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基作用的原理

合集下载

转氨基运用实验报告(3篇)

转氨基运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转氨基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观察并分析转氨基作用的结果,加深对转氨基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从一个氨基酸转移到另一个α-酮酸上的过程。

该过程不产生游离的氨,而是通过氨基转移酶将氨基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上。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氨基酸的合成、分解以及代谢等。

实验中,我们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转氨酶的催化下进行转氨基反应,通过纸层析法观察反应结果,从而验证转氨基作用的实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水合氯醛- 硫酸铵- 氯化钠- 氨水- 纸层析纸- 展开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离心机- 研钵- 移液管- 试管- 滴管-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 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转氨酶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制备反应混合液:- 取一定量的丙氨酸溶液和α-酮戊二酸溶液,混合均匀。

- 加入适量的转氨酶溶液,混匀。

3. 水浴加热:- 将反应混合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

4. 冷却反应混合液:- 将加热后的反应混合液取出,置于室温下冷却。

5. 纸层析:- 将制备好的反应混合液滴在纸层析纸上,待溶剂自然挥发后,用展开剂进行展开。

6. 观察结果:- 观察纸层析纸上各物质的迁移距离,分析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观察:- 在纸层析纸上,观察到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的反应产物,分别为丙酮酸和谷氨酸。

2.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了转氨基反应,生成了丙酮酸和谷氨酸。

这验证了转氨基作用的实现。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转氨基实验的操作步骤,并通过纸层析法观察到了转氨基作用的结果。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治疗 氨基酸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药物设计和研发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合成和生 物降解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基因工程和蛋 白质工程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传感器和 生物芯片研究
• 调节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 • 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 •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生物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的影响多种多样
• 缺氧、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 生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04
转氨基作用与代谢疾病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
• 肾脏参与氨基酸的排泄和重 吸收 • 转氨基作用在肾脏内发生
转氨基作用与 肾脏疾病的关 系在医学研究 和临床应用中 具有重要作用
02
• 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05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 氨基酸转氨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转氨基作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转氨基作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密切相关
• 氨基酸代谢疾病是由氨基酸代谢过程 中某些酶的缺陷引起的 •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在 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氨基酸代谢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转氨基作用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转氨基作用 jxPPT精选文档

转氨基作用 jxPPT精选文档
24
【实验讨论】
1.如果对照管在沸水中煮的时间不够充分, 会在层析结果中出现什么现象? 2.比较谷氨酸和丙氨酸Rf值的大小,并说明 为什么? 3.你的结果中有谷氨酸吗?为什么?
25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6
11
【实验原理】
茚三酮显色反应
茚三酮
H2O
茚三酮水合物
氨基酸 蓝紫色化合物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器材
培养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 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 尺
2、实验试剂
(1)0.01M pH7.4磷酸缓冲液
(2)0.1M丙氨酸溶液
(3) 0.01Ma-酮戊二酸溶液酶:
GPT 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OT 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de)
所有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维生素B6的磷酸 酯--- 磷酸吡哆醛。
5
【实验原理】
R1氨基酸 ( 丙氨酸)
丙氨酸
对照
与已知的标准的氨基酸Rf进行对比,指出条带所对应的氨 基酸,并根据结果解释转氨作用。
23
【注意事项】
1.匀浆器的正确使用 . 2.对照管的煮沸时间要充分 . 3.手不要在滤纸上乱摸 . 4.点样量不可过多,点样过程中应注意不要造成滤 纸污染(手和唾液都含有氨基酸)。 点样点直径 <0.5cm, 一般 点3-5 滴,前一滴干后, 才可点第二滴. 5.在滤纸上划线时只需用铅笔,不可用其它笔 6.烘烤时要注意明火。 7.点样时毛细管不能交叉污染。 8. 茚三酮的喷量要适中 .
实验:转氨基作用
——纸 层 析 法

