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word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学案-新版
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课前学案【旧知回顾】元素的游离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预习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总结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状态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2、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 高能固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固氮 化学固氮: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生固氮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简介种类物理性质稳定性NO _____色气体,______溶于水中等活泼易与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___NO2__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有毒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应N2O4____色气体较活泼,受热___分解N2O 无色气体较不活泼蓝色气体(—20°C)常温不易分解为NO、NO2 N2O3(亚硝酸酸酐)N2O5无色固体气态不稳定,常温易分解(硝酸酸酐)2、NO、NO2的性质、制法(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地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地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地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地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地过程联想质疑材料阅读原理方法技巧天下奇闻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地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奇怪地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地原因吗?一氮地循环请仔细观察课本页图,并仔细阅读页你知道氮地循环地意义吗?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氮地循环有那几种方式?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地雷雨放电、人类地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地循环1)2)3)写一写:细心地你在氮地循环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有关氮地物质,请写出他们地化学式二氮地性质想一想:在这些含氮地物质中,我们首先感受一下我们身边地氮气,他能看地见吗?能摸得到吗?能闻得到吗?(1)氮气地物理性质联想·质疑:老人们常说雷雨丰庄稼1,雷电交加时,空气中地氮气和有关地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 (2)化学性质1)2)3)2,有人说NO是明星分子,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如何看待她地功与过3,,NO她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她与氧气反应得到地产物你对他了解吗,能说一说吗4,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地水槽中,足够长地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三氮地固定阅读材料:粮食危机据联合国地统计资料,全球中国肥料信息网资料: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地作用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 1.4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地40%.中国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地标准.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地国家,用占世界7%地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地人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有40%以上地人受到各种不同程度地粮食危机地威胁,至少有3亿儿童在饥饿与死亡边缘挣扎……5,雷电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和所产生地物质对于人类地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氮地固定:氮地方式有几种:在人工固氮地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地反应有何特点,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地特点:可逆反应地表示方法:本节小结:分析当堂测试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地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地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地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分析2.关于NO地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地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地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分析3,请写出雷雨过程中形成硝酸地化学反应:1)2)3)4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地试管倒立于水槽分析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课后自我评价:。
《氮的循环》学历案
《氮的循环》学历案姓名:班级:学号:【主题与课时】鲁科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1课时【课标要求】1. 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 通过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体会元素守恒思想。
【学习目标】1. 能说出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像大气中的氮气等,并且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含氮的物质,比如氮肥。
2. 可以描述氮的固定的概念,还能举例说出至少两种氮的固定的方式,像闪电固氮和工业合成氨。
3. 知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例如一氧化氮容易被氧化,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等。
4. 能说出氨的物理性质,像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且能准确写出氨与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可以描述铵盐的主要性质,像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还能解释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的原因。
6. 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能够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能阐述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并且能解释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目标1的达成情况,如果能准确说出氮的存在形式和含氮物质就算达成。
2. 让同学们举例氮的固定方式,能说出两种及以上的就达成目标2。
3. 针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设置一些判断题,如“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错误),判断准确率达到80%以上就算达成目标3。
4. 对于氨的物理性质,让同学们描述,描述准确就算达成目标4;对于氨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全对就算达成目标4。
5. 提问铵盐的性质以及解释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回答正确就算达成目标5。
6. 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对就算达成目标6。
7. 让同学们绘制氮循环简易图并解释其意义,图绘制正确且解释合理就算达成目标7。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个有趣的事儿啊。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种花。
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买了一袋超级贵的肥料,说是能让他的花长得又大又漂亮。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的氧化物[课标要求]1.通过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1.氮的固定是指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特点:高温、高压、催化剂、可逆反应。
3.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 成红棕色。
4.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与水反应的气体。
5.主要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1.氮元素的存在及应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氮原子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3个 电子,显-3价。
(3)氮元素有多种价态:-3、0、+1、+2、+3、+4、+5。
(4)氮元素是一种营养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4.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特别提醒]N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与空气接近,故N2、CO的密度与空气2接近,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氮气的化学性质(2)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特别提醒](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6.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2)主要分类①自然固氮:如高能固氮、生物固氮等;②人工固氮:如合成氨、仿生固氮等。
2013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word学案1.doc
:旳-“:诚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02 •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02 ,②N2和H2 ,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的固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氮的固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2.掌握氮气的结构及性质;3.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1.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的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1)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循环:N2――→根瘤菌放电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气(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
