本质,把个人(以及民族、阶级)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载体、承担者,把人与人相区别。

也就是说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可以进行人的个性、民族性、阶级性、国民性的现实思考,如无产阶级的“本质”和资产阶级的“本质”,以及个人的、民族的、阶级的“本质”等等。

在理论上,人的本质是劳动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都是科学! P96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需要在整个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是由“劳动”、,“需要”和“增殖”三个因素构成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全面说明人类活动和人类历史。

需要是理解人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逻辑起点之一。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1461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人有很多需要,但并不是凡存在于人身上的需要都是合理的。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与自然互为主客体,即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超越旧哲学的根本点。

马克思认为,人的完整性、自由性和全面性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里人的发展的愿景,关于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思想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时代,这一愿景实现的重要思想前提在于确立对待自然界的科学世界观,必须将自然界当作主体来理解。

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

由此而来的是把他自己的历史作为过程来理解,把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也作为支配自然界的实践力量而存在着)当作对他自己的现实躯体的认识。

”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类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现实躯体”的一部分,唯有真正认识和尊重自然,才真正表明人完整地把握和全面地尊重自己。

完整意义上的真正自由的人,不可能仅将自然视为奴役的对象,因为被奴役者同时是剥夺人类自由的敌人。

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被视作为我所用的手段性、工具性存在,带来的只是虚幻的自由,塑造出的只是片面的和异化的人性,唯有把自然界视为人类的“现实躯体”,视为人类所有需要的源头和动力源,自觉地将自然界主体化,承认其目的性,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其存在的完整性、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的现实性。

开掘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体系及其创新,特别是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的意蕴。

新旧哲学的根本不同在于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超越以往旧哲学的突出表现在于,从长期被哲学家们所忽视的实践出发来阐释人类世界的本质,即实践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实践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性质。

马克思克服了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思维,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生相成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个人整理2(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个人整理2(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理解仍就是我们今天理解人的基本根据。

哲学史可以说就是对人性理解的历史。

从已有的全部哲学史来瞧,只有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才就是全面而真实的。

这种理解中的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不就是抽象概念中的人,这种具体生活中的人才就是具有类特性、社会性、历史性以及生命双重性的人。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克服了以往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以及对人的完整性的分裂,还人以真实面目。

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正确的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哲学才会对人的生成、发展、完善起到观念上的促进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人与社会发展的理想。

这种理想即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实现,以这种“自由人联合体”构成的社会就是属于人的真正的社会,这种社会实现了人与自身本质的统一,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矛盾的解决。

这种理想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虽然就是西方的哲学家,但她不就是局限于狭隘的民族国家的视域内思考问题,而就是立足于整个人类,关注人类的命运。

因而,马克思不就是纯粹西方意义上的思想家,而就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思想家,她的思想具有人类性价值。

正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人类发展的意义上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这也就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理论根据所在。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需要考察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在中国的情形,因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分析人性论具有直接的影响。

同时,《去魅》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科学发展观无疑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而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为了正确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显然需要搞清楚人性就是什么?为此则必须对于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主要失误有所廓清。

这个失误主要就就是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

《去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后继者中,又有人提出了人性就就是‘阶级性’的观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性理论本身变得扑朔迷离了。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

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含义,不仅是正确解读马克思的前提,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

弄清人的本质的内涵,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人的本质是人自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下称《导言》)中批判了宗教关于人的虚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不是脱离尘世的存在物,人就生活在人的世界,人生活在国家、社会中。

传统宗教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上帝,因此其对人的本质的解释,不仅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相反真正现实的人却被忽视。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导言》中揭示了人是人的本质这一重要概念的真正内涵,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他在《导言》中再次强调:德国人解放的立足点就是承认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学说。

上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说明人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现实的人,他超越了德国哲学抽象的人以及费尔巴哈丢掉人的社会本质而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本质的观点,而以人的“国家特质”“社会本质”来说明人,把人从神的统治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还原给人,并认为只有做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才是德国求得解放的唯一途径,这里马克思提倡了一种价值理念,即人的最高价值在于人本身。

第二,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

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多次提到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

为什么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呢?“因为对某种物的需要最明显地、最无可争辩地证明:这种物属于我的本质;物的为我的存在、对它的占有,就是我的本质的属性和特点。

”在原始社会,没有私人财产,人也没有异化,这时人的“需要”自然表现为真正的人的本质,生产者生产的物品刚好满足他的需要,就是说需求和供给刚好相等,不存在剥削和奴役,这种需要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原始状态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的本质没有被物所奴役、控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探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探讨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科学论述,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但《手稿》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思考,正确评价它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哲学策源地,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3年马克思曾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但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并没有进行具体地阐述。

《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①即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规定为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以实践的目光去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本质,因而是后来形成的以改变世界为主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态。

