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3.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笏”是封建时代官员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

D. “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C.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D.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田汉、郁达夫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观点。

C. 《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牌名。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D.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是盛酒器具,“酹”在这里是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 2.√3.√[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5.×[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 7.√8.×[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11.×[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13.√[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

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

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15.×[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二)皇室官职17.×[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解析】选C。

C项,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沿海一带。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选C。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D.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解析】选D。

D项,“知”,主持,掌管。

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取的名号,文中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

B.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是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弱冠、及笄,古代分别指男子和女子成年的年龄,男子加冠和女子插簪是成年的标志。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带答案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带答案

下午练习一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

C.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答案】CC项,“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表述错误。

古代兵部掌管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吏部掌管官员的选用。

2.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柳永,原名三变。

通晓音律,多为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为突出。

C.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家乡的土地上。

D.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著写纪传体史书《后汉书》。

【答案】CC项,“请求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家乡的土地上”理解错误。

“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安度晚年。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侍郎,是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C.孝悌:孝,指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悌,指兄弟间互敬互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答案】CC项,“悌,指兄弟间互敬互爱”表述有误。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参考答案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说法错误。

范晔南朝宋。

故选B。

8.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9.B【解析】B项,“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练习25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练习25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练习25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B(“太祖”,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错误。

一般指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

曹操并没有做过皇帝,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为“太祖”。

晋太祖、清太祖也没有称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西汉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服除”即为服阕,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C.草书:“汉字七体”中的一体。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号是人的别称,有“自号”与“别号”之分。

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亦可单用“京”来表示,即现代所说的首都。

B.卜筮,文中指预测吉凶的活动,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

C.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和臣民上书、征召等事。

D.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用著草称‘卜’,用龟甲称‘筮’”错误,应为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尔卜尔筮(shi ) :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高三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敕,指上告下(如尊长告诫子孙或官长告诫僚属)的文书,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散文集。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 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

明清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被称为“国子监”。

D.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宗的处所。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3.下列对联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孔子)B.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C. 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王安石)D.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当空头文学家。

(鲁迅)4.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5.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6.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
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
全国独创
逻辑语文
—文化常识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
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
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
(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
(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
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
盎然。
凹下的叫阴文,凸起的是阳文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
“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
乡亲。
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制度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详解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