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影视作品分析
周传基影片分析《巴顿》
(一)第一次看美国影片《巴顿》是大革文化命刚结束不久,整个在京电影单位都陆续地在放映这部影片。
当时确实起了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轰动,不过仅限于电影圈内。
我看了之后感到震动。
二十多年没有接触美国电影,没想到他们跑得这么远了。
震动之余有一个想法,是不是仅仅我一个人有此感。
于是就有意进行了一次调查。
由于当时看《巴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所以只要是电影圈内的人,见面似乎都会问一句,看过《巴顿》没有。
我就故意回答“没有,怎么样?”“嘿,真棒。
”“怎么个棒法。
”“那旗子好大!”我心想,完了,中毒了。
《巴顿》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用句行话说,观众只知道这面旗占满了整个画面,至于有多大,就没法估计了,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
同时我们听见嘈杂的人声,接着一声“立正”的口令和碰鞋后跟的声音。
当然我们知道那嘈杂的声音是部队。
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
这样的画面处理,由于参照系的异乎寻常的比例(巴顿的身影是那么小)以及纵深关系的变化(巴顿出现在国旗前,因而星条旗在观众脑海中退居后景),于是在观众的脑海里这面旗子突然变大了,并且加强了立体幻觉,其效果很可能是“这面旗子好大啊!”这样,影片制作者在影片开始仅十五秒钟内就从视觉的幻觉效果上首先把美国和“大”联系了起来。
主题出来了。
这可是最高档的政治宣传。
它妙就妙在用的是光波和声波组成的视听语言在观众心理所造成的自然反应。
你反帝国主义,可当你看这个镜头时,那旗子还是变大了。
你可以说美国并不伟大,可巴顿说,我没有说美国伟大,我只上到台上来对自己的士兵发表演讲,你抬什么杠。
因为电影的视听语言是在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所以它的银幕形象如果搞准了,就象这面旗子那样产生的变,是不可抗拒的。
接着巴顿向前迈了四步,立定,敬礼,响起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影片制作者就利用这升旗的时间,用十几个镜头,通过视觉语言塑造了巴顿的视觉形象:雄纠纠的戎装,包括马裤、马靴和钢盔,白眉、琳琅满目的勋章、结婚戒指,天主教教皇赠给的戒指,象征着军纪的马鞭,象牙把手枪,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炯炯有神的眼睛、四星上将(注意:其实是德国投降后国会才把他升为四星上将的)。
《巴顿将军》为战争而生
北非战场上志得意满的巴顿(左一)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巴顿的战时同僚和上级,五星上将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布莱德雷同时也是影片的高级军事顾问,这保证了影片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
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他的这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影片很好莱坞地还原了巴顿这个在二战中的风云人物,荣获4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影片的开始一幕已经成为经典:象牙把的手枪,佩戴整齐的勋章,从不离手的马鞭,一丝不苟的军装,还有高昂的下巴,轻蔑的眼神,不可一世的神情,在巨幅的美国国旗下,由乔治?斯科特扮演的巴顿从正中间的纵深处走来,开始了长达五分半钟的训话(这段演讲的出处是巴顿对美军第三集团军的真实演讲):“传统上,美国人很喜欢战争,所有真正的美国人均渴望胜利所带来的喜悦……美国人喜欢胜利者,绝不容忍失败者,所以,美国人每次都要胜利,对于失败者,其他人会不能自制地耻笑他们。
所以美国人不能失败,更加不能在战场上失败,因为战败所带来的耻辱美国人十分憎恨。
”这便是巴顿的出场,一个好战的将军,号召全军的将士把命交到他的手中,去为他冲锋陷阵。
美国大百科全书这样介绍巴顿:“他好于讥骂,鲁莽暴躁,喜欢夸夸其谈。
在他豪爽粗犷、蛮横无理的外表下蕴藏着运筹帷幄、精细判断的能力。
”把战争看成是享受乔治?巴顿(George S. Patton Jr.)于1885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军人世家。
他从小就立志成为将军,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
毕业后,巴顿娶一位纺织业巨头的女儿为妻,又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成为美国陆军中寥寥无几的百万富翁。
1928年,他的上司史密斯将军向巴顿直面相陈自己对他的评语:“你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一个捣乱分子。
《巴顿将军》:对强人的渴望
早年就在电视上看过《巴顿将军》,但一直没有喜欢的感觉。
因为讨厌人物的气指颐使,蛮横无礼,自高自大,没有人情。
影片的基调是歌颂战争的,体现了一个指挥者在战争面前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使影片的基调绷的很紧,而这种对于战争的渴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中国当时的那种全民的心态颇有相吻合之处,所以此片能得到许多人的喜爱。
在电影中很少有对战争的反思,展示出战争背后的伤感情结。
而后来的战争片,显然已经悖离了《巴顿将军》这样的主题,而更乐意揭示出战场上的负面因素,在一种现代人的忧伤的观看的情境下,展现出战争的悲壮与惨烈,这些影片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所以,现在一提到最佳战争片,倒不是什么《巴顿将军》,反而是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为中心目标的《拯救大兵瑞恩》。
