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复习-熟语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
A.的许词多义农是民“巧对妙某事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 成变特之帘废别贯子为爱注, 宝好,当 。,不精觉作力得蔬为疲菜大掌C项欢棚“呼的拍,义手“D表选是称示棉项“快非中被垂”常“:的高”功将词兴,败要义。垂,这是多成接“用真”近鼓于是的。词事一念之差,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
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
了,谁不高兴! (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 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趋之若鹜、改头换面、半斤八两 (贬) 耳提面命、蔚然成风、有口皆碑 (褒)
B.王大伯倦”十。分喜爱小表动示正物义,情得就只到要伸要成张见功时的或到时事流候情却浪的遭结的到小了 猫小狗, 他乐都此要不想 疲办。法把它们局 并称 不喂人 存饱的 在,心 正失意 义有败” 得的。, 到多泼 伸人含水 张有对节 的惋此泼 意惜水思之感,。意到” 不解,他却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 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 拍手称快。
熟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的语素,保留了生僻的古义,古今意义
差别很大,若以今释古,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 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久假不归、首当其冲
三人成虎、目无全牛
不刊之论
2、褒贬误用:
大多数成语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果对成语褒
贬不辨,就会导致误用。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附录知识三熟语与新词语
学问三熟语与新词语一、熟语熟语,指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语句。
如“一塌糊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
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更其组织,且必需从整体来理解语义。
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一)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运用、锤炼而形成的形式简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1.成语的来源与特点(1)来源丰富。
①来源于神话传闻,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②来源于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③来源于寓言故事,如“自相冲突”“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④来源于古书典籍,如“诲人不倦”“豁然开朗”“水落石出”“百废俱兴”等;⑤来源于日常口语,如“欢欣鼓舞”“五花八门”“指手画脚”“心直口快”等;⑥来源于外来文化,如“心悦诚服”“唯我独尊”“火中取栗”等。
(2)结构固定。
即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
在形式上,四字成语最多,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等成语。
如“莫须有”“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山雨欲来风满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
从成语的结构成分来看,不得随意换用和增减,如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
从结构关系来看,也是不能随意变动的,如不能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
(3)意义整体化。
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几个词的意义的简洁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意义。
如“心中有数”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瓮中捉鳖”比方要捕获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
因此在分析揣摩成语的意义时,不能只看字面的意义或组合的意义,要透过字面的意义来深化领悟它所表达的整体意义。
2.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
“跋山涉水”重在强调旅途艰辛,“风尘仆仆”重在强调长途奔波的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的艰难。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熟语(含成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熟语(含成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才能层级:表达应用E第1.考察范围:高考对熟语考察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命题点通常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的差异上,反映在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
常见的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不明对象、褒贬颠倒、前后重复、不合惯用句式、谦词错位、理解片面等。
2.考察形式:本考点题型设计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①语境运用题。
提供一个语境,让考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熟语。
这种题型不仅考察语言运用的才能,同时也考察语言积累的程度。
②俗语、成语置换题。
这种题型将熟语中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形式进展了互换,旨在考察考生的成语、俗语的积累和运用。
1.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
2.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那么。
3.注意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近义熟语,并进展逐步挑选,减少记忆容量。
4.重视语言理论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才能。
5.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一词义辨析〔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谦敬错位〕望文生义,即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些词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开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意已经不再使用,人们只采用它的引申义,假如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误用褒贬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运用时要根据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命题者往往成心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词语根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假如脱离这种搭配,那么容易出错。
谦敬错位,是指有些词语本身表示自谦,有些词语那么表示敬称,假如区分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1】〔2021·全国卷Ⅰ〕以下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屡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枚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黄昏,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语文高考复习 第四章 成语熟语 练习答案与解析(柏木体育单招)
第四章成语熟语练习答案1【答案C】A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符合语境。
B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符合语境。
C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不符合语境义。
D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
2【答案D】A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这里是“表现内心世界”,不符合语境义。
B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词,不符合语境义。
C显露原型:原有的模型显露出来,不符合语境义。
D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符合语境。
3【答案D】“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贬义词,不合语境。
4【答案D】D项错用对象:“相敬如宾”指的是夫妻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感恩,建立动态平衡和谐的良性关系。
专用于夫妻间,不能用于师生间,使用错误。
5【答案B】“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青春年华。
6【答案D】A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
后也比喻为人圆滑,两头讨好。
句中意思是朗读时他发挥得好,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
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该成语和“笑了起来”重复。
C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句中指的是两个人长得像,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D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7【答案D】D项词语运用不恰当,别有用心,一般形容心中有计谋,有计划做一些不见人的事,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贬义。
8【答案D】A“上行下效”多用于贬义;B“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二一添作五”是指双方平分,这里应换为“三下五除二”;D“卖狗皮膏药”比喻用漂亮的空话骗人。
9【答案A】A“拍案而起”形容奋起反抗。
B“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
C“挖墙脚”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D“横挑鼻子竖挑眼”指什么都看不上,过分挑剔。
A“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熟语及其运用ppt
7、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 请补全下面的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 照舅(旧)
(2)飞机上挂暖壶—— 水瓶(平)高 (3)猪鼻子插葱—— 装象(相) (4)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钓 (5)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6)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8、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 明解释,请补全下面的歇后语。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 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 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 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熟语及其运用
“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 短语或句子。主要包括成 语、惯用语、谚语、格言、 歇后语等。
熟语有三个特点:
一、结构定型
二、意义完整
三、充当语言 的备用单位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 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 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 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 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 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 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 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 后半部分。
5、下列句子中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相同。一个人 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就不会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 献。 B、他摔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旧观念,又一次回到 百大有限股份公司上班。 C、他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一丝不苟, 认认真真,受到了同志们的称赞。 D、公司总经理贪污腐化,被绳之以法。上梁不正 下梁歪,检察机关随之又在这个单位里挖出了8个 蛀虫。
苏教版高考语文应试指导: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熟语含答案
一、熟语的定义:熟语。
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二、熟语的特点: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
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八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子无才便是德”。
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
高考语文常用熟语 增添作文风采
高考语文常用熟语增添作文风采熟语来自于人民的日常用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高中生大量积累熟语,在写作时运用熟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是能增添作文的光彩的。
