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
走近名家肖复兴
走近名家肖复兴作者:宋芝文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22期【导引】肖复兴,北京人,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还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等。
《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肖复兴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却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他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关于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及音乐艺术的记叙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
【一号美文】拥你入睡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物都得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
实在是太累,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如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想拒绝的往日温馨?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地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儿。
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
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
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着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走近文学大师——语文积累与梳理活动》教学设计
走近文学大师——语文积累与梳理活动漳州一中汪怡平一、教学内容分析“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这部分是新教科书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此套书的亮点之一,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该专题侧重引导同学们对所学过课文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通过阅读和拓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通过接近大师,进入大师的精神世界,吸纳作品的精华,提高个人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学生对经典文学有隔膜感,对经典缺乏一份尊崇、一份耐心。
网络文学、卡通、漫画的流行冲击学生阅读经典的时间,学生喜欢流行物的鲜活、好读。
现在学生用语幼稚,理性含量少,文化含量少,很多人对该读什么书很茫然。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尽量多接触经过历史选择的人类文化精华,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三、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书籍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天赋财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审美的过程中充分舒展自己的个性,最终提升自身人格修养。
同时在阅读中增强语言感受力和文学鉴赏力,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走近大师”与“名著导读”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调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能自主自觉地阅读,且能思考探究,以此作为活动的基本支撑。
难点:如何在整个活动中培养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如何组织和调控小组活动。
走近文学大师
拓展阅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 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1、“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双层含义是什么?
水流花落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亡国后悲哀与无奈的感情。
多少恨,
意象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 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指春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 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 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意象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 后宫佳丽的容颜, • 词人的容颜, • 国家的容颜。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
虞美人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 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 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 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植物名——虞美人
别蝴利全误致蝶 株 生食名时满亦命后国: 园有危会丽 花春毒险引春。,,。起全花株花内抑、可制姿含小入美有中种药好毒枢罂。,生神粟色物经花彩碱中、鲜 ,毒苞艳 种,米, 子严罂是 尤重粟比 甚可、。【 白 红 从 虞色 色美花虞 虞人语美 美在】人 人古: :代象代寓征表意着着着安极生慰大离、的死慰奢别问侈、、悲顺歌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 犹首东 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流
初二叙事作文:走近林语堂_800字
走近林语堂_800字很早就知道我的家乡漳州出了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文学大师,他的名字叫林语堂。
但是,我只是读过几篇关于林语堂的介绍、评论*,对林语堂的了解仅仅局限在“文学家”、“翻译家”、“哲学家”这些头衔上,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取得过什么杰出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多耀眼的头衔?我都不甚了解。
对于林语堂这位前辈加老乡,我一直怀有一颗好奇心。
这天正值周末,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我把郊游的目标锁定在林语堂纪念馆。
来到纪念馆所在地天宝镇五里沙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蕉海”,“蕉海”深处,一座精致的半圆型两层建筑便是林语堂纪念馆。
馆前竖立着林语堂坐像,身着长衫,手持烟斗,神态飘逸。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林语堂的生平介绍,字里行间展示了林语堂从故乡小镇走向世界的历程。
林语堂1895年生于漳州,曾留学美国、德国,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任教。
他创办了《论语》、《人间世》等杂志。
他还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他提倡幽默文学,他的短评、演讲语言精辟,常常赢得满堂喝彩。
他创作了《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等大量经典名著,并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
展厅里展示了各种版本的林语堂作品数百册。
林语堂擅长用英文写作,同时又极力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林语堂最大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
”一位西方人士这样评论他:“东方和西方的智慧聚于他一身……”翻阅林语堂作品,拜读林语堂语录,我似懂非懂,但是,我已经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的文化大师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也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头衔。
参观完林语堂纪念馆。
站在纪念馆前,眺望四周,蕉林环抱,绿浪起伏,阵阵蕉香随风。
“走近文学大师”综合性学习设计
许 多 中学生 对文学 的理解 是模糊 而肤浅 的 , 他们 是我 们姑 且称 之 为 的“ 快餐 式 文学 ” 。面对 经典 作 品 , 他们 阅读 的少 , 缺少 阅读 的方 法 和 兴趣 。这 次活 动 也
无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文学 , 即使有少数人懂点 , 那也 贴 在黑板 上 。
3培 养 学生 用 多种 表 达方 式 ( . 口头 作文 或 书 面作
文 ) 表达 自己真实情感 的能力 。 来
活动建议
3给 大家 十 分 钟 准备 , . 把你 们 了解 的这 些 文 学大
准备活动 ( 一周 ) 学 生准备 用毛 笔把他们 的名字 写在八开 的白纸 上 。 第 二组 学生 搜集报 纸杂志 上或 自己 了解 的文学 大
不 灭 的 心 灯
姜 玮
但 先 生心 中的光 芒 , 将永远 地 照亮我们 每一 个人 !
