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及其变化
= △U 恒压热效应QP = H生成物 – H反应物 = △H
△H<0 ;反应为放热反应 △H>0 ;反应为吸热反应
2-3
热化学方程式
• 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成 为热化学方程式。它的写法一般是在配平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的化学方程式的右面加上反应的热效应。 例如: H2(g)+ O2(g)→H2O(g) △rHmθ(298.15K)=-214.8 KJ﹒mol-1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 2-1 质量守恒定律
参与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全部生 成物的总质量,这是化学反应的一个基本定律— 成物的总质量,这是化学反应的一个基本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2-2反应热效应
焓变
• 若化学反应时,系统不作非体积功,且反 应终态与反应始态时的温度相同,则系统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作该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的热效应
挥发 液体 水
因热运动, 部分高能分子克服表面张力逃逸出来 n%
n=Zexp(-E/kT)
T1 T2
F
E
E
饱和蒸气压:当凝聚速度与蒸发速度相等时, 体系达到了一种动平衡状态,液面上的蒸气 分子不再增多,到达饱和。这时饱和蒸气压 所产生的压力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发 凝聚 水
p*/ kPa 乙醚 水
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 物质不同蒸气压不同
乙醇 冰 温度T
2、液体沸点 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 外界压力时温度称为沸 外界压力 点。 某物质的固相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称 p*/ kPa 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101.325 0.611
T Tf Tb
1-3 固体

1.2.1 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2.1 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2.1 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一电解质的概念与判断1.导电条件及原因(1)固体电解质不导电,只有在水溶液里或受热熔化时才能导电。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受热熔化时发生了电离,电离出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2)金属(或石墨)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或石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导电。

2.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乙醇、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等。

3.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NaCl===Na++Cl-KNO3===K++NO-3HCl===H++Cl-H2SO4===2H++SO2-4HNO3===H++NO-34.酸、碱、盐的本质写出下列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1)HCl:HCl===H++Cl-,H2SO4:H2SO4===2H++SO2-4;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NaOH:NaOH===Na++OH-,Ba(OH)2:Ba(OH)2===Ba2++2OH-;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Na2CO3:Na2CO3===2Na++CO2-3,Al2(SO4)3:Al2(SO4)3===2Al3++3SO2-4;盐是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5.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从导电性角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盐酸等。

(3)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

沸点
易挥发 HNO3 难挥发 H2SO4
H2S H3PO4
HCl H2SiO3
性质
稳定性
易分解 H2CO3 难分解 H2SO4
H2SO3 H3PO4
HCl0 HCl
酸性
强酸 H2SO4 弱酸 H2CO3
HNO3 HCl H2SiO3 CH3COOH
酸组

含氧酸 H2SO4 HNO3 HClO 无氧酸 H2S HCl HF
1、知道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 遍性。 2、从物质的组成以及性质对物质 进行分类。 3、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物质的分类
1、什么是分类? 2、分类法具有什么意义? 3、根据元素的组成把物质分成哪些? 是如何分的? 4、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有哪些?
请结合《课本》自觉完成以上问题,有 疑问者小组讨论确定。
生成物中不只有酸,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与水反应只生成碱或能与酸反应只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H2O=Ca(OH)2 Na2O+H2O=2NaOH
CuO+H2SO4=CuSO4+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所以:CaO CuO Na2O Fe2O3为碱性氧化物
2Na2O2+2H2O=4NaOH+O2↑ 生成物中不只有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2O3等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2NaOH=NaAlO2+H2O
不成盐氧化物
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NO等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式中 p─气体压力,SI单位为Pa; V─气体体积,SI单位为m3; n─气体物质的量,SI单位为mol; 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SI单位为K; R─摩尔气体常数,与气体种类无关。
气体常数可由实验测定。如测得1.000mol气体在273.15K、 101.325kPa的条件下所占的体积为22.414×10–3m3,则得:
新返回液体的过程。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当蒸发和凝聚达到动态平衡时: 液体
蒸发 凝聚
蒸气
此时,在液体上部的蒸气量不再改变,蒸气具有恒定的压力。
(3) 饱和蒸气压(蒸气压):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压力。
a. 蒸气压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的体积无关。 b. 蒸气压大的物质为易挥发物质,蒸气压小的物质为难挥发物质。 c.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4 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如果在25℃时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总压为98.6kPa(已知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体积为 2.50×10-3m3。 求:(1) 试样中氢的分压是多少?(2) 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Ө ─ 标准符号,指反应各物质处于标准状态; △rHmӨ(298K):读作温度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2.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2)△H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应与具体的反应联系,否则无意义。
2H2(g) + O2(g) → 2H2O(g);△rHmӨ(298K) = -483.6kJ〃mol-1 (3)需在反应式中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为气态,“l”为 液态,“s”为固态。 2H2(g) + O2(g) → 2H2O(l);△rHmӨ(298K) = -572.0kJ〃mol-1 (4)逆反应的热效应与正反应的热效应数值相等而符合相反。 2H2O(l) → 2H2(g) + O2(g) ;△rHmӨ(298K) = 572.0kJ〃mol-1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及其变化