1.【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2.【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3.【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4.【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
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
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5.【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6.【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9.【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
亦用作讽刺。
1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4.【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15.【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
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16.【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1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18.【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
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20..【蜻蜓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
也比喻纹丝不动。
2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2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语文高考复习-熟语
——熟语何谓“熟语”Fra bibliotek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 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 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 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 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 九不离十”等。
--《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
人们长期使用的、简洁精辟 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部分由四 字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字 面可以理解其含义(如小题大做、 后来居上);有些要知道来源或 典故才能理解(如朝三暮四、杯 弓蛇影)。
谚语
指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 句,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 劳动经验,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 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 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天下乌鸦一般黑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山望着那山高
谚 语 的 分 类
A.气象谚语
B.农业谚语 C.卫生谚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才能保住 生命。
B、 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 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 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 涂呢?
C 、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 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D、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工 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工程勘 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 规定。
分析:C、应该用“东方不亮西方亮”: 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 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熟语课件
D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
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
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
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
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贬义; B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C项: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的来源
1. 从 历 史 故 事 中 来 的 : 望 梅 止 渴 、 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 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4.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醉翁之 意不在酒 、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谐音性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
寓意性歇后语
•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
歇后语 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惯用语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 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背黑锅 穿小鞋 敲竹杠
翘辫子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 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高三语文总复习 常用熟语集锦(精) 新人教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常用熟语集锦(精) 新人教版B1、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系。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3、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4.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5、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6、白马王子:比喻少女倾慕的理想的男子。
7、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8、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9、半斤八两(一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贬义)。
10、包打天下:包揽打天下的重任。
比喻由个人或少数人包办代替,不放手让其他人干。
11、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的人。
12、宝刀不老:比喻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有减退。
13、报屁股:指报纸版面上的最后位置(含诙谐意)。
14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15、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16、彼一时,此一时;好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17、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18、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1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20、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2、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24、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5.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00个熟语_学习方法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
高考语文常用熟语100例
高考语文常用熟语100例1.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如:“勇气”号在火星上突然失去与地面的联系,美国宇航局的人员肯定焦急万分,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当时的场景,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2.白日黑夜连轴转:白天黑夜连续工作。
如:李厂长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孙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别累垮了身子骨啊!”3.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如:在中国,把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者结合起来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百闻不如一见......,只要朋友们到中国实地看一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权的进步和中国政府为保障人权所做的艰苦努力,就会有个客观的理解和认识。
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如:企业间的纠纷如果不是依照理性的途径加以解决,而是以牺牲用户为代价,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
如:黑势力的猖獗,与背后有人袒护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打掉了他们的保护伞...,才能彻底铲除黑势力滋生的土壤。
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如:农村税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村义务教育上的严重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税改不过充当了催化剂,加速了这些问题暴露于众人眼前的进程。
真正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漏洞迭出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
7.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如:原以为过了3月6日的中超公示期截止日,辽足就万事大吉了,但没想到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长春亚泰在最后时刻还是“跳”了出来质疑辽足中超资格的合法性。
8.不分青红皂白:指不管是非、曲折、缘由。
如:电脑黑客们已经开始向恐怖主义发起了自认为充满爱国精神的“反击战”,他们在发动攻击时,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同伊斯兰有关的网站,就乱攻一气,凡是带着“Afghan”或是“Pakistan”字眼的网站都不能幸免。
高中生掌握的熟语
高中生掌握的熟语熟语的类型: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一、成语(一)常见的易混误用成语1.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3.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4.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多误用于惊人消息。
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误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
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错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
1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12.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1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扩大误用为形容所有美好事物。
1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扩大误用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1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9.一言九鼎:指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20.上行下效:指上级怎么做,下级也就怎么做,贬义。
常误用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21.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误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系列一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系列一1.[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演双簧或唱双簧。
2.[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4.[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5.[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6.[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7.[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8.[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9.[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10.[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11.[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2.[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13.[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