一、《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阐述(一)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作为有生命的类存在物,其类特性就在于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也就是说,人的类特性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这种生命活动是有自由的,另一方面是这种活动是有意识的。

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是指人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本身变成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对象,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则是人因有意识而能够把自身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可以按照人的类的意愿自觉地改造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马克思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

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 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

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在对前人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进行扬弃作出了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论断。

包括“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也有深远的意义包括以人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关键词] 人的本质内容现实意义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就是在继承发展中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成果。

(一)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黑格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物其特征就在于人的自觉的活动方式,即劳动。

黑格尔正确地肯定了人的特征在于自觉的活动,但却错误地认为这种活动只是精神、理性思维的活动,认为人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人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者。

他坚决反对黑格尔哲学的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理论,批判黑格尔在精神掩盖下谈论自然和人。

但费尔巴哈认为,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本质是自然的本质。

他完全抹杀黑格尔关于能动性的思想,把人的自然本质当作一种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和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相割裂、相对立,这就陷入了抽象的“人性论”。

(二)不同时期对前人理论的扬弃形成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讨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展过程而逐步深入的,也是一个对前人特别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扬弃过程。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他由青年黑格尔派开始转向费尔巴哈,指出人自身的理性是人的类本质。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开始反思费尔巴哈的哲学,他指出“人本人就是人的最高本质”。

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认识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生产劳动是人类作为类存在的本质。

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赵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人,关注人自身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基于此,文中主要分析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并详细探讨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问题构成了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哲学中也高度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

但是,从哲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众多的马克思批判者,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见物不见人。

仔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批判者们是按照抽象的人本主义观点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衡量,企图掩盖马克思哲学对象、本质和功能。

文中主要分析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阐明马克思人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人是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通过对人本质的研究,探讨人的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在其哲学创立之初就是将人作为出发点的,并在其哲学理论中着重了解决了人的本质的问题。

在马克思哲学中,人构成哲学理论的核心,而不是将其分解为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

马克思在进行哲学研究时,虽然没有将人学作为一门专门的理论独立出来,但是,人学思想一致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的全部著作当中。

因此,可以指出人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可以指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就是人学,在哲学研究中,马克思将感性的人类活动作为主体和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从社会的、历史的和感性的角度对人进行研究,这样确保了对人理解的科学性,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真正的人学。

从这一层次上来说,可以将马克思哲学归为关于人的学问。

马克思的整个思想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作为重要基础的,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和实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道主义,其理论形态指的是就是以人为核心的人学。

