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的逻辑
企业的成长规律和逻辑
没有一个人会不关心 自己的生命, 也没有一个
企业会不关心 自己的命运 ,生与死是永恒的主题。 每一个企业都想发展壮大 ,但对任何企业来讲 , 要 想长期稳定发展都是非常困难 的一件事情。因此 , 研究企业的成长规律 。 按照企业的成长规律和逻辑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现代企 业管理追 求创新 , 停步不前 、 固化模式是管理进步 的“ 绊脚石” 。 所以, 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发现企业发展 规律 。 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思维 。 形成适合企 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 四) 主动学习、 提升能力是 实事求是、 发现规
统一。企业共性与员工个 ・ 胜的统一 。 是企业 文化
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在尊重 员工个 性的前提 下 , 通过学习使员工的个 性融入到企业 共性当中 , 为 企业发展服务。只有重视学 习的企业 , 才有可 能 统一 员工的思想 , 建立 共同的愿望 , 树立共 同的
达 的市场经济时代大有不同 , 对 生产技术、 经营方 略、 管理技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 原有的管理
升, 关键还在于全体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 三) 遵循规律 、 创新思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 本要求。现代企业与过去的企业相比, 不仅在筹资
方式上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 而且生产经 营管理的理念 、 方式、 方法也与小商 品经济和不发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的周期
一
5 0 0 强企业 中, 5 0 %以上都是学习型企业; 美国排名 前2 5 位的企业, 8 0 %  ̄学 习型企业 ;世界排名前 1 - O 位的企业 , m0  ̄ /  ̄ 学 习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 在于. 他们以提高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 强化
小企业变大的逻辑
管理范式企业赚的三份钱中,如果有了风口利润,是可以掩盖经营和管理的不足;有了经营利润,可以掩盖管理上的不足。
利润也有层次高低之分,华为的管理能力强,它跟小米企业玩的时候,没看清楚小米的打法时,小米就很厉害;当熟悉了小米的经营套路的时候,就采用类似的打法,从而将竞争引向拼管理效率。
每个行业最后都要趋于稳定,最终还是要拼管理,所以说,管理是企业成长最持久的动力。
大企业遵循三个内在逻辑在工业时代,大企业遵循三个内在逻辑:业务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管理职业化。
第一,业务标准化。
这是福特给我们的经验。
从福特汽车开始有了大企业,“大市场+大规模分销+大规模生产”,这是它在业务上的一个基本逻辑。
做小市场永远做不了大企业,没有一个大企业是由一堆小市场堆起来的。
大市场为大规模销售提供了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管理圈都在讲,小企业要重机制、大企业要靠管理……诸如此类的句式很多,言之凿凿的说法也很多。
但是正如任正非所讲,要想成为大企业,必须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思考。
如果小企业永远按照小企业的方式玩,它怎么能够成为大企业?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很关键的命题,即我们怎么做到在企业小的时候,让它懂得大企业的方式,不因为管理方式而限制它成长为大企业。
管理是成长最持久的动力现在的企业赚钱,一般赚三份钱。
一是风口利润。
你必须进入一个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市场,这时候有风口利润可赚。
所以雷军说,企业到风口上,猪就会飞起来。
企业站在风口上的时候,增长很快、赚钱也很快。
多数成为大企业的企业,都是在某个时期进入了风口。
二是经营利润。
中国最好的烟叶产在两个地方,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云南。
褚时健非常了解云南的土壤,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和当地的烟农锁定了长期的合同关系,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控制了最好的烟叶。
别的烟草企业都需要从云南进烟叶。
红塔在经营上的布局能够拿到关键利润,所以经营利润可以掩盖管理效率的不足。
三是管理利润。
以汽车行业为例。
这个行业有什么风口利润可赚吗?其实已经很稳定了,大风口已经没有了。
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企业家们具备坚定的信念、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的思维和卓越的领导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一般规律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关键。
世界一流企业都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他们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第二,人才是企业成长的基础。
世界一流企业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他们不断地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人才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第三,品牌是企业成长的保障。
世界一流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他们通过不断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品牌是企业成长的保障,没有品牌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第四,战略是企业成长的指南。
世界一流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他们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战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战略是企业成长的指南,没有战略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第五,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
世界一流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他们通过不断地弘扬和传承文化,凝聚了企业的力量和凝聚力,实现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企业家们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需要遵循一些一般规律,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小企业变大的逻辑
小企业变大的逻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取得成功,就要通过发展壮大实现持续增长。
小企业变大的逻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和机会分析: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首先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和机会,确定目标客户群体,找到市场缺口和特定的竞争优势。
