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度层面

合集下载

制度的内涵、构成、起源和制度的功能 PPT课件

制度的内涵、构成、起源和制度的功能 PPT课件
制度的内涵、构成、起源和 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的内涵 二、制度的构成 三、制度的起源 四、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的内涵
• (一)什么是制度 • 制度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 一是高层次的制度,指社会制度,它涉及政权性 质的基本制度。 • 二是中层次的制度,指经济体制,它涉及经济运 行机制(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张春霖“四 要素”认为,经济体制由四要素构成:决策机制、 信息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 三是低层次的制度,指具体规范,它涉及市场交 易中的行准则(契约关系)。
规范:规范指明人们认为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 统或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创造的,创造并 维持规范的人们认为,如果规范为社会成员所遵守, 他们将获益;如果人们违背规范,他们将受到伤害。 规范的实施常常伴随各种奖赏与惩罚。
道德:平等、自由、合作、诚实、守信、正义、 利他主义。这些道德理想标准都蕴藏着很好的经济 效果。
诺斯认为,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于: 节约信息费用, 克服“搭便车”, 减少强制执行的制度费用。
价值观念:“被定义为在人的选择和公共行动中一再显露 出来的强烈偏好。它们被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 置于很高的序位上。”这类价值有:自由、正义、安全和经 济福利——普适价值。
风俗习惯:由文化过程和个人在某时刻以前积累的经验所 决定的行为。 案例思考:中国民间有很多的传统或风俗习惯,比如:一 些特殊的节日在一起吃饭。可是,这些传统在毛泽东时代却 被推翻得一干二净。可是,现在,又大涨其鼓地作为一种传 统文化或非物质文明的东西恢复起来。 问题:(1)既然是传统是风俗,为什么一个运动可以把 之推毁得一干二净?(2)付出重大的物力财力代价来恢复 这些传统,有其现实意义吗?(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
• 杰弗里· M· 郝奇森: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约束的作用力 来创造持久的、规范化行为类型的社会组织。 •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社会、 政治及经济行为。例如:管束结婚与离婚的规则、支配政 治权力的配置与使用的宪法中所内含的规则、以及确立市 场或政府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规则。 • 拉坦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中也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 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 • 乔纳森· H· 特纳:我们用制度一词来表示某个群体的成员 在既定环境中被组织起来应对为生存而协调自身行为过程 中基本难题的方式 。特纳把制度分为五种基本形态:(1) 亲族;(2)宗教;(3)经济;(4)政治;(5)法律。

企业文化制度层

企业文化制度层

企业文化制度层中国传统组织文化模式中国古代传统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唐模式、宋模式和明模式。

中国古代传统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唐模式、宋模式和明模式。

在唐模式中,管理程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管理程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贤人拟定计划、贤人拟定计划、交送主管核定和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由主管者的认识,关执行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由主管者的认识,或来自下层的建议,或由于专家的或来自下层的建议,或由于专家的分析,无论何种情况,都要通过主管的认定;问题提出后,主管请内行人、专家代为拟定对策;专家拟定计划后,由主管核定;最后交付有关部门执行。

而宋模式中,管理程序分为六个环节,即问题的构成、专家请示原则、主管说明构想、专家根据构想拟定计划、呈请主管核定、交付有关部门执行。

在明代模式中简化为三个环节,即问题构成、主管拟定计划、交付有关部门执行,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组织文化的反映。

付有关部门执行,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组织文化的反映。

按照中国传统的组织文化,组织模式一般为树状模式。

决策层和管理层有如树的根部,必须非常稳固,必须非常稳固,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树冠部分是执行层,树冠部分是执行层,树冠部分是执行层,它以参差茂密的枝叶做触角迎它以参差茂密的枝叶做触角迎接各种事务。

接各种事务。

企业文化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

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

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1. 引言规章制度是组织或机构为了管理和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条例。

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中,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及其重要性。

2. 规章制度的定义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组织或机构内部秩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条例。

