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历史和宗教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乐舞、庆典和民间活动中。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早期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音乐。

在周朝时期,雅乐和庶乐的划分为中国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雅乐是王室贵族的音乐,被视为尊贵和高雅的音乐形式;庶乐则是平民百姓的音乐,更加朴实和通俗。

这种分工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音乐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风格。

这些元素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1.2 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承,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对于促进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一、民族性强:中国传统音乐在乐曲结构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其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诗歌、绘画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美感。

二、注重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旋律线条清晰,富有感染力,常常通过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填空)什么是美学?(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1。

艺术哲学(黑格尔)2。

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

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

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3、对风骨。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关于音乐结构问题。

音乐结构和其它艺术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它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展示的,但是就中西音乐来说,一是展示方式不同;二是“调式”和“调性”的差异。

“调”是指音和音之间的关系,构成音列的基本的特征。

中西音乐都十分讲究,也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概念。

“和声”指多个声音同时发响,“和声”作为西方音乐思维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假如没有“和声”思维,西方很多音乐的价值就比较弱,但对中国音乐而言则不同。

“复调”是相对旋律来说的,旋律就是单声部,“复调”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进行,构成了多声部的一种方式。

中西音乐结构比较,“曲式结构”的差异。

西方音乐结构强调逻辑性,它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系中,所以西方音乐富有哲理。

中国音乐是一种散体性结构,它不追求内在张力,而是更多考虑是一种自然的融入,主要利用多段连缀原则,表现一种自然的流露。

欧洲音乐“曲式结构”的特点。

在欧洲音乐中,最高的曲式形式就是“奏鸣曲式”。

如何衡量这部作品是否构成交响乐这个概念、这个体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乐章是要用“奏鸣曲式”来写。

“奏鸣曲式”结构原则是对立统一,建立在矛盾的提出、矛盾的激化和矛盾的解决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当中,所以这样一种结构就比较容易体现一种戏剧性、哲理性。

西方“奏鸣曲式”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就是呈示部,呈示部里头有两个主要主题,一个主题是主部主题,一个是副部主题。

这两个主题,必须要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对立性的主题,包括材料对比,比如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乐》第一乐章,它的主部主题是焦躁、不安,它的副部主题抒情的,显然两个主题形成材料的对比。

调性”对比。

比如主部建立在某一调上,副部必然是建立在另一调上,形形对比与矛盾,展开部利用呈示部所提出的矛盾通过转调的手法使这对矛盾激化。

利用再现部,把主部和副部的“调性”进行统一。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简述作者:吴远华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分为上古至春秋的初步萌生期、秦汉至隋唐的多元并存期和宋元明清的交融发展期,并对各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历史分期;主要特征回望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先民活动中就存在着早期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

突出的例证是两千多年前的《乐记》《吕氏春秋》《声无哀乐论》等音乐美学名篇的出现。

相传由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撰的《乐记》中论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能以及乐与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等;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留下了有关音乐起源、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政治等的关系等记载。

魏晋名士嵇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也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的本质、功能、审美感受等,和儒家所提倡的音乐美学思想共同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音乐美学思想多元并存的局面;汉代出现了《淮南子》、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到魏晋、隋唐、宋代、明代直至清代,都出现了各自朝代立场鲜明的音乐审美意识及相关音乐美学言论。

可以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古典音乐美学思想一样,派别林立,异常丰富。

为了进一步理清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本文从初步萌生期、多元并存期以及交融发展期三个时段对其基本特征加以分析,以求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上古至春秋的初步萌生期上古至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期,原本处于至高无上的神明地位已经明显降低,相应的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地位)得到上升,而且以“阴阳”“五行”观念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也已形成。

社会的变革促进了音乐实践的发展,也促使音乐审美经验的逐步提升,出现了虢文公、史伯等人思考音乐的记载,虽然他们并没有留下成篇的完整乐论,但已经提出了“和”“同”“中”“淫”“音”“心”“乐”“礼”“哀”“乐”“平和”“新声”“德音”等的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范畴,阴阳五行音乐思想、礼乐思想与“平和”审美观的萌芽状态就此形成。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最早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宗教、农业、皇室、礼仪、乐律等,内容深入人心,是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的宝库。