②NO2→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预习交流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2.实验室如何收集NO、NO2?为什么?答案:一、1.(1)游离(2)化合2.(2)氨氮肥硝酸二、1.无色气体无味难溶于水2.N2+O2=====放电2NO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3.(1)游离态含氮化合物(2)高能生物合成氨仿生预习交流:1.答案: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答案:不对,因为这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三、1.N2O NO N2O3NO2N2O52.(1)无色红棕色气体气体无味刺激性气味有毒有毒难溶易溶(2)2NO+O2===2NO23NO2+H2O===2HNO3+NO预习交流:1.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 ,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 2,NO 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 3,生成的HNO 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化学鲁科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教案 Word含解析
第2节氮的循环本节分析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4)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②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并以氮循环中N2、NO、NO2、HNO3、NH3、铵盐等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知识,同时联系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教材采用了“从自然界→化学→社会→实验室→社会生活”教学脉络,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为今后构建重要的元素及物质的知识网络奠定重要基础。
化学32《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第2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响,氨的复原性;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响,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学案1.氨分子的结构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分子氮的化合价为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氨分子为___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3.氮的喷泉实验〔1〕实验操作:〔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1】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______减小,在___________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由喷泉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响氨溶于水时,大局部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
NH3•H2O可以局部电离生成______和______,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反响【实验2】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NO3、〔HBr,HI〕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 氮的循环 学案
氮的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学习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学习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框架【学习过程】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_____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_____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___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和_____化合生成NO ,NO 和O 2迅速生成_____并随水进(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_____,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____色,_____溶于水的_____。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N4的摩尔质量是56g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_____毒。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word学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
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
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都是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即是教学的“保底”任务,而不是教学的“封顶”。
高中化学 3.2 氮的循环 教案1 鲁科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教案:3.2 氮的循环教案1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二. 教学目的1. 能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
2. 了解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3. 能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性质,知道NH4三.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空气中的主要物质?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元素?(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存在形式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氮元素存在的形式一种是游离态,如N2,一种是化合态,如铵盐、硝酸盐、氨、蛋白质等。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过程自然界里,空气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种主要形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化为硝酸盐;闪电使少量N2与O2化合生成NO,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硝酸根和氨,又回到了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2)氮循环的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二)氮循环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 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占其它质量的75%。
(2)分子结构两个氮原子之间的强烈作用,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O2、Mg、H2等反应。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形态。
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著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 =2H 2O 为可逆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学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一、课标研读: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考纲解读: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本分。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重点: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难点:1、氮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2、硝酸的氧化性。
四、教学策略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使他们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如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5、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的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2、人类的活动对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影响①人类通过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将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某些含氮化合物参与氮的循环。
鲁科版化学必修1《氮的循环》word教案
《氮的循环》专题复习知识清单: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常温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和氢气反应: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氨气。
2.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O和NO2是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也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一氧化氮:a物理性质: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b化学性质:和氧气接触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c制法:实验室:3Cu+8HNO3(稀) =3 Cu(NO3)2+2NO↑+4H2O工业上:由NH3和O2反应制得(2)二氧化氮:a物理性质: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b化学性质:和水反应3NO2+ H2O=2HNO3+NOc制法:实验室: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工业制法:氨气催化氧化法。
3.氨气:NH3(唯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a 与水反应: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形成喷泉;又因为NH3·H2O可电离出OH-,所以,氨水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所以,氨气遇氯化氢气体出现白烟。
NOc与氧气反应,被氧化生成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
d制法:工业:氮气和氢气反应制得。
