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_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宗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2. 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倡导社会全面进步,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3. 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创新型科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4. 适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适度发展”,即要合理控制资源消耗,推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不同领域中充分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协同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即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其他一些古代思想家也都曾对民本思想作过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
西方社会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它高扬人的价值,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反对神学统治和封建特权,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但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历史现象中找到了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问题:答案:【解析】本题是基础知识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据此回答即可。
【相关阅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也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调节电流,但也长期既有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将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资料,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执兴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只有不断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理基础设施。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务必以高度的历史职责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都在谈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的。
为此,我们务必坚持以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带给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健康和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是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一条腿,腿短”的问题。
我们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
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共享发展成果的主体。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社会进步,更要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要根据客观规律,注重科学规划和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四,坚持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
首先,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要坚持稳定经济增长,又要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要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概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体现了科学性、发展性、紧密性与协调性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探讨。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 人民立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人民的需求和愿望,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
均衡发展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全面发展则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4.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鼓励创新,将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劳动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鼓励人们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6.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以增加人民福祉为中心,改善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1. 为中国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3.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是把握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准确判断发展阶段,根据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不得盲目追求高速增长,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未来人类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握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谈一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指以人的健康、社会的和谐、环境的友好为出发点,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企业和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平衡,注重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注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2. 以创新为动力: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也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和福祉。
3. 以统筹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需要以统筹为指导,以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统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4. 以发展为准则: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为准则,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同时也需要注重公平和正义,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福祉。
5.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系。
拓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框架,更是一种实践指南。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和评估,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发展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利益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的福祉和美好生活而努力。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强调经济发展要协调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局部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5.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和社会主义本质,旨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伟大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要义是发展,核⼼是以⼈为本,基本要求是全⾯协调可持续,根本⽅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发展不为民,好⽐树⽆根;发展不全⾯,会损⼀⼤⽚;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民群众⾯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发展?答:全⾯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全⾯推进经济、政治、⽂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进步。
群众解读:●阳光、⾬露是万物⽣长的起码养分,经济、⽂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戏”,不唱“合奏曲”。
●树⽴和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相协调,促进⽣产关系和⽣产⼒、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协调发展不能眉⽑胡⼦⼀把抓,丢了西⽠捡芝⿇,也不能丢了芝⿇捡西⽠,既要西⽠,也要芝⿇。
●⼀条锁链,最脆弱的⼀环决定其强度;⼀只⽊桶,最短的⼀⽚决定其容量;⼀个单位,最薄弱的⼀⾯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产发展、⽣活富裕、⽣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民在良好⽣态环境中⽣产⽣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科学发展是最强⾳。
5、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个中⼼、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开放。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
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矛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产生的,相对于以往的发展更加科学,那么,科学发展观它究竟科学在哪里,它是怎样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下面,我们分别讲解。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范畴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胡锦涛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时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就是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
我们党正是紧紧抓住和用好了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共享共治等基本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理念。
它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身心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协调。
3.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 绿色低碳绿色低碳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 共享共治共享共治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参与、全民共享、全面治理的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促进了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协调等方面的发展。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下: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包含着三大文明、六个“更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十八大之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提出的一种关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它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
●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将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根
本性的问题,并主张科学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科学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以科学为指导,注重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科学管理,
推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人本性:科学发展观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
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综合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注重
统筹兼顾,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构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发展是硬道理:将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实
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
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强调以科学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整体国
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统筹兼顾、平衡发展:推动区域、城乡、产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全面
社会进步和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至关很重要。
如何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我讲三点。
一、理论界对以人为本的认识1、“人”认识。
目前,我国理论界有一些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社会全体人员或所有个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人”为本。
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就是个体的人,即个人,或现实的个人,否则以人为本就会落空。
还有的观点认为以人为本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从横向分析,这里的人不应指某一部分人,甚至也不应指多数人,而应指全体人民。
第二层含义,从纵向分析,这里的人不应仅指当代人,而应包括后代人,是“多代人”的概念。
第三层含义,从内核分析,这里的人不应是“单需”之人,而应是“多需”之人。
所谓“多需”,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
2、“本”认识。
目前,我国理论界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这里所说的“本”,只是一种价值观,主要涉及人的利益和价值标准;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不只是一种价值观,还具有世界观、社会历史观的意义。
3、对于以人为本的认识。
目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种认为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一种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
凡是符合这一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持,就要继承和发扬;凡是违背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决地进行改革。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它不仅是价值论的命题,而且应当视为规律论的命题,从社会一般价值规律的层面揭示其科学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一般价值规律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是人的价值确立、建构、实践和实现的客观进程,该进程的规律性体现为人的价值需求的前提性、人的价值需求的全面性和价值实践进程的全面化趋势,人在价值实践中的主体性,以及人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实现的历史性。
“以人为本”是一个具有社会发展规律意义的价值命题。
提出“以人为本”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首先,“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体现为人的价值需求在社会发展中的某种前提性。
如中共17大所强调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关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思想,需要理解为一种社会价值规律:首先是人的价值需求和自然条件,然后才是以此为前提的“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
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人的价值需求构成了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
这种前提性也体现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力性。
每个人的价值需求以及实现这种需求的人的力量的聚积将形成巨大的合力,构成创造历史的动力。
这种前提性还体现为价值需求对价值实现形式的制约性。
中国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的因素是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深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这一规律论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亿万民众导向致富的方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
这一过程实质是把富强作为基本价值确立起来并逐步予以实现。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需要从这里开始其论述的逻辑。
该逻辑的根本立足点是要解决人的基本需求问题,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让国家综合国力强起来。
国家的战略、政策和发展机制是否合理,要看它们能否满足人的价值需求。
从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历程看,从“三个有利于”到“以人为本”,都体现了重视和落脚于人的价值需求的特点,反映了在历史的进程中围绕价值需求展开实践的重要性。
其次,“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体现为人的价值需求的全面性和价值实践进程的全面化趋势。
中共17大报告所强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这一意义在实践层面的反映。
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
则的社会形式”。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表明,中国发展已经展现出价值实践进程的全面化趋势,反映出人的价值需求结构的某种全面性。
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以致目前形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目标体系,反映了价值体系逐步全面化的趋势,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人为本”的这一规律论意义,已经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形态而具体展开,体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并展开为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和实施途径,体现了价值建构的层次性。
它既反映了价值实践的横向推进,也反映了纵深方面的推进,对于中国发展新模式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体现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
价值需求的满足、价值目标和途径的确立、价值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表明,改革的根本意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意义往往是通过确立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而实现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确立了农民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的自主权,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城市企业改革同样是致力于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使得民营企业登上舞台一展身手,同时也使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发
挥了主体的能动性,取得了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对这种发展主体性的确认。
它不仅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某种经验总结,而且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某种一般规律性。
这种规律论意义在当代还有其特殊的内涵。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创新在全球的推进,人本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和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推动力。
在此意义下,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需要通过“以人为本”进行新的阐述。
中国所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正是出于对这种发展规律的认知。
进一步地看,中共17大报告所指出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更加全面的视野强调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的主体性中蕴含着多重规律性内涵。
:
第四,“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体现为人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实现的历史性。
人的价值需求的满足和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价值的现实化过程,也是实践的深化过程,因而是一个历史性过程。
这种历史性体现于价值活动结构对物质条件的依赖上,体现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价值全面化进程中,体现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发展进程中,还体现于价值实践效果的阶段性发展方面。
“以人为本”的这一意义,要求把握价值活动的现实条件、价值实现的相对性和不断进取的必然性,从而能够使“以人为本”的
历史进程不断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