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党政关系
浅析我国政党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内容摘要】在我国党政关系实践过程中,由于中国国情地特殊情况,加上传统政治影响以及执政党全力投入经济建设等地原因,很多地区并没有充分贯彻中央地党政领导方针,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党政不分,党委专政,政治手段滞后等问题,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地长远发展.本文试从我国政党关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入手,探讨我国发展新型党政关系地基本思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关键词】党政关系共产党现状原因改革思路前言政党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地伴生物,它介于民众和政府之间,通过影响民众获得执政地位,进而实现对政府地控制.①所谓党政关系,就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地关系.政党关系在现代民主政治系统中起着关键地作用,是政党执政文明中至关重要地政治要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我国党政关系地现状自上世纪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地改革,作为执政党地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与国家政权关系地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形势地需要逐步调整了党委地职权,恢复和确立国家机关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处理党同其他组织地关系地基本原则等,秉承建国初期确立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逐渐形成了当前具有中国特色地政党关系格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总体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地职能定位基本明确,并在实践中得到基本地实现;但同时党政职能又部分重叠.表现为: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地政治、组织、思想等功能,国家政权在党地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国家意志化及其具体实施管理地功能也很好地实现;与此同时,各级党委仍然兼有同级政权地部分职权.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中国国情地特殊情况,加上传统政治地制约,以及执政党全力投入经济建设等原因,很多地区并没有充分贯彻中央地党政领导方针,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党政不分,党委专政,政治手段滞后等等问题,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地长远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我国党政关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对于我国地党政关系问题,我国许多学者都给予了充分地关注并进行了深刻地论述,大多支持地观点是“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解决党政关系问题”④,也就是说,通过实现党政关系法制化来解决党政关系问题.理论设计也好,实际操作也罢,首先我们应当客观认识我国党政关系问题存在地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历史问题(共产党地历史特性)在国际共运史上,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权地诞生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推翻旧地国家制度之后建立起来地”⑤, 所以中国也不例外,长期地斗争实践, 使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①《我国党政关系体制地回顾与反思》何益忠华东政法学院报2004年06期②《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地回答》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第64页③《关于中国党政关系问题地思考》朱联平<前言>期刊2005年05期④《我国党政关系地历史成因和改进》周峰陈静/zhengzhiqita/070528/09460332-2.html思想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地政党, 已经具备了高度地整合性、广泛地群众性和极大地权威性, 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地风格.基于这些现实, 党就自然地惯性地形成对自身确立地国家制度地直接控制和干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制度问题(领导制度存在先天不足)我国是在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小农经济占有相当比重和封建思想还颇有市场地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地.尽管已经确立起来地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中最先进地社会制度, 但从确立到成熟还需一个过程.在新中国建立后,执政党面临地又是完全不同地新任务.“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执政党扮演好现代政党地角色, 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地桥梁, 而且需要一个成熟地政府来管理国家和社会, 这就向政府地领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⑥.但是,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落后国家建立起来地社会主义, 其国家地领导制度和管理社会地能力都是不成熟地.为满足社会发展地需要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依赖现实社会中具有较高权威地党地组织,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以党代政地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思想问题、受传统政治思想观念影响主要体现在党地建国思想上.十月革命胜利后, 孙中山把目光转向了俄国, 对列宁领导地布尔什维克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在孙中山看来, 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即因其将党放在国之上,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我们现在并无国可治, 只可以说以党建国.待国建好, 再去治它.”⑦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俄为师”地, 无论是苏俄地“以党治国”思想还是孙中山地“以党建国”思想对中国共产党都影响很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中国地过程中一直把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作为革命和建设地目标并为此而努力, 再加上苏联模式地影响, 我国地计划经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高度集中统一地烙印.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地需要, 形成了中央集权地政府间关系.⑧于是从经济集权、行政集权上升到政治集权, 最后是党地一元化领导体制在起作用.以上这两点不可避免地从思想上、体制上给我国党政关系地正常发展造成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受封建思想影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确立只有年地历史, 而封建制度在我国早已绵延两千余年, 封建思想地根深蒂固程度是可想而知地.⑨无论是革命和建设, 还是现代化地改革实践, 传统地官僚政治总是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渗透到新地政治体制中.其对党政关系影响地表现之一是人治;二是封建特权.这两种封建遗毒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党政关系地合理发展, 而且阻碍着国家制度和民主建设地进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 中国党政关系问题地存在不是偶然地, 它受到政治地、历史地、传统地和社会地因素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地存在, 在现实社会实践中, 党政关系存在地问题就具有一种内在地必然性.