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1.如图4-Z-1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图4-Z-1描述正确的是(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缸里的水如果长期不换会变绿,是因为水中有大量苔藓植物生长B.被子植物是高等植物,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C.银杏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D.苔藓植物密集的植株间隙能蓄积大量的水分,所以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3.银杏和法桐是常见绿化树种,这两种植物的最大区别是( )A.有无输导组织B.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C.能否产生种子D.能否进行有性生殖4.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豆腐和玉米粥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①种皮②胚芽③子叶④胚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探究根的生长时,如图4-Z-2所示对根尖等距离划细线,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细线间距离最大的是( )图4-Z-2A.①B.②C.③D.④6.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下列各项中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无关的是( )A.叶片表皮的气孔B.根尖的成熟区C.根、茎、叶内的导管D.根、茎、叶内的筛管7.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结果如图4-Z-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Z-3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实验应在黑暗处进行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是氮、磷、钾等无机盐8.做“茎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时,应选用带叶的枝条,才能观察到红墨水在导管内的运输情况,这是因为( )A.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无机盐B.蒸腾作用是茎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C.叶片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是茎吸收和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D.茎细胞生活所需的有机物是由叶片供给的9.大樱桃以其艳丽的外观、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B.植物通过筛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C.叶片中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D.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2.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需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

这些水分的散失( )A.对植物体来说是极大的浪费B.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有利于植物体保存热量D.有利于降低大气湿度3.要探究绿色植物的叶是否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应选用哪两个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 )图1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

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5. 近几年,我国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当我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公园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输导作用6.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 )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⑤无机盐的吸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如图2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2A.①④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②③为机械组织,能支撑叶片,使叶片平展C.⑥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⑤为分生组织,是植物蒸腾散失水分的门户8.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9.某实验小组采用图3中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图3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大白菜外层的叶片呈绿色,内层的叶片呈黄色。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新人教版(new)

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进入到植物体内以后( C)A.大部分参与光合作用B.大部分用于吸收作用C.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大部分从根直接回到土壤中2.绿色植物散失水分及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C)A.叶肉细胞B.上表皮C.气孔D.下表皮3.(2014,乐山)下列所列现象与相应的解释之间,不合理的是( C)A.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B.黄瓜、南瓜的花多数是不结果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C.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D.移栽树苗一般会在阴天或傍晚,主要是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解析: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损伤幼根及其根毛,利于根吸水而不是避免水分的散失,所以C错误。

4.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原因是(B)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B.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C.树林中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利于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D.热带雨林降水频繁,主要原因是植物蒸腾作用强烈6.右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

在连续光照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防止水分散失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光照后才能由叶片合成7.(2014,苏州)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8.(2014,济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9.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D)A.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强 B.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C.白天光合作用弱,夜晚呼吸作用强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10.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之所以需要光,是因为(B)A.光本身就是一种有机物,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有机物B.光能够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C.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光能够为绿色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11.某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再光照4小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 六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 六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将芹菜叶柄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纵切,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A.表皮B.导管C.纤维D.叶肉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是()A.在导管中,沿根→茎→叶运输B.在导管中,沿叶→茎→根运输C.在筛管中,沿根→茎→叶运输D.在筛管中,沿叶→茎→根运输3.山楂是一种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利于降低()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4.自古诗人爱“咏莲”,对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叶片的表皮没有气孔B.中“通”外直——叶柄长直,内有气腔C.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D.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5.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D.根吸水较少,消耗的水分少6.王涛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树木,对其措施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傍晚移栽——减少蒸腾作用B.剪除部分枝叶——带动茎内的水上升至叶C.带土坨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D.给移栽后大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7.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和检验淀粉所用的物质分别是() A.酒精、碘液B.清水、氢氧化钠C.酒精、清水D.碘液、澄清石灰水8.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①表示二氧化碳C.②表示氧气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第8题)(第9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

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光照强度改变会影响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量10.某兴趣小组用甘薯(茎细长,分枝少,叶多)为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2.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D.根吸水较少,消耗的水分少3.如图所示,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时,气孔的变化情况分别是()(第3题)A.关闭、打开B.打开、打开C.打开、关闭D.关闭、关闭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5.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的垃圾污染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避免传播人类疾病6.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

