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1c8909a6c30c2259019e0c.png)
文山学院
方艳溪
2012年10月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策略:指介于理念(观念、理论)与方法、手段之间的 一种行为指导方略(或称为计策谋略)它是一种在某 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若干评价的行为指导体 系。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 式与方法选择或创设的方略。
(3)36×64 =36(60+4) (6)36×64 =36×8×8
(三)小结 1.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生说自己的收获。 2.如果今天在座的这些客人要去黄果树游玩,你们建议他们 怎样游览呢?为什么? 生述说自己的建议。 3.我这里有一个问题,“陡坡塘”景区票价36元/人,有客人 135人,我们班同学和我,(边说边出示课件),现在有 一个算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35×36+36×64+36 生说算式意思。 师:那你能很快得出结果吗? 生思考 师: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回去思考,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二)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
1. 准备原则---目的是为了能将学生的 原有经验和认知充分地唤起 2. 活动的原则---因为素养往往依靠自 己的主体实践活动而逐渐得以发展。 3. 主动参与的原则---没有主动参与就 是缺失的甚至是无效的 4. 兴趣性原则 5. 差异性原则
二、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 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的 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既包含着一般意义下 学科知识学习的组织策略,也包含着符合小 学数学学习性质特征的组织策略。 (一)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价值 教学策略不是一个既定的和一面不变的教 学组织行为的指导方略,它需要执行教学组 织任务的教师,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教学目 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去探索、建构。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b9212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e.png)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自信地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打好基础小学生的数学起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前先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数学术语、基本公式、计算方法等。
2. 给出生动实例生动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或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知识点。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多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强调模型和图形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无法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图形和拟像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图形,或者将知识点转化成模型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5. 强调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概念,但是对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情景实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鼓励质疑和思考小学生是非常好奇的群体,喜欢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他们质疑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7. 与家长合作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支持他们的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提供有关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并创造多种教学情景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8ef093c0c22590103029dea.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它在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便成为教师要探讨的课题。
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内化概念,应用概念。
(一)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在概念教学时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概念的引入方式要恰当,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的方式很多。
创设故事情境引入,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可这样引入:“大家爱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孙悟空智斗黄牛怪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黄牛山,碰到山上的黄牛怪,黄牛怪大声叫着: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回答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神奇的宝贝,高喊:变、变、变,只见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从变成了又变成再变成9米,没等黄牛怪反应过来,就被金箍棒压死了。
”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动手操作情境引入,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同样的纸比赛折飞机飞行,发现有的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飞机却飞得不平稳,通过观察发现,飞得不平稳的飞机是因为机翼两侧不对称,飞得平稳的飞机是对称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44efc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4.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与策略:1. 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学使用实物和图形通过使用实物(如积木、硬币等)和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用披萨饼或蛋糕模型来展示1/2、1/4等概念。
图示法用图示法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数轴来展示整数的加减运算。
2. 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来计算其面积。
3. 逐步递进教学循序渐进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先学习整数加减法,再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游戏和竞赛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数学大富翁”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组织班级或校级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5.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生活化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和意义。
例如,通过交通路口的红绿灯计时,理解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6.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85d1d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1.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触类旁通,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大小时可以用实物比较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字大小的概念。
2. 多样化教学法: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角度来呈现数学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示来解释问题,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3. 渐进推导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形状,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各种几何形状。
4. 讲解和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割实物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竞赛、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数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对数列的兴趣。
6.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7. 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题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8. 反复复习与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复习和强化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复习和强化。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f215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7.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首先,引入具体的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具体、直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来模拟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加、相减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利用图形来辅助教学。
小学生对于图形比较感兴趣,利用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利用图形尺、纸板等工具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并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再次,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玩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宝石消除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最后,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来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有关分数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物、图形、游戏和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些策
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72c4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f.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认知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1.过于注重形式化记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数学概念。
这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忽视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而忽略了概念的实际应用。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3.过度强调竞争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过度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材设计: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生动的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培训:教师在职前培训中,对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中难以灵活运用。
3.家庭环境:部分学生家庭缺乏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四、改进策略与建议1.优化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增加情境性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数学概念的应用。
2.强调情境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建立包括实际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bf9f32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b.png)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的科目,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认真选择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1. 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或者分组让学生共同出题并讲解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它将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数学知识,或者通过游戏中的数字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种有趣、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3. 视觉教学策略视觉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图片、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图形和组合图形来教授几何等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与图形有关的数学运算可以用图表来呈现,例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大的数字和小数字在图表中的展示和区别。
情景式教学策略是通过创造符合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及路程进行计算练习。
个性化教学策略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数学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因此,针对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教学。
例如,对于数学表现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类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和挑战性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及方法(7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及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81c222a2161479171128ea.png)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及方法(7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的策略本文以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为题,以期通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实践策略的探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应尤其注重以学定教理念的渗透和实践,学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开发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有效的教学实践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首先,教学观念层面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较深,过分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注重知识点的识记和习题的练习,忽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激发;其次,教学模式层面部分教师对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融合缺乏科学的理解和认知,机械化地将多种教学模式拼接和堆叠,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客观学习感受;最后,教学内容层面数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些内容相对晦涩、难懂,教师忽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导致学生片面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但缺乏独立思考和认知的空间,在动手实践能力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方面无法有效提高和培养。
二、小学数学中以学定教的应用(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应注重阶段性和差异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其心智尚未完全成型。
数学教师科学的教学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教学理念是学生逐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材内容一些重难知识点的掌握和内化对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数学教师应在预设教学方案和统筹课堂教学内容时,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教学内容的呈现,并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性,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及心理体验。
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组织原则及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组织原则及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c8145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d.png)
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组织原则及教学方法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依据整体的教育目标、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而是带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程序;它也不是某种教学方法,而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所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主要特点1、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价值。
