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支截骨术后口颌系统的变化
下 颌 支术 后 随着 下颌 骨 的后 退 或前 徒使 口颌 系统 软
硬 组织 发 生 了一 系列 变 化 , 文 就下 颌 支 截 骨 术 后 本 退 下 颌所 引 起 的 口颌 系统 的变 化加 以综 述 。
1 软 硬 组 织 后 退 比 率 不 同
正 侧 向宽 度 比术 前 明显 减 少 , 大 多 数 患 者 术 后 6 且
维普资讯
口腔颌面外科 杂志
20 0 2年 第 l 2卷 第 2期
下颌 支 截 骨 术 后 口颌 系统 的 变 化
CH A NG ES O F A NDI M BLE SETBA CK ED BY RA M US o STEo To M Y N NA TH o STo M A TI SYSTEM o G C
比率 不 同 , 不 同部 位软 组织 的移 动 比率 亦 不 同 , 且 男
女 之 间软 组织 的移 动 比率 也有 显 著性 差 异 。 2 下唇 颏 部 软组 织 的神 经感 觉功 能 下 降。 Wet m r[ 对 2 5例 S R 后 退 下 颌 的患 s r ak 等 e 1 SO
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麻 木 , 术年 龄越 小 症状 越轻 , 接 手 越
R O术 后 虽然 殆 力 与 牙 接 触 提 高 了 , 在 1年 内 尚 台 但
不 能达 到 正常 , 尚需 进 一 步 调 整 牙 关 系 , hok 面 颌 畸 形 患 者 行 S R l J SO
或 IR V O术 后 , 摄 头 颅 定 位 侧 位 片 x线 片 的方 法 用 拍 摄术 前及 术 后 6~1 2个 月 患 者 的头 颅 侧 位 片 , 来
研 究下 颌 软硬 组 织 的后 移 比率 , 过 测 量 几 个 特 征 通 性 的软 硬 组织 点 来 判 断 下 颌 软 硬 组 织 的 后 移 比率 ,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结合 , 止 氨 基 酰 t 阻 RNA在 该 位 置 上 的 连 接 ,从 而 抑 制 肽 链 增 长 和 蛋 白 质 合 成 , 可 引起 细 菌 胞 质 膜 通透 性 改 变 , 胞 内的 核 苷 还 使 酸 和 其 他 成 分 外 漏 , 而 迅 速 抑 制 DNA复 制 , 从 属快 速 抑 菌 剂 , 高 浓 度 时 也 具 有 杀菌 作 用 。
中外健康文摘 2 0 年2 0 5 月第B 卷第4 W r lat ) c t M dc lP r dc 期 o l I l 1 g s e ia e i i d c h i o a
论 著
强 , 次 为 头 孢 哌 酮 。头 孢 三 嗪 对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活 力 差 , 其 t 其 但 l
必 减 量 , 广 谱 、 效 及 低 毒 的 特 点 。 孢 哌 酮 对 一 般 G+和 G一 口服吸 收迅 速 ,血浓 度和组织 浓度高 ,t/ 具 长 头 l 2长 ,副作用较轻。 菌不及头孢噻肟 , 但对铜绿假单 胞菌及沙雷菌 活力强 , 要经胆 主 4喹诺酮类 道排泄 ,肾毒性极小 ,对酶稳 定性较差 。 喹 诺 酮 类 为 化 学 合 成 抗 菌 药 物 , 要 作 用 于 DNA旋 转 酶 , 主 阻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匹 罗和头孢吡肟等与第三代相 比抗菌 断细菌 的DNA复制 、转 录和修复 、重 组 ,系杀菌类 药物 。 谱 更 广 ,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作 用 增 强 ,对酶 更 稳 定 ,对 细 菌 细 胞 膜 对 第一代主要代表 为萘啶酸 ,由于其 抗菌谱 窄, 用弱 , 作 副作 的穿 透 性 更强 。 用明显 , 已遭 淘 汰 。 二 代 以 吡 哌 酸 为 代 表 , 要 对 G一 菌 有 效 , 第 主 2氨基糖苷类 在 体 内 不 易 代 谢 ,血 浓 度低 ,约 8 % 以原 形 经 肾 脏 排 泄 , 主 要 0 故 氨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作 用 于 细 菌 体 内 的核 糖 体 , 制 蛋 白 质 的 用 于 泌 尿 系 和 肠 道 感 染 。第 三 代 含 氟 ,又 称 为 氟喹 诺 酮 类 ,目前 抑 合 成 ,为 静 止 期 杀 菌 剂 ,在 碱 性 环 境 中 作 用 较 强 。 临床 常用的有诺氟 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 本 类抗 生 素 包 括 链 霉 素 、 那 霉 素 、 大 霉 素 、 布 霉 素 、 卡 庆 妥 阿 沙 星 和 洛 美 沙 星 等 。氟 喹 诺 酮 类 抗 菌 谱 与 第 三 代 头 孢 菌 素 相 似 , 米 卡 星 、小 诺 霉 素 、奈 替 米 星 、西 索 米 星 和 新 霉 素 等 。该 类 抗 生 对各种肠 杆菌科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 、 铜绿假单胞 菌及其他假单 素 对 需 氧 G一 菌 有较 强 的 抗 菌 活 性 , 大 肠 杆 菌 、 炎 杆 菌 、 杆 对 肺 变 胞 菌 、不 动 杆 菌 属 作 用 较 强 ,对 G +菌 包 括 MRS 和肠 球 菌 也 有 A 形 杆 菌 和 流 感 嗜 血 杆 菌 高 度 敏 感 , 一 些 比 较 耐 药 的 条件 致 病 菌 对 定 的作用 ,对卡 他布 兰汉菌非 常敏感 ,厌氧菌耐药 。 在各 种氟 如 沙 雷 菌 、肠 杆 菌 、枸橡 酸 杆 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不 动 杆 菌 和 产 喹 诺 酮 类 中环 丙 沙 星 的抗 菌 活 力 最 强 , 次 为 氧 氟 沙 星 , 者 对 其 两 碱 杆 菌也 有 较 高 的 敏 感 率 , 中 以阿 米 卡 星 作 用 最 强 。 基 糖 苷 结 核 杆 菌 和 其 他 分 枝 杆 菌 、支 原 体 、衣 原 体 也 有 一 定 作 用 。 其 氨 类对 摩拉 菌具 有 一 定 的 抗 菌 活 性 , 葡 萄 球 菌也 有 较 好 的 抗 菌 作 对 5四环素 类该类 用 ,以奈 替 米 星 活 力最 强 ,但 逊 于 第 一 、第 二 代 头 孢 菌 素 ,对 各 四环 素 类 主 要 通 过 与 细 菌 核 糖 体 3 s 单 位 在 A位 上 特 异 性 o亚
