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下面是带来的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出了有教无类施教观点,这是孔子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教学对像以贵族官僚子弟为主的教学思想向全民教育转化的创举,也是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具体表现。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行将灭亡,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崛起的时代。

从阶级利益出发,他们需要掌握文化知识。

孔子的《有教无类》观点的提出,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因而是极积的,先进的。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就是人不分富贵贫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这是与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理念分不开的。

“性相近”就是说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

“习相远”则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的提出,是对《学在官府》教学观念的否定,是我国教育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

事实也是如此。

孔子的三千弟子都来自齐、鲁、宋、卫、秦、晋、吴、楚等诸侯国,地区广泛,成份各异。

有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有形同野者,餐黎食藿的子路;有贫困无食,身无完衣的曾参;有卷居蓬户,上漏下湿的原宪。

也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贵族出身的宫敬叔、司马牛等。

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的《有教无类》在诸多有识之士的推崇下,有了弘扬和发展。

许多大鸿巨儒和仁人志士修学馆,办义学,倡导平民教育,教育救国,培育了许多名人奇士。

许多贫民寒士凿墙取光,毛发悬梁,缛草卧毡,苦读诗书,成就雄功伟业。

最新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最新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最新因材施教心得体会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个体差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这一理念,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因材施教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优势和发展潜力。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精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比如,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喜欢看图的学生通过图片来理解问题,喜欢动手的学生通过实操来巩固知识。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个性特点被尊重和发展,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精确的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我会提供更高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我会通过分解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水平上得到适当的挑战和帮助,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次,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则较少关注。

而因材施教的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例如,在课堂上,我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认可和肯定。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放牛班的春天》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一步关于音乐和教育的影片。

影片主人公马修,曾是一位音乐教师,失业后,在一所儿童管教所担任老师一职。

“儿童管教所”,乍一看来,这是一所问题少年堆积的学校,是让任何老师都头痛的地方。

在马修来之前,这里是以监狱的风格进行教育的。

孩子们一旦犯错,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的处罚。

物极必反,在这样的管教下,孩子们就像不断被驯服的洪水猛兽,只有在被监视的情况下才能安静下来,否则一定会翻天。

马修入职伊始,孩子么会顽皮的在黑板上画他的形象漫画,大声喧哗,调皮,使出浑身解数来愚弄老师。

马修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惩罚他,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他,原谅他们。

由于晚上他和孩子们住在学校,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他们,他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也很会唱歌,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音乐好似能够给人们插上一双翅膀,让孩子们尽情的享受愉悦和自由。

他曾今是一位音乐教师,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组建一直优秀的合唱队,所以他悉心的辨别出每个孩子的音域,分配不同的音乐的和声,唯一一个唱歌走调的孩子他也没有放弃——做了指挥!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积极,有了乐趣和学习的方向,孩子们逐渐变乖了,和老师的关系愈发亲密了。

整个班级,由原来桀骜不驯的劣童,变成了懂礼貌的天使。

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在这所管教所的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学生一直都没有变,然而最后他们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马修老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洞察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用运动来与教育比照是很贴切的。

运动项目有好多种,就拿球类来说,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但每一个运动员只需要掌握这一门运动,并将之做到极致就可以了,如果让擅长足球的运动员去打篮球,其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把握住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在其优势的一方面着重进行引导和挖掘,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
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在实
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可以更好地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设计教
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

因材施教并不意味着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进行教学,但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

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
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第三,适当设置挑战和压力。

因材施教并不意味着只迎合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而
是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适当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力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
展潜力。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适当设置挑战和压力
以及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可以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江西省会昌中学文沐生“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其中两条教育思想。

我想关于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及方法的论述与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我虽为教育门中人,但以目前的阅历,着实想不出这里面还有什么新鲜花样。

因此,我只能对此作一综述。

既为综述,那么文章的很多观点当然已是先前学者、圣贤讲透了的。

我在这里只是略微谈谈我的一些我的所见所闻罢了。

文章先从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谈了孔子的理想及教育成就,接着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涵义与关系,最后再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为何要谈“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因为任何正确言论(或真理)的提出都有与其提出人的阅历及时代背景相关。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后因僻内乱,从他父亲开始,迁至鲁国定居。

他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曾经立过两次有名的战功。

在其六十六岁时,娶颜征在为妻,即孔子的母亲。

孔子诞生于鲁国境内尼丘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取名为丘,字仲尼。

然而,尼丘山并没有给孔子及家庭带来安宁的生活,孔子三岁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

从此,由母亲颜征在携孔子在鲁国过着相依为命而清苦的生活。

家道中落,生活贫贱,因此孔子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有些早熟,同时也因此而无法享有贵族一般的受教育权利。