二、马克思哲学中人学内涵1.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哲学中关于人的思想的基础,它决定着人学的理论及其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理论界一般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早期哲学发展的终结,从此, 马克思进入了一生创作的旺盛时期,即 中期。
如果从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算起, 直到1875年写作《哥达纲领批判》算作 中期的话,那么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 的理论活动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总结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 社革命经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 和完成。
最后,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
政治统治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为了长 治久安,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资产阶 级对先前统治的卑鄙行径不得不有所收
敛。对此 ,马克思曾说:“现在的统
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 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 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
可见,上述复分析告诉我们, 经济分析虽然是揭示人的本质的 一把钥匙,但是,经济分析必须 是历史主义的,要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考察发展变化了的人性。
第二,为《纽约每日时报论坛》撰稿,评 论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第三,写作《资本论》,完成对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解剖。
从表面上来看马克思的中期思想着重对资
本主义和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经济和历史的 来进行分析,但本质上来说,马克思的中期 思想是其早期思想继续,是他早期所得出的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结论
为此,马克思又进一步从人们在实践活
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来进一步揭示人的本
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早期人
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它展示了研 究人及社会历史的新视角。
二、对于现实人的具体展开分析研究
(从经济和历史的视角来分析研究人)
马克思一致坚持认为,人具有历史 性,都是“从历史中产生的”,是“一 定的历史的结果”。并且他还认为:这 种历史的个人,并不是来自于“人类的 天性”,而是由不同时期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现实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有机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状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性、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1.人:现实的个人: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全人类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学号**********姓名臧琳琳1XXXXXXXXXXEmailbestzll163com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单位代码 10445学号 **********分类号 B03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学科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申请人姓名臧琳琳导师姓名万光侠教授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7 日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2011 年月日签字日期2011 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 III引言 1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11理论意义 12现实意义 1二目前学界研究现状2三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31研究目标32研究内容4四论文的创新之处4一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其背景5一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5二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7 1社会历史背景72理论渊源8二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解读 11一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的含义 111人是目的 112人是手段 123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13二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 14三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16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72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19四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与人的价值201人的自我价值202人的社会价值213人的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21三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23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231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2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实现途径24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赖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261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力量262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263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27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27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28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容283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社会矛盾29注释31参考文献32致谢3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6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关系问题二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意义马克思的著作中对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经典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出发结合价值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背景进行考察并对其哲学内涵进行详细解读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系统解读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理论深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使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得到深化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如下首先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其背景进行考察本部分将对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表现进行论述此外还将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考察其次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意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马克思为什么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出发点人的活动总是实现人自己的目的的活动而人自己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人的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人的一切活动和劳动等等都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最后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阐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人是目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依赖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强调了人是手段即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体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要求我们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需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因此充分认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各种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人目的手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I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of Marxs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Purpose and MeansAbstractPurpose and means is a pair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with along history the human beinghas been 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eing is purpose and human being ismean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inmodern China In Marxs works classic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contains rich thought of human Science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startfrom the human science inMarxism combined with valuable philosophy ethnics and psychology to review the proposaland background explain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the thought of the human is the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enrich theoryof Marxism in the man s all-rounddevelopment and human value deepen the human researchof Marxism promote materialisticdevelopment and make it contain new basic meanings and values Hoping it will be the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of socialist and we have the practicalsignificance thoughts th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hought of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purpose and meansMajor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as followsFirstly review the proposal and background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human is the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In this part wediscuss the evolution and representationabout this thought on different period Finally we also review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background and the source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meansSecondly explain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human is the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as follows why the Marx believed thatthe human is not onlypurpose but also means and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the human in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is realistic individual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isstarting point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human sactivities always to achieve his purpose and the human s own purpose is to satisfy the need ofthe people realize the value Humans survival development is the final purpose All activities ofIII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people are means to the purpose The man s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he ultimate aim to thethought about the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 Analyze the humans valueand social value in terms of the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 purposeand means human is theintegration of purpose and meansThirdly explain the realistic values of the thought about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purpose and mean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t promote the mans all-rounddevelopment in which emphasize the human is purpose Meanwhil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society of socialist depends on the peoples main force in which emphasize that the human ismeans Furthermore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establish collective socialistvalues We should promote individual and social harmony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llectivevalues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 interest the collective society interest andnational interest Theref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thought about human is the integration ofpurpose and mea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establish the value ofthe a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and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kinds of interests in orderto solve the conflicts exist in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significanceKey words human purpose means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IV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尽管马克思并没有用独立章节明确提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的思想但在他的一些著作中都有涉及到人是目的与手段的问题尤其表现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对马克思人学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理论意义关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过经典论述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每个人是手段的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人不仅只有成为目的才成为手段也只有成为手段才成为目的人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双重身份马克思的著作中对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的经典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本文的理论意义是在现实的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理论深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促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2现实意义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关系问题二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意义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多样化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唤醒了各类主体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各类主体的竞争观念从而使社会充满活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在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如何防止各种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如何化解各种不和谐现象和问题就成为关键性问题因此 2004 年 9 月 19 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点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明确提出构建社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此外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商品经济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人的价值在转换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危机容易导致人们某些价值观缺失价值行为失范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人们需要对人的价值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不断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道路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表明人民是目的同时目的又需要通过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人民又表现为手段因此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体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因此充分认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各种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目前学界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界对人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高当前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进行研究论述下面我就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下简要介绍从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研究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相关的书籍主要有袁贵仁的《对人的哲学理解》一书中分别在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进行论述两者都是从人的价值角度分析的在西方哲学篇章中他认为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个人主义把个人当目的把他人社会当作手段反之国家主义把国家社会当作目的把个人当作手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篇章中讲人的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就是强调人是一种手段人的自我价值就是强调人是目的目的与手段这对哲学范畴不仅适用于人和物的关系而且适用于人类本身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身并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述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此外宫玉宽在《哲学原理研究》中也是在论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时谈到人的价值在于贡献和责任在于对社会他人所应尽的义务就是强调人是一种手段讲人的价值是尊重满足包括社会关系中所应有的权利就是强调人是一种目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目的和手段之间原则上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2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终极性目标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条件王玉梁是在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是目的与手段统一他认为人的主体价值包括两方面人的人道价值和人的劳动创造及贡献等的价值人道价值是人的目的价值人的奉献价值则既是手段价值而且也是人的目的价值因为人对社会的奉献表明人的人格高尚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人的主体价值是人的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统一相关的文章主要有金可溪的《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针对当时有一些同志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并把它看作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哲理金可溪批判了这一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社会主义原则应该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研究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作为目的和人作为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各有不同原始社会中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统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作为目的和人作为手段彻底分裂统治阶级作为目的而存在被统治阶级只能作为工具而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财富表现为目的人表现为单纯的生产手段人作为目的与人作为手段也是分裂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铲除人作为手段和目的相互割裂的现象提供了可能根本改变了只把劳动人民当手段的状况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是目的与手段达到了高层次的统一代表性著作有袁贵仁的《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楚克松的《人是人自身的目的和手段》等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现实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是目的目的的实现又要靠人民来实现人民又作为手段代表性著作有熊晓红的《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邓翠华的《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和张映明的《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及其启示意义》等三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出发结合价值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背景进行考察并对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系统解读使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使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得到深化3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其背景进行考察本部分对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表现进行论述此外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考察第二部分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意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马克思为什么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出发点人的活动总是实现人自己的目的的活动而人自己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人的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人的一切活动和劳动等等都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第三部分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阐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人是目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依赖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强调了人是手段即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体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因此充分认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各种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四论文的创新之处在吸收以往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哲学伦理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试图在以下方面予以创新第一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内涵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二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释4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其背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提出的文本进行梳理并对提出此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了分析一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都谈到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问题但是没有关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独立章节一般只是在阐释其他问题时插入论及其中比较显著的表现在《圣神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 年草稿》中《神圣家族》一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失败和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向右演变公开批判无产者的历史背景下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合作的结晶它于 1845 年 2 月问世主要是全面地批判鲍威尔的反动的唯心史观从正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的著作明确的把生产方式作为理解现实历史的基础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发源地并从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去理解历史同时它又肯定了人是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本质上是受物质利益支配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他说道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了社会历史也创造了人自身社会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愿望和目的但这不是凭空实现的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忽略手段意义上的人的发展目的意义上的人的发展很难实现因此不能把人是目的与人是手段割裂开来而应该在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去理解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理解马克思还说过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2]关系人们为了能够生存和生活必须进行物质实践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为了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和人之间必须互换其活动并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自始至终包含着并展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双重身份在强调人是目的的同时也要重视人作为手段的作用与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一部社会历史著作写于1845-1846 年5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内容是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尽管其中没有一章或一节是专门论述人的问题但人始终是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在第一卷的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还是在第二卷的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其内容始终没有离开人的问题正是在人的问题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阐述了他们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一生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阐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来的,旨在批判黑格尔把国家的本质说成是理念,他认为国家与社会是人本质的表现。