只有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定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2.产品和服务提升: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
不断改进和创新已有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还需要积极倾听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3.资源整合和管理:小企业发展壮大需要合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供应链等。
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资源整合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4.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小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市场,进一步扩充客户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5.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小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壮大,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团队。
建设高效的管理团队,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
企业的成长规律
企业的成长规律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它自己的成长轨迹呢。
咱先说说企业刚起步的时候吧。
那就是个小婴儿呀,脆弱得很。
可能就几个人,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甚至可能就是个居民楼里的小房间。
大家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想把某个产品或者服务做出来。
这个时候资金也紧张,得各种省着花。
比如说,办公设备可能都是二手的,大家出去跑业务也只能坐公交地铁。
但是这个时候的团队成员往往都充满了激情,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心里有着无限的梦想,想着要把这个小公司做成大事业。
然后企业慢慢长大了一点,就像小孩开始学走路了。
这个阶段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业务也开始有了一些小的规模。
可能会有了自己的小办公室,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
不过呢,这个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事。
竞争对手可能会出现,要跟人家抢市场份额。
资金还是不够充裕,得想办法拉投资或者贷款。
团队内部也可能会有一些小矛盾,毕竟人多了想法就杂了。
再往后呢,企业要是发展得好,就像是个青少年了。
这个时候企业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业务范围扩大了不少。
可能会开始开拓外地市场,甚至走向国际。
技术也会不断更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
这时候就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家随便商量商量就做决定了。
得有规章制度,得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事情。
等企业到了成熟阶段,就像一个成年人了。
它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地位,资金雄厚,员工众多。
这个时候企业要考虑的就是可持续发展了,要不断创新,不能吃老本。
要关注社会责任感,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还要注重环保之类的。
企业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人会生病一样。
可能会遇到经济危机,市场突然不好了,或者内部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像贪污腐败之类的。
这个时候企业就得想办法自救,可能要裁员,要调整业务方向,要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成长规律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科技型企业,可能成长速度会特别快,但是风险也高。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成长就比较稳健,但是创新起来可能就比较难。
企业的五大核心逻辑
企业的五大核心逻辑一、创新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创新发展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不断拓展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引导客户需求,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激发客户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
三、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力。
组织管理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应该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和引进外部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建立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方面。
一个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时代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曲线
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曲线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曲线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和发展规律。
这种曲线通常表现为一种先逐渐增长、然后达到高峰,最后再逐渐下降的趋势。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而企业发展的曲线就是反映了这些挑战和机遇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表现。
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了解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
这种曲线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来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势。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曲线。
1.初创阶段对于大部分新创立的企业来说,初创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同时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会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人才招聘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大部分新创企业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克服这些挑战。
