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词汇1.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是表达概念的基本手段。

2.词的分类:词可根据词形、词义、词性等进行分类。

3.词汇义和词义的概念:词的义指的是词汇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义;而词义是指词的其中一种特定的意义。

4.语义的概念:语义是指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它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5.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连词关系等。

6.多义词和一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词义,一义词则是指一个词只有一个词义。

7.词义的反思性特点:反思性特点是指由于词义的发展和扩展,使得一部分词汇原本只能指代具体事物的名称,逐渐发展为可以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称谓。

8.词的构词和构词法:构词是指用来形成新词的方法和技巧,构词法则是研究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9.词汇的生成和消失:词汇的生成是指新的词汇在语言中的出现和流行,而消失则是指一些词汇在语言中的逐渐淘汰。

10.词的历时变化:词的历时变化是指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变。

二.语音1.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语言音素、音节和音系等内容。

2.音位和音素:音位指的是语音系统中不同的基本音单元,而音素则是指在一种具体语音系统中有决定意义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音标符号,用于表示各种语言的语音。

4.声调:声调是指语音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调变化。

5.语调:语调是指在一句话中语音音调的变化。

6.连读和重音:连读是指在语音流通的过程中,语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重音是指在词语和句子中,一些音节能够产生的较大音量、较长时间和较高音调。

7.训练和修正:语音训练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得个体能够正确地使用语音来表达意义;语音修正是指对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和改正。

三.语法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语言结构和组织的规律和原则。

2.句子的基本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

题型及分值:填空题(15)、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15)---------------------------《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中国的语文学---研究古代书面语文言文,成就体现为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

印度的语文学---研究记载宗教典籍的梵文,在语音和语法上取得辉煌成就。

希腊罗马欧洲---古典拉丁文,语法、修辞和逻辑研究成就卓著。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二语言与谱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人类语言估计大约有5000到7000种。

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六种。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可以分为十几或二十几个语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十大语系。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属于汉藏语系。

印地语(Hindi language)是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

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母语日”。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语言和言语的概念是由索绪尔提出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科学。

言语动作和言语作品,可统称为“言语”(SPEECH)说话时使用的符号工具,则才是“语言”(LANGUAGE)(1)“语言”和“言语”是从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言语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的两个因素。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完整资料

语言学概论完整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臵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什么是语言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心理生理问题。

(3)物理问题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2.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二、口语和书面语1.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也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书面语的情况。

(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是一致的。

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

(4)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一般不记录口语交际时的辅助手段,如表情、手势、体态、口气等,但要补上一些省略以后就会影响理解的成分。

因此,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由于书面语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词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口语向前发展。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

(1)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了。

(2)书面语的产生被世界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3、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决不能因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惟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语言学概论1、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造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2、词性变化主要包括四种基本情况: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

3、语法范畴:就是把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区别。

4、基本词汇中,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特点: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强构词性。

5、词汇的属性:普遍性、民族性、任意性、理据性、可变性、稳定性。

6、反义词的类型: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

7、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8、语言发展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9、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语音、语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语言的三要素:词汇、语音、语法。

10、文字除字音、字义之外,还有字形。

11、划分词类的功能:形态标准、功能标准、意义标准。

12、每个符号的音和义在最初结合都是具有任意性,确定后就具有强制性。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层次性。

13、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4、词根、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15、根据语言的形态表现,将世界上的语言形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16、文字记录语言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语素音节文字、拼音文字系统、音节拼音文字。

17、词义的特点: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18、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学者索绪尔,他的名著《普通话语言学课程》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19、音标就是因素的标写符号。

20、符号与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征候与事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21、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22、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形式和内容,形式是指语音,内容是语义,二者密不可分。

23、人类与动物语言的区别是:人类语言具有以少驭多的特点。

24、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高是用声调来区别意义的。

25、引起音质不同的要素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26、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

27、语法规则是由组合规则、聚合规则构成的。

28、音节的结构是领高、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知识整理

语言学概论知识整理

语言学概论知识整理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

*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在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及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思维能力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