后来在该书的导言中,马克思注意从宗教批判出发,探讨实现“人的高度的革命”的途径,从而实现“社会自由”和“人类解放”[1]。

马克思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理想的人,是摆脱了异化、强制、奴役状态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是自由的人。

从这一角度看,马克思的理想终身不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提法意在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着眼在社会革命。

(二)人的本质是劳动马克思说:“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他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生命活动、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它包含着整个类的特征也就是说,类所具有的创造、自由、能动和社会性等特征都从此而来,或以此为基础。

因为人只有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意识、交往才得以发生,人类社会实际上是通过劳动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历史。

所以从此角度看是劳动创造了人。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劳动的特定社会历史形式角度研究劳动,指出劳动在奴隶制、封建制等历史形式下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异化、鄙俗、主客体的颠倒。

以劳动及其社会历史形式理论为基础,马克思终于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发现。

(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名言,旨在批评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同时揭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评费尔巴哈把宗教本质归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又被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归结为类,即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种反对剥削和压迫的人文思想。

马克思主义全面自由发展思想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时期,对当时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将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进行详细阐述。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强调人的自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束缚于经济利益和社会阶级关系之中,缺乏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必须建立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享有自由,摆脱经济和社会压迫的束缚。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包括精神上的追求和自我实现。

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强调人的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削和压迫,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彻底的反抗和革命,工人阶级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自己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为工人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动力。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完全实现。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受到经济和社会压迫的束缚,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保障。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科学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等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实现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正反馈,人们可以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推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及其发展的辩证认识。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强调解决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制于生产关系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会引发社会的革命。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解放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实现社会的解放和共同富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深刻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它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