一例小颌畸形患者牵张成骨术后行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正颌手术的手术配合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2019年第4卷第13期V ol.4, No.13, 2019130一例小颌畸形患者牵张成骨术后行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正颌手术的手术配合许来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目的 探讨小颌畸形伴颞下颌关节强直牵张成骨术后患者行口内口外联合切口下颌升支矢骨劈开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方法 通过对一例小颌畸形行牵张成骨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随访,从而总结此类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正颌手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
结果 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紧张情绪的缓解起了很大的作用。
洗手护士备好正颌器械,术中默契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口内外联合切口成功避免了左侧下颌骨牵张成骨骨折的风险。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正颌效果满意。
结论 全面有效地做好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保证牵张成骨术后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正颌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疗效满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正颌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3.130.02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4岁,因“张口受限18年,伴下颌歪斜、短小十余年”,于6年前我院全麻下行“左颞下颌关节黏连松解术、关节盘成形术”;4年半前行“左下颌升支切开术+牵张器植入术”,术中牵引长度为2mm,术后共牵引15mm;4年前行“左下颌升支牵张器取出术+左下颌骨体部牵张器植入术”,术后共牵引15mm,3年前于我院拆除牵张器。
2年前于我院正畸科行术后正畸治疗,持续至今,现咬合恢复可。
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偏颌畸形”收入院。
入院诊断:偏颌畸形,小颌畸形,左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左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
2 手术护理2.1 术前准备2.1.1 心理护理。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
JB n b d C i, g s 2 1 Vo. 7, o 8 e  ̄ u Me olAu u t 0 2, 13 N .
[ 章 编 号 ]10 - 0 (0 2 0 -800 文 0 02 0 2 1 )80 9 -3 2
’临 床 医 学 ・
改 良下 颌 升 支 矢 状 劈 开 截 骨术 在矫 治下 颌 骨 畸形 中的应 用
o eu p r n w r ot j df i o hl yw r g o . o c s n :ra e t f a d ua d v t nw t t o f d s t f h p e a dl e t h a a c l r o g ee o d C n u i sT et n o m n i l e i i i em d e  ̄t t o o wn a am p o l o m b r ao hh i i a a l
W U Z ig n , HAN Ka , I h n — a , a W A h—a g Z G i L AO S e g k i XU T o, NG —h n, De s u GAO Yil -n i
( eat n o to y TeFr f i e o i l eg uMei l o eeB n b n u 2 3 0 , hn ) Dp r tfS ma l ,h itf l t H s t B n b d a C lg , eg uA h i 30 4 C ia me o t o g sA a d p a o i f c l
s l a 3so too o i e t rh d n i t ame ti ae e t e w y w ih i ot y o en d l p l d i l i . p i rna se tmy c mb n d w h o o o t r t n s f ci a , hc sw r fb ig w ey a p i n ci c t i t c e v h i e n
手术讲解模板: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资料: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
注意事项:
测定根尖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之 间有5mm以上距离),不做下牙槽神经血 管束完全显露的情况下,则颊舌向水平截 骨不能采用颊侧高斜向舌侧低的方法,而 应将截骨平面与 面平行,避免直接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由于牵拉所致的下唇麻木,一般术后2~3 个月可以恢复。若术中发现该神经被离断, 在手术结束前应予吻合。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手术资料: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
注意事项:
下颌后部根尖下截 骨术常需要首先在下颌骨外侧开窗、显露 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可从颏孔开始,用裂 钻做10mm长,6mm宽左右的骨窗,并逐一 取除外侧骨皮质,至第2磨牙后约 5mm处,用刮匙小心去除松质骨,显露下 牙槽神经血管束。在截骨时需轻轻提起加 以保护。如截骨在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之上 进行(
手术资料: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
注意事项:
作时要有支点,避免器械滑脱, 并将手指置舌侧感觉截骨器械进入深度, 避免损伤牙骨段附着的软组织;显露下牙 槽神经血管束的水平截骨应颊侧稍高斜向 舌侧稍低,使舌侧骨板有较多的黏骨膜及 肌肉附着;松动骨段,就位及去骨干扰时 手法要轻柔,对软组织要有器械保护;如 牙骨段移动较大时,可先将牙骨段压
手术步骤:
骨时提起该血管神经束,加以保护(图 10.8.2.4.3-25)。单纯全下颌根尖下截 骨术无论在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之上或之下 施行,全牙列骨段均已不能直接从该血管 束获得血液供应,而是依靠舌侧和颊侧软 组织附着的营养蒂。磨牙后垂直截骨和全 牙列根尖下截骨线连接后,松动牙骨段, 并前移至术前设计位
手术资料: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用含有适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在全下 颌龈颊沟黏骨膜下注射,从一侧磨牙后前 庭沟附着龈下5~10mm唇颊黏膜作切口, 切开黏骨膜(图10.8.2.4.3-11)。在颏 孔区切开黏膜后,钝性分离,显露颏神经 血管束,再切开骨膜;在下颌前部切开黏 膜后,呈切线斜向牙槽骨,使部分唇颏肌 留在牙槽骨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何佳仪;孙佳麒;江宏兵【摘要】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损伤是下颌正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和术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有关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与手术因素.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作为最常用的下颌正颌外科术式,术中操作技巧与IAN损伤密切相关.IAN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患侧下唇、颏部、牙龈的感觉缺失,少数患者出现持续疼痛,触痛以及咬合疼痛或不适.该文对正颌术后IAN损伤的发病特点、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 (IAN)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mandibular orthognathic surgery.And it is also the issue that patients and surgeons are all concerned about.Morbidity of IAN injury is reported differently.Influence factors of its occurrence include anatomy and operation ones.As the most famous orthognathic operation, the operative skills of mandibular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IAN injury.The main symptom of IAN injury is anaesthesia of lower lip, chin, and gingiva in affected side.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show continuous pain, pressing pain and suffering from occlusal pain or discomfort.This paper reviews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rapies of IAN injury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makes a brief summary.【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5页(P380-384)【关键词】正颌外科;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下牙槽神经;麻木;神经损伤【作者】何佳仪;孙佳麒;江宏兵【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3经Trauner和Obwegeser改良后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SSRO)在正颌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术式之一[1]。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并发症: 难的征象出现(如鼻翼煽动、三凹征等) 则应及时处理,杜绝窒息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并发症: 2.出血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并发症:
术中若误伤较大血管可致较严重出血,例 如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时损伤颌内动脉 或腭大动脉,下颌骨升支截骨时损伤下牙 槽动脉等。因此,作LeFortⅠ型截骨时, 在上颌骨后端与翼板断离的过程中,骨刀 不能放置过高,凿入的方向不能向上,以 防损伤颌内动脉。截断上颌窦内侧壁时, 在靠近后端要注意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术后护理:
去除 板等,以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谢谢!
在下颌孔上方1.0cm处用带弓背的来复锯横行将升支上1/3内外侧骨板在同 一水平面断离(图10.8.2.1.2-4,10.8.2.1.2-5),或者内侧、外侧骨板不 同平面截骨,离断,以加大骨创面积,利于术后骨愈合。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手术步骤:
4.骨块固定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术后护理:
防止复发、维持疗效是术后后期的重要工 作。其措施主要应在手术中就开始,包括: 合适并可靠的固定方法,必须保持下颌骨 髁状突在关节窝内才作骨段的固定以及进 行必要的辅助手术(如过大舌部分切除) 等。术后的处理也很重要,包括维持固定、 戴用位置保持器、矫正不良习惯(如伸舌) 等。
术前准备:
4.在术前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将弓丝弯制成可行颌间牵引的带钩夹板并 结扎固定。或者在上下颌两侧尖牙和第2磨牙牙齿上分别做带环,放置带 钩夹板并将夹板分别结扎在每个牙齿上,以备术中和术后进行包括 板在内的颌间固定。
