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执法方式浅析
摘要:依法行政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严重地制约了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我们既要正视问题,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文从行政执法的具体行为方式出发,详细阐述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执法方式问题措施
1行政执法的具体行为方式
第一、行政检查、监督。即行政主管机关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贯彻落实法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督促他们自觉遵守法规,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二、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即行政主管机关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某种权利,准予从事某方面活动(如在管理范围内修建建筑物)的行政行为。
第三、行政处罚。指行政主管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法规应受惩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给予的行政制裁。
第四、行政强制执行。指行政主管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决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科以义务后,行政管理相对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义务时,行政主管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对的状态。
2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适用法律不准确、错误或者没有法律依据
因为案件事实和证据存在问题,容易造成适用法律错误。适用法律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只有符合该法特定条款的全部要件时,才能适用该法条处理。行政执法人员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违法行为应当受一法特定条款的处罚,在没有收集主要证据的情况下就直接适用了该法条,或者是收集了部分证据符合该法条规定的一个要件,就适用了该法条,实际上应当适用他法才是正确的。另外执法时适用的法律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2 执法程序不规范甚至违法
行政机关查处案件中,大部分人员因为法律意识差,法律、法规知识相对欠缺,因此不重视履行必要的处理手续,随意简化执法程序:立案审批、决定审批、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等内部程序流于形式或者没有,调查具体内容不清,缺少必需的案件调查笔录和违法事实的证据,不告知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力,法律文书没有依法送达、没有认定的事实,执法人员执法时不出示证件,执法方法简单
2.3 滥用自由裁量权
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是为了让行政执法人员更灵活有效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便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某些行政执法人员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却丧失了合理公正的原则,使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偏离法的目的,变成了滥用自由裁量权。按照单位负责人事先的交待,该立案处罚的则不立案不处罚;接受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宴请,本该重罚的轻罚,本
该处罚的不罚,以管理相对人的态度好坏决定处罚,特别是行政相对人为自己的行为申辩时,还加重处罚。
2.4 行政执法监督不力
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报告、检查、约束机制,造成地方政府对各级行政执法主体、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监督不力,出现“走过场”、“护短”等有错难纠的现象。
2.5 行政执法主体错误
在委托执法中,实施行政行为的责任机关依法应该是委托机关,而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却是被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
行为。
3问题形成的原因
3.1 行政执法体制不顺
行政执法体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行政执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但有些执法单位罚款、收费直接与本身的经济利益挂钩,多罚多收多得,少罚少收少得,这就势必造成有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乱收费、乱罚款,甚至有些单位完全靠罚款而生存。
3.2 行政监督力度不够
行政执法监督是严格、公正执法的保障。行政执法权同其他权力一样,缺少监督制约就会滥用,就会产生腐败。目前一些行政执法机关还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案件的立案、审批、决定还很不规范;处于监督地位的政府法制机构还不健全,有一些地方有
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没有设立法制机构,或者法制机构人员较少,法律业务素质较低,经费不足,不能适应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
3.3 行政执法的环境影响
第一、公民对于行政执法的认识问题。受经济条件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我国很大一部分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档次较低,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不能很好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导致行政执法困难,以至受阻。
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的直接干预。行政执法的对象除普通公民外,还有更多的是法人和其它组织,而且涉及国计民生,极易引起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少数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受短期效益和本位利益驱动,产生了地方保护思想,不按法律法规办事,进行行政干预,大大增加了执法工作的难度。
3.4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因素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较差。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注重政治学习和自身修养,忘记了“执法为民”的宗旨,把执法权当作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工具,片面理解“执法必严”的原则,依仗权力践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循私舞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欺压百姓。
第二,法律业务素质较低。主要原因是平时学习培训不够,对本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一知半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平时执法工作中,执法不懂法,执法犯法,用一个违法执法行为去纠正另一个违法行为,甚至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
4措施
4.1 加强行政立法,促进法制建设
立法是执法的基础。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从法律上减少行政执法主体侵犯公民权利和实施其他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制定行政强制方面的法律,使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强制行为有法可依,减少由于立法不足或立法界线不清而导致执法侵权现象的发生。通过不断的法律层面的建设,对行政执法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尽可能减少违法行为。
4.2 健全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程序
健全执法机制从外部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协调、共同参与,要实行执法责任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形成强有力的齐抓共管执法机制。完善充实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执法工作程序,行政征收工作程序,以及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使执法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执法法制化,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人为性。
4.3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办法:一是明确划分行政执法机关的职权,把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及执法人员;二是将执法任务、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使依法行政经常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健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