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3篇小时候我们喜欢看风筝在天空中飞翔,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只风筝。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课件:高鼎的《村居》,学生齐读。
这首诗中有一样非常好玩的东西是什么?2,没错,纸鸢就是风筝。
出示课件资料袋,介绍风筝。
3,同学们,你们谁放过风筝,那位同学来谈谈放风筝的情景及心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显然,“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轻视,甚至忽略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袋让孩子学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复习巩固(一)生字词的复习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第三阶第8课放风筝教案
第三阶第8课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教授学生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风筝飞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和控制风筝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的体育活动来热身,让学生放松身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如何正确地扎好风筝线、如何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等。
3. 实践操作。
在讲解完基本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草地上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遍放风筝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并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4. 总结反思。
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放风筝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总结放风筝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
1. 风筝。
2. 放风筝的场地。
3. 放风筝的线。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听取学生的总结反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或者问答来检验学生对放风筝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看图写话放风筝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看图写话放风筝教案Flying kites is a popular activity for many children, especially in the spring. 放风筝是许多孩子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在春天。
It is a simple joy that allows kids to connect with nature and enjoythe outdoors. 这是一种简单的快乐,让孩子们能够与大自然联系并享受户外活动。
The process of flying a kite involves patience, perseverance, and teamwork. 放风筝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团队合作。
Children must learn to work together to launch the kite into the sky and keep it flying steadily. 孩子们必须学会共同努力,把风筝放到天空中,并让其平稳飞行。
They also need to adjust the string and angle of the kite to catch the wind and soar high. 他们还需要调整风筝的线和角度,以捕捉风并飞得更高。
Flying kites can be a bonding experience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creating lasting memories and building stronger relationships. 放风筝可以成为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活动,创造持久的回忆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
The colorful kites dancing in the sky bring a sense of wonder and awe to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alike. 天空中舞动的五颜六色的风筝给孩子和成年人带来了一种惊奇和敬畏的感觉。
小学四年级语文《放风筝》教案(精选1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放风筝》教案(精选11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放风筝》教案 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2、明确要求。
3、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
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5、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6、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
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
——讨论评议。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放风筝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
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
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大班音乐教案《放风筝》2篇
大班音乐教案《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放风筝》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放风筝》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放风筝活动;2. 学生能够学唱歌曲《放风筝》;3. 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放风筝》的音乐录音;2. 教师准备好绘本或图片,讲解关于放风筝的相关知识;3. 教师准备绳子、彩纸等制作风筝的材料;4. 教师准备好操纵放风筝时的安全提示。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放风筝》音乐,引导学生听音乐时的感受;2. 展示绘本或图片,介绍放风筝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放风筝的来历和文化。
步骤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拍手,熟悉歌曲的节拍感;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放风筝》,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3.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步骤三:制作风筝(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风筝的材料和方法;2. 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使用绳子、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的风筝;3.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统一检查和调整,确保风筝能够正常飞行。
步骤四:放风筝(10分钟)1.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开阔的场地;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将自己制作的风筝放飞;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离开伤害物体和高压线;4.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操纵风筝的技巧,以便风筝能够良好地飞行。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放风筝的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放风筝经历和感受;3.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扬放风筝的活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风筝图案,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示墙上;2. 学生可以组织放风筝比赛,加强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3.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放风筝的作文,分享自己对放风筝的理解和体验。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和制作风筝时的参与情况;2. 学生完成的风筝的制作质量和飞行效果;3. 学生回答问题和分享经验的活跃程度。
《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教案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放风筝》这首诗歌的内容,掌握其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作与表达,增强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团队合作和共享快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放风筝2. 教具准备:课件、打印的《放风筝》诗歌和风筝制作材料四、教学过程导入:1. 启发思考:学生是否喜欢放风筝?为什么?有没有放过风筝?喜欢在什么场景下放风筝?2. 引入诗歌: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入《放风筝》这首诗歌。
呈现:1. 诗歌导读:师生共同朗读《放风筝》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处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
2. 诗歌赏析: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师生共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丰富的词汇。
拓展:1. 词汇学习:整理出诗歌中的生词和难词,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情感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放风筝的经历或感受,鼓励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创作:1. 风筝制作:学生分小组制作风筝,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制作风筝来增强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创作一首与放风筝相关的诗歌,并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分享。