*人类为什么选择用声音作表达材料的语言符号作为交际的工具?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征候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自然的联系,本身就是那事物的特征。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与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三者关系复杂语言是最直接、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一民族可以有多种语言;2.语言的类型历时-谱系分类:亲属关系——英语、德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汉语、藏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共时-形态分类:孤立语(汉语: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形态语(英德俄-屈折语;日韩维-黏着语)3.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本体和外围、口语和书面语1)语言和言语语言:说话的工具,是约定成俗的;比如:普通话、英语;言语:说话,包含言语作品和言语动作,比如:说:“翠花,上酸菜”;2)选择/名词:本体和外围本体:语言内部包含的要素,比如:语音、语法、语义;外围:语言和其他事物的关系,比如:语言和思维、语言和历史、语言和民族文化;3)口语和口语口语:说的话;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写的字;第二性,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语言符号必须同时具有表示具体意义的物质实体(红绿灯)和物质实体所表示的特定意义(红灯停绿灯行);2.语言的符号特性:能指和所指、约定和任意、不变和可变;1)能指和所指(口诀:能声所意)能指: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所指:把语言符号中有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2)约定和任意约定:人为的规定任意:符号表示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只需人人都认定或气就行3)不变和可变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任意性3.语言的结构特性:线性和离散、组合和聚合、层次和层级1)线性和离散: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按工夫顺序成一条线排列;离散性:语言符合可以分解还原成一个一个的符号(词);2)组合和聚合组合:哪一个成分在前、哪一个成分在后的结构特征;(又叫句法功用)聚合:同一类成分可以相互替换的结构特性;3)层次和层级层次:一个小单位内部的成分组合叫做“层次”;(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层级: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叫做“层级”;(词和词一级的内在分别)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学科研究的方向分类:本体研究、语言与心理、语言和使用;1)本体研究:对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研究;2)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语言与哲学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XXX的《正名篇》;2)“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语言研究1)XXX的《通俗语言学教程》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能指和所指”,是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2)XXX:北美结构主义学家,间接成分分析法;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包括普遍语法、句法自治等观点;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言学概论重点

语言学概论重点

1一、名词解释:⒈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成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语言链条上的某一环节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⒉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分析例子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因为/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2、异化: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另一个不同。

如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

“你好、语法、粉笔、雨伞、土改”3、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英语冠词a、an、the的语音弱化。

4、脱落: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如北京话“你们”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

⒊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常常是一组音,其各个音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多个音素,都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⒋非音质音位语音中,音高、音强、音长也是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也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也能构成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叫做非音质音位。

⒌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⒍义素是义位的组成部分,是由分解义位而得到的比义位低一层的语义单位。

如“哥哥”这个义位可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长、男性。

⒎义项是传统词汇学——词典学中常用的术语。

现代语义学中的“义位”基本上对应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

⒏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句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叫做句法。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 (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 (no n 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 "猫” 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重要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重要知识点

1、语言系统的层级系统有哪些?音位;语素;词;句子2、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3、音素,语素,词4、基本词汇的特点全民常用性;稳固性;构词能力强5、掌握汉字的字形结构,如会意字,形声字等6、语言发展的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7、掌握以下概念(1)国际音标指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标音符号。

初稿在1888年发表,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内容逐渐完备,各种语言常用的音都有适当的符号。

形式以拉丁字母的小楷为主,加以补充。

在各种音标中,属于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种。

(2)洋泾浜语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这种变形首先起因于外来者,他们为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在语言上作出让步,简化自己的语言,夹入一些当地语言的承认,于是这种变了形的外语就成了当地人模仿的榜样,同时当地人在掌握这种语言的时候又受到自己语言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对其进行相信的改变,这些也被外来者接受。

它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其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3)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

(4)多义词、同音词“单义词”的对称。

是指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于一个本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

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

(5)音位,音位变体,音位自由变体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的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概括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概括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概括关键信息项:1、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语言的本质特征3、语音学知识要点4、语法学重点内容5、语义学关键概念6、语用学核心理论7、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8、语言的类型分类9、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0、语言习得的过程与特点11 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11 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使用规律。

112 其研究范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涵盖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12 语言的本质特征12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线条性和系统性。

122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3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与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3 语音学知识要点131 语音的物理属性,如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132 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及发音特点。

133 语音的组合规则和音位系统。

14 语法学重点内容141 词法和句法的基本概念。

142 语法范畴,如性、数、格、时、体、态等。

143 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分析方法。

15 语义学关键概念151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152 语义的组合与聚合关系。

153 语义的变化和引申。

16 语用学核心理论161 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162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

163 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17 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171 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

172 语言演变的原因,如社会发展、语言接触等。

173 语言演变的特点,如渐变性、不平衡性等。

18 语言的类型分类181 按照语法结构,可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和复综语。

182 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19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9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特点。

192 社会文化对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影响。

193 语言的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

110 语言习得的过程与特点1101 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和规律。

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语言: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