这些规定涵盖了从组织的宏观层面到具体业务操作的各个方面。

3. 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规章制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章程、中观层面的规定、和微观层面的细则。

3.1 章程章程是规章制度的最高层次,也是组织或机构的基本大纲和宗旨。

章程一般由法律法规或上级主管机构制定,并由组织或机构负责人批准和签署。

章程通常包括组织的名称、宗旨、组织形式、管理结构、权责划分等内容,对于整个组织的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规定是规章制度的中层次,通常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或工作部门制定,并经过组织负责人或相关机构的批准。

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细化章程中的原则和宗旨,并为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规定一般包括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组织内部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3.3 细则细则是规章制度的最低层次,是对规定中一些细节的具体说明和规范。

细则一般由组织内部的专门工作小组或部门制定,并经过上级机构的审核。

细则具体规定了工作操作的步骤、计量指标、技术标准等,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规章制度层次关系的重要性规章制度的层次关系在组织管理和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层次关系的明确使得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连贯性,避免了制度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其次,层次关系的明确使得员工很容易理解和遵守规章制度。

章程提供了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而规定和细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和要求,员工可以根据层次关系快速定位相关规章制度,并遵循执行。

最后,层次关系的明确有利于制度的修订和更新。

当组织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层次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辛向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三者之间有机贯通,紧密联系。

有网友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制度的体系。

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辛向阳指出,作为一个制度体系肯定是分成一个不同的层面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面是根本政治制度。

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来看待?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最本质的一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性的特点。

我们建立和实行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流血牺牲,为人民民主长期奋斗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胜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愿望。

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绝不搞西方的议会制,也不搞两院制,我们根本的政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个层面就是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个就是基本经济制度。

也就是说,在基本制度方面它又包括三点。

第一是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

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三个内容,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一个就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有一个是基层群众自治政治,它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

这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

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基本政治制度看待的。

既然它反映了基本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它,当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什么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什么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什么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制度层面: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职责。

2.管理层面: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划分、工作流程等,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层面还包括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的标准化管理,确保设备、流程、规程符合安全要求,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操作层面: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方式,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作业要求,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执行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有许多好处:1.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2.防范事故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工作规范性和一致性,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

4.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包括什么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包括什么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包括什么优秀的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企业文化无论任何企业都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精神层(内隐层面)。

精神层面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题,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其中企业精神是最主要的部门,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精神的突出表现。

第二,制度层(中间层面)。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总和,用来约束成员行为,维持组织正常秩序。

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两个层面。

第三,器物层(外显层面)。

器物层面是组织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如厂容厂貌、包装、建筑、服装、产品质量和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文艺作品等。

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生产力,是企业成熟和成熟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

无论是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出现,还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一种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是战胜艰难险阻,再创团队辉煌的力量源泉。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一)员工如何认识自己。

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他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对自己在企业中作用的认知等方面的内容:1.员工职业规划:调查员工的个人成长愿望和成长动因,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否有清楚地规划。

2.员工的职业价值观:调查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

包括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工作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工作的动力要求,企业的归属感的强度,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否自觉自愿的遵守纪律等方面。

3.对个人在企业中工作状况的评价:调查员工的工作是否适合其才能的发挥;是否符合他的职业规划;是否满足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改变现有状态的愿望有多强;在一个职位上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还包括他对企业给与他的尊重、地位、待遇等方面的评价。

什么是制度我们如何理解制度

什么是制度我们如何理解制度

什么是制度我们如何理解制度制度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和规则。

它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而设立的,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或法律,还涉及到组织、程序、权力和责任等各个方面。

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解决社会中各种冲突和问题,确保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并推动社会进步。

它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定义了人们应该如何行事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

这些规则和规范有助于人们预测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可靠的框架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制度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制度是社会组织和社会规则的总和。

这包括政府机构、法律法规、宪法、社会习惯、行业规范等各种规定和规范。

这些制度提供了社会组织和协调的基础,保障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制度对个人的影响和约束也非常重要。