因此, 克服这些因素也不是一朝一夕地事情, 需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地不断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建立新型党政关系地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地动力, 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地本质要求.寻求新型地党政关系必须要求执政党、国家制度和社会地全面发展.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充⑥《关于中国党政关系问题地思考》朱联平<前言>期刊2005年05期⑦《孙中山文选集》第9卷华中书局第104页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程晨曦湖南在线-湖南日报2004年11月22日分发展及体制地不断完善是确立新型党政关系地现实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 坚持党对国家政权地政治领导权这是建构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地党政关系必须确立地重要原则.当然, 坚持党对国家政权地政治领导权并不是党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而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地范围内活动, 共同保护国家政权, 维护宪法和法律地尊严,因为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地体现, 是党地路线、方针、政策地条文化和定型化, 是党根本利益地体现.坚持党对国家政权地政治领导权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不相矛盾地.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 坚持依法治党所谓依法治党, 就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党地纪律, 做到法纪面前人人平等.11依法治党必须从严治党.依法治党还要做到有法可依.宪法是国家地根本大法, 除了确认党地历史作用和地位、领导作用、政党制度等外,还应明确执政党地性质、职权、职责以及党进行领导地方式、方法和程序.如此才能更好地为规范党地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 加强根本制度建设在我国,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地权力机关,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地党政关系地最合适地切入点和突破口.12因此, 彻底理顺党政关系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地制度建设, 就要充分发挥人大地立法权、人事任免权、监督权及人大被赋予地其它权力.党对人大工作地领导是政治方向地领导, 不是包办、代替人大地工作, 党地决策和推荐地干部都要经过人大法定程序,并接受人大地监督, 这样地领导才是真正地坚持了党地领导, 也发挥了人大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执政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地新形势, 改革和完善党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 进一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地能力、驾驭市场经济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地能力、依法执政地能力和总揽全局地能力.”13只有这样, 党政关系才会得以健康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⑩《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理论研究》孙应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导论11《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理论研究》孙应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第224页12《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地回答》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第48页。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浅析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浅析摘要:改革开放前,中国党政关系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改革开放后,中国党政关系是走向执政守位。
中国党政关系现状是党政走向分离,还在演变中,还不完善。
尽管取得很大成就,还存在很多弊端,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的现状依然存在。
在以后的发展中,中国党政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针对中国党政关系存在的弊端及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党政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党政关系现状弊端途径党政关系是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通过何种途径、方式、方法和程序来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
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主导和核心关系,也是最复杂和最难解决的政治关系。
党政关系的运行状态是衡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党政关系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演进,由党政合一,党政不分,各级党组织凌驾于政府之上,形成了党对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务的全面干预和直接管理的局面,逐步走向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制度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但党政关系依旧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党政关系的现状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党政关系从改革开放前党对政府具有绝对的、随意的干预和指挥权,从党管一切,逐步走向当管大政方针和干部人事,政府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规划和具体执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但党政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既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党政分工主要表现为党管大政方针,政府负责具体执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这样,减少了党对政府的干预,党政各司其职。
(二)党与权力机关的关系党与行权利机关的关系表现为,党既坚持对国家权利机关的领导,也尊重并支持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从法律上说,中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党政关系演进历程及实践探索
、
中 国共产党 党政关 系的演 进历 程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 以来 , 我国党政关系的发展 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不 同类 型时期 : 一是“ 以党建 政” 时期 , 大致从 12 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 91 成立 ; 二是“ 党政合一” 时期 , 大致从 14 99年新 中国 建立到 15 年反右斗争之前 ; 97 三是 “ 以党代政” 时 期, 大致从 15 97年反 右斗争至 17 9 8年底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召开 ; 四是 “ 党政 分开 ” 时期, 大致 从 17 9 8年底 至 18 99年 6月 中 共 十 三 届 四 中 全 会 召 开; 五是“ 以党统政” 时期 , 大致从 18向 ¨ 。列 宁 曾在 建 国 初 期 要 求 权 力 机 关 3 j 把 政权 委托 给党 , 他指 示 : 由于 帝 国主义 的包 围和 国 内战争的环境 , 使得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以