植物体内转氨基作用

植物体内转氨基作用

Rf =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注意事项
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两侧边缘, 否则手指上的汗液会造成滤纸出现众多斑点。
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点样斑点不能太大(直径应小于0.5cm),防
止氨基酸斑点重复。 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植物体内的转氨基作用
【实验目的】
1. 学习转氨基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用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的方法。
【实验原理】
氨基转移酶(转氨酶)在植物体内广泛存 在。植物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可将α-氨基酸上 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原来酮基的位置上,结果 形成一种新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 所生成的氨基酸可用纸层析法检测。
3.实验试剂
0.1M丙氨酸溶液、0.1M谷氨酸溶液、0.Mα酮戊二酸溶液(用NaOH中和至pH7.0)、含有 0.4M蔗糖的0.1M磷酸缓冲液(pH8.0)、磷酸缓 冲液(pH7.5)、30%三氯乙酸溶液、扩展剂、 显色剂
【操作步骤】
(一)酶液的提取
取发芽2-3天的绿豆芽5g,放入研钵中, 加2ml磷酸缓冲液(pH8.0)研磨成匀浆,转 入试管中。再用该缓冲溶液3ml冲洗研钵,一 并转入试管中备用。
本实验反应体系中的底物为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将其与绿豆芽匀浆制备的酶液一起 保温,在植物转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丙酮酸与 谷氨酸。利用纸层析法鉴定出谷氨酸的存在, 则证明植物体内具有转氨基作用。
谷丙转氨酶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试剂】 1.实验材料
绿豆芽
2.实验仪器
研钵、试管、移液管、恒温浴箱、层析缸、层 析纸、毛细管、吹风机
(二)酶促反应
取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分别 加入试剂和酶液(单位ml)。

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

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

实验十二 转氨作用【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水平方向滤纸层析原理和技术 2.了解转氨作用过程。

【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在这个反应中,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交换,α-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α-酮酸变成新的一种α-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

每个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所催化,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均有转氨酶分布。

本实验是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与肝匀浆一起水浴反应,肝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含量丰富,该酶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

利用圆盘纸层析鉴定谷氨酸的存在,并且验证组织中的转氨作用。

在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反应方程式如下:CHCOOH CH 2NH 2CH 2COOH ++COCOOH CH 3CHCH 3COOH NH 2CCOOH CH 2OCH 2COOH 谷氨酸丙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培养皿;表面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尺。

2. 实验试剂⑴ 0.01M pH7.4磷酸缓冲液:0.2MNa 2HPO 4溶液81ml , 0.2MNaH 2P04溶液19ml 混匀,蒸馏水稀释20倍。

⑵ 0.1M 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pH7.4磷酸缓冲液中,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⑶ 0.01M a-酮戊二酸溶液:称取a-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用1M 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⑷ 0.1M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 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100ml 。

氨基移换作用标准版资料

氨基移换作用标准版资料

根本原理:依赖共存于一个系统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混合物中各组份的 别离.
生化教研室
4
当待别离的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加有样品的固定 相时,由于样品中各组份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 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 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比照〕不同,随着流 动相向前移动,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 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反之,与 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慢。 分时段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 份,从而到达将各组份别离的目的。
测 定 20滴
氨基移换作用
生化教研室
1
二转移到另一 种α-酮酸的酮基上,产生新的α-酮酸和新的α-氨基 酸。本实验采用从兔肝脏组织中提取的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催化α-酮戊二酸与丙氨酸进行的氨基转移作 用。然后用纸层析的方法别离反响样品中的氨基酸 并进行鉴定,从而推论新鲜肝组织中提取的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是否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发生 了转氨基作用。
生化教研室
2
1、氨基移换作用
2、氨基纸层析别离与鉴定
生化教研室
3
层析技术
层析法也叫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 种以两相间分配或吸附平衡为机理的物 理化学别离和分析方法。
层析系统包括两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 由固体物质或者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组成;流 动相即是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溶媒。
气体 固体 3.纸层析法别离氨基酸 气相层析 固定相只能与一种待分离组份专一结合,以此和无亲和力的其它组份分离
气-固层析法
固定相为非极性,利用待分离组份与介质疏水性大小进行分离 固定相是滤纸,各组份在不同的两相中溶解度和结合力不同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一、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又称氨基转移作用,发生在a 氨基酸和a 酮酸之间,即在转氨酶的催化下,a 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a 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a 氨基酸生成相应的a 酮酸,而原来的a 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a 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化反应,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转氨酶种类多,专一性强,催化的转氨反应是可逆的。

转氨酶的最适pH 一般为7.4左右,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目前已经发现的转氨酶有50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