( 指导老 师 : 张灿 华 ) 活 动反 思
他 , 迅 先生给人 的印 象 总在 脑海抹 之 不去 …… 鲁 浓 密而威严 的眉 毛 , 睛强有 力地射 向远 方 , 有 眼 具 震 撼力 的八 字须 , 精神抖 擞 的板 寸 头 , 着 虽然 简约却 衣 不 简单 。但是 他 的外表 , 就足 以令人震 撼 !
死 不 屈 的战 士 的精 神 , 和 他 的 精 湛 的著 作 永 留人 将
间 。 ”
() 读 。对经 典作 品要进 行个 性化 的解读 , 出 4解 写
自己的感受 与认识 , 味创造 的快乐 。 体
活动延伸根据你了解 的文学大师及其作品 , 写一 13 年 l 1 9 6 O月 9日凌晨 , 鲁迅 先 生 离我们 永远 地 去 篇 以“ 走进 文 学大师 ” 为话题 的文 章 。 了。 当这 颗伟 大的心 脏停 止跳 动 的 时候 , 如一 盏 明 恰 附: 学生作 品一 篇 灯 熄 灭 了… …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及其代表作品。
(2)分析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文学大师的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及其代表作品。
(2)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
(2)激发学生对文学大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2)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文学大师的其他代表作品,分析其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总结教学经验,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文学特点。
2. 对比分析:将文学大师的作品与其他作家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风格和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大师风采——《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大师”的概念,梳理接触到的文学大师及作品。
2.教给学生阅读文学大师经典的基本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在活动中教给学生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研读、鉴赏的意识。
三、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该专题侧重引导学生对所接触的文学大师及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拓展、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及课堂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展示探究成果,学习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活动准备:“走近文学大师”是个系列活动,教师组织三次活动,总活动时间28天,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主,课内展示为辅。
1.教师开一次讲座(介绍阅读经典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
2.学生自主梳理文学大师及作品,研读原著及作者传记,并观看电影《边城》。
3.经过准备,教师圈定一部作品,提供参考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
4.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故事情节、作品语言、人物形象、作者生平探究组。
由组长负责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确定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3分钟。
5.举行“读名著,感受大师风采”的鉴赏研讨课。
本教学设计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前两个活动过程中已完成了知识梳理,整体读完了《边城》《沈从文自传》《沈从文传》等作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文文学星空,群星璀璨。
你熟悉哪些文学大师?又如何走近文学大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学大师”。
(二)理解概念、梳理知识点教师:我们首先对前次讲座的内容作小结。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1)概念:“文学大师”是指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为大家公认且德高望重的人。
(2)条件:伟大的作品,深邃的思想。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感受文学大师的艺术魅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3. 学会欣赏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2. 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分析。
3. 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探讨。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2. 分析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
3. 探讨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四、教学难点:1. 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分析。
2. 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分析艺术特色,探讨人格魅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分析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的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3. 教学场地准备完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大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教学内容展示:展示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3. 作品分析:分析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
4.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6. 总结:总结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和人格魅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文学大师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
3.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2. 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
3. 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案的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文学大师有全面的认识,包括其生平和作品,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大师的艺术魅力。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篇1作为一界大文豪,他的生活可谓是经历坎坷千百。
并不是一帆风顺。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他,自然成为众星拱月般的存在。
即便是即兴赋诗一首,也是让人望尘莫及。
如此才华,自然被高人所发现,他也考中了举人。
年纪轻轻就与另七人一起搞变法,皇帝的支持更是让他们热血沸腾。
谁知一指尖,一变乱,一切都灰飞烟灭,因为皇帝的变换,一纸贬书把他贬到偏远的永州,人生的制高点到低谷,谁能忍受了如此大的落差。
尽管是景色宜人的小石潭,也成了他心中悄怆幽遂的境地。
可他并没有放弃自我,朝廷不是他真正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大的山河,却一定能容纳他的千言万语。
到了永州,他造福于人民,农民乐了,官员却不懂了。
他加入农民一起在道路旁种树,增添大自然的生机,释放奴婢,减税,可谓是十分招人喜爱了,皇帝又一直诏书把他召回长安,柳宗元的内心此时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啊。
一路的蜿蜒险阻,都没有磨灭他的热情。
他相信他一定能变法成功,可人生就像在与他开玩笑一般,不到一年,他就被贬到比永州更偏远的柳州,他心灰意冷了,他看透了朝廷,不再对他抱一丝期望,他也经常问自己,那我还在愁怅什么呢。
又一次回归自然,不同的是,心中的重压解脱了,历经虚伪的朝廷几遭的他释然了,在柳州,交到了同道中人,写了至今流传的美文。