《诗经》的音乐性极其突出,整本书用韵律形式构成,有大量的节奏和押韵,展现出诗人
的恢宏创作境界,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愉悦感受。

通常,古代歌诗传递歌唱者的主观心理,充满了诗歌本身的季节、风俗及人民婚姻、宗教心态。

此外,古代歌曲也贴近实际,
能够表达贴近人民生活的情节,以更深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人细品它,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古代文化,把握古人眼中山、水、花、月、鹤等不变的自然美景。

《诗经》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中的美丽内涵,它的语言精致、运用灵
活多变,称之为“百科全书性”的文字。

古诗词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歌者的感情,还包括丰
富多采的描绘、神秘的意境和张扬的态度等,它们甚至散发出一种诗意的韵味来,抒发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总之,《诗经》的音乐性和美学意义极其重要,它不仅体现出古人优美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标准,更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梦想。

它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值得每个人努力挖掘和欣赏。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就已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衍生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不可磨灭的美。

中国古代美学形成了我们民族独有的美学传统。

这个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民族的意识、心理、好尚、趣味之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组成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世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①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

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

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

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

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

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

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

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

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

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立象尽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立象尽意”

鼓 、拍板 究更 是 中西 合 璧的 产物 了 。 八 .四 夷乐
四 夷 乐 者 , 元 丰 六 年 五 月 , 召 见 米 崇
政 殿 . 以 三 班 借 职 王 恩 等 六 人 差 监 在
正 是 少 数 民 族 音 乐 登 堂 入 室 的 不 可 抗
也 . 岂 容 淆 杂 大 乐 ! 乃 奏 罢 之 。 然 古
资 料 代 表 着 国 家 意 志 , 具 有 权 威 性 和
普 适 性 。 作 为 少 数 民 族 音 乐 发 展 的 主 脉 络 , 其 它 的 相 关 研 究 都 要 在 此 基 础
上 展 开 。 以 此 作 为 主 脉 , 少 数 民 族 的 轮 廓 会 越 来 越 清 晰 , 在 历 史 发 展 中 其 地 位 和 作 用 也 将 凸 显 出 来 。 一
异 。 主 要 表 现 在 人 和 自 然 的 合 二 为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都 是 主 要 探 讨 美 的 本 质 , 艺 术 和 现 实
的 关 系 , 艺 术 创 作 艺 术 创 的 一 般 规 律
的 问题 。 而 艺 术 创 作 无 非 是 人 的 思 维
诉 立 象 与 表 现 “象 ” 手 法 对 “ 意 ” 的 尽 的
作用。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反 应 , 美 学 的 规 律 往 往
管 是 一 首 诗 , 一 幅 画 , 一 首 歌 等 。 之

中国古典乐曲的特点

中国古典乐曲的特点

中国古典乐曲的特点
中国古典乐曲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展示出独特的音乐美学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古典乐曲的几个突出特征:
1. 独特的音色:中国古典乐器包括琵琶、古筝、二胡等,其特有的音色为中国古典乐曲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比如,古箏的悠扬、古朱侠的抒情和二胡的悲壮,都能通过音色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2. 好似画卷的音乐描绘:中国古典乐曲常通过音乐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景象。

著名作品《二泉映月》以音乐勾勒出湖光山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种画卷式的音乐描绘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一大特色。

3. 独特的音乐结构:中国古典乐曲注重对称和平衡的音乐结构,采用双音程、对称曲式等。

例如,古筝的《广陵散》采用了对称的乐句和乐段,形成了美妙的音乐结构。

4. 强调情感表达:中国古典乐曲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如忧郁、豪放、儒雅等。

音乐家通过演奏技巧和音乐构思来传达思想和情感,使乐曲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5. 富有韵律感:中国古典乐曲注重韵律的变化和流畅性,打破了严格的节奏束缚,使音乐具有自由的节奏感。

