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畜牧业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畜牧业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班级:09级牧医2班姓名:彭家聪学号:09015337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草食家畜生产一、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建国后30多年里,我国农畜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国家对农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畜产品全部由国家统一收购,从来不愁销售,生产者也全然没有市场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逐步放开农畜产品市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部分畜产品在国内市场开始出现过剩的迹象。

本世纪初,过剩的状况日趋严重。

近年来,在广泛调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农业部提出了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方针,该方针可概括为三句话:稳定生猪及禽蛋生产,发展牛羊肉及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以及优质毛绒生产。

制定上述方针的依据是什么呢?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 、生猪生产。

建国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受到政策上的特殊照顾,因而发展较快,在畜牧业生产中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94%以上。

在解放后的30年间,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居民摄入能量不足。

猪肉脂肪含量高,能量就高,自然格外受到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中能量由不足转化为过剩,食物中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过多,是引起“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猪肉消费就成了必然趋势。

有人以为吃瘦猪肉就没有脂肪,其实瘦猪肉仍含相当数量的脂肪,而且其含量要比瘦牛羊肉、瘦禽肉要高。

除健康因素外,各种肉类风味不同,单一的猪肉再也不能满足居民对肉类多样化的需求。

适当调降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相应增加牛肉、羊肉、禽肉比重,这是当前、也是今后市场的需要。

近10年肉类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

猪肉价格往往先是降到谷底,养猪效益下降,农户就少养商品猪,甚至连母猪也杀掉。

猪少了,价格开始回升,农民又开始多养猪,于是猪肉价格又开始下跌。

猪肉价格总是这样周期性波动,养猪生产也随之起落。

近年来有关畜产品市场预测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只作短期预测,指导意义不大。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1.1 课程的性质《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畜牧业经济管理必备理论知识、较高的实践技能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不断提高养殖场生产水平、发展畜牧事业服务。

1.2 设计思路理念《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从养殖场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素质养成”原则,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

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照“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行教师、学生和现场专家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模式,做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融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3 课程设计思路《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内容的选取,是通过专业调研,遵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参照畜牧兽医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课程标准。

教学课程的设计以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主线,强调学生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经营管理能力,并将教学内容归纳、整合成十五个工作任务(畜牧业经济管理概述、现代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形式与产业化现代化、计划管理、市场调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畜产品营销、经济核算管理、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经济活动分析、新产品的开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课程目标2.1 课程总体目标《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在于帮助学生把握畜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架构、较牢固地掌握现代养殖场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营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调研,培养学生从现代管理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养殖场经营中存在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在战略制定、方案决策、资金筹措、营销策划、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学新

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学新

《畜牧企业经营治理学》(2775)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畜牧企业经营治理学,是从农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营治理学科。

本课程的要紧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较丰富。

涉及部分经济核算内容。

学习应从掌握基本概念入手,循序渐进、从简到繁到融会贯穿。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畜牧业经济治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

其要紧任务是通过学习提高畜牧业经营治理水平,达到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畜牧企业经营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畜牧业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布局、畜群结构、经营决策、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经济效果、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的经济效果、经济评价、经济核算、资产、流淌资产、无形资产、利润、畜产品流通、畜产品流通体制、畜产品流通渠道、市场、畜产品市场供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对畜牧业经济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并应用有关知识进行科学规划、预测和建议。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联系较紧密,且应先修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

此外,还需要了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治理学和畜牧业技术科学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要点:(1)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概念;(2)畜牧业生产的方法;(3)畜牧业均衡生产的意义;(4)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的性质。

2、一般了解:(1)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我国畜牧业生产的现状。

3、一般掌握:(1)自然因素对畜牧业生产的阻碍;(2)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第三节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经济再生产的概念。

3、进行畜牧业生产的方法。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ppt课件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ppt课件
促进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 还原者之间,生物因素及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节 转化,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畜牧业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环 境中进行的,必须利用和强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 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才能取得产品。
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 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 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 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5 .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 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 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 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 学生加餐奶。
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 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实现优质细羊毛 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 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卜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 工牧直交,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 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 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Ⅲ 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 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 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 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 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 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 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 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 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建设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建设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
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生产结构是指某个地区或企业,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生产整体内,各生产部门、生产门类和生产项目的组成及相 互间的比例关系。 广义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地区结构。 狭义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畜牧业内部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 和畜群结构。 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 因素两个部分。自然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气候、饲料、水土 资源等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传统生产习惯、生产力水平、交通 、饮食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成本收益及利润、税收 信贷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永华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 第 4期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范围 内,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内部的组合状 况和比例关系。我们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所谓合理 的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地区性的 概念、相对性的概念。其标志是:能够充分合理 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在保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最大 经济效益,并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 地发展。为此,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应 遵循如下原则并可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 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们必须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在稳定粮 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 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传统耕作模式,拓展 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制定具 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来强化这种基础地位,并 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畜牧业中的养殖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中的养殖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中的养殖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一、引言畜牧业作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养殖业作为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肉类及其他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殖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养殖业的地位与作用1. 提供丰富的畜产品供给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提供大量的肉类及其他畜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对于动物蛋白质的需求。