力 。在这 一 时代 背景 下 , 何 调 整 党 政关 系 的思 考 如 和讨 论再 次 逐步深 入 , 达成 了广 泛 的一致 , 范党 并 规 政 关系成 为新 时期 的必 然要 求 。18 90年 8月 , 以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 与“ 旧政 权” 处于完全“ 己” 异 状态 , 其历史使命是直接领 导、 组织 、 动员 和依靠广 大人 民群众 , 打碎 旧的国家机 器 , 立新 的国家政 权 。同时 , 因为 随时可 能遭 到 建 党 旧的国家 机器 的镇 压 和剿 杀 , 常 常处 于 非 法 状 态 而 和秘密状态。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建立一 支高度统一的军队和行动指挥组织。如 , 在井 冈山 时期 , 革命 政权 的领 导 机构是 党领 导 下 的 “ 政 军 府” ——“ 前敌委员会” 。它既是最高 的军事领导机 关和党政 的最高领导机关 , 保证党的绝对领导。前 敌 委 的负责人 既是 党 的主要领 导人 , 又是军 队首长 , 还兼任地方党组织负责人- l 。14 2 9 2年 9月 1日, J 中共 中央政 治局 通 过 了《 于统 一 抗 日根 据 地 党 的 关 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 系的决定》 明确规定 各级 , 党委应 当是该地 区的 党政 军 民 的统 一 领 导 机关 , 党 委的决议 , 党政军 民均须无条件地执行等。这些规 定与战争年代党的领导必须集中、 统一 、 活和高效 灵 的形势相合拍 , 为最 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党 的革命 , 组成高度权威 的党领导新政权的建 立起到 了积极作用 , 但是 , 也给党政不分 、 以党代政行 为留 下了空间和余地 ,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党 政不分 并 的关 系【] 一∞。
试析形成现今党政关系的原因
该 在 对 这 种 体 制 潜 在 优 势 的 发 掘 上 下 功 夫 ,尽 量 扬 其 长 , 避 其 短 , 而 不 能 不 加 分 析 地 一 概
否 定 , 更 不 能 不 切 实 际 地 实 行 超 越 历 史 阶 段 的 党 政 分 开 , 那 样 反 而 不 利 于 改 进 和 加 强 党 的 领 导 ,不利于 我们 事 业 的快速推 进 。 关 键 词 : 党 政 关 系 ;理 论 准 备 ; 战 争 环 境 ;社 会 制 度
江 论 汉 坛 2 00 @ 0. 11
政 体 制 论 述 极 少 .或 者 说 这 方 面 的 理 论 准 备 不 甚
充 分 .实 际 上 还 隐 含 有 实 行 “ 党 制 ” 的 思 想 倾 一 向 。 我 们 今 天 所 实 行 的 党 政 关 系 及 派 生 出 来 的 一 党 执政方 式应该 说源 头在 此。
中 图分 类 号 :D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5 X ( 0 0) 0 0 1 - 5 0 3 84 2 1 1— 0 70
“ 政 关 系 ” 通 常 不 一 定 都 会 变 成 “ 题 ” 党 问 。 执 政 党 与 国 家 公 共 权 力 之 间 发 生 一 定 的 矛 盾 和 冲 突 是 正 常 的 ,但 在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党 政 关 系 问 题 却 是 至 今 仍 未 能 很 好 解 决 的 一个 “ 大 难 ” 问 老 题 ,在 中 国也 是 如 此 。我 们 为 什 么 会 形 成 这 种 “ 大 难 ” 问题 ? 影 响 其 产 生 和 形 成 的 种 种 历 史 老 和 现实 的 客观 原 因是 什 么? 作点 这 方 面 的分 析 . 或 许 会 有 助 于 我 们 以更 客 观 、更 包 容 的 态 度 来 认 识 现 今 的 党 政 关 系 及 党 的 领 导 方 式 ,也 或 许 还 能 使 我 们 体 悟 出一 些 解 决 这 个 “ 大 难 ” 问 题 的 思 老
浅谈我国党政关系建设的标准
党政干 部论坛
浅谈我国党政关系建设的标准
毛 协铜
( 中共 宁波市委 党校 , 江 浙 宁波 3 5 1) 10 2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是 当代 中国政 治生活 中最重要 的关系, 同时也是我 国政 治体制 改革的 核・ *  ̄f题。根据十六 大关于我 国政治体制 改革的基本要求 , 国推进党政 关系建 设应该以人 民群众满意 为标 - I 我 准、 以推 动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 为标准、 以维护社会稳 定为标 准、 以提 高办事效率为标 准。 关键 词: 治体制 改革; 政 党政 关系; 建设标 准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6 D 文 章 编 号 :0 84 7 (060 -020 10 .4 92 0 )40 9 .3
拥 护 , 能永 远 立 于 不败 之 地 ” 才 。人 民群 众 是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主 体 , 人 民 群 众 的 创 造 性 和 积 极 性 的 充 分发 挥 是 我 们 事业 成 功 的 保 证 。
的政 治、 经济、 文化发展水平还 比较低 。中国
位 的工 作 。 十 六 大报 告 中指 出: 推 进 政 治体 制 改革 “
系, 也包括党和人大 、 政协等的关系, 其核心 问题是党和政府的关系 ; 从微观而言 , 特别是
对 县级 及 以下 的基 层 ,党 政 关 系 则 有 多 种 表 现 形式 : ( 委 与 县 ( ) 的 关系 、 乡 党 县 市) 市 府 镇
理 论 路线 和 方针 以及 全 部 工 作 , 只有 顺 民 意 、
特 别 是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 国 的政 治 、 我 经
济 、 化有 了 巨大 的 发展 , 合 国力 有 了很 大 文 综 提 高 。 由于 基础 差 , 子 薄 , 的 说来 , 国 但 底 总 我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浅析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浅析摘要:改革开放前,中国党政关系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改革开放后,中国党政关系是走向执政守位。
中国党政关系现状是党政走向分离,还在演变中,还不完善。
尽管取得很大成就,还存在很多弊端,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的现状依然存在。
在以后的发展中,中国党政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针对中国党政关系存在的弊端及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党政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党政关系现状弊端途径党政关系是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通过何种途径、方式、方法和程序来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
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主导和核心关系,也是最复杂和最难解决的政治关系。
党政关系的运行状态是衡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党政关系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演进,由党政合一,党政不分,各级党组织凌驾于政府之上,形成了党对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务的全面干预和直接管理的局面,逐步走向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制度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但党政关系依旧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党政关系的现状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党政关系从改革开放前党对政府具有绝对的、随意的干预和指挥权,从党管一切,逐步走向当管大政方针和干部人事,政府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规划和具体执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但党政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既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党政分工主要表现为党管大政方针,政府负责具体执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这样,减少了党对政府的干预,党政各司其职。
(二)党与权力机关的关系党与行权利机关的关系表现为,党既坚持对国家权利机关的领导,也尊重并支持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从法律上说,中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中西方党政关系之比较
