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说明文阅读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中考
中考知识点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如:《苏州园林》,作者通过介绍苏州园林这种具体事物,让读者了解苏州园林的美丽、精巧等。
②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如:《奇妙的克隆》,作者把克隆这一抽象的科学道理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克隆技术的奥秘。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语言平实准确,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及不朽的艺术价值;一类是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说明与描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云的各种形态和特点,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7年4篇4考]说明文都是说明一定的事理,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功用等。
(具体的解题方法指导见P83“考点3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如下:(1)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2)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处和害处。
(3)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4)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2020年最新【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说明文阅读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②.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缠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死海不死》等。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缠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平实说明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说明文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共72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汇编【一】(2020年中考·新疆卷)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
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
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
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
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
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
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
2020年安徽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
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C)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C)19年考题《访梅》4.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吃惊狐疑疑惑B.狐疑吃惊疑惑B. 疑惑狐疑吃惊 D.疑惑吃惊狐疑5.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4分)考点2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18年考题《冰雪精灵——雾凇》5.对面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考点 2A、[甲] [乙] [丙]//[丁]B、[甲] // [乙] [丙]//[丁]C、[甲] [乙] // [丙] [丁]D、[甲] [乙] // [丙]//[丁]7.选文从雾淞外表的美说到雾淞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淞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
(3分)考点18.请用平实的话言概述雾淞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考点 3《歪儿》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考点 2A、【甲】B、【乙】C、【丙】D、【丁】1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考点 11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4分)考点317年中考《扁担的一生》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
(4分) 2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1、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3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1)农人们采荷、挖藕(2)奇怪、喜欢、沉醉(答出两点即可)(3)朋友宣布荷花过人头2016年[一](23分)那个春天,很暖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2020年安徽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
•关于阅读的“考试内容和要求”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B)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E)2013年:《远去的乡村》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5分)解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
1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4分)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解析: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敬意。
2014年:《红书包》8、文中画线句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4分)修改前:晚上,妈妈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修改后: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8、(4分)把“妈妈”改成“爸爸”,使情节合理顺畅。
“爸爸推着自行车”这一情节承接上文爸爸答应女儿去买红书包的情节,兑现了给女儿的承诺,也与下文妈妈给爸爸擦松节油的情节相吻合。
2015年:《槐花》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3.(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共6分。
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
意思对即可)2016年:《那个春天,很暖》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解析】含义理解题首先要关注句子中有没有双重含义,有双重含义需要解释,另外注意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就包含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需要解释出来,第二句侧重于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寒冷,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课标版)安徽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一类(种)……另一类(种)……
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
……是……(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科学、完整、准确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打比方
像、仿佛……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作比较[4次3考]
比、而、相对于、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作诠释[4次1考]
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使……(要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引资料[4次1考]
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名句等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判断说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说明方法
辨别标志
作用
举例子[4次2考]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4次2考]
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的区别)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1.说明文分类(1)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
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说明⽂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阅读是语⽂考试中的⼀个难点,尤其对于将要参加中⾼考的学⽣来说,现代⽂阅读的成绩在语⽂成绩中占相当⼤的⽐重。
那么,在现代⽂阅读当中,最容易拿分的是什么?当然是说明⽂和议论⽂。
基础中上的孩⼦,⼀般都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说明⽂阅读和议论⽂阅读部分都不失分。
