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绪论阴阳五行

合集下载

中基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基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二章绪论及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2.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够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或者体征构成。

3.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其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就是将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方法。

4.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故反映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就有异。

5.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和方药来治疗。

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附: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亢盛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

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亢盛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7、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8、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

阴发展到极致,可向其对立面转化,即可转化为阳,即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9、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中医课件第一章阴阳五行

中医课件第一章阴阳五行

2.归纳药物性能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酸、 苦、咸属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基本概念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乃是构成物质世界的 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五者之间具有着相互资生、相互 制约的关系,并处于不停地运动变 化之中,从而构成了物质世界。并 逐渐发展成为探索万物构成及其相 互关系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并应用于中医学领域,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 响。
(二)概括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是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 果。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盛 阴阳 偏盛 阳盛 阴阳 失调 伤阴 阴不制阳 伤阳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 偏衰 阳虚
虚热证(阴虚则内热) 阳虚(阴损及阳)
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如天为阳、地为阴(宇宙);
男为阳、女为阴(性别),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 比较基础,不宜分阴阳。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3.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 的变更时,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 阴阳可相互转变。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五行的方位
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 央。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五行的颜色
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
五行的特性
金主收敛、沉降;木主生长、升发;水主 滋润、下行;火主温热、上炎;土主运化 、中庸。
阴阳对立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 对立、相互排斥。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昼 为阳,夜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 有阳就没有阴;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无阳不 生,无阴不长等。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 ,四季的更替,春夏为 阳,秋冬为阴;一天之 中昼夜的交替等。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归 纳
contents
目录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 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01
CATALOGUE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定义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消长
阴阳学说是一种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认为万物 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 源。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的数量、程 度等可以互相增减、此 消彼长。例如,人体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等 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 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 统一的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 也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 ,心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主神志 ;肝为阴中之阳脏,主疏泄、主藏血 等。