专业实践能力(A1-A2型题2)【2015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口腔颌面外科)(含答案)】
涉及图片: 19.Furlow瓣的主要作用是( )。 A.封闭裂隙鼻腔侧 B.封闭裂隙口腔侧 C.延长软腭并恢复肌纤维方向 D.封闭硬软腭交界处菱形创面 E.缩小咽腔
精品文档
6
【答案】C
涉及图片: 20.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方法不包括( )。 A.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B.改良式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C.腭咽肌瓣转移术 D.提肌重建术 E.可摘式软腭上抬器 【答案】D 【解析】对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治疗有多种手段,非手术方法包括戴用可摘式软腭上抬器、发音辅助器;手术方法 包括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改良式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以及腭咽肌瓣转移术。提肌重建术一般在腭裂修复术中使用。 涉及图片: 21.腭裂手术后的并发症不包括( )。 A.瓣脱落 B.窒息 C.出血 D.感染 E.穿孔或复裂 【答案】A
E.采用患侧红唇含肌肉三角瓣插入健侧的方法可以修复唇珠形态
【答案】D
【解析】采用健侧红唇含肌肉三角瓣插入患侧的方法,由于红唇上的切口缝合线与白唇上的切口缝合线方向一致, 易产生术后伤口瘢痕收缩,导致术后唇峰上移。
涉及图片:
16.关于Millard旋转推进法的优缺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唇高恢复良好
涉及图片:
9.以下哪项不是横跨面部腓肠神经移植术的适应证( )。
A.新鲜外伤造成面神经总干颅外段及其分支缺失,无法进行吻合者
B.中枢性面瘫发病后1年以内功能未得到恢复者
C.中枢性面瘫早期修复后1年效果不佳,面部表情肌尚未严重萎缩者
D.陈旧性面瘫,作为吻合神经血管游离肌肉移植术两期法的一期手术
精品文档
B.切除组织少
精品文档
5
C.鼻底封闭好 D.初学者不易掌握 E.定点灵活 【答案】A 【解析】此为下三角瓣的优点。 涉及图片: 17.唇裂的术后护理中正确的是( )。 A.患者在术后全麻未醒前,应侧卧,以免误吸 B.全麻患儿清醒后8小时,方可给予少量流食 C.术后创口应予敷料包扎,直至拆线 D.正常愈合的创口应在术后5~7天拆线 E.如使用唇弓,应在5~7天去除 【答案】D 【解析】A应为仰卧,头偏一侧;B应为清醒后4小时;C应为术后第1天即可拆除敷料,暴露创口;E应为10天后去除。 涉及图片: 18.腭裂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医师密切合作,根据患者发育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便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 果。其中,语音治疗的年龄一般在多少岁合适( )。 A.2岁以内 B.4岁以上 C.9~11岁 D.18岁以上 E.20岁以上 【答案】B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升支截骨术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下颌升支截骨术
科室:口腔科 部位:下颌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概述: 用于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治疗。 下颌 骨及下牙槽神经(图10.8.2.1.6-1~ 10.8.2.1.6-3)。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适应证: 下颌升支截骨术是适合于下颌前突畸形、 牙合畸形、小颌畸形、偏颌畸形、第一鳃 弓综合征等颌骨畸形的常用手术。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术前准备: 3.板制作,在模型外科的基础上用自凝塑 料制作板。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术前准备:
4.在术前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将弓丝弯 制成可行颌间牵引的带钩夹板并结扎固定。 或者在上下颌两侧尖牙和第2磨牙牙齿上 分别做带环,放置带钩夹板并将夹板分别 结扎在每个牙齿上,以备术中和术后进行 包括板在内的颌间固定。
并发症:
(2)出血:术中若误伤较大血管可致较 严重出血,例如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时 损伤颌内动脉或腭大动脉,下颌骨升: (3)神经损伤:例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 截骨术中可能误伤下牙槽神经。截骨时的 预防措施与防止损伤下牙槽动脉相同。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手术步骤: 切开下颌骨下缘处的骨膜和嚼肌附丽,用 分离器广泛剥离抬起嚼肌,充分显露升支 外侧骨面。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手术步骤: 3.升支截骨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手术步骤: 4.下颌前移、重建咬合、植骨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手术步骤:
双侧或单侧升支离断后,下颌即可前移或 旋转重建板记录的咬合关系。升支横行和 纵行的骨缺损间隙内充填髂骨骨块,用微 型钢板螺钉固定。
手术资料:下颌升支截骨术
67例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的手术配合
32 巡 回 护 士 配 合 .
较深 刻的 护理配 合体会 , 现报 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6 7例 , 2 男 9例 , 3 女 8例 , 龄 1 ~ 6岁 , 年 53 平均 2 . , 中 5 22岁 其 6例进行 了术 前正 畸治疗 。 中 术
转 ” 能 , 减 少 马达 损坏 , 由于 此两 个 开 关靠 得 功 可 但
很近 , 手术 医生容 易误 踩开关 , 因此 巡 回护士 要注 意
支和部 分下颌 体 ; 往复锯 分别 完成水 平 、 状 和垂 用 矢
直 3条 截骨线 的截 骨 , 用骨 凿行矢 状 劈开 , 动 分离 撬 已劈开 的近远 心骨段 ; 以 同法 在对侧 施术 。 继 完成 双 侧骨矢状 劈 开后 , 戴上 咬合板按 要求 后退 、迁 徙下 . 颌, 用小 夹板 固定近 远心 骨段 。