所以,⾯临中⾼考的孩⼦们,你的说明⽂拿到满分了吗?如果没有,请检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或是答题⽅法上存在何种缺陷并尽快弥补,否则,可就太遗憾了。
其实,中考说明⽂的考点不多,题型也少,通过⼀段时间的阅读训练,是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的。
下⾯我就跟⼤家⼀起探讨⼀下中考说明⽂的考点和技巧问题。
考点要求: 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2、说明⽅法的判断。
常见的说明⽅法有⼀下⼏种:列数据、举例⼦、打⽐⽅、做⽐较、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3、说明顺序的辩析。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5、说明⽂语⾔的准确性。
解题指导: (⼀)、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着⼿:①.看题⽬,不少题⽬都表⽰说明的对象。
⼀般事物说明⽂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括句和中⼼句。
好的说明⽂往往⽤这种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理清说明顺序,分析⽂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的层次,直接划分全⽂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等,⼀般⽤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般⽤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般⽤空间顺序。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事物说明文阅读
【2018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安徽省2020中考语文 试题特点评析、解读(通用)
2020安徽试卷评析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以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近几年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按《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要求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命题。
试题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力求既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又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
体现了我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下面从试卷各个板块来逐一评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从2020年到2020年近8年考查形式及分值(10分)未曾变过,分为名句的默写和名篇的默写,且考查范围全部锁定在课标50篇内,注重对其中经典名句的考查。
2.语段综合。
从2020年来考查形式稳定,都是在一个语段下下设4个小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字义、修辞的判断或句式变换或仿写。
语段字数在80~200字之间,分值维持在9分。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给出的语段为诗歌,虽然2020年安徽中考语段综合出现了泰戈尔的诗,但是设题中最后1小题是考查名著《繁星·春水》,是为了照应当时的名著阅读考查。
时隔6年后,2020年语段综合再次出现了诗歌,这次是纪伯伦的《小溪,你说什么》节选,而考查点锁定在了字词的音、形、义及修辞上,可谓是一大亮点。
同时,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综合运用题也是以诗歌为载体设题,2020年出现在了语段综合中。
对于命题人的这种设题思路,有可能是为了弥补安徽中考一直不考诗歌鉴赏的一个缺憾吧。
3.名著阅读。
从2020年到2020年近7年考题形式稳定,都为两小题,且全为填空题(除2020年第2小题为问答题外),分值稳定(4分)。
主要考查人物名或作品名、故事细节。
近4年来每年分别考查一部中国名著一部外国名著。
要注意的是2020安徽考纲对名著阅读考查的范围做了调整,变为:《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红岩》《童年》。
(课标版)安徽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西塘古镇
(2020安徽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
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
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
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
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
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
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
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
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
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
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说明文阅读考点分类考点解析及考点针对训练PPT课件
①答案是原文中的原句,只要细心搜取,将这个“原生态”的句子从文 章中摘出来即可。
②有的答案散落在文章各个段落里,需要在锁定阅读区间之后,从中筛 选出关键词,并对其进行简单地紧缩摘引加工组合。
③在文章中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词句进行加工时,或是对于一些专业性 较强或内容比较晦涩的语句,就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后,再对其进行合理地转 化整合。
5. (2015安徽5题)阅读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____方面。 6. (2015安徽9题)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7. (2011安徽7题)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 决哪些问题? 8. (2011安徽8题)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 的? 9. (2009安徽10题)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考常考设问
(2019贵州铜仁)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 些内容?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方法总结
(1)看题目。有的文章题目会直接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观首段。无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首 段,首段的末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标题与首段都找不出说明对象时,文章的结尾往往 会揭示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会点明文章的说明 对象。 (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 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教参改编”)根据文章内容,请用“//”将 文章分成四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原创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现代文阅读原创题集训记叙文原创题(一)奇迹①18岁那年,因为他行凶伤人,被判了6年。
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
母亲守寡,含辛rú()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
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
②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朵梅花,梅花上别着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着你养老呢。
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
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
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
以后的四年里,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但每年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那张纸条。
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
就在第五个年头,他被提前释放了。
③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五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家。
家门挂着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
他感到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告诉他,母亲“走”了。
他的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
④邻居摇头,带他到祖坟。
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债替伤者治疗。
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两百多里的爆竹厂做工,常年不回来。
那几件毛线衣,母亲怕他担心,总是托人带回家,由邻居转寄。
就在去年春节,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死了好多人。
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呢,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出去。
