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档案学期末复习提纲重点(DOC)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a249a50029bd64783e2c72.png)
第一章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二、档案工作的内容 八个环节之说档案业务工作内容可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三、档案演变(选择题)(一)甲骨档案(二)金石档案(三)简牍档案(四)缣帛档案(五)纸质档案(六)音像档案(七)电子文件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四、档案现象(一)(二)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条件:(重要)(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A、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B、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办理完毕。
C、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2)原始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五、档案的种类(一)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第二,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第三,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
(二)档案的具体分类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名词解释)这类档案归“公家”所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名词解释)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散存于私人手中,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日记、文稿等私人文书。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名词解释)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ae21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c.png)
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关键词解读1、档案管理:指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档案分类:指将杂乱无章的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如年代、主题、地区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查找和利用。
3、档案整理:指将零散、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编号、装盒等操作,以便有序地存储和利用。
4、档案编目:指对档案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等工作,以便快速地查找和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5、档案保管:指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其损坏、丢失等,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档案利用:指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档案的阅览、复制、摘录等服务,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7、档案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化、数据库、网络等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和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二、文章结构1、档案管理概述:介绍档案管理的定义、目的、意义等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2、档案分类和整理:详细介绍档案分类和整理的方法、标准、操作流程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将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提高查找和利用效率。
3、档案编目:介绍档案编目的概念、方法、标准等,阐述编目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为快速查找和获取档案信息提供支持。
4、档案保管:介绍档案保管的方法、措施、注意事项等,阐述如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档案损坏或丢失。
5、档案利用:介绍档案利用的方式、方法、途径等,阐述如何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档案服务,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6、档案信息化:介绍档案信息化的概念、技术、应用等,阐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7、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呼吁读者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三、具体内容1、档案管理概述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将零散、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操作,以便快速地查找和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档案学 复习要点
![档案学 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d1b1d8195f312b3169a5de.png)
绪论一、档案学的产生1 最早出现于欧洲(1) 1571年,德国,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登记室及其机构的管理》(2)1804,德国,约瑟夫.奥格第一次提出“档案学”名称(3)1885年,法国,朗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 档案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阶段,20世纪20、30至40年代,产生、初步发展出现标志:1935腾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1940,龙兆佛《胆敢管理法》出现背景:“行政效率运动”的促进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档案教育的创立●特点:●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限于机关档案●档案学的理论受图书馆学的影响较大●档案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
(2)第二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表现:●学科体系的形成●专业机构的出现●专著、专刊特点:●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明确的指导思想●借鉴前苏联档案工作理论(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与繁荣时期●表现与特点:●分支科目不断建立与完善时期●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活跃●注重对新生事物的研究二、什么是档案学1 概念:档案学是以研究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档案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与社会性2 实践性与理论性3 技术性和实用性第一章档案概念一、档案的起源(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中国文字的产生:传说:仓颉造字三坟五典考古发现:仰韶文化,6000年前龙山文化,45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3000年前殷墟甲骨文国外档案的起源:●古代埃及:第一王朝前(3000年前)文字出现,巴勒摩石碑,泥板档案,纸草档案●两河流域:4000年前,供奉祭祀费用的农场文件,3200年前,图形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档案,石刻档案:汉漠拉比法典●资料: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422c8d49649b6649d74721.png)