转/ i , 复 锯 2 0 mn 往 00 0转/ i) m n 和冲 水 速 度 (0 10 2 ~0 滴/ i) 不 能超速 运转 , 防手柄损 坏 。 力系统 脚 mn , 以 动
控开关有“ 正转 ” “ 转 ” 能 , 、反 功 正常 工 作要 使 用 “ 正
手术 在 鼻腔气 管 内插 管全 麻下进 行 。采用 口内 入路 ,在牙合 平面 水平 至第 1 牙 远 中的龈颊 沟颊 磨 侧黏膜 沿外斜 线切 开黏骨 膜 ,剥离 骨膜 和暴露 下颌
维普资讯
20 0 7年 l 2月
护
理
学
报
De e e , 0 7 c mb r 2 0
Vo .4 No 1 11 .2
第 l 4卷 第 1 2期
J un l f u s g C ia o ra o ri ( hn ) N n
正颌手术示意图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1.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2.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3.颏成形术 4.下颌角截骨术
颏成形术
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术
颏成形术
颏成形术
01
1.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2.下颌失装劈开截骨术 3.颏成形术 4.下颌角截骨术
下颌角截骨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01
1.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2.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3.颏成形术 4.下颌角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01
正颌手术示意图
01
1.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2.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3.颏成形术 4.下颌角截骨术
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切开术
口腔外科学(二)
口腔外科学(二)单选题(200题,100分)1、患者,男,11岁,下颌呈相对后退位,口唇闭合呈现口唇肌肉紧张,覆牙合5mm,覆盖9mm,四颗第一磨牙为II类关系,上前牙拥挤明显,ANB角为10°,SNB角为84.5°,X线显示四颗第三磨牙存在,下颌Spee曲线明显。
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0.5分A.促进下颌发育B.促进上颌发育C.抑制下颌发育D.抑制上颌发育E.抑制上颌发育,促进下颌发育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根据所提供的资料,下颌后退位,ANB10°,提示为骨性错牙合,治疗原则是抑制上颌发育,促进下颌发育。
2、患者晨起发现刷牙时右侧口角流涎,照镜发现右侧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
就诊后查体,右侧口腔颊、舌及口底黏膜较对侧干燥、无光泽;右侧舌前2/3味觉较对侧迟钝;听力较对侧差;Schirmer试验发现右侧泪液分泌少于对侧。
该患者面神经损害的部位可能在0.5分A.茎乳孔以外B.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C.膝状神经节D.膝状神经节以上E.镫骨肌神经节与膝状神经节之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味觉、听觉及泪液检查结果,可明确面神经损害部位。
茎乳孔以外:面瘫;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镫骨肌神经节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十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膝状神经节以上: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
3、圆而钝的畸形中央尖0.5分A.不处理B.少量多次磨除C.干髓术D.根管治疗术E.根尖诱导成形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畸形中央尖是由于牙发育期,牙乳头组织向成釉器突起,在此基础上形成牙釉质和牙本质。
对于圆而钝的畸形中央尖可不作处理。
4、患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拔牙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0.5分A.贫血患者,只要血红蛋白维持在80g/L以上,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一般可以拔牙B.慢性贫血患者,因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代偿功能,即使血红蛋白较低,一般也能耐受拔牙手术C.老年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伴有贫血症状,只要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可以拔牙D.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治疗缓解,血红蛋白维持在80g/L以上,可以拔牙E.急性白血病患者一般不宜拔牙,慢性白血病患者需要拔牙时,也必须有专科医生的配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为避免术后出血,对于老年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拔牙前血红蛋白应该维持在100g/L左右。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2 3 3下齿 槽 神 经 损 伤 : 寻 问患 者 是 否有 下 唇 及 颏部 麻 木 或 .. 感 觉 异 常 。这 是 下 颌 截 骨 术较 为常 见 的并 发 症 , 并 发 症 多 此
时 发现 处 理 后均 痊 愈 。
2 护理 对 策
数 为暂 时 的 , 住 半 年 内恢 复 。发 现 此 并 发症 时及 时 与 患 者 均