⑤在母亲的坟前,他捶胸顿足,痛哭不已。
第二天,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六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
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在城市开一家小饭馆。
不久,娶了一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
⑥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夫妻两个人忙得像tuó()螺。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
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
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安徽省2023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一)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玉米食物链苗炜①目前维系人类生存的三条主要食物链分别是产业化食物链、有机食物链和采猎食物链。
产业化食物链,可以理解为大规模生产的食品业。
有机食物链,是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概念,指不经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的食物。
但有机食物链并不靠谱。
②产业化食物链的关键是玉米。
产业化养殖的鸡、猪、牛、羊以及一些鱼类,都是用玉米喂出来的。
至于加工食品区,玉米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复杂,比如几乎所有的碳酸饮料和果汁,都会添加一种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东西来增加甜味,它已经取代了蔗糖的地位。
还有,你大概不是很看得懂食品外包装上那个成分标示,但其实,那些奇怪的化学名称都是从玉米来的,随便念几个:卵磷脂、维生素C、乳酸、离胺酸、谷氨酸钠、多元醇,都和玉米有关。
还有淀粉、葡萄糖浆、麦芽糊精,就更明显了。
美国卖出的商品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含有玉米,甚至非食用的商品,从牙膏、化妆品到垃圾袋、清洁剂等等,都含有玉米。
③为什么玉米的应用会这么广泛?因为种玉米性价比高。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单一种植,育种者后来培育出了杂交改良的玉米,它们可以密集种植,并且生长整齐,方便机械收割,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产业化的逻辑很单一,追逐利益就是它的最大目标,玉米成为廉价原料,不仅仅是因为玉米的特性,更多是人为推动。
土壤要肥沃,原本是完全依赖太阳的能量,但是人类会制造化肥以后,能量来源就改由化石燃料提供了。
制造化肥,要消耗大量石油、煤、天然气。
化肥让食物链脱离了生物学逻辑,转而拥抱工业逻辑。
土地就像机器,把原料加工成产品,原料就是化肥,产品就是玉米。
相比利用太阳能,烧油效率高多了,这就是产业化食物链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④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就得消耗4到5升石油。
从生态角度而言,这完全是一个亏本买卖,是在浪费能源。
(说明文)安徽省中考说明文
安徽省中考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下面是我整理的安徽省中考说明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安徽省中考说明文1没有电,不方便,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如果一个国家缺少了电,可想而知,这个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白天听不到工厂机器的声音,到处像死气沉沉的废墟。
到了夜晚更可怕,到处黑乎乎一片,没有了音乐,没有了电视,更看不到一些高档的家用电器了。
大家只有生活在煤油灯的日子里,所以电对于我们来说用处可大了。
电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不平安用电,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财产。
比方说家庭用电都是220伏以上的电压,开关、插座这些每天都要接触的。
如果不懂得用电的知识,手上有水或赤脚摸电这些动作都会使人触电。
因为水是导电体,当人赤脚时站在地上,电就会从人体通过,导致人被电击中,轻者感到全身麻痹,严重者当场死亡。
户外的高压电线更可怕,都是一些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的电压。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懂得电的平安知识,懂得如何去防止事故的发生!不能站在高压线下玩耍,如有电线掉落在地,也不能用手去摸电线,特别是下雨天,因为下雨天的闪电与日用电是相接的,当人被淋湿身的时候,整个人就是一个导电体,千万不能在高压电线下避雨,不然很容易引电上身。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触电的人,那样我们也会触电,正确的做法是找一根枯燥的木棍将触电的人和电线脱离开,当得知确实没有危险时,再对被电击中的人进行抢救。
安装电线也非常关键,正常情况下,电线必须安装在线槽内。
这样安装电线防止电线老化,出现短路,发生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
电是我们的好伙伴,它带给我们很多好处,我们都离不开它。
只要我们懂得了平安用电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用害怕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用电知识。
因为懂得了平安用电的知识,不但自己平安,而且还能救人。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常考说明文训练(含解析)
常考说明文分类训练第一类科普类二、(2015包头)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7分)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
②今天,科研人员宣布他们揭开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而这一发现让他们大为震惊。
③科研人员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④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说:“我们十分惊讶,人们曾认为它们是通过色素来变色的,但真正的原理完全不同。
”⑤雄性变色龙变色,可以让自己的外表更加华丽,以吸引异性、吓退情敌;或是让自己的外表更加不起眼,从而躲过捕食者。
⑥大多数其他种类的变色动物通过黑色素在载黑素细胞内聚集和发散来调整颜色的明暗程度,它们改变的是颜色的亮度而不是色调。
⑦研究团队称,此前人们也一直用该原理解释变色龙的变色过程。
但这个说法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
⑧对变色龙皮肤的分析显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透明的被称为“光子晶体”的纳米物质控制的。
光子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
⑨日内瓦大学在一份报告中说,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
“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
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
”⑩他们发现变色龙还有更深一层的虹细胞。
这些细胞包括“体积更大、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实质上是一层智能隔热板.....。
⑪研究团队说:“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
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
”其他爬行动物体内只有一种无法变色的虹细胞。
(选自2015年3月12日《参考消息》)1.文章第①段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解析】文章第①段通过介绍变色龙变色的几种表现形式和原理,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2
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考点精讲课时突破一考点1 把握说明文对象特点全国视野1.2021云南《小雪将雪》小雪将雪①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
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
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
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
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
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
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
”“小雪飘,羊肉俏。
”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
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
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说明文阅读考点8句段作用PPT课件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蝉》“教参改编”)文章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四年黑暗中的苦 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结尾段中心句的作用,应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上 分析。内容上概括了蝉的一生;结构上照应了前文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对全文 做了总结;表达效果上令人印象深刻。
答题规范: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 (1)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特征的介绍; 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 (2)内容上:①引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 的比喻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说 明对象(说明内容)的……特征。
