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异常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温过高的护理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0
(2)冰毯机:医用冰毯全身降 温仪,简称冰毯机。分为单
纯降温法和亚低温治疗法两
种。前者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后者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PPT学习交流
11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 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 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PPT学习交流
二、降温的措施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四、冷疗法的应用 (1)目的 (2)禁忌症 (3)方法
PPT学习交流
2
一、体温过高的定义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 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0C或口腔温 度超过37.50C,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0C以上称为 体温过高。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因冷 疗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的吸 收。
PPT学习交流
23
(二)禁忌症
3、组织损伤、破裂 因冷疗可降低 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且影响 伤口愈合。尤其大范围组织损伤, 应绝对禁止。
4、对冷过敏 病人使用冷疗可出现 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 挛等过敏症状。
PPT学习交流
12
(2)加强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 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 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 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 搏和血压的变化。
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 碍等伴随症状。
③观察治疗效果。
PPT学习交流
13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 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 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执的 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异常体温的护理

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避免 干燥空气刺激皮肤。
注意饮水
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并避免脱 水。
体温调节失衡的护理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记录体温 波动情况。
补充水分
在出汗过多的情况下,饮用适 量的电解质饮料以维持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平衡。
寻求医疗帮助
如体温调节失衡持续时间较长 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
05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情变化
观察病情
01
对异常体温的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程度、伴随
症状、体征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体温
02
每隔一段时间(如每4小时)要测量并记录体温,观察其变化
趋势。
及时处理
03
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
行处理。
警惕并发症
注意症状
异常体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高热惊厥 、脱水、肺炎等,要密切注意病人的症状。
预防措施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及时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避免病人发生并发症。
及时就医
如发现病人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 延误治疗。
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如发现病人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如体温持续升高、伴有 严重并发症、长时间无法控制的高热等。
引发的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
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可以引发中耳炎等耳部感染。
肺炎
发热和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
脑膜炎
发热和头痛是脑膜炎的常见症状。
02
异常体温的分类及原因
体温过低
总结词
不正常的低温
详细描述
注意饮水
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并避免脱 水。
体温调节失衡的护理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记录体温 波动情况。
补充水分
在出汗过多的情况下,饮用适 量的电解质饮料以维持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平衡。
寻求医疗帮助
如体温调节失衡持续时间较长 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
05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情变化
观察病情
01
对异常体温的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程度、伴随
症状、体征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体温
02
每隔一段时间(如每4小时)要测量并记录体温,观察其变化
趋势。
及时处理
03
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
行处理。
警惕并发症
注意症状
异常体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高热惊厥 、脱水、肺炎等,要密切注意病人的症状。
预防措施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及时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避免病人发生并发症。
及时就医
如发现病人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 延误治疗。
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如发现病人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如体温持续升高、伴有 严重并发症、长时间无法控制的高热等。
引发的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
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可以引发中耳炎等耳部感染。
肺炎
发热和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
脑膜炎
发热和头痛是脑膜炎的常见症状。
02
异常体温的分类及原因
体温过低
总结词
不正常的低温
详细描述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PPT课程资料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 将冬天 的寒冷 洗掉, 将冬天 的疲惫 洗掉, 将冬天 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下破吧了,严下冬吧的,寒让冷雨,点下带吧着,梦想下来吧吧,,落将在冬了天森的林寒里冷,洗落掉在,了将湖冬泊天里的,疲落惫在洗了掉人,的将心冬里天。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破了 严冬的 寒冷, 下吧, 下吧, 落在了 森林里 ,落在 了湖泊 里,落 在了人 的心里 。
55-65%)。 密切观察,适时调节箱温:
箱温过低时,患儿唇周发绀,四肢发凉,反应差。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 将冬天 的寒冷 洗掉, 将冬天 的疲惫 洗掉, 将冬天 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下破吧了,严下冬吧的,寒让冷雨,点下带吧着,梦想下来吧吧,,落将在冬了天森的林寒里冷,洗落掉在,了将湖冬泊天里的,疲落惫在洗了掉人,的将心冬里天。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破了 严冬的 寒冷, 下吧, 下吧, 落在了 森林里 ,落在 了湖泊 里,落 在了人 的心里 。 箱温过高时,患儿面色红,呼吸增快,吵闹不安。 医护人员应定时、按规范对温箱进行消毒处理。 医护人员应通过低流量和剪短方式吸氧方法对早产儿进行治疗, 每分钟氧流量为0时半昏迷状态;
血流缓慢; 血液粘滞度增加。
血糖下降; 代谢率下降 体温每降一度,代谢率减少5%
免疫功能降低; 合并感染; 败血症。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诊断及检查
体温保护ppt课件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体温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 动的传导速度。
体温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紧密相关。正 常的体温有助于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免 疫应答,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体温过高或过低的危害
高温
持续的高温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严 重疾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高温还 会增加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影响 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
总结词
正确测量体温是评估体温状况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使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口温或肛温。测量前应确保体温计清洁、干燥,并甩至35摄 氏度以下。测量时,应保持测量部位的干燥,并确保测量时间足够(至少5分钟)。记录体温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4
体温异常的应对措施
中暑和失温的预防与处理
• 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中暑和失温的预防与处理
失温预防 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中。
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过度出汗。
中暑和失温的预防与处理
01
失温处理
02
03
04
迅速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
更换干燥衣物,保持身体干燥 。
如出现心跳骤停、意识丧失等 情况,应及时就医。
03
体温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总结词
适宜的室内温度对于维持正常体温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摄氏度之间,可以避免因过冷或过热而引起的体温波动。 使用空调或暖气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并保持适当的湿度,以防止脱水。
注意保暖和散热
总结词
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保暖和散热措施是必要的 。
体温的观察和护理课件

指导治疗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温 变化来制定或调整治疗方 案。
监测病情
观察体温变化可以监测病 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2
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清洁体温计
使用前先将水银体温计用肥皂 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球擦干
。
准备测量
让患者排空腋窝,然后将水银 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 ,放在腋下夹紧,保持5-10分 钟。
06
总结与建议
总结体温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
01
体温是评估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 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体温 ,可以及时发现疾病或不适症状 ,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02
正确的体温护理有助于降低体温 异常对人体的影响,缓解不适症 状,促进康复。
对家庭护理的建议
定期测量体温
家长应定期测量宝宝的体温,了解宝宝的体温变化情况。
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略高于男性,但波动范 围基本相同。
04
体温观察与护理
高热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 等方法降低体温。
多喝水
高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鼓励 患者多喝水补充体液。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休息
高热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 劳累。
消毒处理
用酒精棉球擦拭感应头 和显示屏表面,然后放
入清洁盒内保存。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
避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记录体温变化
如剧烈运动、进食、冷热饮等,应在 测量前让患者休息30分钟以上,避免 影响测量结果。
在测量体温的同时,应记录患者的病 情变化和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异常体温的护理

A1型题: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肿瘤
E.疟疾
能力测试
X1型题:
马某,高热、昏迷,护士为其测量腋下温 度,检视读数为35 ℃以下,估计体温不升 的原因可能是
A.病情危重
B.测量时上肢未夹紧体温计 C.腋部汗液未擦干 D.体温表故障 E.测量时间少于10min
课后预习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 作用部位 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 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 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 要素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 作用结果 超过正常值的 0.5℃或一 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 昼夜波动在1℃以上。 高
能力测试
A1型题:
1.以口腔温度为划分标准划分低热范围是 A.36.0 ℃ B.36.8-37.3 ℃
C.37.5-37.9℃
D.38.0-38.5 ℃
E.38.5-39.0 ℃
能力测试
A1型题
2.适宜测量口腔温度的病人是 A.昏迷 B.婴幼儿腹泻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
能力测试
3.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 (一)体温过高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异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 1. 定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超过正 体 要素一:病因 常值的0.5℃或一昼夜波动在 1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 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 温 ℃以上。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要素二: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肿瘤
E.疟疾
能力测试
X1型题:
马某,高热、昏迷,护士为其测量腋下温 度,检视读数为35 ℃以下,估计体温不升 的原因可能是
A.病情危重
B.测量时上肢未夹紧体温计 C.腋部汗液未擦干 D.体温表故障 E.测量时间少于10min
