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五对范畴,即对立统一、斗争、转化、质量与数量、必然性与偶然性。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对范畴进行解释和阐述。

首先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这种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对立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矛盾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对立双方既存在着对立关系,又存在着统一关系,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其次是斗争。

斗争是对立的表现形式,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对立双方的斗争中,消灭一方、统一一方,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同事物之间的斗争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第三是转化。

转化是事物发展的结果,是对立双方斗争的结果。

在斗争中,对立双方通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发生着质的变化,形成新的事物。

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物发展的方向。

接下来是质量与数量。

质量和数量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

质量指的是事物的性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数量指的是事物的数量、大小、程度,是事物的量的体现。

质量和数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质量是数量的基础,数量是质量的表现形式。

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最后是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物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不是偶然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外在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偶然事件。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通过对这五对范畴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斗争、转化,质量与数量、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斗争、转化的具体体现。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思维等各个领域。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是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认识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将马原的核心知识点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决定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原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的存在。

物质是不可分割的,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的发展是连续的、循环的和递进的。

辩证法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强调对矛盾、变化和发展的全面把握。

辩证关系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量变质变三个方面。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核心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原的重要内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的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还强调,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意识只有在与物质世界相适应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

四、实践的决定地位是马原的重要原则。

实践是人们对世界的改造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

马原认为,实践是辩证的、历史的和社会的,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改变自然和社会。

实践不仅决定着人的认识,更决定着人的存在。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马原的基本观点。

马原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激化和消亡、社会形态的更替等方面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对马原的简答记忆口诀的1200字以上的回答。

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组成局部。

其中,辩证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察到的一个模块。

在辩证法中,考生需要掌握三个根本词语、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本文专门针对五大范畴进行剖析。

以下,为大家了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必然和偶然偶然和必然是提醒和反映事物变化开展确实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1.偶然和必然的含义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符合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比方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这就是必然性;但是价格又会受到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的当天价格是多少,这是偶然的;再比方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2.偶然和必然的辩证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②两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偶然和必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根底,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充实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防止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C.否认偶然性D.形而上学【解析】在此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二)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提醒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表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唯物辩证法中,五对范畴是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和量、矛盾和统一、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这五对范畴。

一、质量和量质量和量是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质量指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如颜色、形状等;而数量则指事物所具有的可计数的属性,如长度、重量等。

在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与数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1. 质变与量变在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会发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质变和量变。

质变指事物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改变,比如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而量变则指事物在数量上发生了改变,比如水温升高。

2. 质量和量的统一质量和量在唯物辩证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质量是数量的基础,数量是质量的表现。

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而当质变发生后,就会产生新的数量表现。

例如,在水温达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反之,在水蒸气冷却后,水分子重新聚集形成液态。

二、矛盾和统一矛盾和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矛盾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冲突面,如事物的正反两面;而统一则指这些对立面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都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作用。

这种交流作用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2. 矛盾斗争与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矛盾的斗争中,一方往往会被另一方所代替,从而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例如,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斗争不断推动着生命的进化;在社会生活中,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社会进步和革命的动力。

三、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变化和发展的概念。

否定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些对立面又会相互排斥、相互消灭;而否定之否定则指这些对立面在消灭过程中产生新的对立面。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矛盾规律为核心,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思维,即以矛盾为起点,通过分析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过程,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必然与偶然、根本与次要、必要与偶然。

下面将依次对这五对范畴进行简要探讨。

1. 形式与内容:形式是事物显现出来的外在形态,是事物存在的表象;而内容则是构成事物真正本质的内在因素。

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形式反映和表达了内容,内容决定和塑造了形式。

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只看表面形式,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主体与客体:主体是能够认识和改变客体的有意识的人,客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是辩证对立、统一发展的关系。

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客体,而客体的规律和变化又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前提和依据。

3. 必然与偶然:必然性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必然发展趋势,是一种趋势或趋向;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非规律性和突发性,是矛盾运动中的偶然因素。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中,事物的发展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4. 根本与次要:根本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据,是事物的本质和主导方面;次要是指事物表现和影响的相对次重要的方面。

根本和次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次要方面不能脱离根本而存在,根本方面通过次要方面展现和体现。

5. 必要与偶然:必要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必然遵循的客观规律,是不可变更和违背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随机和偶然因素,是可变更和违背的。

必要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既有必然性的规律性,也有偶然性的突发性。

这五对范畴是唯物辩证法对矛盾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把握,对于正确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范畴,可以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进步。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包括五大范畴,即必然性、矛盾性、转化性、否定性和对立统一。