从巴顿到瑞恩,可以看出战争片的主题在悄悄地发生着嬗变,这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富有意义的转化,也是观众内心情绪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需要。
1、逆境中见真金。
巴顿的形象塑造一直是压抑着的。
这是巴顿的一个显著特点。
影片需要传达的信息是,巴顿的潜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一直受制于自己的上司,僚属及盟友,致使他的很多主张与见解,都无力申张,直接后果就是错误的决策,迟滞的战事,以及后患无穷的世界格局。
在影片中,主要写了四段战事,第一段是巴顿力挽狂澜,横空出事,精彩亮机,一举扭转危机,这是巴顿闪亮登场的小试牛刀,电影采取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开始就表现了非洲战场上美军尸横遍野的惨不忍睹的现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孤立地兀立在沙漠上的鹰鹫疲惫的目光,然后镜头摇开去,出现了整个的战场残局。
鹰是美国的象征,这个垂头丧气的鹰,倒很巧妙地应证了美军此刻的精气神。
巴顿上任后,整肃纪律,鼓励士气,关键一点,就是让士兵不怕死。
果然,很快取得了下面的大捷。
第二段是巴顿参加西西里岛战役。
这一段中,他的计划被否定,只让他担当侧面的配合进攻的从属地位,巴顿对此大为恼火,开始一意孤行,孤军深入,置蒙哥马利于不顾,抢先攻占目的地。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摄影 :弗莱德 ・ 康恩 肯普
主 演 :乔 治 ・ 科 特 ( 巴顿 ) 斯 饰 卡 尔 ・ 尔登 ( 布 莱 德 雷 ) 马 饰 迈 克尔 ・ 茨 ( 蒙哥马利 ) 倍 饰
本 片 获 17 年 美 国奥 斯 卡金 像 奖最 佳 影 片 、 最佳 导 91
演 、最 佳 男 演 员 、 最 佳 编 剧 、最 佳 美 工 、 最 佳 剪 辑 、 最 佳
军 》了 。
战争形势对 英美联军越 来越有 利 ,北 非战场上 盟军 已取 得 决定 性 的胜利 。 巴顿 制定 了攻 占西西 里 岛的计 划 ,总部 却 决定 执行蒙哥 马利将 军的计 划。但 巴顿并没有按 照命令 行 事,他很快攻 陷 了巴勒莫 ,并 且不顾美 军 的伤 亡 ,要 求再 来 一次两栖登 陆 ,先 英军进入 墨西拿 ,赢 得 了荣 誉 ,但 也
巴顿被 盟军总部任命 管理 第二军 ,布莱德 雷作为 巴顿的 副 手 留在第 二军。 巴顿一上任 ,就严 肃整顿 军纪 ,第 二军 因 此在实力上 强大 了不少。美 军不久后 截获 了德 国的通 信 , 得知隆美 尔的第十 装 甲师将在 盖古塔 攻击美 军。 巴顿率领
美 军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突 袭 德 军 , 取 得 了盖 古 塔 战 役 的胜 利 。
重读经
《 巴顿将军 》: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吴 亚 军
1 7 年 彩 色片 1 0 钟 90 7分
大战 (《 卡萨布兰卡》 (92 、 《 14) 黄金时代》 (96 、 14) 《 桂河大桥 》 (97 、 《 15 ) 巴顿将 军》 (90 、 《 鹿 17 ) 猎 人》 ( 9 9 《 17 )、 辛德勒名单》 (93 、《 19) 英国病人》 (96 )到越 南 战争 (《 战排 》 ( 9 6 ),在 19) 野 18 )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注:镜头长度单位是秒(s)或者是画格个数。
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16秒过后,一道“立正”的声音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声音剪辑点上使用的是捅声的手法,随后巴顿将军走上高台,向前走了四步走到高台中央,立定,敬礼,响起了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在接下来的31秒内,画面呈现了8个不同的特写镜头,通过对巴顿戎装的整体展示,对其穿着的具体细节,比如勋章,结婚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军徽,钢盔,以及对其面部和动作的描绘,比如泛灰的白眉,炯炯有神的双眼,坚毅的颜色,有力的军礼,塑造了一个英气逼人,将气十足,威风堂堂的将军形象。
初次看到这个开场时在大二年的《影视赏析》课堂上,当时陈烁老师播放了这个开场的前1分30秒,让我们拿笔记下所看到的画面,说实话,想起当初看到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我自认为所看的经典电影不少,《巴顿将军》之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细看,但真正看到这个开场之后,我才强烈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长期以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师发表过对这个开场的分析,但经典总是经得起玩味的。