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p—气体压力,单位为Pa(帕); V—气体体积,单位为m3(立方米); n—气体物质的量,单位为mol(摩); 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开); R—摩尔气体常数,又称气体常数。
标准状态(T= 273.15K,p=101.325 kPa)下, 测得1.000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14×10-3m3, 则: R=pVnT=101.325×103Pa×22.414×10-3 m31.000mol×273.15K=8.314N· m· mol-1· K-1 (或8.314牛· 米· 摩-1· 开-1) =8.314 J· mol-1· K-1(或8.314焦· 摩-1· 开-1)
表示固态,“l”表示液态,“g”表示气态。 (4) 逆反应的热效应与正反应的热效应数值相同 而符号相反
蒸发
液体表面某些运动速度较大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足 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逸出液面,成为气态分子, 这一过程叫做蒸发。 凝聚 气态分子撞击液体表面会重新返回液体,这个与液 体蒸发现象相反的过程叫做凝聚。
液体的沸点 沸点 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 沸点。 正常沸点 如果外界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沸点就叫正常沸 点。
气体分压定律 分压力(pi) 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种组分气体总是均匀地充满整个容 器,对容器内壁产生压力,并且不受其他组分气体的影响, 如同它单独存在于容器中那样。各组分气体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分压力(pi) 。 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分压定律
气体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定律适用于气体混合物 ,则分压定律可以 表示为:
pi=p总×n in e总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色,检验的存在。

检验Fe3+的存在可用溶液,观察到溶液呈色。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的化合物。

HCl== H2SO4 == H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l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5、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无色酚酞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无色酚酞色。

6、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之间。

PH ,溶液呈中性; PH越,酸性越强;PH越,碱性性越强。

7、PH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取被测试的溶液,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对照,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

第3节常见的酸(一)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性,挥发出的气体在瓶口遇形成而出现。

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浓度。

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2SO4: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溶液冲洗。

浓硫酸的性:使纸上字迹变黑。

浓硫酸还具有性,可用作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的稀释:将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中,并不断用玻璃棒,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

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二)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能使紫色石蕊变,无色酚酞色;2、酸 + 碱 ===== 盐 + 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 (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 ====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现象:H2SO4 + BaCl2 ====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现象: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HCl+ Fe2O3====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色溶液)H2SO4+ CuO ==== (现象:)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l ==== Zn + H2SO4====现象:第4节常见的碱1、碱: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学生版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学生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按物质种类:混合物和纯净物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 4 ·5H 2 O)都是纯净物纯净物按元素种类:单质和化合物1.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 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 2 ,SO 2 ,SO 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 2 + H 2O= H 2CO 3 SO 2 + H 2O= H 2SO 3 SO 3 + H 2O= H 2SO 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O MgO Fe2O3 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O CaO 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B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其他氧化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三元酸()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HNO3, H3 PO4 )无氧酸(HCl, H2 S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必修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必修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写出具体的 化学பைடு நூலகம்程式
[单质到盐的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金 属 O2 碱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酸或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 O2 酸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碱或碱性氧化物


思考讨论
Ca
CaO
Ca(OH)2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2Ca+O2=2CaO(化合反应)
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方法能 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实验 1-1】
取两个 100 mL 小烧杯,分别加入 40 mL 蒸馏水和40 mL CuSO4溶液。将 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C+O2=CO2(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O2+H2O=H2CO3(化合反应)
Ca(OH)2+CO2=CaCO3↓+H2O H2CO3+Ca(OH)2=CaCO3↓+2H2O(复分解反应)
[制取某物质的可能方法及优化]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H2O 酸+盐(强酸制弱酸)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H2O 碱+盐(均可溶)
③盐的制备: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碱性 氧化物
盐 酸性
氧化物


