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习俗82253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春节家乡习俗》课件

《春节家乡习俗》课件

春节的庆祝方式
拜神祭祖
祭祖是春节习俗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对祖先的尊 重和思念。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祭祖,献上供品 和香烛,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
吃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家庭聚餐之一,也 是中国人表达团圆和亲情的一种方式。全家人会 围坐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共同庆祝新年 的到来。
贴春联和年画
THANKS
感谢观看
惯。
05
春节的寓意和影响
春节的寓意
春节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在春节期间, 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寓 意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春节寓意着祈福和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 祀和祈福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顺利、吉祥。这种祈福和吉祥的寓意 ,也是春节的重要意义之一。
03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中华民 族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
春联的种类
根据用途和风格,春联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批等,每种春联都有其 独特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贴春联的讲究
贴春联时要选择吉日,避免与先祖 、神灵等相冲;春联的贴法也有讲 究,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 顺序粘贴。美德。放鞭炮放鞭炮的起源
放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火攻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之一,寄托 着人们驱邪避祟、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放鞭炮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用途,鞭炮可分为大地红、小鞭炮等不同种类, 每种鞭炮都有其独特的燃放方式和寓意。
放鞭炮的注意事项
在燃放鞭炮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或造成人员伤害;同时 也要注意环保,尽量避免噪音和空气污染。
《春节家乡习俗》ppt课件

2024年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2024年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2024年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家乡的春节习俗》一文,所属教材章节为《传统文化与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春节的起源,掌握我国各地春节习俗,学习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礼仪,以及了解春节美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春节的起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使学生掌握各地春节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我国各地春节习俗,学习传统礼仪。

难点:理解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春联、鞭炮、红包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年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春节起源的兴趣。

2. 讲解春节习俗(1)介绍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礼仪。

(2)展示各地春节习俗图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副春联。

(2)学生模拟拜年,体验传统礼仪。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春节习俗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春节习俗的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春节习俗》2. 内容:(1)春节起源(2)各地春节习俗(3)传统礼仪(4)春节美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2)请你设计一副春联,并解释其寓意。

2. 答案:(2)示例:上联:福满人间春满园,下联:家和万事兴,横批:迎春接福。

寓意: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春节习俗。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家的春节”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春节习俗,进行分享。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安排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掌握我国各地春节习俗,学习传统礼仪。

春节中国民俗演讲稿范文

春节中国民俗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民俗文化。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年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

当时,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在年终岁尾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1. 贴春联春联,又称对联,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俗之一。

春联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框上贴上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的对联,寓意着辞旧迎新、喜庆吉祥。

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歌颂英雄人物的,还有表达美好愿望的。

2.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寓意着驱邪避凶、迎祥纳福。

在古代,人们认为鞭炮的响声可以吓跑邪恶的鬼怪,保护家人平安。

如今,放鞭炮已经成为春节期间最具喜庆氛围的活动之一。

3. 守岁守岁,又称守夜,是指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

守岁的习俗源于古代的“岁星”,人们认为岁星是神灵的象征,守岁可以祈求神灵保佑。

守岁之夜,人们会燃放烟花、吃团圆饭、看春晚,欢声笑语,共度佳节。

4. 拜年春节期间,拜年是亲朋好友之间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

拜年时,晚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则给予压岁钱,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

此外,拜年还有拜天地、拜祖先等习俗。

5.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具仪式感的聚餐。

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丰收、吉祥。

其中,鱼、饺子、年糕等传统菜肴是年夜饭的必备佳肴。

6. 穿新衣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寓意着辞旧迎新、好运连连。

新衣服的颜色多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喜庆、吉祥。

7.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活动,寓意着驱邪避凶、迎祥纳福。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精选5篇)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精选5篇)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精选5篇)春节的习俗演讲稿1尊敬的__: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

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

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

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

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

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

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

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谢谢大家!春节的习俗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有人说:“年味是辣的,因为哔哩啪啦的鞭炮。

”有人说:“年味是酸的,因为每个人都沉溺于电子产品。

”但我记得年味是甜的,空气中都是甜蜜蜜的。

除夕时,大家伙一起那着抹布扫把,热火朝天的大扫除。

妈妈负责扫地,爸爸负责拖地,我负责抹东西。

一家人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不一会儿,家里干净多了,窗明几净。

妈妈说:“除夕又叫掸尘,象征着辞旧迎新。

”爸爸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啤酒说:“则不仅是个传统习俗,这也是个减肥的好运动啊!”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妈妈拍了拍爸爸的大肚子,清脆的响声,爸爸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自己都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空气中甜甜的。

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8篇

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8篇

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8篇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8篇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有哪些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演讲稿篇1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在我的家乡大同,每年不同的节日习俗总会吸引我们这些孩童的目光。