(3)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 故事性、趣味性)。
句段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引出下文……的内容;③总结(承接)上 文……的内容。 句段位于文章的结尾: (1)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 (2)内容上:①补充说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特征;②表 达愿望,提出愿景。 (3)表达效果上: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 关注。
Hale Waihona Puke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中考常考设问 【安徽设问】 (2017安徽5题)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全国设问】 (2019四川广安)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 处?
方法总结 (1)明确所分析的段落(句子)位于文章的哪一部分(开头、中间、结
尾)。(2)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方面考虑。(3)结合段落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该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 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做了形象的总结, 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②.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缠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死海不死》等。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缠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平实说明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说明文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具体表现为: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由具体到抽象,由特点到功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4.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或缠述明白事理所用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一),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明白。
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这时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因为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多层次的说明,所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眉目清晰,避免了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不同类别的事物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方法。
作用: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该事物与别的事物严格的区分开来。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作用:可以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比较灵活自由,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属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而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摹状貌: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的形象、具体、生动。
(9),画(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绘制精确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据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十),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速记口诀:十种方法要知道:举例分类作比较,定义诠释画图表,比方数字摹状貌,还有一种很重要,引用说明(引资料)。
5.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性词语、概括性词语来修饰中心语的,分析它们的特点、作用。
具体来说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尝,有的以生动活泼见尝。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等等,总之不拘一格。
6. 说明文的结构(一),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分总”式(如《什么是生态系统》)、“总分总”式(如《看云识天气》)。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关系是递进的。
(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多用于控间顺序的说明文。
(4),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考点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典例剖析【例题】(2013年安徽)6题: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6分)(原文见123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对象,古桥,特点是:对象,廊棚,特点是:【思路归纳】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实际上是对文意理解及概括能力的考查。
首先分清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本题从文章标题《西塘古镇》来看,可判断出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西塘古镇。
题目中的表格只是列出了西塘古镇中的两个方面,所以只需概括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即古桥和廊棚。
写古桥的是第④段,通过“河桥密布”“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可以概括出答案;第⑥段写廊棚,通过“西塘的规模最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可以概括出答案。
【答案及评分】(6分)古桥:数量多,种类多,造型精美。
廊棚:规模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找说明对象的方法:(一),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再如《植物的抗旱本领》,这是事理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植物的抗旱本领”。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时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这些重要的段落。
(4),抓关键句。
有些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凸现出来。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一),认真读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
(2),快速通读全文,看文章题目、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对这些句子进行摘要总结,即可得到答案。
注意:有些信息需要同学们对该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这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针对训练】123页(2011年安徽)《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第1题。
124页(2013年新疆)《五彩滩:上帝打翻的调色盘》第1题。
考点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典例剖析 【例题】(2011年安徽)6题: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原文见123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二题)【思路归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来判断。
注意题干已经指明是两种说明方法,第③段开头说“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可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紧接着说“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及后面的“数百倍”“几万升”可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再结合本段内容,可看出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正是为了说明微藻制油的优势,使说明的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答案及评分】(4分)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了微藻制油的明显优势;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说明方法、好处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1. 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
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
如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什么;打比方:像、仿佛什么;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