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效果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 深度等。
镇痛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包括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 等。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外周神经阻滞的满意度,包括操作过程、麻醉效果和镇 痛效果等方面。
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1 2 3
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 常、运动障碍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
能障碍。
监测患者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免 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如疼痛 、麻木等。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护理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等。
局部血肿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局部肿 胀、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 等。
感染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 创等。
06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超声引导技术
01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神经进行可视化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准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小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根据阻滞部位选择
不同神经阻滞药物对不同 神经的阻滞效果不同,应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 药物。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要计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 浓度。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无创 心排 监 测 仪 ( 国 G 美 E公 司 ) ,行 无 创 、 连 续 的血 液 动
力学 监护 。于 麻 醉 前 ,麻 醉 后 5 O 0mi 术 毕 记 录 平 、1 、3 n及
均动脉 压 ( MAP 、 HR、 心 排 血 量 ( O) 心 排 指 数 ) C 、
( ) CI 、外 周 血 管 阻力 ( VR) S 。
建医药杂志 2 1 年 8 00 月第 3 卷第 4 2 期
F jnMe ,A gs 2 1,V l 2 04 ua d i J uut 00 o 3 ,N .
8 7
2 2 晕 厥 发 作 与 心 电 图 R R间 期 的 关 系 :在 发 生 晕 厥 的 1 . — 9 例 患 者 中 ,R R 间期 ≥ 3 0 S共 3 — . 9例 次 ,其 中 2 6例 次 发 生 晕 厥 ;而 R R 间期 < 3 0S共 4 . 8 两 者 比 较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表 2 。 见 )
义 ,说 明晕 厥 的 发作 与心 电 图 长 R— 间 期 有 显 著 的 相 关 性 , R
表 2 晕 厥 组 与 无 晕 厥 组 R R 问期 比较 [ (l ] — 例 is l)
窦 伴 房 室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阵发性房 颤
可 见心 室停 搏 时 间> 3 0 S 发 生 晕厥 的 临界 值 。 . 是
4 林 加 锋 ,张 建 华 , 程 骁 曙 ,等 . 心 脏 性 晕 厥 或 猝 死 的若 干 高 危
心 电表 现 E ] 心 电学 杂 志 ,2 0 ,2 4 :1 5 J. 02 1( ) 9 .
无 创 心排 血 量 监 测 仪 在 外 周 神 经 阻 滞麻 醉 中 的应 用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莱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赵兴杰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对于不合作的病人或小儿也可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对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
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1、器械与原理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部分,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
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将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就可以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
逐渐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减小输出电流的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穿刺点。
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基于有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时值和功能,神经纤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时值用来测量不同神经组织的兴奋性,即引起反应所需的一次有效电刺激的脉冲时间。
当脉冲时间在时值范围内时,出现运动或感觉纤维的选择性的刺激。
神经刺激器及刺激针选用B.Braun 公司的Stimuplex 脉冲频率可设为1_2Hz。
对于一给定的电流而言,其需要触发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和针尖到神经的距离相关,即针尖与神经的距离越近,需要引起肌肉收缩或感觉反应的电流越低。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通常先用1mA的电流来引出一次反应。
刺激针为单极针,除针尖外完全绝缘,电流的泄出口很小,在针尖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
针尖的电流密度越高,刺激所需的电流就越小。
当针接近神经时,去极化所需电流下降。
若针尖滑过神经,该值又开始升高。
此方法可精确定位神经,同时将损伤的风险减至最小。
2、神经阻滞方法及一般问题病人适当镇静,可以减少肌肉收缩引起的痛苦,避免肌肉紧张干预判断,获得更好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9T02:38:30.9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导读] 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技术对麻醉剂的准确注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周围神经解剖盲探、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定位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因其简单、成像质量好,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应用研究0 引言传统神经阻滞通常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异常感觉,对目标神经进行定位再穿刺。
