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的资产,其收益分配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合理的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对于保障国家权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构成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利润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是国有资产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利润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分配。

2、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所获得的收入,如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资产出售等。

3、国有资产租赁收入国有资产出租所获得的租金收入。

4、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国家通过对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所获得的分红、股息等收益。

5、其他国有资产收益如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开发收益、国有资产的增值收益等。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原则1、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收益分配应首先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需求。

2、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在分配过程中,既要注重公平,确保各方面的合理权益得到保障,又要注重效率,激励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3、可持续发展原则分配方案应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收入。

4、分类管理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和企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收益分配政策,提高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主体1、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国家有权参与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2、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收益分配的权利,但应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

3、社会公众国有资产的收益应当用于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使社会公众受益。

四、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用途1、充实国家财政将一部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国家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等方面。

2、国有企业的发展留存一部分收益用于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扩大再生产、改善经营管理等,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作者:晖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

文章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随着国企要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

忘记了其经营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

文章指出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以提出对国企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William Mako)、春霖在其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向分红。

该报告一出台,就将国有企业重新恢复红利上缴制度的话题推向世人瞩目的焦点。

据不完全估计,2004年全国13.6万户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8.8亿元,其中160多家中央直管企业实现利润4673.1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的63.4%。

2005年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6276.5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

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1622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690.9亿元,分别增长4.6%和3.7%。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2014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收取中央企业税后利润141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5.43亿元,增长36.1%。

一、国有企业发展和巨额企业利润的来源国有企业改革历经4个阶段:1、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放权让利”的第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承包租赁等方式使得国有企业的活力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2、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

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摘要: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成为社会持久以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将对国有企业分配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尝试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措施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对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保障,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俨然扮演了经济调控中的执行者的角色。

同时,国企利润的分配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

2012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

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员工缺少忧患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

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受到众人的追捧。

国有企业利润结构分析报告

国有企业利润结构分析报告

国有企业利润结构分析报告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揭示其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背景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是指企业利润的组成构成,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利润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

利润结构特征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运营收入国有企业利用其掌握的大量资本资源开展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资本运营收入。

这部分收入主要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资本运营收入在整体利润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利润来源,是企业从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这部分利润与企业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和产品紧密相关。

国有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式来增加主营业务利润。

3. 资本租赁收入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进行资本租赁活动,例如出租设备、机器等。

资本租赁收入是企业通过出租资本资源获得的利润,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国有企业而言,这部分收入比例较高。

4. 其他业务利润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还会从其他业务中获得一些利润,例如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贴收入等。

这部分利润来源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贡献。

影响因素分析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景气度、市场需求、国内外政策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产生影响。

在经济放缓时期,企业的利润主要依靠其他业务,如资本运营收入等。

2. 产业竞争态势产业竞争态势是国有企业利润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竞争激烈、行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国有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企业利润分配与股息政策分析

企业利润分配与股息政策分析

企业利润分配与股息政策分析一、引言企业的利润分配与股息政策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通过对企业的利润分配和股息政策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和投资回报率,为投资者和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二、企业利润分配分析1. 利润分配政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是指企业将盈利部分分配给股东和留存部分利润的决策。

利润分配政策通常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利润留存等形式。

分析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可以了解企业对股东权益的回报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2. 盈利能力评估通过分析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等指标来衡量。

高额的利润分配和稳定的股息政策通常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能够为股东提供稳定的回报。

3. 资本结构与利润分配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利润分配有一定影响。

如果企业负债较高,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支出,可能会对利润分配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利润分配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

三、股息政策分析1. 股息政策类型股息政策通常分为稳定股息政策和可变股息政策两种。

稳定股息政策是指企业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股息发放,适用于稳定盈利的企业。

可变股息政策是指企业根据盈利情况灵活调整股息发放,适用于盈利波动较大的企业。

2. 股息支付能力分析企业的股息支付能力可以评估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股息。

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盈利能力,可以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支付股息,并评估股息支付的风险。

3. 股息分红率股息分红率是指企业分配给股东的股息占净利润的比例。

较高的股息分红率通常意味着企业对股东的回报较高,但也可能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受到限制。