相同点:档案是一种知识的载体,而图书也是知识载体
不同点:
1)档案具有较可靠的参考性,不像图书作艺术加工。
2)档案能真实反映历史面貌,而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和艺术作品,不能作为一种档案来反映某一人物或事件的历史真实面貌。
3)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只能在确定的范围内利用,而公共图书则可以公开出版发行。
题型介绍:
填空题13个,每个1分,共计13分
多项选择题4个,每个2分,共计8分
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共计15分
简答题6个,每个7分,共计42分
论述题2个,共计22分
第一章 档案概论
1.档案的定义:(P10)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简言之即为:档案是原始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11.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P34-39)
1)档案作用的时效律和扩展律。
2)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性递增律。
3)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文化作用强化律。
11.档案学与秘书学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工作对象上有相同之处,档案工作的工作对象是档案,而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的形成处理是秘书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同时文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的质量。
4)档案具有特定的服务性,而图书内容广泛和其商品属性决定其服务的广泛性。
15.档案与文书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
1)文书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
2)文书与档案在形成和作用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不同点:
文书主要是发挥现行效用,属于文书的前期发展阶段;档案却是处于后期发展阶段,即保存备查阶段。
16.档案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管理学复习重点
![档案管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94a1bdc77da26925c5b053.png)
档案管理学复习重点第四章档案的收集:★指档案馆(室)接受与征集档案及有关文献的活动。
P62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丰富馆藏,积极推行入馆(室)档案的标准化,保证归档和进馆档案的齐全完整,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相对完整性。
P62归档制度:★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
P65归档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
4,归档手续。
P65会计档案归档时间:一般是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暂由企业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移交给档案部门。
P66人事档案归档时间:一般在办理完后的10天或者15天内向档案部门归档。
P66第五章档案整理的目的:将处于零乱或零星状态,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利用。
1,管理上的需要。
2,对外服务的需要。
P75档案整理工作的步骤:★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文件的归类、组卷案卷(件)的排列、装订编制案卷(件)目录编写全宗历史考证装盒P76档案整理工作原则:1,必须保持文件之间有机的历史联系。
2,档案的整理要便于管理和利用。
3,档案的整理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P79全宗分类规则:1,排它规则2,同一规则3,效用规则P88分类方案的编制要求:1,保证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的严整性。
2,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应具有可包容性。
3,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P90案卷内科技文件的排列:1,图样的排列2,文字材料的排列3,图文混合文件的排列P109科技档案号:1,分类式科技档案号2,累计式科技档案号P110档号: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的合称。
P111第六章档案鉴定工作内容:★1,制定鉴定档案的有关标准2,具体鉴别档案材料3,挑出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做相应的处理。
P117档案鉴定工作意义:1,档案鉴定是决定档案存亡的基本手段2,档案鉴定是优化馆藏、提高档案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P118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1,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鉴别档案的价值2,从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鉴别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1,来源标准:(1)档案形成者的地位,级别,作用等直接影响其所形成档案的价值(2)文件可以是本单位生产的,也可以是由上下级或平级的来文,其来源是不同的(3)立档单位产生的文件价值受其形成者在本单位的作用,职能等的影响P1202,内容标准:(1)档案内容的重要性(2)档案内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与独特性(3)档案内容的时效性P1213,形式特征标准(1)文种(2)形成时间(3)文本(4)文件的外形特点P1224,社会需要标准:P1225,其他标准(1)档案内容的重复程度(2)所存档案的完整程度(3)各全宗档案的重复性P123档案鉴定工作程序:1,文书或业务部门鉴定2,档案室鉴定3,档案馆鉴定价值鉴定的方法:1,直接鉴定法2,间接鉴定法3,抽样鉴定法档案的销毁:★●1,编制档案销毁清册2,撰写“销毁档案内容分析报告”3,审查批准手册4,销毁档案的方法P132第七章档案保管工作含义:对已整理好并存入库房及其柜架中的档案进行的日常维护、保护性管理工作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47053cb90d6c85ec3ac661.png)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到底何为档案:几种代表性观点(1)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2)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3)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尽管人们对档案的定义仍在争论,但对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即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换句话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
行业标准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追求学术严谨性的角度出发,档案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档案的作用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无论各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如何、发达程度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在日积月累地形成和保存档案,并将其流传于后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档案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察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资治作用或行政作用。
二、业务作用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穿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就其微观而言,它记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涉及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
