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的通知-武政规〔2019〕19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的通知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的通知武政规〔2019〕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9年7月18日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促进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倍增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申报年度前2年内在武汉市注册落户的新引进(或者新设立)文化企业(含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申报企业须在本市登记注册、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承诺在本市经营期限不低于10年且不减少注册资本。
本规定中文化企业是指符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名录,面向市场从事文化及相关产品生产的各类所有制经营性企业。
第三条对新引进(或者新设立)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给予下列扶持:(一)新引进(或者新设立)的上年度日活跃用户10万以上(含10万)或者阅读量50万以上(含50万),且持续提供优质原创内容的新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或者移动客户端);以及新引进(或者新设立)的上年度日活跃用户达到500万以上(含500万),且持续提供优质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的其他互联网文化平台(网站或者移动客户端),对作为其第一出品方或者建设运营方的文化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二)对新引进(或者新设立)的互联网文化企业,拥有或者上年度新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出版等准入许可证的,给予其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和调整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市级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和调整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市级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4.03•【字号】武政办〔2015〕46号•【施行日期】2015.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和调整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市级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武政办〔2015〕4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调整情况和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清理和调整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市级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对市推进上海通用汽车武汉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308个市级非常设机构予以保留,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调整情况,对其领导职务作相应调整;对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等3个与其他市级非常设机构工作相近的予以合并;对市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问题承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等18个市级非常设机构,因其承担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已结束而予以撤销(具体名单附后)。
二、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建设法制政府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尽量少成立市级非常设机构。
今后,除上级机关有明文要求或者确因工作需要,且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外,原则上不得以市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名义发文成立市级非常设机构;对涉及面广、需有关部门或者单位配合的重大事项,经主要责任部门报请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建立由其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的委(办、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一协调有关工作。
三、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急交急办、特事特办、即调即办”的原则,健全市级非常设机构人员调整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现保留和今后经批准成立的各类市级非常设机构增补、调整组成人员,经市级非常设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一律由市级非常设机构自行行文或者挂靠单位代为行文,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备案。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上市公司影响
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拄持力度. 包括税收 l 出版等华北地 区出版集团. 但可能过于 l主业不佳. 未来被收购的可能性大 华囝
政 策优 惠 、 决融 资难 题 等 . 力 推 动文 j 观 。 解 大 乐
化 企业 上 市 ; 部委 出版 社 转制 为企 业 、 党
l 媒 现 金充 足 ,2 0 年 一 季度 束 货币 资 传 0g
电 台电 祝台制 播 分离 改革 : 电广 传媒 主 要是 传 言收 购 网络游 戏 公司 “ 都梦 工 成
免所得税 破华有线、 广电网络业绩可望 J大股东湖甫卫视广告业务好. 上市公司分 J 厂”, 顶计公司 3 倍市盈率价格收购. 预 增厚3 %、 4 天威规讯为深圳特区企 l享很少, 3 l %。 未来改革后前景太. 但时间难把 l 计贡献4 个亿的收入、l 亿元的利润, 可以 业, 此次堆以享受 1握, 目前股价下公司的资产注入意愿小. 1 增厚公司每胆业绩02 元; 6 不考虑收购
革、 广电传输网络整台、文化市场综台执 l 包括广告、 发行、印刷都可以进八上市公 l
法改 革等 都在 稳 步推 进中 。 对于 A 股相 *上 市公 司的 影响 :
税 嘘优 惠 :主耍 是 有 线 网络 公 司 减
其他传媒公司:博瑞传播主业依托
J司 . 目前 殷价 已经 反 映分 步上 市的 { . f 报 纸 短 期 和 长 埘 前景 薛 欠佳 , 大腰 砸期 的 但 但 还j 殳有完 全反 映整 体上 市顼 期 1 已经 股 权融 廊 、 持力 度 大 , 东 支 近期 上涨
1 坤 0 年净 利 璃3 5 万 元 . 璇有 望创 8 8s 据
广 电传 输 阿 络 整 合,主要 是 天 威 视 f 板I 0 业 P 上市 。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武政[2012]31号【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4.26【实施日期】2012.04.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若干意见(武政〔2012〕3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提速我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经研究,现就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重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各地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工业始终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
先进制造业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是推动工业大发展,实现市十二次党代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各区(含开发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各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新局面。
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核心、重大项目为带动、市场应用为重点、专门领军人才为支撑,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显著提升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产业,加速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生成中心,为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奠定决定性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5400亿元,总体规模超过2010年基数的2倍,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33.8%。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汇编(2009-2014)
文化产业政策文件汇编(2009-2014)目录1、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发布) (3)2、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 (7)3、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产函〔2010〕1169号) (10)4、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12)5、文化部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 (14)6、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中宣发〔 2011〕49号) (16)7、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2012年第3号) (18)8、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产发〔2012〕7号) (25)9、关于重新修订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文资〔2012〕]4号) (42)10、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2012年5月7日) (46)11、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文产发〔2012〕17号) (60)12、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63)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 (68)14、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 (71)15、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14年3月20日) (74)16、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加快我省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通知(豫商服贸〔2014〕3号) (78)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 (79)18、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教〔2014〕63号) (85)19、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产发〔2014〕27号) (88)20、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 (91)2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14〕152号) (94)2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豫政办〔2011〕47号) (103)2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的通知(豫政〔2013〕24号) (106)24、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贸〔2014〕86号) (113)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发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模板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模板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文化产业对于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乡村发展的内涵和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1. 统筹规划:制定全面覆盖、协调一致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地资源和特色,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2. 创新驱动:以创新为动力,引导乡村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企业。