尽管如此,孔子并没有形成冷酷、孤僻的性格,反而让他成为勤奋好学、关爱苍生,提倡仁爱及受后世景仰的至圣先师。

孔子是好学的,他所拥有的知识与道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而来,同时也学无常师,只要看到、听到谁有他不知道的知识,都虚心向他请教,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孔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他三十岁时,已成为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即所谓“三十而立”!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周朝天子地位衰落,已不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

先有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智力领域、创造潜力、研究类型和方法。

他们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和正确对待这些差异,把它们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目标、进度、方法和试卷来教育学生。

这样做不公平也不公正,会抑制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的潜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

正确的选择是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XXX曾经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意味着承
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让每个人都有所得、有所提高和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表现活跃,而另一些学生则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优等生那样反应快。

这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智力差异大,教师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备课时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
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进步和发展。

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因材施教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践行这一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因材施教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法,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2. 提高教学效果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二、因材施教的实践方法1.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

2.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等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2)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丰富课外活动:组织各类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体会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因材施教,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引言: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班级进行划分,统一进行教学。

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学习风格。

因此,个性化教育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话题。

个性化教育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能,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1. 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和学习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因材施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因材施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课程和资源,以促进其个性发展。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方法1. 多元化评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多元化评估成为了教师了解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测验等方式进行,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优势和困难,为设计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2. 弹性教学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灵活、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进度。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匹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兴趣。

3. 鼓励合作学习个性化教育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独自学习,而是要创建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1330631045.doc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江西省会昌中学文沐生‚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其中两条教育思想。

我想关于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及方法的论述与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我虽为教育门中人~但以目前的阅历~着实想不出这里面还有什么新鲜花样。

因此~我只能对此作一综述。

既为综述~那么文章的很多观点当然已是先前学者、圣贤讲透了的。

我在这里只是略微谈谈我的一些我的所见所闻罢了。

文章先从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谈了孔子的理想及教育成就~接着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涵义与关系~最后再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为何要谈“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因为任何正确言论(或真理)的提出都有与其提出人的阅历及时代背景相关。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后因僻内乱,从他父亲开始,迁至鲁国定居。

他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曾经立过两次有名的战功。

在其六十六岁时,娶颜征在为妻,即孔子的母亲。

孔子诞生于鲁国境内尼丘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取名为丘,字仲尼。

然而,尼丘山并没有给孔子及家庭带来安宁的生活,孔子三岁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

从此,由母亲颜征在携孔子在鲁国过着相依为命而清苦的生活。

家道中落,生活贫贱,因此孔子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有些早熟,同时也因此而无法享有贵族一般的受教育权利。

尽管如此,孔子并没有形成冷酷、孤僻的性格,反而让他成为勤奋好学、关爱苍生,提倡仁爱及受后世景仰的至圣先师。

孔子是好学的,他所拥有的知识与道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而来,同时也学无常师,只要看到、听到谁有他不知道的知识,都虚心向他请教,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孔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他三十岁时,已成为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即所谓“三十而立”~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周朝天子地位衰落,已不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

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2篇

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2篇

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2篇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1今天我们工作室有幸请来黄光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听过黄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诸多感慨,继而引申开去,所得确实与原先的理想或者设想既有冲突又有契合,不吐不快。

从教学中所遇到的事情谈起,继而说到做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教育实践与曾经想象中的很多东西,譬如自主学习有太多的不契合之处,惭愧的是我并没有太多的教育设想,最大的设想就是“无为而治”,关于无为而治,引发了我们的强烈感慨,学生太重要了。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无为而治,什么样的学生必须有为。

其实研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班级管理的影响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课题。

无为而治、儒家德治、法家法治、还有兵家的斗智斗勇。

说回到正题上,我们总是希望以后自己带的学生既乖巧又聪慧最好还能勤奋踏实。

但是怎么可能有那么完美的学生在等着我们,即使有个别也不可能是全部。

就算是我们自己,在我们做初中生的时候又能做到多少?义务教育有很多学生注定是没有选择的,或不够聪慧或调皮顽劣或性格乖张,这就必然牵扯到一个问题: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教育。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会有一些特殊待遇或者说是区别对待。

但是孔夫子又要求我们要有教无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究竟如何才能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从理论上或者说学理上来说,我已经找到了他们的统一性。

有教无类可以从对学生本性上去认识,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我想更侧重于德育方面;因材施教大概更多的侧重于智育上或者性格上,十指尚有长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与个性趋向。