工业上要考虑反应的 可能性、原料来源、 成本高低、设备要求。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 物质的转化课件 高一第一册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 物质的转化课件 高一第一册化学课件
③_____C_a(_OH_)2+_Na_2C_O3_==_==_____ ____Ca_CO_3↓_+_2N_aO_H___
反应类型 化合_反_应_(h_uà__hé_f_ǎn_yīnɡ) 化合_反_应_(h_uà_h_é_fǎ_n_yīnɡ)
___复_分_解__反_应___
2021/12/7
第五页,共四十一页。

④ SO3+H2O===H2SO4

⑤ H2SO4+BaCl2===BaSO4↓+2HCl

2021/12/7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物质分类法的重要应用——单质、氧化物、 酸、碱、盐间的转化 根据 Na、S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 程式。
2021/12/7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离子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如 Zn+ H2SO4===ZnSO4+H2↑。是化合反应,又是离子反应还是氧化 还原反应,如 Fe+2FeCl3===3FeCl2。
12/7/2021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3)①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常温时生成 Na2O,加热时生成 Na2O2。
②铜与硝酸反应,硝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③氧化铜、氢氧化铜与稀 H2SO4 反应,都生成 CuSO4 和 H2O。

② 2Na2O2+2H2O===4NaOH+O2↑ ;
③ 2NaOH+CO2===Na2CO3+H2O

④ Na2CO3+H2O+CO2===2NaHCO3

⑤ NaHCO3+NaOH===Na2CO3+H2O (或2NaHCO3==△===Na2CO3+CO2↑+H2O) 。
2021/12/7
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第1节物质的变化1.常见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根本区别:①宏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②微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可通过人体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铁磁性等;(3)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1.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1)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2)书写时要注意配平,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般可以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3.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盐酸、碳酸、醋酸(食醋)、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

4.酸:酸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5.酸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6.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苏打、熟石灰、氨水、肥皂水等。

7.碱:碱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

8.碱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9.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1)某一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某一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典例1】 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 2 放电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 .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 氧气与臭氧的转化只有一种反应物,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A项错误;由氧元素可形成O2、O3两种单质,当O2与O3混合时不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O2、O3均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O2与O3属于不同物质,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规律总结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高中化学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高中化学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3、从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以表示为:
非金属单 质
酸性氧化物
酸盐
金属单 质
碱性氧 化物


4.工业生产中制取某物质需考虑的问题 除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外,还要考虑原料来源、 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 如制备NaOH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电解饱和食盐水,过 去也曾采用盐与碱反应的方法,如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一般不采用反应 Na2O+H2O=2NaOH,原因是Na2O来源少、成本高。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必修一第一章
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酸及其通性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 示剂作用 与活泼金 属反应 与碱性氧 化物反应 与碱的中 和反应 与某些盐 反应
化学方程式或现象
多数酸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无色酚酞 遇酸不变色 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 ZnSO4+H2↑ 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 2FeCl3+3H2O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 成黑色固体Fe3O4。 ( ) (2)金属铜可与Fe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 ) (3)利用稀硫酸或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都可制 取CO2。 ( ) (4)CuO既可发生置换反应,又可发生复分解反应。 () (5)复分解反应要同时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 (6)只有中和反应才可生成盐和水。 ( )
硫酸是一种常见酸,它可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课堂小结:
1、金属的化学通性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3、酸的化学通性 4、碱的化学通性
5、盐的化学通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离子反应 世界各地都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你知道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答案: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然后从洞顶上滴落下来时,又分解生成碳酸钙、 二氧化碳和水。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培养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能力。 2.通过对“分散系”的学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意识。
返回导航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__元__素__组__成___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指出上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a.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物__质__组__成____; b.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__成____; c._按__组__成__物__质__的__元__素__种__类____; d .按__是__否__含__有__碳__元__素__(_一__氧__化__碳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碳__酸__、__碳__酸__盐__等__除__外__); e._按__物__质__的__组__成__与__性__质____。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分类有一定的__标__准___,根据不同的__标__准___,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 不同的分类。
返回导航