个人行为和选择在制度的框架下进行,制度可以塑造个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观念。

例如,制度可以规范个人在社交场合的行为礼仪,塑造公民责任感和道德标准。

制度的理解还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息息相关。

因此,理解制度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的背景和环境。

总之,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和规则。

它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社会和个体产生影响,不仅仅是一种法律或规则,还涉及到社会组织、权力和责任等各个方面。

理解制度需要考虑到制度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以及其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组织文化包括哪几个主要层面

组织文化包括哪几个主要层面

组织文化包括哪几个主要层面
文化主要有哪些层次?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物质层是指组织的实质性文化设备和设施,制度层是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标准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是指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组织文化,即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形象,由它的价值观、新年、仪式、象征、做事方式等组成。

其核心是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

精神层,也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职工素质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如何运作的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运作。

一、政治层面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以皇帝为中心,由君主掌握着最高的权力。

皇帝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封建领地,并且任命贵族担任各地的领主。

这些领主在封建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向皇帝效忠,并且负责统治和管理自己的封地。

在封建制度下,政治权力世袭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贵族地位和封号可以代代传承,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地位和封号。

这种制度确保了统治阶级的稳定,并且减少了内部的争斗。

二、经济层面封建制度下,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地主贵族和农民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经济力量。

地主贵族拥有大片土地,并且掌握着农业生产的主导权。

农民则作为地主贵族的佃户,通过缴纳租税和劳动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

封建制度下的经济运作以各个封地为单位,地主贵族收取税收和劳动力从而获取利益。

地主贵族享受着地主权利,可以征收农民的税收和劳动,同时也需要对农民负责提供保护和管理。

地主贵族与农民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三、社会层面在封建制度下,社会等级分明。

贵族地位高于一般平民,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社会地位。

贵族享有特权,如佩带特定的服饰、居住在特定的建筑、参与特定的仪式等。

而平民则需要遵守贵族的统治权和社会规范。

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明显的阶级差距,社会流动性较小。

平民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地主贵族的控制和限制,他们依赖农业生产为生,生活在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中。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规范和运作,维持了统治阶级的稳定和社会秩序。

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字数:471)。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

“李约瑟之谜”的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上个世纪中叶,一个外国学者来中国考察学习,在毕其一生精力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作了认真的研究之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悖论并载之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全世界基础性发明有一半以上都出自中国。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 世纪的明朝初年就已经全部具备了,但是,工业革命毕竟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中国的经济也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迅速地从领先而一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马克思曾用“奇异的悲歌”一词描述了这一现象。

究竟原因何在呢?这就是困扰了无数人,且至今难解的“李约瑟之谜” 。

“李约瑟之谜”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探究,迄今也提出了不少的假说,比如“宪政缺失论”、“专制集权论”以及“高水平均衡陷阱论”等。

然而,这些假说尽管都在某一方面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但以之对照“李约瑟之谜”,总还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逻辑上还不够妥洽,在理论上还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尽管“李约瑟之谜”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然而理解这个谜题却不能就技术而技术。

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在这个公式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系数对于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乘数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发展总是非常倚重于科技进步的推动,也解释了为什么“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正如新制度经济学所揭示的,技术进步本身就是经济发展,从技术进步中去寻找和说明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同义反复”。

事实上,制度创新对于技术进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制度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这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李约瑟之谜”。

因此,如果仅仅“就技术而技术”进行思考,对“李约瑟之谜”的探究将难以到达其应有的深度。

因此,如果说“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 是技术经济学上的“李约瑟之谜”,那么“现代社会制度何以未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则是制度经济学上的“李约瑟之谜”。

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建立三级管理体系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什么是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其实施过程以及实施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是指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系统性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常包括三个层次: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

政策层面是指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目标和战略,明确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这一层面主要包括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架构、确定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制度层面是指在政策层面的基础上,对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这一层面包括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等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和高效。

执行层面是指将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各个环节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和落实。

这一层面包括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

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政策,制定安全目标和工作计划。

在确定政策和目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保政策目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应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制度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并能够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3.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工序进行评估和排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4.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国家规章制度层面

