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的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体设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

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

占5分钟(解说:初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二、解题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

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别云间》。

作者介绍: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

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

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2)艺术特色的分析:五首诗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的抒情手法、《登快阁》的豪放风格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举例:《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教师需指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抒发情感。
(3)诗歌表达方式的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需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如对仗、用典等。
2.注重诗歌意境的引导。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我发现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同学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3.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提示我在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4.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引导技巧,鼓励同学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5.关注学生的疑问。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
举例:教师可举例说明五首诗中的对仗手法,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对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诗词五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历史意识:了解诗词背景,认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情感表达等。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千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它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诗词五首》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大多数同学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跟随我的教学节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格律知识,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巩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导语】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法。

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1、激发兴趣,导⼊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位诗⼈,他胸怀⼤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位诗⼈,他屡受排挤,报国⽆门;有这样⼀位诗⼈,他独上⾼楼,难寻知⾳。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起⾛进唐代诗⼈陈⼦昂的内⼼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昂,唐代⽂学家。

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少任侠。

举光宅进⼠,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狱,忧愤⽽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新的先驱,有《陈伯⽟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昂请求遣万⼈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昂⼜向武进⾔,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然后⼤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字⾳。

怆然(chuàng)涕下(t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以下是一个关于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五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五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和默写五首诗词。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以上是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古代诗词五首【】(中职)表格教案

古代诗词五首【】(中职)表格教案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 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 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 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 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 着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 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 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
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 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 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 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 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 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 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 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 量。
《岂曰无衣》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精品,对它的研究、注 释、翻译有许多,但是误解也多。《秦风》本来就是秦地的民歌, 可是有人硬是要说它是某某人为某某事所作。还有人对这首诗作了 曲解和不合情理的翻译。比如,“与子同袍”就是“和你合用一件 战袍”,这样的解释真是滑稽。怎么样才能“和你合用一件战 袍”?一、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样怎么打仗?怎么行 军?二、你穿一阵子我穿一阵子,一个有衣穿时,另一个就得光 着,这样也不能打仗。要想理解古代诗歌,就得首先理解古代的政 治、军事、经济等等,绝不能凭我们现在人的想法去推测古人。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语诗词语言规律;2.掌握《诗词五首》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背景和意义;3.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诗意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五首古代汉语诗词的词汇、用法以及表意;2.掌握古代汉语诗词的韵律、格律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古代汉语诗词语言规律和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背景和意义;2.分析法:分析五首诗词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模仿法:学生进行古代汉语诗词的模仿、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水调歌头》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水调歌头》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水调歌头》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水调歌头》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水调歌头》的不同。

第二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静夜思》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静夜思》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静夜思》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静夜思》的不同。

第三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登高》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登高》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登高》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登高》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登高》的不同。

第四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将进酒》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将进酒》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引言:诗歌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创造。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设计将以古代诗歌五首为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意义,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选取《静夜思》《登鹳雀楼》《七步诗》《鹿柴》《早发白帝城》等古代诗歌进行诗歌欣赏;2.古代诗歌的特点:探讨古代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3.古代诗歌的创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4.古代诗歌的朗诵:学习朗诵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5.古代诗歌的绘画: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诗歌欣赏(两节课)a)首先,放映相关古代诗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感受整首诗的韵律和音调;b)然后,逐句诵读古代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c)最后,师生共同探讨古代诗歌的意义和魅力。

2.古代诗歌的特点(一节课)a)通过PPT或黑板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包括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等;b)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并举例说明古代诗歌的特点;c)扩展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并分析其中的特点。

3.古代诗歌的创作(两节课)a)带领学生分析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b)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模仿和创作,可以选择某个古代诗歌进行修改或创作新的句子;c)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修改指导。

4.古代诗歌的朗诵(两节课)a)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语调,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b)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c)展示朗诵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古代诗歌的绘画(一节课)a)让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并通过绘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b)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构图等元素,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图像;c)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班级展览,分享学习体会。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江雪》和《寻隐者不遇》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这些诗歌分别选自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李白、杜甫、柳宗元和贾岛的作品,涉及了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哲理思考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分析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五首诗歌,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对五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主题思想,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标注作者。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歌的关键词和主题思想。

3.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诗句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写一篇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中要包含诗歌的基本信息、意境分析、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唐诗,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层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五首》教案
一、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词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1.课堂讨论完成练习二、五题。

2.课后书面完成练习一、三题。

附:《西江月》难句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这句是写夏天晴夜的情景。

词跟诗一样由于格律规定了字数,要在很少的字里面蕴藏更多的意思,就必须省略一些供人们想象的词语。

明月指明月的影子,别,区分出,这里是另一枝的意思,即树的高枝,成语有鹊占高枝。

惊,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惊鹊,鸟鹊惊心飞翔。

明月照在树枝上,移动着,使鸟鹊惊心而起飞。

曹操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的诗句,王维《鸟鸣涧》有月出惊山鸟的诗句,是类似的意境。

2)通常的写法,第二部分是半夜清风鸣蝉,半夜在前面
点出时间。

这里先写清风后说半夜,为的顺乎平平仄仄的音律,以便跟明月别枝这种仄仄平平相谐和。

鸣蝉典型地写出非常炎热的夏夜。

或说把半夜直接置于鸣蝉前面,可以有力地烘托夏夜极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个倒装句,通常的说法是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因为蛙声一片是说丰年的声音,是赞丰年的清歌,现在把结果放在前面,就具有先描写再烘托的妙处,使读者体味此情。

香字照应上句的清风,愉悦的夏夜,有声,有色,也有香,蛙声一片说丰年,是把蛙人格化,感情化了,是拟人手法;又是一种侧面的渲染,比正面描写丰收经济得多,又生动得多了。

听取是递进结构的复合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语法上,通常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但格律不合,音律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而且雨不能跟下句路转溪头忽见的见押韵,只能把语法结构颠倒一下。

2)修辞上,两个分句除了对偶之外,又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七八个星天外是说天空中或天空上早已布满了云雨,只是山的一角还有两三点雨罢了。

五代卢延让《松门寺》诗句有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两三条电欲为雨是正面描述。

两三点雨山前,侧写大雨骤临,这一句很有供人想象的魅力。

3)外是上或者中;又如:空外一鸷鸟,河上双白鹄。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单句,由于格律,把见的宾语旧时茅店社林边提到前面去;一提前就显得着重,显得有着突如其来的喜悦。

旧时茅店社林边,结构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旧时茅店在社林边;二,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2)茅店,茅舍,这里指村落里的旅馆,客栈,元稹《连昌宫词》有店舍无烟宫树绿,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有山店云迎客。

社,乡村祭祀土地神的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木。

译文:那住过的社林旁边村落的旅馆,在道路转过溪水一头忽然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