第一章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章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 1、阴阳的对立制约
➢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 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 制约 斗争 动态平衡 二个含义: (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此长彼亦长 阳长阴长 血虚补气以生血 阳中求阴
阴长阳长 气虚补血以养气 阴中求阳
此消彼亦消 阳消阴消 阳损及阴 阴阳两虚
阴消阳消 阴损及阳
5、阴阳的相互转化
➢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 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l 木: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舒畅、 条达
l 火: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l 土: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l 金:金曰从革 清肃(清洁、肃杀)、
烦躁易怒1年余,加重半月。 ➢ 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 血液指标检查 ➢ 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 ➢ 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
➢ 辨证:阴虚火旺 ➢ 治则:滋阴降火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
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 变化。 ➢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目的要求: ➢ 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 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39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
40
辨证论治
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
法收集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 全面判断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学绪论教学目标
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熟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异同点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第一章 中医学绪论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 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 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 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 论体系。
3
19
3.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 融合和发展阶段
• 苏敬等二十余人(公元657年-659年)
《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 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 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
比欧州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 堡药典》早883年。
21
4.宋至金元----学派涌现、 理论突破阶段
宋代活版印刷术的发明 宋代对中医教育重视。设立“太医局”, 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 学术争鸣 学派涌现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 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 说。 出现了“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潮,涌现 了许多学派。
22
4.宋至金元----学派涌现、 理论突破阶段
第一章 中医学绪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 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 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 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 践。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下篇源自常见病症中医护理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学习目标
目录页
1.了解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概念。
2.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既可以是渐变,又可以是突变。 如:季节的转化 急性传染病:持续高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证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解剖部位 (二)说明人体生理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关系 (四)指导诊断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寒与热 互用-相互资助、促进 如:功能与物资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阴阳消长: 阴消阳长—如:由春至夏;功能物质(阳)的产生必须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阴) 阳消阴长 — 如 :由秋至冬;营养物质的代谢(阴)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
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六)指导养生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真诀》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D、吴又可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6、“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7、阴阳的概念是:()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A、寒与热B、动与静C、上升和外出D、表与里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10、不属于阴的是:()A、晦晴的B、内在的C、静止的 D轻清的11、不属于阳的是:()A、明亮的B、外在的C、运动的D、重浊的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失调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则寒B、阴胜则寒C、阴虚则热D、阳损及阴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25、属于阳的药味是:()A、酸B、咸C、淡D、苦26、属于阴的药味是:()A、辛B、甘C、淡D、苦27、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28、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29、五色中属水的是:()A、青B、黄C、白D、黑30、“喜”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A、木B、火C、土D、金3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南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32、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3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3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胜”是:()A、心B、脾C、肝D、肾35、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 D肝36、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水生木37、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相乘关系D、相侮关系38、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土克水C、水克火D、火克金39、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水,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反侮40、肝气横逆犯脾,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木乘土C、木不疏土D、土侮木41、由于土本身不足,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这种情况称为:()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土D、土虚木乘4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A、木来乘土B、水来克火C、木来克土D、土来侮木43、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证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44、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至肝阳上亢4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制木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抑木扶土46、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47、“泻南补北”的治法适用于:()A、肝火偏盛,肺失清肃B、肾阴不足,心火偏旺C、肝旺脾虚D、脾虚湿盛48、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治疗目的()A、喜B、怒C、惊D、恐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以下同)1、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2、创立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赵献可B、张景岳C、叶天土D、吴鞠通E、王清任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5、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6、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7、属于阳的有:()A、运动的B、湿热的C、明亮的D、向外的E、上升的8、属于阴的有:()A、静止的B、寒冷的C、晦暗的D、内守的E、下降的9、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阴的有:()A、凝聚B、下降C、外出D、滋润E、抑制10、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阳的有:()A、推动B、温煦C、升发D、濡养E、兴奋11、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可以互相转化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12、阴阳的对立制约,可体现于:()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变化C、动极者,镇之以静D、阴胜则阳病E、阳胜则阴病13、阴阳的互根互用,可体现于:()A、气与血的关系B、津与液的关系C、兴奋与抑制的关系D、推动与温煦功能的关系E、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4、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阳的有:()A、体表B、上部C、背D、上肢E、心肺居上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阴的是:()A、体内B、下部C、腹D、下肢E、肝肾位于下16、下列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中属于阴的有:()A、精B、气C、血D、津E、液17、属阴阳失调的病理有:()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重寒则热D、阴虚则热E、阴阳互损18、属阴阳偏衰的病理有:()A、阴虚则热B、阳虚则寒C、阳盛则热D、重热则寒E、阴阳互损19、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有:()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互损20、阴阳偏胜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E、热者寒之21、阴阳偏衰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22、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阴的有:()A、沉静少言B、形寒怕冷C、呼吸微弱D、语声低微E、脉数23、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阳的有:()A、躁动不安B、发热C、呼吸气粗D、语声高亢E、脉沉迟24、属于阳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5、属于阴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无限可分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向下B、生长C、生化D、承载E、受纳28、归属于木的有:()A、夏B、青C、肝D、筋E、目29、归属于土的有:()A、湿B、甘C、脾D、南E、思30、属五行相生关系的有:()A、土与木B、木与火C、土与金D、金与水E、火与土31、属“母子”关系的有:()A、心与脾B、脾与肺C、肺与肾D、肾与肝E、肝与心32、属于行相克关系的有:()A、金与木B、木与土C、火与土D、水与土E、金与水33、可用五行的相生关系来解释的是:()A、肝藏血以济心B、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C、心火下降于肾使肾不寒D、肾阳湿煦脾阳E、肾藏精以滋养肝血34、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水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之气火上逆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不足3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症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甘D、喜食酸E、脉弦36、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的脉症是:()A、面色黑B、面色赤C、口味苦D、口味酸E、脉洪37、适用“虚则补其母”治则的病证有:()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 C脾肺气虚 D、肝旺脾虚E、肾阴虚而心火旺38、适用“抑制”法治疗的病证是:()A、肝气横逆犯脾B、脾胃湿热致肝失条达C、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D、肝火偏盛致肺失清肃E、肾阴不足致心火偏旺3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三、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为主导思想,以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