课后预习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 作用部位 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 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 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 要素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 作用结果 超过正常值的 0.5℃或一 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 昼夜波动在1℃以上。 高
能力测试
A1型题:
1.以口腔温度为划分标准划分低热范围是 A.36.0 ℃ B.36.8-37.3 ℃
C.37.5-37.9℃
D.38.0-38.5 ℃
E.38.5-39.0 ℃
能力测试
A1型题
2.适宜测量口腔温度的病人是 A.昏迷 B.婴幼儿腹泻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
能力测试
3.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 (一)体温过高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异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 1. 定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超过正 体 要素一:病因 常值的0.5℃或一昼夜波动在 1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 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 温 ℃以上。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要素二: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估
监测数据统计
防控措施评估
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了解疫情发展趋势 和防控效果。
对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社会效益评估
健康效益评估
评估防控措施对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等方 面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防控措施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为 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04
异常体温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01
02
03
高热定义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上限,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面 色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 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食 物,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监测体温变化。
案例二:低温患者的护理
低温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常见于休克、严重营养不 良等情况。
低热等。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异常体 温观察和护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效果,以便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展望
技术发展
介绍当前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 智能体温计、远程监测技术等,以及这些技术对异常体温 观察和护理的影响和推动。
未来挑战
分析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对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的需 求和挑战。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水 分,预防脱水。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 录体温及其他相关症状。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理效果评估
体温变化
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以及恢复时间。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超高热是指体温超过41°C,这是非常 危险的,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温。
如果超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 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理措施包括:使用冰袋、冰贴等物 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窒息。
04
体温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常见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导致发热。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
总结词
便捷、高效、准确
详细描述
电子体温计通常采用红外线测量技术,只需对准额头、耳道等部位,几秒钟即可获得体温读数。这种 方法便捷、高效、准确,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03
高热与低温的护理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C,需要 采取措施降低体温,以避免对身
体的伤害。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多饮水、减少衣物、使用冰
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 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环 境影响。
昼夜节律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 化,一般清晨较低,下午 较高。
02
体温的评估方法
口测法
总结词
直接、快速、准确
详细描述
口测法是将体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读取数值。这种方法直接 测量口腔温度,快速且准确,适用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使用其他测量方法的病 人。
袋或冰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低热的护理
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 之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需要关注身体状况。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 湿度适中、适当休息、饮食清 淡、注意保暖等。
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PPT

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 PPT
目录 患者护理介绍 护理措施 康复指导
患者护理介绍
患者护理介绍
护理目标: 提醒护理人员对体温过低的 患者进行及时护理,保持体温稳定。 患者特点: 体温过低患者身体虚弱,易 出现体温下降导致的问题。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环境调整: 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 室温适宜。
衣物保暖: 给患者提供合适的衣物和被 褥,确保全身保暖。
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 提供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 增强患者体力,促进体温恢复。 监测体温: 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及时发 现体温异常情况。
护理措施
布置床铺: 使用保温材料为床铺增加保 暖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定期转身: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定期帮助患者转身,增加血液循环。
护理措施
温暖饮食: 提供温热食物和饮品渐恢复: 体温过低患者在恢复期需要 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身体过度疲劳。
药物管理: 配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 药物。
康复指导
规律作息: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 充足的睡眠时间。 专业康复: 如果体温过低患者需要进行 康复训练,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目录 患者护理介绍 护理措施 康复指导