2.高速增长阶段一旦企业成功地克服了初创阶段的挑战,那么它就会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业绩和利润通常会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以满足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也会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3.成熟期阶段一旦企业进入到成熟期阶段,那么它就会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增长速度会开始逐渐放缓,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度也会逐渐增大。
因此,企业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同时,企业也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变化。
这个阶段的企业通常需要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衰退期阶段最后,企业可能会面临着衰退期阶段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可能会逐渐下滑,企业的生命周期可能会接近尾声。
企业成长的基本逻辑
企业成长的基本逻辑企业成长的基本逻辑一个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企业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本的逻辑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企业成功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优秀的产品或服务上。
一个优秀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它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供独特的价值。
无论是创新的技术还是卓越的设计,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持续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并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策略。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
一个伟大的想法只有在能够顺利转化为现实并实现商业目标时才会产生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团队,并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是组织能力的关键。
一个有条理的执行计划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此外,企业成长的基本逻辑还包括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一个企业必须知道如何向目标市场传递自己的价值主张,并建立起与客户之间的情感连接。
市场营销策略应该是有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并且与企业的品牌形象保持一致。
通过不断地与客户进行互动和反馈,企业可以改善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并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
最后,企业还需要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创新可以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甚至是组织文化的创新。
企业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点子,并激励他们认真思考如何改善企业的现状。
通过建立优秀的产品或服务、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一个企业可以实现持续的成长和成功。
这些基本逻辑可以为企业提供指导意义,在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长期的商业成果。
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团队应该努力发展和优化这些关键要素,并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企业成长逻辑之辨外生与内生
企业成长逻辑之辨外生与内生企业成长逻辑之辨外生与内生内容摘要:企业成长一直是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有关企业成长的理论解释也较多。
但通过对企业成长的主要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的逻辑实质上是沿着“劳动分工”这一基本思路下的两条朝着不同方向演化的分支,一条是企业成长的外生思路,强调企业的成长受到外部既定条件的约束;另一条是企业成长的内生思路,强调企业成长是自发自生的,与外部条件无关。
对于企业成长的正确认知,需要在糅合这两种解释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企业成长分工逻辑内生逻辑外生逻辑引言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该如何在市场机制下完成分配,而不考虑企业是如何将这些产品生产出来的。
此外,基于同质性假设,相同规模的企业必定具有同样的经济,换句话说,不同的企业本质上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其规模大小,即企业成长的标杆在于规模。
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有的企业成长很快,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扩张速度;有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而不太关注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
由此可见,新古典理论并不能合理解释为何同一行业中相同规模的企业有的萎缩而有的得到扩张或成长,更不能合理解释现实中企业规模同质但绩效异质的事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非主流经济学则对企业成长事实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究其原因在于,它们共同地将企业进行异质性对待,即认为不同企业,其在资源、人才、能力、信息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差异性。
这一基本假设显然也更为符合现实情况。
此外,新古典所信奉的“完全信息”、“利润最大”等基本假设也被这些理论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有限理性”、“利润为正”等概念。
按发展历程来说,企业成长方面主要的理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基石性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环境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资源能力理论、知识文化理论等。
本文认为,这些理论本质上其实是沿着“劳动分工”这一逻辑下的两条不同路径的深化。
其中,将前四种理论归入“外生成长”逻辑,将后两种理论归入“内生成长”逻辑。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
无论是企业、商业、政府还是社区,快速发展就需要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强起来的发展逻辑。
企业经济增长一般有这样一个规律,首先为了获得增长,就要进行资源配置、运营管理,其次要建立政策促进机制,加强市场调控,最终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
