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基础会计》练习题大全

《基础会计》练习题大全

《基础会计》练习题第一章概论一、判断题1.会计是应生产实践活动和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并且主要是定量信息。

()3.会计任务依存于会计工作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着所处时代的特点,但是会计任务又是不变的。

()4.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5.登记账簿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和监督的专门方法。

()6.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按照固定的顺序来运用。

()7.会计监督就是指事后监督。

()8.作为会计主体,它首先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9.会计主体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10.记账本位既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某种外币,但向有关方面报送的会计报表必须以人民币反映。

()11.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应以真实、准确、完整为前提。

()12.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和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基本方法是()a.会计分析方法b.会计核算方法c.会计预测方法d.会计决策方法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计算和分析b.考核和控制c.核算和反映d.核算和监督3.会计方法中最为基础的方法是()a.会计核算方法b.会计预测方法c.会计控制方法d.会计分析方法e.会计检查方法4.我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机构是()a.中国会计学会b.财政部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年度是()a.公历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b.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c.公历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d.由企业董事会自行决定6.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其主要形式有()a.分析、评价和预测b.记账、算账和监督c.记账、算账和报账d.评价、预测和决策7.总括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专门方法是()a.设置账户b. 登记账簿c.财产清查d.编制会计报表★8.企业本月收到上期产品赊销款10,000元;本期销售产品20,000元,收到货款15,000元,余款尚未收到。

第一章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章概论习题及答案1、⼀条狗携带3盒8毫⽶的磁带以18km/h 的速度奔跑,每盒磁带容量是7GB 。

试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狗的数据传输率会超过⼀条速率为150Mbps 的传输线?在以下情况下:(1)狗的速度加倍(2)每盒磁带容量增加(3)传输线路的速录加倍,上述结果的变化。

解:150Mbps 传输线传输7*3=21GB 的时间为:21GB/150Mbps=1202秒(21GB=21*1024*1024*1024*8bit,150Mbps=150*1000*1000bit )狗奔跑的最长距离:1202*18km/h=6010⽶即在6010⽶之内狗的传输速率更快。

第⼀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12020⽶;第⼆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增长;第三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为:3005⽶2、LAN 的⼀个替代⽅案是简单采⽤⼀个⼤型分时系统,通过终端为⽤户提供服务。

试着给出使⽤LAN 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两个好处。

答:分时系统共享硬件,单⼀线路⼀经损坏就⽆法⼯作;LAN 能更好的发挥计算机性能。

(分时是指多个⽤户分享使⽤同⼀台计算机。

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户通过主机的终端,以交互⽅式使⽤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分时操作系统是⼀个多⽤户交互式操作系统。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受到两个⽹络因素的严重影响:⽹络的带宽(即⽹络每秒可以传输多少数据)和延迟(即第⼀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时间)。

举例:具有⾼带宽和⾼延迟的例⼦;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的例⼦。

答:远距离光纤(如⼤陆间的光纤)可以搭载很多数据,但距离遥远,延迟⾼。

电话拨号上⽹只有56kbps ,带宽也⽐较低。

4、除了带宽和延外,⽹络若要为下列流量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试问还要哪个参数?(1)数字语⾳服务(2)视频流量(3)⾦融业务服务答:为提供数字语⾳流量和视频流量,需要统⼀的投递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 唯理论和经验论B. 唯物论和唯心论.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斗争性D .客观性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工程统计学原理习题

工程统计学原理习题

《统计学原理》习题第一章概论一.思考题:1、怎样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2、统计学有那些基本方法?3、怎样理解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关系?4、统计指标有那些表现形式?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一.概念题:1、连续性调查2、重点单位3、调查时间4、调查误差5、代表性误差二.练习题:1、某公司拟将所生产的××牌啤酒打入××啤酒市场,想要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和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及反映。