通过分析股息分红率,可以了解企业对股东权益的关注程度。

四、结论通过对企业的利润分配与股息政策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和投资回报率。

投资者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构成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利润: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

2、国有股权的分红:国家作为股东从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中获得的红利。

3、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收益:国有资产如土地、房屋等的出租所得以及国有资产出售所获得的收入。

4、国有资源的开采收益: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开采和使用所产生的收益。

二、分配原则1、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保障国家在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

2、公平公正原则:在分配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避免出现分配不公的情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分配收益,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要为国有资产的长期发展留存必要的资金,推动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社会效益原则:分配应考虑对社会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分配用途1、补充国家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国家的一般性公共支出,如国防、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以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2、国有经济的再投资:投入到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3、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

4、社会民生领域: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5、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建立储备基金,以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四、分配比例1、对于国有企业的利润,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确定一定比例上缴国家财政。

例如,对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可适当提高上缴比例;对于新兴产业或处于发展初期的国有企业,可适当降低上缴比例。

2、国有股权的分红,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配,国家所得部分纳入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体系。

3、国有资产出租、出售收益,在扣除相关成本和税费后,大部分应上缴国家财政。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是指央企(中央企业)和国企(国有企业)要以一个利润为目标,同时要保持五个率的平衡,即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税收贡献率和效益提升率。

这一政策旨在提高央企国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下面分别对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的解析和行动方案进行阐述,并提出达成途径的实务。

一、政策解析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指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销售利润率的提高代表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2.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利润率的提高代表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产实现盈利。

3.资本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资本总额的比率。

资本利润率的提高代表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本实现盈利。

4.税收贡献率:税收贡献率是指企业纳税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

税收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为国家财政做出更大的贡献。

5.效益提升率:效益提升率是指效益与之前的水平相比的增长率。

效益提升率的提高代表企业能够不断提升经营效益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行动方案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央企国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销售利润率和效益提升率。

2.优化资产结构:央企国企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和管理资产,通过减少低效资产和增加高效资产,提高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3.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央企国企应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其他企业的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提高效益提升率和税收贡献率。

4.优化管理体制和流程:央企国企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销售利润率和效益提升率。

5.培育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央企国企应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税收贡献率和效益提升率。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

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与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自国家提出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以来,这一政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对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进行深入解析,以及提供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政策。

一、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解析1.政策背景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是指,央企和国有控股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实行合理盈利、合理纳税、合理提取利润、合理回报股东和合理发展的原则,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五率”考核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增值。

2.政策目的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的出台,旨在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央企国企提质增效,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增值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央企国企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3.政策措施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建立健全央企国企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五率”考核机制;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提高盈利能力和效益水平;规范国企经营行为,防范利润下滑和行为。

二、行动方案及达成途径实务1.加强内部管理央企国企在实施一利五率政策时,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控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和效益评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化经营模式优化经营模式是实现一利五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央企国企可以通过深化供应链管理、强化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等方式,提升盈利水平。

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实现利润总额的提升。

3.推进改革创新在推进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可以通过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促进企业改革等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央企国企一利五率政策的出台,对于加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效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的“五率”考核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增值。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利润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浅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利润水平也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利润总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利润相对较低,而电力、电信等新兴产业利润相对较高。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纳税、留利和分红。

其中,国有企业纳税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纳税贡献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留利是国有企业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而留下的收益。

分红则是国有企业向股东分配的利润,包括国家和股份制投资机构。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问题1.分红方式不理想目前,国有企业分配的利润大多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方面,现金分红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国有企业和官僚资本之间的权力交换,缺乏公正独立的标准。

另一方面,现金分红也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降低了企业增长的潜力。

2.国有企业效益评估不足国有企业的效益评估是确定利润分配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国有企业效益评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盈利难以完全反应其经济贡献,容易误导利润分配。

“必须把握发展这一主线,只有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更高的贡献和分配水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估并不科学,缺乏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依据,导致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