档案学复习提纲
![档案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0d383808a1284ac95043df.png)
《档案管理学》复习提纲:[1]重点概念:(必弄清楚)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就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工作内容在狭义上:档案具体业务工作(8个环节)收集—整理—签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3、全宗:全宗一个独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简单地说: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就是一个全宗。
4、全宗群: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组成的群体,即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群体。
在意义: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原则(“全宗群”的全宗要集中保管,不能分散。
)5、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与全宗相对而言的,其档案能够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即称为一个立档单位。
6、归档制度:国家对各单位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文件材料的规定。
具体包括三项内容:(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7、立卷:对办理完毕而又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按照它们的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叫立卷。
8、档号:亦称档案号。
是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档号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分类方案:全宗类档案整理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有称“分类大纲”。
10、案卷:案卷是文书立卷的结果,是关于某项工作活动或某一问题的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文件组合体,是文书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
11、件:件是档案保管的最小个体,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12、档案鉴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eeeebba8114431b80dd881.png)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概念:1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毁规律和科学保护技术的一门学科量;纸张中主要组分的理化性质;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三、纸张的定义:由悬浮在流体中的纤维(造纸纤维)在网上互相交织,再经过压榨和干燥后产生的薄页物四、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概念:纤维素及其分子式:是植物纤维最主要的化学成分,由一种单糖即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均一聚糖”,分子式为二、档案制成材料的概念、演变及不同时期的代表:1概念:是指承受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它由档案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演变:从古至今,档案制成材料是随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异。
1、我国古代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和缣帛档案是分别以龟甲、兽骨、合金、石头、竹木、蚕丝等动物质、金属和石质及植物质材料为载体。
国外早期的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棕榈叶和桦皮等档案是以泥土、莎草、羊皮、树皮等材料为载体。
2、自汉朝我国发明造纸技术以来,各国相继形成了大量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
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现代又出现了胶片、磁带、光盘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新型载体档案。
三、西周时期的副本制度:3是指在保护制度方面,以副本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从而保护原件。
四、贯彻“防治结合”原则(阐述展开):41、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维护档案的原始性是档案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是完好的,因此,我们首先要防止这部分档案遭受损坏;另一方面,档案上的信息,如内容、签字、批注等都是历史痕迹,一旦遭到破坏,往往又难以恢复原貌。
而且档案是不能再生的,更不能以复制品取代,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防的工作。
防的作用是延缓档案物质材料的老化速度,因此,要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2、强调以防为主,并不是排除治的重要性。
因为档案制成材料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而,治的任务始终存在。
如果对已遭受破损的档案不及时地进行治,损坏程度就会加重,以致无法修复,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治也是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档案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档案基础理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a4111a336c1eb91b375d35.png)
档案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的特殊作用:是指档案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具有的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主要指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前者又称为凭证价值,后者又称为情报价值。
3、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导归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机关和个人形成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档案。
4、档案馆:是集中管理特定范围档案的专门机构,是党和国家集中管理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机构)5、综合型档案馆:是指县和县以上各极行政区划内设立保存本地区各单位、各时期形成的各种内容和形式档案的档案馆,分中央级和地方级。
6、单一型档案馆:是指根据档案的某一特征,同其所同,集中保存某一方面有密切联系档案的单一档案馆。
7、档案室:是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的专门机构。
8、档案工作法制化:是指在档案工作中逐步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规形式强化档案工作机制,使之稳固发展。
9、档案工作标准化:档案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标准化主要管理机关,就档案工作和管理原则和方法、概念和设施等,制定科学的、统一的规则和技术规则,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其核心就是制定和贯彻有关的档案工作标准)10、档案工作现代化:指逐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现代管理手段,不断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指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档案工作部门,使之文、快、精、准地完成任务。