开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巴顿将军走上高台时的身影和身后国旗的对比,二是接连着的特写镜头,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首先美国国旗的画面是景别十分巨大的场景,而后的大特写镜头却又是影视画面中景别最小的,这两种景别的镜头在数量上和总时长上分庭抗礼,前16秒的1个镜头是大全景,在经历了短暂4秒的全景过渡过后,是接连着的8个总长为31秒的不同的特写镜头,全程巴顿将军没有说一句话,巨大差异的景别对比强烈冲击着视觉感官,就好比突然从一栋高楼大厦定位到这栋楼中某棵树的树叶上,在感官上给人以差异巨大的体验,让人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画面转换的那么快的同时更具信息量的画面便又闪现了。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内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 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 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 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作者:李孟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5期摘要《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电影巴顿将军评论赏析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
乔治·斯科特主演,是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
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由于《巴顿将军》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笔者将从影片剧情分析入手,在就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巴顿将军》人物刻画、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及《巴顿将军》拍摄手法和情节展现以及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的出神入化表演等方面做较为细致分析和赏析。
一、剧情分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
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顿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
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
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
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巴顿将军电影观后感
巴顿将军电影观后感巴顿将军电影是一部以美国二战将军乔治·巴顿为主角的传记片,该片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荣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部具有历史背景的电影,它成功地展现了巴顿将军的非凡才能和不屈精神,同时也挑战了观众对战争和领导者的认知。
巴顿将军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最具有争议和魅力的将领之一。
电影中,乔治·巴顿由扮演他一角的演员将他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他的精神气质和坚定决心使人们不禁对这个疯狂的将军加以赞赏和思考。
电影展示了巴顿将军的坚韧意志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无畏地领导美军迎接挑战,对敌人斗志昂扬,从不轻易退缩。
他的领导风格独特而又具有感染力,使他的部下紧跟在他的身后。
这种领导者的能力令人钦佩,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其成功和失败的思考。
观看电影后,我深切感受到领导者的重要性。
巴顿将军以身作则,时刻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不仅激励了他的部下,也为战争中的士兵们树立了榜样。
他不仅仅是一名领导者,更是一位引导者。
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局面,他从不动摇。
巴顿将军的坚定和决心凸显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这对我个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此外,电影中展现的战争场景和军事策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顿将军始终保持着对前线局势的了解,并能快速作出正确的反应。
观看战争片的同时,我意识到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而战争中的英雄和牺牲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记忆的。
同时,战争也暴露了人性的黑暗面,使我们反思和警醒。
然而,我也对巴顿将军的一些行为和言论感到疑惑。
电影中提到了巴顿将军出言不逊的情况,他对下属发表的一些争议性言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这也让我们反思领导者应该如何设想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以及在言论和行为上如何表现出更高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巴顿将军电影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的传记片,它成功地展现了巴顿将军的非凡才能和领导能力。
观影过程中,我对于战争的看法和对领导者的要求有所改变。
巴顿将军观后感
巴顿将军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美军伟大将领之一巴顿将军的影片。
这部影片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巴顿将军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仰。
