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期末考试报告

合集下载

安师大环境土壤学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安师大环境土壤学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环境土壤学》试卷 共26页 第1页 《环境土壤学》试卷 共26页 第2页安徽师范大学20 -20 学年第 学期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 120分钟)1. 土壤圈2. 土壤原生矿物3. 土壤质地4. 土水势5. 土壤环境容量6. 土壤污染1.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位置处于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接面上最富有()的( )或覆盖层。

2. 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的基本结构单位名称请在下图中加以标注。

3. 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介质,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包括( )、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空气。

4. 按照土粒大小将土壤颗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尽管各种粒级制之间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将土壤颗粒按大小分为石砾、( )、粉粒和( )四组。

5. 土壤水分含量是表征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指标。

土壤含水量有多种表达方式,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质量含水量;(2)( )含水量;(3)( )含水量和(4)土壤水储量。

6.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 )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 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气体。

7.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直接参与( ),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2)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顶层氧 中心硅 底层氧( )顶层氧 中心铝 底层氧( )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8.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大循环与()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

9.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水化)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6、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

7、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8、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0、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1、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1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胶体的类型、胶体的数量、PH14、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15、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有机矿质胶体的复合作用、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16、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阳离子是一价阳离子17.土壤有机质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腐殖质18.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19.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作用经过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0.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21.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

22.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2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学期末考试.doc

土壤学期末考试.doc

土壤学期末考试. 1、腐殖质和腐殖酸的定义、分类和特性;腐殖质:指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合成的棕色或深棕色大分子胶体物质。

分类:胡敏苏,胡敏酸,丽芙酸。

功能:1.颜色:整体为黑色或深棕色,黄腐酸为浅黄色,腐殖酸为棕色2。

溶解度:黄腐酸可溶于水、酸和碱。

腐植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元素组成:一般来说,腐殖质平均含58%的碳和5.6%的氮,碳氮比为10: 1-1、腐殖质和腐殖酸的定义、分类和特性;腐殖质:指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合成的棕色或深棕色大分子胶体物质。

分类:胡敏苏,胡敏酸,丽芙酸。

功能:1.颜色:整体为黑色或深棕色,黄腐酸为浅黄色,腐殖酸为棕色2。

溶解度:黄腐酸可溶于水、酸和碱。

腐植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元素组成:一般来说,腐殖质平均含58%的碳和5.6%的氮,碳氮比为10: 1:1 .4.分子结构特征: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5.电气特性: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主要带负电荷。

吸水率: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7.稳定性:腐植酸具有很强的抗微生物分解能力(P83- 4。

分子结构特征: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5.电气特性: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主要带负电荷。

吸水率: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7.稳定性: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强的腐植酸(P83:腐植酸和黄腐酸统称为腐植酸。

物理性质(1)吸水性和溶解性:腐植酸是一种亲水性胶体,吸水性强,溶解性低(2)颜色和光学性质:当腐殖质没有被分成组时,整个溶液是黑色的,不同组的颜色在深度上是不同的。

腐殖酸为深棕色,黄腐酸为浅黄色。

不同的腐植酸有各自的红外光谱,其中大部分都有荧光效应,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调光效应。

化学性质(1)元素和化学成分:它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和一些灰元素组成(2)官能团、带电和交换能力:腐植酸是一种两性胶体,其表面可以带正电荷或负电荷,通常带负电荷(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分解速度非常慢。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20 分)1.土壤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可以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四面体和八面体中间的阳离子被其他阳离子取代从而产生多余的电荷的过程,并且不造成晶体结构的破坏。

3.腐殖质有机胶体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大分子物质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土壤孔径大小5.土壤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由能大小与相同条件下的纯净的水的能量差值6.潜性酸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的不能直接影响土壤溶液酸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只有从土壤胶体表面进入到土壤溶液中才能发挥酸性效力7.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缺氧等条件下把土壤中的硝酸根离子还原成亚硝酸根离子或者氮气的过程8.保护性耕作在耕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逐年的加入有机肥料和保护土壤结构的措施,以达到保持土壤肥力和保护土壤结构的作用9.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对植物的调控作用,缓冲能力大小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10.淋溶作用由于雨水的冲刷造成表面的矿质元素下渗到土壤低层的过程二填空题( 20 分)1.HA是___富里酸____,FA是___胡敏酸____。

