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精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下面是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2)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2)二、走进文化1、激情导入师:是啊,课文《碧螺春》将我们带进了茶的王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
而与茶有关的文化更是渊源流长,它随着茶饮的普及扩展,不断地浸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灵并拨泽海外,闻名于世。
(课件介绍茶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老师看得出来,各组都胸有成竹了,下面先请这次活动的总指挥李源源同学介绍一下大伙的准备情况吧。
李:大家好,学完了课文《碧螺春》,老师布置我们收集有关茶的资料,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是茶叶组、茶韵组和茶趣组(指着小组并回应),各组都有自己研究的内容,我们先定了组长,经过两个星期的研究,掌握了大量资料。
我们将请各组对自己所重点研究的内容作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这颗瑰宝。
下面先请茶叶组的同学介绍。
2、学生话“茶”茶叶组汇报(幻灯出示:“茶叶飘香”背景画面与音乐)生1:我先来介绍茶叶的种类,人们通常以茶的加工和性质分为六类,分别是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是……师:还有白茶呢?什么是白茶呢?能否请你介绍一下。
生:白茶就是……师:那什么又是黑茶呢?生:黑茶是……师:原来茶叶有这么多种类,让我们一起记住它们。
(出示幻灯齐读:茶的种类……)师:你们还收获了什么呢?生2:我们知道十大名茶,它们是……师:碧螺春、龙井,我听说过,其他的不是很熟。
生:老师,不仅是你不熟,我经过调查,发现我们身边的人也不是特别清楚。
师:第一组同学准备得还真充分,我真是大开眼界。
中国有十大名茶,我想知道,这些名茶好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比如说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
(出示茶叶图)生:(大红袍传说)师:那龙井呢?生:(介绍龙井茶传说)。
师:那我们这里生产茶吗?生:没有,但我们的周边地区就有,比如我们江苏的无锡,无锡有无锡毫茶,太湖翠竹茶。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社会之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通过研究茶文化的起源、发展、流派及茶具等方面,加深对茶文化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和参观,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探索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价值。
研究内容:1. 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2. 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和茶叶流派特点;3. 茶具的种类、用途和制作工艺;4. 茶道与茶艺的相关知识;5.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文化书籍和专业论文,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方式。
2. 实地调研:参观茶园、茶厂、茶艺馆等地,进行品茶体验和茶文化交流。
3. 访谈调查:与茶农、茶艺师等实际从事茶文化传承工作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四、研究成果1. 编写一份完整的茶文化研究报告,包括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茶叶流派等内容。
2. 设计制作茶文化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传播茶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3. 举办茶文化讲座或展览,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传播茶文化知识和习俗。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此次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研究和传播茶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茶文化,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享茶文化的智慧和精髓。
中国茶道研究性报告
中国茶道研究性报告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代表着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对中国茶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禅宗哲学、礼仪与审美以及当代茶道的发展与挑战。
一、茶道的历史渊源中国茶道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当时茶叶作为草药广泛使用。
汉族人民将品茗制茶视作一种崇高的仪式,展现了他们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
茶道的精髓在隋唐时期开始被体系化,其成就在宋代达到巅峰。
流传至今的茶道体系最早形成于明代,而清代以后则演变出了不同流派。
二、茶道与禅宗哲学茶道与禅宗哲学紧密相连,两者相互融合且相辅相成。
禅宗强调立即觉悟与内心的平静,茶道则通过茶艺表达这种内心状态。
茶道注重个人的修行和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协调。
茶道师参悟禅宗,将茶道视为禅修的一种路径,通过沏茶、品茶的过程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三、茶道的礼仪与审美茶道中的礼仪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尊重。
茶道礼仪详细规定了茶具的摆放顺序、动作的轨迹、互动的方式等。
同时,茶道也讲究审美,通过杯盏、茶水的颜色、茶叶的形状等方面展现美感。
茶道强调一种内外兼修的美学追求,即通过审美的外在文化符号来达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四、当代茶道的发展与挑战在当代社会,茶道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生活快节奏导致的时间压力、传统文化知识流失以及商业化对传统价值的冲击等。
然而,茶道并没有被边缘化,而是在不断发展和融合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许多茶道学院和研究机构的成立,以及茶文化节的举办,都为茶道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茶道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与此同时,茶道也在不同地方出现了创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与风格。