国家规章制度层面

国家规章制度层面一、概述国家规章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基石。

国家在法律体系之上,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

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国家规章制度的分类国家规章制度的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国家规章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原则。

法律则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国家和公民的行为起着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行政秩序、保护公众利益。

行政法规在日常行政管理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进行规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地方性规章制度地方性规章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了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特点的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

4. 行业规章制度行业规章制度是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由行业协会、行业管理机构等制定。

这些规章制度具有针对性,对行业的规范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医疗行业的医疗行为规范、建筑行业的施工规范等。

三、国家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国家规章制度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国家规章制度规范了公民和组织的行为,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

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公民按照规则进行社会交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 保护公共利益国家规章制度旨在保护公共利益,规范行政行为、经济活动、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这些规章制度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促进公正与公平国家规章制度对公民、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政策层面机制层面措施层面

政策层面机制层面措施层面

政策层面机制层面措施层面在讨论政策层面、机制层面和措施层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三个层面的概念和作用。

政策层面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决策者制定的关于一些问题的官方规定或指导原则。

政策通过设立目标、提供资源、规范行为等方式来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

政策具有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有效手段。

机制层面是指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建立的制度、组织和规则。

机制层面是政策层面的具体实施手段,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来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

机制可以包括财政、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操作程序。

措施层面是指在政策目标和机制框架下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措施层面是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需求的解决方案,通过策划、实施和监督一系列具体措施来达到政策目标。

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资金投入、项目推进、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的行动。

在现实社会中,政策、机制和措施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

政策层面制定了规划和目标,机制层面提供了落实政策的框架和规则,措施层面通过具体行动来实施和落实政策。

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政策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政策需要和实际问题相适应,关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机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机制的设计和运行需要确保公平、公正和效率,使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平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机制还需要符合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三是措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措施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问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措施的实施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机制和措施是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

政策层面制定目标和规划,机制层面提供落实的框架和规则,措施层面实施具体行动。

5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精选多篇]

5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精选多篇]

5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精选多篇]第一篇:5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第四专题: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第一节制度的内涵一.对制度的不同视角的界定制度是一个常用的概念,但是人们理解的视角有很大区别1.旧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的界定旧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的本质看成是一种自发演化的习俗、惯例;凡勃伦:“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2.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理解则把制度理解为人为设定的规则。

诺思:“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应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 3。

新古典经济学度制度的解释新古典的解释:主要是把制度看成是理性选择的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可以是外在的舒尔茨:“我将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例如,它们包括管束结婚与离婚的规则,支配政治权力的配置与使用的宪法中所包含的规则,以及确立由市场资本主义或政府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规则。

4.哈耶克:制度是一种扩展性的自发秩序 5博弈论的制度观: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系统肖特:在一人口群体P中,当其成员在反复出现情境s下,作为行动人常规性的R只有在下列条件下而且成为人口P中的共同知识时,它才成为一种制度:(1)每个人都一致遵同R;(2)每个人都预计到他人会遵同R;并且(3)因为S是一个协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致同一的R是一个协调均衡,如是其他人都遵行R时,每个人都愿意遵同R,或者(4)如果任何人偏离了R,人们知道其他人当中的一些或全部将也会偏离,在反复出现的博弈S中采取偏离策略的得益对于所有行为人来说都要比R相对应的得益低。

青木昌彦:制度是关于重复博弈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持系统。

博弈论的制度观有价值:(1)解决了制度内生性问题,也说明制度具有不可复制性。

(2)制度不可能是理想化的。

制度的功能学理层面的解读

制度的功能学理层面的解读

作者: 田广清
作者机构: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辽宁省领导科学学会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55-57页
主题词: 学理层面;政治架构;政党制度;监察制度;制度反腐;选举制度;人事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监督机制;制度化程度
摘要:<正>本文所谈的'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广义的制度。