患者护理介绍
患者护理介绍
护理目标: 提醒护理人员对体温过低的 患者进行及时护理,保持体温稳定。 患者特点: 体温过低患者身体虚弱,易 出现体温下降导致的问题。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环境调整: 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 室温适宜。
衣物保暖: 给患者提供合适的衣物和被 褥,确保全身保暖。
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 提供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 增强患者体力,促进体温恢复。 监测体温: 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及时发 现体温异常情况。
护理措施
布置床铺: 使用保温材料为床铺增加保 暖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定期转身: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定期帮助患者转身,增加血液循环。
护理措施
温暖饮食: 提供温热食物和饮品渐恢复: 体温过低患者在恢复期需要 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身体过度疲劳。
药物管理: 配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 药物。
康复指导
规律作息: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 充足的睡眠时间。 专业康复: 如果体温过低患者需要进行 康复训练,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的种类
口温 腋温 肛温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 年龄、病情、意识
2.患者准备 舒适体位
3.护士准备 洗手、口罩
4.用物准备: 体温计(水银柱在35 ℃以下)放入盘内(垫纱布)或体 温篮内,含消毒液纱布,记录本,笔和手表,润滑油 (测肛温)
口温
⑴部位: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 ⑵方法:闭口勿咬,用鼻呼吸 ⑶时间:3分钟
要点说明
舌下热窝 口腔中温度最高部位,在舌系带两侧,
左右各一,由舌动脉供血
腋温
常用于昏迷、口鼻手术、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门手术 者、腹泻婴幼儿。 ⑴部位: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正中 ⑵方法:擦干汗液,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 ⑶时间:10分钟
肛温
1.润滑肛表水银端,便于插入,避免擦伤。 2.擦净患者肛门处 3.插入肛门3~4cm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4.前额体温计 • (1)额温是通过红外线照射到额头表面反射回来的情 况与光谱温度对应表对照,从而得出准确的温度值 • (2)适用于儿童
5.远红外线测温仪 • (1)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体温 • (2)常用于人群聚集处,又需快速检测体温
6.报警体温计 • (1)一种能够连续监测患者温度的器械 • (2)一般用于危重者
畏寒
体温过高的评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迷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散热大于产 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体温异常的的评估及护理
二班一组 组 长:孙 慧 成 员:胡淑红 马停停 李孛 侯爽 唐正月 廖秋凤 姚然 王雅俊 张昕
内容
• 该病例中该患者属于哪种异常? • 怎样评估的? • 临床上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哪些? •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除了本案例的这样异常外,体温波动异常还
体温过高的评估
2.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形式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血压可轻度 ↓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稽留热
驰张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稽稽留留热热 驰驰张张热热 间歇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稽稽留留热热 驰驰张张热热 间间歇歇热热 不规则热
体温计
体温的测量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1.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消
消
毒 5min 毒
液
液
容 用清水冲 容
器 净、擦干, 器
离心机
30min
用冷开水 冲净、擦 干
清 洁 容 器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 体温计的检查* 目的: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 时间: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 计后 方法:体温计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 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水中,3分钟后 检视,若误差>0.2℃或玻璃管有裂 缝,不能使用。
有哪种情况?
体温过高的评估
1. 定 义
•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指机体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 病理性体温过高
发热 过热
发热(fever):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
要素一:病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 要素二: 移,引起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作用部位
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察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患者舒适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物理降温
目标:降低体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 物理降温有局部冷疗(体温超过39℃ )和全身冷疗(体温超过39.5℃)
• 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 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
• 全身冷疗:温水拭浴 乙醇拭浴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1) 口表、肛表、腋表 (2)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2.电子体温计
(1)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 得的温度值直接由数字显示
(2)医院用电子体温计 (3)个人用电子体温计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3.可弃式体温计
(1)单次使用 (2)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
示点薄片,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 色,显示所测温度
时间:3mins 4.取表、读数、记录 协助、消毒、绘制
体位 肛温
俯卧
侧卧
屈膝仰卧位
注意事项
1.婴幼儿、口腔疾患等禁忌口温测量,腋下 有伤者禁忌腋温测量,肛门手术、腹泻等 禁忌肛温测量。
2.危重患者设专人守护。 3.测口温时,不慎咬破,先处理玻璃碎屑再
口服蛋清或牛奶 4.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
奶 嘴 式 电 子 体 温 计
1
2
组成结构: 1.监测前端
2. 通讯连接 3. 现场主机系统
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
3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 体温计的消毒 –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 方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体温计的消毒*
常用消毒液:75%乙醇(不适宜口表)、 1%过氧乙酸、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