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三章3.3.1 元素--元素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3.3元素(共34张PPT)

铁Fe
课题3 元素
碳C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3.3元 素(共 34张PP T)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 写。
2、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并识记 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 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4)“原子”不能说成“粒子”(粒子包括:分子、 原子、离子)
例:水(H2O)
(1)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2)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3)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4)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的。
练习: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改正:
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 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1)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只讲
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 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3)“一类原子”是指其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 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归纳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 元素符号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注:有些 元素符号 金属:Fe、Cu、Hg、Ag等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稀有气体:He、Ne、Ar等
某些固态非金属:C、Si、S、P等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3.3元 素(共 34张PP T)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本文旨在概括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
地复和理解相关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可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
气(O2)。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通过化
学公式表示,如水(H2O)。
2. 电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
电子绕核运动。
-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用壳层、子壳层和轨道描述,如2层、2s
子壳层和2s轨道。
-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阜里不同原理和洪特规则。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性质等规律排列。
- 周期表分为周期、族和区块,包含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等。
4.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而成,如氯化钠(NaCl)。
- 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如氢气(H2)。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如铜(Cu)。
5.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方程式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守恒,即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总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和复,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3元素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教育文档

知识点讲义——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3 元 素知识点1 元素(重点)1.元素的概念相同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因此我们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显然同一类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易错点津】(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而不是粒子。
如H 2O 分子和Ne 原子都含有10个质子,但不能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元素。
(3)元素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属于宏观概念,它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意义。
2.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的。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发生改变。
(1)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几千万种。
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只有100余种,其中有几十种是人造元素,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氧元素几乎占地壳中元素含量的一半,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是:氧、碳、氢、氮;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是:氮、氧;就整个宇宙来讲,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金属元素:一般为“钅”字旁(汞除外)(2)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一般为“石”“氵”字旁,“气”字头稀有气体元素知识点 2 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1.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2.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关系下图表示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关系。
知识点3 元素符号(重点)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O,氢—H;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铜—Cu,钙—Ca。
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可表示氢元素,还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3.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有微观意义,无宏观意义,如H除表示氢元素(宏观意义),又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意义),2H只能表示2个氢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的解释

元素的解释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哲学上:所谓元素就是具有可辨认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在数学上:集合论中,通常把一组元素的公共属性叫做集合元素的特征性质,作为判断元素是否相同的依据。
日常生活中:事物可供觉知的最小单位就是元素。
化学上: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
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
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教学课件

A.MN(锰) B.Cu(铜)
C.Na(钠) D.Al(银)
3.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炭 B.绿 C. 汞 D.钙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5.符号“S”表示( ) A.硫元素 B.硫的原子核 C.一个硫元素 D.原子量
第九页,共十六页。
思考题:
1、地壳(dìqiào)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有非金属元素?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物质呢?
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次是?
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十页,共十六页。
本课题(kètí)小结 一、元素
1、元素的定义:
2、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元素符号:
1、读法及写法(xiěfǎ) 2、涵义
三、元素的分类:
四、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附1:课堂练习一 1.元素是具有(jùyǒu)_____的一类_____的总称。
2.氧化镁和氧气中都存在着______元素。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区别是( )
元 素 气态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
第八页,共十六页。
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jiǎn jiè)(门捷列夫)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
一个(yī ɡè)族,共16个族。
金属 3、非元素金周属期表的起稀始有:气体
4、原子序数(yuánzǐ 核xùshù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3)常见元素的符号。
2.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特别是字母大小写的区分。
(2)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2.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总结常见元素符号。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增强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理论依据是实验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理论依据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发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元素符号及其书写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理论依据是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主要知识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以及常见元素的符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并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2)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知识笔记