中西方党政关系之比较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党政关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了政治民主的趋势。
之前的封建社会,皇权至上,难免出现专制。
资本主义两党或多党制度较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从而既实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又避免了一党执政可能造成的专制。
社会主义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同样克服了封建专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代表着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对国家事务进行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模式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党政关系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在着手理顺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政分开的系统方案,党政分开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党的历史上的高峰。
这些设想和尝试在随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许多困难、矛盾和阻碍。
作为现代国家,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党政关系理论都反映了“国家植根社会,民众掌控政府”的现代政治特点,但在实践模式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汲取西方国家的党政关系历经长期发展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党政关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此以英国党政关系为例分析与我国党政关系的不同之处。
从政党与立法机构的关系上讲,英国政党和议会的关系是一种间接的关系。
从组织形式上看,英国政党在议会都设有议会党团组织,政党通过议会党团及其活动在议会内部来控制和影响议会,而不是由议会外的党组织对议会发号施令。
例如,工党的全国执行委员会虽有权发表有关大选的声明以吸有关议会工作的决策,但都要事先与党团磋商。
在方针政策上发生分歧,也多采取协商的途径解决。
从立法过程看,英国政党在议会中主要围绕立法问题开展活动并显示出自己的重要作用。
一是由于执政党是议会多数党,因而在各常设委员会中也占优势地位,实际上控制了立法审议大权。
关于党政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兼论党要领导,但不能代替
最近参加了两个关于依法执政的研讨会,听到了一些精彩的发言,颇受启发。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党和政的关系。
这里所谓的党政关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关系。
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甚至在任何国家,执政党和国家政权都是不可分的,有学者还提出“党政一体化”的概念;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党政必须分开,不应相混。
到底是党政不分,还是党政要分?我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而应明确:在什么意义上,党政是不分的,在什么意义上,党政要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与人民群众是鱼水、血肉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政”(国家政权)不能脱离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政”就会迷失方向、改变性质;党要领导、要执政,就必须通过“政”对社会实现国家领导,就必须依法执政,这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党政关系实际上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鱼水、血肉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种意义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不可分、也不应分的。
但毕竟党和国家政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组织系统,它们在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实现着不同的职能。
党的使命在于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国家的使命在于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各项职能。
在这种意义上党政又必须区分,不能相混。
在我们的国家,党政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
讨论中有学者对“党的一元化领导”这个概念持否定态度,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论文[1]
摘要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一对政治关系。
综观世界各国的党政关系,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判断一个国家的党政关系是否协调的标准;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由于政治体制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的政治生态各不相同,党政机关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协调党政关系的一些成熟经验,又要认清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党政关系方面的本质区别,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寻求中国党政关系中现有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国西方国家党政关系西方国家在处理政党与政府关系方面对中国有什么借鉴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一对政治关系。
综观世界各国的党政关系,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判断一个国家的党政关系是否协调的标准;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由于政治体制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的政治生态各不相同,党政机关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协调党政关系的一些成熟经验,又要认清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党政关系方面的本质区别,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寻求中国党政关系中现有问题的解决之道。
1.中国与西方国家党政关系的共性党政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至今尚不足二百年。
党政的诞生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过去,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不管是神权政治还是主权政治,都极力强调国家对于社会的统治地位,政府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主要机构,也就成为对社会和人民施以压迫的工具。
与之相比,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蕴含的政治逻辑具有鲜明的进步性。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主张强调了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一国的权力来自社会,来自民众的授予,应当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并受其监督。
因此,党政关系从一开始形成就体现了“国家植根社会,民众掌控政权‘,的现代政治逻辑,中国与西方的政治理论在此没有重大的分歧。
2.中国与西方国家党政关系的差异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党政关系都反映了现代政治逻辑,但西方党政的狭隘代表性使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和政府日益凌驾于社会和民众之上。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这一关系表现为: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本身,都是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是一种历史形成的权威。