不过大同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红火的风俗便是春节风俗了。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欢声笑语,肉菜飘香,鞭炮齐鸣,里外一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是年”。

是啊,一过腊月门,我们就开始了备年货。

腊月二十三便是我们北方的小年。

到了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谈笑风生。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头事,开始拆洗被褥,洒扫庭院的忙活。

妈妈说,这有扫除噩运之意。

我一听便赶紧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井然有序、纤尘不染,为的是能博个好运气,虽然累并快乐着。

转眼便是大年三十了。

一大早,我们穿着新衣服贴春联;除夕晚上,“爆竹声声辞旧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着香喷喷的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晚会载歌载舞,并一起守岁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

家乡的元宵节总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是我心目中最有特色的日子了。

白白胖胖的圆滚滚的小汤圆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飘起来又落下去,在每家每户的锅里翻腾着,打着滚。

汤圆固然诱人,但对我来说,还是放烟花、游花灯更胜一筹。

当黑夜缓缓伸出它的“手”,探向人间大地的时候,吃完汤圆的我们便下楼,燃放烟花爆竹。

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光彩夺目腾空而起,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宛如在黑色的幕布中释放出华丽的翡翠流苏,我们欢呼着跳跃着,欣赏璀璨的夜空中绚烂绽放的烟花。

你看:那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舞、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灿漫、虹彩狂舞,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的夜空被焰火照亮了、染红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登城墙、赏花灯、转旺火、品美食,素来是家乡人欢庆元宵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演讲稿

春节习俗演讲稿

春节习俗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和习俗。

接下来,我会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一种民俗活动。

春联是指春节前后人们在门上或者墙上贴的对联,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和祝福语言的形式。

春联一般是由四个对仗的字组成,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愿。

其中一般会包括发财、平安、健康、快乐和长寿等内容。

二、放鞭炮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一种传统习俗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具有驱邪、求神、辟邪的作用。

放鞭炮也可以使人们摆脱消极的情绪,带来一种喜庆的氛围。

不过,近年来因为安全等问题,一些城市限制或者禁止了燃放鞭炮的行为。

三、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过年的期间,人们熬夜守候,直到过了子夜后再进行其他庆祝活动的一种习俗。

守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一般需要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吃年夜饭,等待新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人们一般会在家中贴对联、祭祖、吃团圆饭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四、吃年糕年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节日食品,也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年糕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比如说在四川的一些地方,年糕被称为“飘香”。

吃年糕的时候,人们会把它切成薄片,然后煮、煎或油炸。

年糕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长寿的吉祥食物。

五、跳舞春节期间,人们也会在公园、广场等地跳舞。

跳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方式。

跳舞的人们一般都会穿上新衣服,同时还会佩戴一些传统的饰品,比如褶花红头巾等。

六、压岁钱压岁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风俗,一般是家长给孩子一些钱作为新年的礼物。

压岁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邪的方法。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岁钱的金额也越来越高,但是它本身还是一种民俗风俗,是人们表示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和期待。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演讲稿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演讲稿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主题是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年头”,它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春节的民风民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特色。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早在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就会贴上的用于祈求祥瑞的红色横幅。

它们以红纸为底,字体一般为黑色或金色,上面写着寓意吉祥的吉言祝福。

贴春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人们表达对新年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其次,我们不能忽略对春节最具象征意义的活动——过年。

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之一,也是一家人团圆欢庆的时刻。

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驱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在团圆饭上,家人共进年夜饭,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除夕夜,我们还有燃放鞭炮的传统,这是为了驱走邪气、迎来吉祥。

同时,大街小巷上也会灯火辉煌,人们穿上新衣,载歌载舞,共度除夕之夜。

这些都是春节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温暖。

再次,我要提到的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舞龙狮。

舞龙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它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龙与狮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能够驱邪辟邪,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舞龙狮的表演,鼓声、锣声、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载歌载舞,给祖国增添了无数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最后,我要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春节民俗活动——拜年。

拜年是中国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人们一边带着最真挚的祝福,一边给亲友、长辈拜年,表达对他们长寿、幸福的祝愿。

拜年是一个传统禁不可破的行为,它传达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也传递了对新年新开始的美好期待。

春节民风民俗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们承载了我们的历史和记忆。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这些传统。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家乡的春节习俗》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2. 我国家乡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3. 各地春节特色活动:舞龙、舞狮、闹元宵等;4. 春节期间的礼仪和传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 使学生掌握我国家乡春节的习俗,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地春节特色活动的讲解和演示;2. 教学重点:春节习俗的起源、意义以及在我国家乡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实物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春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2. 新课导入:展示PPT,讲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3. 讲解家乡春节习俗: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习俗;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进行课堂交流;5. 拓展环节:介绍各地春节特色活动,如舞龙、舞狮、闹元宵等;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春节习俗的手工制作,如剪窗花、做灯笼等;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春节习俗》2. 内容:春节的起源和意义家乡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各地春节特色活动:舞龙、舞狮、闹元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眼中的家乡春节”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文字说明;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春节习俗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各地春节特色活动的讲解和演示;2.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春节习俗的手工制作;3. 作业设计:以“我眼中的家乡春节”为主题的绘画和文字说明。