从一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冷,到最后的释然,也只有柳宗元能做到如此。
没有怨恨,只是按照自己的初衷,勇往直前。
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800字篇2走近柳宗元才懂得的作文你们知道柳宗元吗?他可是唐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呢!我最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他的代表作品《溪居赋》,读后意犹未尽,对他更加向往有加。
柳宗元出生于唐朝中期,家世显赫,先人官场耕耘数代。
他自小就读书识字,品学兼优,可谓是"生而知之"。
9岁那年,柳宗元智力已遥遥领先于同龄人,在朝廷的科举考试中,他以绝佳的文采轻松摘得桂冠,一飞冲天。
走近文学大师
• 外儒 内道
尊主忧国,渴望 建功立业
超然物外的 旷达态度
既有积极 进取的精 神,又交 织着齐生 死、等是 非的虚无
态度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 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 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
,的傥为挥战 他儒,我。中 迎将气们当孙
“一时多少 豪杰”为什么 只写周瑜?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 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
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
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
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 放词的代表。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
将这句词改写成一段写景的话。要求 字数不少于50字,运用至少两种修辞 手法。(B层)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注解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 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 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 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 花。祖国的江山如画卷一般,那一时期该有多 少英雄豪杰!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感受文学大师的艺术魅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学大师简介1.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2 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3 巴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4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5 曹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第二章:文学作品欣赏2.1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2 茅盾《子夜》:长篇小说《子夜》2.3 巴金《家》:长篇小说《家》2.4 老舍《骆驼祥子》:长篇小说《骆驼祥子》2.5 曹禺《雷雨》:话剧《雷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文学创作展示: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2课时,共15周。
2. 教学步骤:(1)第1-4周:介绍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
(2)第5-8周:深入剖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第9-12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第13-15周: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近文学大师》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2. 辅助读物:相关文学大师的作品集,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走近文章大家姚燧
识分子 ,怀抱启 蒙理想 ,往往在教 育和报 刊两
11 8
方面致力甚多。 其他投 身教育 的知识 分子 ,如书 中提 到 的 南开 大学校长 张伯 苓 、武汉大 学校 长王世 杰 , 以及无 数的教授 ,在那个 战火纷 飞的 岁月 ,仍 坚持对 青年 学生的教育 和鼓舞 ,正如王 世杰所
据,也是元代诗文文献整理 的重要成果。
试,受到清代李祖 陶等人的高度赞扬,以为 “ 皆
姚燧 ( 28 3 )字端甫,号牧庵 ,洛阳 所谓崭新 日月也 ”。 浏阳县尉 阎君墓志铭》开 13 —11 3 入 。作 为 一位代表 性 的文章家 ,姚燧 文集 的 出 篇 既不述家世 ,也不写墓 主生平 ,而是 以议论 版 ,应 该有超 出 了解和研 究姚燧本人 的更 深层 起,简直就是一 奇特的小 品文。 篇
苏.他本人也颇以文章 自负,有 曲云: “ 金鱼玉 四部分 ( 《 求新》和 第五部分 以传奇为传 破体
带罗袍就 ,皂盖朱 幡赛五候 。山河判断笔尖头,
得志秋 ,分破 帝王忧。”元代及 明清论者 ,对姚
记》,可以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明确认识。 古文 自唐代韩愈倡导,经宋代诸大家发扬, 文体及人们对文体 的认识,已大体定型。如果按
略而 日夜 奔走 ;后又办 刊物 时与潮) ),为 了 地 对教科 书实行 改革,教材编 审 中更是 遇到无 保 提供 最新 的世界 资讯 ,他们 有 自 己驻守伦 敦和 数 的阻力和 责难 ,随 时可能进入 被称 之为 “ 华盛顿 的特派 员,将消 息经 印度 ,由有死亡航 安 大饭店” 的警备 总部 。 线之称 的 “ 驼峰航 线” 转至重庆 ,成为 战时最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中文系 ( 责任 编辑 袁剑 )
走近文学大师三毛阅读课课件.ppt
三毛代表作品: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哭泣的骆驼》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万水千山走遍》 《阅读大地》 《滚滚红尘》
二、分享感悟 成果展示
1、《雨季不再来》小组 2、《撒哈拉的故事》小组 3、《万水千山走遍》小组
他人的评价: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 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 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 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 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 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 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
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 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 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 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 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 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 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 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 极大的勇气的。
——作家司马中原
三、寄语三毛 致敬大师
片段练笔: 给三毛写一封简洁的信,不
留名与姓,寄去未知的天涯,表 达你对她的喜爱与尊敬。
结语
读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读 书使人高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 四方。
教学目标:
1、走近文学大师三毛,了解她的生平 经历和主要作品。 2、通过分享感悟、寄语三毛等活动走 近三毛,感受她的美丽情怀与文学魅力。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研读、 鉴赏名著的意识。
复活新教材课件
据情节、人物表现,探心理变化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活动探究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研读文本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刻画聂赫留朵夫的?