影片中,巴顿将军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领导力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以其出色的战术指挥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带领美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军事天赋和胆识使得他成为美军的一面旗帜,他引领着美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影片也揭示了巴顿将军内心深处的一面。
他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无所畏惧的将领,而且在私底下也是一位深思熟虑、富有智慧的人。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仅体现在战段,他具备的卓越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使得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并且做出明智的决策。
巴顿将军对于战争的理解和对于士兵的关怀也让我深感敬佩。
他非常重视士兵的士气,他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士气,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他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将领,更是一位关心部下的人。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士兵的关爱,他经常亲自前往前线探望士兵,勉励他们战胜困难,坚持到最后。
他的关怀和激励让士兵们有了无限的力量,也让他们深深地爱戴着这位将军。
影片中还展示了巴顿将军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对于和平的追求。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他希望能够通过战争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他对于战争的看法既坚定又理性,在战斗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用尽一切手段去保护自己的士兵和完成任务,但是在战后他会深思熟虑地寻求和平的办法。
他对于和平的渴望使得他敢于冒险,不惧困难,为了实现和平而不断努力。
观看这部影片,我不禁为巴顿将军这位伟大的军事将领所折服。
他的勇敢和智慧让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关怀和激励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他的战争哲学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和平的向往。
他是一位杰出的榜样,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我一直向前。
回首历史,我们能够看到无数伟大的将军和英雄,而巴顿将军无疑是其中的璀璨明星。
他的勇敢和智慧,他的关怀和激励,他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都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最新文档】巴顿将军赏析-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巴顿将军赏析篇一:电影《巴顿将军》赏析海报和教案海报同学们,为了缓解大家学习的压力,调节生活,提高大家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本周四下午张老师将继续邀请大家欣赏英文电影:巴顿将军 Patton.这是一部学习英语口语的绝好佳片!影片简介:他曾在WWW-I期间,率领的坦克旅圣〃米哈依尔战役中立下战功,WWW-II中,他领导的第三集团军更在第二战场上屡建战功,甚至连传奇中的101师也曾在巴斯东被他们帮忙解围。
虽有如此战功,他却是个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殴打患炮弹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体围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能够打硬仗的指挥官,他就是铁血将军巴顿。
主持人:张绘民地点:综合楼五楼多媒体教室时间:201X.06.04《Patton》电影赏析(一)授课时间:201X.06.04下午授课地点:综合楼五楼多媒体教室(5)授课教师:张绘民课程内容:课程目的:通过电影,让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增进同学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课外拓展同学们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我们在努力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树立牢固的信念。
课程任务:背景知识介绍,电影欣赏,俚语. 词汇讲解。
教学进程:一、课程介绍让学生对英语电影赏析这一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见“课程目的”与“课程任务”)片名:巴顿将军 Patton《巴顿将军》根据《巴顿:磨难与胜利》和《一个士兵的故事》两部回忆录改编,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主演:乔治〃斯科特影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电影常识 巴顿将军