大学化学 第一章

大学化学 第一章
封闭系统中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内能的变化 等于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减去系统对环境所做 的功。 ★注意: 1o “Δ”=终态-始态 (物理量的变化值) 2o 体系(反应)吸热,Q为“+”; 体系(反应)放热, Q为“-”; 体系对环境做功,w为“+”; 环境对体系做功,w为“-”。
例1.2 某体系吸收了40 kJ热量,对环境做了 20 kJ的功,那么体系内能的改变量为? 解:对体系而言: ∆U(体系) = Q - w = 40 - 20 = 20 (kJ)
pV nRT
2.气体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
piV ni RT pi ni xi 或 pi xi p pV nRT p n
即: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 总压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1.2 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体系 (系统) 和环境 (system and surrounding ) 体系(系统)就是所要研究的对象; 系统以外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物质或 空间部分,叫做环境。
1molN2 1molO2
答:相等。 ∵ pV=nRT ,而V、T、n均相同。 2) 容器1中O2和N2对器壁的压力相等? 答:相等。 ∵pV=nRT,而V、T、n均相同。 3) 两个容器的器壁承受的压力是否相同? 答:否。
1molO2
p2 pO2;p1 pO2 pN2 2 p2
2.气体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波义尔
Robert Boyle 1627-1691
查理
Jackues-Alexandre Charles 1746-1823
盖-吕萨克
Joseph-Louis Gay-Lussac 1778-1850
阿伏加德罗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答案] C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 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 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溶_液__、__胶__体__、__浊__液________。其中浊液分为___悬__浊__液__、__乳__浊__液____。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OH3胶体 散剂的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不同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高一化学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高一化学

第1节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 同素异形体:①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形态)。

①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 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 常见的分类法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树状分类法 和 交叉分类法 。

①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逻辑性很强,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问题。

①交叉分类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于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如Na 2CO 3从其组成阴离子来看为碳酸盐,阳离子来看为钠盐。

【温馨提示】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理解(1) 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

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

(2) 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1nm(2)分散系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胶体:1100nm(本质区别) 浊液:>100nm知识梳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4)Fe(OH)3胶体的配制方法: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加热直到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三、物质的转化【典例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K2SO3B.Na2SO4C.K2SO4D.KCl【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属于钾盐、硫酸盐和正盐。