年 Hne u tr曾给 下 颌 前 突 畸 形 下 了这 样 的定 义 :下 颌 骨 过 分 的 向前 突 出 以致 造成 前 牙 反 , 闭 u不便 以及 容 貌 的 破 坏 。 台 下 颌 前 突 畸形 常 伴 有 牙颌 关 系 的错 乱 , 牙 反 骀或 伴 开 聒 , 前 后 牙 呈 安 氏l 类 错 聒关 系 , 面下 13的突 出是 其显 著特 征 , I I 颜 / 约 占各 类 牙颌 面 畸形 者 的 3 % 5 ;根据 美 国流行 病 学调 查 资料 , 需 要 行 外科 正畸 治 疗 的下 颌 前 突 畸 形 ,2 1 岁 青 少 年 约 占 1~ 7 1r, % 1除影 响 患 者 的容 貌 外 观 外 ,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语 言 及 4 还 咀 嚼功 能 , 下牙 槽对 合 不 齐并 常 常带 来严 重 的心 理 障碍 。 上 我 院于 20  ̄2 0 0 5 0 9年 对 9 例 下 颌 前突 畸形 患者 采 用 下颌 升 支 5
医院口腔外科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操作规范
医院口腔外科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用于前伸下颌,矫治下颌发育不足后缩畸形。
2.亦可用于后退下颌,矫治下颌发育过度前突畸形。
3.与其他手术配合,矫治伴有骨性下颌后缩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双颌畸形等复杂病例。
【禁忌证】同下颌支斜行(垂直)骨切开术。
【操作程序及方法】1.本手术均经口内路径施行。
口内黏膜切口基本同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
2.剥离与显露。
用升支剥离器紧贴下颌支前缘骨面由下而上剥离颏肌附着直达喙突。
于下颌支内侧,在下颌孔平面以上紧贴骨面,分离软组织至显露进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继于下颌支与下颌体相交部的颊侧,分离软组织,至下颌第二磨牙颊侧达下颌下缘。
3.在下牙槽神经血管束进入下颌孔的上方,用裂钻水平向切开下颌支内侧骨板,其后界止于下颌孔后缘0- 5cm处。
4.由内侧水平骨切开线前端向下,经下颌支前缘,过外斜线,在下颌第二磨牙颊侧相应处转而垂直向下,呈矢状及垂直向切开颊侧骨外板直达下颌下缘内侧。
如用于后退下颌,则按设计后退量,在垂直骨切开线后方,切除相应的颊侧骨板。
5.用双面薄刃骨凿,分别经下颌支与下颌支体交界部的骨沟进入,在外侧骨板与松质骨之间逐步完成骨劈开术。
并用骨凿插入劈开骨间隙,做缓慢旋转性撬动,分离已劈开的近心骨段,至远心骨段能无明显阻力的前后移动。
用同法在对侧施术。
6.将导板戴至上颌。
牵引远心骨段至理想位置,并使其上、下牙列与导板吻合。
用橡皮圈做颌间弹性固定。
7.确认双侧髁突、咬合关系居正常位后,在近远心骨段重叠部用小型钛板或钛镙钉固定。
8.冲洗创腔,分层缝合创口。
【注意事项】1.术后观察同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
2.用钢丝骨内栓结固定者,术后颌间弹力牵引固位至少保持6周。
3.本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牙槽神经、血管损伤引起的术中大出血及术后下牙槽神经分布区出现的感觉障碍,以及骨段移位引起的开与颞下颌关节症状等。
故术中应注意相应操作牢靠的固定,术后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改变及面型的影响
2 下颌角间宽度增大的缘由
及咬合关系的约束而保持位置相对不变,假如术中小型钛板塑形弧度较大,
2.1 三层骨皮质的形成:矢状劈开时,骨板裂开位置是在下颌舌侧沟 将造成近心骨段前缘外翘,从而导致下颌角间宽度增大。②拉力螺钉:因
处,远心骨段后退时,升支内侧骨皮质和部分骨松质与未被劈开的升支后 为有加压固定的作用会消除远心端后退后形成的“V〞形间隙,使近心骨
1 近心骨段的移动方向及下颌角间宽度的转变趋势 目前对于双侧 SSRO 后退下颌术后髁突位置的商量较多,对下颌角间 宽度的商量尤其是利用正位头颅 X 线片对正貌的对称性和术后美观效果 的评估甚少[6]。Ingeborg[7]等最早对 42 例双侧 SSRO 前徙下颌的患者下
商量[3,9]证明并非如此。Choi[3]等的商量说明,失劈后退下颌时,骨段 固定后早期与固定前相比,近心段会发生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其中髁突通 常向后下移位并沿长轴内旋,下颌角则向外并向前下移位,导致下颌角间 宽度增加。类似的商量[11]说明,术后,1 年,相对于前颅底,髁突的位
缘全层骨质相重叠,形成三层骨皮质,从而使下颌角间宽度增加。
段前部内移后部外翻,下颌角处向外张开发生增宽,此因素与 Carter 的
2.2 截骨线的方向及形态:Watzke[7]曾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矢状劈 关于术后下颌角增宽的假说[12]相一致。固位螺钉因能够保证“V〞形间
开时垂直方向平滑的劈开线可幸免下颌角间宽度的转变。黄伟[10]等测量 隙的形态而不会如此。
段后退的轴线也并不平行,因此,骨段后退时会发生横向或上下的错位移 Mobarak[14]等提出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是比较稳定的,平均复发率在颏
动,造成近心骨段向外移位导致面下宽度增加。
前点(Pg 点)处为 26%,在下齿槽座点〔B 点〕为 19%,72%的复发都发生于
现代正颌外科基本手术及操作要点
作者单位: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外科中心通讯作者:王兴,Email:kqwx@,电话:0102621799772 2297・专家笔谈・现代正颌外科基本手术及操作要点伊彪 王兴 外科矫治牙颌面畸形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瑞士学者Obwegeser20世纪50年代首创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60年代以美国学者Bell颌骨血运的基础研究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正颌外科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随着现代正颌外科基本理论的不断丰富、术前术后正畸技术的完善及各种辅助外科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正颌外科经历了由多阶段手术到一次完成多个手术组合,从多种手术术式矫正一类牙颌面畸形到少数经典手术术式矫治多种牙颌面畸形的发展过程。
今天,标准的同期双颌外科手术(包括上颌骨的LeF 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升支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已成为正颌外科应用最广泛的外科基本技术。