HA/FA比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

2.膜状水是__无效___水,而毛管水是__有效___。

3.砂土的保肥能力远低于粘土,是因为__沙土中通气孔隙过多,不容易保持水分,而肥力的一个决定元素就是土壤溶液中的交换性离子浓度大小,水分的流失造成土壤保肥能力很弱________。

4.土壤适耕状态的含水量应在土壤可塑性的__________。

5.构成层状铝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_硅氧四面体_________和__铝氧八面体________。

6.土壤肥力的四大影响因素为__ph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离子浓度________、_土壤质地_________。

7.常见硅酸盐粘土矿物有_蒙脱石组_________、_____高岭石组_____、___伊利石组_______和__绿泥石组________组。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粒密度3、土壤孔隙度4、田间持水量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6、土攘胶体7、土壤盐基饱和度8、土壤活性酸9、土壤潜性酸10、土壤缓冲性11、有机肥料12、绿肥13、微生物肥料14、土壤有效含水量15、单粒三、简答题:1、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2、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3、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7、绿肥在农林生产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1、林木施肥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优缺点。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土壤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养分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A、5%B、10%C、15%D、20%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A、木质素B、含氮化合物C、腐殖质D、纤维素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 C )A、水的淋溶作用B、酶的水解C、微生物转化D、动物转化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A、高温通气B、低温嫌气C、高温嫌气D、低温通气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A、58%B、30%C、80%D、55%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A、化学性质B、带电性C、溶解性D、吸附性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A、氧化硅B、氧化铁C、粘粒D、腐殖质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A、客土调剂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C、施用有机肥D、植树种草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A、水稻B、小麦C、花生D、玉米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A、水稻B、花生C、红薯D、马铃薯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A、生物固氮B、化学氮肥C、大气沉降D、有机质矿质化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A、粘粒B、铁铝氧化物C、腐殖质D、氧化硅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A、块状结构体B、团粒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核状结构体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上升水D、毛管悬着水22、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水分类型是( C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23、按照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方法,不属于土粒的一类是 ( A )A、石块、石砾类B、砂土类C、壤土类D、粘土类24、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D )A、CO2B、H2 OC、矿质养分D、CO2+ H2 O+矿质养分25、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B )A、胡敏酸B、富里酸C、胡酸素D、胡敏酸+富里酸26、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B )A、胶核B、胶核十双电层C、决定电位层D、补偿电位层27、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D )A、Fe3+B、Ca2+和Mg2+C、K+和NH4+D、Na+28、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C )A、Na+和Al3+B、NH4+和Al3+C、H+和Al3+D、K+和Al3+29、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 A )所表现出的酸度A、H+B、Al3+C、H+和Al3+D、Al(OH)330、对各种养分来说,有效度都较高的pH范围是 ( C )A、〈4B、〈5C、5-7D、〉73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D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32、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D )A、田间持水量B、凋萎系数C、饱和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33、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A )A、太阳辐射B、生物热C、地球内热D、乱流热34、土壤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前者较后者( B )A、超前B、滞后C、一致D、无关35、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D )A、6月B、7月C、8月D、7月或8月36、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B )A、N、P、KB、C、H、O C、Ca、Mg、SD、Fe、Cu、Zn37、土壤中仅反映钾储量大小的钾形态是( B )A、矿物钾B、非交换钾C、交换钾D、水溶性钾38、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D )A、NH4+B、NO3-C、NO2—D、NH4+和 NO3-39、磷是遗传物质( B )的重要组成成分A、白质蛋B、核酸C、植素D、磷脂4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B )因子的变化A、降水量B、热量C、光D、温度41、原生矿物来自( C )A、岩石破碎B、次生矿物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D、海湖中沉积42、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A )A、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B、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C、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D、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43、土壤呈中性的pH大致范围( B )A、6.0-8。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土壤肥力土壤剖面粘化过程运积母质根际效应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凋萎系数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的标志?2.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3.简述黄壤的形成过程及特点4.简述土壤养分来源和损失的主要途径5.什么是毛管水?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1.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2.请试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3.从北到南土壤有机质、土壤pH 和土壤粘土矿物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