(档案工作电子计算机化与档案存贮缩微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12、公共关系:A公共关系是一种关系,是实体与其所形成的公众的关系;B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是实体为了建立或保持与其所形成的公众的良好关系而开展的活动。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3f4d1dbd64783e09122bd4.png)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档案及档案工作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二、档案的沿革(一)载体的沿革:1.甲骨档案2.金文档案3.石刻档案4.简牍档案5.缣帛档案6.纸质档案7.音像档案8.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二)名称的沿革:(1)商:“册”、“典”(2)周:“中”(3)秦汉:“典籍”(4)魏晋:“文书”、“文案”(5)唐宋:“文卷”、“案卷”、“案牍”(6)明末清初:“档案”第二节档案的定义及其涵义一、档案的定义档案定义大致有两种情况:①以文件为属概念,在国际间比较通行;②以历史记录或原始记录为属概念,在中国已较为通用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二、档案的涵义(一)档案的来源从形成者看,来源有两类:社会组织个人因此,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二)档案的形成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
转化条件有三: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办理完毕的情况有以下三种:(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三)档案的形式从档案的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从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图像、声音;从记录方法来看,有手写、刀刻、印刷、摄影、录音、录像等。
从类型来看,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四)档案的属性1.一般属性:(1)知识性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
(2)信息性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2.本质属性:(1)记录性(2)原始性第三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比较一、档案与图书的比较(一)相似之处:(1)两者目前都以文字记录为主;(2)都记载了人类社会的知识,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都是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3)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1681e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b.png)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第⼀章档案及档案⼯作概论第⼀节档案的起源与沿⾰⼆、档案的沿⾰(⼀)载体的沿⾰:1.甲⾻档案2.⾦⽂档案3.⽯刻档案4.简牍档案5.缣帛档案6.纸质档案7.⾳像档案8.电⼦⽂件(电⼦档案)(⼆)名称的沿⾰:(1)商:“册”、“典”(2)周:“中”(3)秦汉:“典籍”(4)魏晋:“⽂书”、“⽂案”(5)唐宋:“⽂卷”、“案卷”、“案牍”(6)明末清初:“档案”第⼆节档案的定义及其涵义⼀、档案的定义档案定义⼤致有两种情况:①以⽂件为属概念,在国际间⽐较通⾏;②以历史记录或原始记录为属概念,在中国已较为通⽤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档案的涵义(⼀)档案的来源从形成者看,来源有两类:社会组织个⼈因此,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成的。
(⼆)档案的形成档案是保存备查的⽂件。
档案是由⽂件转化⽽来的。
转化条件有三:1.办理完毕的⽂件才能成为档案(办理完毕的情况有以下三种:(1)⽂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件内容要求长期执⾏(办理),但只要完成了⽂书处理程序也算⼀种。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定查考利⽤价值的⽂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三)档案的形式从档案的载体来看,有甲⾻、⾦⽯、简牍、缣帛、纸张、胶⽚、磁带、磁盘、光盘等。
从表达⽅式来看,有⽂字、图像、声⾳;从记录⽅法来看,有⼿写、⼑刻、印刷、摄影、录⾳、录像等。
从类型来看,有⽂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四)档案的属性1.⼀般属性:(1)知识性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种形式。
(2)信息性档案是⼀种重要的信息资源2.本质属性:(1)记录性(2)原始性第三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较⼀、档案与图书的⽐较(⼀)相似之处:(1)两者⽬前都以⽂字记录为主;(2)都记载了⼈类社会的知识,都包含了⼀定的信息量,都是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3)在⼀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
档案学复习提纲
![档案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7756c481c758f5f61f67d5.png)
《档案管理学》复习提纲:[1]重点概念:(必弄清楚)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就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工作内容在狭义上:档案具体业务工作(8个环节)收集—整理—签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3、全宗:全宗一个独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简单地说: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就是一个全宗。
4、全宗群: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组成的群体,即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群体。
在意义: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原则(“全宗群”的全宗要集中保管,不能分散。
)5、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与全宗相对而言的,其档案能够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即称为一个立档单位。
6、归档制度:国家对各单位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文件材料的规定。
具体包括三项内容:(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7、立卷:对办理完毕而又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按照它们的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叫立卷。
8、档号:亦称档案号。
是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档号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分类方案:全宗类档案整理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有称“分类大纲”。
10、案卷:案卷是文书立卷的结果,是关于某项工作活动或某一问题的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文件组合体,是文书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
11、件:件是档案保管的最小个体,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12、档案鉴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档案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95ef146edb6f1aff001fa8.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档案一、概述(一)名称雅称“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起居注册》中首次提出“档案”一词。
俗称“档子”“牌子”;相关名称,又称“兰台”。