首先,企业经济增长的初级步骤就是站起来,它指的是企业从创业、成立到正式上路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利用职能的组合,加大资源配置效率,基本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站起来就是打好经营基础,向经济发展及其它若干方面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企业实现富起来,就要进行积极的运营管理,优先限定业务范围,统筹实施营销策略,把握市场的主动权,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降低生产成本,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期盼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达到稳定的经济分配,充分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
再者,企业才能强起来,就必须建立得当的法制保障机制,通过规律性开展产业政策及补贴政策,为企业提供动力,积极引入市场准入规则以及商标、版权和劳动合同等保护环境,在这样的强经济体系下,企业才有可能扩大规模,发展壮大,拓展到更高水平。
从而,这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强起来的发展逻辑就完整表现出来了。
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更新产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稳定市场,开展科技创新,完善制度设计和市场调控,可以为企业及市场提供抑制和保护,企业就有可能实现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律是什么
企业发展规律是什么企业发展的规律是企业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和发展趋势。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发展的规律。
一、创业阶段:创业阶段是企业刚开始创业和运营的初期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具有创新、灵活、积极的特点,但也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不成熟、竞争激烈等问题。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抓住机遇,迅速进入市场,积累经验和资源,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
二、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是企业在创业阶段之后逐渐发展壮大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地位,开始在市场上稳定地销售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聚焦核心业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寻求市场扩展和创新发展的机会,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和实力之后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市场地位稳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巩固现有市场地位,提高竞争力,维护和拓展客户关系,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引入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保持持续创新和优化的能力。
四、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后期阶段,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衰退。
这个阶段的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管理问题的困扰和劣势的加剧。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机会,同时注重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重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延缓衰退或实现再生。
五、创新与转型阶段:创新与转型阶段是企业在衰退阶段之后通过创新和转型重新焕发活力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的激烈。
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改进,提高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的规律是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创新与转型阶段的交替循环。
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成长方式的演进逻辑
源基础情况, 企业成长可以表现为专业化、 多元化、 跨国公司和集 群化 4种方式。不管企业成长利用何 种方 式, 都 是基于一个资源的基础——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作正确的事。企 业对这 4种成长方式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企业在特 定 的成长 时期所拥 有的资源情况 , 同时还受到所处外在环境 的影 响。企 业的成长是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相 匹配 的产物, 企业 自身资源在这一匹配中起基 础性 作用。
的成 长离 不 开 其 内在 的 资 源 , 如果 没 有 资源 , 好 再
的机会也 只是 空 中楼 阁。另 一方 面 , 在企 业 的整个 成 长 过程 中, 业 自身 的资 源 也在 不 断 的变 化 着 , 企 而 且 往往 表 现 为 资源 积累 增 长 以及 创 建 全 新 的资
阶段 , 促使 其 成 长 的 动力 因素来 自多 方 , 同时也 存
面 , 济理 论 的 新发 展 , 如 契 约理 论 、 经 诸 激励 理 论 、
信息 博弈理 论 和 战略联 盟理论 , 使理 论工 作者更 多
在 诸多方 面 的制 约 因素。其 中, 业 自身 资源 既是 企 成 长 的制 约 因 素 , 也是 成 长 的 动力 之 一 , 它是 而 且
第8 第5 卷 期 2 0 年 1B 08 0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学 版) 社 J R A E J G U I E ST E H OL G ( O I L S I N E D T O ) OU N L OF B I N N V R I Y OF T C N O Y S C A C E C S E I I N I
关键词:资源基础论;成长方式 ;集群化成长;企业集群; 演 进 逻 辑
中图 分 类 号 : F2 0 7 文 献标 识码 :A
连载(1212)进化是企业的必然——成长逻辑
连载(1212)进化是企业的必然——成长逻辑进化是企业的必然——成长逻辑进化是永恒的未来,这不是为了给出什么具体的目标,而是给出了一个法则。
这么说,也意味着进化是没有止境的,未来也是没有止境的,它们同时都是不确定性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时不刻对未来有一种清晰地憧憬,这种未来所有包含的内涵,如果能够实现,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进化。
引入和设计出进化的概念,与过往的企业蓝图规划有所不同:企业不是规划就能规划出来的,企业是在各种机缘巧合、机遇面前生长发育出来的。
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进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源泉。
做规划很重要,但是规划不等于实现、规划不等于实际、规划不等于不调整,真正的调整不是“已经看清楚了什么”,而是“还看不清什么”。
未来,是看不清的,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这一定是未来的特质。
为此,如何变成在未来的时候企业也是生意盎然的呢?那就是,企业只能也一定是通过一步一步进化走到的未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在优胜劣汰中走过来,才是真的的路径和成长。
进化也是相对的概念,今日比昨日好一点、今年比去年好一点,往复迭代没有终期,如此的认识有助于打消企业偶然会存在的沾沾自喜、高枕无忧的错误心态。