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 促进农村就业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农村就业机会,也改善了农民的就业状况。

农村地区的养殖企业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业,从而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了农民的职业选择。

3. 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养殖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养殖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包括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畜产品加工等。

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多样性,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养殖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1. 增加农民收入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创收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通过养殖业的经营,农民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家庭经济状况。

同时,养殖业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升级。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提升,农村经济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不仅提高了农业的产值,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 促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养殖业发展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养殖业的兴起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强了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章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第二章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四)畜群结构的优化
在一定的时期内畜群在性别、年龄和用途的分组比 例。
第三节、畜牧业区域经济 建设与发展
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是指的畜牧业生
产的地域分布情况,也是长期人们生产形成的。
(一)合理布局的意义
1、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经济的优势来规 划各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2、分区布局起来分工合作的目的,不用大家都盲目 去投资生产。 3、正确指导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后来促进以畜 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食品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
概念:经济上是把畜 牧业按照不同地方分 成区分成块。
意义:实施分区规划, 建立合理的布局结构; 更好地去发展畜牧业 专业化的生产;充分 利用自然资源,促进 畜牧业的课持续发展。
(二)分区规划依据
1、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一致。 2、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一致。 3、生产的相关问题和建设途径一致。 4、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新农村的要求
生产 发展
生活 宽裕
乡风 文明
村容 整洁
管理 民主
新农村建设2012
关系
1、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畜牧业是农业 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畜牧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需要,是发展生态农业的 重要途径。
3、畜牧业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需要。
产业结构上一个动态的概念,根据政治经济的变化 而变化着。 标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前,最后才是经济效 益。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综合性和整体性 系统性和层次性
地域性和动态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原则
市场的取向性 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和 区域布局优化
质量和效益优 先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绪论1、理解经济管理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常识:2003年国内畜牧业产值0.9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32%左右。

2004全年我国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3、确保畜牧业再生产的协调发展,需要从那四个方面去研究4、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内容5、畜牧业经济管理的五种手段第一章、畜牧业经济形式、产业化、现代化第一节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1、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主要有那几种?2、国有经济的定义、特点、现状3、集体经济的定义、特点、现状4、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定义、特点、现状5、中外合资经营的定义、特点、贡献第二节畜牧业产业化1、畜牧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国际上常见的的产业化组织形式3、中国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4、如何组建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第三节畜牧业现代化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什么是集约化经营?2、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3、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第二章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第一节畜牧业生产结构1、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分类2、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现状3、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存在的问题4、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第二节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1、畜牧业区划的概念和意义2、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3、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第三章、企业组织与管理1、初步认识企业企业的构成,企业的目标;社会生产以企业化模式的原因;企业经营的意义。