实验室:由铵盐和碱加热制得;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4.铵盐与铵态氮肥:化学氮肥包括铵态氮肥(以NH4+形式存在)、硝态氮肥(以NO3-形式存在)和有机态氮肥(如尿素),都易溶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前预学案1.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_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的____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比空气,______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气。
氨的水溶液叫________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到700KPa~800 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用作致冷剂。
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可以部分电离生成______和______,其溶液显。
(2)氨与酸反应氨与盐酸反应,生成。
(3)氨的还原性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氨具有性。
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如铂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气反应来制取硝酸所需要的。
3.化学氮肥1)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和有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2)铵态氮肥常见的铵态氮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最长的氮肥。
碳酸氢铵在℃以上,即可分解:,在储存碳酸氢铵时,应_______包装并放在_________处,施肥时,应将其以保持肥效。
3)尿素和复合化肥尿素的分子式________,它的含氮量高达______,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作为氮肥有什么优点?复合化肥: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是含氮和磷的一类复合化肥。
如磷酸一铵(NH4H2PO4)和磷酸二铵[(NH4)2HPO4]等4.铵盐氨气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铵,像氯化铵这样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铵盐。
常见的铵盐有: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都_____溶于水。
受热分解,又能与反应产生氨气。
因此铵态氮肥不能跟______物质如__________等混合施用。
实验室常用加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用法收集用___________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预习自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易在空气中燃烧 B. 氨水显碱性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D. 在反应NH3 + H+ = NH4+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2.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A.都易溶于水 B. 加热都放出氨气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 D. 都不能与其它盐反应3.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为 1 molC.含NH3•H2O 1mol D.含NH3、HN3•H2O、NH4+之和为 1 mol4、N、P、K三种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下列物质可以直接作为肥料施用的是()A、磷酸B、稀氨水C、氢氧化钾D、硝酸5、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
下列物质不能跟硫酸铵肥料混合使用的是()A、碳酸氢铵B、草木灰C、尿素D、氯化钾高一化学—导学案教学过程【引入】氨是氮循环中的主要物质,它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氨和铵态氮肥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一、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式是,色,态,味,溶解性,毒性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氨易液化→“液氨”,常作。
【演示实验1】氨的溶解性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成功关键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氨和氯化氢的反应。
思考讨论:1、氨的喷泉实验原理是什么?2、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由什么现象可以说明?3、氨除了能与盐酸反应外,还能与硫酸、硝酸反应吗?演示实验2中若将浓盐酸用浓硝酸、浓硫酸代替,会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吗?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氨______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________,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和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下列可逆反应:。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_____和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NO3、HBr,HI)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
思考: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3、氨与氧气的反应通常状况下,氨在氧气中不反应,但在催化剂(如铂、氧化铁等)存在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这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三、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和有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思考:如何科学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四、铵盐(1)铵盐的受热分解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特别是碳酸氢铵在______以上即可分解,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铵盐与碱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II.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铵盐遇碱会产生_________,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铵根离子的检验:步骤: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并加热,用湿润的________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成_______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五、NH3的实验室制法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湿润的___________试纸放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可以看到,加热一会儿后,试NaOH 固体浓氨水纸变_________,这说明氨气已经充满试管。
应立即停止加热,并将多余的氨气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_________或_________浸湿的棉花球),避免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制取干燥的氨气,可使产生的氨通过干燥剂。
在实验室,通常是将制得的氨气通过________以除去水蒸气。
由于氨水受热分解也可产生氨气,在实验室有时也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得到氨气。
NH 3·H 2O △NH 3 ↑+H 2O氨气的收集与验满:用_______收集,并用_________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本节小结:当堂检测:1、2009年清明前夕,安丘市冷藏厂因切割钢管引起液氨的爆炸,造成四人死亡。
如果你是工作人员如何操作避免惨剧的发生?2、右图装置可用于( ) A 、加热NaHCO 3制CO 2B 、 用Cu 与稀HNO 3反应制NOC 、 用NH 4Cl 与浓NaOH 溶液反应制NH 3D 、用NaCl 与浓H 2SO 4反应制HCl3、在右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 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 2水 B CO 24mol/LNaOH 溶液C Cl 2 饱和NaCl 溶液D NH 31mol/L 盐酸课后巩固: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2、氢化铵(NH 4H )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 4H 与水反应有H 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 4H 是离子化合物,固态时属离子晶体B 、NH 4H 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C 、NH 4H 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D 、NH 4H 与水反应时,NH 4H 是氧化剂3.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 ,滴管内盛有液体Y ,若挤压滴管,使Y 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 鼓起,气体X 和液体Y 不可能是 ( ) A 、X 是NH 3,Y 是水B 、X 是SO 2,Y 是NaOH 浓溶液C、X 是CO 2,Y 是稀硫酸 D 、X 是HCl ,Y 是NaOH 稀溶液4、现有A 、B 、C 三种气体,A 无色,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 2反应生成B ,B 不溶于水,但却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 ,A 和C 都能溶于水,溶于水后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 的溶液,请填出A 、B 、C 、D 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方法利用了铵盐的什么性质?。
(2)该装置还可制取的气体有 ,把装有试剂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检验C 中氨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4)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氨气?为什么?。
若将C 装置管口向上,怎样改进才能收集到氨气?画出收集氨气的装置图。
(5)若要制取干燥的NH 3,应怎样改进实验装置(写出仪器、试剂和所处的位置)? _。
(6)收集NH 3时,管口所加棉花团的作用是,当C中NH 3已集满,实验结束时,可在试管口放置一团用溶液浸湿的棉花,目的是。
在以前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哪些实验用到过棉花?分别起什么作用?。
(7)除(6)中所述方法外,还可用哪些装置除去多余的NH 3?aY。
(8)将干燥的NH3通入图中装置,a、b处的现象分别是(已知2NH3+3CuO 3Cu+N2+3H2O)。
(9)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什么方法制取氨气?画出装置图,指出所需试剂。
(提示:用浓氨水和碱石灰)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但将氨的实验室制法汇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并迁移应用。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铵盐与碱反应生成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