由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完成的下颌升支截骨术主要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若熟练掌握正颌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要领,在严密的术前诊断和设计的指导下巧妙地结合3种基本术式和其他辅助手术,就能成功地矫治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牙颌面畸形,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我们就现代正颌外科手术的操作要点作一讨论。
一、上颌LeF ortⅠ型截骨术LeF ortⅠ型截骨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大型手术,因剥离、截骨范围广泛,加之上颌骨血运丰富,在截骨过程中可能损伤如颌内动脉、腭降动脉等知名血管。
因此避免术中的大出血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是安全实施这一手术的关键。
这里重点讨论LeF ortⅠ型截骨术出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首先该手术应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在麻醉过程中应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将收缩压控制在90mmHg左右,这一措施常可使出血量减少50%以上。
同时在行黏骨膜切口前应使用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1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在使用手术刀片切开黏膜后可使用高频电刀切开黏膜下组织、少量肌肉和骨膜,以有效地减少软组织出血。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用弯Kocher钳夹持住喙突根部,大约在上颌平面稍上方的位置,在骨 膜下从升支前缘向后剥离升支内侧软组织,直至看见下颌小舌或下牙 槽神经血管束。
2.水平骨切开:用剥离器将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及其周围软组织与骨面隔离, 用裂钻或往复锯在下颌孔稍上方、紧贴近小舌处行水平骨切开,骨切口 从升支前缘开始,越过下颌孔上方至其后方的下颌神经沟。
手术方法与步骤
从矢状面劈开下颌支
手术方法与步骤
5.移动远心骨段:用定位合板引导远心骨段移动到矫正位,并行 颌间固定,如果用于矫正下颌前突,还须在近心骨段垂直骨切 口处截除一段与远心骨段后退距离相当的皮质骨。
手术方法与步骤
6. 固定:有两种方式固定移动后的骨段,一种是双皮质骨螺钉 ( bicortical screws ) 固 定 , 另 一 种 是 钛 板 与 单 皮 质 骨 螺 钉 (plates and monocortical screws)固定,后者更常用。
七.缺点
虽然SSRO在骨组织进行,但若不注意骨组织改变对软组 织的影响,是不会收到满意效果的。牙与骨的相互关系, 不仅对术前去补偿治疗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正确估计 磨牙区颊侧皮质骨截骨量.手术调整前殆覆盖关系有明 显的指导意义,由于唇组织与牙和牙槽突不是附着关系, 而是靠前牙和牙槽突的支持,所以在SSRO的治疗中,下 唇的移动与硬组织是不一致的。良好的面形获得最终取 决于软组织.正常唇功能获得和疗效的巩固也与软组织 有关系。SSRO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前进行正确的诊断和 设计.而头影测量是畸形诊断与手术设计的重要手段。 没有这些测量数据则会失去手术诊断和设计的标准,通 过硬软组织的VTO(术后面形预测)技术对比。可以看出下 颌前突主要畸形因素得到纠正,各项数值均达到或接近 正常。可做下颌前突同其他畸形区别指标 141。SSRO是 一种整形手术,者及家属要求较高。因此术前必须充分 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要求,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降低医疗纠纷等意外情况的 发生几率。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注意事项:
测定根尖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之 间有5mm以上距离),不做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完全显露的情况下,则颊舌 向水平截骨不能采用颊侧高斜向舌侧低的方法,而应将截骨平面与 面平行,避免直接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由于牵拉所致的下唇麻木,一 般术后2~3个月可以恢复。若术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置,在截骨间隙植骨,提高下颌骨高度,微型钛板固定(图10.8.2.4.326)。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注意事项:
垂直截骨时不应过多去除牙周骨质,因为 不拔牙的牙间垂直截骨,在牙槽骨及牙槽 嵴区可用小薄骨凿成45°角劈开牙间牙槽 骨,而不用裂钻直接锯开牙槽,以免牙周 骨缺损;在第2磨牙后区垂直截骨应在其 远中3mm处进行。
手术资料:下颌全牙列根尖下截骨术
术后处理: 1.全麻后常规护理,注意术后渗血及呼吸 道通畅。
术后处理: 5.如为髂骨移植,应卧床5~7d,取骨部 位沙袋加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05
术中注意要点
1.升支内侧剥离骨膜时勿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仰卧位时升支前缘内侧骨质宽厚、 障碍视野,特别注意内侧后缘骨膜的剥离,拉钩放置恰当才能做到确切。 2.截骨时升支内侧的水平截骨线,从前到后横行离断内侧骨板,电动钻、锯截骨时勿 损伤翼颌间隙和颌后窝内的重要神经、血管。纵行劈开时骨凿应紧贴升支外侧骨板, 勿损伤下颌管内的神经、血管。劈开深度注意达到升支后缘和下颌骨下缘。 3.去骨 依据升支矢状截骨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去骨的部位亦不同。例如截骨后退时, 外侧骨片前下方去骨;截骨后退抬高时,内侧骨片上缘需去骨;截骨前伸时,内侧骨 片前方需去骨。 4.术后止血彻底 升支矢状截骨时操作要稳、准,骨刀和锤的使用应注意力度和节奏, 避免粗暴用力,避免意外损伤翼颌间隙内的下牙槽动脉、颌后窝的颈外动脉、面神经 和颌下区的颌外动脉。骨块固定时尽量将内外侧骨片紧密加压固定,以防截骨面骨髓 腔渗血。