亚硫酸钾不是硫酸盐,A错误;硫酸钠是钠盐,不是钾盐,B错误;硫酸钾属于钾盐、硫酸盐和正盐,C正确;氯化钾不是硫酸盐,D错误。

【典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A.硫酸、FeSO4•7H2O、苛性钠B.硫酸、空气、纯碱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答案】D【解析】A.FeSO4·7H2O是纯净物;A错误;B.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属于盐类,不是碱;B错误;C.氧化铁是氧化物,不是酸;胆矾是纯净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碱;C错误;D.硝酸是酸;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碱;D正确;答案选D。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教学课件
答案:A
练后感悟
1.关于分散系的“两个”大小比较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稳定性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2.关于分散质的“两个”只有 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透过; 只有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浊液和胶体不能透过。
作业:1、教科书P121-4
2、《解析与测评》课时练
感谢聆听
(3) 能 够 与 酸 反 应 的 氧 化 物 一 般 为 金 属 氧 化 物 , 如 CaO + 2HNO3===Ca(NO3)2+H2O、K2O+H2SO4===K2SO4+H2O。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摆放都是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 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不妨把自己书架上的书分类摆放,这样寻找 起来极为方便。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知识网络
[预习新知]
一、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__性__质____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 ___元__素___的同素异形体。 2 . _金__刚__石 ___、__石__墨__和__C__60__ 是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 形 体 ; ___氧__气__和__臭__氧__(_O__3)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与酸反应 碱与某些盐反应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2N_a_O_H__+__C_O__2=__=_=_N_a_2_C_O__3+__H__2O
2Na_O_H__+__H_2_S_O_4_=_=_=_N__a_2S__O_4_+__2_H2O 2KO_H__+__C_u_S_O__4=__=_=_K_2_S_O__4+__C__u_(OH)2↓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3、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4、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5、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7、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注意:常见的混合物举例:①气体混合物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主要成分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H2等②液体混合物氨水王水硬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主要成分NH3·H2ONH3、H2O 盐酸、硝酸含Ca2+、Mg2+较多的水Na2SiO3、H2O甲醛、H2OC5~C11的烃③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铝热剂主要成分CaO、NaOH Ca(ClO)2、CaCl2Na2O·CaO·6SiO2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Al、金属氧化物常见物质的俗名:物质俗名物质俗名Na2CO3纯碱、苏打KOH苛性钾NaHCO3小苏打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CuSO4·5H2O胆矾Na2SiO3的水溶液水玻璃FeSO4·7H2O绿矾CH4天然气、沼气KAl(SO4)2·12H2O明矾CH3CH2OH酒精CaCO3石灰石C6H12O6葡萄糖或果糖CaO生石灰C12H22O11蔗糖或麦芽糖Ca(OH)2熟石灰、消石灰(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aCl食盐CO(NH2)2尿素CaSO4·2H2O生石膏2CaSO4·H2O熟石膏8、分类的方法(1)树状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量纲与 R 数值及其单位的一致,即 R=8.314 J·mol-1·K-1 时,式中 n, p, V, T 等物理量只能用它们的基本单位 mol, Pa, m3 和 K。 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格分容定律)
由于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一种气体的压力不因其它气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一因 此,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的分子组成无关。1801 年,道尔顿(J.Dalton)提出:“混合气体的总 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这就是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所谓分压,就是指在混合气体中 每一种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整个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p = p(1)+p(2)+…+p(i)式中,p 为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i)组分气体的分压。 分压定律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直接导出。如果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别应用于整个混合气体 的 i 组分气体,则有,其中为 i 组分气体物质的量分数。混合气体中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的物 质的量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这是分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气泡不断地从液体内部逸出,气泡的生成必须有形成气泡的 中心,例如微小的气泡,尘粒,晶体的尖端边角等。当气泡形成后则由小到大直至升到液体表面而 破裂。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气泡中的压力必须大于外界压力才能得以存在,气泡愈小,气泡中的 压力就愈大,因而需要的温度也愈高。所以,对于极于净的水必须将温度升高到沸点以上才能生 成气泡。气泡生成以后增大到一定程度就逸出表面,水就立刻沸腾,同时温度也就立刻回降到正 常沸点,这种现象叫做“过热”。过热现象是产生暴沸,引起事故的根由,尤其是在处理易燃液体 时,随气泡喷溅出的液体与加热火焰相遇会引起火灾。搅拌和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等是减少“过热”, 防止暴沸的常用办法。 四、液体的表面张力
的书写,黑斯定律。
教学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反应热效应,焓变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黑斯定律;利用有关公式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聚集状态而存在着。通常认为物质有 4 种不同的物理聚集状态,即气态,
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在通常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3-
液体内部的分子与表层分子所受的作用力是不相同的。在液休内部,分子受周围其它分子的 吸引力是对称的,而表层分子受周围其它分子的吸引力是不对称的。因为表面层分子是处在气体 与液体的界面上,气相分子对它吸引力较小,而液体内部分子对它的吸引力较大,因此,表层分子 有朝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所以液体表面常显示出自动收缩的现象。
物质主要呈现气态,液态或固态。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在界面,密度,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吸引力,分子运动情况,能量等方面
的差别,使其各具特征.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物质状态性质的认识,气体较为充分,固体次之,液体
最差,等离子体正处于探索研究之中。
对任何物质来说,当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时,其存在状态亦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
