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第一章检测试题
选修五自然灾害第一章检测题命题意图: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做题能力,突出重点、突出新课改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 .致灾因子强度B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C .孕灾环境大小D .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B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D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2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图1 时间尺度持续时间图2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 .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 .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 .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 .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 .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 .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10.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A .滑坡—地震—疫病流行B .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C .地震—海啸—洪灾D .旱灾—森林火灾—虫灾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 湘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答题时间:15分钟)1.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B. 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C. 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D. 地表各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2. 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是()A. 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 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C. 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D. 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造成的损毁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2010年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喷发,来自冰岛的火山灰给整个欧洲带来超过10万次航班停航的后果。
据此回答3~5题。
3. 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属于自然灾害B. 属于孕灾环境C. 属于致灾因子D. 不属于自然异变4. 下列火山喷发时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A. 哥伦比亚的火山B. 印尼的火山C. 台湾的火山D. 日本的火山5. 材料中四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 致灾因子强度不同B. 人口密度不同C. 抗灾救灾投入不同D.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6 (辽宁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大海啸。
材料2:2011年3月14日上午8时20分左右(东京时间),新快报记者进入了此次震灾中心区的仙台市。
中心城区青叶区呈现一派整洁有序的情景,仅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一栋楼房有裂痕,连玻璃都没有破裂,楼顶上的广告牌也完好无损。
而且,当记者到达时公共设施已恢复供电,很难令人相信这里竟是处于此次强震海啸中心区域的仙台市。
自然灾害1—2单元 综合训练试题
1自然灾害1—2单元 专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出现频率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不大 ③河流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3.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 .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 .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 .黄河河口三角洲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天山北麓 读下图,回答5~6题。
5.将下列选项中适当项目的序号填入图中A 、B 、C 、D 字母处(每项只选用一次),依次应为( )①土地肥力下降 ②洪水灾害增多 ③河道淤塞加快 ④水土流失加剧A .④②③①B .④③①②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6.造成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人为原因是( ) A .修建水库 B .植树造林 C .气候异常 D .围湖造田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B .6~7月C .6~8月D .5~8月 8.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A .南旱北涝B .南北皆旱C .南涝北旱D .南北皆涝 9.据气象部门跟踪发现,某台风影响到中国温州,使温州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并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 ) A.向东南移动 B.向西北移动 C.向西南移动 D.向东北移动10.台风又称飓风,是破坏力极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单元测试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⑤3.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P 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5.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B.同样震级,震源a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 D.同样震级,震源b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6.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
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 地中海沿岸D. 断层构造地带8.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A.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9.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 巴尔干半岛B. 亚平宁半岛C. 伊比利业半岛D. 索马里半岛1 0.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空洞D. 光化学烟雾11.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②人口快速增长③经济密集发展④风化作用强烈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12.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读图,完成13~14题。
2019智慧树知到[地震概论]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地震概论]章节答案[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 )是震后引起大面积火灾的地震。
答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2.【单选题】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 )。
答案: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3.【单选题】()不是由地震引起的灾害。
答案:台风4.【多选题】地震引发海啸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震源破裂方式以垂直错动为主地震发生在深海震级足够大震源深度浅5.【多选题】破坏性地震可能会造成的灾害有()。
答案:地裂火灾列车脱轨崩塌6.【多选题】以下哪些为8级及以上地震()。
答案: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西大地震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大地震1668年山东郯城县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大陆漂移的速度慢的惊人,每年只有()厘米答案:1~102.【单选题】每一板块均是一种巨大而坚硬的活动的岩块,其厚度()公里不等,它包括地壳和与地幔一部分。
答案:50—2503.【单选题】从地震发生的垂直位置分布来看,所有地震都发生于地壳及地幔上部,其中多数发生在地壳的数十千米范围内。
据统计,有_____的地震震源在地表以下至深300m以内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仅占_____。
答案:96% 4%4.【多选题】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地区有()答案:云南甘肃东部宁夏5.【多选题】天然地震的成因多而复杂,主要分4大类:分别是()答案: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陨石地震6.【多选题】3、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火山喷发的记载,答案: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云南腾冲火山、海南海口火山。
自然灾害练习题
自然灾害练习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震中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而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地下位置。