永恒的未来就是变化,适应和抓住了变化,顺应了变化及其趋势,得到发展便是进化。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企业的进化有很大的程度是靠人的意志来推动的,这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其进化更多地是为了对自然的适应和反应——适者生存。
人的意志推动企业的进化当然离不开外部的环节和条件,这些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汇成了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趋势流”。
在每个变化的节点上,也都向前进道路上的十字路口,需要作出企业自己的选择。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一种启发思考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准则层面的要求。
但其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揭示了一个道路,变则通、通则达。
如果,从来没有想过进行道路的选择、改变和探索,企业一定是没有出路可以前进的。
企业进化的方向总体上是未知的,正因为未知,才出现了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不同企业做出的不同选择,形成了多样化、也展示了多种可能。
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1.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分析:企业首先需要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了解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等,有助于企业预测市场动向,定位产品和服务,制定营销策略。
同时,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企业做出相应的应对和调整。
2.产品与服务创新:企业要通过不断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可以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3.资源整合和管理:企业需要合理整合和管理各种资源。
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
企业需要根据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和管理资源,使其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评估等方面。
4.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企业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团队建设包括成员间的沟通、协作和决策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包括选拔和培养合适的人才,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人才的潜力。
5.营销和品牌建设: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等方面。
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传播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营销和品牌建设,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6.持续改进和创新: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改进、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
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企业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7.战略规划和执行:企业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并能够有效地执行。
战略规划包括明确的长期目标和中期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作出的战略选择。
执行包括明确的任务、分工、绩效评估等方面。
企业需要能够有效地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执行和监控。
以上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的一些重要内容。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底层逻辑,不断优化和调整企业的战略和运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回归本质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逻辑
2020年第04期·浙江经济/制造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基本逻辑是:动机内驱、特色业务、流程匹配、人本强基回归本质: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逻辑文/邬爱其史煜筠在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下,企业持续成长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企业生命周期似乎变得越来越短,不少企业正遭遇“短命”的考验。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大败局》曾生动刻画了托普、健力宝等多家曾经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场景,詹姆斯·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则讲述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特性。
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用20余年研究了企业的发展、老化和衰亡,其专著《企业生命周期》畅销全球30余年,从企业成长阶段视角系统解析了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地创新创业热潮风起云涌,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企业家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令世人瞩目。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新时代的广大中国制造企业承载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全球竞争加剧、科技创新迭出、产业革命加快,中国制造企业持续成长面临严峻挑战,新一代的“中国式失败”企业案例时有出现。
因此,立足中国实际,借鉴西方理论,探索和总结中国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逻辑非常必要,可以为相关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浙江是中国民营制造业起步较早且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1979年8月,桥头纽扣批发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市场;1980年12月,19岁的章华妹成为中国第一个合法个体工商户;1982年8月,全国第一份明确专业市场合法的政府文件在义乌出台;1983年1月,温岭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985年5月,“温州模式”在《解放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中第一次提出;1987年8月,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和诚信。
