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数学第6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六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减负”精神为宗旨。
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68人,二①班36人,二②班32人。
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如;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业拖拉,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如。
通过二年多的学习,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吨的认识、解决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整理数据、数学百花园。
1、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一年、月、日《年、月、日》 (2)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9)《三吨的认识》 (14)四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问题》 (18)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 (2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1)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围绿地》 (43)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49)六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发》 (54)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57)七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63)八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73)《九整理数据》 (79)十数学百花园《比较》 (88)十数学百花园《合理安排时间》 (92)十一总复习《年、月、日》 (97)十一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2)十一总复习《认识方向》 (110)一年、月、日《年、月、日》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学情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3重点难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案郭磊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本册教材特点分析:本册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本套教材在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大量的国外课程、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
同时教材编写者充分地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对公民数学素质的要求,力求形成以下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二)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三)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教材创始了大量的现实、有趣且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本册教材教学总体设想:本册教材是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这套教材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以及及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O一二年度春学期教学课时安排计划进度安排周次日期课题教时执行情况1 2.27--3.2 1.开校报道、检查作业2.买文具、货比三家 3 好2 3.5――3.9 1.小数加减法2.森林旅行 53 3.12――3.16 1.认识轴对称图形2.平移和旋转 54 3.19――3.23 1.欣赏与设计2.找规律 55 3.26――3.30 1.找规律2.练习3.机动56 3.31――4.4 1.住新房2.电影院 57 4.7――4.11 1.电影院 2机动、 58 4.14――4.18 1.练习一2. 机动 59 4.21――4.25 1. 旅游中的数学2.什么是面积 510 4.28――5.2 1.量一量2.摆一摆 411 5.5――5.9 1.复习2.期中考试 212 5.12-―5.16 1. 铺地面2. 练习二 513. 5.19――5.23 1. 分一分2.比大小 514. 5.26――5.30 1.吃西瓜2.练习三 515 6.2――6.6 1.整理与复习(二)2.比一比 516 6.9――6.13 1. 猜一猜2.体育中的数学 517 6.16――6.20 总复习 518 6.23――6.27 总复习 519 6.30――7.4 总复习 520 7.7――7.10 复习考试 5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有学生12人。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第六册口算乘法1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学习年级课型设计理念教材解析学生解析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难点要点问题学习准备程序创建情境激发兴趣学口算乘法 1学习三年级下数学课题科教师问题导读体验课课时1学习2013年 2月日期1.算理教课依旧是计算课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课,对算理的理解依旧是重要目标。
只但是在指引学生研究算理、领悟算理的过程中,要表现生动性和现实性,“防备繁琐计算和程式化地表达‘算理’”。
2.技术训练依旧是计算课必需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课,扔掉的是机械式的演练,其实不反对必定的技术训练。
计算技术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的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课依旧要予以重视,只但是在训练形式上要动脑筋、想方法,注意多样性和兴趣性,“应减少单纯的技术性训练”,激发学生参加的兴趣。
同时计算练习与其余内容联合起来,增强整合性,拓展教课目标。
在完成计算的同时能使学生进一步关注计算背后的问题在上学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长进行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1、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2、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3、乘法的意义; 4、估量方法 5、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末端有零的乘法简易方法;学生在口算时运用不一样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积末端多0 或丢 0状况在商讨算法时方法比较单一。
1.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10 或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娴熟地口算。
2、在学习实践中,激发学生灵巧思想,使算法多样化。
培育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进行口算让学生理解算理 , 掌握口算算法。
娴熟正确进行口算。
娴熟正确进行口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用表格表示数据,读懂、解决表格中的问题;•掌握最高频率、最小值、最大值的概念及求法;•学会通过观察、统计数据,了解事物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其中包含表格和自然界中的事物。
通过多组数据表格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模仿叙事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表格,思考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
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讲授以橡皮擦的价格和销量的数据表格为例,教师讲解表格的结构、格式及如何读取表格中的数据。
然后引导学生学会用表格表示数据,解决表格中的问题。
1.最高频率将学生分组,每组拿到一组数据表格,让每个小组寻找该组数据的最高频率。
然后每组展示自己的最高频率及如何找到的。
2.最小值在小组内,让学生找到自己组的数据表格中的最小值,并把最小值写在黑板上,比较各组数据表格中的最小值大小,形成一个大小排名。
3.最大值同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组的数据表格中的最大值,并把最大值写在黑板上,比较各组数据表格中的最大值大小,形成一个大小排名。
3.拓展自然界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教师可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例如蜗牛壳的螺旋形、树叶的排列方式等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数据表格及自然界中的事物,让学生了解事物的规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在备课中更深入地去理解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和教学方法,制定更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读写分数;3.通过探讨实际情境,体验分数的数值大小和分数的比较大小;4.完成相关练习,掌握基本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1.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2.分数的读法、写法和简化;3.分数的比较大小;4.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分数的比较大小;2.分数的简化;3.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及方法一、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1.教师简单介绍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指在数值上和它的分母成比例的数,分数的意义是分成几份中的一份。
”2.教师根据黑板上的分数例子,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实际意义;3.添加分数的符号;二、分数的读法、写法和简化1.课件呈现分数的表示方式和读法;;2.给学生带分数口诀唱,增强记忆;3.示例具体应用题目读法、写法;4.分数的简化方法介绍,例如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