2. 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 务委员会中都占大多数,非中共人士也普遍拥护中国共产 党。但是这里讲的是基础,不是简单的“多”的概念。
3. 党通过在立法程序中的有效活动,把自己的意志和政见转 变为法律,通过法定程序建立能够体现党的主张的人大常 委会组成人员班子。
• “组织领导”,是指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路 线为依据,搞好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有关机关、团体 的组织建设,以党的名义向政府和有关机关、团体 推荐重要干部。
• “思想领导”,是指党特别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宣 传理论工作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和精神文明建设, 并加强对整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 的体现
(二)党的组织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 中共中央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与国务院历来存在 着密切的工作关系。 –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 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 党政两家合署重要文件或重要通知的现象。 – 到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工作合作方式才日 趋减少,而开始较为注意二者在工作程序上 的适度分开。
– 西方国家的各个政治派别,一般都按照资产阶级民 主的原则,特别是政党理论中的“合法反对原则” 来理解这个问题,强调执政党地位的所谓的竞争性, 试图以多党“竞争”的形式来垄断政权。
中国共产党的这种领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它对国 家各方面事务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 “政治领导”,是指党对国家法制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领导,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 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以及国家的立法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指导国 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工作。
党政关系
党政关系在我们当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而政府则是具体落实党的政策的行政机构。
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所以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必须是共产党员身份者。
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党政关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关系。
党政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关系之一,因而成为理论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关于党政关系概念本身的理解在理论界并非完全一致。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党政关系就是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即党与人大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主张,党政关系就是党与政府的关系,而党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关于党政关系的第一种观点主张,党政关系就是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理论界有很多。
他们认为,这里的党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政就是指国家政权机关。
在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党政关系主要就是指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首要内容。
关于党政关系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党政关系就是党与政府的关系,而党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政党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了政治民主的趋势。
之前的封建社会,皇权至上,难免出现专制。
资本主义两党或多党制度较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亦即党政分开,从而既实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又避免了一党执政可能造成的专制。
社会主义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同样克服了封建专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代表着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对国家事务进行领导。
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从而使得党凌驾于法律、政权之上,很容易滋生专制和腐败。
所以,党政分开是势在必行的,它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因此,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实行党政分开,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行依法治国,加强制约和监督体制,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能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置之不顾。
5 中国的党政关系
2010-7-15
14
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
军队必须服从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军队必须服从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路线,方针, 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 不能允许宣传渗透奉行其他任何政治思 想和主张
2010-7-15
15
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
军队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军队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武装官兵的头脑 在军事上自觉地听党指挥
2010-7-15
21
(二)党委和政府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 上重叠,容易引发权力冲突. (三)党委处理人大,政府,政协关系缺 乏严格的规范和程序,对人大和政协地 位尊重不够.
2010-7-15
22
改进党政关系的思考
1. 党的领导必须从直接领导向间接领 导转变. 加强党在地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政 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即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人管钱管 物向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领导转变.
17
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层层建立党组织
使党组织成为军队中更为集中, 使党组织成为军队中更为集中,更有凝 聚力的组织核心 连队有党支部 排有党小组 班有党员
2010-7-15
18
(三)军队的组织模式及人员对 中国政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全国学解放军.突出政治.设立 政治工作机构,特别是铁路,交通,邮电,民 航等部门 在相当长的一段解放军军官是政府及企事业 干部的基本来源.在特定的时期军队还接管了 政府的有关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对中国直接影响减少.主要 是保卫祖国.而不是保驾护航.