答案:一.名词解释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至母质层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这段垂直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m 以内。

粘化过程:指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定积粘化。

运积母质: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等。

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为根际效应。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分为化学转化过程,动物的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凋萎系数:指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的标志?(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

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

农学、园艺学土壤学考试总结

农学、园艺学土壤学考试总结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绿色植物的未固结层(疏松表层)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自然肥力(五大成土自然成土因素)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有效肥力(当季表现产生效益)潜在肥力(受环境和技术限制而未能发挥出来)土壤圈:是覆盖于地表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剖面:由若干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从地表面至母质的垂直面。

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a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

面积一般为1~10m2.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若干单个土体的组合。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粘土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土矿物。

主要包括层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

硅氧四面体:是由四个氧原子和一个硅原子所组成,硅氧四面体可以共用氧原子而形成一层,氧原子排列成为中空的六角形,称硅氧片或硅氧层。

1个Si4+ 4个O2-铝氧八面体:由六个氧原子环绕着一个中心铝离子排列而成,氧原子排列成两层,铝原子居于两层中心孔穴内。

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2:1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同晶替换: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学期末考试总结

土壤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土壤的定义、特征及其在环境生态系中的重要作用土壤的定义:1.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和生产力(具有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层。

2.是由母质与自然因素(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以及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质世界中一个不断变化、处于运动中的客观实体。

3.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既是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气、肥、热的主要源泉,也是营养元素不断循环、不断更新的场所。

土壤的特征:1. 具有生产力,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

土壤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分为非矿质和矿质两大类。

(1)非矿质, 包括C、H、O这些养分存在于大气和水中, 用于光合作用。

(2)矿质,来自土壤的13种矿质营养元素,分成三类:大量、中量和微量。

大量营养元素:N,P,K;中量营养元素:Ca,Mg,S;微量营养元素:B,Cl,Cu,Fe,Mn,Mo,Zn2. 土壤具有生命力。

土壤是支撑植物的场所和养育植物的基地,调节水、热、空气、养分等植物根系适宜的生活环境。

3. 土壤具有环境净化力。

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为吸附、分散、中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

土壤在环境生态系中的重要作用:1.土壤质量与水质的关系2.土壤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3.土壤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4.土壤与人体和动物健康的关系5.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土壤圈定义: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中心位置,既是这些圈层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环境土壤学的任务:1. 着眼于土壤质量的保护、利用和改善2. 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3. 最终目的提高土壤-植物系统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环境土壤学研究内容:1. 研究土壤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变,土壤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2. 研究土壤-植物系统中化学物质(包括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分布规律以及污染的生态效应和卫生学评价3.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 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微观机理和宏观生态效应)5. 在严格的环境土壤学实验基础上,参考各种环境质量基准值,研究土壤环境标准6. 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基准7. 土壤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气候异常、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生态破坏,如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突发性的污染事件迭起第二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几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母质。

高等教育-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特性: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

土壤学的几个学派: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地质土壤学观点(土壤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土壤是独立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98%,其余为土壤微生物体占5%以下。

土壤矿物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质的矿物,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以结晶层状硅盐黏土矿物为主,其黏土基本结构但我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同晶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似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黏土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原因:土壤黏土矿物常发生同晶替代作用,其中同晶替代最普遍的是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低价的离子代替,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土壤黏土矿物一般带负电荷。

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它包括了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碳氮比对其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当C/N降至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原来有显著的提高。