这种发展既继承了传统的茶道文化,又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茶道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总结:中国茶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千年的智慧与美感。
其历史渊源、禅宗哲学、礼仪与审美以及当代的发展与挑战,都使得茶道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中国茶道研究报告
中国茶道研究报告1.引言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茶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发展和相关文化背景,以及茶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起源与发展2.1 茶的起源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茶叶的发现和利用对中国茶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茶道的形成茶道最早是在唐代形成的,当时它更多地被视作一种礼仪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发展为一门以茶为媒介,展示审美和哲理的艺术形式。
2.3 茶道的发展与传承茶道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精英和文人士大夫的流行活动。
在后来的朝代,茶道受到皇家和士族的赞赏和传承,并渗透到广大民众中,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3.茶道的文化背景3.1 儒家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对茶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中庸和人际关系,茶道作为一种礼仪和交流方式,与儒家的价值观相契合。
3.2 佛教与茶道的关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茶道作为禅修和冥想的一种方式得到了推广。
茶道通过冲泡和品味茶叶,让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3.3 茶道与文人墨客茶道在中国历史上与文人墨客紧密相关。
茶道的审美追求和品味茶的技艺成为文人墨客展示自己修养和才华的重要途径。
4.茶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1 社交和沟通茶道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
茶道可以促进人们的思考和对话,加强社会的和谐和凝聚力。
4.2 健康与福祉茶叶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道作为一种喝茶的方式,使人们可以享受到茶叶带来的保健和滋养作用。
茶道也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精神健康。
4.3 传统文化的传承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茶道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5.结论中国茶道作为一门古老而深入人心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茶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研究性学习报告茶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料,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珍惜品种多种多样,茶叶加工技术纯熟,产茶地面积广阔,特色茶叶风靡全球。
为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课题: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研究方法及步骤:1、分组,分工;分别进行上网查询,查阅书籍,问地理老师等。
2、对查来的资料进行筛选,选取最有用的信息。
3、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叶众所周知,品起来更使君感觉到丝丝清爽,荡气回肠。
那么,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海南又具备怎样的优越条件致使能种植出这么好的茶叶呢对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小组5人与指导老师一起提出了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分析与取证,结合茶叶的生长环境,与海南主要种植茶叶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相比较,得出结论。
这个调查报告主要结构是:先介绍茶树普遍的最适生长条件,再依次列举海南茶叶主要分布地,五指山,白沙及万宁中的特产茶叶,及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通过介绍上述三地的自然条件,最终得出结论。
一,适宜茶叶生长的条件茶树生长对气温和热量的基本要求: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对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要求。
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能生长良好。
气温在10—35度之间时,茶树通常能正常生长,在20—25度时生长最快,气温超过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
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稳定在8—14度时,茶树的越冬芽开始萌发。
气温降到15度左右时,新梢就停止生长,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于8度时才停止活动。
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茶树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长,处于休眠期,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还会造成冻害。
除了对温度要求外,茶树对积温也有一定要求。
一般情况下,一年之中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越多,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学习报告一、课程回顾在之前的学习报告一和学习报告二中,我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这篇学习报告中,我将对一些更加细节化和专业的茶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总结,并对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本学习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道中的茶具介绍•把握茶香的方法•茶文化的现状与挑战•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二、茶道中的茶具介绍茶道是一门细致复杂的修行艺术,故其所采用的茶具也拥有极高的品质与制作工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道用具:1. 茶壶茶壶在茶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质量和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泡茶的品质。
