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二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二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二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二册)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究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开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lspjy 分站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根底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表达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个活动表达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开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舞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根底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开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假设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开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圆锥的认识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圆锥的认识  北京版

圆锥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北京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圆锥的认识”,它是在认识学习了圆柱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圆锥体与圆柱的关系类似于长方形与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关系,但并不容易观察。

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沟通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联系,掌握圆锥的高及侧面展开图(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制作圆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圆锥的过程,逐步认识圆锥特征,建立圆锥空间表象。

教学难点:沟通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联系,掌握圆锥的高和侧面展开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各种形状的纸片、剪刀、胶棒、筷子等。

教学过程:一、在对比观察中,初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

1、沙漏引入,激发兴趣,初步认识圆锥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沙漏)师:它用来干什么的呢?(计时间)师:没错,沙漏是根据沙子漏完的时间来计时用的,沙漏中的沙子看上去近似什么形状?你知道吗?(圆锥)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对圆锥就有了一些认识,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出示多种实物,辨析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屏幕中的这些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圆锥形状的?师:我们将圆锥形状的物体隐去实物,留下几何图形,再来观察这些圆锥,它们有什么特征呢?预设:①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顶点②圆锥有一个面是圆③圆锥的侧面是曲面④圆锥有高有矮板书:1个顶点1个底面:圆形1个侧面:曲面高师:我们分别从上、下、侧面观察圆锥,能看到什么形状呢?(圆和圆心、圆形、等腰三角形)二、通过制作圆锥的活动,沟通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圆锥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数学教案完整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数学教案完整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面的旋转(一)1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具准备:小棒.三角形.直角梯形.长方形.半圆形教学活动: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体会点动成线。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说说你的发现。

请学生想象后回答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体会“线动成面”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引导学生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请学生说。

活动三、体会“面动成体”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活动四: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哪些结论?(2)体会“点、线、面、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2)、学生通过看一看、滚一滚、摸一摸、切一切等方式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探索规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比的意义、按比分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实际问题第三单元:数学百花园第四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计算、方程、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圆柱和圆锥(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圆柱、圆锥几何图形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由曲变直”的转化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实际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体积、容积。

(4)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5)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探索与发现、归纳与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二单元:比和比例(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会求比的未知项。

(2)在实际情况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问题。

(3)联系实际,通过计算、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教学活动,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养成自学检验的良好习惯。

(4)密切联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力战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简单的有并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5)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6)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会解答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比的基本性质》
 一、说教材:
 《比的基本性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是小学生所接触到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的一种典型的计算教学。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

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本课中的比的基本性质经过推理就能够得出,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推理、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

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时,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活动,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灵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同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1、学生的优势
 (1)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北师大十二册数学教案全册(用)

北师大十二册数学教案全册(用)

教材简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4)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4)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6)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1 (7)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2 (8)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3 (9)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10)圆柱的体积练习课1 (12)圆柱的体积练习课2 (14)圆锥的体积第1课时 (15)圆锥的体积第2课时 (17)圆锥的体积练习课1 (18)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21)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21)教学内容:正比例 (23)教学内容:画一画 (26)教学内容:反比例 (27)教学内容:观察与探究 (29)图形的放缩第1课时 (30)图形的放缩第2课时 (31)比例尺第1课时 (31)比例尺第2课时 (32)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32)总复习 (34)三、数的认识 (36)整数(第1课时) (36)整数(第2课时) (37)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 (37)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2课时) (38)常见的量 (39)探索规律 (40)四、数的运算 (41)运算的意义 (41)第1课时 (41)第2课时 (42)估算(第1课时) (42)估算(第2课时) (43)计算与应用(第1课时) (44)计算与应用(第2课时) (45)运算律 (47)五、代数初步 (47)用字母表示数 (47)方程 (49)正比例、反比例(第1课时) (50)正比例、反比例(第2课时) (50)六、空间与图形 (51)图形的认识 (51)线与角 (52)平面图形(第1课时) (53)平面图形(第2课时) (54)立体图形(第1课时) (55)立体图形(第2课时) (55)图形与测量(第1课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56)图形与测量(第2课时)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 (57)图形与测量(第3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58)图形与测量(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59)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60)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 (60)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 (61)图形与位置(第1课时) (62)图形与位置(第2课时) (63)七、统计与概率 (64)统计(第1课时) (64)统计(第2课时) (65)统计(第3课时) (66)可能性(第1课时) (67)可能性(第2课时) (68)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69)问题解决的策略(第2课时) (70)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学与环境绿化环境——植树方案[教学提示]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能完整、准确、熟练地从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预测变化趋势。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与绿化环境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能大胆设计出植树的方案,并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俯视,侧视的平面图。