2010-7-15
39
议决权力的扩大, 主要是有权讨论决定本 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 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县人大主任一般由县委书兼任
党政关系与国家
党政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的交织从逻辑上说,两委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党政关系(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它对国家各个方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在领导的实现形式上,党的组织存在于广泛的政治生活中,不论是构成政治权力中枢的中央政治机关,还是基层的乡村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和企事业单位及群众团体,都有党的组织。
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关系中最根本的'党政关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的'国家'……。
因此,在中国,很多政治关系和重要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内容。
即使那些不直接关系到'党'或'政'的政治活动,最后也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党政关系'的内容来。
”乡村关系体现的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两者属于不同的分析范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范畴以及它们所描述的经验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党政合一体制下,政党组织被高度科层制化了。
在政府的每一层次都有居于权力核心地位的党的机构。
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构性后果是,党政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亦即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渗透着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以及党与社会的关系在基层政治中,这种联系表现为:党组织的角色既存在于纵向的乡村关系之中--乡镇党委与村庄党支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存在于横向的两委关系以及乡镇层面的党委与政府的关系。
党组织作为一个中介将村庄的两委关系与乡村的国家-社会关系联结了起来。
在全能主义政治时期,党政不分与国家-社会不分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实行村民自治显然是对公社体制的一种解构,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由模糊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但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要素的成长实现的,而在党政合一体制方面并没有大的根本性变化。
因此,党政关系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制度性的,而且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重叠/交织。
我国党政关系规范化的必然性及其实现途径
党 政关 系是 当代 中 国 最 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响 和 魅 力 的 政 治 关系 , 当代 中 国党 政 关 系 研 究 又 是 一 项 政 治 敏 感
性 、 想 理论 性 和 现 实实 践 性很 强 的研 究课 题 。 思
( ) 寓 党 于政 ” 一 “ “ 党 于政 ” 寓 主要 是 指 党 不 直 接 管 理 国 家政 权 机 关 的 工 作 , 对 国家 政 权 的领 导 是 通 过 在 政 权 党
都要 服 从 , 产 党 员 也 不 例 外 , 委 也 不 例 外 。 由 共 党
此 可知 , “ 党 于政 ” 在 寓 的模 式 下 , 的权 力 相 对 弱 党 化 , 政 府 的权 力 相 对 集 中 , 的领 导 地 位 让 位 于 而 党
的 四种 方式 和 不 同 阶段 。党 政 关 系 的 变革 过 程 , 在
党政 关 系 是 指 政 党 和 政 府 系 统 之 间 的 关 系 , 政 即 党参 与政 权 的方 式 、 序 和 程 度 。 党 主 要 是 执 程 ¨政 政党 ; 政 府 系统 则 是 国家 政 权 机 关 , 而 主要 包 括 行 政、 法、 立 司法 部 门等 行 使 国家 权 力 的 机 关 。党 政 关 系是 现 代 国 家 政 治 生 活 中 的 一 对 基 本 政 治 关 系 , 不 仅 是 改 革 与 完 善 党 和 国家 领 导 体 制 的 重 它 点, 而且 也 是 推 进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 重 要 内容 。党 政 关 系 是 否 规 范 , 一 定 意 义 上 体 现 着 国家 政 治 在 发 展 和 政 治 文 明 的 程 度 。 因 此 , 政 治 理 性 和 制 从 度 选择 的 视 角 认 真 探 究 党 政 关 系 的 规 范 化 问 题 , 有 着极 其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
浅谈对我国党政关系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党政关系的看法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党政关系问题也日趋突出。
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总体来说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党政关系上仍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本文从我国党政关系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党政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中得出改善党政关系的几点看法,最终对我国党政关系的和谐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党政关系;现状;启示党政关系关系,是指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通过何种途径方式、方法和程序来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
①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单独执掌国家政权,负责领导和组织政府,由党的重要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国家机构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一、我国党政关系的现状党政关系问题,是我们党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②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关于党政分开的思想作了论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党政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政关系可以说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它明确提出了党管大政方针,政府负责具体执行。
科学界定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不是直接的干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各级党委仍然兼有同级政权的部分职权,各级政权组织特别是立法机关,相对于同级党委仍呈现与其不相符合的独特地位和权威。
“党政职权上不分,党过多插手政府行为的现象在有些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
③有些甚至“比改革开放前有过之而无不及”④。
由此,在现实生活中党过多的插手政府职能,造成了党政只能上的重叠,国家权力执行机关依法行政受到严重影响。
(一)从党委与同级政权两者职权运行的实践角度看。
党政职能不分现象在今天依然大量存在,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仍习惯于用行政权力来解决当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们有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党有时总是越俎代庖。
02-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反映在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必然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个要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体系中是一种最突出的关系,即突出的地位导致了突出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第二节“党政关系”一一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的体现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就是执掌政权;执政党,就是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并组织政府的政党。
•在不同的国家,执政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英国、日本等实行内阁制(或称议会制)的国家,执政是指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选举并在议会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
–在美国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连带关系,总统与议会分别选举产生,执政党即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总统所在的这个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的多数党。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l)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2)轮流执政,即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3)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4)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有四:第一,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立法权。