有机土壤: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20%以下的叫矿物土壤。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质总称。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温度、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植物残体的特性(C/N)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肥力特征(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土壤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 钙盐B. 钾盐C. 镁盐D. 钠盐2.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主要依赖于:A. 土壤pH值B. 土壤微生物C. 土壤温度D. 土壤水分3.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A. 大气B. 岩石风化C. 植物残体D. 动物排泄物4. 土壤中磷素的主要形态是:A. 可溶性磷B. 难溶性磷C. 吸附态磷D. 有机磷5. 土壤中钾素的主要形态是:A. 可溶性钾B. 难溶性钾C. 吸附态钾D. 有机钾6. 土壤中水分的主要来源是:A. 地下水B. 降雨C. 灌溉水D. 地表径流7. 土壤中氧气含量的高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土壤颗粒大小B. 土壤孔隙度C. 土壤温度D. 土壤湿度8.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土壤pH值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水分D. 土壤温度9.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城市垃圾D. 自然风化10.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包括:A. 水蚀B. 风蚀C. 冻融侵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壤是由固体颗粒、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的自然体。

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3.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土壤中磷素的主要形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 土壤中钾素的主要形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6. 土壤的pH值是反映土壤______的一个重要指标。

7.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土壤______和______的重要因素。

8. 土壤水分的来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9.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一、术语解释(共20分,每个问题2.0分)1、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3.土壤缓冲: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有能力缓解其酸碱反应的变化。

4.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粒径的百分比组合。

5.供肥能力:土壤养分总量6、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称为土水势。

或单位数量水可逆地等温地无限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土壤中某一点,所作的有用功。

一般用ψ表示。

7.CEC:在一定pH值(pH=7)下,每千克干土中所有可交换阳离子的百分位数,以CMoL(M+)kg-1表示。

8、纬度地带性:指土壤类型沿经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9、土壤淋溶系数(β值):指淋溶层钾钠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与母质层钾钠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的比值。

β=(K2O+Na2O)/Al2O3(浸出层)/(K2O+Na2O)/Al2O3(母材层)10。

土壤分类: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和特征作为区分标准,对土壤组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分类,形成一个类别或类型。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 2.√3..√4.√5.√6.× 7.× 8.× 9、× 10、√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1.简要描述粘性土壤的肥力特征(每点1点)粘质土壤颗粒细,小孔隙多;透性差;保蓄性好;有机质转化慢积累高;温度变幅小;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有害气体容易积累。

2.简要介绍三所大学在世界土壤科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以及利比奇的农业化学学院(2.5分);法鲁农业地质学院(2.5分);Dokuchaev的土壤成因学校(3分)。

3、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每点2分)吸附在负胶体上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之间的置换过程。

2020-2021《环境土壤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

2020-2021《环境土壤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

2020-2021《环境土壤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试卷号: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土壤 2、岩石圈 3、土壤污染 4、土壤质量5、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毛管悬着水7、土壤结构性8、土壤容重9、阳离子交换作用10、潜性酸度二、选择题:(本大题共小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有 ( )。

A 、CO 2B 、CH 4C 、COSD 、H 2S2、无溶解能力,不移动并对植物无效的水是( )A 、土壤膜状水B 、土壤毛管水C 、土壤吸湿水D 、土壤重力水 3、土壤养分要求在PH=( )左右,有效性高。

A 、5.5 B 、6.5 C 、7.5 D 、8.5 4、根据摩氏硬度计的分级,矿物石英的硬度为( )。

A 、5 B 、6 C 、7 D 、8 5、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属于( )型层状硅酸盐。

A 、1:1B 、2:1C 、1:2D 、1:2:1 6、下列各种微生物中,最适宜于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活动的有( )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A、细菌B、放线菌C、真菌7、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是因为居民食用了含()的米和水而中毒所致。

A、汞B、镉C、铅D、铬8、下列阳离子中交换能力最大的是( )。

+A、Al3+B、Fe3+C、Ca2+D、NH49、通常所说的胶体带电,是指()带电。

A、胶核B、胶粒C、胶团D、双电层10、()是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动力,是代谢降解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恢复土壤环境的最先锋者。