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一排排、一行行人工林场的场面,并伴有解说。

绿树能给我们带来优美的环境,清闲的空气和愉快的心情,你居住的小区绿化面积大吗?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让天更蓝,为了让水更清,为了让空气更清新,为了让地球变得更美丽,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护绿的队伍中来吧!2、师:这个画面是小明的父亲工作的林场,为了这些树木茁壮成长,小明的父亲很细心,他认真观察了某种树木生长的情况,并制成了树木生长曲线意图[评析]:情境的创设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林场美丽的风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课件出示某种树木生长曲线示意图(图见书第2页例1右)。

(1)观察示意图,理解“树木生长曲线”和“树木的生长速度”这两个词语。

师: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树木生长高度。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树木生长曲线”和“树木的生长速度”这两个词语的?生:“树木生长曲线”是表示树木生长高度和生长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形;“树木的生长速度”就是每年树木生长的高度。

(2)观察讨论:示意图中呈现了3种不同的图形、线段、平缓升高的曲线和趋于水平的曲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长速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树木基本不再长高)(3)师:你认为图中还可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描述吗?生:……(4)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套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整数》教学设计复备:【复习内容】教科书第51至54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意义,在生活实践中,能正确地使用整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更大的数,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解释1万有式大,1亿有多大。

【复习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复习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准备】投影。

【复习过程】一、导入1、导入问题: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学生可能回答如: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等。

师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理。

投影出示课本第51页的数的网络图。

2、再问:在生活中,你怎样使用这些数呢? 请学生举例说明。

如: (1)自然数。

苹果的个数有1个、2个、3个、4个……; 一个也没有可以有0表示。

(2)分数。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这块蛋糕的41。

41用小数表示就是0.25。

(3)负数。

零下3℃,一般表示为-3℃。

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付出100元,就应该记作-100元。

3.在数轴上用点表示下面的数。

(1)电脑课件出示数轴。

(2)学生指出各数字所在的点的位置后,看课本第52页上面的数轴图。

(3)让学生把数轴上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二、回顾与交流1、整数的意义。

(1)认真阅读课文“回顾与交流”第1题内容。

(2)说一说题中有关数据的具体意义。

如:①第29届中的“29”,表示___年在北京举行这一届奥运会在奥运史上是第29次,是一个序数。

②长江约6300千米,“6300”表示长江的长度包含有6300个的1千米,是一个数量。

③区号为0891,“0891”表示为一个代码。

(3)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2、数位顺序表。

(1)你能填写下列数位顺序表吗?(2)“1243”中各数字表示什么?①1243=1×1000+2×100+4②还可以Array怎样表示?(3)“330300”中各个3所表示的值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二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总复习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一.“数与代数”领域: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要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

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7人。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

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分析全班学风比较浓厚,同学之间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基本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大胆质疑,认真完成作业。

但也有不少同学对学习不够重视,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课堂上养成了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作业总是拖拉、字迹模糊、个别有抄袭现象。

这学期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三)学生分层情况: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中的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层,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层,目前较差的学生编为C层。

具体分层如下:A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喜欢动脑思考,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有了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相对稳定优秀。

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质疑,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还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

B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较一般,智力因素偏中下水平,学习态度较端正的,成绩良好。

但学习兴趣有差异,注意力不持久,参与学习意识不强,成绩还不太稳定,如果他们能克服缺点,加强自身管理,那他们的学习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C层学生:这几位学生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或接受能力差,或反应慢,难以融入课堂,有的则是懒惰,习惯养成差,久而久之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就对学习产生了倦怠,造成了成绩偏差,成为了学习困难生。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第一课:整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学会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掌握应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应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概念讲解:对整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明讲解,并举例说明。