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 方法指导:通过对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对话、描写等概括。
研读文本
概览人物
示例:“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 “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语言描写。聂赫留朵夫在称呼上的斟酌和语言的不流畅表现了 他思想上的矛盾。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 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 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 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 动作、神态描写。聂赫留朵夫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 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合作探究:
浏览文本,梳理情节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情节。
开端(1-21) 01 聂赫留朵夫到监
狱探望玛丝洛娃。
高潮(44-58)
03 玛 丝 洛 娃 经 过 激 烈 到 心 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 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发展(22-43) 02 聂 赫 留 朵 夫 恳 求
玛丝洛娃到原谅, 但被拒绝。
概览全文
失望、动摇 理解、爱怜
痛苦、逃避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心理活动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忐忑激动 认出身份
心理活动 意外震惊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羞愧悔恨 回避躲闪 愤怒悲伤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意外吃惊 讨要卢布 讨好利用
结局 结束会面 决心救赎 同情自省 拒之千里 心凉意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对于“科学”、“民主”的态度
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理念传入到东方大国, 必然引起东方社会巨大的变革。 基本肯定 大胆质疑 如果一切都归于科学理性,必然就使得人 们内在的情感有所丧失。 言众制,形成新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
鲁迅经典语录管窥
「中国人不但「不以戎首」、「不为祸始」,甚 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 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 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 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 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 以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 了。」
1923年,兄弟 失和,周作人与鲁 迅绝交,鲁迅搬出 家,另觅房子居住, 就是北京砖塔胡同 61号,即现在的 “北京鲁迅博物 馆”。《秋夜》就 写于此。其孤寂之 感溢于言表。
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 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 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 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 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 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 可想而知了。(当然,也许是为发表的原因,不过,这不是主要
第二件事: 幻灯片事件
这是鲁迅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没有 这个转折,也许就没有今天我们所知道 的鲁迅。没有这个转折,20世纪的中国可 能会多一个医生,却少了一个思想、文 化、文学伟人。
第三件事: 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1909年从日本回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满怀希 望迎接这场完整意义上的资产 阶级革命,可是,他失望 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特 殊的追求:“沉入于国民中, 回到古代去”。 前者,成了鲁迅以后创作 的一个重要主题“改造国民性, 启蒙”;后者,则成了鲁迅创 作的丰富的精神和艺术的来源 之一
作为学者的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古小说钩沉》 整理编辑《嵇康集》 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评论: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悲喜剧: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给人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鲁迅到底是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左联盟主、左翼运动领袖
孤寂的巨人!
我评价的落脚点是“巨人”;
我评价的着眼处是鲁迅的“孤寂”。
为什么说鲁迅是“孤寂“的?这可以从 三个方面看:
1.从个人生活来看: 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 的社交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 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 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 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至于左联时期 的所谓“同道”,如周扬、夏衍,或因思想 差异,或者因人格的不同,从来就没有什么 私交。虽然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尤其是在 “左联”中,鲁迅都唱着主角,那主要是因 为他的才能和威望,并非是“朋友”之谊使 然。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 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 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敬而远之”
如何界定“文学大师”?