课题三、元素1.复习: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由此引出元素的定义:质子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氧元素;质子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碳元素;质子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氢元素。
2.定义: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换句话说,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元素之最【元素一共一百多种,组成几千万种物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前五位的元素:氧、碳、氢、氮、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非金属元素(气、石、氵)、稀有气体元素(气)。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是相对稳定结构。
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6、元素符号:1、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大写字母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H表示:氢元素(宏观意义)、1个氢原子(微观意义),不能表示氢气(H2)。
Cu表示铜元素(宏观意义)、一个铜原子(微观意义)、金属铜(宏观意义)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失去宏观意义:如:2H表示2个氢原子,3O表示3个氧原子,4Fe表示4个铁原子。
8、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物质、元素——宏观概念——组成】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化学元素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元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被称为自然元素,剩下的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二、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每个化学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来表示,符号通常采用拉丁文的前一个或前两个字母,多数是拉丁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元素,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
三、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学元素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的外部。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的特征性质。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贡献,而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四、元素的周期性和族周期表的主体部分是周期表的周期,周期由7个周期构成。
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
周期表的列被称为族,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同一族。
五、金属性、非金属和半金属化学元素可以分为金属性、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不良导电体。
而半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性和非金属之间。
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在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体现在周期表中的水平行和垂直列。
周期表的水平行被称为周期,周期决定了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
周期表的垂直列被称为族,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元素的主族和次族周期表中的主族是指1A至8A族的元素,它们的元素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次族则是指1B至8B族的元素,它们的元素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八、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带的电荷数目,也是元素化学性质的一种表现。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元素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元素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1. 元素的定义与特点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
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元素符号和周期表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元素符号来表示。
这些符号通常由拉丁文的首字母组成,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铜元素的符号是Cu。
所有元素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被组织在一个称为周期表的表格中。
3. 原子结构元素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由细分结构组成。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4.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进行的。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5. 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元素中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
原子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来确定。
原子量不仅是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的基础,也是化学计量的重要概念。
6. 元素化合物元素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类型的元素原子以特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例如,氧化铁中含有铁和氧两种元素。
7.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元素划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脆弱和不导电。
半金属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8. 常见元素及其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它们的应用。
例如,氢气可用于氢氧焊和氢气球;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碳元素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铜在电线和电器中广泛应用。
9. 元素的化学反应元素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课件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拉丁文 。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O C HN S
氧碳氢氮硫
Fe Cu Al Mg Hg 铁铜铝镁 汞
注意:
1、Co和CO
2、Ca和Cu
3、Ag和Hg
练习:
下列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D ) A、铁元素 FE B、铝元素 al C、氯元素cL D、汞元素Hg
课题 3
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 什么?老人小孩都需要补钙,这里的“钙”是指什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宏观组
01
成和微观结构。 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
02
物体内的含量。
第一课时
一、元素 (1)概念: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规律:
• 5、同一个周期(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 6、同一个族(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析
===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8O
氧
16.00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物质 组成
元素 宏观组成
元素周期表外框图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特点)
1、横行--周期,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2、纵行--族,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3、每一个横行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4、开头的元素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
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下图是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看图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汞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分子 HgO O2
H2O
CO2
汞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思考:它们分子中都含什么相同原子?
分析 分子
HgO O2 H2O CO2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O
8
O
8
O
8
O
8
把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 统称为氧元素
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有氧元素
关于“组成”“构成”“含有”的说法 H2O
• 一、组成:物质是由 元素 组成的.(据化学式)
• 例: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 二、构成:(1)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 (据化学式)
• (2)物质是由 分子 或 原子 构成(物质的构成)
• 三、含有(1)分子中含有 原子 。 (据化学式)
• (2)物质中含有 元素 。 (据化学式)
2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 加以改正: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小
结
1的、总定称义。:元素是具有相同 原同子种核质元电量素荷的相数不同(同吗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区分不同元素,主要是根据其 质子 数不同。 同种元素可能存在多种原子,它们的 质子 数 相同, 中子 数不同。
2、特点:元素只论 种类 ,不论 个数 。 原子既论 种类 ,也论个数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什么是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 较所得到的比。
这种碳原子叫做碳12,是指原子核内 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
这说明是不是还有其它的碳原子呢?
质子数
碳原子A
6
碳
元
碳原子B
6
素
碳原子C
6
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药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元素
元素的特点: 元素 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
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分子与元素不能搭配 物质与分子、原子、元素的关系
宏观 元 素
一 类总 原称 子
微观 原 子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3章第3节
元素
--元素的概念
授课:胡老师
学习目标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比一 比
? 缺“钙”吃什么好
想一想 以上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
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1.水的电解说明水是由 氧、氢元素 组成; 2.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 100多 种元素; 4.单质是由 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O2
H2O
CO2
HgO
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判断某两个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
拓宽视野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 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 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 亲爱的同学再见!
• (3)物质中含有 分子 或 原子 。(物质的构成)
• 例:1、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
•
2、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
3、水中含有 氢元素和氧 元素。
•
4、水中含有 水分子 。
5. 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随堂练习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氧
氧原子A
8
元
素
氧原子B
8
氧原子C
8
你能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吗??
中子数 6 7 8
中子数 8 9 10
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子数。
因此,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 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组成
构 成
物 质
构 成
分 子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 讲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适应范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
围 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 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应用实 水是由氢元素和
例
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