3. 加法运算:介绍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4. 减法运算:介绍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5. 综合运算:综合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6. 拓展练:提供一些扩展练,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资源- 教材: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 教具:黑板、粉笔、教案、例题、练题课堂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第二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掌握应用分数进行简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分数的运算规则和应用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2. 概念讲解:对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明讲解,并通过图示进行说明。

3. 加法运算:介绍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4. 减法运算:介绍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5. 乘法运算:介绍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6. 除法运算:介绍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

7. 综合运算:综合应用分数进行简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8. 拓展练:提供一些扩展练,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资源- 教材: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 教具:黑板、粉笔、教案、例题、练题课堂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11 课时第二单元比例⋯⋯⋯⋯⋯⋯⋯⋯⋯⋯⋯⋯⋯⋯⋯⋯⋯8 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 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7 课时数学好玩⋯⋯⋯⋯⋯⋯⋯⋯⋯⋯⋯⋯⋯⋯⋯⋯⋯⋯⋯ 4 课时整理与复习⋯⋯⋯⋯⋯⋯⋯⋯⋯⋯⋯⋯⋯⋯⋯⋯⋯⋯⋯ 2 课时总复习⋯⋯⋯⋯⋯⋯⋯⋯⋯⋯⋯⋯⋯⋯⋯⋯⋯⋯⋯28 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经历“类比猜想- 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 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 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在低年级我们还初步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引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一)圆柱的初步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学生边说边出示实物。

3.提问:哪些同学通过观察圆柱体的物体后,制作出了一个圆柱模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他圆柱体。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这部分知识。

(二)验证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侧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侧面。

然后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正方形的纸、平行四边形的纸围成一个没有底儿的圆柱。

(一方面向学生渗透面动成体的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2.圆柱的底面提问:圆柱的两个底面积相等么,你是怎样知道的?(1)看出来的(2)比出来的(3)量出来的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因为是面到面的距离所以圆柱体应该有无数条高。

(四)操作实验通过学生对圆柱体侧面特征的验证,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因此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又是圆柱的高)三、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以书上的习题为主。

最新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最新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h: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侧面
课件PPT
探究新知
2.快速转动直角三角形,可以形成圆锥。

课件PPT
探究新知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课件PPT
探究新知
4.观察圆锥。
从侧面观察圆锥,得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课件PPT
探究新知
5.圆锥与圆柱的联系。
圆锥
底面
只有一个圆面

只有一条
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PPT
复习导入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25cm2
4cm
V=Sh
=25×4
3
=100(cm )
课件PPT
情景导入1
你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吗?
快来做实验试试吧!
探究新知
1.圆柱的侧面积。
(2)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侧=Ch


课件PPT
探究新知
2.圆柱的表面积。
(1)含义。
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
课件PPT
探究新知
2.圆柱的表面积。
(2)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
r :底面半径
完全相同
侧 高

O 底面
dd
d:底面直径
探究新知
2.圆柱的组成。
(2)圆柱的侧面。
底面
O
rr
侧 高

O 底面
dd
一个曲面
探究新知
2.圆柱的组成。
(3)圆柱的高。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京试验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5页“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回顾整理比和比例两部分相关知识点。

2.掌握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两者的区别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这单元,大家想想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预设学生答案:①比、比例、按比分配、比例尺、化简比、求比值。

②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③按照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画在图纸上。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些概念的意义,联系与区别。

通过和同桌交流使你回忆起了什么?归纳总结,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巩固与应用:(一)基本练习1.填空:兰兰和明明买同一种铅笔。

兰兰买了6支共5.4元;明明买了4支共3.6元。

①兰兰和明明购买铅笔支数的比是():(),比值是()。

②兰兰和明明购买铅笔所付钱数的比是():(),比值是()。

③兰兰购买铅笔所付钱数与支数的比是():();比值是()。

明明购买铅笔所付钱数与支数的比是():();比值是()。

2.甲、乙两数之比是5:8。

生: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拓展练习1.有三个杯子,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的糖和水,每个杯子中糖和水质量的比如下表。