2、企业进化的阶段3、现代企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与相应理论4、科学管理的本质,最终目标,具体内容、不足;劳动工资的研究主要包括那些内容,管理职能的研究主要包括那些内容?5、运用科学管理,如何做好猪场的生产管理6、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管理的五种职能8、管理的十四项原则9、成长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0、企业的寿命周期11、企业成长中的两大战略陷阱?12、企业成长中的五大管理陷阱13、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4、企业的组织类型15、能设想2~3个畜牧业方面的发明创造吗?第四章、畜牧业经营预测与决策第一节、市场调查的内容1、市场调查的意义和内容2、市场调查的程序3、市场调查的方法第二节、经营预测1、经营预测的意义和内容2、经营预测的程序3、预测方法:逻辑判断法:德尔菲(DelPhi)法数学模型法回归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第三节、经营决策一、经营决策的概念和内容二、经营决策的原则与程序三、经营决策方法1、定性决策(主观决策)头脑风暴法,模糊决策2、确定型决策直观法,线性平衡点分析法,EOQ理论决策法,线性规划法3、不确定型决策4、风险型决策决策收益表法,决策树法5、博弈论第七章畜产品营销第一节畜产品需求与供给一、需求1、需求的概念2、需求表与需求曲线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需求函数5、需求定律6、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7、需求的价格弹性8、需求的收入弹性9、恩格尔定律二、供给1、供给的概念2、供给表与供给曲线3、影响供给的因素4、供给函数5、供给定律6、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三、畜产品的供求平衡1、均衡价格2、均衡变动四、蛛网定律分析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五、应用1、分析农业的地位在长期中的相对下降的原因第二节畜产品目标市场选择1、畜产品市场细分的定义与细分的原则2、评估细分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3、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第三节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1、营销组合的定义2、产品策略中常考虑的内容有那些?3、产品定价的主要方法4、常用的定价策略有那些?5、分销渠道的定义6、影响分销渠道策略的因素7、促销策略的定义8、常用的促销策略有那些?第八章畜牧业经济核算管理第一节经济核算概述1、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2、经济核算的方法第二节资产核算1、什么叫资产2、资产的来源构成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4、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5、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6、流动资产的核算指标周转率、产值率、利润率7、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构成8、成本与费用的主要构成9、损益表的主要构成10、衡量赢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第十章畜牧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第一节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般原理1、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常用方法1、对比分析法2、动态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4、损益平衡分析法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5、敏感性分析概念、因素、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的步骤第十二章畜牧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一节畜牧业投资项目与可行性研究概述1、项目的概念,具有的基本特征2、项目的管理周期包括那些阶段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及其内容第二节资金的时间价值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2、单利与复利、终值与现值、一次性收付款与系列收付款的概念3、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单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预付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第三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1、赢利能力分析评价指标有那些?2、财务净现值(FNPV)的定义与计算3、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定义4、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的概念5、项目清偿能力分析指标有那些第四节畜牧业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书的格式及内容1、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包括那些内容?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2分)题型举例:1.一般来说,盈亏平衡点越低()。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高纲089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畜牧业经济管理是研究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企业中的生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畜牧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畜牧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是一门部门经济管理学,是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一方面根据农业经济学所阐明的各种经济规律为基础,并结合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和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来深入研究这些经济规律在畜牧业部门和企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还要研究畜牧业生产力发展运动即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中经济管理方面的原理、与那则与方法,探求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规律性。

建立畜牧业的部门经济管理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专业化,有利于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论的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指导畜牧业生产,特别是随着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对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畜牧业经济管理学在畜牧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管理学原理在畜牧业中的具体应用,各种经济规律在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企业的特殊表现形式,研究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运用和发挥作用。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提高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畜牧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畜牧业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畜产品需求与供给、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畜牧业经营预测与决策、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畜牧业中的饲料、畜牧场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畜牧业的经济核算、畜牧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畜牧业中的分配和消费、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对畜牧业经济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第一章绪论考试要求:①了解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②了解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③了解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④了解学习畜牧业经济管理学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研究的方法、对象和任务。

考试重点:①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的理论的掌握与具体运用。

考试基本内容:第一节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作斗争,迈开的第一步就是采集和狞猎活动,并从此逐步走向种植和饲养,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部门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以农牧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得以独立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于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的时间便越多”二、发展畜牧业的作用:1、畜牧业是人类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2、畜牧业是改变人们食物构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3、畜牧业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4、畜牧业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5、发展畜牧业可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农牧民实现致富达到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6、发展畜牧业对积累各种建设资金,促进农村和牧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工业产品和粮食生产提供市场,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繁荣。

第二节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畜牧业生产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是与畜禽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畜牧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畜牧业生产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殊性;畜牧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部份畜牧业产品具有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二重性。

)第三节畜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及内容一、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是研究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企业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畜牧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畜牧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目录
• 畜牧业概述 • 畜牧业产业结构 • 畜牧业产业布局 •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关系 •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现状及问题
01 畜牧业概述
畜牧业定义
畜牧业
指通过饲养和繁殖动物,以生产肉、蛋、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的产业。
畜牧业分类
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分别以天然草场和农作物秸秆为饲料 来源。
它涉及到畜牧业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 、地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地域资源 利用与配置以及地域经济效果等问题 。
畜牧业产业布局原则
适应性与效益性原则
畜牧业产业布局应与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充分 发挥地区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可持续性与生态平衡原则
畜牧业产业布局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畜牧业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 随着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 策调整等因素的变化,畜牧业 产业结构也会源依赖 性,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 ,形成的畜牧业产业结构也不 同。
03 畜牧业产业布局
畜牧业产业布局定义
畜牧业产业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在地 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是畜牧业经 济区划的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整合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环节,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
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注 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和完善畜牧业基 础设施,提高产业整体水平。
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地区间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 享和市场整合,避免过度竞争和冲突。
资源利用不充分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结构调整一、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背景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加快。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将更加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将逐渐从传统的农业为主向工业、服务业多元化转变。

农村经济将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农村推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

4. 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逐渐兴起。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提高销售和利润。

5.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银行、保险等机构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 农村人才培养的加强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技能。

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

8.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落实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责任。

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将减少农业过剩产能,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10. 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畜牧业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畜牧业现生产结构