(多了一些成份)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

(犹太民族)(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满族、汉族)(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规范。

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广东上海)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

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语言学”定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和探讨语言 的功能、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语言的功能: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 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的性质:符号系统。 语言的结构:1、由语音(外在形式)[+载体: 文字]、意义(内容)统一构成。 语言的发展:产生、演变规律、历史发展情况。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美 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地安语基础上形成的,是 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 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先驱是鲍 阿斯(《美洲印地安语手册》)和萨丕尔(《 语言论》),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是该派奠基之 作,其后哈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是在理 论和方法方面最为严谨的代表作。 三个学派各有特色: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 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语 言结构之间的关系,描写语言学学派则着重语 言结构形式的描写。
(2)语文学的局限性 ①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 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②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 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③研究地位低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 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诞生。英国人 威廉· 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 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施列格尔(德) 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丹麦的拉斯 克,德国的博普和格里木。他们运用“ 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 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 们的历史发展。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是 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 语言意义的声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 它的社会交际功能。
二、语音和一般的声音有什么区 别?
六、语言学的功用 1.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 本族语的结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2.指导我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 方言、本族语和外语 3.有利于各项语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扫除文 盲、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化 4.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5.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语言是信息载体, 发挥很大作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6.对哲学也有重要意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等

语言学概论(按大纲整理)

语言学概论(按大纲整理)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识记内容1.口语:即有声的口头语言,是语言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P32.书面语:文字出现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P3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P14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P15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P15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P23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部分成为整体的部分之后,会受到整体的制约。

P22-238.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

P249.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社会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科学称为普通语言学。

P2910.理论语言学:侧重理论探讨的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侧重于探讨语言学理论及成果的实际应用的科学称为应用语言学。

P31-34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P30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注: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P30-31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P2答:(1)人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2)人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神经网络及其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鸣叫系统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

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是人类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

确定不同的语言,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其中首先涉及的就是语言跟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应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例如,汉族使用汉语,蒙古族使用蒙古语等,从不同语言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或者说语言就是根据民族来划分的。

换个角度看种语言好像跟一个国家也有关系。

例如,德国人说德语,法国人说法语,从不同语言的名称也可以看出,语言很大程度上又是根据国家来划分的。

不过这样来划分“语言”就还需要区别不同时代的“民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

不少西方学者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而这样确定的“语言”又是识别“民族”甚至“国家”的标准。

其实这种“民族、国家、语言”的概念是结合着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说的。

西方这种“一个民族、种语言、一个国家”的定义对于欧洲以外的国家就不完全适用,对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则可能根本不适用。

只有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语言”和“民族”之间“民族"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情况,才有可能对“语言、民族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加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即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也叫作“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通常分别叫作:“语系一语族一(语支)-语言一方言一次方言(土语)”。

其中最大的类叫作“语系",属于同一个语系的语言都有古老的共同来源。

语言的形态分类:是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也叫作“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形态语"和“综合性语言”:是语言的形态分类的种分类结果,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语言学概论复习(完整)

语言学概论复习(完整)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

)2.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

人的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相同。

3.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

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4.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

5.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

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ʃ]。

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

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

7.语言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是语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

相当于音乐节拍但不如音乐规整严格。

包括音节(或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

8.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

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

9.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

10.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词义的形成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同时也受制于本语言词义的相互关系(概念结构)。

不同的语言对现实有不同的切分,也就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

11.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题型及分值:填空题(15)、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15)---------------------------《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中国的语文学---研究古代书面语文言文,成就体现为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

印度的语文学---研究记载宗教典籍的梵文,在语音和语法上取得辉煌成就。

希腊罗马欧洲---古典拉丁文,语法、修辞和逻辑研究成就卓著。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二语言与谱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人类语言估计大约有5000到7000种。

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六种。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可以分为十几或二十几个语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十大语系。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属于汉藏语系。

印地语(Hindi language)是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

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母语日”。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语言和言语的概念是由索绪尔提出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科学。

言语动作和言语作品,可统称为“言语”(SPEECH)说话时使用的符号工具,则才是“语言”(LANGUAGE)(1)“语言”和“言语”是从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言语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的两个因素。

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别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

而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的特色。

(2)“语言”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运用工具及其结果。

语言学通过言语去探究语言。

2、书面语和口语古往今来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的形式,只有少数语言有相对应的文字表现的书面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不但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迟早要随着口语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特性1、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好比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能分开。

2、语言符号是“约定的”和“任意的”“约定”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任意”是说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者习惯就行。