在实际应用中,混合气体的组成常用各组分气体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在恒温下,把混合气 体分离成各个单独组分,并使其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的压力,此时该组分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称为 该组分的分体积。 1-2 液体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一定流动性,一定的掺混性,一定的表面张力和沸点. 液体能像气体那样流动,故两者合称为流体。液体与气体相比,它的密度要高得多,这说明物质处 于液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要比气态时小得多.液体分子相互靠得很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忽略. 这种相互作用使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液体的可压缩性比气体差得多而 又略大于固体。由于液体的体积随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很小,所以它们的状态方程可 近似认为 V≈常数.若要计算质量为 m 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只需查得它们在某温度下的密度 ρ, 即可由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式求出。
上述密闭容器的盖子若是一个活塞,在恒温条件下用它来调节容器的体积,可发现蒸气压是 不随容器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也不随液体量的多少而变化。这是因为当体积增大后,单位体积 中气体分子数减少(即气体密度减小),破坏了平衡,此时会有更多的分子从液体中逸出,以达到 新的平衡,故蒸气压仍维持原值。反之,当容器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中气体分子数目增加,就会 有更多的气体分子凝聚,达到平衡时蒸气压也和原来一样。液体犹如一个气体分子的“大仓库”, 它随时调节气体密度的大小,所以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蒸气压是一个定值,而与气体的体积和 液体的量无关。
散,并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因此,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无确定的形状,气体的体积实为容
器的容积。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相距甚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小,不同气体可无限均匀地混合,
也极易压缩或膨胀。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具有一定能量,在无规则的运动中,气体分子彼此之间及气体分子
与器壁之间产生碰撞,而使气体表现出一定的压力。气体的这些性质在高温,低压的情况下表现
得比较充分。此时,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压力(p),体积(V),热力学温度(T)之间有着简单的定量关
系,这个关系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设想有一种气体,其分子本身不占有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这种假想的气体称为
理想气体。实际上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的休积,相互之间也有作用力。不过在通常条件(压力
不同种液体相互混合时,有的可以完全互溶,有的只能部分互溶,有的甚至基本不互溶,这说 明不同种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一般来说,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不同种的两 类液体混合时,它们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愈相近(似),则互溶得愈好,反之,则不互溶。显然,液体 的性质介于气体与固体之间。因为对液体的结构了解甚少,因此,对液体性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一、气—液平衡
-2-
304.2 K,氧气是 154.8 K,氦为 5.2 K。 在临界温度以下,气体转化为液体,但分子的热运动并未停止,处于液体表面的少数分子能
克服分子间力,重新飞逸出液面变成气体,此过程称为液体的蒸发(或气化)。如果把液体放置于 密闭的容器中,蒸气分子则不致逃走,已形成的蒸气分子又可能重新撞到液面上而凝聚为液态。 蒸发与凝聚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但开始时前者居优势,所以气相中分子逐渐增多随后分子返回 液相的机会增大,到了一定程度,单位时间内分子的出入数目相等,此时两个过程达到平衡,液体 的蒸发和气体的凝聚似乎已经停止,但实际上这两个过程仍在不断进行,只是它们的速度相等而 已,因此,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平衡的气体叫做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对密闭容器的器壁所 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二、蒸气压
不太高,温度不太低)下,可把实际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对含有物质的量为 n 的理想气体,在
-1-
密闭的容器中其体积(V),压力(p)和热力学温度(T)之间服从以下关系式: PV = nRT 此式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 R 叫做摩尔气体常数,其值等于 1 mol 任何理想气体的 pV/T 值,其数值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来求得。R=8.314 J·mol-1·K-1 。
晶体与非晶体有些相似之处,但有更多的不同特征: (1) 晶体具有规则的儿何形状,非晶体则没有。 (2)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这些物质在熔点以上呈流体,熔点以下是固态,在熔点时液态和固态共 存。非晶体无固定的熔点,如玻璃受热时只是慢慢软化而成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显各向异性,非晶体显各向同性。
固体不仅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而且不能流动。固体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等粒子组成, 这些粒子靠得很近,彼此间有着相当强的作用力,致使固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刚性和很小的可压 缩性。固体内部的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一定位置上做热振动。固体物质可分为晶体和非晶 体(或无定形体)两大类。通常所说的固体是指晶体而言,无定形体可看作是一种不流动的“过冷 液体”。
蒸气压是液体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是温度的函数。液体蒸气压随温度有明显的变化,当温度 升高时,分子的动能增加,表面层分子逸出液面的机会增加,随之气体分子返回液面的数目也逐 渐增多,直到建立起一个新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的总结果是蒸气压增大。若将蒸气压对温度作图, 则可得到一条曲线,叫做蒸气压曲线。 三、沸点
气,液表面存在表面张力,同样,液—液,液—固,固—固的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也存在界面, 在界面上的分子同样受到不对称的吸引力,也存在使界面缩小的趋势,即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存在产生了许多界面现象:把液态农药喷在固态的植物叶面上时,农 药常呈球状而滴落,失去其作用;玻璃管中的水显凹月形;防雨布上不沾雨水;再光滑的固体表 面总是布满尘埃;活性炭可以吸附脱色等等。人们可以利用对表面现象的研究成果,为工农业生 产和日常生活服务。如降低表面张力可以增强农药的药效,增强洗涤效果,而增强表面张力可以 使防雨布真正地防水,增大活性炭脱色能力。 1-3 固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态的分压定律,并能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沸点,固体的特征。
4、掌握反应热效应,焓变的概念,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掌握黑斯定律,并会进行有关计
算。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反应热效应,焓变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
在容器中加热晶体,温度的升高使晶体中的粒子能量增大,振动加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下,粒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粒子能够自由移动时,固体开始变成液体, 达到液,固态动态平衡。这时温度不再升高,一直到全部固体变成液体,这一过程叫做固体的熔化, 而相反的过程则称为凝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与其气体也可达到动态平衡。例如把冰放入密闭 容器中,可测得一定温度下的冰与水蒸气平衡时的蒸气压。温度升高,冰的蒸气压增大.在一定条 件下,固体越过熔化阶段直接变成气体的现象叫做升华,如寒冬的冰雪可也接变成水蒸气,而气 体不经过液化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凝华,如晚秋初冬时的降霜即为一例。固体的性质与 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