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

主要是因为()A.氧气太多B.缺乏二氧化碳C.缺水D.温度太高(第6题) (第7题)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在上述实验中,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水分、释放氧气B.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8.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
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积极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选项中,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绿
色出行,C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三项都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D对于野生动植
植物为主的植被是针叶林,故A符合题意。
B、荒漠地区夏季雨少且空气干燥,冷热变化大,植物种类贫乏,耐旱性强,B不符合题意。
C、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不是针叶类型的植被,C不
符合题意。
D、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地区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都为
阔叶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解析】A、我国森林资源的绝对量可观,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
众多,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A不符合
题意;
B、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1/5
(6)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可见我国的植被类型不包括针叶林阔叶林,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绿色植被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我国的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六种。
8.【答案】A
解析:我国在气候上属于热带地区的有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的南部和西藏东南部,除海南岛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 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 测试题

第三单元第三~六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植物任何部位的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细胞分裂2.水稻在抽穗期间平均每天吸收水分的量大大增加,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开花结果 D.呼吸作用3.2019·日照将大小、生长状态一致的植物分成三组,甲、乙置于黑暗处,丙给予适宜光照。

水分蒸发量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图4-Z-1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4.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有机物的吸收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避免自身被阳光灼伤C.移栽树苗时去掉一些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加快水循环5.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B.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C.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D.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7.如图4-Z-2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

表述正确的是( )图4-Z-2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8.“碧水蓝天”将成为深圳的新名片,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

在义务植树活动中,不利于移栽树苗成活的措施是( )A.大量施肥,增加光照 B.带土移栽树苗C.剪去树苗的部分枝叶 D.在阴天或早晚移栽9.在甘蔗的茎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的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 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10.某实验小组采用图4-Z-3中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图4-Z-3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有一种绿色叶片上有黄色斑纹的观赏植物,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碘液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蓝,黄斑部分不变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正确答案为B,可以改写为:“根据图4-Z-1,重合部分表示生物的共同特点,F表示有输导组织。

”2.正确答案为D,可以改写为:“苔藓植物的密集植株间隙能蓄积大量水分,因此对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

”删除其他选项。

3.正确答案为B,可以改写为:“银杏和法桐的最大区别在于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删除其他选项。

4.正确答案为D,可以改写为:“豆腐和玉米粥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芽和子叶。

”删除其他选项。

5.正确答案为D,可以改写为:“根的生长时,距离最大的细线是④。

”删除其他选项。

6.正确答案为A,可以改写为:“叶片表皮的气孔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无关。

”删除其他选项。

7.正确答案为C,可以改写为:“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删除其他选项。

8.正确答案为A,可以改写为:“带叶的枝条可以观察到红墨水在导管内的运输,是因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删除其他选项。

9.正确答案为B,可以改写为:“大樱桃可供食用的部分和种子分别是由子房胚珠发育而来。

”删除其他选项。

10.正确答案为B,可以改写为:“绿化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去掉一些枝叶并搭设黑色网罩遮阳,主要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删除其他选项。

11.可以改写为:“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主要原因是降雨量较多。

”删除其他选项。

A。

植物的生理活动特点植物的生理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或动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气孔排出水蒸气,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的过程。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确答案为C。

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需要光合色素的参与,而呼吸作用则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不包括无机盐。

C。

叶片重量关系正确答案为B。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3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试卷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3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试卷
【答案】(1).草原(2).荒漠(3).热带雨林(4).落叶阔叶林(5).常绿阔叶林(6).针叶林(7).半干旱(8).严酷(9).十分贫乏(10).稀疏(11).高温多雨(12).丰富(13).常绿
【解析】
【分析】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方面来切入。
【详解】针叶林分布在冬季温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故A不符合题意;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低温少雨,生物种类较多,比热带雨林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故B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其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全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极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至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至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至六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水往低处流”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移动。