3、语言符号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最开始的时候用什么实体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的和任意的,但是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固定下来,也就不能轻易改变了。

如果符号本身随意改变或者每个人都随意改变符号,那人们就听不懂互相说的是什么,语言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交际工具的作用了。

但是又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也就不会一成不变。

语言的结构特性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系统1、语言结构是“线性”的和“离散”的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

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一个出现的,所以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本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

2、语言结构是有“层次”的和分“层级”的。

语言的层次性是构成语言结构的核心条件,使人类的语言符号真正成为有严密规则的系统。

3、语言结构是“组合”的也是“聚合”的。

从语言结构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言符号相互怎样配搭的问题,即“A+B+C+D+E”这样的问题,靠“组合关系”来管,组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排列规则的基础。

从语言结构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言符号相互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即“a1+a2+a3+a4+a5……=A”这样的问题,要靠“聚合规则”来管,聚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

语言结构中的每个成分,“竖着看”,处于能跟别的成分相互替换(聚合)成类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潜在的,就像机器零件分门别类存放在仓库里,备用;“横着看”,处于跟别的成分相互连接(组合)成构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现实的,就像按照图纸寻找各种适合的零件,最后组装成某一台机器。

有了“组合”和“聚合”这一对语言结构特性,就有可能最终找到抽象的语言规则,建立起抽象的语言结构模式。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最根本的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四、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和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任何语言都是靠语音才成为一种语言的,才能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而存在。

赵元任提出了声调的“五度制调符”,称为“声调字母”,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

汉语普通话的四声调值标为[55]、[35]、[214]、[51]。

人对语音的感知表现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

人类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

语音是一种具有特定社会交际功能的声音,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与一般声音向区别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表义功能在本质上是社会赋予的,是一种社会约定。

音节是语音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可以感知的最小单位,因此也就是语音分析的最基本单位。

对汉语的音节进行分解分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和结果:一种是“声韵调分析”,即把音节分解成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这就是汉语独有的“声韵系统”;另一种就是“元辅音分析”,即把音节分解到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这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音素系统”。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语音单位,或者说音位是特定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归纳音位的原则一是对立原则。

凡两个音素,如果可以出现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的意义,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一种“对立关系”。

二是互补原则。

凡两个音素,如果各自有自己的出现环境或者说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一种互补关系。

三就是“语音近似原则”。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作“音位区别特征”。

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

音位就是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

五、语汇语汇和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一样,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

语汇或者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

它只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语。

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语汇的普遍性。

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在这方面不同语言就可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是语汇的民族性。

语汇是语言系统各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部分。

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也有极强的稳定性的一面。

“语汇系统的制约”指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破坏。

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地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稳定性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

语汇系统既包括词,也包括语。

词和语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的特点。

词的语法学分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如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助词等。

而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的是词的构造形式,词的语音形式,以及词的来源、地位、用途等。

“语”的定义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

其主要类型就是:专有名词,北京大学;成语,春光明媚;惯用语,戴高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181个,双音节词语40351个,三音节词语6459个,四音节词语5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

“基本词”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悠久;二是使用范围广;三是构词的能力强。

基本词中除了代词和虚词,大部分词都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

基本词具有任意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而一般词具有理据性、民族性和活跃性等特点。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的”和“-S”也有某种意义,而且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不能再分解,所以是语素。

字(外语中是字母,汉语中是汉字)是文字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语素是语汇单位(同时也是语法单位)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简单对应起来。

a.类语素形式(书、走、好、美、大等)是成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b.类语素形式(如吗、了、的等)是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语素; c类语素形式(企、机、民等)是不成词、粘着、不定位和实义语素; d类语素形式(-子、-儿、-头)就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语素。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

词的构造过程,从语素与词的关系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个语素直接形成词,统称“成词”,包含两个小类:一是语素不改变形式就形成词,叫直接成词;二是语素改变形式后成为词,叫作转化成词。

这些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都叫单纯词。

另一种是语素与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词,统称“构词”。

包括两个小类:一是语汇构词(语素与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新词,即狭义的构词,合成词。

这是各种语言中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主要包括: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三种。

);二是语法构词(语素与语素组合不构成新词,但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

即构形,可看作广义的构词。

各种语言中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

主要包括: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三种。

一是陈述式复合词。

Earthquake地震、Sundown日落、胆怯、性急、祖传、口吃等。

二是偏正式复合词。

Girlfriend女友、Greenhouse温室、Sleepwalk梦游、布鞋、汉语、狂热、重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