执政党对司法活动、军队的调动,对相当一部分立法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而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
第二,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
造成的弊端
• 1、党的组织经常不经法律程序干预权力机 关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 • 2、机构重叠、人员膨胀、矛盾重重、效率 低下。 • 3、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党政关系的理顺
• 1、一部分党的领导人不再兼任政府职务。 • 2、各级党委不再设立不在政府任职但又分 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 • 3、逐步撤销各级党委办事机构中与政府重 叠的部门。 • 4、地方党委领导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
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对人大工作的 领导来实现。
• 1、建议国家权力机关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 意志。 • 2、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 3、通过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 作用来实现党的意志和主张。
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思想和 组织的领导。
• 政治领导 • (1)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 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 (2)党对人大的政治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用党 的基本路线统一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和 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
• 中国共产党 • 中国的党政关系的概念 • 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 务委员会的关系 • 党的组织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 过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 • 执政的原则: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的党政关系的概念
• 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的党政关系 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 关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常务委员会的关系
• (1)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对人大工作的领 导来实现。 • (2)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 织的领导。 • (3)改善党和权力机关的关系。
党政关系与国家
党政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的交织从逻辑上说,两委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党政关系(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它对国家各个方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在领导的实现形式上,党的组织存在于广泛的政治生活中,不论是构成政治权力中枢的中央政治机关,还是基层的乡村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和企事业单位及群众团体,都有党的组织。
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关系中最根本的'党政关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的'国家'……。
因此,在中国,很多政治关系和重要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内容。
即使那些不直接关系到'党'或'政'的政治活动,最后也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党政关系'的内容来。
”乡村关系体现的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两者属于不同的分析范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范畴以及它们所描述的经验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党政合一体制下,政党组织被高度科层制化了。
在政府的每一层次都有居于权力核心地位的党的机构。
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构性后果是,党政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亦即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渗透着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以及党与社会的关系在基层政治中,这种联系表现为:党组织的角色既存在于纵向的乡村关系之中--乡镇党委与村庄党支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存在于横向的两委关系以及乡镇层面的党委与政府的关系。
党组织作为一个中介将村庄的两委关系与乡村的国家-社会关系联结了起来。
在全能主义政治时期,党政不分与国家-社会不分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实行村民自治显然是对公社体制的一种解构,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由模糊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但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要素的成长实现的,而在党政合一体制方面并没有大的根本性变化。
因此,党政关系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制度性的,而且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重叠/交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党政关系研究摘要:我国党政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于党,而党的权力又过分集中于党的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因此而变成了各级党的一把手的个人领导。
本文通过对我国党政关系的历史分析认为,党政关系规范化是党在新时期面临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政关系体制的变革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党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党政分开,党政分开的途径在于党和政之间关系的法治化、制度化,从而规范党在政府中的作用。
关键词:党政关系体制党政分开一、我国党政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我国现存的党政关系体制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就是党把自己混同于国家政权机关,包办代替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直接管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事务,以致党的组织国家化、行政化。
我党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执政地位的,党在革命中,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在群众中取得了非常高的威信。
这是我党取得政权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这也同时导致党容易包办社会生活的一切,将本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工作包揽在自己手中,这导致党政不分体制最终形成。
同时,这种体制也是在经济建设的快、慢之争中,为适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为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影响和控制中形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求党必须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指挥中心,这种权力集中的指挥体现在已经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系上,就是党的权威远远大于政府的权威。
关于党政关系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也曾经酝酿要求进行规范,要求改变常常以党的名义下达命令的习惯。
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建立的卓越功勋和崇高威望,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能够及时自觉地改变这一习惯,相反还加强了这一习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全面确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了高度集中的权力运行机制,党的组织和党的各级干部走到了国家政权的前台,党直接掌握政权,执政党代替政府和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实行一元化领导,最终形成“党政一体化、议行一体化、政经一体化、政法一体化、政社一体化”。
从此,我国政治生活中以党建政的党政关系最终演变成了典型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党政关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一元化领导被无限制地发挥以至于党统领一切,有党无政、有党的政策而没有国家的法律。