收稿日期:2020 11 26作者简介:陈㊀远(1989 ),男,陕西神木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张柱华(1966 ),男,陕西榆林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㊂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9JZ065)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陈㊀远1,张柱华2(1.西安市阎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75;2.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㊀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的 类 本质和 个体 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的人的 类 本质是自由自发的劳动,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人的 类 本质是实践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的 个体 本质是抽象的 类存在物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认为 个体 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㊂马克思在早期和后期的部分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对后者的启蒙,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成熟,马克思自身思想是一个在辩证统一中不断成熟的过程㊂关键词:马克思;类本质;个体本质中图分类号:A8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1-0048-05DOI :10.16752/ki.jylu.2021.01.009㊀㊀西方及东欧国家部分学者在苏联及解体后,试图通过批判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狭隘的㊁僵化的㊁官方的解释,来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道德化㊂他们以1932年首次全文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尊,崇拜早期马克思的一些观点㊂他们认为从写作‘手稿“时期的青年马克思到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资本论“时期的老年马克思,其思想体系发成了巨大变化㊂所以在西方学术界认为在马克思思想研究领域出现了 两个马克思 ,即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之争㊂他们试图以一种人道主义的㊁伦理的马克思主义出发点代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体系㊂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传统马克思研究,则习惯以‘形态“㊁‘资本论“为代表的老年马克思时期著作为尊㊂对比马克思两个时期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在部分观点上确实有一定差异,比如对人道主义思想,人的本质思想研究及对 异化 理论的扬弃等㊂波兰学者亚当㊃沙夫是研究青年马克思理论较深的波兰学派作家,他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中特意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的观点进行了论述㊂他认为青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期间深受费尔巴哈影响,将人的个体定义为 类的存在物 ㊂对于人的 类 本质,则是如同黑格尔所赞同的 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 ㊂亚当沙夫认为,老年马克思将人的 个体 本质看作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对于人的 类 的本质,则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㊂李长虹在‘从抽象的 类存在物 到 现实的个体 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思想变迁的轨迹“一文中分析了马克思从‘手稿“时期到‘形态“时期,其对于人的本质揭示从 类的存在物 发展成为 现实的人 [2]㊂张永红在‘个体与类:谁是发展的目的“一文中以 类 的发生, 批判旧世界 和 发现新世界 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马克思对于 类 和 个体 本质的认识[3]㊂崔伟在‘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把握“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固定抽象物,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或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发现的人的本质是 自有自觉的活动 ,两种说法都是科学的;区别只是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提纲“是从不同的群体㊁阶层划分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本质;‘手稿“是从人作为类的存在物从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角度来阐释的[4]㊂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㊂㊀2021年01月第31卷㊀第1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Jan.2021Vol.31No.1一㊁青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本质和 类 本质的说明及其意义首先,为什么要从 人 的角度来研究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观点差异呢?因为我们要注意到在一切社会主义研究中,人是核心问题㊂共产主义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㊂而我们所研究的人,不是抽象㊁一般的人,而应该是具体的人类个体㊂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中,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就是其研究出发点㊂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追随费尔巴哈,宣战黑格尔派,他所关注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㊂所以,马克思的世界观的关键应该在他有关人的理论中去寻找㊂马克思不是从沉思出发,而是从活生生的㊁现实的个人出发,从行动㊁从世界的变革出发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从马克思对于人类的学说领域开展研究,才能最集中的探寻青年和老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㊂其次,之所以运用 本质 这个概念,是因为马克思本人也经常运用 本质 这个概念,这在当时学术界是一种流行的称呼㊂在佛里茨汉德的论文‘马克思构思的 人本质 概念“中,佛里茨汉德通过对马克思的各篇著作分析,提到了马克思对于 本质 这一概念的各种运用[5]㊂(一)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 类 本质:自由自发的劳动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认同黑格尔关于劳动的一些观点,他继承了黑格尔在‘现象学“中的概念,即认为人的劳动改造了客观现实,因而将其转变为人的现实,这是人的劳动的一个结果㊂在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 自然和社会 人改造了他自己存在的条件,并因此也改造了作为一个类的自身㊂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是 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并且 人有现实地,感性的对象 ㊂[6]生产劳动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人和自然界的动物产生区别的第一步就是人通过生产维持自身维持生活的资料,超越肉体组织的局限,在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间接地创造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㊂马克思曾对比蜜蜂和建筑师进行举例 虽然蜜蜂可以设计非常精密的蜂巢,但蜜蜂并不能主观发明创造新的蜂巢结构㊂而即使是人类中最笨拙的设计师,他也可以提前计划好了他想要建造的东西㊂蜜蜂的活动是本能的,而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的㊂正是人的自由自发的劳动这种特征,标志着劳动是人的 类 本质㊂(二)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 个体 本质:类的存在物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1844年8月通信往来频繁,而这正是在他写作‘手稿“的时期㊂费尔巴哈认为,人的个体不取决于本身,而是取决于共同体中的其他人㊂马克思在‘手稿“中说: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是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 ;同时他又表示 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7]㊂青年马克思又超越了费尔巴哈关于 类 的思想㊂在马克思那里, 类 这个聚集体被定义为社会,而不再是简单的抽象聚集体㊂马克思在提及 类存在 时,将其作为 社会存在 或 一个构建类的标本的存在 ㊂马克思强调当人作为 类 的存在物时,他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㊂第二,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诸如爱情或者意志等情绪的思想境界㊂他说: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㊂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㊂ [8]因此,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人是一种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使得个人成为单个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人也是总体㊂人通过实践创造新事物和改造世界,人证明自己是能动地㊁有意识的 