A、土壤微生物B、土壤动物C、高等植物根系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0.5分,共21分)。

1、土壤污染的类型_ __、_ __、_ __和_ __。

2、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定时炸弹”有_ __阶段和_ __阶段。

3、土壤水可分为、、、、五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和含水量,影响土壤空气的数量。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矿物质B. 微生物C. 植物残体D. 动物残体2. 土壤肥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氮、磷、钾B. 钙、镁、硫C. 碳、氢、氧D. 铁、锰、锌3. 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pH值越低,植物生长越好B. pH值越高,植物生长越好C. pH值适中,植物生长最好D. pH值对植物生长无影响4. 下列哪项不是土壤的物理性质?A. 颗粒大小B. 孔隙度C. 有机质含量D. 密度5.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有机态氮D. 气态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按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7.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8. 土壤的pH值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9. 土壤中磷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而钾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10. 土壤水分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2. 描述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解释土壤中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土壤侵蚀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5. 论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影响及其治理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某农场土壤检测结果显示pH值为5.5,有机质含量为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ppm、30ppm和150ppm。

请分析该土壤的肥力状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5:C A C C C二、填空题6. 砂粒、粉砂粒、粘粒、腐殖质7.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8. pH值9. 难溶性磷、可溶性钾10. 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三、简答题11.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学期末总结

土壤学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力。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粘土矿物中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现象。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系。

动物、微生物残体,动、植、微生物的排泄物和根系分泌物,废水废渣。

它又非腐殖质和腐殖质组成,其中土壤有机质占90%以上,且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很强。

4.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a)温度,影响微生物的降解;b)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c)植物残体的特性;d)土壤特性。

5.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过程称为腐殖化作用,其中主要的是由微生物为主导生物化学过程和一些纯化学反应。

其过程有两三个阶段:①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②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的循环,增值微生物细胞③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即腐殖质。

6.土壤腐殖物质划分为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

7.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土壤)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b)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c)改善土壤物理性质;d)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e)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f)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8.秸杆还田施用化肥的作用及好处?答:桔杆还田的作用:为了防止分解过程中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有效氮,因此要增施一些无机氮,这能有效地解决因秸杆还田引起土壤有效养分的短期供给不足问题。

桔杆还田的好处:①改善了土壤中养分状况,秸杆中含有各种养分,供作物利用;②培肥土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能提供较多的稳定的腐殖质,有利于维持土壤腐殖质的平衡。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2.65g/cm3.3.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比例。

或: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含量。

456(有机质、碳酸钙、氧化铁)的作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块或土团。

,的干土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肥料学》考试总结

《土壤肥料学》考试总结

土壤(Soil: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人为肥力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肥料:凡能够直接提供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种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土壤矿物(1)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土壤中的原生矿物主要是石英和原生铝硅酸盐类。

(2)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称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种类很多,有成分简单的盐类,包括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也有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铝硅酸盐;还有各种晶质和非晶质的含水硅、铁、铝的氧化物。

土壤质地类型与肥力的关系:(1)砂土类由于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

砂质土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砂土保肥性差,施肥后因灌水、降雨而易淋失。

砂土施肥除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外,还必须适时追肥。

产生“发小苗不发老苗”的现象(2)粘土类(clay soil 粘质土由于粒间孔隙很小,多为极细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故通气不良,透水性差,内部排水慢,易受渍害和积累还原性有毒物质故需“深沟高畦”,以利排水通气。

管理模式“前促后控”。

在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时,由于分解慢和土壤保肥性强,表现为肥效迟缓,肥劲稳长。

“发老苗不发小苗”的现象。

(3)壤土类(loam soil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多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良好。

,“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4)引洪放淤、引洪漫沙。

(5)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五个类群。

土壤学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docx

土壤学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docx

学习土壤矿物质1、什么是土壤、肥料和土壤肥力?解答要点:(1)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3)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土壤肥力。