3.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足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高,是其利润分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对于某些国有企业来说,管理层在利润分配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政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当和效率低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利润的合规性分析(一)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利润的合规性分析(一)
明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方式、时限等,确保企业按规矩办事,减少利润分配的随意性。
0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分配的监管,从法律层面规范企业行为,确保企业依法依规上缴利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分配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上缴利润,防止利润分配出现违规行为。
使用方向
03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主要用于国家财政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支出。
定义和范围
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利润制度是指国家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收取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制度。这一制度通常适用于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以及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共同控制的公司。
上缴比例
国有控股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或按照公司章程约定的分红政策上缴利润。这一比例或分红政策通常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发展需要以及股东的权益等因素确定。
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企业缺乏对合规文化的重视,员工对利润上缴合规性的认识不足,容易形成违规操作的习惯。
企业文化影响
1
2
3
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上缴行为,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措施,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合规性问题。
监管制度不完善
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企业的利润上缴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利润使用合规性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在使用时需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资金用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目前,国有企业在利润使用方面的合规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存在资金挪用、乱投资等问题。
控股企业利润上缴责任明确
监管与处罚措施
利润并表核算合规性
国有控股企业在上缴利润时,需要明确其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责任,确保利润的合规上缴。目前,大部分国有控股企业能够明确责任,但仍有部分企业在责任划分上存在模糊地带。

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

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

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
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员工的劳动成果以及社会的公平需求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的参考:
1. 公司业绩考核:
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应该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基础,对公司业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包括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等。

通过设置业绩考核指标,确定每个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贡献,从而确定相应的利益分配比例。

2. 员工薪酬制度:
央企国企可以建立公正、透明的员工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表现等因素来确定薪酬水平。

同时,薪酬制度应该设定合理的绩效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

3. 股权激励:
央企国企可以适当考虑引入股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的分配来奖励绩效突出的员工和部门。

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创建价值。

4. 利润分配:
在利润分配方面,可以设立一定的利润留存比例,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发展。

同时,一部分利润也可以用于员工福利、社会公益项目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

5. 社会福利:
央企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应当在利益分配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可以将一部分利润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包括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以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央企国企利益分配方案应该兼顾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的劳动贡献、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因素。

通过透明、公正的机制设计,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赢。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你好,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具体规则如下:
1. 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 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3.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 提取公益金。

5.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国家规定做相应调整后,应先依法缴纳所得税,利润总额减去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可供分配利润按以上顺序分配。

如需了解更多国企间利润分配的相关信息,建议咨询专业财务顾问或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有关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

有关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

有关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国企利润分配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结果,是其经济效益的一种体现。

利润分配是指将企业经营取得的利润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分配给国家、职工、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活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国企利润分配进行思考。

首先,国企利润分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国企作为国家资本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利润分配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心。

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保持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在利润分配时,国家应当优先考虑用于国家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的资金,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次,国企利润分配应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

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和利润分配有着直接利益关系。

因此,利润分配应当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努力和创造力,以鼓励他们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这既可以体现在分得更多的利润收益上,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

再次,国企利润分配应尊重股东权益和市场规律。

国有企业的股东是国家和社会公众,利润分配应当尊重股东的合法权益。

根据股权结构和经营贡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如现金红利、股份回购和可转债等,以满足股东的收益要求。

同时,国企利润分配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和方式,以保证国有资本的合理收益和流动性。

最后,国企利润分配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国家资本的主要承载体,国企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润分配时,国企应考虑职工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投入等,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利益。

综上所述,国企利润分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尊重股东权益和市场规律,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国企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旨在确保公平合理、有效高效地运作。

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和社会,因此资本运作需要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两个层面。

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

根据《公司法》和《国有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润归集、利润分配和利润使用。

利润归集是指国有企业通过核算和审计等手段,将企业的净利润进行归集。

利润分配是指国有企业将净利润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发放股息、利润留存等。

利润使用是指国有企业将净利润用于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员工福利等方面。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注重科学决策。

科学的财务决策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实现,确保决策合理准确。

其次,财务管理需要注重内部控制。

为了预防和发现企业内部的风险和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最后,财务管理还需要注重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