由于正颌外科多有口内伤口,并常作颌间固定,因此口腔卫生的保持很重要。术后早 期,多由医护人员协助清洗口腔;后期则可由病人漱口或用小牙刷自行清洗。口腔护 理时,应注意避免扰动伤口或引起结扎丝松脱或移位。。
防止复发、维持疗效是术后后期的重要工作。其措施主要应在手术中就开始,包括: 合适并可靠的固定方法,必须保持下颌骨髁状突在关节窝内才作骨段的固定以及进行 必要的辅助手术(如过大舌部分切除)等。术后的处理也很重要,包括维持固定、戴 用位置保持器、矫正不良习惯(如伸舌)等。
用升支撑开钳插入彻底分开内外侧骨板。双侧 完成截骨后即可戴入板重建新的咬合关系。
D 截骨块的固定
大骨块按设计移动、按板重建新的上下颌牙齿 的咬合关系后,进行截骨块的固定,一般在升 支前下方用加压螺钉、小钛板或钢丝固定,有 时做颌周围结扎固定
F 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
冲洗伤口后再次彻底止血,颌下区戳创放半管 引流条,口内伤口全层缝合。
PART 03
麻醉和体位
在鼻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病人取仰卧位,垫肩,头略后仰
PART 04
手术步骤
A 切口
沿口腔内下颌升支前缘或外斜嵴切开黏膜、黏 膜下组织,切口下端斜向外下方达第1磨牙远中 外侧前庭沟底深达骨面
B 显露升支内外侧骨面
用骨膜分离器从升支内外侧骨膜下剥离,分开 颞肌附丽,外侧只限于嚼肌附丽前方,内侧剥 离时应仔细寻找下颌小舌,注意保护下颌小舌 后下方进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继续 剥离下颌孔上方的骨膜,并用弯的剥离器一直 剥至升支后缘。
目录
1、 适 应 症
5、 术 中注 意要 点
2
3、
4
、
麻醉
、
术
和体
手
前
位
术
准
步
备
骤
6
7
、
、
术
并
后
发
处
症
理
PART 01
适应症
适用于下颌前突畸形、开畸形、小颌畸 形、偏颌畸形、第1鳃弓综合征等牙颌面 畸形的常用手术。
PART 02
术前准备
1.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 观测下颌骨与颅底平面、眶耳平面和平面的 关系,确定升支截骨的方式,移动距离和方向,进行剪纸拼对预 测术后畸形纠正程度。 2.模型外科 将关节、口内咬合关系转移至韩氏架上。锯开研究模 型重新排列上下颌牙的咬合关系,观测截骨块在上下、前后、左 右三维空间上的移动距离。 3.he板制作,在模型外科的基础上用自凝塑料制作板。 4.在术前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将弓丝弯制成可行颌间牵引的带钩 夹板并结扎固定。或者在上下颌两侧尖牙和第2磨牙牙齿上分别做 带环,放置带钩夹板并将夹板分别结扎在每个牙齿上,以备术中 和术后进行包括板在内的颌间固定。
正颌外科术后,多数病人尚需进行术后正畸监管和处理。其内容包括:协助防止复发、 调整咬合、关闭间隙等以达到理想咬合关系,保持满意的咀嚼功能和外形。病人出院 时就应告诉病人近期内约2周左右复诊1次,以便根据其年龄、畸形类型、手术方式等 进行颌间牵引、矫治器等的指导和变换,以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去除板等,以保证良好 的手术效果。
全身情况稳定后,首要的问题是维持骨段的固定,保证骨块于理想的位置上顺利愈合。 作颌间固定或口外支架固定者,需经常检查观察,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加固。这些外固 定一般需保持2个月左右,但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上或下颌骨)、范围的大小(全 部或局部截骨)、是否已作骨间固定等情况而可将颌间或口外固定期限进行调整,目 前,骨块的固定常采用钛接骨板行坚固内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
C 矢状劈开下颌支 • 升支前缘纵行用电钻打孔或矢状锯劈开分成
内外部分。
• 内侧在下颌小舌上方1.0cm处横行用来复锯 截断内骨板,其前端与升支前缘矢状线相连。
• 升支前缘劈开线下端斜向外下方,在第1、2 磨牙之间颊侧骨板上做垂直截骨。
• 用薄骨刀从升支前缘进入,沿外侧骨板逐渐 劈开至升支后缘和下颌骨下缘(后段)
PART 07
并发症
正颌外科在术中和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术者应 以认真负责的精神进行手术,遵守手术要求,正确、 小心细致地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以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1.呼吸道梗阻
呼吸道急性梗阻、甚至导致窒息,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全麻苏醒期间,由于呕 吐误吸、分泌物阻塞、体位不当、舌后坠、气管插管拔管后喉头水肿,以及随后的 局部组织水肿,加上颌间固定等因素,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应该采取措施,防止 其发生。并严密观察病情,消除可能引起呼吸道急性梗阻的因素。如有呼吸困难的 征象出现(如鼻翼煽动、三凹征等)则应及时处理,杜绝窒息并发症的发生。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sagittal split ramus os ramus osteotomy
是将下颌支从矢状面劈开,形成带有髁突与冠突的近心骨段和带有牙列 与下牙槽神级的远心骨段,通过向前/向后移动或旋转远心骨段来改变下颌骨 的长度和位置的一种矫治下颌骨发育畸形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
PART 06
术后处理
正颌外科术后,采用全麻者应送至麻醉苏醒室或严密监护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严密观察,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特别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和有无明显出血。 已作颌间固定者,更应警惕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而予以防止。对于可能或易于发 生呼吸道梗阻的病人,可使用材料质量好的导管,采用术后保留导管的方法,以保证 病人安全渡过术后组织水肿高峰期,避免呼吸道梗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