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参赛方式

合集下载

4.“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

4.“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南阳师范学院参赛指南共青团南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制度篇一、“挑战杯”发展历史 (3)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4)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10)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细则 (12)第二部分实施篇五、比赛进程及各阶段的要求 (15)第三部分指南篇六、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及评审原则 (18)七、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 (20)八、“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23)九、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29)十、关于竞赛中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35)附件1:南阳师范学院第七届“张衡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附件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附件3:历届全国“挑战杯”获奖作品汇总一、“挑战杯”发展历史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使比赛的成果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和享用。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10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前十一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

一、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资格及作品申报1.参赛资格: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不含文学、历史两个学科)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自行拟定。

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进行评审。

5.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6.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及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竞赛奖励1.学校第五届“挑战杯”大赛分自然科学类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附件2竞赛章程(经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 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 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 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 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挑战杯的详细介绍

挑战杯的详细介绍

对挑战杯有兴趣的看过来!关于挑战杯的详细介绍!挑战杯基本情况介绍①挑战杯详细内容介绍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竞赛官方网站为。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历经十届,“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

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

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挑战杯简介

挑战杯简介

一、挑战杯简介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今年为“大挑”,即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竞赛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竞赛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上届“大挑”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社会实际,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学习新经验,参加新实践,了解社会,亲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创新认识,拓展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来洞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流程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流程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流程说明:1.“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校内赛事逢双数年进行。

2.参赛要求: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申报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且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并且以小组成员中的最高学历,确定作品的参赛组别。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单位举办的其它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3.参赛类别:(一)科技发明制作:1)、包括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

具体分为两类:科技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制作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

3)、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2)、论文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共六个专业。

2)、参赛作品应结合专业特色,与社会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

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挑战杯”竞赛章程

“挑战杯”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策划方案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策划方案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策划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精神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品质。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我们决定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本文档旨在阐述大赛的策划方案,包括比赛目的、参赛对象、比赛形式、评选标准、奖励措施等方面。

一、比赛目的1.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创业人才。

2.提供一个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助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促进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4.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二、参赛对象1.国内外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均可)。

2.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三、比赛形式1.初赛:选手提交创业计划书,评选出晋级复赛的选手。

2.复赛:选手进行项目路演,评选出晋级决赛的选手。

3.决赛:选手进行终极路演,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四、评选标准1.创新性:项目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商业模式。

2.实用性:项目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3.可行性:项目是否具备实施的资源和条件。

4.团队能力: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协作精神和领导力。

5.演讲表达能力:选手的路演效果、语言表达和现场应变能力。

五、奖励措施1.一等奖:奖金人民币10,000元,获奖证书。

2.二等奖:奖金人民币5,000元,获奖证书。

3.三等奖:奖金人民币2,000元,获奖证书。

4.优秀奖:获奖证书。

5.优秀组织奖:给予组织参赛工作出色的单位或团体颁发证书。

六、赛事宣传与推广1.制作赛事宣传片,通过校园广播、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2.联合各大高校、企业、媒体共同推广,扩大赛事影响力。

3.举办校园讲座、创业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参赛热情。

七、赛事组织与筹备1.成立赛事组委会,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设立赛事筹备小组,负责赛事的具体筹备工作,包括赛事策划、赞助对接、场地安排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要求及参赛作品要求

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要求及参赛作品要求

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要求及参赛作品要求长安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要求及参赛作品要求一、参赛要求(一)参赛作品的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且第一作者必须为学历最高者,所有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作品进行评审。

(二)申请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请范围之内。

(三)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资助项目原则上必须提交作品。

没有前期资助的项目也可报名,资助与否不作为竞赛评审参考依据。

(四)所有参赛作品按照作品登记表格式要求撰写,登记表书面材料一式三份。

(五)参赛选手须严格按上述条款参赛,对违规作品,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所获全部奖项,并取消其作者所在学院的优秀组织奖参评资格。

二、参赛作品要求(一)申请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

(二)参赛的社会科学类作品(含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

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和科技发明制作类限定在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

(三)申请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请范围之内。

(四)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请个人作品的,申请者必须承担申请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请集体作品。

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流程

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流程

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流程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是中国大学生自主创新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设立的特殊比赛。

该比赛旨在鼓励大学生以创新的方式研究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报名阶段比赛的报名阶段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5月之间进行,具体时间会根据各个高校的安排有所不同。

学生团队可以通过学校指定的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报名,需要填写详细的团队信息、项目简介和参赛动机等。

报名阶段也是学生团队准备比赛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明确研究方向,梳理项目思路,并提交初步的研究成果。

二、初赛阶段初赛阶段一般在报名阶段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各个高校自行确定。

初赛主要以项目报告和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学生团队需要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初步研究成果等内容。