畜牧业现生产结构

肉鸡
肉鸡消费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 我国大部地区饲养的肉鸡的销路是国内市场。目前,肉鸡所 遇到的问题和猪一样,也是一个品种问题。饲养什么品种好, 目标是国内优良肉鸡品种。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饲养的肉鸡 品种是外国品种,如美国AA系。外国肉鸡品种虽然瘦肉率高、 鲜嫩,但鸡肉质差,不符合我国居民厌瘦喜肥的食鸡口味, 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不畅。而我国肉鸡品种集肥嫩于一身, 在国内消费市场适销对路。国内肉鸡品种很多,现在销路较 好的有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
(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 ,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
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 种畜禽纯繁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良种畜禽比例, 不断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和繁殖效率
(八)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 、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第二节 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
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
我国主要肉类产量及其构成变化
年份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肉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1984
1444. 7
93.78
37.3
2.42
58.6
3.80 137.5 8.19
1995
3648. 4
85.54
415.4
9.74
201.5
4.72
934.7 17.97
2000
4031. 4
83.32 532.8 11.01 274.0
(五)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 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 布,亦称畜牧业生产配置
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是现代 畜牧业的重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 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
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重点 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结构农牧业
逐步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 业所占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客观要求。畜牧业生产状况如何,不仅直接 影响人民生活,而且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一个重要因素。
畜种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 水平的提高,所需役畜的绝对数将要大幅度下 降,但作为商品畜禽使用则应逐渐增加,特别 是奶牛、肉牛的增长速度应当比别的牲畜增长 更快。

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产粮多的地方未能 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 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 不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 多,而且人均占有饲料 粮也最多。特别是作为 饲料能量之王的玉米, 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几 倍,甚至十几倍,但东 北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 的优势发展畜牧业,玉 米、大豆、饼粕等大量 外运、出口。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 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 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凡提出“一人 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件和政策,因而推动了 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 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 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 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
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 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 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 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 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指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包 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 料结构、所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本章主要阐述畜牧业内 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畜类结构
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 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 雨量充足,生长期长, 还有近4亿hm2左右的草 山、草坡,牧草资源丰 富,是发展草食畜禽的 良好场所。但目前这些 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 发利用,南方的草食畜 禽发展缓慢。
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 国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 推广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 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在决不放松生猪生产、稳定 生猪存栏、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努力扩大耗 料少、转化率高的家禽和草食家畜饲养规模。逐步降低猪肉在肉类 总产量中的比重,提高禽类及草食类畜产品的产量和比重。支持引 导发展优质适销的特种经济畜禽,建立我国节粮高效的合理的畜牧 业生产结构,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 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畜牧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
畜类结构决定畜牧 业面貌,大致可以 反映出一个国家或 地区畜牧业生产发 展的方向。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产 品率、产品质 量、经济效益 等有着重要影 响。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直接决 定一个生产单位 的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舍、 劳力等方面的需 要。
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1.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在提倡家庭饲养畜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重点扶持畜禽 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闲散 资金、农作物副产品和其他资源,并调拨部分粮食作为饲料,稳 定和提高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养禽生产。要鼓励千家万户利用山 地资源,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生产。与此同时,必须大力 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畜禽业,尤其做好对适度规模畜禽场 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国有企业应以良种繁育为主,适当生产 商品畜禽。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因地制宜全面地发展 畜牧业。
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 “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 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 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 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 急待调整。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 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 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 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 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 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 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 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 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 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
4.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一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毁开发适销对路 的优质产品;二是生产和加工要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 业化水平;三是开拓同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现代营销 体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5 .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 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 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 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 学生加餐奶。 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 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实现优质细羊毛 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 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卜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 工牧直交,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
品 种 结 构 使用优良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 要基础。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品种优点主要在于适应低水平的饲养 条件,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缺点则是个 体畜禽的生产性能低,主要表现为生长期长,生长缓慢,耗料多。 而在国外,畜牧业中的良种比例不断提高,有的已达100%。
促进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 还原者之间,生物因素及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节 转化,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畜牧业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环 境中进行的,必须利用和强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 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才能取得产品。
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 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 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 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 最大的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 :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 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
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调减城郊饲养总量, 扩大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积极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 率转变,由城郊集中饲养向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的转变,由单一鲜蛋供应向鲜蛋 与加工蛋品结合的转变。 3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继续加快两大肉牛带的发展,并在农牧结合地区建立 第三条肉牛带。通过大力推进牧区架子牛易地育肥,发挥农区与牧区各自的优 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退耕还草、扶贫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发展肉用山羊。

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 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 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 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 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 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 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 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 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当的生产发展项目 及生产规模,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经济效益最佳原则:仔细算账,权衡利弊,讲求最什的经济 效益,选择最优的方案。
满足消费需求原则:根据市场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及其变化 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畜产品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