•
2. 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
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 仰角拍摄人物运动,画面的动感强烈。武侠片
常用来表现武打动作。拍摄多人的场面,能制造混
乱、应接不暇的感觉。还能让被被摄人物显得高大
强壮而使人物变形,对观众心理产生压力。英雄片、
恐怖片配合灯光常用。
•
《巴顿将军》中,角度是导演塑造人物形象、
给人物评价的主要手段。巴顿在影片中出现,大部
分用了仰角拍摄,对巴顿的高傲、高贵的军人气质
给予正面评价。
•
•
3.平拍
摄影机处于被拍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
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
面有平稳感。
• 平拍的画面,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对人
物的评价客观,不带感情色彩。
《黄土地.》(译名:Yellow Earth )
•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 景结合起来使用。
•
•
二、角度
角度,又可以称为摄影角度、拍摄角度、机位角 度。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 可将角度再分为:俯瞰、俯角、平视、仰角和倾斜。
•
1.俯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 方式。
•
俯拍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表现环 境对人的压迫、压抑,困窘、孤立无援。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
又被称为“人物全景”。其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
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
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
过程。
•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
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
巴顿将军
影评《巴顿将军》人物传记类电影《巴顿将军》没有热衷于塑造脱离生活、脱离普通人、让人感到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将一位性格复杂的人物真实地树立于我们前面,影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都作了如实的反映。
让观众自己去认识、了解与评价他。
影片对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再现,既展现了剧烈的战争冲突,又突出了人与战争的关系。
《巴顿将军》以人物活动的细节,以人物活动的真诚和朴实的风格打动观众的心。
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黄沙漫天,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一面美国星条旗,军鼓响起,一身戎装的将军,步上国旗前的讲台,镜头以略仰拍的方法,记录了长达6分钟的巴顿演说,台词多取自巴顿那篇著名的《美国军人最伟大》。
演说中的将军,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充满名将气魄,这人就是巴顿将军。
它运用了推拉镜头,交替突出国旗和军事指挥官的形象,显示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以及军人的职责。
巴顿头戴嵌着三星标志的钢盔,身着剪裁得体的制服,衣袋上方是佩带得整整齐齐的鲜明的略表和勋章,脚上是擦得发亮的深筒马靴。
他的腰间两侧分别插着左轮手枪,一副威风凛凛的军人姿态。
这副装束,似乎在向由他指挥的这支部队说:我是巴顿--这支军队或其他任何军队中最神气的将军。
影片运用了简略的几笔描绘人物的外貌,以及简单扼要的言辞,将巴顿的气度,他的价值观、精神状态和人物个性,全都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形象中的造型雕塑,从表情与语言中流露出来的人物的幽默感和内心的情绪变化,使人物的亮相产生无穷的魅力。
影片中导演多用细节点染来传达出主人公特有的精神,巴顿的战略构思、领导才能、指挥风格及作战艺术,是通过人物职业活动的一个个细节来表现的。
而最明显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大胆无畏的品质、身先士卒的作风、强调纪律的治军特色以及对下属的热爱和关心。
巴顿
《巴顿将军》《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景别分析:大特写来拍摄巴顿的装束。
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
影片以在国旗下、讲台上,全副戎装的巴顿即将开赴欧洲前线的美军作战部队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为开端。
大量的特写景别:巴顿头戴嵌着三星标志的钢盔,身着剪裁得体的制服,衣袋上方是佩带得整整齐齐的鲜明的略表和勋章,他的腰间两侧分别插着左轮手枪,一副威风凛凛的军人姿态。
这副装束,似乎在向由他指挥的这支部队说:我是巴顿--这支军队或其他任何军队中最神气的将军。
近景和中近景:以此来突出画面中人物的重要作用,强调细节,能够看清巴顿的表情,从而揣摩出巴顿这个人物的心理,展现出巴顿的内心世界,可以与观众形成交流感。
中景:中性、平稳、客观的中景景别有良好的叙事能力,形象中的造型雕塑,从表情与语言中流露出来的人物的幽默感和内心的情绪变化,使人物的亮相产生无穷的魅力。
远景:叙事功能较强。
信息交代明确。
也是对巴顿将军这个人物介入的描述,情绪表现比较超脱。