在现场答辩环节,学生团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解释,回答评委的提问。

评委会根据报告和答辩的内容对团队进行评分,评选出晋级的团队。

三、复赛阶段复赛阶段一般在初赛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各个高校自行确定。

复赛阶段的评审方式与初赛类似,但要求更高。

学生团队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报告,加入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在现场答辩环节,评委会提出更加深入和具体的问题,考察学生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评委会综合考虑报告和答辩的内容,评选出进入决赛的团队。

四、决赛阶段决赛阶段一般在复赛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组委会统一安排。

决赛阶段的评审方式较前几个阶段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团队提交完整的项目报告,还需要进行项目展示和演讲。

在项目展示环节,学生团队需要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给评委和观众。

在演讲环节,学生团队需要对项目进行系统、有序的陈述,向评委和观众传达项目的创新思想和实践成果。

评委会根据展示和演讲的内容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小挑比赛规则

小挑比赛规则

小挑比赛规则
小挑比赛是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下是其规则:
1. 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可单独参赛,也可组队参赛。

每支参赛团队组成人员不多于8人,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合。

2. 作品要求:作品一律要求为A4纸打印稿并附电子文件,入围决赛作品须同时准备PowerPoint文件。

作品必须有明确的方案名称,应描述该计划的商业机会,阐述进行营销战略、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针对对象应采取的行动。

注:具体格式可参照作品模板。

3. 奖项设置: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设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应小奖、优秀组织奖、优秀知道奖、评委会特别奖若干个。

所有获奖者均颁给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建议登陆官网获取最准确全面的信息。

挑战杯竞赛实施方案

挑战杯竞赛实施方案

挑战杯竞赛实施方案一、赛事介绍。

挑战杯竞赛是由中国学生学术科技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该竞赛涵盖了理工科、农学科、医学科、管理科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二、竞赛目标。

1. 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 加强学生学科交叉、综合运用的能力,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竞赛流程。

1. 报名阶段,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提交相关材料;2. 筛选阶段,组委会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确定入围队伍;3. 答辩阶段,入围队伍进行现场答辩,展示项目成果;4. 评选阶段,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获奖名单;5. 颁奖阶段,组委会举行颁奖典礼,对获奖队伍进行表彰。

四、竞赛要求。

1.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抄袭、剽窃等行为;2. 参赛资格,参赛队伍需为全日制在校学生,可由学校组队报名参赛;3. 指导要求,每个参赛队伍需有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并对作品进行审定;4. 遵守规定,参赛队伍需遵守竞赛规定,服从组委会安排,不得擅自变更参赛作品。

五、竞赛奖励。

1. 一等奖,若干名,奖金及证书奖励;2. 二等奖,若干名,奖金及证书奖励;3. 三等奖,若干名,奖金及证书奖励;4.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

六、竞赛宣传。

1. 学校宣传,学校可通过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2. 社会宣传,组委会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竞赛宣传;3. 口碑宣传,往届获奖队伍可通过分享经验、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口碑宣传。

七、竞赛总结。

挑战杯竞赛是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挑战杯竞赛

挑战杯竞赛

“大挑”赛制
3、参赛资格: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 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4、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 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 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 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 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有兴趣的同学,将选题报名到班长处,班长汇总报给学术部部长。
5、组织教师(尤其是有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教师)结合自己的 科研项目提出“挑战杯”选题;《挑战杯选题》
“挑战杯”竞赛周期长,竞争激烈,准备工作十分繁重。 大一,重在发现自己的兴趣,跟着团队学习,积累经验。 大二,确立选题,打下基础工作(2015年11月大挑或2016年11月 小挑)。 大三,精益求精,冲击奖项。
“大挑”赛制
1、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 接挑战。 2、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 品参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 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 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 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挑战杯竞赛工作要求

挑战杯竞赛工作要求

挑战杯竞赛工作要求
挑战杯竞赛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赛对象:通常以学院为单位,参赛者应为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学生。

2. 参赛形式:学生需要以竞赛小组的形式参赛,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

3. 作品要求:作品应为核心产品、技术或服务、概念,可以是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者课外制作,也可以是经授权的发明或专利技术。

计划书应直接应用,并围绕核心进行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指明计划的投资价值所在。

4. 作品分类:按照全国竞赛的惯例,参赛作品按照其基于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类型分类评审。

此外的作品归入其它类,同时请用括号加注作品的详细分类。

5. 竞赛组织:竞赛分为预赛、决赛二个阶段进行。

以学院为单位,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

6. 作者要求: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
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

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竞赛的主题和组织者的规定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具体的挑战杯竞赛章程或相关通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第五届“创新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第五届“创新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第五届“创新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为全面落实我校加快实现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研究理念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使青年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其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参赛对象及报名、参赛方式1、参赛对象:凡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均可报名参赛。

