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教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视频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童谣,快来看看吧!(播放:视频《春节童谣》)师:童谣听完了,我看到同学们都被带回了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谁能说说都看到了,听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交流。
师: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不懂得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检查字词
1、老师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
2、师:谁能来读读?(指生读)齐读。
四、品读课文深入探讨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到腊月十九结束,首先第一个日子是?接
下来是?生答: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师:这七个日子中,哪几个日子写的最详细?腊八-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
师: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深入的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感受做批注。
小组内讨论交流。
1、生默读课文
2、师: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生交流师:“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打比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米、豆、干果的种类很多,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2)除夕生交流。
师:“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生回答师:“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师: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自己过春节的情景,再来读读。
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听着这喜庆的爆竹,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请同学们读“家家赶……”学生生接读。
师:这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热闹之夜呀。
接着读。
读出热闹了吗?
(3)大年初一师:还有谁来交流?生交流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师: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
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
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两人分别读课文除夕与正月初一两个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学生评价。
师小结。
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4)元宵节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
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生:讨论(教师下巡视)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
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再读课文,加深体会师: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学生读。
六、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件出示)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
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
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师: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编首童谣。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祝望我们的春节越过越热闹,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北京的春节》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北京的春节》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
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主动地获取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让学生谈感受与体会。
但本节课总体来说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同学。
因此,在交流时,有些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词句解析。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北京的春节》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fēnɡ zhēnɡáo yè
( ) ()()()()
mài yá sì miào ɡuànɡ jiē zhēn zi biān pào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
()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
三、本文作者是,课文以为经线,以为纬线,结构全文。
四、课文按顺序,对写的详细,其他写的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
2、。
3 。
六、本科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
《北京的春节》课后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北京的春节》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有机会可以研究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并且可以和老师们探讨怎样能更好的教学本课。
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要定位自己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文很长,但是文章每一节都很精妙,越品越有味道,因此不知如何取舍,最后还是决定将本课分为三课时来完成,而我要教学的为第二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谈年”的方式,主要运用交流,体会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及联系自己的过年感受,体会出人们盼望新年,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的心情,及我们中国传统新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特有地位。
整节课,我努力的调动学生对新年的美好回忆,利用了一些图片及喜洋洋的乐曲给学生创设情境。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很快的进入角色,沉浸在了喜庆的气氛中。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使之与文本产生共鸣。
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老师们的评课,感觉教学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纵观《北京的春节》这堂课,感觉教师的引导过多,课文的每个方面都想要学生掌握到,重点句子、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开,结果却适得其反。
一堂课下来,重点没突出,难点更不能突破。
可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详略,运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而有效。
此外,在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
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如果教学中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课堂气氛可能比较热烈、浓厚。
《北京的春节》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我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明确课文讲了地球可爱又易碎这个矛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板书设计的要求是合理、简介、明了,能突出课堂所讲重点。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