2.中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中医学病理总纲
阳偏盛(热)
阴偏盛(寒)
阳偏衰(寒)
阴偏衰(热)
③ 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 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 阴损及阳两方面的病机。 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 阴精的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 于阳,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 结局——阴阳亡失(离决)
……
迟、沉、小、 细、 尺、去 里、内、下
……
病变部位
其它
概括疾病证候 阳 表证 热证 实证 阴 里证 寒证 虚证
表里 寒热 虚实
5. 用于疾病的治疗 (1)指导养生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三)五行的异常变化
1、相乘:克制太过 所不胜的力量太强 所侮:不能相克,“反克”。 所不胜的力量太弱 所胜的力量太强 相侮 两方面同时存在
3、五行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母虚→子虚→母子两虚
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
《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望、闻、问、切 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分析四诊资料
阳 色泽 声息 症状 鲜明 高亢宏亮 热、燥、动 阴 晦暗 低微无力 寒、润、静
脉象 形态至数
部位 动态
数、浮、大、 洪、滑 寸、至 表、外、上
二、五行学生的基本内容
(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相生

相克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实际 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 行对其子行的资生、 促进和助长。
《难经》:“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水 生 金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 存在着有序的互相克 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是:木→土 →水→火→金→木。
五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木 火
肝 心
胆 小肠
目 舌
筋 脉
怒 喜

辛 咸

白 黑

收 藏
湿
燥 寒
中 长夏 土
西 北 秋 冬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 骨

悲 恐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木 火
克 侮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

太过—所胜之行过亢,反向 金



木 木
制约其所不胜行。 如“木旺侮 金”。
木 火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

太过—所不胜过亢,对其

乘 克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的相互关系
01
02
03
04
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
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
相乘
五行相克太过,导致被克的一 方受损。
相侮
五行相克不足,导致克制的一 方受损。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通过五行学说,可以理解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阴阳学说主要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而 五行学说则从五脏、五腑、五官、五体等五个方面 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 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阴阳与五行学说的区别
阴阳学说主要关注人体的阴阳平衡,强调阳气的升发和阴气的收 敛,以及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行学说则更注重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五行与人体各 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阴阳与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综合应用
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常常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结 合起来,综合分析人体的生理 和病理变化。
通过观察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 和五行生克制化的情况,中医 学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阴阳平衡、调理五行 生克制化等。
综合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体的生 理和病理变化,为临床治疗提 供更准确的指导。
04
中医学中的其他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对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维系整体的重要认识。
脏腑学说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调节脏腑功 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精选课件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
精选课件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其运动变化.
精选课件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 革、水曰润下
精选课件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 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精选课件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精选课件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精选课件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选课件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精选课件
(五)阴阳的互相转化: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中医学》阴阳五行

《中医学》阴阳五行

滋润 寒凉 下行 静藏
The features of moisturizing and flowing downward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性
现象
木 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 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
土 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金曰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水曰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五味:
酸苦咸属阴, 辛甘淡属阳;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升降浮沉:
重镇敛降属阴, 轻浮升散属阳;
第二节 五行学说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指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的运动变化。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相关性是指这些事物或 现象必须是同一统一体中相 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而不 能是毫不相干的。
如天与地,男与女,水与火, 昼与夜,寒与热等各自可分阴阳。 但不能把天与水,昼与寒放在一 个层次中用阴阳加以分析。
2、阴阳的相对性 和可分性
相对性是指对于具 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 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 可变的。
1).阴阳偏盛

阴阳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外热, 阴胜则内寒。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阴阳偏衰

