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骨料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砂的筛分析测定
(一)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二)主要仪器
1.标准筛:4.75、2.36、1.18、0.60、0.30、0.15mm、方孔筛及筛底、盖各一个;
2.天平:称量1kg,感量1g;
3.烘箱:能恒温105±5 ℃,;
4.摇振机、大小浅盘、毛刷、容器等。
(三)所需材料
砂子:500g。
(四)步骤
1.取回试样,用四分法缩取约5kg作为分析检验的试样(其余约25kg留作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测定用)。先将试样筛除大于9.5mm 颗粒,并记录其含量百分率。如试样中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机净,然后于自然湿润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将两份试样分别于温度为105±5 0 C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精确至1g。
3.将孔径为4.75mm、2.36 mm、1.18 mm、0.60 mm、0.30 mm、0.15 mm的标准筛,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孔径最大的放在最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捣筛机上摇筛约10min(可用手筛)。
4.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重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当全部筛分完毕时,各号筛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200g,如超过此数,应将该筛余试样分为两份,分别继续筛分,并以其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重量(精确至1g)。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重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五)结果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余百分率,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4.按下列公式计算细度模数Mx(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4.75mm、2.36、1.18、0.60、0.30、0.15mm 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筛分析应用两份试样检验两次,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如两次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
二、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一)目的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即砂颗粒本身单位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的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及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0.2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干燥器、烧杯(500ml)、浅盘、料勺、温度计、毛巾等。
(三)所需材料
砂:300g。
(四)步骤
1.用四分法缩取试样65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试样备用。
2.称取烘干试样m1=300g(G0),精确至1g,装入盛有饮用水至半满的容器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充分搅动,排除气泡,塞紧瓶塞。
3.静置24h后,打开瓶塞,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内外清洗干净,再注入与上述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饮用水至与瓶颈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试验应在15~25 ℃范围内进行,试验过程中,温度相差不大于2 ℃。
(五)试验结果
试样的表观密度ρ′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 3):
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测定两次,并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至0.01g/cm3。如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三、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测定砂粒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砂粒间的空隙体积)的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及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主要仪器
1.台称: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容积一升,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烘箱、铝制料勺、直尺、浅盘、毛刷等。
(三)试验所需材料
砂子3000g。
(四)试验步骤
1.用浅盘装试样约3L,置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试样备用。烘干试样中如有结块,应先捏碎。
2.称容量瓶质量G1(kg),将筒置于不受振动的试验台上的浅盘中,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约为50mm,装至筒口上面呈锥形为止。
3.用钢尺将筒口上部多余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筒及试样的总质量G2(kg)。精确至1g。
(五)试验结果
试样的堆积密度ρ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g/cm 3 ):
式中:G1——容量筒质量(kg);
G2——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