这种极端化的政治状况,严重窒息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国民经济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党的一元化集权式领导非但没有强化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反而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决定了党的工作方式尤其是领导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也为党政关系的合理调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得传统的党统一切的党政关系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逐渐消失,并为新型的党政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内在驱动力。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调整党政关系的思考和讨论再次逐步深入,并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作为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党统领一切的领导方式,党政关系规范化是党在新时期面临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经济基础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应该进行变革,否则就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
因此,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政关系体制的变革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二、党政体制的改革(一)党政分开的含义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 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或工作方式也不同。
应当改革党的领导制度, 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和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做到各司其职, 并且逐步走向制化。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当然也是我们国家机关的领导核心。
但是,党领导国家并不等于党管理国家,党领导人民也并不等于党管理人民。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就其本质而言,党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广大人民最大的利益就是使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因为这是广大人民实现其他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这就决定了党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就是组织、引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好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党的根本职能在于确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决定国家机关活动的大政方针,进行宏观指导。
党实施领导的主要方式是提出正确的政治主张,并通过法定程序使自己的主张变为国家的法律,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动员、组织和带动广大人民为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
一般认为,党的职能是决策,政府的职能是执行,因此,党政应当分开。
但我国的领导实线表明:从决策,到决策的执行,是一个连贯的不中断的过程。
这两个领导阶段的总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工作的程序、分工有所不同,一个侧重于决策,一个侧重于执行。
政府在发挥自身职能时,实际在按执政党的主张行事;政府职能某种意义上是执政党职能的继续和延伸,是执政党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
并且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有决策,甚至是重大问题决策。
而我们党所肩负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职能中也包含了执行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如,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后,不可能就完全由政府去贯彻,其执行中的问题就不过问了。
因此,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客观上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双方实实在在是一种互相交融的有机联系。
研究我国的党政关系,自然应在理论上明确党的职能和政权的职能,并在法律上予以规范。
但在实际工作中,党政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我国的社会管理实践表明,领导管理工作只能有一个中心,而不能政出多门;社会管理的权力只能统一,而不能分割。
如果我们忽视党政之间的有机联系,搞形而上学的党政分开,把党的职能与政府的职能作板块式的分离:党委只管决策、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人事等;政府则只管具体执行和经济财政等工作,就会造成统一的社会管理权的分割,防碍领导工作按其内在规律正常运行,也会造成党与行政磨擦,既削弱了党的领导,又削弱了行政领导。
(二)改善党政体制的措施如何对我国党政关系体制进行变革?或许人们会担心党会因此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其实大可不必。
我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因为她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并根据民意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政策。
只要能够代表民意,体现最广大民众的要求,就能够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获得、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党政关系体制变革的必然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而仅仅是执政方式的改变。
党政体制改革应该是渐进的。
激进的变革有可能使利益的调整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带来剧烈的社会动荡,导致变革的成本太高,并不可取。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使党由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变成大政方针的制定者、民众政治参与的组织者。
第一、健全制约机制。
党政关系不正常的表现主要在权力过分集中,党对行政事务直接干预较多。
简单用职能分开和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际上治标不治本。
因为有些党的组织可以随时改变“分工”的决定。
所以,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放权”和“收权”的现象,那就意味着权力依然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分工只是一种形式,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就不能从根本上根治,党政关系法治化就无法实现。
制约机制的作用就在于:政治生活中每个人或每个集团都依法成为其他人或其他集团的制衡因素,使权力的行使受到必要的约束。
一旦超出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将受到合法的制约。
健全制约机制主要指的是对权力的制约,即对党政权力的管理、约束、控制和监督机制。
通过以法制权、以责制权、以制制权,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制约,能有效地克服党政权力的滥用和侵权,实现党政关系法治化.第二, 今后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 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
这就明确了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作为行政主体的地位。
第三, 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动摇, 但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 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 使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加以保证。
真正建立起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 这不仅不会削弱党的领导, 而且有利于加强党对行政管理的领导。
因为“政府工作当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政府工作加强了, 党的领导也加强了。
参考文献:[1 ]鲁士恭等.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 ]王寿林.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中央党校报,2003[3 ]高放. 跨世纪的最佳战略选择[J ] . 中国政治,1999..[4 ]谢庆奎. 新中国五十年的政治发展[J ] . 中国政治,1999.[5]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 ]周福元.加快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J ] .党建导刊,2002.[7]亨廷顿. 李盛平等译.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8 ]艾丽华,张梅. 建国以来我国党政关系的演变和发展[J ] .龙江党史.1997.[9]应德平.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党政分开理论的几点思考[J ] . 理论与实践,1999.[10 ]侯舒和. 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光辉思想[J ] .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