这种韵律感增添了乐曲的动感和活力。

总之,中国古典乐曲以独特的音色、画卷式的音乐描绘、独特的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韵律感为特点。

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中国古典乐曲的丰富内涵,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青玉案·元夕》的演唱处理与美学特征

《青玉案·元夕》的演唱处理与美学特征

1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为作品增添了意境,为演唱注入了灵魂。

二、演唱处理(一)呼吸作用良好的呼吸状态,是演唱的基础,对演唱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常见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腹式呼吸方式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

在歌唱中,最科学合理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呼吸方式,它区别于我们常见的自然呼吸方式,强调我们身体各个器官共同作用、共同着力、互相对抗。

在进行歌唱时,要注重呼吸的作用,双手撑在两肋下方,深呼吸,用气息将双手向两侧撑开,随后缓缓呼气,将气放出。

也可以配合打“嘟”训练,不仅会稳定呼吸,还会保持横膈膜的张力。

帮助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把握住呼吸的流动性,从而保证自己处于最佳的演唱状态。

在演唱《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时,每一句都要唱满时值,因为在每一个乐句后都要保持长音,从而与古诗词的朗诵情感相衔接,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气息流动性与稳定性。

我们一定要保持横膈膜的积极状态,并且在吸气时增加腰腹之间的力量,以气带声,注重与共鸣腔体的结合。

(二)共鸣腔体腔体的共鸣状态为我们歌唱提供了支撑作用,常见的共鸣腔体有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这些共鸣腔体支撑了我们歌唱时的运动状态。

我们常见的腔体训练方式包括哼鸣练习和母音练习,哼鸣练习主要为了我们更好地训练头腔共鸣、鼻腔共鸣,从而寻找高位置的歌唱状态。

母音练习是为了训练我们腔体管道的打开和各共鸣腔体的配合,在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下,通过母音练习,可以使我们整个腔体保持打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得到更加完美的音色。

在《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中,u 母音、a 母音和ü母音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是一首古诗词歌曲,在每一句都要进行押韵,所以同一个母音要在作品中重复出现。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中的“路”“一夜鱼龙舞”中的“舞”“众里寻她千百度”中的“度”“灯火阑珊处”的“处”等,这些字的韵母都是u 母音。

中国古典艺术整体美学精神的文化阐释

中国古典艺术整体美学精神的文化阐释

中国古典艺术整体美学精神的文化阐释李洪先樊宝英+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江苏南京&#""$(,摘要:本文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整体美学精神予以文化阐释。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综合思维模式,注重万物的联系,强调宇宙的有机统一。

由此出发,中国古典艺术禀取其精气元阳,形成了以追求整体生命为根本目标的美学精神。

在中国古代美学家看来,任何事物都不能独成其美,万物只有在整体观照中才能呈现其美。

所谓“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美善相乐”、“情景交融”等艺术命题,都为其整体美所统摄。

“天人合一”这种以整体为美的艺术精神,力避了西方美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弊,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古典艺术;天人合一;整体;美学精神中图分类号:-&"’.&/0"&文献标识码: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

无论是儒家哲学,还是道家哲学,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晚年以天启之感彻悟“天人合一”“实是整个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也强凋:“这个代表中国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伟人的、含义深远的思想。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与核心所在,作为全民族共有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而且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

它渗透到审美和艺术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华夏美学精神的形成。

其中整体美学精神就是其所涵盖的一个基本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大宇宙生命模式,它告诉人们的是:天、地、人、万物都处于同一个生命系统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中国哲学视“道”为万物之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盅气以为和。

“身心合一”品“韵味”①——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的具身审美向度

“身心合一”品“韵味”①——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的具身审美向度

[摘要]提及“审美”二字,人们往往认为它是属于“大脑”的工作,而忽视了“身体”在审美体验获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不只是发生在大脑中,而是在身体和心智交互影响下对外部环境所进行的适应性活动。