本实验以谷氨酸和丙酮酸混合溶液在谷丙转氨酶作用下的反应来观察酶促转氨基作用,其反应式为反应产物可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层析支持物,以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的一种层析技术,其分离的原理属于分配层析。

层析时,将一定量的样品点在滤纸上,用适当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样品即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反复分配。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随有机溶剂迁移的速度也就不同,最后被完全分离开。

被分离组分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可用相对迁移率R 值表示。

f 展层后用茚三酮溶液显色,将样品各显色斑点的R 值与同时展层的标准氨基酸f 的R 值比较,即可鉴定其氨基酸种类。

二、实验步骤1•酶液的制备去掉绿豆芽种皮称取3g,放入研钵内加2mLO.1mol/LpH8.0的磷酸缓冲液研成匀浆,然后转移至离心管中,再用1mL 缓冲液冲洗研钵,溶液并入离心管中,3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备用。

HHOHOGPT H °OH凋戊二醸酶液也可以用动物材料制备,称取猪肝脏2g,剪碎置研钵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离心,取上清,即为酶提取液。

2.酶促反应取两支试管,编号;按表1-5分别从左到右加入相应试剂并进行相处理。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

6.显色 将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用喷瓶向滤纸均匀喷洒 0.1%茚三酮溶液,再用吹风机吹干,可见紫红色的同 心弧形斑点。 7.计算 按下表记录有关数据,计算Rf值。
“谷” “丙” “对” “测1、2”
点样处至色斑中心距离(A)
点样处至溶剂前沿距离(B) Rf值(A/B)
将“对”、“测”各色斑的 Rf值与已知氨基酸的 Rf 值进行对比,确定它们各是什么氨基酸。据此解释转 氨基作用。
[步骤] 1.制备肝匀浆 2. 转氨基反应 取干净试管 2 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 对照管,按下表操作。
管号 试剂(滴) 肝匀浆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测定管 对照管
10d 10d 37℃水浴10min 沸水浴10min 10d 10d 10d 10d 37℃水浴20min
3. 准备:取直径 15cm 圆形滤纸 1 张,用圆规在滤纸正 中作一半径为 1cm 的小圆圈,用铅笔通过圆心作两点 互相垂直的线,并在两线外端等距离点 4 个原点,标 明测、对、谷、丙。在滤纸圆心处打一小孔(如铅笔 芯粗细),另取同类滤纸小片 1.5cm×3cm,下三分之 二剪成须状。将其卷成圆筒如灯芯状,插入小孔(略 突出于滤纸面)
[步骤]
4. 点样 分别用采血管吸取测定管上清液、对照管 上清液、谷氨酸溶液、丙氨酸溶液各 1 滴,依次点在 滤纸上标明测、对、谷、丙的点样处。注意点样斑点 不可太大。直径应小于 0.5cm 。必要时可再点一次, 每点一滴,用吹风机吹干后方可再点第二滴,并且点 样量应力求均匀相等。 5. 层析 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上,灯芯下端浸入层析液 中进行层析。约40分钟后,去除灯芯,立即用铅笔划 出溶剂前沿,用吹风机吹干。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
[目的] 1.验证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2.掌握纸上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原理]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 氨基 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 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称为氨基酸的转氨基作 用。

转氨基实验报告结论(3篇)

转氨基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通过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旨在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氨基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条件,以及通过纸层析法分析转氨基反应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氨基酸作为底物,转氨酶作为催化剂,通过观察层析板上氨基酸的迁移情况,分析了转氨基作用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氨基酸纸层析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纸层析法用于分离混合氨基酸,并观察转氨基反应的结果。

层析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滤纸)和流动相(层析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物质在层析过程中的迁移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2. 转氨基反应的观察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多种氨基酸作为底物,包括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这些氨基酸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新的氨基酸。

通过观察层析板上氨基酸的迁移情况,我们可以分析转氨基反应的效率。

(1)丙氨酸转氨基反应:实验结果显示,丙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丙酮酸和新的氨基酸。

层析板上丙氨酸的斑点明显减少,丙酮酸的斑点明显增多,表明转氨基反应发生。

(2)甘氨酸转氨基反应:实验结果显示,甘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甘酮酸和新的氨基酸。