宏观的国体、政体,中观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人事制度、监察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规制,微观的工作制度、具体的管理制度等——大凡所有的政治架构、权力结构、运行程序、监督机制、经济规制、行为规范,皆属于制度范畴。

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是民主法制制度。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一、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内涵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

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怎么理解?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怎么理解?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怎么理解?《遥远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长篇小说,还有《背叛》和《天幕红尘》,而改编成电视剧被人熟知,其实绝大部分人对于书中描述的道理是一知半解的,因为主要论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立统一规律背后的逻辑,以及近现代哲学思想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尤其充斥大量尼采、黑格尔、海德格尔、柏拉图、马克思、亚当斯密等人的主要学说和思辨。

同样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老庄易,以及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等客观实际的一种求知和探索。

与中国人思维不一样,西方人的思维是线性的,一条线,以柏拉图理性主义架构的认识论,通过科学的手段研究变量,从而得到一个普遍规律,一个共识,一个本质,一个不被人知的真理真相。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耳熟能详的三句话,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但是豆豆描写的书中,隐藏的文化密码不止这些,这些都是皮毛,所有人都知道的伪装,卸下伪装。

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是对法哲理批判的继承,同样对于尼采讨论的社会权利批判,当然不是道德范畴的,而是这种客观实际存在的现实批判,宗教批判、文化批判、制度批判。

马克思意识到并且推导出资本主义本质,以及宗教、信仰背后的核心价值观逻辑,因为需要制造出来的观念、制度、以及分配结构。

剩余价值和剥削,经济危机和m型社会,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社会家和哲学家。

丁元英杀富济贫,王庙村扶贫、格律诗不正当竞争。

技术、制度、文化。

格律诗一号的组装思路和丁元英40万一套的发烧音响思路是一致的,这个创意是很值钱的,也确实给格律诗商业变现,提供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

单纯说,王庙村没有技术优势,但是有劳动力优势,还有人工作业的品控标准,丁元英改变不了底层逻辑,也不可能让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因为生产力是历史遗留问题。

从制度思路来说,丁元英把格律诗和王庙村的关系变成合作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一是福利,二是客观实际,不仅要承担法律风险,还同意让村民产生依靠,滋生小农意识。

制度的分层

制度的分层

制度的分层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组织为了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保障权益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和机制。

制度的分层是指由上至下逐级划分,形成层级体系的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制度的分层主要体现在政治、法律、教育等方面。

政治方面,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县级政府等不同层级,各级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不同范围的事务。

中央政府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执行和落实。

这样的分层制度能够使国家实现权力下放、高效运转和公平公正。

法律方面,法律体系也是分层的。

宪法是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法律原则,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在宪法之下,还有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这些法律体现了公平、公正和法治的原则,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利益的平等。

教育方面,教育制度也是分层的。

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学制逐级划分,教育内容、标准和考试评价等也随之变化。

这样的分层制度使每个阶段的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下接受教育,有序地发展和成长。

制度的分层有助于管理和组织的科学运作。

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单元,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

不同层级的制度可以互相配合和协调,形成整体格局,达到管理高效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然而,制度的分层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权力滥用的风险。

较高层级的管理者可能滥用职权,对下级制度进行干预和干扰,损害其独立性和公信力。

其次是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

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可能存在障碍,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失误。

最后是权益保障的不平衡。

不同层级的制度可能对不同群体的权益保护程度存在差异,造成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制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使用和公正行使。

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制度间的协作效率。

此外,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弥补不平衡和不公正的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制度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总的来说,制度的分层是一种管理和组织方式,能够使社会秩序稳定、权益得到保障。

制度范围及内容范文(2篇)

制度范围及内容范文(2篇)

制度范围及内容范文制度是为了组织和管理一个机构、组织或社会提供规定、指导和约束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它可以涉及各个领域,从政治、教育到经济、环境等等。

本文将介绍制度的范围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制度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权力分配机制,包括宪法、法律、选举制度等。

经济制度涉及到资源配置、生产关系和财富分配等内容,比如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等。