各种突破性的创举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浙江走在前列。
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首先,在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中,目标设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
发展的目标应当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并且应当明确、具
体和可量化。
目标设定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
的资源和能力,确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并且确立相应的绩效指标和时间表。
其次,市场定位是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在
市场中的定位和定位策略,包括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和差异化定位等。
通
过市场定位,企业可以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优势,从而制定相
应的战略和决策。
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创新是指企业在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
创新可以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不同
层面。
企业需要不断地寻找和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
场需求。
此外,竞争优势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
竞争对手的优势,可以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品牌优势等。
企业需
要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和品牌建设等途径,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包括目标设定、市场定位、创新、竞
争优势等多个方面。
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并在市场中确定自己的竞
争地位和优势。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实现持续的发
展和增长。
此外,企业还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稳定的财务运作,以
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重塑成长之势:解码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
重塑成长之势:解码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井润田谢坚每位企业创立者都在期待自己企业的成长,期待企业在收入、员工、资产、市场等方面的持续增长。
或许成长现象对于企业太过普遍和寻常,寻常到我们不想去了解其背后的理论奥秘,以致我们谈到企业成长时经常引用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时的理论。
然而,就像雷军的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快速成长、快速消亡成为很多企业无法驾驭的成长的两方面问题。
我们希望帮助管理者剖析清楚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
组织成长的底层逻辑树桩上映出的年轮,是组织成长的印记。
企业同样也有成长的年轮。
企业成长是一种周而复始、自内而外的变化过程。
伊迪丝·彭罗斯是企业成长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她在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组织成长理论,对组织成长研究有深远影响。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静态均衡假设不同,彭罗斯认为企业发展总是从一种非均衡状态到另一种非均衡状态,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在于其内部资源组合。
企业总是存在未被完全利用的内部资源和生产性服务,而组织成长的动力就来源于这种资源间的非均衡性。
在企业不断的增补、配置资源并完善服务的过程中,组织对更多的资源和潜在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动态循环演进持续推动着组织的成长。
此后,管理学界对企业成长的理论构建差不多停滞了下来。
虽然也有大量实证研究分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要素对成长绩效的影响,但这种从单一要素视角解释企业成长的研究并不能给理论开发太多的启示。
在过去五、六年间,本文第一作者对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成长之势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原因和过程。
简单而言,势是一个物体/组织维持其运行状态的力量。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吉恩·拉莱克教授发现,成长业绩远胜于竞争对手的企业通常具有一些共性:它们异乎寻常的高增长似乎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使得这些企业有更高效的方式来保证持续增长。
分析一家公司的五大逻辑!
分析⼀家公司的五⼤逻辑!有投资朋友问⼩编,该如何分析⼀家公司的基本⾯,前⾯⼩编已经讲过具体的分析要点,⽬前还在写,不⽤催,主要是想多找具有代表性公司做例⼦。
这次我们就先简单搭建⼀个分析框架。
有具体的框架,才会有思路。
不⾄于,拿到⼀家上市公司资料⼀脸懵逼,不知道如何下⼿。
框架:分析⼀家公司,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五⼤逻辑:历史发展——业务逻辑——财务逻辑——竞争⼒分析——估值逻辑。
我们⼀个个来看。
⼀:历史发展⼀家上市公司,⼀般创始时间都有五年以上,有些可能长达⼗⼏年,甚⾄是上百年的⽼字号。
时间越长分析难度越⼤,但只要抓住历史发展的关键点就可以。
时间越短,分析其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就更加有必要。
从其历史发展中,我们总能隐约的看到未来,历史告诉我们⼀家公司创始⼈的品性,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历史发展中遇到的挫折是否有吸取教训等等。
我们编制了⼀张思维导图,⽅便⼤家知道如何从历史的⾓度去看公司发展。
具体的要点说明,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以下链接:系统的研究⼀家公司之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看未来)⼆:业务逻辑业务逻辑涉及的⾯⽐较⼴,既有政策的产业政策,⾏业的特性,公司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特点,这就需要投资⼈对这⼀个⾏业有⼀定的了解,才能理解公司的业务。
特别是,有些上市集团,涉及的产业特别多,跨⾏业经营,这因为复杂,很多⼀般的投资⼈看不懂,是造成这类公司估值普遍较低的原因,如果你能抽丝剥茧看懂这家集团,那么就能获得⽐别⼈更⼤的优势。
同样,我们做了⼀个思维导图,来看分析⼀家公司的业务逻辑有哪些⾓度⼊⼿:当然,要看懂⼀家公司的业务逻辑,远不⽌这⼏个⾓度,以上只是粗略的框架,不同的公司,侧重点就有不同。
有些⼈会将财务逻辑放在业务逻辑前⾯来进⾏分析,⼩编是不认同这种⽅式的。
三:财务逻辑只有看懂了业务上的逻辑,之后再⽤财务上的逻辑去对照,这样才能完全看明⽩⼀家公司,只有逻辑对的上,才⾏!如果对不上,那就有两种可能性,第⼀种:你没有看懂这家公司业务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成长的逻辑同时执掌两家大型央企,两家企业都成为国资委充分竞争领域中快速成长的典范。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从十年前一家营业收入二十几亿元的公司一跃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今年营业收入将近2000亿元。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简称国药集团),在他担任董事长的不到三年间,营业收入由400多亿元,跃升为今年将超过1200亿元。