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方法的依据,有助于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
2、小学数学教学组织策略的主要特点是:过程的基本要素和行为的基本要素。
以情境呈现任务、以任务驱动探索、以探索组织学习。
这就充分认识到我们数学老师不单纯地行使常规教学行为,而是利用多种手段去探究、实践有价值取向的高效课堂,这给老师们提出了严要求。
所以,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不容易!(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1、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和诠释。
2、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分4类,分别是准备原则、活动原则、主动参与的原则、个别适应的原则。
3、有效教学策略的标准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激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实施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够过多过滥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不是用干巴巴的作业题、测试卷就能训练出好成绩,而是应该留时间、留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原则1、教学原则概述为教学原则的含义和教学原则的特点,源于教学实践、基于教育目的,具有发展性。
2、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贴近生活原则、数学化原则和再创造原则。
所以,小学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抽象的定理、定义中走出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象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和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3ba2c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8.png)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授课策略(一)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熟悉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者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表达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给学生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与懂得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与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懂得,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学目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科学性。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与提升。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操作要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二)策略解读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因此本环节的要紧任务是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开拓创新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能够是直观的,也能够是抽象的,但务必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表达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通常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情况境、操作情境与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05c951855270722192ef76c.png)
概念教学的策略徐燕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深化等环节。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形象直观地引入。
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例在引入概念中的作用。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为什么都做成三角架而不做成四边形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物或实例,使其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从中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
比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时教师引入概念:圆周长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称为“圆周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dc812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0.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需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或数学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形象化和情境化教学学习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概念时,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进而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几何概念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整合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这种联系和整合。
在教学数学运算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关系。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概念之间的内在整合。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帮助他们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91493e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5.png)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策略:
1. 清晰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
生明确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游戏、实验和趣味题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
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7.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他们将所学知
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8. 让学生主动参与:安排一些小组和个体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9. 不断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10.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他
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
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31f0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3.png)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初次接触数学概念,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差异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较大,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扩展性的练习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练习和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二、游戏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例如,通过卡片游戏来巩固数字的认知和顺序排列;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教授数学运算符号的应用等。
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例如教具、图片、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字积木来教授数字的认知和组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来演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变换等。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能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启发性教学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给予引导性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和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37061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e.png)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一些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和比较图形的边长和角度,帮助他们发现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可以安排学生一起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合作思考、分享和互相学习。
3.情境教学:将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挑战和扩展的内容,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帮助。
5.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解题思路。
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方法和工具,并引导他们考虑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6.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教材、互动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可以使用数学动画和互动游戏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7.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d412f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7.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2ac1c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9.png)
153 进入学习状态,跟上课堂的节奏,从而达成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梳理学习的脉络,进而更好地帮助其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快速阅读,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以及文段的中心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阅读更有目的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在课堂内容复习中的应用。
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复习,那么知识很容易发生遗忘[3]。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画图,绘制思维导图。
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记忆和重组的过程,通过绘图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各自大脑的思维,将知识通过再加工的形式绘制在思维导图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并且在绘图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便于学生随时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学完了《Myweekendplan》一课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便于学生更好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程过程中的知识引导语梳理,还是课后的复习,思维导图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重点把握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1]刘春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8):152-153.[2]陈炫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极光,2019(02):164-165.[3]杨静林,陈超慧.例探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7):35-3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李 桢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056200)【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040532c960590c69ec376fa.png)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宁夏中卫市第二小学李凤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削弱了概念的教学。
教师对概念的讲解浮光掠影,粗枝大叶,对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够,挖掘不深,只是通过模仿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快速熟悉知识和技能。
有些教师在上概念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巩固概念。
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时就一筹莫展。
2.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缩短了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反复过程。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要探索的概念知识全盘托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记得快也忘得快。
从而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便迫不急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3.忽视了概念的运用,孤立地对概念进行教学。
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概念掌握好了,自然就会应用了。
实际上把概念抽象概括了,并不等于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而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
课时设置虽然这样做了,但是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系统性,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从概念的“引入――理解――应用”三个基本环节出发,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一、引入概念
1.直观引入。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可先用让学生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
2.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除法计算引出“商不变的规律”。
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如比例尺、整除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
教学时,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二、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
为准确把握概
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
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
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
2.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
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教梯形时,在按教材讲了梯形认识后,出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方位的梯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梯形,我再让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这样改变一下形式,就能了解到他们对梯形的认识,以及对它的底和高是否确实理解和掌握了。
3.正反对比。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小
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出示: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通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4.对比辨析。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其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
如数位与位数,化简比与求比值,时间与时刻,质数与互质数,比与比例,等等。
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以避免互相干扰。
如我教学了“质数”与“互质数”这两个概念后,就让学生比较“质数”与“互质数”的区别。
先出现两组数:5;5和8 ,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得出:质数是针对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数是针对两个数而言。
三、运用概念
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这是要求学生把已经初步获得的概念简单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
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让他们自举例证,把概念具体化。
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例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
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设计一组操作题;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