巩固:1. 诗歌背诵:学生个别或集体背诵《放风筝》这首诗歌,要求正确朗读诗歌,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处理。
2. 诗歌演唱:选取一些学生代表,进行诗歌的朗诵或演唱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理解和体会诗歌的美。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放风筝》这首诗歌的内容,学会了背诵和朗读诗歌,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通过诗歌的创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风筝》。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放风筝的趣事,通过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风筝带来的快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风筝模型。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学生:“你们见过风筝吗?放过风筝吗?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风筝有关的课文——《风筝》。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童年生活有何留恋?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课文的感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带来的快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风筝童年回忆伙伴们放风筝快乐时光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练习写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与风筝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比赛、风筝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筝文化,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教案及反思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放风筝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
准备
准备放风筝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放风筝活动的兴趣;提前安排好放风筝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准备写作素材,如相关的词汇、句型模板等,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通过放风筝活动和作文写作,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
作文分享
学生进行作文分享和互相欣赏,鼓励同学们积极表达对放风筝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放风筝实践和作文训练中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பைடு நூலகம்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放风筝的场景,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放风筝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放风筝活动的兴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放风筝经历或期待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和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场景
写作指导
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相关词汇、句型结构,引导他们构思放风筝的作文内容
写作训练
学生进行放风筝作文的写作训练,可以从放风筝的地点、天气、风筝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展开想象和描写
放风筝时教学设计
放风筝时教学设计引言:放风筝是一项富有益处的户外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使孩子们在放风筝过程中充分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放风筝时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或家长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愉快而有益的放风筝体验。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3. 增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 增进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感知。
二、教学准备:1. 放风筝所需材料:彩纸、牛筋、线轴、尺子、剪刀、胶水等;2. 准备宽阔的室外场地,确保放风筝时的安全。
三、教学流程:1. 引导孩子们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出教学目标;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取一位队长,并分工合作,准备放风筝所需材料;3. 向孩子们介绍放风筝所需的基本步骤:a. 制作放风筝: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利用彩纸、牛筋和胶水制作放风筝的骨架和表面。
b. 安装线轴:将线轴固定在放风筝的尾部,确保线的长度足够放风筝飞起来。
c. 调整放风筝:根据风力的大小调整放风筝的角度,以便它能顺利地升空。
d. 控制放风筝:教孩子们如何控制线轴,使放风筝保持在适当的高度,避免与其他放风筝相撞。
e. 放风筝比赛:组织小组之间的放风筝比赛,鼓励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技能和创造力。
4. 鼓励孩子们分享放风筝的体验和感受,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5. 总结本次放风筝活动的收获和经验,鼓励孩子们思考未来改进的方向;6. 提供一些关于放风筝的书籍和资源,供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孩子们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个别或小组评价;2. 鼓励孩子们互相分享放风筝的照片和视频,以展示他们在活动中的成果;3. 教师或家长可以观察孩子们在放风筝活动中展示的技能和态度,记录下来,作为对他们的评价和肯定。
结语:通过本次放风筝教学设计,孩子们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制作和操控放风筝,并通过合作与竞争锻炼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放风筝》这篇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教师提前准备好多张放风筝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展示一张放风筝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放风筝的兴趣。
Step 2:导读教师给出一段导读,简要描述放风筝的趣事,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
Step 3:阅读学生开始独立阅读《放风筝》。
教师提醒学生需要掌握故事的核心内容和情感色彩。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他们的行为举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并指导学生进行记录。
Step 5:整体讨论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故事中的友情和成长。
Step 6:情感体验教师播放一段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和自由。
教师鼓励学生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Step 7:朗读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整篇故事,通过朗读的过程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了解。
Step 8: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阐述和解释。
Step 9: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将故事的情节和自己的感受进行整理。
Step 10: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故事中所传达的友情和成长主题,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作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
Step 11:拓展延伸教师推荐一些相关的图书,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Step 1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的放风筝经历的作文,并可以附上他们自己的放风筝图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放风筝》这篇短文,深入体会到放风筝的乐趣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通过活动的引导,学生培养了情感认知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并解读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放风筝认识形状教案
放风筝认识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形状的风筝。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放风筝的活动,认识不同形状的风筝。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描述风筝的形状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的风筝,如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 准备放风筝的场地和必备工具,如风筝线、风筝轮、风筝杆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形状的风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风筝的视频或者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风筝产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筝有哪些形状吗?”2. 活动一:认识不同形状的风筝(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风筝,并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特点。
比如,菱形风筝有四个角,三角形风筝有三个角等。
3. 活动二:放风筝(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状的风筝进行放风筝活动。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风筝在空中的飞行状态,让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风筝在飞行时的表现有何不同。
4. 活动三:总结形状特点(10分钟)放风筝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回到教室,共同总结不同形状风筝的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不同形状风筝的特点,如菱形风筝更容易上下飞行,三角形风筝更容易左右飞行等。