了解春节民俗演讲稿

了解春节民俗演讲稿

了解春节民俗演讲稿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春节民俗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春节民俗的一些知识。

首先,春节民俗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习俗和风俗。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走亲访友、拜年等等。

这些民俗活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春节民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人们贴春联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挂灯笼则是希望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充满希望;放鞭炮则是希望驱除一切不祥之物,迎接新的开始。

这些民俗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再次,春节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比如,包饺子是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它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走亲访友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互相祝福、互相问候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这些民俗活动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春节民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春节民俗,让这些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春节民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春节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春节民俗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和发展,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春节民俗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

春节习俗演讲稿

春节习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春节习俗的主题。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精神。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重视春节。

这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圆节日。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特别珍惜家人之间的相聚。

我们会重聚家庭,共享美食佳肴,感受亲情温暖。

怀着美好的期望,燃放焰火炮竹,象征新年的开始。

同时,也有着其它的独特习俗。

过年贴春联可算是最具代表性的春节习俗之一。

春联是红纸上写着一些美好的讯息的短句的对联,例如:“阖家欢乐,旧岁辞旧迎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

人们会自己写或请人写一份春联来祝福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太极拜年是一种中国特别的拜年方式。

太极本身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运动,也被广泛地用于庆祝新年。

太极拜年有着优美的动作和和谐的音乐,这样的方式增加了新年的欢乐氛围,让人们在新年中保持体魄和健康。

舞狮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庆祝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

表演通常由两个人组成,一个扮演狮头,另一个则在狮子下端放置他们的身体。

舞狮通常在街上进行,嘹亮的鼓声和锣声加上绚丽的色彩和灵活的动作,使人们对春节的节日氛围充满期待。

吃饺子是一个家庭庆贺节日和团圆的传统,通常在除夕夜享用。

饺子有着圆满平安的象征,其形状和品质都代表着好运和顺利。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吃饺子已经成为一个长久的传统,人们通常在除夕夜整夜吃饺子庆祝新年的开始。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也能感受到太多幸福和喜悦。

最后,我想说的是,春节是一个欢闹的节日,但我们也要牢记春节的意义。

祝愿各位观众在新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发展、家庭幸福。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学讲座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学讲座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学讲座这个文章已经满足了您的标题要求,下面是按照讲座形式来呈现的内容:一、开场白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在这个喜庆的春节期间,我们相聚在这里,举办一场传统民俗文学讲座,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学活动,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二、春节的来历和重要意义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它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旨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如今,春节已经演变为一个家人团聚、亲戚交往、祭祖追思的重要时刻。

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中,许多民俗文学表达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承,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传统民俗文学的分类1. 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以对仗对句为特点,用简短而富有含义的文字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春联的文字通常与新年的吉祥话题相关,如富贵、健康、幸福等。

春联的制作和挂放,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表达。

2. 贴福字贴福字是春节期间家庭常见的一种习俗。

福字寓意着吉祥和幸福,通过在门框或墙壁上贴福字,人们期盼来年能有好运和顺利。

福字外形上注重对称和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独特风格。

3. 传统故事和戏剧表演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组织传统故事和戏剧表演,以娱乐和传承文化。

传统故事常常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传奇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于英雄、勇敢和正义的向往。

戏剧表演形式丰富,有曲艺、皮影戏、京剧等,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传承方式。

四、传统民俗文学的现代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民俗文学也在不断演变和传承。

如今,传统民俗文学在现代舞台上得以新的诠释和传播。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演员和艺术家用现代化的手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新颖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例如,一些年轻人将传统故事融入到现代舞台剧中,通过舞蹈和音乐的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案例题目:《家乡的春节习俗》二、活动主题设计:寒假将至,也就意味着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了。

新春佳节是一年里第一个盛大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节日里有一些耐人寻味的风俗习惯是因地而异,它们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

如果我们不留心,那么这些这么有意思的过年习俗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改变。

顺德本地有不少传统节日的风俗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这次我们选取了农历新年这个传统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家乡的新年习俗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三、教育目标设计: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

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实施阶段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