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震源和震中是同一个概念B. 震源和震中没有任何关联C. 震源和震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 震源和震中在地震学中无意义2. 下列哪种自然灾害与以下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为最大联系?A. 洪水 - 沿海城市B. 地震 - 平原地区C. 台风 - 山区地区D. 干旱 - 沙漠地区3. 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洪水引发的主要原因?A. 强烈地震B. 河流暴涨C. 极端干旱D. 火山爆发4. 下列哪个选项是地震前常出现的现象?A. 增加的降水B. 风暴潮C. 听到异常响声D. 闪电和雷鸣5.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哪个选项是灾害管理的基本原则?A. 预测和发展潜力B. 应急响应和救援C. 后期重建和恢复D. 重新规划和开发第二部分:解析题1. 请简要介绍地震及其发生原因。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
当地质构造发生变动,构造板块相互挤压、滑动或断裂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导致地震。
2. 解释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
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洪水、地震、干旱等灾害经常导致房屋和基础设施被破坏,农田被淹没或干涸,企业和商业地点被关闭,导致生产和服务中断。
此外,灾害还会造成失业率上升,增加政府的救灾支出,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
3. 如何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降低自然灾害风险需要综合的防灾措施。
这包括:- 挖掘排水渠和蓄水池来减少洪水的危害;- 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例如加固房屋结构;- 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减少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建立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公众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加强救灾能力,包括组织紧急救援和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第三部分:写作题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观点回答以下问题:1. 自然灾害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自然灾害对社会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单元综合测试湘教版选修5
第 1 章自然灾祸概括( 时间45 分钟,共60 分)1.1952 年11 月12 日,浓雾笼盖着英国伦敦地域,连续数天不散。
浓雾使空气中的烟尘及二氧化硫难以扩散,形成了对人体呼吸系统极为有害的硫酸烟雾。
数周内,因患肺炎、冠芥蒂、支气管炎和心力弱竭等而死亡的人数大幅度上涨。
这就是出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
据预计,直接死于“伦敦烟雾事件”的人成百上千。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10 分)(1)“伦敦烟雾事件”能否属于自然灾祸?并说明判断的原由。
(2)在烟雾事件时期,死亡人群有何特色?以致他们死亡的原由是什么?【分析】第 (1) 题,大雾天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自己对人体并没有害处。
但伦敦烟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为严重的是二氧化硫与雾联合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硫酸烟雾,进而形成灾祸。
“伦敦烟雾事件”固然有受灾体,但不是以自然异变成诱因,只好属于人为灾祸。
第(2) 题,从资猜中能够看出,硫酸烟雾主要有害于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受危害最大的人群应是应急反响差的老弱病残等人群。
【答案】(1)不属于自然灾祸。
虽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成诱因,应属于人为灾祸。
(2)死亡人群对灾祸的应急反响差。
硫酸烟雾作用于人的呼吸系统,进而造成肺炎、冠芥蒂、支气管炎和心力弱竭等,以致死亡。
2.(2016 ·嘉定区调研 )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域,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称为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 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主要有三其中心,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北非副热带高压。
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习惯上称西太平洋副高。
它的地点、强弱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灾祸和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的地点、强弱变化对台风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西北太平洋地域的台风路径大概有三条,假如副热带高压西伸并增强,推断台风的路径方向,并说明原由。
地震概论题库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总共32题共102分一. 单选题(共5题)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标准答案:C2. 关于地壳的正确说法是A.地壳是厚度比较均匀的坚硬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度大D.地壳属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无关★标准答案:B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银河系B.总星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标准答案:C4.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B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标准答案:D二. 多选题(共5题)1.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不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标准答案:A,B,C2.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A,C,D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标准答案:A,C,D4.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必有一板块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B.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C.我国完全处在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台湾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上拱形成的★标准答案:A,B,C5.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不会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标准答案:C,D三. 填空题(共10题)1. 臭氧层在大气层当中的。
灾害学概论(题库)
自然灾害学概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火山喷发可按其猛烈程度分为爆发性和非爆发性两种。
2、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有三种:熔岩流、火山泥石流、火山灰。
3、在一个喷发过的火山附近,能否找到泡沫岩,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判断依据。
4、气象观测分为三类系统。
地基是地面上的观测系统;空基指的是测量近地面层以上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天基是指气象卫星。
5、全球四大沙尘暴发生地有北美、中亚、中北非、澳大利亚。
6、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7、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有三种:熔岩流、火山泥石流、火山灰。
8、在一个喷发过的火山附近,能否找到泡沫岩,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判断依据。
9、气象观测分为三类系统。
地基是地面上的观测系统;空基指的是测量近地面层以上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天基是指气象卫星。
10、气象学将沙尘天气分为如下四个等级: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11、绝大多数地质活动都集中发生在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
两个板块沿着边界发生相对运动。
按照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板块边界分成三类:发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12、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叫做岩石圈,岩石圈破碎成为7个大的部分,它们叫做岩石圈板块。
13、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突然断裂而造成的,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造成地壳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震断裂面的突然滑移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
14、按照震源的不同深度,通常把地震分成三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15、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的一种震动,发生的时候会产生一系列波动即地震波,而它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
16、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
17、全球的地震基本上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大洋洋中脊地震带。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练习湘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答题时间:15分钟)1。