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14.[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15.[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16.[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17.[护局子]护自己孩子短儿,护自己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18.[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19.[跑龙套]指那些寄人篱下,干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的人。
20.[娘子军]指由妇女组成的队伍。
21.[跌份儿]指降薪降职,现在还牵涉到脸面、身份、气派。
22.[喝墨水]形容知识的多少。
23.[装门面]比喻制造表面繁荣、好看的假象以掩盖衰败、空虚的本质。
24.[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引荐和提拔而声誉提高。
25.[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26.[磨洋工]指怠慢、磨蹭、拖延工作时间。
27.[弄潮儿]指在社会上勇于拼搏进取的人。
高考语文必备形似或意近熟语
形似或意近熟语1、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危言耸听骇人听闻: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多指已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危险的话,使听者感到惊恐。
2、另眼相看/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
即对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横向比较)。
指特别看重或重视。
刮目相看: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人(纵向比较)。
3、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关系或联系密切。
4、望其项背/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其项背:能够看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相差甚远。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5、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比喻迅速流传,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6、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深孚众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深孚众望: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使大家很信服。
7、耳闻目睹/耳濡目染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强调真实性)。
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强调影响)。
8、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视若无睹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有看到一样。
也指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
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视若无睹:看见了就好像没看见一样。
形容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9、充耳不闻/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也形容对某事漠不关心。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到。
10、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不可理解。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蛮横,不通情理。
11、大海捞针/海底捞月大海捞针:极难找到或办到。
海底捞月:无法做到,徒劳无功。
12、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指共同从事某事却各有打算。
貌合神离:表面上相互合拍、关系密切,实际上想法不一,各怀心机(可用于人与事物之间)。
高考语文 成语熟语解释素材
语文成语熟语解释1.不足为训:不能当作X例或法那么。
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4.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5.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6.改弦更X: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
引申为改革变更。
7.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8.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
形容医术高明。
9.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
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11.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
形容文思敏捷。
12.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13.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4.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15.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
典出《庄子·养生主》。
16.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X的舆论准备。
17.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时过境迁,那么徒然感慨。
18.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19.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20.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21.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22.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23.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24.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 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8.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往 往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9.安之若素: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 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 样对待,毫不在意。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 安心对待”。
10.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往往 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11.惨淡经营: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 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 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 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 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①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
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俎代庖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
㈠考点解读
• 从பைடு நூலகம்004年起,《考试大纲》由原来的“正确 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表明对词语考查的范围扩大了,熟 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歇 后语等。
• 根据近两年各地考题情况来看,对熟语的考查 ,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 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难点在容 易语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色彩与适用 范围的成语等。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 为深恶痛绝。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 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 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 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 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侧目而视” 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 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2.差强人意: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 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3.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往往 误解为“失败之后,立下雄心壮志,要再创辉煌”。
14.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教导。往往被误解为“严厉地当面训斥”。
15.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 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往往被误解为“象是亲身 感受到了一样”。
※望文生义
•例:古人 写文章都 是文不加 点。今天 的人读起 来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 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 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如: “他略加思索,便提起 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 去。”该句作者显然是 望文生义,以为“点” 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 造成误用。其实“点”
在这里表示涂改。
⑤主谓式: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入瓮 引狼入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例、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 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 然觉得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 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 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 相符。
例、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 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 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 误解为不吝啬。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6、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 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 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 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 切齿。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掺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 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思。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句中 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 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成语往往有其一定的语源背景。 此语源背景亦决定了成语的情感指向 与语意内涵。故而成语运用或辨析时 不可忽视。
因此,不了解语源造成的语病 叫做“不明语源”。
例 1.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 好火中取栗。 例 2. 小李心胸狭窄,受点委屈便逢人说项,四倒苦水。 例 3. 为政者就应潜心投入利国利民的实际工作中,乐不思蜀, 专心致志。
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 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义,而只 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 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 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 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 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 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 分成语语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