2、报名方式:(1)学院报名:以学院为单位,推荐2—5个创业团队(以第一作者所在学院作为申报学院)组成团队参加全校初赛,鼓励学院之间开展合作,建立团队。

(2)自由组队报名:鼓励一批优势互补的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参赛(申报作品不计入学院团体总分)。

(3)项目报名:如个人拥有成熟的科研项目或专利成果,想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寻求合作,可参加项目报名。

(4)创意报名:如果有很好的创意而缺乏技术支持,可通过组队找到理想的创业伙伴。

所组团队,人数一般为5-7人,每个团队需确定3名核心成员。

3、参赛方式参赛团队要提出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全面、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书,以吸引风险投资,促进产学研的结合转化。

鼓励在校学生的自创作品以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等参赛(具体来源包括: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引用其产品;一项可能研究发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方向)。

三、竞赛日程安排竞赛采取预赛、初赛、复赛、决赛四个阶段(一)预赛阶段(2012年3月初至3月底):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完成初赛选手组队报名工作,确定初赛团队(初赛团队组队情况以书面形式加盖学院团委公章于3月30日前报校团委),提交商业计划书提纲(包括电子版)。

(二)初赛阶段(2012年4月):进行大赛的培训、各参赛团队交流探讨、信息跟踪等工作。

“挑战杯”竞赛章程

“挑战杯”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挑战杯参赛流程

挑战杯参赛流程

挑战杯参赛流程首先,准备参赛项目是参加挑战杯的第一步。

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课题,甚至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组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不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你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确定项目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

只有在深入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你才能够为自己的项目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接下来,你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是评委了解你项目内容和创新点的重要依据,也是你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材料。

在编写申报书的过程中,你需要清晰地阐述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内容,详细描述项目的创新点和技术路线,以及展望项目的应用前景和社会影响。

同时,你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表来支撑你的观点,并注重申报书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一份完备、精心编写的申报书,才能更好地吸引评委的关注,展现出你的项目价值和创新能力。

在完成项目申报书后,你需要及时提交申报材料。

挑战杯通常会在每年的某个时间节点发布参赛通知,你需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准备好相关的申报材料,并按时提交。

在提交申报材料时,你需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确保所有的材料都符合要求,并且没有遗漏。

同时,你还需要关注提交材料的方式和时间,确保能够顺利提交给组委会。

一旦你成功提交了申报材料,接下来就是等待初审结果。

初审是挑战杯评选流程中的第一道关,评委会将对所有提交的项目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进入复审阶段。

在等待初审结果的过程中,你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自己的项目,完善相关的技术方案和申报材料,以备接下来的复审工作。

如果你的项目成功通过了初审,那么就要开始准备复审阶段的工作了。

在复审阶段,你需要根据评委的要求,准备相关的展示材料和现场演示,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和创新点。

同时,你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够在评审过程中对评委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并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方式
(一)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申报 Nhomakorabea品参赛。
(二)作品申报方式:
1)电子文档填写
(1)表格填写使用楷体字。
(2)全部页面均为A4纸型,默认页边距。
2)书面材料填写
(1)采用打印方式的申报书除意见和签章外,其它均要求按电子文档要求打印(格式同电子文档)。
(2)一律用黑色钢笔、中性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
3)申报书具体内容填写
(1)项目类别要明确,并在申报书封面上的作品类别上注意用“√”标明。
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请已有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者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反之则不用填写。
(4)相关的签章及公章请填写完整。其它栏目请按要求填写。
4)申报书提交
(2)个人项目填写申报者情况栏;集体项目则在申报书封面填写课题组名称,并且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和合作者情况栏。
注: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七)每项作品须确定指导教师1名,注意区分指导老师和技术持有人的身份。指导老师需了解课外学术竞赛的有关规则,熟悉课外学术作品的各项内容,具有全面指导课外学术作品创作的能力,而技术持有人一般作为团队的一员,技术入股。若技术持有人具有指导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条件,亦可兼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填写《指导教师情况表》。
(1) 学院按要求接收、审核各申报资料,并组织学院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复赛。
(2) 所有申报资料均要书面材料一式五份,外加电子文档。
(3) 提交资料时,请各学院附上作品汇总表书面材料一份,外加电子文档
(三)凡复赛立项的作品,评委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经修改,符合参赛要求后可直接参加决赛。未参加作品申报但水平较高的作品亦可经评委会评审通过,参加决赛。
(五)作品申报以院(部)为单位进行,各学院按有关要求组织初赛,接收、审核本单位的各类参赛作品,并组织学院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复赛。参加校级复赛的作品需提交申报书和参赛作品(各1式5份),参赛作品附在申报书后,不要进行任何装祯。
(六)参赛者要利用暑期进行前期的资料准备、项目选择及进行适当调研,或利用暑假的时间对项目做进一步充实、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