宋志平带领企业快速成长的故事,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企业成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成功的动力来自何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蓝图?带着这些问题,宋志平给了我们答案。
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央企从做大,到做大做强,再到做强做优,符合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性任务。
”企业就像一棵小树,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成长:先长高,以求得阳光和雨露,再长粗,增加抵抗风雨的能力,最后达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一般也会先经过快速成长期,然后进入成熟期。
企业成长的过程是分阶段的,不同成长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
中央企业从做大,到做大做强,再到做强做优的成长过程,正符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性任务。
围绕国资委王勇主任对中央企业提出的“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都制定了新规划,把企业做成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将是今后十年的重要任务。
今年,我国大陆有61家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数目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是我国大企业快速形成的结果。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大企业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规模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大企业化进程仍有一段路要走。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完成复兴大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企业只有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才能抵御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
在国资委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央企抓住了这轮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
这几年,央企正是因为抓住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和走出去的机遇,才取得较快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也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转变机制,依靠规范治理、战略明晰、资本运作、联合重组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市场化运作方式,成为快速成长的典型。
其次,央企在干部队伍、创新能力和重组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央企有不少干部来自于行业管理部门,他们对宏观经济和资源配置有一定的理解,更容易制定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发展战略;过去部委的相关研究院所和进出口窗口公司大多进入央企,极大地增强了央企技术创新、国际竞争方面的优势;央企以全国为市场,没有属地概念,反而容易在地方获得资源,和地方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同时,在高度市场化的进程中,央企的自身活力和竞争力得到极大加强,这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中国建材集团和医药集团依照市场规律开展运营,在两家企业的资本构成中,国有资本占比都低于50%,越来越多的社会投资人和股东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中国建材集团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企业要基业长青、要做百年老店,就必须不断创新。
企业成长的动力在于创新,要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地进行否定之否定。
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发展战略、经营思想、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创新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建材集团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选择生根大行业的战略思路,从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业的企业转做综合性的大建材集团,这是第一次创新;选择以联合重组的方式开展水泥业务,这是第二次创新;采用双重上市的方式,把国内A股上市公司和有效有利润的资产打包在香港上市,增加了一次融资机会,这是第三次创新;提出做水泥生产商、钢材物流商和木材进口商的“大建材”战略,一下打开了产业发展的闸门,使企业获得千亿级营业额的发展空间,这是第四次创新;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的“三新”战略,用集成创新的方式快速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很好成果,这是第五次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建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与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在抓好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大力提倡集成创新。
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
集成创新就是把不同的技术要素、不同的技术思路集成到一起。
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玻璃等领域技术与成套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玻璃、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碳纤维、TFT等产品得到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集成创新的思路。
联合重组是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联合重组是一场更高水平的经营活动,不单单为了解决规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效益问题。
”按照经典的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的成长往往关注的是内生式成长方式,如何让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而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企业的成长应该更关注如何有效配置环境中的资源,关注资源的集成能力和优化能力,即从关注于企业自身式增量到关注于联合重组众多企业的存量而形成的企业聚集增量和综合价值的提升。