类 存在物㊂在青年马克思的观念中个体的人是社会的㊁有意识的特殊 类 的存在物㊂联系到‘手稿“通篇所强调的 异化 学说,也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认为个体的人也正是作为 类 的人被异化的产物㊂人的 类 具有劳动属性,所以社会劳动的分工又导致劳动的异化㊁劳动产品的异化和人的异化㊂‘手稿“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私有财产制度导致人和人劳动的异化,劳动的分工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完善㊂所以在这个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里,只能找到 现实的人 而不是纯粹抽象的 人 ㊂马克思对异化后的个人(即是生活在经济异化条件下的一个自私的个体 一个资产阶级),同时也属于社会的一个个体(一个市民)进行多元化分析,发展了他的 真正的人 的概念㊂在马克思的语境下, 现实的人 是与人的本质㊁ 真正的人 相冲突的资产阶级,同时 现实的人 也是现代国家制度的私人㊂只有真正的人是理想的个体,即完全认识到了构成人的 本质 的特征或他的 本性 的人㊂他是从人的所有角度出发综合发展的人,没有被异化的力量所统治㊂正是研究个体如何克服 类 的存在物的多元化异化,引导马克思逐步走向了共产主义,探寻人的全面㊃94㊃陈㊀远,张柱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发展㊂二㊁老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本质和 类 本质的说明及其意义(一)老年马克思的 类 本质: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㊂马克思第一次使用 实践 这个概念是他1841年在写作博士论文时,他说: 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从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念上衡量特殊的现实㊂ [9]这里的实践,马克思的理解主要为理论的批判活动㊂后来马克思认为单纯依靠理论的批判解决不了许多现实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只能通过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㊂一直到1845年3月至1846年,以‘提纲“和‘形态“为标志,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达到了成熟㊂他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牛㊁马等动物是无法实践的,这显而易见,实践只能是人的限定,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方式㊂实践㊁思维和认识等范畴,是人生成原因也是人的生成结果㊂马克思说: 实践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㊂ [10]实践 最初由规定的人的物质生产,使人与动物的分离实现出来㊂动物是按照它能属的种的尺度活动㊁存在㊂而人则可以运用意识反观自身㊁反观自然界,将自己和自己的活动分开㊂而人类的生产以自然界为对象,是最初的实践活动㊂实践使人与自然界相区别,人与自然相分离㊂同时,实践又让人与他人也分成了人与人的两方面关系,同时又不断统一起来㊂马克思认为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人不是与生俱来就具有许多关于世界的先天理念,当然也没有天赋道德的观念㊂人的劳动和实践是人改造客观现实的一个过程㊂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也改造了自身㊂实践包含着作为人本质的存在方式和诸如理想性㊁创造性等内涵㊂最重要的是,人的解放应该是现实的解放,而在现实世界的解放需要人的实践改造㊂人类解放不能停留在字句,而应该是现实世界㊂人的解放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前提,而生产力的发展正是来源于实践㊂(二)老年马克思的 个体 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1844年完成‘手稿“写作后,马克思又继续在‘神圣家族“‘提纲“和‘形态“等著作中对人的本质学说进行完善和升华㊂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针对人的本质指出: 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是人为他人的存在,是他对他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 [11]㊂这时的马克思已开始用唯物史观去考察人在物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㊂在‘提纲“他提出了著名的定义: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㊂ [12]这就意味着不存在脱离社会关系的人,不是把现实的人抽象化㊂马克思指出: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就是指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共同体,包括政治㊁文化㊁经济等㊂在这些关系中,占最主要地位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切其他社会关系都由生产关系来支配㊂‘提纲“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突破费尔巴哈理论中关于个体与类的局限,开始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人的本质㊂在‘形态“中马克思表达了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 下 现实的人 构想㊂马克思强调一个人是 一定的物质的㊁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㊁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3]㊂个体的人不是费尔巴哈理论中纯粹的㊁脱离具体历史和现实关系的 自然人 ;他是一个在琐碎具体的市民生活中,通过与其他有生产生活关系的人互动而产生其自身定位和社会关系的人㊂马克思依托这种唯物史观,在‘形态“中他进一步深化把人的本质看作 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马克思写道: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人的共同活动㊂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14]㊂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如果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劳动生产,他注定会产生一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㊂马克思所讲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具体现实的人, 抽象的人 只存在过去哲学家的想象中㊂如果没有具体的 现实的人 ,作为人类社会与历史第一前提存在的 人 这一真正的意义便不复存在,印度的 狼孩 便能说明这一点㊂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所存在的社会关系总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所处社会关系是一样的人㊂对于不同时期的人是如此,对于同一时期㊁同一地点㊁同一家庭的不同个体,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也不同㊂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个人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互相影响和渗透的结果,是这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个人所遇到的全部社会关系或者一定社会关系的简单叠加㊂所以即使给两个人施加同样的环境和教育,也无法塑造同样的人㊂因此,老年马克思认为人的 个体 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㊂㊃05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总第153期)三、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与个体的本质学说是统一的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发的劳动,而老年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实践,我认为这是因为实践这一概念比劳动更能概括人类的活动㊂首先,劳动只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践是人类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活动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影响关系,而实践这一概念概括了所包含的全部社会活动,劳动只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㊂实践是人类解决一切现实矛盾的总根源,蕴涵着人类世界的全部奥义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指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包含的最基本关系,人通过劳动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了物质变换,因此劳动是人类世界的基础㊂人在实践中还创造了人的社会关系 为了互相协助完成物质转换,人与人之间又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㊂其次,如柴秀波在‘马克思的 劳动 与 实践 概念辨析“一文所言,在思维方式上劳动概念是主客思维方式,而实践则是一种超越主客体的总体式的思维方式[15]㊂马克思将在劳动的定义中以将人设为主体,将自然界设为客体㊂而费尔巴哈等学者认为劳动起到了衔接主㊁客的中间作用,这种思维先验地把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依然是一种停留在主㊁客思维方式中的传统认识论,无法真正统一地认识人与自然,这必然导致人为了功利破坏自然㊂而我认为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实践,就是旨在超越人与自然单纯的主客关系,建立人与自然㊁与社会多维价值的全面联系㊂因此,单纯将人的活动定义为 劳动 ,是不全面的㊂马克思在思维的伟大变革是他以 实践 为基础的新世界观所建立起来的㊂从青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时所认同抽象的 类存在物 到后期‘形态“中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过程是马克思走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最终又远离费尔巴哈创立唯物史观的观念转换过程,也历史地反映了马克思思想的变迁,体现了马克思对于 