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 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
“文学大师”是一个民族杰出 的文学工作者,是民族心灵史的书 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 其地位是历史的决定、人民的选择, 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
《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
(英国)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歌德
(德国)
《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高老头》、 《欧也妮· 葛朗台》)
维克多· 雨果
(法国)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列夫· 托尔斯泰
(俄国)
《安娜· 卡列尼娜 》 《战争与和平》
“文学大师”的相对确定性
·确定性
“文学大师”,其在文学领 域有独特的成就,其作品能够 蕴含或揭示普遍性的规律和意 义,普适性很强,能够经得起 历史的检验。
“文学大师”的相对确定性
·相对性
“权力话语”
历法 ( 史国 米 学著 歇 家名 尔 。的 福 思 柯 想 ) 家 , 、 · 1926—1984
弗兰兹· 卡夫卡
(奥地利) 《变形记》 《乡村医生》
海明威
(美国)
《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
拜伦
(英国)
雪莱
(英国)
《唐璜》 《恰尔德· 哈洛 尔德游记 》
《西风颂》 《解放了的 普罗米修斯》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曹禺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 名为周树人。
生平
《呐喊· 自序》
第一件事: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 (童年时代、少年时代)。
“坠入困顿”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1)祖父为别人科场作弊而被下 狱。为救祖父家里变卖家产。
(2)祖父的事引起的风波刚平息, 父亲又得了水肿病。这真是雪上加霜。 为给父亲治病鲁迅家几乎倾家荡产。
青年时期的鲁迅
· 两大深刻认识: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吗?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 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 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 《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 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 张消极的。
——《呐喊· 自序》
我在‘五四’文学革命当中,我是听 前驱者的命令而写作的。
——鲁迅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吗?
视之。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
且结识两年后,瞿就被国民党抓住杀害了。
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 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 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
鲁迅与内山完造
瞿秋白
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 “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 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 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 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许 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鲁迅曾对 我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 好好的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 种不幸的婚姻限制了他对爱的追求,加重了他 的孤独。
进化论 阶级论
鲁迅作品集简况
小 说 集: 《呐喊》(1918-1922); 《彷徨》(1924-1926)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22-1935) 散 文 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 文 诗 集: 《野草》(1927) 杂文集(16部):《热风》 《坟》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1926) 《而已集》(1927) 《三闲集》 《二心集》(1930) 《南腔北调集》(1922-1933)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1934-1936)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毛泽东
鲁迅是左联领袖吗?
一九三零年三月贰日,鲁迅出席了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 。
“此次又应青年之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于会场中一览了荟萃于上海的革命作家,然而 以我看来,皆茄花色(绍兴方言,没起色), 于是不佞势又不得不有做梯子之险,但还怕他 们尚未必能爬梯子也。”
——1930年3月27日《致章廷谦》
第五件事:
亲历“四· 一二”反革命政 变 在广州,鲁迅亲眼目睹了四· 一二反革命 政变的事实。(按鲁迅的说法是四· 一五—— 因广州的反革命政变发生在这一天。四· 一二 是在上海发生的反革命政变,因是反革命政 变的开始日,习惯上人们都用四· 一二。)这 一事变,使鲁迅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所 以,四·一二,也就成了鲁迅思想发展的一个 分水岭。
鲁迅对于“启蒙”的态度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 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 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 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 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呐喊· 自序》
对启蒙的效果进行质疑 启蒙不能人们指出未来的出路
——《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 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 东西偷完。」
——《谈所谓「大内档案」》一九二七年
鲁迅经典语录管窥
……倘若崩溃之际,竟尚幸存,当乞红背心扫 上海马路耳。
——一九三四年《致曹聚仁》
鲁迅若活在现在,要不就沉默了,要 不就在监狱里继续呐喊。
第四件事:
“铁屋子”谈话 五四前夜,钱玄同拜访鲁迅。钱见他拓 古碑,劝其写点新文学作品——两人关于 “铁屋子”的谈话——结果,启开了鲁迅早 就抱有的“用文艺唤起国民”的心智…… 终 于,鲁迅拿起了笔,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从此 “一发而不可收”——这成了鲁迅成为伟大 文学家的直接契机。
(1)看到了世人的嘴脸(势利的嘴 脸)。你兴盛时,他逢营、巴结,一 旦失势,则鄙视不屑。 (2)中医误人。 这两大认识成了鲁迅以后思想、创作主题 的重要来源,也成了他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契 机。他后来赴日本留学学西医,其中一个目的 就是为了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中医耽误的人 (另一目的是为国家,他曾说,“如果发生战 争,他可以去当军医”)。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使用的笔名,据鲁迅夫人许广平统计,至少在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 80个以上;据有关资料统计,则总共有158个。笔名 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 之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使用的笔名,大多有深刻的寓意,丰富的内 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 涵。据考察分析,他早年运用的笔名,含有“希望、 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 鼓励、奋飞”等意义。如“遐观”,远看之意。“唐 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 俟”,徒然等待之意,以示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的失 下。 望,并表示将投身新的战斗。“黄棘”,奋发、前进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 之意。黄棘为神话中的木名,用其策马,使之飞奔疾 驰。笔名“霍冲”、“令飞”、“迅行”等均属此类。 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 鲁而迅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