三、分数的比较大小1.根据教材内容呈现合适的分数比较例子,说明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案;2.在黑板上画分数数轴,根据之前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数轴上比较分数的大小;3.进一步地,老师可提供情境语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比较分数大小感受分数的大小。
四、分数的加减法1.教师通过示例呈现相同分母分数相加、不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及分数相减的相关例子;2.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3.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分数的具体概念和符号;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几个实际情境,体验分数的实际意义;3.教师介绍分数的读法、写法和简化方法;4.在黑板上画出分数数轴,让学生比较分数大小;5.教师教授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6.分发练习册、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符号、读法、写法、简化和加减法。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程度,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2.通过课后习题、练习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补充漏课内容;3.定期组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册吃西瓜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六册吃西瓜
教学目标:
经历比拟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拟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比拟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比拟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拟我们已经学会了。
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何比拟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拟分数的大小。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它什么,求什么。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3、探索“28 +38
=〞怎么算。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4、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结果。
5、学生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全班交流如何把“1”变成可以与58 相减的分数。
三、拓展应用。
1、
2、
3、
2、 19 + 49 57 - 27 1 - 15
58 + 28 34 - 34 1 - 37
3、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我吃了2块。
我吃了3块。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又完全不同于表内除法的笔算,它是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
因此,要重视在竖式计算的写法和算理及基本运算思路的教学。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为我们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理解了除法的含义和算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知道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对解决本单元的几个重点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能力基础。
1.理解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2.学习估算,会估算商的位数。
3.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样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2.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的教学。
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的计算顺序。
因此,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解释——归纳——应用——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分桃子1课时2分橘子1课时3商是几位数1课时4猴子的烦恼1课时5节约1课时6练习一1课时7集邮1课时8买新书1课时9讲故事1课时10练习二1课时分桃子。
(教材第2~3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列式计算。
3. 解决问题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尝试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 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 (6)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 (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四章第二节“乘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构成。
2. 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乘法概念讲解:解释乘法的意义,通过小明和小红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3. 乘法计算法则讲解: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
4.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如:3 × 4 = 12,4 × 3 = 12。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表内乘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乘法口诀表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表,加强乘法计算的熟练度。
7.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每组有5个苹果,如果有3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六、板书设计1. 乘法意义2. 乘法计算法则3. 乘法口诀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10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1. 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2. 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三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 6教案 北京版
(2)分别列式计算出报纸和杂志的份数。
(3)怎样求出“一共送多少份?”,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总结。(2')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带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
分别列式计算出报纸和杂志的份数。
(3)总结笔算的类型并板书。
2.练习。
42×21= 34×65= 42×28=
34×60= 87×50= 90×26=
3.计算并且验算。
58×67= 74×46= 87×78=
方法:第2、3题老师随时批改,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解决问题。(15')
1.学生独立完成P8-P9的5、6、7题。
口算。
在口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主要教法:
指导探究。
学法指导:
比较、讨论。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法
笔算乘法: (1) 23×12=
(2) 34×67=
(3) 58×7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时间分配)
一、复习口算。(8')
1.口算。 8×10= 60×80= 72×100=
10×7= 10×43= 100×91=
方法:学生独立填写,在汇报。
指名板演。
其他学生写在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进行订正。
指导竖式的写法。
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汇报订正。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时间分配)
要求:认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汇报订正。
2.思考题。
一个邮递员平均每天要送42份报纸、28份杂志。五月份(31天)他要送报纸、杂志各多少份?一共送多少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数学全册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三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
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北京课改版三下数学6.2 认识几分之几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3
9
10
10
3 )厘米。
1分米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它的 1 ,也就是1厘米。
10
1分米
1分米=10厘米 ������
分米是3厘米。 ������������
小结
1分米的十分之几就是把10厘米平均 分成10份,1份是1厘米,几份就是几厘米, 所以1分米的十分之几就是几厘米。
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 ������ ������������ ������������
������ ……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的组成。
读作:五分之二
课堂练习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 1 )( 2 ) ( 2) ( 5) ( 3) ( 4 )( 5 ) ( 6 ) ( 9) ( 8)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对吗?对的画 “ √”错的画“×”。
43(×
)
4(
9
√
)
14( ×
)
2(
4
√
)
12(√ )
没有平均分
没有平均分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5
