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翻译
诗经《桃夭》原文翻译诗经《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贺婚诗。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妙的祝福。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诗经《桃夭》原文翻译,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桃夭诗经·国风·周南〔先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颜色艳丽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密。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谐。
解释夭夭:花朵怒放,漂亮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颜色艳丽如火,光明艳丽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牢固许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密。
赏析这首诗特别出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缘由: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非常生动。
拿艳丽的桃花,比方少女的漂亮,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出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艳丽,像小桃树一样布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其次,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珍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欢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艳丽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快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妙。
这种心情,这种祝福,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喜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那咱们来一句句地瞅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
想象一下,满树的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粉嫩嫩的,就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这“夭夭”两个字,把桃花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灼灼其华”中的“灼灼”,更是强调了桃花的鲜艳夺目。
哎呀,每次想到这场景,我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里,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呢,就是出嫁的意思。
姑娘要出嫁啦,而且肯定能让夫家美满和睦。
为啥这么说?因为能娶到这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那夫家能不幸福嘛!“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开始结果啦。
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就好像姑娘嫁到婆家后,会为家庭带来丰硕的成果,生儿育女,让家族人丁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次强调姑娘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长得又多又茂盛。
这就好比姑娘的美德和福泽会让整个家族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最后还是说姑娘出嫁能给家人带来好运。
咱们再来看看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定使家庭更兴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定使家人更幸福。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烘托出姑娘出嫁时的美好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那为啥要用桃花来比喻呢?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正好赶上春天,路过一片桃园。
那满树的桃花真是让人陶醉,旁边还有几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诗经桃夭注释、赏析及原文
诗经桃夭注释、赏析及原文《桃夭》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桃夭注释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桃夭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诗经桃夭的原文及译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诗经桃夭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诗经《桃夭》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桃之夭天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⑤。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美丽而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桃花盛开,色彩鲜艳如火的样子。
③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于”是语助词,“归”是指出嫁。
④室家:家庭。
⑤有: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蒉(fén):果实累累的样子。
⑥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赏析】《桃夭》叙写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景和作者的美好祝愿。
诗句清新淳朴,却有极强的感染力,读来就如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让人在满口余香中感受着美的诱惑。
诗中之人美得让人心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扑面而来。
“夭夭”二字,可以解释为绚丽茂盛,也可以解释为挺拔婀娜,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气势,又有种袅袅婷婷的气质。
“灼灼其华”,是指鲜艳明丽闪着光辉的桃花,给人光彩照人之感。
“夭夭”在汉语里还可以解释为体态安舒、容色和悦的样子,好比美人妖娆艳色;“灼灼”则可解释为明亮、照亮之意,好比桃花粉红而闪着艳光。
因此这一句可看成“美人如花”的写照。
诗中对美丽一再铺陈渲染,引出后面披着婚装的少女。
此时在众人心中,少女身材如桃树一样挺拔,行路如桃枝一样摇曳婀娜,脸蛋如桃花一样艳美,可谓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沉鱼落雁。
这样美的少女由缤纷绚烂的桃花烘托而来,有谁能不为之倾倒?“艳如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有多少后人用桃花来比喻女人的美丽,《桃天》也由此成了后世描写美女的词宗诗祖。
诗里的自然美得让人心怡。
诗中一再描写桃林中桃树枝叶繁茂,挺拔绚丽,且先写桃花,又写桃之果实,再写桃叶,排布了三幅风景画:一幅是满山桃树,繁花盛开,遍山艳色粉红;一幅是桃树上结满密密麻麻、又肥又大的桃子;一幅是葱葱郁郁的桃叶布满枝头,叶子上放着光华。
无论哪一幅,都宛如世外桃源。
《桃夭》原文及译文
《桃夭》原文及译文《桃夭》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夭》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夭》原文:佚名〔先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桃夭》赏析: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注释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注释《国风·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1桃夭(桃之夭夭)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赏析: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2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注释译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桃夭》原文欣赏及译文赏析
《桃夭》原文欣赏及译文赏析《桃夭》原文欣赏及译文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以下是《桃夭》的`原文欣赏及译文赏析。
《桃夭》年代: 先秦作者: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桃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桃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介绍:《桃夭》是《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桃夭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
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译文: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作品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解放前的“催妆词”。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作品赏析:《桃夭》三章,章四句。
是一首贺婚诗。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
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
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
与《关雎》同为房中乐。
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
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
”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
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
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
”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
《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相奔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
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可是诗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呀!咱们先一起来瞅瞅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哎呀,这诗读起来就仿佛能看到那娇艳欲滴的桃花在眼前绽放。
咱们先来说说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那桃花开得呀,真是茂盛又鲜艳,“夭夭”形容桃树生长旺盛,“灼灼”呢,把桃花的明艳动人描绘得淋漓尽致。
想象一下,在春天的微风中,一片桃林里,桃花一朵挨着一朵,粉粉嫩嫩的,花瓣随风飘落,就像下了一场粉色的花雨。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踏青,路过一片桃园,当时就被那美景给迷住了。
阳光洒在桃花上,每一朵花都像是镶了金边,闪闪发光。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的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啦,肯定能让家庭美满和睦。
这表达了对新娘子美好的祝愿。
在古代,婚姻可是大事,姑娘嫁过去就得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所以能“宜其室家”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再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结出了硕大的桃子。
这就好像新娘子嫁过去后,能开枝散叶,为家族增添子孙。
说到这儿,我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奶奶家有一棵桃树,每年桃子成熟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眼巴巴地等着奶奶摘桃子给我们吃。
那桃子又大又甜,咬一口,汁水直流,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流口水呢。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还是在祝福新娘子能让家族兴旺。
最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郁郁葱葱,十分繁茂。
这就象征着新娘子嫁过去后,家族能够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再次强调新娘子能给整个家族带来幸福和好运。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赞美新娘子的美丽和美德,以及对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大概是这样: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诗经《桃夭》赏析
《桃夭》是《》里面《国风》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有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夭夭:茂盛貌。
2、灼灼:鲜明貌。
3、之子:这个人。
于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
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
5、有:语助词。
蕡(焚fén):果实繁盛貌。
6、蓁蓁(真zhēn):草木茂盛貌。
【白话翻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树繁茂,果实丰硕。
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树繁茂,枝叶浓密。
女子出嫁,快乐一家。
【讲解】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
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
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
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假设于目观那么美,缩于财用那么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
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
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
但它否认了“善〞与“美〞的差异,否认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成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
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开展的。
《桃夭》原文鉴赏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 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 f 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 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 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 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 故诗人 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 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 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 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 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 :“天 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 《菩萨蛮》 词:“玉腕枕香腮, 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 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 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 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 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 含义很少区别。 古礼男以女为室, 女以男为家, 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 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 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 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 所了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什么意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什么意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先秦的《桃夭》。
此诗开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夭原文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桃夭》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桃夭》简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先秦诗经·桃夭》原文翻译鉴赏
《先秦诗经·桃夭》原文|翻译|鉴赏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诗经·桃夭的诗句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桃夭》原文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桃夭》赏析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及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周南·桃夭》原文及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周南·桃夭》原文及赏析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诗经《桃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桃夭》原文|译文|鉴赏《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找答案吧!诗经《桃夭》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鉴赏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桃夭》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前言】
《桃夭》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以平平淡淡为主调。
【注释】
(1)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2)华:古花字。
(3)之子:这位姑娘。
(4)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5)蕡(fén),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6)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7)宜:和顺、亲善。
【翻译】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
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
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
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
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