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王国维三大境界理解

王国维三大境界理解

王国维三大境界理解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指:少年时期的“天真烂漫”、中年时期的“智慧成熟”和晚年时期的“淡泊寡欲”。

1. “天真烂漫”是指人生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充满了朝气蓬勃和活力,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2. “智慧成熟”是指人生的中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逐渐成熟和稳重,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开始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

3. “淡泊寡欲”是指人生的晚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人生的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和重要性,它们构成了人生的完整和丰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三种境界的论述,引发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诗分别出自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作品,王国维借用它们来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的不同阶段
和心态。

第一境界是在迷茫中树立远大的目标。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独自登上高楼,在寒风中望着天边的路。

他心中有着无限的渴望和抱负,但也感到困难重重和孤独无助。

他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二境界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为了心爱之人而消瘦憔悴。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利禄,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他不畏艰险困苦,不惧风雨打击,只坚持不懈地奋斗。

第三境界是在平静中达成成就。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在茫
茫人海中寻找某个人。

他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

但当他回头一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是一种智慧和哲理,它告诉我们要有远见、有毅力、有平常心。

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才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包括: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立寒秋,望江北去。

”这词句出自宋代
词人柳咏的《雨霖铃》,王国维将之作为“昨夜西风”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悲苦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面对着无尽的苦难和困境。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衣带渐宽”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执着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或爱情而不断努力,尽管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不放弃。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蓦然回首”
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顿悟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寻找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理解。

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所谓的第一境界反映出了人生事业开始前的一种规划,作规划时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要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高处俯瞰世间的万事万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有先勾勒蓝图,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后,才能化蓝图为现实。

这个规划的过程是一个既要看,又要思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恒心,一个“独”字恰到好处地把成就事业的主人公锁定为自己一个人。

也惟有在一个人的思考中方能看到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吸纳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因子为自己所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作为人生中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业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一个目标,一个蓝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待事业开花结果,如不辛勤灌溉,不为它除虫等经历那些繁琐的事情,那么事业之果不仅结不了,甚至连它花的香味也不能嗅到。

所以哪怕忙到瘦了身体,憔悴不堪也不落下那份执着的追求。

也要守着这棵年幼的植物。

这句本是柳永描写的相思怀人的情绪,表达对伊人的想念,被王国维挑到这里来作为人生的的境界的第二个犹为贴切,把热恋中情人不顾一切地追求比喻为对事业的追求,更显示出了追求的真挚与热烈。

"不悔"一词显示出了要追求事业的成功必须有牺牲的精神,要有能为此不惜一切的勇气,执着的信念也必不可少。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洗礼,才能收获喜悦的果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三境界

三境界

我国晚晴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过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境界依次递进,由远及近。

第一境界为立志高远,渴求理想,饱尝孤寂;第二境界为艰苦奋斗,执著践行,百折不挠;第三境界为水到渠成,实现理想。

三个境界相互贯通,相得益彰。

坚持三境界固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并不是不可能的。

三境界的实践,构成人生的奋斗征程。

13、《只有一个地球》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地球的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会别无去处。

4.我们(之所以)要好好保护地球,(是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二、方法辨析(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

(填序号)A.举例子B.打比方C.作比较D.列数字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B)2.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D)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C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A)三、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科学小品文_的形式,从_人类生存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只有一个地球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珍惜资源,保护地球_。

2.课文从_宇航员要往地球时的景象_引入,接着从_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_、_地球拥有资源有限__、_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以移居_三个方面来说明_保护生态环境_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精心保护地球_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_。

四、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yìnɡ)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hén)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酝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暄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王国维为学三种境界

王国维为学三种境界

王国维“为学”的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3.众里寻她千百度,莫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范文,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
为上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初中是高中的基础,高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如下:
第一种境界:“昨晚西风凋谢了。

独自登上高楼,纵览天涯之路。

”只有真正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取得出色的成绩。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用找朋友带你去,一个人,平静,慢慢变高,总有一天会到达顶点,再也不会被什么遮住眼睛。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于无悔,为伊消憔悴。