层析板上甘氨酸的斑点明显减少,甘酮酸的斑点明显增多,表明转氨基反应发生。

(3)谷氨酸转氨基反应:实验结果显示,谷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和新的氨基酸。

层析板上谷氨酸的斑点明显减少,α-酮戊二酸的斑点明显增多,表明转氨基反应发生。

3. 影响转氨基反应的因素(1)pH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pH值条件下,转氨基反应的效率有所不同。

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转氨基反应的效率较高。

因此,pH值是影响转氨基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2)温度: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转氨基反应的效率有所不同。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转氨基反应的效率逐渐提高。

转氨基作用(精)

转氨基作用(精)

0.5 37℃ 10min 1.0 0.5 1.5
0.5 沸水浴 10min 1.0 0.5 1.5
置37℃水浴中40min,保温完毕,立即将测定管放入沸水中 10min以终止反应,取出冷却后。
3、层析:

点样:Ala;Glu;测定管;空白管;(滤纸的 处理,点样3-4次)

展层:约25min后,溶剂前缘距滤纸边缘约1cm 时即可取出,用吹风机吹干。
转氨基作用与
氨基酸纸层析
咸宁学院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 一、目的要求:
验证氨基酸的氨基移换作用
了解纸层析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及鉴定氨基酸的技 术(包括:点样、展层、显色等技术)。
•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 Ala+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Glu
2.层析法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广 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化学技术。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各 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和分 子量等)的差别,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集中分布在不 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层析系统有两个相,一个相称为固定相;另一
个相称为流动相。由于各组分受固定相的阻力和受流
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各异,从而使
各组得到分离。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 液 体 气 体
方法名称
液相层析法(LC)
气相层析法(GC)
固定相








分离原理








方法名称
液-固层析法 (LSC)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X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转氨作用实验报告)、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仔细调至ph7.4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实验十六 转氨基作用

实验十六  转氨基作用

实验十六转氨基作用【目的】氨基酸的转氨作用在体内所有器官组织几乎都能进行,但不同的组织器官ALT(GPT)的活性大小不同。

【原理】丙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Ph7.4时,经ALT催化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棕红色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用颜色深浅表示酶活性大小。

本实验以肝和肌进行比较。

ALT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谷氨酸 + 丙酮酸37℃丙酮酸 + 2,4 –二硝基苯肼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棕红色)【试剂】1.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1.928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6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2.ALT基质液称取DT-丙氨酸1.79g, α-酮戊二酸29.2mg于烧瓶中,加0.1 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8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1mol/L NaOH调节pH至7.4(约加0.5ml),再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到100ml,混匀加氯仿数滴置冰箱可保存数周。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2,4-二硝基苯肼19.8mg用10mol/L HCl 10ml溶解后,加蒸馏水100ml,置于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4.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16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并加水至1000ml。

【器材】乳钵和细砂、滴管、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

【操作】1.将家兔处死后,立即取出肝和肌,分别以冰生理盐水洗去血液。

取10g新鲜肝和肌组织,分别剪碎,加pH7.4缓冲液10ml加细砂研碎,研成匀浆后再加pH7.4缓冲液20ml混匀,用棉花过滤,此即为肝和肌的浸提液.2.取试管2支按下表操作:表3-18 转氨基作用操作步骤【结果及分析】【思考题】比较两管颜色,说明哪种组织ALT活性高,为什么?。

转氨基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转氨基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基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转氨基纸层析法的实验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反应是一种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此反应可以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和相应的α-酮酸。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

本实验中,我们以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通过转氨基反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酮酸。

随后,利用纸层析法分离L-谷氨酸和丙酮酸,并鉴定其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L-谷氨酸标准品2. 层析滤纸3. 展开剂(正己烷:冰醋酸:水=8:1:1)4. 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5. 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仪器:1. 层析缸2. 点样器3. 显微镜4. 烧杯5.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制备样品溶液:- 将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溶解于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丙酮酸和L-谷氨酸标准品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点样:- 将层析滤纸剪成适当大小,放入层析缸中。