这种神经阻滞的效果往往受到解剖变异、创伤、个体解剖差异、肥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标志不清或患者依从性低等,使神经定位不准确,麻醉药物无法注入神经阻滞理想部位,进而导致神经阻滞效果差。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于增加药物用量,扩大麻醉范围,达到较为理想的阻滞效果,但时常伴有毒性等不良反应,或神经血管意外损伤,以及其他局麻常见的并发症。
超声可视化技术由于其无创、直观的特点,能清晰显示麻醉区的解剖结构,指导麻醉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神经阻滞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研究的推进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发展十分迅速,如应用三维或四维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应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确定药物沿神经周围的扩散,结合医用微型机器人,将超声定位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会诊,指导神经阻滞的实施等。
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作以下综述。
1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医学临床上的超声引导定位主要分为体表标志术与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
体表标志术较为简单,首先根据体表标记对体表进行定位,然后用超声仪扫描体表,在准确识别外周神经及其邻近组织后,将外周神经标记在患者皮肤上,然后根据标记情况进行神经阻滞,根据神经的解剖结构,先识别位于浅丛的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和阻滞;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技术,左手持超声探头,用平面内技术准确定位靶神经,右手持长针,通过超声波束的轴线插入针头,阻滞针沿同一方向缓慢穿透组织,最后,在超声波成像装置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阻滞针的所有形态,当阻滞针靠近神经时,就开始慢慢地注射局部麻醉药,仔细监测麻醉剂的注射,观察麻醉剂注射后是否逐渐扩散到整个外周神经,如注射部位有误差,及时调整阻滞针的位置,能观察到神经和麻醉药物形成典型征象,表明阻滞成功,且效果较好。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方法,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来产生麻痹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具有很多优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讨论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
原理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导管放置,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痹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少疼痛感觉,并提供较好的手术可控性。
神经阻滞麻醉的药物通常是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技术神经刺激定位神经刺激定位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准确的注射位置。
常用的神经刺激定位方法包括:1.神经电刺激法:通过在神经附近插入电极,传递脉冲刺激神经,观察患者是否有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以确定神经位置。
2.神经定位仪:利用超声波或电磁定位技术,实时地显示神经和与之相关的血管、组织结构,提供可视化的定位引导。
麻醉药物注射确定了注射位置后,可以开始注射麻醉药物。
常见的注射技术包括:1.单次注射法:将麻醉药物一次性注射到神经周围组织,快速起效。
2.持续输注法:通过导管放置,将麻醉药物缓慢输注到神经周围,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
相关考虑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之前,有一些相关的考虑需要注意:1.患者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情况。
2.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3.麻醉监测: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
临床应用神经阻滞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手术领域,尤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术前镇痛:在手术前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骨科手术中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骨科手术中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骨科手术中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麻醉技术,它通过阻断神经的传导,使手术部位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手术安全性和病人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神经阻滞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神经阻滞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应用范围、临床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神经阻滞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1. 神经阻滞技术起源及发展神经阻滞技术起源于19世纪初,最早应用于上肢外科手术。
随着对解剖学和荷尔蒙学知识不断深入了解以及荷尔蒙学知识在医学领域应用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神经解剖和荷尔蒙分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神经阻滞技术的分类和原理神经阻滞技术可根据阻滞部位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有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连续穿刺、腰麻、骶管麻醉等。
这些技术通过注射药物,使荷尔蒙分泌机制发生改变,从而达到神经传导的阻断。
3. 神经阻滞性疼痛管理随着对疼痛管理理念和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骨科手术采用了神经阻滞性疼痛管理。
这种方法通过在手术前或手术中进行神经阻滞性荷尔蒙注射,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后疼痛,并减少对镇静剂和镇静剂类荷尔蒙等荷尔蒙类荷尔蒙类用量。
三、神经阻滚在骨科手朮中应用范围1. 骨折手术神经阻滚技术在骨折手术中应用广泛。
骨折手术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而神经阻滚技术可以有效地使手朮部位失去感觉,减轻手朮疼痛,并减少对镇静剂和镇静剂类荷尔蒙等荷尔蒙类荷尔蒙类用量。
此外,神经阻滚技术还可以减少手朮中的出血量和创伤面积。
2. 关节置换手朮关节置换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数。
在关节置换中,神经阻滚技術通常被用于疼痛管理和肌肉松弛。
通过对关节周围的神经进行阻滚,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使患者在手数过程中保持舒适。
3. 脊柱外科脊柱外科是一种复杂的骨科数。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肢 的感觉 和运动主要 由来 自腰丛的股神 经、闭孔神经和股 外侧