国有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其财务信息,接受监督和评价。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决策、规范运作和公开透明,国有企业才能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和利润分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中央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我国中央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策 的发 展 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 国有 企 业 利润
企 f0 03 2号 ) 从 2 1 2 1 19 , 0 1年 起 扩 大 中央 国有 资本 经 营预 算 实施 范 围 同
时, 21 从 0 1年起 , 当提 高 中 央企 业 适
分 配 制 度 大 致 经 历 了计 划 经 济 时期

■ 论 坛 { U AN L T N
我 国 中 央 企 业 利 润 分 配 政 策 研 究
●蔡 立 新 ( 授 ) 曹瑞 兆 / 教 文
提 要 :随着 21 年财政部《 00 关
于 完 善 中央 国有 资 本 经 营 预 算 有 关
事项的通知》 的颁 布 实施 , 国有 企 业 的 利 润 分 配 问题 再 次成 为 学 术 界 讨
的统 收 统支 制 度 . 由计 划 经 济 向社 会
自由现 金 流 量 假 说 与我 国的 实 际 情
况 相 结 合 . 以 此 确 定 分 红 的 理 论 基 础 与 分 红 比 例 :在 政 策 制 定 后 的 实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转 变 时期 的 企 业 基 金
制 度 、 润 留成 制 度 、 改 税 制 度 和 利 利 含税 承包 制 度 , 设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建 济 时期 的利 税分 流 制 度 , 善社 会 主 完
国有 资 本 收益 收 取 比例 。 体 收取 比 具
例分 四类执 行 : 一 类 为企 业 税 后 利 第
润 的 1 % : 二 类 为 企 业 税 后 利 润 的 5 第
施 过 程 中 .还 应 把 握 从 加 强 监 管 和 注 重 激 励 方 面 来 保 障 资 金 收 取 的 有 效 性 和 资金 使 用范 围 的合 理 性 根据 21 0 0年财 政 部 下 发 的 《 关 于 完 善 中 央 国 有 资 本 经 营预 算 有 关 事 项 的通 知 》 从 2 1 起 扩 大 中央 , 0 1年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分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然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财务上、管理上和社会责任层面分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享有垄断地位和政府支持,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但这些利润往往被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独占,导致收入分配不平衡。

据统计,中国一些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往往是普通职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种巨大的差距使得职工们感到不公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例如,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获得的薪酬过高,而一线员工的工资过低,难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低于市场水平的社保和公积金政策,不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制等,这些都会导致员工们的不满情绪,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最后,在社会责任层面上,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往往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目标,而忽略了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

一些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分红政策,将大量利润分配给股东,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回报,严重损害了员工的利益。

同时,一些国有企业在开展慈善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也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未能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社会对国有企业的不信任感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进。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避免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过高,与普通职工之间的差距过大。

事业单位企业红利分配政策

事业单位企业红利分配政策

事业单位企业红利分配政策一、政策背景事业单位企业作为中国国有企业(SOEs)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红利分配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在实施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企业红利分配政策,既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也有利于保障职工利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红利分配方式1. 固定红利分配事业单位企业可以按照年度利润的一定比例,将一部分固定红利分配给员工。

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盈利稳定、经营压力较小的情况下。

2. 浮动红利分配事业单位企业也可以根据年度经营业绩,制定浮动红利分配政策。

经营业绩好的年份,员工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红利,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企业绩效。

3. 股权激励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一些事业单位企业也可以采取股权激励方式,让员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并分享企业红利。

三、分配原则1. 注意公平公正红利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当享有相应的分配权利,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

2. 注重激励机制红利分配政策应当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提高企业绩效,实现双赢的局面。

3. 鼓励创新创业事业单位企业在制定红利分配政策时,应当更多地考虑员工的创新创业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四、深化改革与创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企业也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完善红利分配政策,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事业单位企业红利分配政策的完善,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红利分配政策,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目标,推动事业单位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回复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回复

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回复国企间的利润分配规则是指由国有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将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按照一定的规定与方式进行分配和使用的制度。

这个规定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下面将分为几个方面来探讨国企间利润分配规则。

一、国企利润分配规则的基本原则国企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合理、可持续性和法规遵循。

公平是指国企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存量和增量相统一、劳动与资本相协调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合理是指国企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经济环境,进行利润分配的规划和调整,确保利润分配与企业业绩相匹配。