在农业社会,影响人类活动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A. 寒潮和旱灾B. 风暴潮和海水入侵C。
地震和海冰 D. 赤潮和海平面上升2.发生时间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1920年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达50万人1937年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逾6万人A.B. 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C。
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D. 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图为“我国湖北荆江某河段的河道分布与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3~4题。
3。
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4. 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 深挖河道B。
修筑大堤C。
植树造林D。
退耕还湖5. 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A。
洪涝 B. 风暴潮C. 干旱D。
水土流失E。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难概述(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导致自然灾难的灾情由大到小的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解析:选C。
灾情的大小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客体有关,其中致灾因子越剧烈,灾情越大;受灾客体越脆弱,灾情越大。
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越来越强,所以产生自然灾难的灾情由大到小,故选项C正确。
2.影响我国的各种自然灾难在发生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台风夏、秋季②泥石流(西南地区)冬季③干旱(华北地区)冬季④寒潮冬末春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季节是在多雨的夏季,华北地区的干旱多发生在春季。
3.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难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解析:选B。
结合我国的气候、地形作答。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泥石流C.风暴潮D.地震5.下列有利于“缩小”该灾难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A.合理利用草场资源B.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C.改善作物种植结构D.发展相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解析:第4题,由题图可知该灾难类型为洪涝。
第5题,洪涝灾难是洪水泛滥造成的灾难,减轻洪涝灾难的措施从形成因素看:一是削减洪水径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达到此目的;二是分泄洪水,减轻对沿岸重要经济区的危害;三是在洪水高风险区,尽量削减人类经济活动,以“缩小”灾情。
B项符合这些条件,A、C、D三项与减轻洪涝灾难无关。
自然灾害第一章单元检测2.doc
自然灾害第一章单元检测2一、选择题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月l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互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A.26日2时9分 B.25日22时9分C.25日零时9分 D.26日23时9分2.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A.近日点附近 8.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3.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4.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5.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6.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7.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8.自然灾害类型较少。
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A.南美洲 B.非洲C.大洋洲 D.欧洲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以下2题9.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A.台风、洪水、沙漠化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C.干旱、洪水、蝗灾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10.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西北近海(东六区)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高迭近l0米的巨浪袭击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酉沿海地区,这次罕见的灾难在印尼总共建成至少18万人死亡,许多人被卷入大海,尸骨无存。
自然灾害11,12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基础自测】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自然异样转变)与人类彼此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要挟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②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雪灾③“……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④2009年5月17日湖南株洲高架桥垮塌致使9死14伤事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对于上题中事件④的判断依据是( )A.孕育灾害的环境B.致使灾害发生的因子C.经受灾害的客体D.损失大小3.1题中事件①可能直接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①冻害②火灾③瘟疫④滑坡、泥石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1题,四川大地震、08年初雪灾、蝗灾都是自然变异现象和进程,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高架桥垮塌主如果人为因素造成灾难。
故选A。
2题,判断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主要依据是致使灾害发生的因子。
3题,地震灾害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诱发火灾、瘟疫。
【答案】4.下列事件或现象只属于自然变异的是()A.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B.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西欧流行“疯牛病”D.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解析】自然变异,只有在它超过必然的限度,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中生代人类还未出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 D5.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B.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属性C.自然变异越过必然的限度D.自然环境的自然属性【解析】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答案】 A2009年5月11日,巴西北部地域由于连降暴雨致使洪水泛滥,这次水患已造成44人死亡,18万人被迫撤离,完成6~7题。
6.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是()A.周期性B.灾害的严峻性C.灾害的联系性D.区域性7.人们常说的“百年一遇”,是对自然灾害哪个特征的描述()A.周期性B.灾害的严峻性C.联系性D.不可避免性【解析】6题,从材料可知这次水患造成重大人员死亡,众多人口受灾,财产损失庞大,反映出的自然灾害的严峻性。
自然灾害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第一章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表示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示意:洪涝、干旱、火山喷发、地震,读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灾害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B .②灾害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 .③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D .④灾害主要是夏季风进退异常造成的2、.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修建水库后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
读图回答5~7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2. {磁场是星球的脉搏。脉搏停止,从演化角度来说,星球就接近死亡了。
错误
1. 地球成为太阳系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1. 有生命物质;
☆考生答案:1. ;
2. 利用地震波带来的信息,我们将地球内部氛围、和三个部分。
★标准答案:1. 地壳; 2. 地幔; 3. 地核;
☆考生答案:1. ;
A.生物圈指与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C.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D.生物圈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A,B,D
3. 在莫霍界面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3. 地球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是如何进行循环的?