二、必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世界中的事物,都有它们的发展必然性。

必然性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它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基础。

必然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事物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发展的辩证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 发展的逻辑性: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

三、矛盾性矛盾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一方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向着发展的方向前进。

矛盾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统一体: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

2.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无所不包。

3.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四、转化性转化性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会发生变化。

转化性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不断演进的特性。

转化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事物的前进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前演进,实现历史的进步。

2. 事物的前后联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过去为现在的前提,现在为未来的基础。

3. 事物的渐进性: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通过逐步的变化和转化,实现连续性和积累性。

五、否定性否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规律性。

否定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和进步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否定性表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旧的局限,实现新的发展和变革。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畴难点详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畴。

这些基本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畴一:原因和结果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马哲五对基本范畴

马哲五对基本范畴

哲学5对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原因: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但决不能由此而得出“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故”,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先后相继就不是因果关系,地球绕着太阳进行自转才是昼夜交替的原因。

因此,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

3.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⑴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于一定的原因所引起。

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原因和结果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每一现象的发展过程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互为因果关系既表现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又表现它们的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经常互换位置,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变成了原因。

例如,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导致爆炸等一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生热既是磨擦的结果,同时又是引起燃烧的原因。

这就是原因和结果区分的不确定性。

⑵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取决于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所处的具体条件。

就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的因果联系来说,前者总是体现在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之中,而后者则通过各种盲目力量的相互使用表现出来。

现实的因果联系总是复杂的,一现象的产生往往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如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导因与根本原因等等。

在分析因果联系复杂性时,就要将这些不同的原因区分开来,探求它们结果之间的真正关系。

⑶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所谓一因多果是指一种原因同时引起多种结果。

所谓同因异果,是指一种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引起不同的结果。

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前者是指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后者是指同一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考研辅导班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考研辅导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辩证法中,存在着五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范畴,它们分别是:质量和数量、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可能性和现实性。

这五对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一、质量和数量质量和数量是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两个范畴,它们互为表里关系。

质量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质、特征或属性,而数量则是指事物具体的度量大小。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质量和数量不断相互转化。

以水沸腾为例,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数量),同时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质量)。

这个过程中,温度的增加导致了水分子振动加剧,从而改变了其状态。

因此,在唯物辩证法中,质量和数量是密不可分的。

二、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内容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实质,而形式则是内容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事物的内容决定了其形式,而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

以艺术作品为例,作品的主题、情感等构成了其内容,而表现方式、艺术技巧等则构成了其形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只有合适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内涵。

三、本质和现象本质和现象是唯物辩证法中对事物属性及其表现方式进行区分的两个范畴。

本质是指事物真正具有的根本属性,而现象则是本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

以商品经济为例,商品的价值是其本质,而价格则是商品价值在市场上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

价值决定价格,并通过价格得以体现出来。

因此,在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四、必然和偶然必然和偶然是唯物辩证法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进行区分的范畴。

必然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和规律,而偶然则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事件或巧合。

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例,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战争、灾难等则属于偶然因素。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之唯物辩证法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之唯物辩证法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之唯物辩证法
作为考研政治当中最难的学科之一,“马原”部分的原理往往比较抽象,在真题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出题形式都比较新颖抽象,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考研政治当中最难的学科之一,“马原”部分的原理往往比较抽象,在真题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出题形式都比较新颖抽象,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很多同学的反馈,在“马原”课程当中,又尤其以“唯物辩证法”较为抽象。

因此,老师就再针对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这一重要考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理清思路。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围绕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要识记唯物辩证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一、两大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两大特征。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内部。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其实就像是一块五彩斑斓的拼图,拼在一起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讲到“对立统一”,这就像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咱们不能总是吃甜的,苦的也得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滋味。

你看啊,日常生活中夫妻吵架不就是这对立统一的体现吗?不吵不闹,哪能让感情更牢固呢?所以,对立和统一就像是两口子一样,永远在一起,相互依存,才能找到平衡。

再说“质量互变”,这个就像是开车,上坡和下坡总是交替着来。

当你一路高歌猛进,突然遇到一个大坡,你的车速就会慢下来,质量也随之变化。

这个就提醒我们,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把一件事情做好,质量也得跟上,不然就像一锅稀饭,没人爱吃。