2、李比希对土壤肥料科学的贡献主要是什么?解答要点:他从化学的观点來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的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不仅推动了土壤植物营养科学的发展,而且使得化肥工业迅速发展。

3、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解答要点: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直接來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耍来源,而次生矿物,则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物的稳定性,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4、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形成条件和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解答要点:高岭石是土壤中最常见的一种1: 1型硅酸盐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是南方热带和亚热土壤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粘土矿物。

蒙脱石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胀缩性大,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分布最广。

伊利石晶层与蒙脫石相似,非胀缩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多种土壤中,尤其是西北、华北等干旱地区。

5、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要点:高岭石组矿物具有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而蒙脱石组矿物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主要是因为高岭石组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可以产生键能较强的蛍键,极少同晶代替现象,蒙脱石组矿物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 晶层间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成土母质同晶代换土壤团聚体土壤导热率土壤盐基饱和度田间持水量当量孔隙土壤有机质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具有哪些特点?2.成土母质的形成阶段及特点?3.如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4.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5.跟红壤相比,黄壤的性质主要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生产中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和培养土壤结构体?2.简述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3.简述土壤样品多点采样的方法及对提高分析结果可信度的意义答案:一、1.成土母质:矿物、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土壤。

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2.同晶代换: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3.土壤团聚体: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4.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土层(1c m),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数。

5.土壤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7.当量孔隙: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

8.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指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机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二、1.(1)土壤肥力是土壤最基本的特征。

(2)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3)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4)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学期末考试报告

土壤学期末考试报告

1、腐殖质与腐殖酸,定义、分类、特性;腐殖质:指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分类: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特性:1. 颜色:整体呈黑色或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为褐色2. 溶解性:富里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3. 元素组成: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氮5.6%,其C/N比为10:1-12:1。

4. 分子结构特性: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5. 电性: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以负电荷为主6. 吸水性: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7. 稳定性:抵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很强腐殖酸(P83-86):胡敏酸和富里酸统称腐殖酸。

物理性质(1)吸水性及溶解度:腐殖酸是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溶解度较低(2)颜色与光学性质:腐殖质不分组时整体溶液呈黑色,不同分组间颜色有深浅之别,胡敏酸色深,呈棕褐色,富里酸色较浅,呈淡黄色。

不同腐殖酸有各自的红外光谱,多数具有荧光效应,而且不同组分的变光效应不同。

化学性质(1)元素及化学组成: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还有一些灰分元素(2)功能团、带电性及交换量:腐殖酸是一种两性胶体,表面即可带正电荷,又可带负电荷,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因此分解速率非常缓慢。

(4)腐殖化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腐殖物质的变异性: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胡敏酸和富里酸还可以相互转化2、高岭石231 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的比例为1:1,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2Si2O5(OH)5典型高岭石的SiO2 : R2O3分子比率为22 晶架内部水铝片和硅氧片中没有或极少同晶代换,故吸附阳离子能力小,保肥性较弱3 外形片状,黏结力,黏着力和可塑性较弱蒙脱石1 又叫2:1 矿物,晶架结构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相间重叠而成典型分子式可写成Al2Si4O10(OH)2▪nH2O 分子比率为42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土壤复习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秸杆还田:是作物秸秆不经堆肥过程,直接在田间条件下腐解。

2、Saf :(硅铝铁率)指土壤中的SiO2 的含量和Al2O3、Fe2O3含量之比,能够反映土壤分化值大小。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

3、沼气肥:即沼气发酵肥,是指作物秸秆与人粪尿等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4、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可塑性。

5、白浆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出现还原高铁高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6、腐殖化系数:通常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1年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为腐殖化系数.7、NO3一一N肥:凡是含有硝酸根离子的氮肥都属于硝态氮肥。

8、脲甲醛:代号为UF,它是以尿素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经催化剂催化而合成的一系列直链化合物。