好的茶壶有以下特点:•材料:以紫砂壶最为著名,不过还有其他好的材料,如陶、瓷、玻璃等。
•制作:好的茶壶制作精良,无裂纹、破损,更注重其外观和品味。
•细节处理:茶壶口料、揣盖、壶底印等细节处理是判断好茶壶的重要标准。
2. 茶杯茶杯在茶道中也是非常重要,其品质不仅影响到茶的味道,而且会更加凸显茶杯的精美和美感。
茶杯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材质:瓷质、玻璃、紫砂、铁锡是常见的材质,但使用茶杯的要求与材料密切相关。
•制作:细腻的手工操作可以创造出细腻、有光泽的茶杯。
•款式:茶杯的款式可以与茶壶相协调,使茶具的整体呈现更加美观的造型。
3. 茶盘茶盘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个空间整体容器,可以容纳水、杯、壶、药等茶具,减少贴近次数,降低制作时的复杂程度。
好的茶盘要具备以下特征:•大小合适:茶盘的大小令人满意,可以容纳所需容量的茶具。
•材质:茶盘一般制作成木制,而品质上佳的茶盘则通常使用南缘杉材等材料。
•制作:细节处理的良好,使整个盘面表面光滑无瑕。
三、把握茶香的方法在茶道的品尝中,香气和味道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两个方面。
而如何把握这一点,也成为了我们喝好茶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把握茶香的方法:1. 感官训练通过持续的饮茶品品尝,你可以训练自己的嗅觉和味觉感官,让自己能够更敏感地感受到和理解茶的香气和味道。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第一篇:茶的起源和历史茶,作为一种世界广泛流行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本篇将着重研究茶的起源和历史。
首先,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历史。
据史书记载,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由中国传说中的神农氏首次发现。
据说当时神农氏正在煮水时,茶树的叶子意外掉落到了水中,结果水的味道变得香甜可口。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从而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随后,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6世纪,由中国的僧人带到日本。
日本人将茶的研究和制作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而在印度,茶则是在公元1841年由中国传入。
印度茶以其浓郁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成为印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英国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茶在英国被广泛饮用,甚至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总结一下,茶作为一种饮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茶的研究和饮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
第二篇: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饮品,不同地区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着重研究一些知名地区的茶文化,包括中国、日本、英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生产和品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茶道和茶艺上。
茶道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注重茶的制作和品尝过程。
茶道强调的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修养,让人们通过品茶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茶艺则是将茶的制作与艺术结合,将茶的泡制和表演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茶艺表演。
其次,日本的茶文化也非常独特。
日本的茶道被称为“茶道之道”,它强调内外一致的美学观念,讲究和谐、自然和平静。
茶文化结题报告
茶文化结题报告第一条喝茶与人体健康。
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古代,齐世祖、路娜等人曾主张以茶代酒。
唐代刘推崇“茶”的十大美德,认为饮茶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以茶示敬”、“以茶制卡雅心”、“以茶制道”。
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魏、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不仅喜爱饮茶,而且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中对茶进行了赞美和描写。
研究还表明,茶的抗癌活性可以通过在用致癌物治疗前至少两周喂食绿茶或红茶,并持续到用致癌物治疗后一周来实现。
茶文化与中医息息相关,两者都与神农传说有关。
通过调查,我的小组了解到人们缺乏一些喝茶的知识,旨在改善人们的健康。
二.摘要茶被很多科研机构证明具有开发智慧、防止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除臭解毒等功效,所以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功能调节剂。
茶可以治病、抗癌、护齿、净化血管,所以喝茶要谨慎。
茶的抗癌机理。
第三,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大量关于饮茶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了解了人们对饮茶与人体健康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增进人们对茶的了解。
同时,这项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我们掌握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我们和谐的团队精神。
茶之所以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饮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风味,还因为它对人体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人体所需的86种元素中,茶叶多达28种,因此茶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来源。
茶被很多科研机构证明具有开发智慧、防止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除臭解毒等功效,所以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功能调节剂。
同时,茶叶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逐渐从“充足的食物”转变为“美食”和“保健”。
茶,一种奇妙的饮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好消息。