皮神经支配 ,在对 下肢进行手术时多选择 阻滞这些神经 中的一 支或是
全部 ,要想取得 腿部完善的麻醉效果 需同时阻滞腰丛和坐骨 神经。临 床上使用 的进 针穿刺方式主要包括 :经肢股动脉外侧 、腹股 沟韧带下 方穿刺进入股 四头肌 阻滞骨神 经的腰丛前径路 阻滞 ;经股骨 大转子和 坐骨结 节间连线 的中点向尾端作 一垂线 ,4m 进针的后径 路途径 , c处 该方法 操作更 为容易 ,安全性 更高 ;以及坐骨神 经近端 阻滞 ( i Me r e
经 阻滞 麻醉条件 下进行 手术 的各 类患者 16 0例做 为研 究对象 ,其 中男 6例 ,女 3例 ,男女 比例为 1 2: 1年龄在2- 6 间 ,平均 (5 6 7 9 . 1 7 16岁 3. 5
士8 7 _ )岁 。 2 1 . 2麻醉 阻滞 方法
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和霍纳综 合征。在穿刺 时也一 定要按正确的路线 进行穿刺 ,穿刺不 当回引起 气胸、高位硬膜 外阻滞 和麻醉药注入蛛 网 膜下腔导致全脊髓麻醉 的意外。
行 准备 的 穿刺 定位 ,痛苦 小 ,安 全可靠 ,值得 在 , 床推 广使 用。 i 盏 【 关键 词】 外周神 经 阻滞 ;麻 醉 ;临床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R 1 6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号 :17- 14 (0 2 6 06 - 2 6 1 8 9 2 1 )2- 5 2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麻醉 诞生 至今也有 近20 的历史 ,其 目的是 消除手 术疼痛 ,保 0年
障患者 安 全 ,为 手术 创造条 件 , 目前 也 发展 成 为一 门独立 的学 科 。
静脉麻醉复合外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2 4例 中有 6例 人 院 时合 并 肺 部 感染 ,经 抗 感 染 、 化 调 整正 规胰 岛素 用量 ,以维 持血 糖 稳 定 或接 近 于 术 痰 、雾 化 后 咳嗽 、咳痰 得 到控 制 ; 6例合并 高 血压 病 前水 平 。 据 负压 吸 引瓶 中的血 量 、 纱 布 的干 湿 程 根 血
~
Ⅲ级 髋 部 手 术 患 者 2 4例 , 1 男 1例 , 1 女 3例 , 龄 22 术 中处理 高血 压病 患者 麻 醉后 血压 基本 维 持 年 .
7 ~ 7岁 , 均 7 .+ . ; 质 量 3 ~ 1k , 均 或 接 近于 术前 水 平 , 08 平 60 30岁 体 1 6 g 平 除适 量 补液 外 未 作特 殊 处理 。 合
血 气分 析 等检 查 。
2 方 法
罩 后 送 恢 复 室 观察 , 醉 苏 醒 评 分 达 1 麻 0分 , 回病 房
给予抗 炎 、 化痰 、 雾化 、 翻身拍 背 、 流量 吸氧 (Umi ) 低 1 n
术 前合 并 高血压 病 、冠 心病 及 糖尿 处 理 。 . 病 的 患者 , 前 不 停 用 相 应 治 疗 药 物 , 后 6 术 术 h恢 复 23 监 测指 标
( p , 放上 肢 静 脉 ( 颈 内静 脉 穿刺 置 管 )行 左 喉 罩后 3 mi 、 喉罩 后 即刻 、 S 动 脉 穿刺 置 管监 测 动 脉压 。依 次 给 予静 脉 注 射 咪 脉 p P O a O 变 化情 况 。 H、a PC 唑 安 定 0 3 gk 、 莨 菪 碱 03 g丙 泊 酚 1 gk 、 3 结 . m /g 东 0 . 、 a r m ,g
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作用效果研究
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作用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20-01-03T13:53:20.5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朱敏捷[导读] 目的:分析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作用。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启东 226200【摘要】目的:分析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60例骨科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使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67%(29例),较之对照组的70.00%(21例)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分别是(501.8±73.7)min、(261.5±62.8)min,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67%(2例),较之对照组的26.67%(8例)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髌骨骨折手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麻醉;阻滞麻醉;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不良反应髌骨骨折属于骨科的常见骨折类型,在手术中一般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
受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患者可能不符合椎管内麻醉适应症[1]。
有研究指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替代椎管内麻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该麻醉方式的生理干扰较小,操作比较方便,对胃肠功能等系统功能影响较小[2]。
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作用,因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60例骨科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临床进展
但穿透性越差 ; 频率越低 , 穿透性越好 , 但 空 间分辨 率也会 下 降。较表 浅 的组织 比
如臂丛 神经 在高频探 头 (2—1MH ) 1 5 z 下 观察 比较清 晰 , 而对于较深 的股 神经在 4
~
穿刺针误伤神经组织 的几率 , 又在超声 显 像 的作用 下使得局 麻药 注入 时的准 确度 增加 , 直视下 药物 的扩散规 律 , 得 阻滞 使
神经 阻滞 : 定位 在腹股 沟韧 带下方 , 当 相 于耻骨联合顶点水平 , 股动脉搏动外 侧约
操作 的严格 要求 ,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
在不 断发展 与改进 , 现将其临床进展作一
综述 。 传 统依 靠解 剖定 位 盲 探 式
不必通过穿刺针 接触神 经产生 的异感 来
判断。以便增强神经定位 的准确性 、 减少 神经和周 围组织 的损伤 以及可 以通过 拔 出针 芯后 注药甚至置管实施连续镇痛 。 神经刺激仪 的适用范 围: 神经刺 激仪
于在临床麻醉 中开展运用 , 近年来 随着科
技 的发展 , 很多便携式的超声仪已经运用 于医学 临床 当中 , 但不菲的价格也是限制 其 在其他领 域 比如临床 麻醉 中的运用 和
推 广 的 主要 原 因 。
反应 , 因此 , 然存在 周 围组织甚 至神 经 仍
的损伤 可能 , 且频繁的调整穿刺针的位 置 给患者带来 的不 适感 以及 药 物在注入 后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等,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 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功 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神经阻滞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等;也可用于一些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神经阻滞;对于孕妇、 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某些神经阻滞药物。此外, 对于感染部位或炎症明显的区域,应避免实施神经阻滞治疗。
根据解剖标志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 如肋间隙、髂嵴等。
超声引导定位
神经刺激器定位