(二)含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三)属性1. 原始记录性(基本属性)2. 信息性(1)原始性(2)丰富性(3)回溯性3. 知识性(1)原型(2)孤本(3)继承(四)国家档案全宗及档案种类1. 含义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2. 种类(1)建国后的档案(建)(2)民国政府档案(旧)(3)革命政权档案(革)(五)档案的分类1. 来源:国家机关、党派团体、企业、事业、名人档案等。
2. 内容:普通、专门3.载体形式甲骨、纸质、羊皮4. 记录信息形式:文字、图表、音像、电子5. 时间:历史、现代6. 所有权:国家、集体、个人所有档案7. 我国最常见的档案分类:(1)文书档案:党务、政务档案等(2)科学技术档案: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生产技术档案等(3)专门档案:人事、会计、公安档案等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归宿。
(六)档案的作用山西档案:再现刘湖南就义壮举;陈独秀被捕:留下的指纹记录(七)档案的基本价值1. 凭证 2. 情报(八)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1. 档案作用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一价值(对机关的作用)和第二价值(对社会的作用)的交融,体现出多元化的扩展,而档案管理中“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
2. 档案机密性递减规律和社会性递增规律3. 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4. 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1)档案利用实践(档案价值实现的最基本条件)(2)档案发展水平(3)社会档案意识(4)档案管理水平第二节档案学一、概述(一)名称“档案学”一词,是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档案学》期末复习材料
![《档案学》期末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9953fbc8d376eeaeaa31b7.png)
《档案学》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影响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服务性_。
2、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的登记对象是_保管单位_。
3、兼具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之功能的目录是_全引目录_。
4、长久保存的磁带录音、录像档案重绕的时间是_6-12 个月_。
5、管理性电子文件物理归档的时间是_次年年初_。
6、无头档案的主要特征是_查不到档案人下落_。
7.档案管理直接服务于人类保存档案之目的,是整个档案事业的_核心_。
8.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是_档案用户(利用者)_。
9. _选择_是馆藏建设的核心。
10.全宗理论的核心是_来源_原则。
11.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控制入藏档案_质量_的工具。
12.在_归档_过程中对档案文件价值的鉴定,是全部档案价值鉴定活动的主体。
13.通过著录,档案信息就有了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_自由_度。
14.档案整理工作从总体上看由五部分工作内容组成,即划分全宗、组合全宗群、_划分系列(全宗内分类)_、立卷和案卷排列。
15.联合全宗和全宗汇集在档案馆中也作为一个_全宗_进行管理。
16.档号必须具有_唯一(或单一)_性,否则不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人工语言。
17.智能控制或编目的步骤是:第一步通过著录与标引形成_条目_,第二步进行目录组织,形成检索工具网络。
18.档案标引根据检索标识的不同可分为主题标引、档号标引和_分类_标引。
19.文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_暂时保存(或"休眠")_阶段和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0.档案的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的档案才具有_整体_功能。
21.档案起源学说,归纳起来有_阶级社会产物论_和原始社会产物论两大类型。
22.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著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石鼓文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23.由于档案的_原始性_和内向性等特点而使档案信息知识的系统性和传播功能低于其他信息资料。
档案学复习资料
![档案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c156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a.png)
《档案学复习资料》在现代社会中,档案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私人企业,都需要合理管理和维护其档案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档案的组织、传递、管理和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档案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学科。
一、档案学的概述档案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主要研究档案的组织、传递、管理和保护。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学、文献学、管理学等。
档案学的核心任务包括收集、整理、描述和保存档案等。
通过档案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档案的分类、管理流程以及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二、档案的定义和特点档案是指记录人类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各种载体,如纸张、电子记录、录音、摄影等。
档案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永久性、固定性和真实性。
永久性意味着档案的保存需要长期或永久保存,以满足日后的查阅和研究需求。
固定性指的是档案内容的一致性,在整个档案的生命周期中应保持固定。
真实性是指档案内容应真实记录了事实,不得进行篡改或伪造。
三、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档案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档案管理应具有系统性和有组织性。
这意味着应根据一定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描述和保存。
其次,档案管理应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档案管理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档案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档案管理还需要注重安全性和合规性,以防止档案的丢失、损坏或滥用。
四、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成为了一种趋势。
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提高档案的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并方便用户的查阅和利用。
然而,数字化档案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性、长期保存和技术更新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五、档案学的应用领域档案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博物馆、图书馆等都需要进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在政府决策、历史研究、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档案学笔记整理
![档案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e7918402d276a200292edc.png)
档案管理学复习纲要一、基本概念全宗名称:案卷题名:联合全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形成的、互有联系而不易区分为全宗的档案构成的全宗。
汇集全宗:若干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可以区分全宗但数量很少的、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和联系的档案构成的全宗,称为全宗汇集。
档案汇集:用人为方法将不知其所属、全宗残缺不全的文件,按照一定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称为档案汇集。