四、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1.调查方法: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2.调查过程:分工合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
2020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EDUCATION WORD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茶道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茶道的研究性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张智欣小组成员:沈熙然邱小芳孙雪蕾张苑曹珊娜王乐乐吴宇鑫杨鹏组长:沈熙然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分工方法制定详细的计划,对课题各个成员进行分工黄冰冰是我们组主要负责人与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主要负责我们的整体调查工作。
潘德辉等分组采访或咨询全校的老教师,认真听取并作好笔记。
郑亚婷等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潘扬阳等主要负责调查各图书馆,茶店并将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1 茶道的研究性结题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x精选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精选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结题报告
茶文化结题报告茶文化结题报告篇一饮茶与人体健康一、课题背景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研究还表明,茶的抗癌活性在用致癌物处理前至少两周喂饲绿茶或红茶,并持续至致癌物处理后1周可获得的效果。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我组通过调查得知人们缺乏一些饮茶知识,旨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二、摘要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
茶能祛病,茶能抗癌,茶能护牙,茶能净化血管,慎之饮茶。
茶叶的抗癌机理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掌握了许多关于饮茶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了解人们对饮茶与人体健康的认识。
我们小组希望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增强人们对茶的认识与此同时,此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我们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了我们协调合的团队精神。
茶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喜爱的饮料,不仅是因它具有独特风味,而且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人体所需要的86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28种之多,所以说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源。
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
同时,茶还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逐渐从“温饱型”转向“美食型”和“保健型”。
茶这种奇妙的饮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四、调查的方法及过程1、调查方法:文献资料、网络查询、问卷调查。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导读:本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篇一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不过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能够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相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讲究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环顾四周,多是分秒必争的喧嚣,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宁和坐下来,沏一杯清茶,轻抿,然后沉入一种心情或境界呢?在西方文化洪水般涌入的中国,在洋节、快餐文化、可乐文化泛滥的中国,在民俗日益粗简,许多地方语言、民间技艺日趋衰落,后继无人,甚至湮没的中国,茶文化又处于怎样一种尴尬境地?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从茶的出现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茶及其中的风骨意蕴怕是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骨血,存在于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的归依处吧。
我们为它痴迷,为它痛心,我们有深深的无力感,但我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具体内容。
体会茶文化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博大精深。
初步了解茶文化在现今中国的生存现状。
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研究的意义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古老文化目前面临的严峻现状。
唤起社会上对它更多的关注。
四.研究方法以查阅资料、亲身体验、社会调查为主五.研究结果(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ppt
对 于 茶 , 现 在 的 人 们 以 没 有 什 么 感
我调 我 做 一查 最 事 个起 深 简 道来 刻 单 理难 的 , ,啊 体 成 那! 会 事 就但 。 难 是是 确 。 ,, 定 通 坚这 本 过 持次 次 本 就的 研 次 是调 究 调 胜查 课
成 员 研 究 心 得
成员研究心得
•
• 1 你喜欢喝什么饮料? A 咖啡 B 果汁 C可乐 D茶 • 2你喜欢喝茶吗? A 喜欢 B 一般般C不喜欢 • 3你会经常喝茶吗?A每天 B 经常 C 偶尔 D从不 • 4你不喜欢喝茶的原因. A 茶叶太贵 B茶太苦 C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 5 你喜欢沏茶吗? A超喜欢 B 喜欢 C 一般般 D 超不喜欢 • 6 你了解有关沏茶的过程吗? A 了解 B 一点 C 不了解 • 7你知道有关沏茶的道具吗? A 熟悉 B 知道一点 C 不知道 • 8你知道中国的茶有多长的历史吗?A 知道 B 不知道 • 9你知道在那些地区盛行沏茶吗?A不知道 B知道 • 10 你知道中国有那先名茶吗? A 知道 B 知道一点C 一点也不知道 • 11你能写出都关沏茶过程中的环节吗?