可持续性是指国企利润分配应当注重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合理安排利润分配,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经营和增长。

法规遵循是指国企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分配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国企利润分配的方式和比例国企利润分配的方式包括现金分红、股权激励和留存利润等。

其中,现金分红是指企业按照股东持股比例分红的方式,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股东。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贡献,给予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以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促进企业发展。

留存利润是指企业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留作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投资拓展。

分配比例的确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政府要求来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国企利润分配的比例为:股息分配比例为30-50,股权激励比例为10-20,留存利润比例为30-40。

三、国企利润分配的程序和监管国企利润分配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监管进行。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利润状况和分配规则,及时公布并向股东汇报。

同时,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程序进行分配决策,并报请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和批准。

在利润分配过程中,政府有权对国企的利润分配进行监督和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约束和规范国企利润分配。

政府还可以对国企的利润分配进行评价和激励,通过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国企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

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股市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股利分配。

股利是指企业根据利润分配给股东的收益。

适度股利分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在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股利。

本文将探讨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分析。

一、适度股利分配需求适度股利分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在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股利。

适度股利分配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股东回报率。

适度股利分配可以增加股东投资的收益,提高股东回报率,增强股东信心和支持。

2、增加企业声誉和信誉。

适度股利分配可以增强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长期稳定性。

3、调整股权结构。

适度股利分配可以通过增加现金股利或股票红利等方式,调整股息收益的比例,使股东间的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4、合理利用现金流。

适度股利分配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现金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分析1、股利支付比例。

股利支付比例是指企业根据当年实际经营结果,向股东支付股息收益的比例。

股利支付比例应该合理、稳定和可预期,同时也应该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税收政策。

2、现金股利和股票红利比例。

现金股利是指企业以现金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收益,而股票红利则是指企业以发放股票的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收益。

现金股利和股票红利的比例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股东需求来确定。

3、股息分配方式。

股息分配方式包括预留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可供分配的利润等。

股息分配方式应该优先考虑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的使用,以及合理预留可供分配的利润。

4、优先级处理。

企业的利润分配应该考虑股东和企业自身的利益,如何平衡股东投资收益和企业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优先级处理方案。

同时,企业也应该考虑对内和对外的利益关系,平衡股东、员工、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实践在实践中,企业应该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和税收政策,合理确定适度股利分配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作者:晖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

文章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随着国企要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

忘记了其经营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

文章指出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以提出对国企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William Mako)、春霖在其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向分红。

该报告一出台,就将国有企业重新恢复红利上缴制度的话题推向世人瞩目的焦点。

据不完全估计,2004年全国13.6万户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8.8亿元,其中160多家中央直管企业实现利润4673.1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的63.4%。

2005年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6276.5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

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1622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690.9亿元,分别增长4.6%和3.7%。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2014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收取中央企业税后利润141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5.43亿元,增长36.1%。

一、国有企业发展和巨额企业利润的来源国有企业改革历经4个阶段:1、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放权让利”的第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承包租赁等方式使得国有企业的活力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2、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

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从1997年至2002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化的公司制改革的同时,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

”4、2002年至今。

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新目标转变。

国有企业漫长改革过程,在政府缺乏管理能力和广泛到位的监督的条件,虽然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但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资产急剧膨胀,企业税后利润数额巨大。

这些企业主要是:第一类为烟草企业;第二类为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资源型企业,第三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型企业;第四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第五类为政策性企业,包括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中国储备棉总公司。

第六类为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有偿公共服务的投融资企业。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与争议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利税关系。

政府一方面作为统治者向国有企业征税,另一方面应作为出资人获得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

我国上世纪末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暂停收取国有企业利润,本意是促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

得益于长期的优惠措施,我国国有企业的利润逐年稳步提高,使利润分配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际上,发达的国有企业的全民分红,即将国有企业分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使国有企业收益惠及全民几乎已是“国际惯例”。

例如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国有企业利润均通过财政预算体系上缴国库;在美国部分联邦干脆直接对公有资产实行分红。

将垄断而产生的高额利润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等公共支出上,更多的“还利于民”。

而我国利润分配的制度是很不健全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过低,甚至不上缴,与其良好的盈利状况和占有巨大公共资源的背景不适应。