★标准答案:从太阳光辐射、碳循环、长波辐射、火山、地震等角度来阐述地球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的循环方式。
☆考生答案:
4. 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标准答案:答:水(液态、气态);气体(适合生物生存的气体如氧气,和适当保温作用的温室气体);离太阳合适的距离和轨迹(适宜的地表温度和日温差年温差);地磁场;星球自身内部能量等等。
☆考生答案:
5. 水圈
★标准答案:水圈是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
☆考生答案:
六. 简答题 (共5题)
1. 灾害频度与灾害大小间存在什么关系?
★标准答案:成反向关系,既灾害越大,发生频率越低。
☆考生答案:
2.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自然与社会属性。
☆考生答案:D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4.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A.96405万千米
B.5.1亿千米
C.94605亿千米
D.1.5亿千米
★标准答案:1. 电磁波;
☆考生答案:1. 发射电磁波;
8. 地球约99.99997%大气圈的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km的大气圈之中,有人这个位置看作地球和外界空间的边界,把它叫做线。
★标准答案:1. 100; 2. Karman;
☆考生答案:1. ;
9. 绝大多数地质活动都集中发生在。
3.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标准答案
:1. 河流水; 2. 淡水湖泊水; 3. 浅层地下水;
☆考生答案:1. ;
4. 岩石圈破碎成为7个大的部分,它们叫做。
A.核裂变
B.核聚变
C.其它恒星
D.银河系中心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3. 在莫霍界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5. 是什么力量驱使地球内部产生高温,地球通过什么方式和外部进行热量交换?
★标准答案: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称为地球内部的能量,内部能量在地球内部产生高温;从辐射、对流等引起全球气温、气候变化等观点来阐述地球与外部热量交换。
一. 单选题 (共5题)
★标准答案:1.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考生答案:1. ;
6. 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它。
★标准答案:1. 地震波;
☆考生答案:1. ;
7. 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一. 单选题 (共5题)
1. 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太阳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2. 太阳能量来源于
☆考生答案:1. ;
3. 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叫做。
★标准答案:1. 岩石圈;
☆考生答案:1. ;
4. 莫霍界面是和之间的不连续面。
★标准答案:1. 地壳; 2. 地幔;
☆考生答案:1. ;
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5. 二氧化碳增多能使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
A.会增强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
B.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C.强烈吸收太阳可见光
D.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二. 多选题 (共5题)
★标准答案:自然灾害:自然属性:自然环境异变;社会属
性:必须对人产生影响。
地震:若发生在无人区,只是自然事件、现象;但若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对人产生影响,则成为自然灾害。
☆考生答案: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D
5. 太阳能量不会来源于
A.核裂变
B.核聚变
C.其它恒星
D.银河系中心
★标准答案:A,C,D
★标准答案:1. 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
☆考生答案:1. ;
10.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标准答案:1. 恒星;
☆考生答案:1. ;
四. 判断题 (共2题)
1.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C.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
D.是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二. 多选题 (共5题)
1.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D
4.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不会是
☆考生答案:A
三. 填空题 (共10题)
1. 是所有自然灾害的共同特性。
★标准答案:1. 突发性;
☆考生答案:1. ;
2. 根据大气的不同特点,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和。
★标准答案:1. 对流层; 2. 平流层; 3. 中间层; 4. 热层; 5. 外大气层;
D.生物圈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
3. 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错误的是
A.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
4.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不会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标准答案:C,D
☆考生答案:
5. 在莫霍界面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
三. 填空题 (共10题)
1.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2. 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1. 岩石圈板块;
☆考生答案:1. ;
5. 太阳能量来源于。
★标准答案:1. 核聚变;
☆考生答案:1. ;
6. 臭氧层在大气层当中的。
★标准答案:1. 平流层;
☆考生答案:1. ;
7.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考生答案:
4.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银河系
B.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5. 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线
B.位于地下100千米深处,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0. 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标准答案:1. 电磁波;
☆考生答案:1. ;
四. 判断题 (共2题)
1.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2. 重复发生周期
★标准答案: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
☆考生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生物圈
★标准答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考生答案:
4. 自然灾害
★标准答案: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