听起来似乎是说的通的,我也特意找了一些资料来证明两者的统一性。

南宋大儒朱熹认为人从降生起就有聪明的本性,这是共同的,因此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但人出生后有些人能保存聪明的本性,有些不能,人的天资与禀赋是有差异的,因此能保存聪明本性的.人应该担负教师的任务,让另外这些人能找回聪明的本性。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优秀范文六篇)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优秀范文六篇)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教书育人心得体会期末,学校组织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任维鼎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讲了任维鼎老师的先进事迹,并强调全体教职员工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任维鼎老师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学习他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甘于平淡,扎根教育教学一线;学习他爱生如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用真情、真心、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学习他不惧艰险、奋勇当先的崇高品质,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抢险救灾,全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最后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面对楷模,寻找差距。

任维鼎老师在大地震发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同事,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勇挑重担行使我深受感动。

地震发生那一刻,任维鼎老师正在操场上,准备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下午的体育测试。

他立即奔向宿舍楼,与校长和当日联合值日教师呼喊学生逃生,组织学生有序向操场疏散。

当任维鼎奔至学校操场和其他几位老师组织好学生后,向教学楼一望,他立即想到,南教学楼三楼供电房还住着班上三位学生!救人要紧!只见他奋不顾身地向废墟冲去。

他大声呼喊回应压在废墟下的三位学生,叫他们不要慌,要镇定,老师们一定会救他们出来的。

在他的呼救声中,又有几位勇敢的教师和在场的几个群众前去协助。

没有工具,他们就用双手刨,找来身边的简易可用器材,几经努力,终于救出三个学生,他们只受了点轻伤。

"平房的废墟中还有两名特岗教师!"不知是谁在呼喊。

任维鼎又一次冲入废墟之中,和其他几位教师一起,奋力拨开废墟中的残砖断瓦,争分夺秒地搜救两名女特岗教师。

一次次地竭尽全力,终于从废墟中刨出了两位特岗教师,她们得救了。

稍有喘息机会的任维鼎老师这才才意识到女儿此刻正在南坝小学生死未卜。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推荐2篇)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推荐2篇)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推荐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推荐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五篇(推荐2篇)》。

第一篇:因材施教我这次的讲解的主题是孔子《论语》当中的“因材施教”,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第二是如何实施。

一、基础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

说道孔子因材施教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 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那么,老师们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备学生”呢?(请老师们说说)从我读到的《论语》当中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第一,是“听其言”。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

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出了有教无类施教观点,这是孔子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教学对像以贵族官僚子弟为主的教学思想向全民教育转化的创举,也是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具体表现。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行将灭亡,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崛起的时代。

从阶级利益出发,他们需要掌握文化知识。

孔子的《有教无类》观点的提出,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因而是极积的,先进的。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就是人不分富贵贫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这是与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理念分不开的。

“性相近”就是说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

“习相远”则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的提出,是对《学在官府》教学观念的否定,是我国教育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

事实也是如此。

孔子的三千弟子都来自齐、鲁、宋、卫、秦、晋、吴、楚等诸侯国,地区广泛,成份各异。

有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有形同野者,餐黎食藿的子路;有贫困无食,身无完衣的曾参;有卷居蓬户,上漏下湿的原宪。

也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贵族出身的宫敬叔、司马牛等。

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的《有教无类》在诸多有识之士的推崇下,有了弘扬和发展。

许多大鸿巨儒和仁人志士修学馆,办义学,倡导平民教育,教育救国,培育了许多名人奇士。

许多贫民寒士凿墙取光,毛发悬梁,缛草卧毡,苦读诗书,成就雄功伟业。

如汉代负薪痴读,遭妻戏虐,马前泼水的朱买臣;如宋代寺院讨斋,斋后鸣钟,遭僧戏弄的吕蒙正等,都是平民出身。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浅析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浅析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浅析子曰:“有教无类。

”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修,指干肉,“束修”是指十条儿干肉。

按照他的意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

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不只是表现在贵贱这一个方面,还包括了其它许多方面。

比如地域、贫富、老少、贤愚,甚至善恶等其他方面,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不仅讲学兼收并蓄,而且来去自由,人员繁杂,这也正是孔子办学“有教无类”的生动体现。

我校一贯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正是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教学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份子,组成了学校的主体,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能全面、整体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有所排斥,只要他是学校的一份子,是我校的学生,都该得到在我校受教育的权利。

也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笼统来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做到这一点。

而具体在不同的范围,又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方面。

由于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其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两点:(1)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其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比如: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是在什么样的场合,是哪一类学生出现了这些问题?这些都可以表明他们到底是怎样学习的,有些什么特点。