- 使用点样器将样品溶液分别点在滤纸的同一水平线上,点样量约为2-3μl。

3. 展开:- 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低于点样线。

- 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静置展开,直至溶剂前沿距离滤纸底部约2cm。

4. 显色:- 将展开后的滤纸取出,晾干。

- 使用显色剂喷洒在滤纸上,晾干后观察颜色变化。

5. 鉴定:- 将显色后的滤纸与L-谷氨酸标准品进行比对,观察其颜色和位置,鉴定L-谷氨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展开后的滤纸上,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酮酸。

2. L-谷氨酸和丙酮酸在纸层析过程中,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层析点。

3. L-谷氨酸与L-谷氨酸标准品颜色和位置一致,证明实验成功。

氨基移换反应

氨基移换反应

R’-COCOOH
R”-CH(NH2)COOH
实验原理
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最适PH为7.4。
氨基酸 磷酸吡哆醛 转氨酶 α-酮酸 磷酸吡哆胺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转氨基作用可以在各种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普遍 进行。除Gly,Lys,Thr,Pro外,均可参加转氨 基作用。
谷丙转氨酶(GPT)
LOGO
氨基移换反应
实验目的
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鉴定肝脏组织中的氨基移换反应
实验原理
氨基移换反应(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将 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 成相应的α-氨基酸,而原来的α-氨基酸则转变为 相应的α-酮酸,为可逆反应。
R’-CH(NH2)COOH R”-COCOOH
试剂和材料
试剂 器材
1. 0.1M谷氨酸溶液 2. 0.1%KHCO3 3. 丙酮酸钠溶液
1. 试管2支
2. 微量移液器 3. 研钵,滴管
4. 0.1%茚三酮酒精溶液
5. 0.5%标准氨基酸溶液 :Ala和Glu
4. 水浴锅
5. 层析纸,电吹风,毛 细管,培养皿
6. 水饱和酚
实验方法
制备肝脏组织的匀浆
将滤纸放入展层剂中展层,展层剂扩散到边缘1cm时, 取出滤纸。用铅笔画出展层剂扩散的边缘,电吹风吹 干。
(3) 显色
向滤纸上喷茚三酮酒精溶液,热风吹干
结果分析
画出图谱,计算Rf值


由Rf值确定各点的氨基酸组成,并解释实验结果
称取动物肝脏2g,加入6ml生理盐水 (0.9%NaCl),加少量细沙,研磨成细浆
实验方法
酶反应
1
肝匀浆 20滴

实验四 转氨基作用

实验四 转氨基作用

实验四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原理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分子上的反应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或称氨基移换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酸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由转氨酶催化。

经转氨后,原来的α-—氨基酸变成了相应的α-—酮酸,原来的α-—酮酸则成为新的、相应的α-—氨基酸。

本实验观察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肌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的催化进行转氨基的过程。

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为便于观察转氨基作用,在反应中须加一碘醋酸(或—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它代谢过程。

试剂1.0.9% NaCl溶液。

2.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液:取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 混匀,稀释至2000ml。

3.1%谷氨酸钾溶液:取谷氨酸1g ,加水20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用pH7.4 0.01mol/L 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0ml。

4.1%丙酮酸钠溶液:取丙酮酸1g加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溶液溶解成100ml。

5.0.25%一碘酸钠溶液:取一碘醋酸0.25g加水1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加pH7.4,0.01mol/L磷酸缓冲液成100ml。

(一碘醋酸可用一溴醋酸代替)。

6.2%HAc操作1.肌匀浆的制备(由实验室准备室制备)取小白兔一只,猛击头部处死后,立即剪颈放血,取肌肉若干经0.9%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肌肉约100g置电动匀浆器中,再加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500ml磨成匀浆。

2.转氨基反应:取小试管2支编号,所加试剂以滴为单位。

编号1 2试剂肌匀浆10 10将2号管置沸水浴中5分钟,然后取出冷却1%谷氨酸钾10 101%丙酮酸钠10 100.25%—碘醋酸钾 5 5混匀后同置40℃水浴中保温45分钟(或60分钟)。

在保温过程中,时加振摇。

取出两管各加入2%醋酸2滴,再同置沸水浴中5分钟,使蛋白质完全凝固,冷却后,离心(200r/min)5分钟,(或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作氨基酸的纸层析。

转氨基活性实验报告

转氨基活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转氨基活性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基作用在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通过纸层析法检测转氨基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转氨基活性的变化。