全景:画面中人物占主体。
能够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
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巴顿将军》像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一样,有标题、启句、层次、段落和结尾,娓娓道来,给人以流畅、明快的感觉。
它充分地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去领略人物形象的无穷韵味。
《巴顿将军》影片简析
18.《巴顿将军》影片简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饬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艾森豪威尔为照顾英军面子。
下令执行英方的作战计划,即由英军主战,巴顿率兵配合。
1943年7月,西西里战役打响。
英军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难以前进。
巴顿乘机自行挺进,把上级军令抛在脑后,不顾部队伤亡严重,一心只想抢在英军之前占领西西里重镇墨西拿。
布莱德雷将军劝说无效,愤怒地指责巴顿将军是“酷爱战争”。
在巴顿的如山军令下,美军以巨大伤亡的代价拿下了墨西拿。
当蒙哥马利元帅率领英军趾高气扬地进入墨西拿时,意外地发现巴顿面带微笑,得意洋洋地在市中心广场等候着他。
巴顿的这一举动引起舆论大哗,加上巴顿因在进军过程中,粗暴地殴打了一个临阵退却的土兵,国内外对巴顿的谴责愈益猛烈。
为此,他被迫向全体士兵和英国军队公开道歉。
出乎巴顿意料之外的是,艾森豪威尔迫于舆论压力,随即撤掉了巴顿的职务。
巴顿眼看进军欧洲大陆、直捣纳粹老巢的伟大战役即将开始,自己却被排除在战争之外,不禁感到痛苦万分,以致彻夜不能成寐。
不久,巴顿又被召到伦敦重投军职。
浅析好莱坞战争题材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巴顿将军》和《西线无战事》为例
244浅析好莱坞战争题材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巴顿将军》和《西线无战事》为例席鲁豫 湖北文理学院摘要:《巴顿将军》和《西线无战事》两部优秀巨制影片都是反战题材电影的代表作品,在电影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两部影片在主题的体现、片中人物的塑造以及创作技法等方面又存在许多不同,从而使两部影片具有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反战;电影;比较;细节表现影片《巴顿将军》是美国1970年斯凡说那导演的反战题材经典影片,八十年代在国内引起轰动,根据真实人物巴顿改变成传记式影片,形象的刻画出巴顿是一个战争之神,但同时更加清晰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感。
《西线无战事》则是早在1930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同名小说改变成的电影,电影一经问世,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轰动,片中惨绝人寰的情节最为真实的呈现给大家,深恶痛绝的表现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两部影片都是反战电影,但是他们在表演手法和创作方式上都各不相同。
一、主题体现从大的方面来说,影片《巴顿将军》和《西线无战事》都是在表现对战争的反对,但是除了两部影片中表现出整体思想以外,其他的故事情节也都是简单的表现出各自导演或者是所在立场国家的思想。
影片《巴顿将军》讲述的是年近半百的巴顿,带领各国军队驰骋疆场,战功显赫,随后却依旧归于平庸的故事。
故事以上帝视角,即全知视角讲述了巴顿将军的英勇神武的传奇故事。
这部影片是用较为传神的叙事方式叙述烘托了巴顿这个为战争而生的传奇人物,但是更加深刻的突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从领导者,或者说是从小众视角,让观众作为普通人很少感受到的角度,反应出战争的那种真实,上层领导的作战策略都是关乎每个人的性命的,影片集中的反映出反战这样一伟大的主体。
但是它还从各个方面,侧面烘托美国自己本身是一个强国。
如影片刚开始,就是一张美国国旗,但是作为观众并不知道国旗到底多大,直到巴顿登台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一面巨大的旗帜,但凡巴顿工作场所,背后一定会是美国国旗。
巴顿将军影视作品分析
影片背景介绍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 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 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 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 隆美尔元帅率领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斗结 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 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 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 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布莱特雷少将为助手 年逾50 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 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 了极严格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整顿巴顿部下官兵 们一扫悲观畏战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 、骁勇善战的军队,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3.巴顿将军是一位对战争充满着狂热,痴迷于 战争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不能适应政治斗争, 不被美国军方所重视的人物。(巴顿将军认为自 己应该牺牲在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发子弹, 这位将军对战争的热爱近乎狂热,然而和平是 大势所趋,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位将军不能 适应和平年代的政治纷争。)