个体 本质的理解从片面走向了全面㊂写作‘手稿“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没有建立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于人的 类本质 理解是抽象的一大类泛指㊂在这样的 类本质 定义中只能看到人与动物的简单区分,而无法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的特征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正式认识到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从‘提纲“的发表开始的㊂在更晚期的‘形态“中,马克思还继续深化阐述了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思想㊂他认为:人必须是现实历史里进行活生生的感性活动的人,是社会关系中交往的存在㊂马克思认为人不只是作为类 的人一个例子,作为个体的人本是就是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价值观和独立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主体㊂于是,在‘形态“中人的本质属性得以完全解读,即类特性㊁社会关系和个人的特性三者的和谐统一㊂[16]从写作‘手稿“到‘形态“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有不同的理解㊂早期的马克思对于人的认知,是抽象简单的;而后期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不断完善,最终在‘形态“中人成为丰满现实的形象,这标志着马克思理论上的逐渐成熟㊂我们通过观察青年马克思到晚年马克思对于人本质学说的变化,也看到了马克思自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㊂这种变化的原因,我认为首先在哲学层面上,马克思逐步清算了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㊂在‘提纲“中,马克思揭示了费尔巴哈所代表之前唯物主义的思辨特征,批判其只关注客观方面而忽视了主观方面㊂所以马克思放弃了费尔巴哈对于人的 类 抽象的定义,注重考察历史条件下处于各层社会关系下 现实的人 ,这标志着他开始走向了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㊂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期,是他在著述‘形态“等经典时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奠定了哲学基础,从此注重 革命的实践 和全面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思想的基石㊂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意识到了私有财产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导致工人对于劳动和劳动产品产生厌恶反感,感受到的是 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 ㊂所以马克思强烈要求消除异化劳动,恢复 创造对象世界㊁改造无机界 的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㊂所以马克思以人道主义作为立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 劳动 问题,从‘手稿“到‘资本论“和‘形态“,马克思对 劳动 的研究从自由自发的劳动转向处于具体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其具体的生产劳动㊂马克思对于研究人的本质思想的道路,我们可以辩证统一地看作是其自身思想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㊂青年马克思站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开始关注 异化 和人的解放问题,这是马克思走向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出发点㊂马克思对于人的解放问题的研究,他的思想高度随着年龄而不断增长,最终在‘形态“等著作时期实现了成熟㊂虽然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部分观点存在㊃15㊃陈㊀远,张柱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差异,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㊂前者是对后者的启蒙,后者是前者的理论的理论成熟,是青年马克思寻求人的解放问题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下的方法论㊂我们可以看出,部分西方学者树立 青年马克思 和 老年马克思 之争,是刻意用一种伦理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动机代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动机,是一种把强调这个点从描述和规律的领域转向价值和命令的领域的方法,更近似于唯心主义㊂马克思在谈及许多问题时,总是强调要 历史地 看待㊂这个 历史地 本身就该是发展的㊁动态的㊂我们对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认识也要以 历史地 眼光来看待㊂一方面要认识青年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为后来他的成熟的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所起到的探索;另一方面,要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能走向成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理论一定要全面的阅读原著㊂正如最鼓吹推崇 青年马克思 的亨德里克㊃德曼也说过:1844年的马克思属于马克思主义,就像1867年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当然和1890年的恩格斯也一样 ㊂[17]参考文献:[1]亚当沙夫.马克思主义与个人[M].杜红艳,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30.[2][16]李长虹.从抽象的 类存在物 到 现实的个体 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思想变迁的轨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1):99 100.[3]张永红.个体与类:谁是发展的目的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新解读[J].河北学刊,2010(7):224 226.[4]崔伟.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把握[J].法制与社会(昆明),2013(9):162 163.[5]弗里茨汉德.马克思构思的 人本质 概念[J].Warszawa,1961:75 11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7][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74.[10][12][13][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60,72,80.[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2.[15]柴秀波.马克思的 劳动 与 实践 概念辨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4):50 52.[17]亨德里克德曼.重新发现马克思[J].奋斗,1932:267.(责任编辑:李利霞) The Development of Marx s Thought on Human NatureCHEN Yuan1,ZHANG Zhu-hua2(1.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Yanliang District,Xi an710075,China;2.School of Marxism,Yulin Ui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Abstract:Marx ha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ure of categorization and individual in different periods. Young Marx believed that the categorized nature of human was free and spontaneous labor,while old Marx be-lieved that it was practice.Young Marx believed that the individu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was abstract,while old Marx believed that it wa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in German Ideology.Although some viewpoints of young Marx and old Marx are different,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The former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is the theoretical maturity of the former and the methodology of young Marx to seek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under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So Marx s own thought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 maturity in the dialectical unity.Key words:Marx;categorized nature;individual nature㊃25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总第153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姓名周新原
学号110021701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任课教师刘艳
开课时间2011.9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科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