三、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转移至α-酮酸分子上,形成新的氨基酸和新的α-酮酸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生物体内通过转氨酶的催化作用实现。

本实验采用纸层析法,通过观察氨基酸在纸层析上的迁移情况,来检测转氨基活性。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L-苯丙氨酸、L-丙氨酸、α-酮戊二酸、纸层析纸、丙酮、层析缸、滤纸、铅笔、剪刀、镊子等。

2. 仪器:分析天平、移液管、滴管、酒精灯、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五、实验步骤1. 配制层析液:将丙酮和蒸馏水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成层析液。

2. 准备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用铅笔在纸的一端标记起始线。

3. 配制样品:将L-苯丙氨酸和L-丙氨酸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 制备层析样品:取两根毛细管,分别蘸取L-苯丙氨酸和L-丙氨酸溶液,在层析纸上距离起始线1cm处滴加,重复两次,待溶剂挥发后,再滴加α-酮戊二酸溶液,重复两次。

5. 展开层析:将层析纸放入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液,待层析液上升到距起始线1cm处时,取出层析纸,晾干。

6. 观察结果:用铅笔在层析纸上标记出各样品的迁移位置,比较L-苯丙氨酸和L-丙氨酸的迁移距离,分析转氨基活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L-苯丙氨酸和L-丙氨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距离不同,说明两种氨基酸的转氨基活性存在差异。

2. 分析:L-苯丙氨酸的迁移距离较L-丙氨酸远,说明L-苯丙氨酸的转氨基活性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L-苯丙氨酸的氨基转移速率较慢,或者其α-酮酸与层析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纸层析法检测转氨基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的转氨基活性低于L-丙氨酸。

这为进一步研究氨基酸代谢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13应用纸层析法鉴定酶促转氨基作用

实验13应用纸层析法鉴定酶促转氨基作用

实验13 应用纸层析法鉴定酶促转氨基作用学院:农学院科系:动物科学班级:1132 姓名:何良涛学号:201311331209【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如何定性测定组织中的氨基转移酶的活性2.掌握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实验原理】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分子上的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的重要反应之一,由转氨酶催化.经转氨基后,原来的氨基酸变成了酮酸,原来的酮酸变成相应的氨基酸。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支持物,用一定的溶剂系统展开,使混合样品达到分离分析的层析方法。

其一般操作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溶剂中,点样在滤纸的一端;再选用适当的溶剂系统,从点样的一端通过毛细现象向另一端展开,展开完毕,取出滤纸晾干或烘干,再以适当的显色剂或紫外灯、荧光灯下观察其图谱。

样品经展开后其一物质在纸层析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Rf=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溶剂前缘到原点的距离【试剂与器材】1.试剂:1)0.01mol/L pH7.4磷酸缓冲液2)0.1mol/L L-丙氨酸3)0.1mol/L α-酮戊二酸4)层析溶剂5)0.5% 茚三酮溶液器材: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喷雾器、培养皿、小烧杯、长颈漏斗、层析滤纸、点风吹等。

【操作步骤】1.肉糜制备:称取新鲜猪肝5克在低温下剪碎,用研钵研磨成糊状备用。

2. 酶促反应:按表次序在2支试管中加入试剂。

管号试剂对照管 测定管 0.1mol/L 丙氨酸(ml)0.1mol/Lα-酮戊二酸(ml)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ml)肝脏糜(g ) 1.0 1.0 1.0 1.0 1.0 1.0 1.0 1.0对照管当肉糜加入后立即煮沸l0min ,而后放人37℃水浴中与测定管同时保温,测定管加入肝脏糜后放人37℃水浴中保温lh ,然后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 终止反应。

冷却后将二管分别静置以备层析用。

3. 层析: 取直径10-llcm 圆形层析滤纸(已打孔)一张,通过圆心作一直径为2cm 的圆,在圆周上分别取4等距点 分别作测定管和对照管溶液及标准丙氨酸、谷氨酸的点样位置,点样时,将蘸水笔(使用前应放在酒精灯上烧红,冷却,对应溶液只能用对应的笔点样)轻轻靠到滤纸上(不能损伤滤纸),使斑点直径为2-3 mm (不能超过5mm)。