阴阳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阴阳互损
阳 阴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

气血相互资生, 相互促进
(三)阴阳的消长: ●“消长”: 消——减少、消亡,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 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 的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 长而不偏盛 一定限度 维持相对平衡 消而不偏衰 (消长平衡) ※消长是阴阳的运动状态,运动是绝
均可用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来概括说明。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 及各种证候的属性。 审别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领
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望诊 闻诊 脉诊 浮大 洪滑 沉小 细涩
颜色 光泽 语音 呼吸 部位 至数 形势 阳 阴 赤、 高亢 声高 鲜明 寸部 黄 洪亮 气粗 青白 低微 声低 晦暗 尺部 黑 无力 气怯 数 迟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
※然而,它们即对立又统一
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对立”的表现: ※相反: 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 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为属 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斗争、排斥
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排斥
状态。
例:
对的,阴阳在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
平衡,又在相对的平衡中进行绝对的消长。
※阴阳的消长是其运动的“量变”过
程。
●“消长”的表现 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 约过程中。 ※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 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 以四时气候 变化而言 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 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 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收 藏的变化。
※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

《中医学》基础医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

《中医学》基础医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

基础医学第二章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医学上的生理、病理、胗断、治疗各个方面),有它的物理基础和实用价值。

阴阳五行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阴阳说明事物的矛盾和統一,五行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阴阳得五行就会更为完备,五行有阴阳,也就会更有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然界的领域极为广阔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变化多端,如果单用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去解释,有时会不能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必须再用生克制化的五行学说加以补充,才能更好地表达事物的全部性能。

要想了解阴阳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就要首先对阴阳五行学说有一个初步概念,同时必须联系实际,逐步领会它的精神实质。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就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等于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它是古人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經过长期观察而掌握的一种解释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理论。

这种理论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能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法则,它说明所有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相对面,由矛盾达到统一。

“内经”上把阴阳当作一个极普通的道理,认为是整个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分类的纲领,变化的范畴,生长毁灭的必然现象。

世界一切物质运动过程都包含着矛盾,构成矛盾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代表,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就没有世界。

自然界一切事物,几乎都有它的相对面:昼与夜、冬与夏、内与外、上与下、水与火。

这些相对现象,明明白白地存在着,昼夜、冬夏、内外、上下、水火都是相对的,都可以用阴阳来代表说明;如果昼与冬、火与下、上与内,它们没有相对的关系,就不能用阴阳来代表说明。

阴阳只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以一年来说,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可是以春夏秋冬里面的一天来说,那又是白天属阳,夜晚属阴。

同是一杯水,静止不动时是阴,动时又是阳的现象了。

阴阳代表事物,往往因条件的变化而要加以灵活运用。

白昼的终了,就是黑夜的开端;暑热季节的过去,就是寒冷季节的来临;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内就没有外,分开来讲,虽然阴阳各有属性,但每一事物的全部过程,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中医学阴阳五行》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学阴阳五行》PPT课件ppt课件


炎热、向 上
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燃烧之火,其性温热, 其焰上升,因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均属于火。
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

长养、化 育
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养育、承载、受纳作用 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中医学有“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 说起“阴阳五行”, 一般中国人都不会感 到陌生。但真正了解 这样一种与中国传统 文化方方面面密切相 关的理论,以及这种 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 关系的人,或许就不 是很多了。
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 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
(四)阴阳转化
•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 的条件下的相互转移、变 化。

阴阳消长(量变)阴
阳转化(质变)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
的前提,阴阳转化是阴阳
消长的必然结果。
Things turn into their opposites when they reach the extreme
• 肺五行属金, 肾五行属水, 心五行属火;
• 急性肾炎的起病, 大多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力低下, 则可累及于肾, 五行属于金水相生致病。
• 慢性肺心病的起病
• 大多由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等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的 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进而引起右 心室肥厚、扩大的疾病, 属于金火相侮而致 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