9、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10、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11、同晶置换: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1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共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13、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4、生理酸性肥: 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15、灰化过程 : 是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16、复合肥料 : 是通过化合(化学)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化学反应,在我国也有人称之为化成复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腐殖质与腐殖酸,定义、分类、特性;腐殖质:指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分类: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特性:1. 颜色:整体呈黑色或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为褐色2. 溶解性:富里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3. 元素组成: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氮5.6%,其C/N比为10:1-12:1。

4. 分子结构特性: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5. 电性: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以负电荷为主6. 吸水性: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7. 稳定性:抵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很强腐殖酸(P83-86):胡敏酸和富里酸统称腐殖酸。

物理性质(1)吸水性及溶解度:腐殖酸是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溶解度较低(2)颜色与光学性质:腐殖质不分组时整体溶液呈黑色,不同分组间颜色有深浅之别,胡敏酸色深,呈棕褐色,富里酸色较浅,呈淡黄色。

不同腐殖酸有各自的红外光谱,多数具有荧光效应,而且不同组分的变光效应不同。

化学性质(1)元素及化学组成: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还有一些灰分元素(2)功能团、带电性及交换量:腐殖酸是一种两性胶体,表面即可带正电荷,又可带负电荷,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因此分解速率非常缓慢。

(4)腐殖化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腐殖物质的变异性: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胡敏酸和富里酸还可以相互转化2、高岭石231 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的比例为1:1,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2Si2O5(OH)5典型高岭石的SiO2 : R2O3分子比率为22 晶架内部水铝片和硅氧片中没有或极少同晶代换,故吸附阳离子能力小,保肥性较弱3 外形片状,黏结力,黏着力和可塑性较弱蒙脱石1 又叫2:1 矿物,晶架结构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相间重叠而成典型分子式可写成Al2Si4O10(OH)2▪nH2O 分子比率为42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

吸水膨胀后,最大吸水量为其体积的8~15倍3 外形呈片状,且颗粒细微,含其的土壤不适耕作3.土壤胶体p178定义:颗粒直径(非球形颗粒则指其长、宽、高三向中一个方向的长度)在1~100nm范围内的带电的土壤颗粒与土壤水组成的分散系。

P172特性: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胶体带有电荷:土壤胶体电荷的来源(1)同晶替代(永久电荷)(2)矿物晶格断键(3)表面分子的解离(可变电荷)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4.土壤胶体的吸附性和交换能力4、矿物风化与营养元素矿物风化: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营养元素: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极其复杂,其主要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镁、钾、钠、钛、磷、硫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锰、锌、硼、钼、铜等。

以上元素含量中,以氧、硅、铝、铁四种元素占的比例最大。

他们大多数均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三者之和一般占土壤矿物质部分的75%以上,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硅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氧化铝和氧化铁,这与地壳固体部分的岩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大体相似。

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所含化学成分有一定的规律性,矿物质土粒越粗,含二氧化硅越多,而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等养料元素含量越少。

由于原生矿物所含营养元素可溶性很小,以致几乎没有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

5.土壤中的磷素形态:(220)1. 土壤中的有机磷化合物:植素类、核酸类、磷脂类2. 土壤中的无机磷化合物:a、难溶性磷酸盐①磷酸钙(镁)类化合物(以Ca—P表示)②磷酸铁和磷酸铝化合物(以Fe—P,Al—P表示)③闭蓄态磷(以O—P表示)④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b、易溶性磷酸盐:包括水溶性和弱酸性磷酸性磷酸盐两种3、有效磷的形态主要有:①土壤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②包含在有机物中并较易分解的磷③磷酸盐固相矿物中溶解的磷酸根离子④交换吸附态磷酸根离子6. 土壤氮素,形态、有效性(P212)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土壤空气中的气态氮)无机态N有机态N:(1)水溶性有机氮(2)水解性有机氮:①蛋白质及多肽类;②核蛋白类;③氨基糖类(3)非水解性有机氮:①杂环态氮化物;②糖与胺的缩合物;③胺或蛋白质与木质素类物质作用形成复杂结构态物质。