• • •
况也我吴 要什俞 体 亲获有郑
,让了燕 坚么安 验 身了真琦
,我解青 持事琪 了 从正:
,知更: ,,: 走 课的如
,道多哦 什最只 上 本收果
,世有, 么怕要 社 上获没
界关就 事的坚 会 学!有
环社是 都就持 的 不从真
境会很 不是就 艰 到这正
的的有 怕坚会 难 的次的
情事意 持有
知调调
几乎没有,所以调查起来很困难~~~
研究结果
•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都 对茶文化 一无所知。虽然有很多人认为 喝茶有好处,但是,他们却往 往不会静下心来好好的品一品 茶。对于茶,并不像对可乐, 雪碧那样熟悉,那样的喜爱, 这不免让我们有点伤心。现在 的人们,总是将时间用于工作 学习,在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好 好的享受一下茶带来的乐趣了, 忙,成了现在人们忽视茶的重 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道的研究性结题报告高二四班常碧轩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分工方法我主要负责整体调查工作。
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调查各图书馆,茶店并将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一些文人雅客也喜欢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
可看出,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
因此,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梯,可以说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饮茶风气传播全国(唐朝)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到了唐代中期,饮茶风气已经普及全国。
唐代南方已经有四十三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可以说,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北方不产茶,北方人说饮之茶全靠南方运去,因而当时的茶叶褒义是非常繁荣的。
唐朝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的盛行。
上自皇家王室,下至穷苦百姓。
饮茶的习俗与儒,道,佛,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渐渐进入百姓们的精神领域。
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追求禅的意境。
因此有所谓的“禅茶一味”之说。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外国传播。
因此,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饮茶风气的盛行(宋代)“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
茶叶生产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的建茶精工细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茶文化也获得了发展,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亲自写茶书的皇帝,饮茶的技艺传到海外。
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
宋代饮茶风气的盛行还反映在都市里的茶馆文化生活非常发达。
宋代的诗人嗜茶,咏茶的也特别多。
明清两代,随着散茶的广泛流行,泡菜用具变得讲究起来,工艺精巧的紫砂壶和瓷器茶具品种繁多,茶进入了许多人家。
这些都构成了中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向海外传播,时世界茶文化的源头。
·饮茶风气的鼎盛(明清)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在茶生产上除了改进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
其次是花茶的生产,尤其是乌龙茶的制法的出现,此外,还有红茶,也是起与明而胜于清。
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重大成就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工夫茶是适应是茶的泡法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茶技艺。
·中国茶叶再现辉煌(现代)至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政府懦弱无能,国运凋敝,百业不兴,中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
新中国诞生以后,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经济,茶叶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建国初期70年代,作为大宗的出口商品,换回大量的外汇以购买国家所急需的物品.饮茶对人类,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生津的生理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同时茶叶被称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
联合国有关组织决定在全世界提倡饮茶。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已话巨资研究开发茶叶和茶饮料。
茶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产品。
随着茶叶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蓬勃发展,茶成为世人公认的最佳保健饮料。
茶有24种公效,茶对攻克一些疑难病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茶道的产生和发展·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
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
从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序。
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
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
987年,陕西扶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类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
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完善。
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
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序化。
中国现代,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台湾。
台湾陆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艺,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百姓积极参与,并与众多茶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形式。
应用的器具包括、茶萼、茶船、茶巾、茶汤、茶档、茶盘、茶盂、水壶等。
·茶道的形式及其发展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煮时,要经过“三沸”。
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稍后锅中的条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
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
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因茶叶有不同种类,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
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
点花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陆羽《茶经》说:“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
”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
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
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
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
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
”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
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
[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为时约五百年。
·茶道的宗旨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中所修何道?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
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外国茶道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