中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韵味”之美,处处皆体现出具身审美的特点。

何为中国传统音乐之“韵味”美,何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具身审美观,以及如何“身心合一”地审传统音乐之“韵味”,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美育;中国传统音乐之“韵味”;具身审美;具身认知理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3-0021-04“身心合一”品“韵味”①———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的具身审美向度谢京汝(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00)一、中国传统音乐之“韵味”及其具身审美观的体现“韵味”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审美范畴。

在诗、词、书、画等中国传统的艺术领域中,“韵味”也是文学家、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与此同时,“韵味”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所在。

它既是划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体裁的依据,也是各音乐流派之间个性的表达与体现。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中,需要重点把握传统音乐在“韵味”美上的极致追求,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美育中的终极目标———“审中国传统音乐之美,铸中华民族之魂”。

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是把人视为身心合一的整体。

具身审美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审美教育,指身体及其活动方式与审美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审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上体现的正是“身心一元”的哲学观。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美体现出的是一种“活”的生命音乐美学观念,音乐即是活着的生命有机体,身体作为生命的承载物,与心灵一样发挥着品味音乐、创造音乐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死音活曲”还是“死腔活唱”,这个“活”字都体现了在传统音乐的表演和审美过程中人的身心的核心地位所在。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摘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具有不同的音乐美学。

比较两者,便于我们了解各自的特色,发现长处与短处,从而更清醒地建立新的音乐美学体系。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要求“雅乐”与“美政”相结合,成为“礼乐”,西方的音乐美学则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强调音乐的数理性; 中国音乐以“虚”为美,擅长深度表现,西方音乐则以“实”为美,擅长力度表现; 中国音乐讲求乐器音色的个性,抒发自然性,西方音乐则淡化乐器音色的个性,掩饰自然性。

关键词: 音乐美学; 比较音乐学; 传统音乐; 中西文化; 比较一、中西方对音乐本质认识之比较音乐是以在时间中运动的有旋律、成体系的乐音表现主体的各种感受与思想想象。

所有艺术中,音乐的抒情性最强烈,主观性最为突出。

因而,音乐最具有不确定性,对于音乐的理解具有复杂性。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本质的认识必然不尽相同。

较之于现代音乐,传统音乐对于音乐本质的思考更为集中。

在中国,先秦时期反映音乐本质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探讨音乐本质的理论最突出。

大量的文献资料说明: 中国古代思想家更多地把音乐本质与礼教系统、政治文化相联系,这些思想家大多数是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们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乐与礼、声与度、情与理、欲与道、德与政、善与美、古与今的关系; 然而,西方思想家则更多地将音乐本质和自然科学相关联,所以不乏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对音乐进行研究。

1.中国: 音乐本质与政治礼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典范,重伦理,讲教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和音乐美学思想正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土壤之中。

在中国的音乐乐章表现中,对政治理想的寄寓,对政治诉求的表达是最重要的。

儒家把音乐视为教化大众的工具,认为音乐可以规范道德、净化心灵、自省人生、完善人格,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社会教育,所以必然服务于政治礼法,形成礼乐系统。

阐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观点比较

阐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观点比较

论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别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看法比较儒道两家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 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源泉。

儒家学派继承了孔子对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追求音乐与自然和睦一致, 以“真”和“自然”为重。

中国音乐有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 对中国音乐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委宛 , 追求境界 , 以抒怀为主 , 认为境界深远特点 , 以委宛、淡泊、空灵为上品。

美好的境界能够给赏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耐人回味, 或能让赏识着感遇到心灵的升华。

在西方存在着“自律论”和“他律论”两大主流思想, 两大思想追求不一样 , 但都成系统。

一、音乐美学的实质(一 ) 音乐美学的实质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整体的高度来研究音乐的实质和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学科。

在缪天瑞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书中给音乐美学作了以下定义 :音乐美学就是研究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感觉、音乐的条件。

在中国人与物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 , 人与物二者缺一不行 , 对于美学方面的著论有“声无哀乐论”和“物感说”。