巴顿将军的视听语言分析
巴顿将军人物形象分析
1.巴顿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 事天才,身经百战,战绩卓越,所向 披靡,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尊重和爱 戴的民族英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巴顿将军是一位雷厉风行,铁石心肠,急 躁鲁莽,对士兵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残暴,同 时是一位不擅言辞,争强自负的战争狂人。( 巴顿将军在视察战地医院时,把战争恐惧症 患者比作该死的懦夫,要求拉出去枪毙,足 见巴顿将军对士兵的严格要求近乎残暴。将 自己的盟国苏联元帅朱可夫当成混蛋,甚至 要求重用纳粹党表现其不擅言辞。)
影片背景介绍一九四三年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布莱特雷少将为助手年逾50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整顿巴顿部下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军队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注:镜头长度单位是秒(s)或者是画格个数。
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16秒过后,一道“立正”的声音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声音剪辑点上使用的是捅声的手法,随后巴顿将军走上高台,向前走了四步走到高台中央,立定,敬礼,响起了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在接下来的31秒内,画面呈现了8个不同的特写镜头,通过对巴顿戎装的整体展示,对其穿着的具体细节,比如勋章,结婚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军徽,钢盔,以及对其面部和动作的描绘,比如泛灰的白眉,炯炯有神的双眼,坚毅的颜色,有力的军礼,塑造了一个英气逼人,将气十足,威风堂堂的将军形象。
初次看到这个开场时在大二年的《影视赏析》课堂上,当时陈烁老师播放了这个开场的前1分30秒,让我们拿笔记下所看到的画面,说实话,想起当初看到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我自认为所看的经典电影不少,《巴顿将军》之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细看,但真正看到这个开场之后,我才强烈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长期以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师发表过对这个开场的分析,但经典总是经得起玩味的。
开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巴顿将军走上高台时的身影和身后国旗的对比,二是接连着的特写镜头,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首先美国国旗的画面是景别十分巨大的场景,而后的大特写镜头却又是影视画面中景别最小的,这两种景别的镜头在数量上和总时长上分庭抗礼,前16秒的1个镜头是大全景,在经历了短暂4秒的全景过渡过后,是接连着的8个总长为31秒的不同的特写镜头,全程巴顿将军没有说一句话,巨大差异的景别对比强烈冲击着视觉感官,就好比突然从一栋高楼大厦定位到这栋楼中某棵树的树叶上,在感官上给人以差异巨大的体验,让人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画面转换的那么快的同时更具信息量的画面便又闪现了。
巴顿将军(影评) (2)
《巴顿将军》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
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
它用的是光波和声波组成的视听语言在观众心理所造成的自然反应。
影片制作者就利用这升旗的时间,用十几个镜头,通过视觉语言塑造了巴顿的视觉形象:雄纠纠的戎装,包括马裤、马靴和钢盔,白眉、琳琅满目的勋章、结婚戒指,天主教教皇赠给的戒指,象征着军纪的马鞭,象牙把手枪,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炯炯有神的眼睛、四星上将。
从这前一分半钟,观众已经获得许多印象深刻的信息,可一句文字语言都没有。
《后来让子弹飞》剿麻匪的动员大会,姜文就模仿了这一经典镜头。
巴顿将军,是个战术英明,有勇有谋的将军,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巴顿也不是完美的,他也有缺点,那就是他喜欢说脏话。
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中把巴顿将军的形象更为中国化,更诙谐一些。
当一个士兵因为害怕,而不敢上线打仗时,他就毫不留情的骂了上去:“狗娘养的!”当这件事传出去以后,外界对巴顿有蛮多的看法和评论,但是这些完全不能磨灭巴顿想要带兵上线作战的心,他不顾别人对她的评论,笑对一切。