试分别设计有关问卷。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思考题: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是什麽?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什麽?3、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构成和作用?二.练习题:1、抽样调查某去100户居民的人均月收入情况,得到的数据(单位为元)如下:190 320 520 280 650 320 460 390 320 460 160 280 650 580 280 460 320 460 520 220 280 460 160 460 320 320 580 390 120 390 320 390 460 580 390 280 390 280 390 460 390 390 280 390 280 460 460 520 650 160 460 320 320 460 460 580 160 460 320 390 320 580 520 120 320 580 220 280 280 460 520 220 460 650 520 390 520 390 460 460 390 390 280 320 190 280 460 520 580 280 280 390 320 580 120 390 320 220 280 390 190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思考题:1、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不同?2、强度相对数的正逆指标如何体现?3、计算与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什麽问题?4、为什麽平均数能测定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5、何谓中位数?如何确定中位数?6、何谓中位数?如何确定中位数?7、什麽是交替标志?什麽是成数?8、为什麽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二.计算题:1、某地农贸市场香蕉价格如表所示,试计算该地所售香蕉的平(2)计算家庭人口的平均数;(3)计算人均居住面积的平均数。

第一章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水、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确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B)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D)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 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 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答案:A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这些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2.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享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答案:D解析: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有以下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4.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答案:C解析:逻辑分析法主要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阶层分析法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是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情况,以达到认识客观实物的方法,它是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答案:B解析: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是批判的继承,属于辩证否定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1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A 旧唯物主义是行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0、“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 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斗争性1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内容与形式互相作用规律1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

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

(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

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

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

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

(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

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

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3、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说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

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7、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

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8、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二、不定项选择题: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2、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1、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表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应该是对下列问题的不同回答()。

A 追求物质享受还是追求理想信念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C哲学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2、泰勒士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这表明他是()。

A 唯物主义者B机械唯物主义者C 朴素唯物主义者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3、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管子》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思想表明管子具有()A 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形而上学的观点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代表是()A 王夫之的元气说B中国古代的五行说C德谟克利特原子说D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5、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辨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了()A矛盾B运动C 联系D 全面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是()观点。

A承认世界物质统一性B 承认联系的辩证法C 否认事物矛盾的形而上学D 承认运动的辩证法7、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A 确立辨证唯物的世界观B确立正确的实践观C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D确立正确的物质观8、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D人是机器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矛盾D可知性10、承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11、“狼孩”的故事说明,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人脑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C社会劳动D直立行走12、之所以说“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 矛盾B运动C联系D发展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毛概第一章题库

毛概第一章题库

毛概第一章题库导言《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它涵盖了毛泽东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是引言,旨在介绍《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毛概第一章题库,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A. 1919– B. 1921– C. 1949– D. 19662.以下哪个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点?–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D. 民主集中制3.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C. 人民群众路线– D.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原则?– A. 革命性– B. 共产主义– C. 民主主义– D. 革命军事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论和最高纲领是什么?– A. 《中国共产党纲领》– B. 《中国共产党章程》– C. 《论持久战》–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判断题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 )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 )3.《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时会发生变化。

( )5.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 )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什么?2.为什么毛泽东思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请简述《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4.请列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原则,并解释其中一个原则的含义。

5.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语通过对毛概第一章题库的学习和思考,相信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部分0.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B。

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开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丰富的 B精神的 C、开展的D、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根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成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成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成认运动的肯定性C、是否成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成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成认〔〕A、社会历史是开展变更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D、精彩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答复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A、可知论和不行知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但凡成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9、以下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肯定精神〞的表达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实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歼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实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3、列宁的物质定义说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必定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特性的关系D、肯定和相对的关系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肯定运动B、夸张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见没有运动的物质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实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成认肯定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肯定性C、一维性D、伸张性19、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建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究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0、以下选项中属于最根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试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2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主体处于肯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开展的根底22、以下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开展的观点D、辩证否认的观点23、以下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峻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峻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确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24、唯物辩证法认为,开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更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练习题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

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2. 在掷两颗骰子的试验中,事件D C B A ,,,分别表示“点数之和为偶数”,“点数之和小于5”,“点数相等”,“至少有一颗骰子的点数为3”。

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D C B A BC C A B A AB ---+,,,,中的样本点。

3. 以C B A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

试用C B A ,,表示以下事件:(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4. 甲、乙、丙三人各射击一次,事件321,,A A A 分别表示甲、乙、丙射中。