多元主题:查全率=检出相关资料/全部相关资料×100%漏检率=未检出相关资料/全部相关资料×100%查准率=检出相关档案/检出全部档案×100%误检率=检出不相关档案/检出全部档案×100%档案著录:指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档案标引:指在档案著录中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并赋予其规范化检索标识的过程。
受控标引:是指严格根据主题词表中规范化的自由词进行标引。
对口标引:仅对特定专业内容有关的主题进行具体标引。
概括标引:分析标引:标引专指度:指检索标识表达档案内容的精确度,也就是标引的检索标识与档案主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相符程度标引网罗度:又称穷举度,是指标引工作中确认档案所有主题的程度案卷文件目录:亦称“卷内文件目录汇集”或全引目录,它是将全宗或全宗内的一部分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汇编而成的一种检索工具档案代理卡:是库房管理人员编制和使用的一种专门指明档案去向的卡片。
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代码。
来源原则:同一机构、同一组织、同一个人其档案各为独立实体、集中管理;一个机构、组织的内部单位部门,其档案不是单独实体,不能独存;不同机构、不同组织、不同个人,其档案来源各不相同,不得混合。
全宗原则 :一个国家机构、一个社会组织、一个个人,其档案构成一个全宗; 档案管理要以全宗为单位进行,不得打破全宗构造实体性单位。
文本文件:数据文件:电子文件:又称数字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考试题型: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错选、多选或者不选均不得分三.简述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考最后一章)1.什么是档案?如何正确理解档案概念和它的本质属性?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1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是档案。
○2历史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
档案是非现行的。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清晰性、确定性;档案载体的不可或缺性。
○4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2.档案有哪些相关事物?简述其与档案的相互关系。
主要有信息、文献、文书(文件)、图书、资料、文物等。
○1档案与信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档案是信息的一种,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2档案与文献: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重合。
区别:1、本质及核心含义不同;2、价值不同;3、内容系统性不同。
○3档案与文书: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区别:1、并非完全转化关系;2、概念内涵,尤其是本质不同。
○4档案与图书:现实中关系密切,管理中有相通之处。
区别:1、本质不同;2、社会功能不同;3、特点不同。
○5档案与资料::外延有大面积重合,资料的外延一般说来大于档案。
凡是对人们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所有相关信息均可称之为资料。
档案部门保存的资料,是围绕档案形成、对了解档案内容及立档单位历史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6档案与文物:根本区别:内容信息的清晰性和确定性。
实物档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技术上的可保存性。
3.简述中外档案载体的演变过程。
●纸张出现前的中国古代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张出现前的外国古代档案: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棕榈叶档案、桦树皮档案纸张出现后的中外近现代档案: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电子档案)4.什么是档案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有哪些?档案价值是档案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表现形式:(1)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2)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3)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5.档案作用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1)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察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2)业务作用:档案在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业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是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档案记载了各行各业运营、发展的有关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是维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档案为业务活动提供的信息支持,有时可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作用: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进步发挥着各种功能。
档案是人类记忆的工具,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人类文化通过档案的保存和流传得以延伸;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新的文化往往在借鉴和汲取已有文化的精华中产生。
(4)法律作用: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发挥着证据作用。
法律作用是档案凭证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解决领土争端等方面,档案的凭证作用十分突出;在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方面,档案最能够证明权益的归属,具有无可辩驳的证据作用。
(5)教育作用:在社会教育的诸多素材中,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档案作为一种原始记录,翔实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国家各级档案馆大多已成为爱国主义(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档案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
6.试述档案价值实现的规律和条件。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表现形式:由于价值主体扩展导致的档案价值扩展;由于档案作用性质变化导致价值扩展。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表现形式:档案与利用者需求之间关系的时效性;档案价值形态的时效性(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产生和实现的中介和必要条件。
档案利用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取决于一定的条件。
条件:(1)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等对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机构可能提供的档案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档案意识——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对档案的普遍认识程度会对档案利用需求、档案利用政策和档案服务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3)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以及利用者获取所需档案信息的可能性。
7.简述档案事业的基本构成。