转氨基作用的原理

转氨基作用的原理

转氨基作用的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指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氨基(NH2)发生交换,形成胺基(RNH)的一种化学反应。

其原理是氨基(NH2)
中的氢原子与有机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发生交换,生成胺基(RNH)。

转氨基作用主要发生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氨基作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氨基可以与已合成的多肽链的羧基(COOH)发生反应,形成肽键。

这样,多个氨基酸分子就可
以通过转氨基作用逐步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质链。

转氨基作用的催化剂是转氨酶,它能够促进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其他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交换。

总之,转氨基作用是一种氨基与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交换的化学反应,它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精)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精)
α-酮戊二酸+丙氨酸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酸+丙酮酸
2.层析理论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物理、化学性(如溶 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和分子量等)的差别,使各组分
在支持物上集中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借以将各组分分离。
固定相——水 流动相——苯酚 由于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受固定相的阻力 和受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不同, 有效成分和杂质在这两个相中连续多次地进行分配、 吸附和交换作用,最终结果是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固定相水流动相苯酚由于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受固定相的阻力和受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不同有效成分和杂质在这两个相中连续多次地进行分配吸附和交换作用最终结果是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
一、目的
1.掌握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和纸层析的原理
2.熟悉纸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 1.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步骤] 3.显色 将上述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用喷雾器向滤 纸均匀喷射0.1%茚三酮溶液,再用吹风机吹干, 此时可见紫红色的同心弧形斑点出现,用铅笔 圈下各显色点。比较色斑的位置及色泽深浅, 分别计算丙氨酸和谷氨酸的 Rf值及样品中氨基 酸的Rf值,分析实验结果。
[步骤] 4.用铅笔描出色斑轮廓 ,并按下表记录有关数 据,计算Rf值。 “谷” “丙” “对”“测”
点样处至色斑中心距离(cm) 点样处至溶剂前沿距离(cm) Rf值
将“对”、“测”各色斑的 Rf 值与已知氨基 酸的 Rf 值进行对比,确定它们各是什么氨基酸。 据此解释转氨基作用。
[步骤] 3.层析 在滤纸圆心处打一小孔(如铅 笔芯大小),另取同类滤纸小片 1X2cm ,下一 半剪成须状。将此小片卷成圆筒如灯芯插入小 孔(不要突出于滤纸面) 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上,灯芯下端浸入层析 液中, 可见溶剂沿灯芯上升到滤纸,再沿滤纸 以同心圆式向四周扩展,待溶剂前沿距滤纸边 缘约1cm处(约45-60分钟),取出滤纸。去处 灯芯立即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用吹风机吹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氨基作用的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内一种常见的生化反应。

转氨基作用指的是通过转移氨基基团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来实现的一系列反应。

这个氨基基团可以来源于氨基酸、氨基酮或其他含有可转移氨基基团的化合物。

在这个反应中,有两个分子参与,一个是供体分子,另一个是受体分子。

供体分子通常是一种氨基酸,而受体分子则是一种一般为酮或羰基的化合物。

转氨基作用是通过酶的催化来完成的。

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生化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转氨基作用中,酶被称为转氨酶(transaminase),它能够将氨基基团从供体分子上转移到受体分子上。

在转氨基作用中,转氨酶通过两个主要的步骤来完成反应。

第一步是酶催化的亲核进攻反应,通过酶与供体分子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在这个步骤中,酶的活性位点与供体分子中的氨基基团形成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第二步是转移反应,通过将氨基基团从供体分子中转移到受体分子上。

在这个步骤中,酶的活性位点与受体分子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酶活性位点与受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会促进反应的进行。

最终,转氨基作用完成后,供体分子和受体分子上的氨基基团已经发生了转移。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它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作为构建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单元,通过转氨基作用,供体分子中的氨基
基团可以转移到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受体分子上。

其次,转氨基作用还参与了多种重要的代谢途径,如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代谢。

此外,转氨基作用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如肝脏疾病、新陈代谢紊乱等。

总之,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化反应,通过转移氨基基团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来实现。

转氨基作用是通过转氨酶的催化完成的,酶与供体分子和受体分子相互作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多种疾病相关。

这一反应的研究对于增进对生物体代谢的认识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