教育制度关乎到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而社会文化制度则与价值观念、习俗传统等有关。

在政治制度方面,宪法是最基本的制度,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状况、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权力分配,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制度则是具体的法规和条例,用于管理社会行为,保护公民权益,并维护社会秩序。

选举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一环,它规定了选举的程序和规则,确保公正与公平。

这些政治制度的存在和实施,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制度则涉及到资源配置、生产关系和财富分配的规则和准则。

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基于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体制。

计划经济制度则是由中央政府对资源和产业进行计划和指导的体制。

这两种经济制度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制度则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的传承。

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教育的管理和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培训和招聘等方面。

良好的教育制度,能够提高人才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文化制度影响着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

它包括法律道德、习俗传统等方面,对于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例如,婚姻制度规定了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维系的规范,宗教信仰制度是规定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的管理机制。

总的来说,制度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从政治、经济、教育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制度存在。

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提高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层面内部控制制度

国家层面内部控制制度

国家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以确保国家机构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障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

其基本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与纠正等。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国家机构实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和保障。

国家机构应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等制度,确保相互协调、顺畅运行,并建立健全控制职责和审核职责相分离的制度。

同时,国家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改进。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国家机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

风险评估应从国家机构的业务特点、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风险识别、预警、管理机制,确保对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国家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确保国家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国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包括资产管理、费用控制、财务管理、出纳管理、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等,有效控制国家机构的各类经济活动。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国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和安全,并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包括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等,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正确传递和有效反馈。

5.监控与纠正监控与纠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和改进,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必要手段。

国家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控和纠正机制,包括内部监控、外部监控、审计监督等,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和缺陷,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总之,国家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国家机构从组织、策略、人员、程序、信息等多个方面全面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制度层面
篇一:经营层面制度
3.会议制度
3-1.经营检讨会议
1)目的:检讨本月经营实绩,分析市场,调整经营策略,确定次月经营目标。

2)时间:每月自然月末。

具体时间由总经理确定。

根据需要,也可由总经理决定随时召开紧急会议。

3)人员:总经理、各部门主管及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需要确定的列席人员。

总经理为会议自然主持人。

4)程序:
(1)各部门检讨本月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及次月计划目标建议案和实现计划需提交会议研讨、希望公司和各职能部门给予支持、协助之要求。

(2)与会人员必须对尚未完成之目标认真研讨,确定其原因、责仸及补办之措施和应给予的相应奖惩,并根据经
营需要确定次月新的经营各指标及相应责办及协办部门。

(3)对个案作出相应决议、决定。

会议主持人可以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对重要的决议、决定作出明确表态,并确定对决议、决定应承担的相应责仸。

5)记彔:记彔人员如实记彔各部门汇报和会议研讨重点及会议作出的相关决议、决定。

如实记彔重要决议、决定的不同见解和应承担的责仸分配。

会议记彔应在一天内整理完毕,经会议主持人审阅批注后,复印分发各与会人员,以供凭以自动遵照执行。

并作为下次会议必备之主要资料。

会议记彔工作由总经理秘书负责或由会议主持人临时指定一名与会人员担仸记彔。

3-2.采购委员会会议
1)目的:分析原料行情,预计生产需量,结合现有库存,确定近期原料
采购策略。

2)时间:具体时间由总经理根据经营需要确定,遇有特殊行情变化,也可由总经理决定随时召开紧急会议。

3)人员: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品管、生产部门主管及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需要确定的列席人员。

总经理为会议自然主持人。

4)程序:
(1)由采购部门检讨前次采委会责办亊项的执行情况
及通报近期原料市场行情。

(2)与会各主管共同就原料需量、品质要求、资金调度及储运等方面工作展开研讨。

(3)确定近期采购策略及采购计划。

会议主持人可以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对重大采购决策和计划作出明确表态,并确定其各自应承担的责仸。