3. 保护传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4. 产业升级: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5.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的扶持,降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营成本。
三、工作内容1. 制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定位、重点项目规划、产业布局等内容。
在规划中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 建设文化创意园区依托乡村既有资源,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引入优秀的文化产业企业和文创项目。
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创意空间和服务平台,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3. 培育文化企业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存在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4.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形象。
5. 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将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
3汉阳造
3、资源整合型——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1)项目背景情况2009年,汉阳区委、区政府引进上海致盛集团,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三元模式,在百年工业遗址汉阳区龟北路一号原824厂,创建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北路1号,东临长江,西靠月湖,北面汉水,南枕龟北,由长江大道、滨江大道、月湖大道三条城市交通轴线合围而成,是“武汉之心”所在地。
园区总占地面积257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改造对象为原航天工业部824厂的厂房、二期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龟北片区”),一期占地面积约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二期占地面积约167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目前,该产业园一期园区已基本建成,仅有少数画廊、设计公司、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和餐饮酒吧进驻,大多进驻企业均将此作为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产业园欠缺品牌企业聚集效应,正遭遇发展瓶颈期。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产业园内部道路的畅通度不够。
虽然整个泛月湖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但地区内部的道路数量却明显不足。
主要干道龟北路为单行线,没有纵线连通道,交通可达性、畅通性相当受限,极大的制约了产业园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作为城区功能转型期对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开发的典型之作,产业园区所依托的“汉阳造”却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缺失依托主体本色,在园区内并没有见到有关“汉阳造”的相关景点或展览,使置身园区的人难以获得历史共鸣感,影响其发展;三是园区没有能够集聚人气的文化创意和时尚休闲的企业、名师名家入驻,园区内入驻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和市场资源整合力未得到充分体现,集聚效益不强,从而导致文化消费群体的数量有限。
2013年“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评为武汉十大城市文化名片,为有效整合汉阳地区已形成的创意产业园资源,扩大品牌效应,结合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五城”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扶持和培育文化企业成为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在汉阳梅子山脚下续写“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月湖片区),弥补产业园(龟北片区)品牌效应、公共配套、交通等方面的不足,作为武汉文化复兴的靓丽名片,集聚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落户,形成包括艺术展览、设计研发、国际时尚发布、广告影视媒体和艺术教育以及面向大众的艺术活动的创新型、复合型、功能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政治12.最近武汉的气温转冷,某超市向顾客推荐一款标价为600元的电热取暖器。
这600元①行使着价值尺度的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行使着流通手段职能,是现实的货币③是取暖器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④行使着支付手段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假设2011年M国一单位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3元,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如果M国2012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2011年将该商品出口到N国,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的角度,可换回N国货币多少元?A.65 B.62.5 C.50D.4014.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
在右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A.A1曲线B.A2曲线C.A3曲线D.A4曲线15.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十二五”期间,该区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力度,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环保节能、高技术服务等产业。
武汉东湖高新加快自主创新①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价值量②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较高利润③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④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2011年12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贬值成为不争的事实。
美元贬值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①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②加剧我国外向型制造企业的困境③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缩水④居民人民币存款储蓄缩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经过两年多的规划研究,武汉市雄楚大街改造方案初定。
2011年5月17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了“雄楚大街快速化改造规划方案”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文化振兴2024年工作计划
文化振兴2024年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振兴成为了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文化振兴不仅可以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2024年,我国将制定一项全面的文化振兴工作计划,以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
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规范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
同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好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同时,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推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四、推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机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国际化和市场化。