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A)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2.(安徽中考)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 B.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C.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水3.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4.(南充中考)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低温能保鲜蔬菜、水果是因为低温能降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来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农业生产上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只需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无须考虑其呼吸作用5.(海南中考)如图a、b、c、d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A.进行过程a的主要器官是叶 B.过程b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进行过程c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过程d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有机物6.(聊城中考)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素)植物,选取一片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有(B)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7.下列关于我国植被的说法,错误的是(A)A.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区四季分明 B.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C.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D.草原植物大多适应半干旱气候8.(邵阳中考)下表中农业生产活动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B)选项农业生产活动目的A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B 播种前松土抑制种子的呼吸C 初春播种后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D 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二、非选择题9.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各章节精选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各章节精选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试题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生物课本B.电脑病毒C.煮熟的鱼D.蘑菇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回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理现象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子女与父母长相不同D.母鸡下蛋3.猫妈妈生小猫,小猫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A. 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C.发育D.繁殖4. 马大湖景色优美,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查,发现湖内生活着芦苇、鱼、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产生体内排出的废物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5.小红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小红无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请你从①有无耳垂②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两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⑴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说明生物具有现象。

⑵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说明生物具有现象。

6.关于生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废物,植物也能D.生物都能由细胞构成7.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8.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含羞草B.蘑菇C.枯草杆菌D.钟乳石9.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10.下列生物中,能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是A.草履虫B.熊猫C.桃树D.草鱼1.D2.B3.A4.D5. ⑴变异⑵遗传6.C7.D8.D9.A 10.C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现代生物学研究采用的重要发法是A.观察法B.分类法C.实验法D.调查法2.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了3.下列关于调查法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⑤④C.②①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4.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利用观察、、等方法研究有关生物的科学事实。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01-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是2.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A.4月12日B.5月4日C.7月1日D.3月12日3.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增加木材产量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

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A.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6.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9.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 75 倍。

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 68 吨之多。

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实验证明,1.5 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 4 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 40米。

实验结果表明,10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

植物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如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 42 公斤氯气和12 公斤的氟化物。

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

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2.【答案】D【解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我国曾于 1915 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 3 月 12 日。

后来到了 1928 年的 4 月 7 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

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

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

1979 年 2 月 23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 3 月 12 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其意义为:森林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能防风固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是2.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A.4月12日B.5月4日C.7月1日D.3月12日3.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增加木材产量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

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A.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6.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9.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A.调节气候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C.提供木材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11.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C.大面积围海造田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12.“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

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A.节省办公经费B.减少垃圾C.实现现代化D.保护森林1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B.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C.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D.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14.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是种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⑥15.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

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A.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B.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C.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D.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16.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防风固沙、消除噪音17.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样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18.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沙尘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遭到破坏B.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C.北方降水少D.北方温度较低,植物生长缓慢19.福岛核电站事故使日本今夏电力供应短缺。

为此,日本民众采用“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能源,削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A.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C.少开汽车多走路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20.阜城的清河路今年五月份将行道树换成了法国梧桐,使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你知道法国梧桐属于何种植被类型吗?()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二、解答题21.当你漫步在花园或校园时,都会看到一些友情提示语如图。

请你另写一句有关爱护花草树木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温馨提示语:_________。

22.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

请分析作答:(1)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简述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可能会引起什么全球性问题?(4)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3.如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作用、B是_________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_。

24.蒙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三县交界处,其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

蒙山还是避暑胜地,七月平均温度只有26℃,比县城低7——9℃。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蒙山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2)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的_________、茎的_________、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

(4)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_________”。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25.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

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1)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_________相关。

(2)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作用从叶片的_________散发出水分。

(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

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

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

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

植物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如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

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

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2.【答案】D【解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

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

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

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其意义为:森林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能防风固沙。

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

实践证明,通过营造防风沙林,配合农业、水利措施,会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森林能够调节径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还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减轻洪涝灾害等。

另外,森林对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灾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减缓作用。

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森林是天然的“绿色水库”,能促进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

森林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之家”,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因资源的最大储存库。

3.【答案】B【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此种做法固然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是骑电动车也会消耗电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C、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