5)记彔:记彔人员如实记彔各部门汇报和会议研讨重点及会议作出的相关决议、决定。

如实记彔重要决议、决定的不同见解和确定的相关责仸。

会议记彔应在一天内整理完毕,经会议主持人审阅批注后,复印分发各与会人员,以供自动遵照执行。

并作为下次会议必备之主要资料。

会议记彔工作由采购部主管负责或由会议主持人临时指定一名与会人员担仸记彔。

3-3.征信委员会会议
1)目的:根据经营需要确定、调整授信对象、授信额度及期限以及有关征信方面的重要亊宜。

2)时间:具体时间由总经理根据经营需要确定。

根据需要,也可由总经理决定随时召开紧急会议。

3)人员:总经理、行销、财务及征信部门主管及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需要确定的列席人员。

总经理为会议自然主持人。

4)程序:
(1)由信用管理部门主管汇报当月各授信对象信用控制执行情况。

(2)由行销部门对现授信对象本月与公司业务往来作综述。

并提出增、减授信对象、额度、期限之建议。

(3)根据经营需要,综合分析、研讨重新确定授信对象及相应的期限、额度并逐步修缮信用管理制度。

会议主持人可以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对重要授信对象的确定、较大额度的确定、较长期限的确定作出明确表态,并确定其各自应承担的责仸。

5)记彔:记彔人员如实记彔各部门汇报和会议研讨重点及会议作出的相关决议、决定。

如实记彔重要决议、决定的不同见解和确定的相关责仸。

会议记彔应在一天内整理完毕,经会议主持人审阅批注后,复印分发各与会人员,以供自动遵照执行。

并作为下次会议必备之主要资料。

会议记彔工作由行销部门主管负责或由会议主持人临时指定一名与会人员担仸记彔。

4.部门职责
4–1.行销部职责
一.销售市场调查及预测分析。

事.制定行销目标、策略及执行方案。

三.制定销售管理制度,觃范销售作业。

四.落实行销责仸,开展行销业务。

五.新市场、新产品开发及产品广告宣传。

六.行销技术资料和客户资料管理。

七.销售信用控制和应收帐款管理。

八.行销绩效检讨,提出行销成果报告及改善建议。

九.部门员工培训考核及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4–2.技术服务部职责
一.在集团技术总部和公司的领导下,致力于公司原有产品的市场优化和开发新产品,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品管、生产、行销,服务于客户。

事.努力做好公司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使技术服务的职能成为公司产品竞争和占领市场仹额的实质性
内容之一。

三.努力成为公司和技术总部的信息触角,认真实施市场信息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整理与公司产品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呈报公司和技术总部。

篇二:经营层面基本制度-1
第一篇经营层面基本制度
目录
1.公司基本组织结构图(饲料厂)
2.部门职责
3.核决权
限表
4.岗位职责(科长及以上主管)
ct1—001
1.公司基本组织结构图(饲料厂)
ct1—002
篇三:20xx年公务员网络培训考试试卷02
20xx年公务员网络培训考试试卷02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行政治民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有利于约束政治的权力,强化领导人的政治责任,使得公共权力不被政治家滥用。

a.公共政策创新
b.行政创新
c.政治理论创新
d.公共管理创新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2.根据《公共管理的核心与前沿(上)》,对我国的公共管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能力、行政能力很强
b.法治能力较强
c.社会和市场能力比较差
d.社会自治能力比较差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3.根据《公共管理的核心与前沿(上)》,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意味着()的现代化。

a.行政管理
b.工商管理
c.社会管理
d.公共管理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4.根据《公共管理的核心与前沿(上)》,()意味着更多的重视管理,很多情况下,涉及到政府的组织、职能和人事等管理。

a.公共管理
b.行政管理
c.公共行政
d.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5.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意味着政府要提供实质性的服务,更多的是()导向。

a.需求
b.供给
c.结果
d.问题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6.根据《公共管理的核心与前沿(上)》,公共管理方面,国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b.实现民主化
c.政治能力集权化
d.组织能力高效化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7.对公共管理来讲,不属于提升公共管理自身的能力范畴的是()
a.组织能力
b.社会市场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