”无论是爱还是对职业生涯的渴望,他都愿意为此“衣带渐宽”,愿意“消除憔悴”,但他必须“无悔”,持坚持态度,敢于为事业牺牲一切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才能成功。

第三种境界:“大家都在找他,回头一看,那个人在,灯亮着。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魅力,既不能勉强改变,也不能改变,要做好自己的事,能做的就做好事。

“人生也有生命,但安可以叹息担心。

成功是一个量质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只要不付出努力,就得不到水。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者:鄢俊慧黄毅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该文作者不仅对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结合对它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王国维;人生;境界一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不仅对传统词学进行了批判的终结与转变①,也开端了中国现代诗学,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终结的标志,对现代中国诗学转型有深远的影响②,亦为“现代美学”的研究奠基③,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诗文按原词解,是情感堆积、登高有感的酝酿期,对下文“望尽天涯路”做一种铺垫。

王国维则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信念,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概貌,才能夯实成功的基础。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却不失得意人生的形象觊觎。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亦作“蝶恋花”,是词调的不同名称,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硖蝶恋花情”句故名,又名《一箩金》、《黄金楼》、《卷珠帘》等。

为双调,60字,仄韵④。

这句话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⑤,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被定义为得意人生的过渡境界,对事业、对理想,需保持执着追求,忘我的奋斗,朝着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摘要:
一、引言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三、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四、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王国维,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文学和美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提出了人生三大境界,用诗词描绘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可能经历的三种心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1.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境界描绘了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独自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站在高楼之上,展望远方,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都义无反顾地前行。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表现了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
承。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意味着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追求后,终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蓦然回首的惊喜和领悟,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结论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把握人生经历的新视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境界三层次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境界三层次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这三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用这三句话把人的一生从“悬思”到“苦索”再到“顿悟”的过程深刻的写出来。

人生三境界还可以这样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首词很多人都认为是写给爱慕之人,然而我却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

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其实是作者对自己的写照。

当时的作者不受朝廷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说一说“学”
张庆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北宋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三句情话,相思的佳句,王国维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语言新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重境界是说,做学问者,要执着的追求,要目标明确,要了解事物的概貌,登高望远是也。

第二重境界是说,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在所不惜,此“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

第三重境界是说,经历多次磨砺,就逐渐成熟,最终达到豁然顿悟,明察秋毫之地步。

水到渠成是也。

对于强项实验学校的莘莘学子而言,“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应该弄明白的思想。

“想学”,即有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兴趣,有动力,有欲望。

“能学”,即可以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起来,有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会学”,即按照各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学科规律来学习。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好”,即学精,学懂。

由前面的三个阶段“想学——能学——会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顿悟也。

就现阶段而言,“想学——能学”尤为重要,真心希望同学们学起来吧!。

王国维之三种境界

王国维之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

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

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

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

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晚清大学问家王国维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绪:相关内容经历曲折搜集而成。

“昨夜”操作不当,行将整理完毕之时,“望尽”几小时奋战的辛苦付之东流,痛惜之余,誓要“不悔”今夜“憔悴”一翻,重整旗鼓进行梳理,希望“回首”间弄清“阑珊之处”的人生三种境界。

批: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关键词落在“望尽”风起叶落,何等凄清,何等心境,登高楼,极尽视线却不见伊人,何等怅惘---人生迷惘呀,不知往何处。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关键词在"不悔、憔悴",思你、念你何等辛苦,人也瘦了、脸色也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何等执着----人生找到目标,坚定追求。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关键词"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你在哪呀,原来要寻找的你并不是在喧嚣闹市、众目睽睽之处,不经意猛的回头,发现你在那被人忽视的灯火摇曳的角落呀-----功名利禄皆是虚,万事到头终是空呀。