联合重组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钢铁、汽车、水泥、玻璃等多数产业都呈现过剩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长如果继续沿用建新线、靠增量发展的老路肯定不行,既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国策要求,也无法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选择联合重组的规模扩张方式,符合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仅优化了存量,增加了产业集中度,促进了市场健康化发展,还把一些有经验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也组合起来,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的问题。
同时,中国建材集团积极强化资本运营、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家资本金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为联合重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联合重组实际上是一场更高水平的经营活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规模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企业的效益问题。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在联合重组中遵循四个原则:重组符合企业的战略;重组企业能与现有企业产生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重组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和潜在价值;重组风险可控和可承受。
针对水泥受运输距离限制的特点,中国建材集团在联合重组中,明确了水泥的区域化发展战略。
中国建材不可能“包打天下”,按照“三分天下”的思想,构建起东南、淮海、北方、西南四大水泥核心业务区,在目标区域内把规模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内产业健康发展。
对于国药集团来说,香港上市公司国药控股通过联合重组,以网络效益和综合能力配置为出发点,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药品物流分销配送网络。
管理整合是联合重组成功的保证,为此中国建材集团采取了“三五模式”、“对标管理”、“辅导员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整合方法。
“三五模式”的核心是一体化和数字化,就是各个被重组企业要认同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和文化,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效应,通过整合资源、市场协同、集中采购等,实现企业集约化经营,确保企业降低成本和效益最大化。
有限相关业务经营战略“要从有限相关业务经营战略出发,思考公司整体战略,构筑企业业务组合力,同时还要确保不能有颠覆性的风险。
”其实在早期,大多数企业业务较为单一,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一业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逐渐选择业务多元化。
从全球企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业务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都不乏成功的例子,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文化沿革和管理能力。
像韩国现代、日本三菱、香港长江实业、中国华润等多元化公司,韩国浦项钢铁、日本新日铁等相对专业化公司都很成功。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都是比较专业化的公司,发展为千亿级公司后,我希望两家公司能适当扩大经营范围,选择进入一些相关的新兴产业,这样既可以减少业务过于单一带来的机会风险,也可以扩大营业规模。
我主张企业围绕主业,选择有限相关的业务经营战略,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可以在做建材的同时发展工厂化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国药集团可以进入健康产业领域。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管理幅度。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都是从围绕主业的有限相关多元业务出发,思考公司的整体战略,构筑企业的业务组合力,同时确保不能有颠覆性的风险。
中国建材集团在传统建材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建材概念,确立了“大建材”战略,通过扩展建材行业的定义域,发展水泥、钢材、木材三大业务,成为水泥制造商、建筑钢材物流商和建筑木材进口商,从而扩大了建材市场的值域。
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等相关业务。
国药集团过去的目标是做我国医药行业的排头兵,我去国药后将国药定位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因为药品行业目前只有一万亿的GDP,但健康产业是一个几万亿的大产业,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这个思路,国药集团的业务空间一下子增大了,国资委对此也很支持。
规范治理是防范风险的制度保障“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将治理推到了前台,使其逐渐成为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中风险无时无处不在。
大多数企业的风险往往来自两方面:投资风险和行权风险。
对于大企业而言,必须建立十分规范的治理结构,形成真正权责明确的制衡机制,用制度来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同时还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政出多门,企业很容易混乱。
作为一个通过联合重组成长起来的企业,中国建材集团采用明晰的层级管理方式:集团公司作为第一个层级,是决策中心,负责投资决策;所属集团企业作为第二个层级,是利润中心;工厂作为第三个层级,是成本中心,负责控制消耗,保证质量。
通过职能层级化,有效地强化了集团管控,降低了风险。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都是国资委的董事会试点单位,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运作体系,坚持“规范决策、合理授权”的原则,董事会把决策权牢牢抓在手里,经营层扎扎实实抓好运营,真正实现了决策和执行层的有效分离。
同时,两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均有社会精英出任外部董事,企业决策更加科学透明和公正。
治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更高级的管理内容,治理主要是解决企业的战略选择、重大决策、经理人选聘和风险防范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较多地强调基础管理,强调如何提高效率和质量。
但三十年后的今天,大企业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使得管理更加便捷有效,提升效率和质量变得更加有把握,在这种背景下,基础管理已不再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而事关企业发展战略、规范化决策等企业治理任务被推到了前台,成为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治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企业轰然倒下,大多不是因为基础管理的原因,往往是投资失误或管控上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