同时,加强文化事业的规范管理,提高文化事业的服务水平,让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调整情况和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调整部分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非常设机构领导职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贾耀斌常务副市长担任: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价格”指数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招投标工作委员会主任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东西湖地区地铁5500亩打包土地融资(置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汉口西部地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贯彻实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领导小组组长市青山工业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配套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市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领导小组组长全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主任市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市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东风雷诺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实施城建攻坚五年(2012-2016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服务东风雷诺武汉乘用车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支持民航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富士康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议委员会副主任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市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二、邵为民副市长担任:武汉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工业名优创新产品配套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市整顿关闭非金属矿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推动通信行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卷烟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化工专用仓储物流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科技兴贸创建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无线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船舶出口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商贸单位小进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华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天威武汉新能源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武汉核电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小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台商工业园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汽车以旧换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服务企业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市三环线内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会展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东风雷诺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服务东风雷诺武汉乘用车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富士康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三、邢早忠副市长担任: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惠民汉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民间金融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湖北(武汉)院士咨询服务(活动)中心主任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电动汽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市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秦军副市长担任: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燃气热力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小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汉阳造广告创意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法律援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餐厨垃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人民政府建筑垃圾整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领导小组组长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委员会组长市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领导小组组长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小组组长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民兵组织调整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涉外管理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主任市迎园博园林绿化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东风雷诺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五、刘立勇副市长担任:武汉沌口-阳逻综合保税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汉口北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武汉--长江中上游地区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新港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赏花游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市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江汉江(武汉段)禁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瘦肉精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汉口殡仪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天兴洲生态绿洲项目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指挥长市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市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市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市迎园博园林绿化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六、刘英姿副市长担任: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新武汉杂技厅项目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招生考试委员会主任市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学前教育工作局际联席会议组长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2015年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武汉市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作小组组长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七、张光清副市长担任:市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新城区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环官桥湖地区资本谷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军民共建山坡机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航空保税油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博会筹备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市武嘉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武汉城市地质调查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汉江两岸江滩综合整治指挥部指挥长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上海通用汽车武汉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市绿道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市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组长市华侨城及其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房屋征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引进中央企业在汉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长江白沙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市数字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天然气高压外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人民防空指挥部指挥长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市东西湖地区地铁5500亩打包土地融资(置换)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市迎园博园林绿化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市推进东风雷诺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实施城建攻坚五年(2012-2016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2015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支持民航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四环线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市三环线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8月18日——结束——。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4.27•【字号】鄂政办发〔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0〕1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0年4月27日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更好发挥其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大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一)加大专项资金扶持。
