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件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边 城
沈从文(1902——1988),出身于湖南凤凰 县一个行伍家庭。15岁参加土著部队。1927 年赴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参加新 月社。1930年,曾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 教。1933年,回北京,主编《大公报》的 《文艺副刊》。期间发表的《文学者的态度》 和《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曾引发了文 坛上关于“京派”和“海派”之争。
他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 为背景的小说。他长期以来发现并表现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的艺术追求,更促使他以具有生活特异 性的湘西边陲,作为他构筑“善”与“美” 的“神庙”的地基。 如:《柏子》《龙朱》《边城》等代表 作,其间的三三、翠翠、夭夭等形象更是他 所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致。 正是在理想化了的古朴环境下生活的善 良纯厚的人们身上,体现了作者所确认和崇 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㈡《铸剑》是一篇浪漫主义杰作,其 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 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夸张 的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 者的形象,表现了“予及汝亵亡”的复仇 反抗精神。“铸剑开炉”一段文字诡奇而 绚丽,金鼎沸水中,“三头相搏”激越悲 壮,惊心动魄,把誓死向暴君讨还血债虽 死而战斗不息的复仇精神,表现得极其充 分突出,生动而形象,有感情有气势,足 以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语言风格。
二、一般阅读篇目: ⒈鲁迅:《铸剑》:了解《故事新编》的基本情况。 ⒉老舍:《正红旗下》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关人物。 ⒊阿城:《棋王》的艺术风格及其相关人物。 ⒋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故事情节和有关人物; 《金锁记》的故事情节和有关人物。 ⒌赵树理:熟悉《小二黑结婚》等扩展读物的基本 情况。 ⒍汪曾祺:《故里三陈》的基本情况。 ⒎王蒙:《春之声》体会“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⒏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基本故事情况和相关 人物。 ⒐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的基本故事情节和相关 人物。
但辛亥革命失败后,强大的旧势力的 压迫之下,他们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 沉颓废,改变初衷,几乎成为社会矛盾的 孤独者和异类。吕纬甫和先前判若两人, 变得“敷敷衍衍,模模糊糊”,这也是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缺乏坚定性的充分暴露。 作者对他(们)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和 所走过的个人奋斗的道路,对他们的优点 和缺点,作了深刻的剖析。作品表明,个 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新 传院各专业本科教学中通选的一门文学 类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以对通俗易懂的文学作 品解读促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等文科课程的基础概 念。
通过学习该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和巩 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深入地理 解和分析现当代一些重要的经典的文学作 品。 让学生通过阅读所选文学作品,提高 鉴赏、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在阅读中 形成自己有建设性的见解,为毕业论文的 研究写作积累资料和题材。
二、铸 剑 鲁迅
㈠ 关于文学常识: 《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8篇。《补天》写于 1922年,原题《不周山》,曾收于《呐喊》;《奔 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 《莽原》上发表时名《眉间尺》。其他5篇写于 1934至1935年,分别为《补天》《理水》《非攻》 《采薇》《起死》。《故事新编》多数是在“博考 文献”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 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 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 艺术想象和虚构。
《铸剑》着重于性格刻画,如眉间尺 的说不清是杀老鼠还是救老鼠的行为,他 听到父亲被楚王残杀后复仇怒火的燃烧, 他去复仇却缺乏办法,他的头和楚王的头 在金鼎沸水中殊死搏斗,则都出自作家在 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 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 漫的复仇者形象。
精心安排情节发展。小说情节由一 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作者由前面情节 叙述的义愤、慷慨到最后的讽刺嘲弄的 语调,增强了现实感,作品妙趣横生, 充满了喜剧色彩,更突出了作者的忧愤 深广和内心的矛盾痛苦。
鲁迅照片
青年时期学生照 中年时期
2.《彷徨》: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 共收入 1924 —— 1925 的 11 篇小说,主要 是描写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生活 的作品。比较熟悉的作品有《祝福》 (祥林嫂)、《离婚》(爱姑)、《伤 逝》(涓生、子君)、《在酒楼上》 (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 《幸福家庭》(作家夫妇)等。
⒊本文选自《子夜》第一章,重点写 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这一节内容在 全书中的作用很重要。正是如火如荼的农 村革命运动,使“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 吴老太爷仓皇出逃,而目的地正是被称为 “冒险家的乐园”的大上海。试想,二十 多年来,吴老太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 扣的坟墓生活”。现在他所“看见的,听 到的,嗅到的,哪一样不带有强烈的太强 烈的刺激性?”茅盾正是通过吴老太爷初 进大上海 的各种心理感受,写出了大上海 的特征。
(一)时代背景:
《在酒楼上》选自《彷徨》,反映了辛亥 革命失败以后的社会现实,是鲁迅先生表现知 识分子问题的比较著名的作品。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吕纬甫与涓生、子君、魏连殳等一样,都 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过民主主义、个性解放 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想,是社会改革的有志之士。 吕纬甫过去“敏捷精悍”,曾有过“到城隍庙 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破除偶像壮举,为了探 讨“改革中国的方法”,与人争论得“打起 来”。他们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 的分子,开风气之先。
三、《子夜》选读
⒈茅盾:(1896——1981),浙江省桐乡县乌 镇人,出身于世香门第之家,自幼受到比较开 明的家教。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 员之一,是最早从事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知识 分子之一。1925年参加了“五卅”运动。1927 年秋——1928春,他很快用近距离的素材完成 了连续性的三部曲《蚀》,原稿用笔名“矛 盾”,看见作者当时的心境,后由叶圣陶改为 “茅盾” 。
③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 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 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④不仅要默 读,而且要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 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 好能背诵。
