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展规划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所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特制定图像所相应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以推动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一、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一)学科基础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简称图像所)将继续以跻身于我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切入点,从事发展巡航导弹中制导、末制导关键技术,承担相关预先研究和攻关科研任务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
(1)目前本学科点共有五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与应用”、
“成像自动目标识别与精确制导技术”、
“多谱成像与遥感图像处理”、
“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
“面向模式识别的专用处理机与IC芯片设计”。
(2)本学科点现有科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含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7人。科研教学梯队层次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现有教学科研用房4000 平方米。实验设备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已初步形成先进、配套的教学、科研、开发环境和雄厚的技术储备。
(3)学科特点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领域之一。
来自不同成像传感器的不同谱段的图像信号能全面揭示客观世界的各种特性,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图像模式处理、识别与智能控制的结合构成了智能信息系统和智能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基础,不仅科学意义深远而且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学科点的主要特色是紧密结合航天、航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目标,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重点研究多谱段图像模式信息的获取、表示、处理、分析与智能系统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同时培养和造就本领域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本学科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是:
·计算机视觉与应用
在基于信息融合的信号处理、基于视觉、力觉和超声波接近觉的多传感器机器人系统和飞行器三维航迹规划技术方面具有特色,承担了国家重大型号XY-20末制导航迹规划攻关项目并进入型号研制。
·成像自动目标识别与精确制导技术
开展面向复杂背景和随机环境下成像自动目标检测、识别、跟踪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算法和新系统的研究,其特色是瞄准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家目标,紧密结合航天航空高技术发展,在基于图象和图象序列的自动目标识别,景象匹配定位等精确制导领域开展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的研究,并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应用于国防高技术武器系统中。
·多谱成像与遥感图像处理
研究微波辐射特性及成像技术、激光雷达成像信号处理和遥感图像处理与
分析,包括对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雷达图像、多光谱图像等。其特色是紧密结合航天遥感和武器制导,开展国家急需的新型成像传感器和遥感图像处理新方法研究,取得了填补国内空白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
在专家系统、电子设备智能维护诊断与智能仪器方面的研究独具特色(导弹射前检查专家系统、晶振和晶体滤波器设计专家系统、棉花专家系统、智能数据库系统、VXI模件等)。本学科点是国内最早参加认知科学研究单位之一,开展了关于创造性思维模型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优势。
·面向模式识别的专用处理机与IC芯片设计
开展图像模式识别算法专用芯片、MPP处理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的并行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在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其特色是实现弹载与星载信息处理系统的实时性、小型化和高可靠性。
模式识别中算法的复杂性是很突出的,与科学计算不同,其实时性要求很高,需要研究各种高效的专用处理器结构,并行处理结构和方法(MPP体系结构及并行图象处理算法,IC设计)。本学科点在飞行器导引头、卫星等弹载、星载信息处理专用系统设计与研究方面优势明显。
(6)目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存在的不足是:
·基础研究、理论升华较薄弱;
·高质量生源不足。
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表现为:国际影响力尚弱,尚未形成在该领域的中国学派,与国际交往尚需加强实质性合作。
(二)总体目标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点和新兴学科的生长点,结合分析本学科现状和学科特点,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突出特色,创造特色,发展特色,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
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
(1)加强基础研究,积极做好学术专著的撰写和出版工作,积极在国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1-2个研究方向上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学术流派;
(2)进一步促进与航天技术和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承担重大、重点航天、航空领域的国防军工项目;
(3)建设一支开放、流动、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学科梯队;
(4)争取多种渠道对本学科建设的支持,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国防)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建成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手段的研究基地,具有先进的系统研究开发能力。
预期成效:逐步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开发中心,培养国际一流的高
层次人才,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所急需的关键技术,为国家提供具有自主版权的软/硬件应用系统、软/硬件集成技术和新型电子设备、部件的设计。
二、基本任务
1、聚集学科队伍
增强拔尖人才意识,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引进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人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事管理机制,努力提高人事工作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
积极引进和稳定青年、高层次学术骨干,扩大博士后规模,不断壮大教师队伍,补充学术梯队。
2、构筑学科基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在国家“211工程”和国防“20工程”的资助下,形成了初步的实验室建设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承担较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为了争取、落实、承担国家(国防)级重大科研项目,提升总体科研实验能力,支持产生重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需进一步争取多方支持。完善充实实验室研究开发平台的功能,加快现有实验设备功能的完善和开发,积极推进和筹集经费投资已有实验设施的二次开发项目,挖掘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支持多个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满足重点学科群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