利用现有“拨改投”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企业抗疫纾困,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化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给予信贷支持,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统筹省级相关文旅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促进文旅市场复苏。
加大政府专项债券对文化旅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力度。
(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实施专项金融支持。
制定支持文旅企业专项金融服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建立金融支持重点文旅企业推荐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名单内企业支持力度。
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积极为文旅企业融资增信,鼓励金融机构认可国有担保公司担保增信,对文旅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缓贷。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武汉分行)(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文旅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
用好华中文交所“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文旅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国有投融资平台采取股权投资形式,支持文旅企业发展。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订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蓬勃发展。
2011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的单位数(含个体户)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
基本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资本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武汉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较小,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产业链还不完整,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产业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
未来五年,武汉文化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趋好,内在动力更加强大,文化产业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制定政策举措,建立有效机制,引导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
实施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文化和旅游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乡土人才等创新创业。
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在乡村设立文化和旅游类实习实践实训基地。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乡村小微文化企业和工作室、个体创作者等发展,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乡村文化产业。
推广“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各类农民合作社、协作体和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建立完善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企业库。
支持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企业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打造武汉文化产业基地
打造武汉文化产业基地—3月2日朱耿洲在武汉企业家论坛演讲实录武汉,这个以楚文化久负盛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文化产业的勃兴而再度为世人瞩目。
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武汉两江交汇(长江、汉水),三镇隔江鼎立(武昌、汉口、汉阳),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资源优势。
近几年武汉也正逐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3月2日下午,由武汉市经信委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题为“融资策划资本运作改变中小企业命运”的企业家论坛,在武汉举行。
我国著名融资策划专家朱耿洲博士担任主讲,近四百位企业家参加。
在论坛期间,企业家纷纷上前咨询,投融资事项,其中湖北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中国文谷”项目创始人胡丹先生也适逢与朱博士推荐并交流了文谷项目。
文谷项目有三大亮点:亮点一是社会效益极好:1.湖北省李鸿忠书记批示"重中之重"国家品牌项目,省委省政府“九大政策”扶持;2.“中国文谷”是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唯一“国家文化产业基地”;3.长江经济带规划的三大重点三个第一工程;4.武汉“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强市”第一大伟业;5.百名院士、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签名支持的世纪伟业;亮点二是经济效益巨大:1.当代最大的蛋糕(如欧州包装创意设计产品投入产出比为1:1500);2.软黄金产业,被戏称为“文化地产”(文化含金量高,资产价值更高);3.“文谷”商标价值高(如:中关村商标价值47亿); 4.文谷品牌价值巨大(如: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品牌价值达1677亿元);5.知识产权核心价值高(如注册新公司,知识产权最高可占70%股权);6.各种衍生文化产品,带来巨大的高附加值!亮点三是利于资本运营:“中国文谷”故事多、概念多、项目好,有利企业上市和股票飙升!朱博士深信胡丹先生的眼光和判断,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投融资方面的辅导和支持.预祝“中国文谷”项目早日可取得成功,也期待各界的力量扶持这功在千秋之项目!一个下午的论坛很快接近尾声,只可惜时间太过匆忙,朱博士无法与现场企业家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不免有些遗憾。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模板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模板一、背景分析1.1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失加剧,乡村经济面临严重挑战,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土地闲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对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结合其他产业资源,以创意、创新为特点,通过综合运用文化资源、创意产品和相关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化产业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还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二、总体目标2.1 乡村振兴工作总体目标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乡村全面小康、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2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总体目标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产业规模适宜、产业链条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重点任务3.1 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3.1.1 制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3.1.2 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
3.1.3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3.1.4 培育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
3.2 依托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3.2.1 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重点发展项目和目标市场。
3.2.2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2.3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升从业能力。
3.2.4 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3.3 加强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3.3.1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民子女教育的支持。
武汉“黄金30条”振兴文化产业
武汉“黄金30 条”振兴文化产业
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结果会怎样?武汉召开文化产业振兴暨文化
和科技融合工作动员大会,通过一揽子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力争2016 年武汉文化产业突破3000 亿元,实现超倍增。
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为东湖高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
示范基地核心区授牌。
会上,武汉出台的首部文化产业专项计划《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到2016 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 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 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使武汉成为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全国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文
化产业发展基地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据悉,去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2.8%;从业人员25.23 万人、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单位11574 家。
未来,武汉将通过文化振兴30 条,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传媒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艺术品、演艺娱乐、现代会展8 大产业。
文化和科技,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市长唐良智对全市文化产
业振兴暨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专门引用了法国著名作家福
楼拜的名句,强调科技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文化的发展又为科技
带来了新的创新动力。
两者应融合发展,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唐良智特别强调,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建设国家中心城