建议四、
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是要 勤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书必动笔” 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读后感 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 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与兴趣, 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 细节窥见这个封建僵尸丰富的内心世界: ⑴ 作为象征道具的黄绫套子的《太上感 应篇》就发挥了神奇的功效; ⑵ 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 全身发抖(巨大的恐惧感) ⑶ 丰满的乳房、赤裸裸的白腿刺激老太 爷时的恐惧……都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心 理的巨大反差。
这一切作者并未用旁白的手法来叙述, 而是通过张素Biblioteka Baidu、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的 言行去点化了这具“古老社会的僵尸”的 象征内涵和特殊的心理特征。 其实,此类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心理 描写在《子夜》中屡屡出现,更增强了作 品的现实性,有力地突出了当时社会的主 要矛盾及经济衰败对社会变革和社会观念 的影响,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体现了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学习要点:
1.学生要学习必要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时代背景。 3.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 4.仔细阅读作品。 5.把握作品的内容和要点。
一、在酒楼上
鲁迅 相关知识:
1.《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共收入1918——1922年的15篇作品。第 一篇小说为《狂人日记》,初发表于 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另外,比较 典型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最初连 载于《晨报副刊》,署名巴人(精神胜 利法)以及《孔已己》等。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含现当代两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体裁分成四 大部分,每种体裁的作品又有精读和略读的 不同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开放教育的特 点,在每篇作品的后面都附有“阅读提示”、 “扩展性阅读书目”、“参考书目”等内容, 以方便学生自学。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并 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对所列篇 目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树立 文学的整体观。
1928.他东渡日本。长篇《虹》是茅 盾1929.4——6月在日所撰。1932—— 1937,抗战爆发,是其创作鼎盛时期, 长篇《子夜》问世,奠定其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另有“农村 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及短篇代表作《林家铺子》……1941年 “皖南事变”后,在重庆写下饱满热情 的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1939——1944,问世长篇《腐蚀》《霜 叶红于二月花》。
建议二:
应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 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 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 作品的比较,等等)。要学会发现问题,查 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 性的文章。
建议三:
首先是“读”:①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 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 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②最初读 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 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 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 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王风、贺桂梅编选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 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对学生的建议一
对文学名著文本细读,进行“鉴赏性阅 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 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 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 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 的阐释。
小说部分:
一、重点阅读篇目 ⒈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 《孔一己》要求:把握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并通 过这些形象,体会“鲁迅气氛”及鲁迅创作的基调。 ⒉ 茅盾小说:《子夜》要求:⑴全面理解吴荪 甫形象的典型意义。⑵熟知相关的人物。⑶体会“社 会剖析小说”的内涵。
⒊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要求:把 握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⒋ 沈从文小说:《边城》要求:主题, 故事风貌,人物。 ⒌ 王安忆小说:《纪实与虚构》要求: 体会“虚构自己小说”的含义。 ⒍ 萧红小说:《呼兰河传》要求:⑴ 了解小说的基本情况;⑵体会 “回忆体小 说”的含义;⑶关于“东北作家群”的情况。
⒉《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是其创作的 高峰,标志左翼文学的伟大实绩,被瞿秋白誉 为“抗鼎之作”,原名《夕阳》。1931年10月 至1932年12月完成。此作是茅盾“细心研究” 的力作,代表了他的创作个性。 作为“真能代表现时代”的“中国第一部 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瑰宝。 在其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子夜》具有 里程碑式的地位。(其内容和艺术成就可参见 《专题研究》)吴荪甫是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 程中第一个企业家的代表,是现代文学史上为 数不多的资产阶级形象中出现得最早、塑造得 最为成功的一个……
这一节内容中,作者并未对吴老太爷进 行肖像描写,而且他的语言描写也不是太多。 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尤其是对吴老太爷的 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更突出了人物痛苦的感 受能力。 ⒋ 这部小说,作者对心理分析所采用的 方法已不仅仅是在现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 而是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这种象 征手法或隐或现地几乎从作品的开头贯穿始 终。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 绕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三)艺术风格:
1.忧愤沉郁。(见文中) 2.朴素自然: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 都力求如实描写,不假虚饰。结构上采用散记 的形式,开头虽无惊人之处,却极其自然,信 笔写来。结构单纯(“我”和吕纬甫)、以对 话连接故事情节。 3.语言凝练简洁。(尤其表现在对自然景 物的描写上)。通过将几处的写景抒情结合在 简短的几句话中,不仅体现了作家的心灵体验 和感情的渲染,而且使读者得到了丰富而深切 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