哪个杯子里的水最甜?生:3:20=0.15,9:40=0.225,12:60=0.2,所以乙杯里的水最甜。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一种农药,用药粉和水按照10:500配制而成。

①现在只有6000千克水,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②如果只有4.5千克的药粉,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多少千克水?③要配制这种农药15.3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水多少千克?。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二册)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二册)

背面:教学过程(三)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

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建立模型(一)教学例21.出示例2: 一根钢管(如课本图),长50米,它的内直径是8厘米,外直径是10厘米,如果1立方厘米钢的质量是7.8 克,,那么这根钢管的质量约是多少千克?2.读题。

3.提问:①这道题求什么?②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③怎样求钢管的体积?④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⑤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二)比较解法方法一:钢管的体积等于大圆柱的体积减去小圆柱的体积(1)大圆柱的体积:3.14X (10+2)2X50=3.14 X52 X50正面:教学过程=3925 (立方厘米)(2)小圆柱的体积:3.15X (8 + 2)2X 507.8=3.14X42 X50=2512 (立方厘米)(3)钢管的体积:3925-2512=1413 (立方厘米)(4)钢管的质量:7.8 X 1413=11021.4 (克)=11 千克方法二:3.14 义(52 - 4 2) X 50=3.14 X9X50=1413 (立方厘米)7.8 X 1413=11021.4 (克)=11 千克答;这根钢管的质量约是11千克。

三、拓展应用1.第12页练一练:一个砂轮(如图)。

它的外直径是20厘米。

内直径是6厘米砂轮厚5厘米。

这个砂轮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背面:教学过程2.(如图)卫生纸卷的外直径是12厘米,内直径是4厘米, 纸的宽度是10厘米。

这卷卫生纸的体积约是多少立方厘米?(得数保留整数)3.填表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圆柱的体积套管的体积二大圆柱的体积减去小圆柱的体积套管的体积=环形面积x高练习三:6、7、9、10.正面:教学内容第12册北京版教学过程(一)认识圆锥的特征1.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形或近似圆锥形的?2.观察实物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沙堆、测量用的铅锤等这样形状的物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二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总复习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一.“数与代数”领域: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要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

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 1 -班级情况分析及相应措施本班共有**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成绩也偏低,数学有*人不达标,数学优秀率33%,达标率72.7%,平均分78。

可见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今后打算如下:班级管理目标: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建立一个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成绩达到:数学达标率 80% 优秀率 25%行为习惯目标:使学生能够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积极思考。

认真准备学具,下课的时候做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学困生转化目标:学困生改进措施: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

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

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

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全册备课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比较准确清晰的回答了我国数学课程要改革什么、提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问题,还提出给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准》明确课程标准时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与考试命题依据的同时,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它标志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标准》在增加既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的数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删减了许多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标准》的指引下,我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早日从课改的瀚海中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学内容:新知识内容: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另外还有一个总复习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单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并能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进行交流。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求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情感、态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使学生养成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认识比例尺,掌握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界比例的方法;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

,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的全过程。

使学生养成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单元教学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总结出知识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圆锥和圆柱,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或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1、会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会正确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空间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重点:1、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圆柱的表面积。

2、能运用公式较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课时:9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你知道他们有哪些特征吗?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如茶叶桶、罐头盒、圆钢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二、新授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1、初步印象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分组研究教师:那么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现在请4人小组进行研究,必要时可以将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圆柱拆开看看,并把发现的结论写在玻璃片上。

3、交流结果教师可让一些小组上台交流。

教师及时进行概括:(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生操作演示汇报。

圆柱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图形。

5、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6、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7、动手制作圆柱三、练习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四、总结教师:谁能讲一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练习一 1-4题六、板书:圆柱2个圆→底面完全相同长=底面周长1个曲面→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宽=圆柱的高课后反思:课上学生能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感知圆柱的立体图形及了解了圆柱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l)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学生动手摸圆柱的侧面,感知圆柱的侧面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侧面积。

教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分组讨论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引导归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字母表示 s=ch2.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一、解决实际问题例: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1、生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解答汇报3、师适时板书二、练习巩固1、练一练:芳芳制作了一个圆柱体的笔筒,笔筒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10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