市的中心位置,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
动员大会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丽敏主持,市领导冯记春、马旭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订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蓬勃发展。
2011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的单位数(含个体户)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
基本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资本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武汉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较小,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产业链还不完整,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产业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
未来五年,武汉文化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趋好,内在动力更加强大,文化产业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建设中心任务。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武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基础更加雄厚。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武汉迎来了“高铁时代”,与周边及国内中心城市的联系更为便捷,武汉文化的吸引力更大,辐射力更强。
“十二五”期末,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将突破15000美元,将催生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作为首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如何示范基地,武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武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优势文化产业为重点,以重大文化项目为抓手,以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保障,实施文化产业“超倍增”计划,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2.主要目标到2016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成为全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武汉成为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全国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强。
培育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传统文化业态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媒体、网络服务、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一批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
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级显著提升,三镇之间、城郊之间集聚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形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体系逐步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
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培养引进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3.发展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龙头带动战略。
加速资源整合与产业链拓展,培育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打造若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领先的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来汉发展。
项目拉动战略。
谋划和启动一批具有示范性、基础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和整体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战略。
实施城市文化生态协同创新计划,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服务平台,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产业联动战略。
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导向,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形成融合型的新业态和产业链。
区域互动战略。
围绕中部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特大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和产业影响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媒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品业、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八大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超倍增”目标。
1.创意设计业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广告创意设计、软件信息服务业等行业。
到2016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培育10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打造2—3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设计主题展会,初步形成“武汉设计”品牌效应,“设计创意之城”初步成形,“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条件基本具备。
重点发展工程设计业。
依托在汉设计院所和龙头企业,积极建设东湖工程设计城、沌口工程设计产业园、金银湖工程设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汉口三阳路、王家墩CBD、汉阳月湖、武汉新区、武昌中南路等工程设计产业片区,以服务制造业的高端工程设计为重点,促进工程设计业提升。
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业。
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相呼应,依托武大、华中大、武汉理工大、湖工大等院校,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围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家电、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支持设计服务与重点项目对接,鼓励加强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附加值,使相关产业能级得到快速提升。
推动发展时尚设计业。
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时尚产品及相关服务,依托湖美、华师大、武纺大、中国地大等院校,重点围绕服装服饰、日化用品、黄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时尚数码消费品等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的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掘设计新锐,扶持个人品牌,推广时尚品牌,打造时尚平台,建设“全国时尚设计名城”。
依托光谷软件园、软件新城等基地,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保持在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
鼓励数字内容企业设计开发“云”技术、“云”服务,带动武汉其他文化产品向云服务模式转型。
提升广告设计策划、创意、制作及服务水平,促进广告业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协调发展,支持汉阳造广告创意产业园、圈外创意社区的建设,培育发展特色广告创意产业集群,力争广告业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2.传媒出版业主要包括传统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新媒体业等。
到2016年,传媒出版业年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形成3-4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领军企业,建设华中传媒出版强市,成为全国领先的传媒内容生产、传播基地。
支持武汉地区省、市各报业、期刊、广电、出版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武汉广播电视总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出版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步伐,引进一批立足武汉、辐射全国的传媒、出版企业。
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传媒出版业的结合,积极促进传媒出版业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
重点推进新媒体产业,以武汉获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全面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打造全媒体内容集成和数字播控平台,发展手持电视、地铁电视、网络电视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业务,打造以数字新媒体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依托长江网、汉网,加强报网融合,推动内容原创和内容集成,发展手机报纸、手机书刊等移动媒体和数字化产品。
加强连锁书报亭等文化消费终端建设。
发展电影产业,加快实施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扩大院线覆盖范围,实现天河院线规模化、品牌化运营,逐步进入拍摄制作领域,延伸电影产业链。
加快武汉中央文化区电影科技乐园、雅图中国光影城、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做大图书发行产业,进一步完善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模式,拓展图书发行网络,形成大型书城、专业书店、社区连锁店三维一体的立体销售模式。
实施出版数字化战略,结合华中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长江数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业态。
壮大印刷复制业,支持中粮包装生产项目、玛丽文化50亿纸品本册制造项目等,依托楚天传媒产业园、长江传媒产业园、知音传媒产业园、新华印刷科技产业园等生产基地,建设华中印刷物流产业园,发挥彩峰数码、彩之虹包装印刷公司等龙头印务企业的产业活力,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重点发展高档精品印刷、彩色印刷、包装装潢印刷等。
3.文化旅游业主要包括主题公园、自然生态、都市风情、滨江休闲、乡村观光、人文历史等旅游及相关产业。
近五年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6年,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