当一个士兵,因为上前线勇敢地打仗而身负重伤时,他不顾军官威严的形象,像一个兄长一样,慈爱的蹲下来在他们的耳边低语,安慰着他们。
这部影片很好的刻画了巴顿的性格,让慈爱的巴顿,暴躁的巴顿,英勇的巴顿,都如实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当时,真是的巴顿将军好像也参加过二战,和影片描述得差不多。
本身,主演巴顿的那个演员就具有一种领导者的气质,再配上种种战争,巴顿的优秀精神就完美的展示了出来。
巴顿精神,能够让所有的男生变得有男子气概,还可以让他们的气质也变好,让他们有一种统领者的感觉,让别人看了就觉得是块宝石。
巴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集万众英雄本色于一身的最好例子。
巴顿精神,一种英雄精神!巴顿说过一句话,我不会用一个没有勇气和胆识的士兵,我巴顿的手下也不会有这种士兵,因为这种品质应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这只是勇敢而已啊!巴顿同时还是一个极其幽默的人,在开场的时候,他的一番训话,是我对她敬佩之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背景介绍ຫໍສະໝຸດ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 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 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 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 隆美尔元帅率领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斗结 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 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 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 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布莱特雷少将为助手 年逾50 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 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 了极严格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整顿巴顿部下官兵 们一扫悲观畏战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 、骁勇善战的军队,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突然,镜头拉近,将巴顿将军的身子瞬时放 大,跟着更是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手戴金戒 指、握着权杖、胸前肩头挂着的勋章、腰间 别着的精致手枪、盔头上印着的四颗星星等, 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是一位富有同时又是立功 无数的军官,这些特写镜头给我们造成了强 烈的视觉效果。
巴顿将军在教堂里作检讨和走出教堂的画面 都使用了大仰拍,从摄像的角度展现出了导 演对巴顿将军的崇拜和钦佩。
3.巴顿将军是一位对战争充满着狂热,痴迷于 战争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不能适应政治斗争, 不被美国军方所重视的人物。(巴顿将军认为自 己应该牺牲在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发子弹, 这位将军对战争的热爱近乎狂热,然而和平是 大势所趋,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位将军不能 适应和平年代的政治纷争。)
巴顿将军的视听语言分析
在影片接近结尾时,巴顿将军站在巨大的司 令部楼下,显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通过画 面隐含着这位传奇的将军虽然能驰骋战场, 但是却不能适应残酷的政治斗争,不能受到 军方的重视,是对这位将军悲惨结局的展现。
影片《巴顿将军》展现了美国人的战斗精神 ,同时展现了美国人在战场上的勇敢以及对 巴顿将军这位传奇将军的尊敬和爱戴,同时 也间接的体现了美国人对和平的热爱。
影片《巴顿将军》以巴顿将军的一生作为贯穿影片始终的主 线,夹杂着巴顿与蒙哥马利的恩怨情仇和与艾森豪威尔的政 治较量,塑造了巴顿将军这位传奇将军不平凡的一生。
巴顿将军视听语言分析
在电影开始,便运用远景的方法,将 一幅巨大的星条旗展示在荧屏上,暗 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国度,也 暗示了美国在二战中的强势霸权地位 。接着主人公巴顿将军在镜头的几何 中心出现,虽然在国旗的衬托下显得 非常微小,但手敬军礼,身姿笔直, 显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军人,与此 同时,响起音乐,整个场景变得肃穆 庄严。
巴顿将军人物形象分析
1.巴顿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 事天才,身经百战,战绩卓越,所向 披靡,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尊重和爱 戴的民族英雄。
2.巴顿将军是一位雷厉风行,铁石心肠,急 躁鲁莽,对士兵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残暴,同 时是一位不擅言辞,争强自负的战争狂人。( 巴顿将军在视察战地医院时,把战争恐惧症 患者比作该死的懦夫,要求拉出去枪毙,足 见巴顿将军对士兵的严格要求近乎残暴。将 自己的盟国苏联元帅朱可夫当成混蛋,甚至 要求重用纳粹党表现其不擅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