国有企业红利“体循环”颇受争议。

以国有资本红利为主要来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主要定位于调整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与企业之间的配置状况,并不注重公共福利。

2007年,我国开始重新收取国有企业的利润,但其比例依然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建议差距较大。

2008-2012五年间,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围的央企,净利润总额为45533.6亿元,他们总共上缴的收益是3922.4亿元,与其利润之比为8.61%。

而这五年国资经营收益里调入公共财政和补充全国社保基金的总金额只有244.8亿元。

如果与同期所有央企的利润总额相比,仅占0.40%。

其他九成以上的支出,被以央企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境外投资等各种名目返回央企。

国有企业的非市场化的资本扩、产能技术提升,不断挤压民企投资的生存空间,事实是利用公共资源垄断形成对其他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由于国有企业利润滞留企业,缺乏流动,滥发工资高额工资、奖金和福利,成为部分国有企业屡见不鲜的现象,不断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国有企业利润中的大部分,被纳入到低效率的“取之国有企业、用之国有企业”这个不公正循环,利用效率低下。

有感于这种国有企业利润变为部分人的专享利益,社会对于改革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要求国有企业的上缴红利呼声很高。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成为了公共政策问题。

三、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应当属于全民所有在中国国有企业拥有足够利润可以分配的物质前提下,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首要问题就是:利润上缴和上缴比例问题。

必须在意识形态畴和法律框架中找到正当性的来源。

根据理论,国有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它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平等。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所有制形式,所以称为国有经济。

在改革和发展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中共十六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倡导“三分开”: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利税分开。

即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理性情况下,在利税分开的前提下,必须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没有任何理由被放弃收益。

全部公民应共同享有生产收益,在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理论中得到体现。

根据我国1954年《宪法》和1975年《宪法》使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

我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也采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

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又使用了“国营企业”的名称。

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国营企业的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这意味着“国营企业”的表述已经不正确。

于是,1993年八届人大修改《宪法》时,我国正式采用了国有企业的名称。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有资产属全体人民所有,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责。

所以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应当是同一概念。

以宪法为基础。

宪法规定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含义是说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要有现代的产权制度,还要维护和执行合同秩序。

宪法还规定,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其含义是说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是一种特定的产权制度。

国有产权也是产权,要遵循企业、公司和产权制度的一般原则,包括产权收益归产权所有者所有,企业上缴利润是一种绝对义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另一方面,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垄断企业的经营收益,包括行业垄断利润不向分配红利,全部由垄断企业自行支配,这对于垄断性国有企业尽力维护自身垄断地位是一种正向激励,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向分配红利,一方面可以削弱其继续维护垄断地位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有足够的财力培植新的竞争力量,通过改变增量投入来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对破除垄断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利润进行再分配和社会调节。

减小社会两极分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实瓶颈而事实上,我国尚未建立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配套法律,成为利润分配的瓶颈:1、各级人大作为和公民的权力机关,未体现全民所有制下产权人的角色扮演。

《中华人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国有资产法》第三条:国有资产属于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务院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和企业无法分离,人大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监督难以实现。

2、产权模糊,收益主体不明确。

根据《国有资产法》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对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安全的大型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他的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履行出资人职责,由于地方政府缺乏规的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地方财政执行财政出资的职能,企业收益中地方财政出资部分和财政部分无法分离。

造成富裕地区财政投资收益无法用于地方公共支出,贫困地区地方公共支出补贴国企经营。

至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同年12月,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后,仍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3、出资方的管理监督缺失,《国有资产法》第十二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第十四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第十八条: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从上述法律条文看出:国资的管理者失去对利益分配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的权力。

4、市场运行不规的制约,《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公司法》在涉及到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存在两个关键问题,即资本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

《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经营有了利润后,首先应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然后再根据需要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积金后,才是对股东进行分红。

然而,此前国有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并没有按照上述《公司法》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

《公司法》在此被割裂成两截,即国有公司的管理制度是按照公司法规定来实施,但资本管理制度则另外有一套自己的规定:所有的国有企业利润都归自己所有,既不分红也不提取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