试说明下列事件所表示的结果:2A , 32A A +, 21A A , 21A A +, 321A A A , 313221A A A A A A ++.5. 设事件C B A ,,满足Φ≠ABC ,试把下列事件表示为一些互不相容的事件的和:C B A ++,C AB +,AC B -.6. 若事件C B A ,,满足C B C A +=+,试问B A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7. 对于事件C B A ,,,试问C B A C B A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8. 设31)(=A P ,21)(=B P ,试就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求)(A B P : (1)Φ=AB , (2)B A ⊂, (3)81)(=AB P . 9. 已知41)()()(===C P B P A P ,161)()(==BC P AC P ,0)(=AB P 求事件C B A ,,全不发生的概率。

10. 每个路口有红、绿、黄三色指示灯,假设各色灯的开闭是等可能的。

一个人骑车经过三个路口,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三个都是红灯”=“全红”; =B “全绿”; =C “全黄”; =D “无红”; =E “无绿”; =F “三次颜色相同”; =G “颜色全不相同”; =H “颜色不全相同”。

11. 设一批产品共100件,其中98件正品,2件次品,从中任意抽取3件(分三种情况:一次拿3件;每次拿1件,取后放回拿3次;每次拿1件,取后不放回拿3次),试求:(1)(1)取出的3件中恰有1件是次品的概率;(2)(2)取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概率。

12. 从9,,2,1,0Λ中任意选出3个不同的数字,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501与三个数字中不含=A ,{}502或三个数字中不含=A 。

13. 从9,,2,1,0Λ中任意选出4个不同的数字,计算它们能组成一个4位偶数的概率。

14. 一个宿舍中住有6位同学,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6人中至少有1人生日在10月份;(2)6人中恰有4人生日在10月份;(3)6人中恰有4人生日在同一月份;15. 从一副扑克牌(52张)任取3张(不重复),计算取出的3张牌中至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概率。

16. 假设一批产品中一、二、三等品各占60%,30%、10%,从中任取一件,结果不是三等品,求取到的是一等品的概率。

17. 设10件产品中有4件不合格品,从中任取2件,已知所取2件产品中有1件不合格品,求另一件也是不合格品的概率。

18. 为了防止意外,在矿内同时装有两种报警系统I 和II 。

两种报警系统单独使用时,系统I 和II 有效的概率分别0.92和0.93,在系统I 失灵的条件下,系统II 仍有效的概率为0.85,求(1)(1)两种报警系统I 和II 都有效的概率;(2)(2)系统II 失灵而系统I 有效的概率;(3)(3)在系统II 失灵的条件下,系统I 仍有效的概率。

19. 设1)(0<<A P ,证明事件A 与B 独立的充要条件是)|()|(A B P A B P =20. 设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两个事件只有A 发生的概率与只有B 发生的概率都是41,求)(A P 和)(B P .21. 证明 若)(A P >0,)(B P >0,则有(1) (1) 当A 与B 独立时,A 与B 相容;(2) (2) 当A 与B 不相容时,A 与B 不独立。

22. 已知事件C B A ,,相互独立,求证B A Y 与C 也独立。

23. 甲、乙、丙三机床独立工作,在同一段时间内它们不需要工人照顾的概率分别为0.7,0.8和0.9,求在这段时间内,最多只有一台机床需要工人照顾的概率。

24. 如果构成系统的每个元件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0(<<p p ,(称为元件的可靠性),假设各元件能否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计算下面各系统的可靠性。

25. 10张奖券中含有4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求(1)(1)前三人中恰有一人中奖的概率;(2)(2)第二人中奖的概率。

26. 在肝癌诊断中,有一种甲胎蛋白法,用这种方法能够检查出95%的真实患者,但也有可能将10%的人误诊。

根据以往的记录,每10 000人中有4人患有肝癌,试求:(1)某人经此检验法诊断患有肝癌的概率;(2)已知某人经此检验法检验患有肝癌,而他确实是肝癌患者的概率。

27. 一大批产品的优质品率为30%,每次任取1件,连续抽取5次,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系统I系统II(1)取到的5件产品中恰有2件是优质品;(2) 在取到的5件产品中已发现有1件是优质品,这5件中恰有2件是优质品。