通过神经刺激器诱发目标神经支配区 域的肌肉收缩,从而确定穿刺针的位 置。
利用超声技术实时显示神经和周围组 织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消毒彻底,术 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减少药物副作用。
术后镇痛
03
神经阻滞可持续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为术后患者提供长时间
镇痛效果。
术后镇痛管理中神经阻滞应用
减轻术后疼痛
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 度。
促进术后康复
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神经阻滞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成瘾 风险。
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纤维上的离子通道、受体或酶等关键分子,降低或 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实现对疼痛感觉的调控或对相关疾
02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通过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纤 维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导。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
若只是肢体或胸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
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
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较长。
二、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外伤或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②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④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文库痛等。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
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传统麻醉方式)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明显
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8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3 ~2015 year in Novemb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peripheral nerve block)and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anesthesia)40 the incidence of cases,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analgesic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Periphe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Pro Bed applica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Key words]periphe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
其阻滞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周围神经阻滞,进而提升其镇痛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保障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适用于身体机能较弱的患者,提高其对于
治疗的依从性[1]。
本研究以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
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59岁,平均(36.5±5.5)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
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6.1±5.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周围神经阻滞方式麻醉,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外周神经阻滞
麻醉,具体操作如下:①经常规消毒后进行麻醉,静脉滴注安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
②行穿刺操作将神经刺激器与患者相连,需要考虑患者不同的不同的神经阻滞解剖部位,设定电流、频率等参数。
③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根据肌群的收缩情况,减弱电流,然后注射局麻药物,恢复电流至初始值,
根据肌群颤动情况判断神经定位的准确性,并注入剩余药物,根据神经阻滞类型,注入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观
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麻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为(5.2±1.1)d,而对照组患者
的平均镇痛时间为(3.7±0.8)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经
麻醉治疗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患者经麻醉治疗后并发症
发生6例,发生率为1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中,应用外周神经刺激定位器,选择神经阻滞解
剖部位进行穿刺,根据肌群的收缩与颤动情况,调整电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
麻醉药物的注射[3]。
传统周围神经阻滞存在盲目性,其客观指标不明确,无固定
定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阻滞效果,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则有效改
善了这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其规范性,注意对穿刺部位的保护,预防神经损伤、药物毒性反应及感染等
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控制麻醉剂量,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5.2±1.1)d>(3.7±0.8)d]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并发症发生率(2.5%<1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镇痛效果持久,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其应用具有
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彦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62-563.
[2]王铭.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92+94.
[3]刘建喜.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142-143.
[4]范琳,孟明华,刘翠翠.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