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探究记录表一:第一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组长组员探究主题家乡春节的饮食习俗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体会附:第一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知道关于当地过年的贺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吗?2、您了解的当地的过年的饮食方面的`习俗有哪些?3、您认为现在过年的饮食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改变的?探究记录表二: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组长组员探究主题家乡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成果探究体会附:第二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能说说家乡过年时衣着上的习俗吗?2、春节期间在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3、您觉得现在过年在衣着、言行上跟以往有什么变化?4、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探究记录表三: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组长组长探究主题春节的庆祝活动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探究成果探究主题附:第三组的访问记录表1、您知道家乡春节期间有什么庆祝活动上的习俗吗?2、您是如何庆祝春节的?3、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4、您觉得在春节的庆祝习俗上跟以往有哪些变化?5、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

小学《家乡的春节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春节民俗讲座

春节民俗讲座

春节民俗讲座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春节民俗,我们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旨在深入探讨春节民俗的由来、特点和演变。

以下是本次讲座内容:一、春节的起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说中,春节起源于古代祭神的习俗,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祥和。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形成了包括腊月二十三守岁、贴春联、年夜饭等一系列独特的传统习俗。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装饰品之一,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

对联通常写有祝福和吉祥的词语,横批则是对对联的概括或点睛之笔。

2.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共享团圆之情的重要活动。

菜肴的种类和食材选择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财源广进。

3.放鞭炮:放鞭炮是传统春节的重要环节,据说可以驱除邪气、辟邪消灾。

然而,由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现代社会逐渐限制了燃放鞭炮的行为。

4.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表演形式。

舞狮通常在庙会、社区或商业街上表演,象征着驱邪、辟邪和破除困难的象征。

三、春节的文化演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不同,春节的传统习俗也在不断演变。

比如,如今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度假,与家人一同迎接新春佳节;另外,一些新兴的文化表演形式,如舞龙舞狮比赛、春节晚会等也逐渐衍生出来,使得春节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

四、春节的地域特色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春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各不相同,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

例如,北方地区以吃饺子、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为主,而南方地区则注重过年期间家族的团聚和拜祭祖先。

五、春节的意义和价值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人们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传承优秀的历史传统。

结语: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春节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春节传统民俗讲座

春节传统民俗讲座

春节传统民俗讲座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它也是全球华人热衷庆祝的节日之一。

为了加深对春节传统民俗的了解,我们特别举办了这次春节传统民俗讲座,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春节的独特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为了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而进行的盛大活动。

伴随着时间的变迁,春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圆、祭祖、除旧迎新的节日。

二、春节的民俗习惯1. 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物,它是用红纸写上吉祥的对联,贴在门口或墙壁上。

春联的内容既可以表达对新年美好祝福的期盼,也可以寓意着家庭和谐、事业顺利等意义。

2.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和最盛大的一餐。

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多样,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团圆圆)等。

3. 红包春节期间,长辈或年长一辈的亲戚会给小孩子发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红包的传统来源于古代的一种祛邪驱疫的习俗,如今则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拿到红包的孩子们会倍感开心和幸福。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表演活动,也是为庆贺节日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

舞龙舞狮不仅能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氛围,还有驱邪辟晦、招财进宝的寓意。

三、习俗的变迁和传承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春节的传统民俗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例如,人们在过去春节期间只是扫除家居,而现在则有了春节前的大扫除,人们会更加注重家庭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春节增添了新的形式,如手机拜年、网络祝福等。

然而,春节的传统民俗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春节的习俗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和喜爱。

从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的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不仅加深了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春节传统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

民俗习惯春节讲演

民俗习惯春节讲演

民俗习惯春节讲演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民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以各种形式的讲演来传承和弘扬民俗习惯,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以讲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民俗习惯与春节的关系,并探讨讲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俗习惯和春节的故事和传统。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我们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春节讲演。

首先,我们来谈谈春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春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用春节来庆祝农历年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丰收的希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象征。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春节期间的一些重要民俗习俗。

首先要提及的是“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期间特有的装饰品,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

对联常常是用黑色字体书写在红纸上,寓意着福、财富等美好的祝愿。

人们将春联贴在门上或者窗户上,以驱邪祈福、迎接新年的到来。

其次是“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戚朋友,互相问候、交换礼物,增进感情,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怀。

此外还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各种民俗活动,这些都是中国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讲演在传承春节民俗习俗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讲演是一种形式丰富、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递知识和信息。

在讲演中,我们可以讲述关于春节民俗习俗的故事、典故和传统,使观众对其中的意义和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讲演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其次,讲演还可以在传承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讲演,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民俗习俗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创新春节文化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使更多的年轻人对春节的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春节习俗
82253
家乡春节的习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 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 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

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补充材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习俗、食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
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年”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又叫“年”。

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

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烁,气宇不凡。

他来到村东头老婆婆家。

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直上山躲避“年”。

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

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

”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

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

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

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

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

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

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

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

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

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

元宵节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我的家乡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水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正月初二,
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

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

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