比如说,一个小店突然火了,生意爆炸,老板得跟上,调整菜单,才能继续吸引顾客。

接下来是“否定之否定”,这个有点复杂,但我来举个例子。

你想啊,小孩子刚学走路,摔倒了,哭得稀里哗啦,但没过多久又爬起来了。

这就像是一次否定,然后再否定一次,终于学会走路。

生活中也是如此,跌倒了,爬起来再试,才能不断成长。

很多成功的人生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摔倒,最终站起来,再次迎接挑战。

这种过程就好比蜕变,从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最终翩翩起舞。

然后咱们来聊聊“内容与形式”,这可有意思了。

就像一部电影,情节再精彩,如果拍得糟糕,那观众肯定会觉得无聊。

这内容和形式就像是一个搭档,缺一不可。

内容丰富,形式也得跟得上,才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你听说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吗?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你再有想法,最终要呈现出来,才能让别人理解你想表达的东西。

最后一个范畴就是“普遍联系”,这可真是个大话题。

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你今天的选择会影响明天的结果。

比如说,你今天花时间学习,明天就可能考出好成绩。

这个普遍联系就像是个大网,每个节点都紧紧相连。

你做的一件小事,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别人的生活。

想想吧,你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座,这小小的善举,可能会让人心里暖暖的,接下来他也会去帮助别人,这就是一种美好的循环。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分析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分析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分析在有限的省考常识授课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学员在唯物辩证法这个马哲章节中产生很多问题,需要反复的讲授,学员才能对此处略通。

说明此处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问题和给出的授课建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学员普遍觉得容易理解,这个地方主要是针对矛盾同一性这个地方产生很多疑问。

这个时候一个好的例子可以帮助学员理解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对它的解释包含三个方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这是学员最难理解的地方,在讲授的过程中,例子一定要恰当,比如可以举吴三桂养寇自重的例子,吴三桂和南明政权就是一对矛盾,两者的权利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员听后,颇有有恍然大悟之感。

2、矛盾双方相互渗透,这个简单些,有很多的实例,比如遗传之中有变异,变异之中有遗传。

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举例,福祸相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这个知识点好理解。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4)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分析矛盾就是分析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不仅是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这个知识点也要有具体的实例,相对矛盾的同一性,此知识点比较简单。

可以这样举例:我国的广大的西南地区还普遍存在这贫困的现象,贫困具有普遍性,但是针对不同贫困的具体县市,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贫困的原因,这就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把握这种贫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核心内容:
两大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受社会存在和物质条件制约的。

2.辩证法观点: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

辩证法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深入探究其内部矛盾和发展趋势。

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质量互变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事物质量的突变,从而引发新的质的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旧事物通过矛盾的斗争被否定,但同时也被新事物所肯定,形成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五大范畴:
1.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外部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强调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2.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强调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必须明确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的发展方向。

3.必然性和偶然性: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时也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1/ 2
4.可能性和现实性: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要实现必须有现实的条件和途径。

5.内因和外因:强调事物发展既受内部因素的驱动,也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这些核心观点、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和三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和三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和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范畴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基本范畴四: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因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基本范畴五: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考研英语大纲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习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有些本质可以自己直接表现出来B.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C.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D.任何假象都表现本质2.我们必须通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这是因为(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C.现象和本质没有关联D.现象和本质是直接合一的3.“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军事封锁,全面禁运,政治挤压等手段失败以后,80~90年代一改旧态,千方百计接近我国,热情地提供资金,发展贸易,输入他们的文化观念。

这证明()A.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现象会变化,事物的本质也会随之变化B.现象是多变的,但不同的现象可能反映同一本质C.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反映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2.以下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万学海文钻石卡的说法正确的有()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B.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C.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3.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B. 水涨船高C. 一寸光阴,一寸金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

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B. 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总是确定的C. 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D.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总是通过对于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本质总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即使是假象也都表现本质。

所以选项BCD都是正确的表述。

正确答案是选项A。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现象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总是通过对于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现象和本质既对立又统一,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并不就等于本质,二者的对立使得人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正确答案是选项B。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在本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

正确答案是选项B。

二、多选题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象和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并不随着现象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CD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是选项BCD。

2.【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完全否认偶然性,只能导致神学目的论。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的,否定必然性。

通过偶然认识掌握必然,可以使我们的行动更具目的性、自觉性,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是通过研究偶然揭示必然的。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敌人”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所以选项D错误,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3.【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因和结果。

考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需要明确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辩证法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

选项A就是一种简单的现象认识,选项BD均是因果联系的表现,选项C讲的是光阴的重要性就像金子一样,不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是选项BD。

4.【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因与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就考研英语真题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B项内容不正确,只有单独考查一对因果关系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才是确定的,如果考查的是因果链条上的现象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就不确定了。

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关系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所以选项C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