而在西方 , 人要理解世界、掌握世界要先认识世界 , 在音乐美学上的著论为音乐“自律论”和“他律论” 。

(二 ) 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致使了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差别西方人在知识的追求上拥有执着的特点 , 当没有创作灵感但又不得不达成作品时 , 音乐自然会缺少真情 , 创作即趋于形式化。

所以 , 在西方音乐中 , 技巧据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的音乐则重在随心自由 , 这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侧重感性 , 乐感来了即可顺手操琴抚上一曲 , 将感觉表达的酣畅淋漓。

若乐感没来 ,也不用逼迫自己。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间自然形成的 , 经过数代乐人传承到现在的音乐。

正是在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 ,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委宛委宛的表达方式 , 轻柔委宛、细腻平淡的艺术风格。

我们今日所见到的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状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摘要】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远流长,贯穿于整部戏曲的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之中。

在审美观念上,昆曲追求“雅致”、“含蓄”、“典雅”,注重内在修养与审美品味的培养。

通过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昆曲能够深刻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丰富心灵世界,将人情世态以婉约之形展现于观众眼前。

人物塑造方面,昆曲善于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音乐美学则是昆曲独特的表现方式,传统乐曲悠扬动人,配合戏曲表演增添情感色彩。

昆曲《牡丹亭》中的传统美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也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发展,启发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音乐美学,文化影响,传承与发展,戏曲艺术启示。

1. 引言1.1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昆曲中独特的审美观念、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特点。

在昆曲中的审美观念中,强调“雅俗共赏”,既有高雅的文人意趣,又有通俗的民间情感。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雅”、“道雅”、“佛雅”等多元的美学理念,使得昆曲作品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昆曲通过精心的意境营造,利用舞台布景、服饰、音乐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观众在欣赏昆曲时往往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情感表达方面,昆曲借助音律与词藻精致的唱词,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独具魅力,还能触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人物塑造和音乐美学方面,昆曲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绘和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昆曲将传统美学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每一段音乐都饱含着深邃的内涵。

昆曲《牡丹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对当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趣味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趣味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趣味1标题美中国文化往往能够展现中国特色,以琵琶、二胡、琴筝笛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也不例外,它隶属于民族音乐艺术,同时,它的精神内涵也与优秀的中国文学息息相关,具体表现为民族音乐艺术寓意深厚的标题,它可以是直抒胸臆,也可以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此可见,每个标题都是将美感传达的第一步。

从古至今,意境的表达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中之重,哪怕简短精致如唐诗宋词,也能简单几句描绘深远意境。

对于中国文学题目意境深远的特点,传统乐曲很好的采纳了这一特点,言语精炼简洁,用高超的概括能力完美的将文字词句与美景情景相结合,以做到超乎其他的境界。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如此高水准的标题呢?是因为标题是乐曲的重要组成成分,宛若门面一样,它意在将音乐的内容、效果和形象表达完美的描绘出来,因此只有用诗般高超的言语技术来描绘标题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目标。

古典诗词文化深深影响着民乐,有的民乐标题甚至出自诗中,例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便有了《渔舟唱晚》;吕氏春秋中有篇有关知音的传说令人动容,便有了《高山流水》;《阳关三叠》则是由王伟《送元二使安西》而得。

有一首民乐曲更是将中国民族音乐标题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它也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它就是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作而得的同名民乐曲《春江花月夜》,在诗的基础上作曲时还应富有相应的传统,即中国标题音乐的传统,因此此民乐曲将富有诗意的一个个小标题增添至每一个段落中,也就有了:(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凤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类似于《春江花月夜》的还有《高山流水》,其一共有“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对应着一处景物,一段小曲。

音乐作品也强调抒发心理感受,这就需要作者的用心描绘,将精神内涵的美通过标题描绘出来,以此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观念

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观念

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观念【摘要】“诗情画意”是中国历史上诗文、绘画、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广泛存在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品格的普遍应用,既是中华民族儒、释、道思想共同作用、和谐共生的结果,也是古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寄托,反映的是一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直至今天仍然被广泛运用,说明了它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诗情画意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05-02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表现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典艺术源远流长,作为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的塑造。