概而言之,人生第一境:迷惘;第二境:执着;第三境:反朴归真(暂定)。

不禁要问,第三阶段就是人生真谛?是否要追求第三境界?自己定位于哪个人生境界?若把人生分离成一个个片段,人生难道不是这三个境界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吗?孔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顺应道,顺其自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日有日出日落,花有花开花落;年有四季更迭,潮有潮涨潮落,事业有起有落,爱情有欢有痛;贡献有大有小,报酬有高有低,-------看了等于没看,没看等于看了。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地“古今之成大工作、大学识者,必通过三种之境地。

‘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

’此榜首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光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说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世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扬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十分出色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建的意境说美学系统,不只在其时的我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其时国际人文科学范畴的巨大学术效果。

他的名着《人世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讨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化思索和细心揣摩,悟出了每个人成果大工作都要阅历的几个阶段:榜首阶段是混沌苍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饱经艰苦苦难而不悔,开端见到曦微的曙光。

第三阶段是恍然大悟,总算找到了工作成功的钥匙,登时感到,答案原先认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这三个阶段,能够归纳为怅惘—求索—彻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工作成功无法跨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视点讲,便是人生工作成功必定阅历的客观规则。

找到这个规则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则的人,世上不会只要王国维一人。

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才智之路时,指出要通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发明时期。

详细言语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认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观察了这个规则之后,未用自己的言语予以解析,而是极端天然并奇妙地运用了我国三篇古典诗词里妇孺皆知的经典语句,十分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色。

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证了晏殊《蝶恋花》中的语句;第二阶段则引证柳永《蝶恋花》中的语句;第三阶段,引证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语句。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义,恰当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触与心路历程。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的三种之境界,原文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大路都通向何方?王国维对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引用时用词稍不同)。

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事业成败、仕途升迁等等。

王国维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合的。

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事业也罢,仕途也罢,所有成功的者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

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

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

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

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

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

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

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种境界出处注释:《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的第一境界之后,更是人尽皆知宋词中的佼佼者!词的意旨也明确得很,似乎并不需要再作解释。

但我读了不少现代大多数的词学名家的解释后,总觉心有未安,非要把心中要说的话写出来不可。

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二、在解释这首词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深获真宗的赏识而赐同进士出身。

后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尽阅秘阁藏书,学问益博。

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宋史》本传载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槁(应高上木下)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继位后,更加信任他,历居要职。

庆历中,更晋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文武二职的宰相)。

一年后罢相,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出任颖州、陈州、许州等地的地方官,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仁宗虽亲临丧事,但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高才硕学,识见过人,知人善任。

1027年,他留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于是"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贤才,当是时,四方求学者咸集,其后显身于场屋与朝廷的,大多出于此。

除范仲淹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

一时间把五代以来荒废已久的教育事业很快地振兴起来,一方面为国兴学,并且另一方面也为国养才和储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两件事显示出他的高超识见。

本传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

皆毋得见。

议遂定。

"另一事是:"陜西方用兵(指西夏寇边),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足见他真是识见超群,文武全才。

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

《宋史》本传说他"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现尚存世为《珠玉词》及清人所辑的《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仅存残本。

他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己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

一般评论认为他的词作内容贫乏,这是很不公允的。

因为词在当时仍以写景抒情为主调,一直到了范仲淹才开始将边愁融入词作中,但也未能蔚以成风。

冯煦《蒿庵论词》说得比较平实。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要而言之,他在宋词的地位是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并对欧阳修、晏几道有一定的影响。

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当的评论!三、对作者晏殊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去探究他这首词的确切意旨了。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

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

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

诗人晏殊失恋了,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

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却离他而去,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

诚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没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当前真实的悲痛,不正因为是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吗?那又干风月何事?也正因为是澈夜无眠,他见证了清晨门外栏杆旁笼罩在一片惨雾愁烟中的菊花,见证了哭泣的兰花叶尖上的泪珠(露珠),见证了横梁帷幕上双双的燕子竟因为才刚刚有点儿初凉却不辞而别。

这一系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这般的令人神伤!但是,还不止如此而已,下面才是诗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