28. 每箱产品有10件,其次品数从0到2是等可能的。

开箱检验时,从中任取1件,如果检验是次品,则认为该箱产品不合格而拒收。

假设由于检验有误,1件正品被误检是次品的概率是2%,1件次品被误判是正品的概率是5%,试计算:(1)抽取的1件产品为正品的概率;(2)该箱产品通过验收的概率。

29. 假设一厂家生产的仪器,以概率0.70可以直接出厂,以概率0.30需进一步调试,经调试后以概率0.80可以出厂,并以概率0.20定为不合格品不能出厂。

现该厂新生产了)2(≥n n 台仪器(假设各台仪器的生产过程相互独立),求:(1)全部能出厂的概率;(2)其中恰有2件不能出厂的概率;(3)其中至少有2件不能出厂的概率。

30. 进行一系列独立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均为p ,试求以下事件的概率:(1)直到第r 次才成功;(2)第r 次成功之前恰失败k 次;(3)在n 次中取得)1(n r r ≤≤次成功;(4)直到第n 次才取得)1(n r r ≤≤次成功。

31. 对飞机进行3次独立射击,第一次射击命中率为0.4,第二次为0.5,第三次为0.7. 击中飞机一次而飞机被击落的概率为0.2,击中飞机二次而飞机被击落的概率为0.6,若被击中三次,则飞机必被击落。

求射击三次飞机未被击落的概率。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练习题1. 1. 设X 为随机变量,且k k X P 21)(==(Λ,2,1=k ), 则 (1)(1)判断上面的式子是否为X 的概率分布;(2)(2)若是,试求)为偶数X P (和)5(≥X P .2.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λλ-==e k C k X P k !)((Λ,2,1=k ), 且0>λ,求常数C .3. 设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10(<<p p ,不断进行重复试验,直到首次成功为止。

用随机变量X 表示试验的次数,求X 的概率分布。

4. 设自动生产线在调整以后出现废品的概率为p =0.1,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废品时立即进行调整,X 代表在两次调整之间生产的合格品数,试求(1)X 的概率分布; (2))5(≥X P 。

5. 一张考卷上有5道选择题,每道题列出4个可能答案,其中有1个答案是正确的。

求某学生靠猜测能答对至少4道题的概率是多少?6.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维修人员。

根据经验每台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01,各台设备工作情况相互独立。

(1)若由1人负责维修20台设备,求设备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2)设有设备100台,1台发生故障由1人处理,问至少需配备多少维修人员,才能保证设备发生故障而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不超过0.01?7. 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λ的Poisson(泊松)分布,且21)0(==X P ,求 (1)λ; (2))1(>X P .8. 设书籍上每页的印刷错误的个数X 服从Poisson(泊松)分布。

经统计发现在某本书上,有一个印刷错误与有两个印刷错误的页数相同,求任意检验4页,每页上都没有印刷错误的概率。

9. 在长度为的时间间隔内,某急救中心收到紧急呼救的次数服从参数为的Poisson 分布,而与时间间隔的起点无关(时间以小时计),求(1)某一天从中午12时至下午3时没有收到紧急呼救的概率;(2)某一天从中午12时至下午5时收到1次紧急呼救的概率;10. 已知X 的概率分布为:试求(1)a ; (2)12-=X Y 的概率分布。

11.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曲线如图1.3.8所示.试求:(1)t 的值; (2)X 的概率密度; (3))22(≤<-X P .12.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其他,00,sin )(a x x x f 试确定常数a 并求)6(π>X P . 13. 乘以什么常数将使x x e +-2变成概率密度函数?14. 随机变量),(~2σμN X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644261)(+--=x x e x f π(+∞<<∞-x ) 试求2,σμ;若已知⎰⎰∞-+∞=CC dxx f dx x f )()(,求C .15.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010,2)(x x x f 以Y 表示对X 的三次独立重复试验中“21≤X ”出现的次数,试求概率)2(=Y P . 16. 设随机变量X 服从[1,5]上的均匀分布,试求)(21x X x P <<. 如果(1)5121<<<x x ; (2)2151x x <<<.17. 设顾客排队等待服务的时间X (以分计)服从51=λ的指数分布。

某顾客等待服务,若超过10分钟,他就离开。

他一个月要去等待服务5次,以Y 表示一个月内他未等到服务而离开的次数,试求Y 的概率分布和)1(≥Y P .18. 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2.0)1(==X P ,3.0)2(==X P ,5.0)3(==X P ,试求X 的分布函数;)25.0(≤≤X P ;画出)(x F 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