特别是在构建美学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当今各国重视文化软实力来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中,在现代工业与后现代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背景下,探索本民族的古典艺术在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有着重要价值。

一“诗情画意”是中国历史上诗文、绘画、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广泛存在的美学观念,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观念“诗情画意”指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美学用语,表面上似乎只与诗歌、绘画相关联,但这种文化观念不仅存在于诗文与绘画中,也存在于其他艺术门类例如音乐、建筑园林、或者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诗情画意”概念的核心涉及到的是诗歌与绘画。

诗歌与绘画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及这种结合形成的意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

它的普适性是历时与现存的,与其他民族相比,诗情画意是具有自己独特性的民族美学。

认识到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之深刻意义的论述从古至今比比皆是:“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

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

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

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音乐,被盛誉为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的魅力世人无法阻挡。

音乐对人的熏陶和感染是刻骨铭心的,音乐语言给人带来的精神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音乐语言同普通的语言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特征,但是又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意义。

一、音乐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

语言是以语音为外衣,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体。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被称为是没有国界的一种语言。

实际上,音乐并没有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严格讲,音乐本身并没有语言,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表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的。

英国的戴克里·库克首先提出音乐语言的概念,他认为“音乐和文学的共同之处正在于他们是作者人生的主观体验的产物,音乐家是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述说他的人生体验”。

从功能上看,音乐语言也具有功能性,具有创造性、意义性,也有声调的表现等,从这方面讲,音乐语言和普通的语言没有什么区别。

音乐语言有独特的价值,音乐语言是通过旋律、节奏、调试、和声等音乐元素来反应音乐家的内心世界、传达音乐家的情感,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

音乐语言是人类的重要的精神财富。

二、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用声音传递信息、传播感情和思想,音乐语言蕴含美学艺术,具有美学特征,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表现在:(一)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特征普通语言的字、词都有其特定的语音和语义内涵,一般的语言都有明确的语义所指,像我们说到“人”时,就会自然想到“独立、能行走的、高等动物”,像“风”“雨”也都实实在在的表示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

但是音乐语言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

例如在音乐中,激烈的、快节奏的鼓声既可象征暴风雨的自然现象,也可象征革命风暴的来临,当然可以代表人们狂欢激动、喜悦无比的心情。

(二)音乐语言浓厚的感情性和形象的表情性特征音乐语言是而已通过器乐的选择、乐器声音的特征,如乐器声音的高低、大小、粗细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中和之美。

社会性的文化教化以中国传统音乐和礼教并举为重要方式,中国传统音乐与礼教精神互相渗透,从而达到尽善尽美,形成中和之美。

乐教和礼教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具有一致性,共同实现对中和仁爱的人格精神和美好心性的养成。

在乐教和礼教的熏陶下,能够实现人内外精神人格的和谐,使人具有澄明的心性,具有一颗仁善之心,这与儒家美学所追求的中和之美相契合,同时也是对音乐艺术的内在要求,为中国音乐的根本气质。

在音乐观上,儒家和道家思想具有一致性,儒家更强调以修德为基础的中和之美,而道家则追求以天文、地文和情文交相感应的大和、太和之美,更为玄远宏阔。

中国传统音乐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基础,所以在其美学特征上表现为和”,体现的是人格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和合的超越性大道气象。

气韵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在“和”的基础上,在以道为本的审美体验与表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气韵之美其将空灵玄远、天人相通的美学境界更好地体现出来,这一美学境界将妙音入神及浑然天成更好地表现出来,通过虚境、灵境的音乐表现和音乐氛围的营造,从而形成高雅空灵、意味悠扬的气韵之美。

意境之美。

在传统音乐艺术中,通过和之美和气韵之美,从而将音乐发展到了一种至高的意境之美。

这可以说是音乐美学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

通过意境营造从而使人与世界浑然一体。

这与以道家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心神合一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相一致。

这种意境之美以和为基础,并以气韵为生命,从而展现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对人的心性濡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性关怀体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