是(3)个
1 5
4 6
是(4)个
1 6
7 9
是(7)个
1 9
填空。
1米的 ������ 是( 1 )分米。 1米=10分米
������������
北京课改版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6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几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第六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备课体现新课标思想: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
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9、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备课体现新课标思想: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
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9、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通过学习长、正方形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1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12、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能够知道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后的图形。
13、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只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4、通过动手操作、具体观察,使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15、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能正确的读写简单的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16、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7、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8、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9、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
20、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21、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2、会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3、通过观察平面图,培养学生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几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4、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5、通过认识地铁路线培养学生认识路线。
0000026、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7、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单位长代表2个数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8、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析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即“学数学,用数学”。
2、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5、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6、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己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8、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9、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0、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2、用连乘的方法、用先除后乘的方法与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清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4、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计算的方法,结合测量的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6、认识平移、旋转、对称。
7、初步认识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8、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9、认识八个方向和描述路线。
教学难点:1、准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用连乘的方法、用先除后乘的方法与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4、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7、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8、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9、根据一个方向运用八个方向描述一个物体周围的物体。
教学进步表:奋斗目标第一单元乘法体现新课标思想:1、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乘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10盒铅笔的支数这一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讨论算法,从而理解帮助学生算理。
2、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10的基础上,能够推广到两位数乘100、1000,通过巩固练习能够总结出两位数乘10、100、1000的规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掌握合理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10、100、1000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10的口算法以及算理。
教学过程:一、准备题:听算练习:(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说得数,集体订正。
)6×4 8×5 9×3 7×5 9×3 6×8 9×7 4×8二、新授:1、回答: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2个10是多少?40是几个十?1200是几个十?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3)10个千是多少?12个千呢?240个千呢?2、出示例题:(1)桌子上有10盒铅笔,每盒有12根,一共有多少根铅笔?A、先指名读题,列式计算。
B、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小组的几个同学交流、讨论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算法。
(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理解算理,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练习。
(3)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讨论12×100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然后各个小组分别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12×100时,把100看成1个百,1个百乘以12是12个百,也就是1200,所以12×100=1200。
教师根据回答顺序板书:12×100=1200想:1个百×12=12个百=1200,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那么12×1000这到题呢?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4×10= 10×23= 95×100= 10×7= 46×100= 8×1000=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使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3、学生汇报,试着总结规律。
四、作业:1、小组间互相出10道口算题。
2、P3练习一的1—3题。
(作业本)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10、100、1000的口算方法,当一个数乘10、100、1000时,就在这个数的后面分别添上1个0、2个0、3个0。
课下大家还要多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
第二课时两个整十数相乘教学目标:1、通过每袋大米50千克,算6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引发学生思考两个整十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从而事学生掌握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个整十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掌握合理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法及其中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准备题:听算练习。
(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说得数,集体订正。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新授:1、引入新课:1)出示P2例题:每袋大米重50千克,共装60袋,一共运走大米多少千克?2)指名读题,列出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
2、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计算。
3、小组交流汇报:用5×6,再在结果后面加两个0。
4、练习:20×90= 70×80= 30×40= 70×40= (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三、巩固练习:P2试一试,练一练。
四、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口算两个整十数相乘先用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再添上两个0。
五、作业:P3练习一,4—6 题。
第三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