其中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基础内核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我们的社会和人的实践真正关心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升人和发展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人本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旧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并以此构造出一个新的哲学思维空间。

恩格斯这样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巨大的超前性预示着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向,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标志着科学的人本主义的诞生。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他首先批判了黑格尔,黑格尔是传统人本主义的代表人,他在思维中以“绝对精神”的方式解决了人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黑格尔关注的仅仅是人的“意识”,而不是具有意识的“人”本身;在他那里,绝对精神成了世界的“绝对人格”,人只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是“自我意识的纯粹规定性”。

这种纯粹思维着的东西“自己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自相结合,就是它把自己规定为正题、反题、合题或者就是它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否定”。

马克思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费尔巴哈是另一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家。

费尔巴哈明确地提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他把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他“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因此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

”“他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因为他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

”费尔巴哈创立的人本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得到了马克思的肯定。

但他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抽象地来看待人,仅仅把人还原为自然的存在物,是马克思所批判的。

费尔巴哈始终没有认识到作为人的真正的实践性本质,他的人本哲学其实是抽象的人性论。

所以,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
界和人都是空话。

要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思想,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的就转向了科学人本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马克思把关注的重心从自然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自身。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人是从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本。

人的实践不能脱离自然界;另外,“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因而可以说,只有人的产生和存在,外部世界才具有了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人们不仅改造自然界,进入自然界。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现实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方面。

属人世界是以人及其实践为中心辩证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哲学实质就是向现实的、实践的人自身的转向,蕴含了真正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一是指以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人本唯物主义。

二是指英国哲学家席勒提出的试图以人和人格为中心来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

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与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

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具体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非意识等诸多矛盾。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并指出了通向这种人本主义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存在联系。

马克思以科学的态度批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性,真正地创新了人道主义理论,提出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观点,重新阐释了人的本质、使命、价值、地位、个性发展和历史命运等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形成,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对同时代工人阶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这一点。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成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使用工具,“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实践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肯定自己,在劳动中感到幸福、愉悦,而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对人的否定,结果,人的类特性不再属于人,而是“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要克服劳动异化,需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才能完成。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全部运动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的行为”,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的畸形发展、个人主义的盛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
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就是科学的人本主义,真正的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首先,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马科斯队伊璧鸠鲁的“原子偏斜说”给予了高度肯定,将“自由”当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

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客观批判。

马克思凭借自己的独特方式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为著名的黑格尔哲学,其重点关注了哲学的根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有效运用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

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有主导作用,人是社会历史的缔造者。

而人文历史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是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而创造的,我们评价社会历史发展的程度也必须要从这一角度进行把握。

马克思在思考人类发展阶段时,则是将历史主体的发展当成了一种客观的价值尺度。

唯物史观中提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其主张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人的解放等方面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以人为本”出发,人在促进生产力进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维护好人们的自身利益。

在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标准中,要从人的价值大小展开衡量。

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标。

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人。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

马克思在研究思想时主要是以“现实的人”或“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立足点,综合分析了社会历史、哲学、人文价值等。

人与人文关怀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者,其能够科学地调整人与自然间的物质转化关系,使其得到人的有效控制,避免将当成盲目的力量来控制自己;同时要以最少的力量消耗,在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来促进这种物质转换。

这些内容都充分展现出马克思本人对人类自由、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点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其目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和解放。

使我们的社会和人的实践真正关心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升人和发展人。

参考文献
[ 1]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