(1)档案管理工作(2)档案行政管理工作(3)档案教育工作(4)档案宣传工作(5)档案科学研究工作(6)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8.谈谈你对我国档案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何建议?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
建议: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高、中、初级的档案专业人才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档案教育必须根据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或专业系统的档案人才需求状况,合理确定高等、中等及在职教育的发展比例,合理配置各类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
9.如何理解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1国家档案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2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3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原则。
○1维护档案的完整收集齐全: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都要尽量收集齐全,实现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地区,直到整个国家真正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完整。
整理系统: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必须按照它的形成规律,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2维护档案的安全实体安全: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
内容安全:对机密档案和需要控制利用范围的档案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机密档案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原则。
○1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要,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2是否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
10.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分为哪些基本类型?我国现行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什么?基本类型: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档案事业由分散管理逐步向集中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过渡发展,集中式管理体制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我国档案事业领导体制几经变化,始终坚持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党对档案事业的领导,重视政府部门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
11.档案室有哪些主要类型?普通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档案信息中心12.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哪些新型档案机构,它们之间有何区别?(1)文件中心含义: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是按地区按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档案管理机构。
背景:最早诞生于二战期间的美国;甘肃省永靖县1988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文件中心。
(2)档案寄存中心含义: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背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管理不善乃至无处可归等情况;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大多比较混乱;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具备档案保管的充分条件。
(3)档案事务所含义:是指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
产生背景:档案业务量迅速增加,档案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工作不堪重负。
服务对象:该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镇)、村以及公民个人。
(4)现行文件资料中心含义:公共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社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各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产生背景:适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治文明建设需要而设立的一种新型文件管理机构。
区别:产生背景不同服务范围不同13.档案工作的性质是什么?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规律性?基本性质:①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它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时间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
②文化性:A、档案室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B、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C、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D、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③管理性:A、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B、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C、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④政治性:A、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档案工作历来都是为一定阶级所掌握,为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B、档案工作的开放度大小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
(机构的开放性、信息内容的开放性和档案人员观念的开放性)C、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表现之一⑤科学性:A、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B、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C、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规律性:①档案工作的分化和整合规律:A、文档管理一体化B、档案、图书、情报管理的一体化②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规律:A、运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B、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C、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D、档案缩微化与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③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A、社会环境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档案工作的生存与发展。
B、档案工作在参与社会事务中也对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④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规律:管理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14.档案工作发挥效益具有哪些特点?a)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