5. 活动四:展示成果(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放风筝的过程和成果,并邀请学生对其他小组的风筝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加深对不同形状风筝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不同形状风筝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物体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描述和比较。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不同形状的风筝,还能培养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由来、制作方法和风筝的飞行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放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放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方法。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乐趣,并谈论放风筝的由来和意义。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放风筝时的气氛和风筝的种类,并解释风筝的飞行原理。
3.制作风筝(20分钟)准备麻绳、纸、竹子等材料,让学生分组制作风筝。
老师给学生讲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并在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4.飞行示范(15分钟)教师示范放风筝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飞行练习。
5.回顾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讨论风筝的飞行情况,总结飞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
6.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结合当天的活动,写下自己对放风筝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飞行时的愉快。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放风筝这项传统活动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学会了动手制作的能力。
但是在飞行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风筝无法顺利起飞。
因此,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飞行技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爱护,不要让风筝飞到禁飞区域或是对他人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二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二课
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2、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热爱生活。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形态各异的风筝进行想象。
创新点:有层次叙述画面内容,融入自己合理的对天空中风筝的想象。
空白点:用假设创造空白,假如你也在放风筝,你都看见了什么你什么心情(三)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挂图,帮助学生直观性观察画面,易于理清观察顺序,叙述有层次。
1。
放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放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放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特征,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倾听及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风筝若干,多媒体课件《放风筝》【幼儿园PPT课件制作】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都有那些好玩的活动?(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在春天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的'东西,但是想请它出来必须要先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会出和小朋友一起玩,现在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好了,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风筝)二、教学过程:1、教师:小朋友刚才都太棒了,一下就猜出来是风筝。
小朋友你们除了老师手里的风筝以外,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呢?(请幼儿思考并举手回答,把自己见过的风筝尽量仔细地描述一下)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的好看的风筝,小朋友想不想看?(观赏多媒体图片)3、教师:刚才你们看到的风筝漂不漂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是什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说一说,最后老师揭晓答案演示一下)4、教师:有个小朋友在春天和好伙伴一起和风筝玩,玩过以后他写了一篇小散文,并且还制成了一个小动画,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听赏一下?(播放图片)听过之后,小朋友有什么感想?这位小朋友和他的伙伴们都分别玩了哪几种风筝?它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图片,按问题听赏)5、画一画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筝,画好后贴到展示栏中,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欣赏。
三、活动小结:1、引导着小朋友们背诵《放风筝》这篇散文,感受语言的美丽,理解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2、欣赏自己和别人画的风筝,比比谁的最好,为什么?活动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最喜欢的风筝,一起到户外放风筝,教师讲好怎样放,指导幼儿学放风筝,发展幼儿跑跳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精品教案精选
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风筝》一文,位于教材第八单元。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在春日里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详细内容包括: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放风筝的乐趣以及风筝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历史、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
2.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过程,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风筝实物、教材。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风筝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乐趣。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描绘一幅放风筝的场景。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放风筝的乐趣、文化内涵。
2. 描述事物的方法:生动、具体、形象。
3.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风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制作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以及心得体会。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放风筝 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放风筝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音乐,发扬集体合作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歌曲;
3.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播放器等相关设备;
2.教材和教案。
教学内容和方法
歌曲欣赏
1.老师播放歌曲《放风筝》,让学生聆听歌曲并且一边听一边跟着简单的歌词。
词曲分析
1.老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关键词,分析字面意思和引申义;
2.老师让学生尝试模仿唱歌。
歌曲演唱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学唱歌;
2.老师选出两组学生进行现场演唱比赛。
教学总结
1.老师对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
2.教师布置歌曲演唱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教学过程
歌曲欣赏
1.老师把播放器放到讲台上,播放歌曲《放风筝》;
2.让同学们静静的聆听歌曲,仔细辨析歌曲中所大量运用的汉字。
词曲分析
1.老师把歌曲的关键词汇列在黑板上,解释字面意思和引申义;
2.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汉字,并模仿唱歌。
歌曲演唱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跟伴唱练习唱歌;
2.老师选出两组学生不停地演唱歌曲《放风筝》,让全班同学评选出谁演唱的更好。
教学总结
1.老师总结学生学习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
2.鸣谢同学们的努力,布置作业:在家练习歌曲演唱并整理听感。
教学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尝试、思考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
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
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
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
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
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
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
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
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1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 指名分节朗读。
2 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 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 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
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
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