征对这些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加以改善。

因材施教教学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下是我对因材施教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在课堂上,我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材施教教师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一、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我采用分层教学,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在教育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因材施教是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强家校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读书感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读书感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阅读体会本学期放假前的一个星期,我和几个同事照常来学校上班,照常的签到签退,放假的喜悦与春节的气氛不曾扰乱我们习惯的作息。

就是在这一周里,我仿佛又回到大学时代。

在这隆冬干净又安静的校园,我读了几本书,并有所感悟,比如这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初识这本书是被它封面的一句话吸引“传统的教学理论,最新的教学方法”,我不禁想有理论指导与方法案例的书到底是怎样的呢?于是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拿回去,细细读,慢慢品,而后相见恨晚。

这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学校教育与人成长的关系,进而指导年轻教师找到适合各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本书立足于学校教育与管理,结合理论与实践,就日常学校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案例性的讨论。

这本书一共有七个章节,分别是:一、如何教育认知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二、如何教育课堂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三、如何教育个性有问题的学生?四、如何教育处理人际关系有问题的学生?五、如何教育情绪意志有问题的学生?六、如何教育个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七、如何教育自我认识有问题的学生?这七个章节几乎涵盖了学校教育中的所有突出问题。

无论是怎样的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

我们要做的是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相应的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

在这本书中,关于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教师所利用到的教学策略也让我获益匪浅。

教师采用“利用闪光点改正不足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一次简单的说教就能改正的,即使一次说服了也会故态复萌,这样的学生需要我们冷静,有耐心的去了解,去跟踪研究他的心理,研究问题的成因,再制定因人而异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那么在转化这类学生的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

虽然问题学生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里,提到有教无类,就想到孔子有关的另一个词,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教无类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

既然啥人都可以做学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那么采用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因材施教了,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

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他一律对他们进行教育。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想成为孔子的学生很简单,一块肉就行了。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七十贤人中既有贵族出身,比如孟懿子,也有布衣贫民,比如颜回,又有大盗,比如颜涿聚。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曾参的智力一般。

孔子的学生中,有的比孔子小的,也有比孔子大的,但经过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就算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对“仁”的解释,给冉有和子路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两个人性格不一样,孔子期待的成长方向也不一样。

孔子的教育就是从通识教育入手,把学生都培养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树立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么在学识、能力上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没有什么专长,却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任何一类人才。

最后,周山需要指出的是,有教无类就是不要拒绝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当然,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拔苗助长。

现代教育不能填鸭,也不能复制。

借用现代比较火的表达方式就是:精准教育。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1)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1)

我对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需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需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因性而教、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还要能够促进学生能够因教而学、因材择学。

因材施教,其实是在助长学生的差异性发展、丰富性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差距差异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

二、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有教无类,按照一般的理解,则是注重教育公平,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强调教育的同一性、目的性、规定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达到某种共同的要求或水平。

因此,在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得到公平对待,能够有教无类的前提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其善,救其失。

怕的是,有教后便无类。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首先,因材施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潜在能力。

有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理解和记忆,而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比较困难。

如果我们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或者只固守课本和教学大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而因材施教则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提供适合他们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其次,因材施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兴趣也因人而异。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然而,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

再次,因材施教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步速度都不同。

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进度和难度去教学,有些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而有些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然而,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之适应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水平,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因材施教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因材施教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略他们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会限制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因材施教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责任心和有拓展性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讲座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工作室很有幸能请来郑州师范学院的黄光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听过黄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的感触。

众所周知,个性教育源远流长。

在我国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重要的、发展的,具有巨大潜能的、鲜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虽然因为客观条件的各种限制,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制定一套特有的教学体系,但请不要随意将每个孩子都用同一套方式去评比。

也许只是孩子某一次闪光,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让孩子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

1
我们平时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培养什么人”到“如何培养人”。

“育人为本”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是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群体与整体的发展,更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给孩子相对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做到“因人而异与因材施教”。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以个性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依托,在深入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校教育实际和试图把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力图使学校教育由“片面教书”向“全面育人”转变,力求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具体的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途径进行研究和实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为学生创造适应其发展的教育。

以“每个教师都优秀”为追求,拓展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构建由”多元培训、教改研究、名师带教、教学交流、风采展示”等多种途径构成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加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大批具有先进个性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名优教师,推动学校个性教育实践,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2
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个性教育的实践体系,丰富学校的育人内涵,拓展学校的育人途径,完善学校育人的策略,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因材施教,不一定就能培养出舟舟那样的艺术家;因材施教,也不一定就能培养出韩寒那样的作家。

但因材施教,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被别人认可而改变自己,补足自己的短处,成为祖国最美丽的花朵。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