?有效性:(网搜版)土壤的有效氮是指能为当季作物利用的氮,一般而言是指硝态氮和氨态氮。

7.土壤孔隙:是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

非活性孔:又叫无效孔、束缚水孔或微孔,最细的孔隙,当量孔径<2微米。

毛管孔隙:比非活性孔径粗,当量孔径2~20微米通气孔隙:当量孔径>20微米,水分不能在其中保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排出或下渗补充地下水。

毛管孔隙的功能:孔径:0.02~0.002mm。

水分水吸力在T=3/0.002=1500百帕之间,对植物是有效的,而且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都可在其中生长和活动。

8. P123土壤水:是指土粒表面靠分子引力从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并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土壤水的类型:吸附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吸附水:或称束缚水,受土壤吸附力作用所保持,其中又可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吸湿水:土粒通过吸附水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的水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经典烘干法、中子法、TDR(时域反射仪)法土壤水能态:土壤水在受各种力的作用后其自由能的变化。

∙土壤水势:基质势ψm;压力势ψp;溶质势ψs;重力势ψg∙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是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绝对正值。

土壤水总是有自吸力低处向吸力高处流动的趋势。

9、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来源: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②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C O H N③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④土壤有机质的形态:(1)新鲜的有机物:(2)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⑤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P76-78):(1)化学的转化过程:水的淋溶作用、酶的作用(2)动物的转化过程:机械的转化、化学的转化(3)微生物的转化过程:⑥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81-8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一般认为分成两个阶段⑦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即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的两个过程。

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腐殖质合成提供原料的过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⑧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P79-80):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如温度,土壤水、气、热状况,植物残体的特性,土壤PH值,灰分营养元素。

⑨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经济原则⑩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

10、土壤质地分类;P48土壤质地分类:沙土、壤土、粘土、粘壤土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按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所占百分数划分为4类12种。

a: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25%→粘土。

b: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c: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先找到该颗粒的顶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我国制土壤质地分类将土壤分为3大组成12种质地名称11、土壤动物蚯蚓(64)类型:(1)表居型(2)上食下居型(3)土居型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土层混合作用:破碎有机质,增加比表面积(2)有机质分解:吞食土壤后把表层有机质运往带下(3)富积作用:通过取食有机物和土壤微生物,释放土壤养分。

(4)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入渗能力;加大了过量的养分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影响蚯蚓活动的条件(1)排水良好潮湿通气的土壤(pH在5.5—8.5)(2)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3)适合温度10℃,肥沃的草场,蚯蚓的密度可达500条/m212.土水势是一种衡量土壤水能量的指标。

(1)定义:是在土壤和水的平衡系统中,单位数量的水在恒温条件下,移动到参照状况的纯自由水体所能做的功。

(2)分类: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13、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1)物理风化: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温度作用结冰作用风和水的磨蚀作用(2)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指岩石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3)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及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14、岩石与矿物分类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包括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玄武岩和橄榄岩。

沉积岩包括砾岩、沙岩、页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片岩和大理岩。

按矿物成因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5、有机质与有机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用土壤中一般的有机碳比例(即换算因数)乘以有机碳百分数而求得。

其换算因数随土壤有机质的含C率而定。

各地土壤的有机质组成不同,含碳量亦不一致,我国采用Van Bemmelen因数为1.7243。

土壤有机质(g/kg)=土壤有机碳(g/kg)*1.724土壤有机碳分几种形态?影响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固体形态,生物形态,溶解态。

包括外源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水分条件、温度、质地、土壤pH和碳酸钙含量16、按矿物成因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17-23)(1)原生矿物:由熔融的岩浆直接泠凝所形成的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等。

(2)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变质作用后,改变了其形态、性质和成分形成的新矿物。

1:1型矿物:高岭石(23)2:1型矿物:蒙脱石、伊利石17.植物生长必需的要素:土壤、阳光、水分18、高等植物根系分泌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即根系分泌物,可分为三种类型:(68)(1)小分子有机物(2)大分子化合物(3)根冠表皮细胞菌根:某些高等植物的根可与一些土壤真菌形成互惠共生体称为菌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